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同样受歧视的印度人,为什么却如此成功?

关键词: 南亚

来源:英美折叠 2020-08-03 10:49:07

同样受歧视的印度人,为什么却如此成功?

作者:卫红

印度裔的‍‍人在西方的环境里混得游刃有余,因为西方崇尚个人奋斗、崇尚出头,所以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甚至是毫不掩饰的雄心勃勃。‍‍他们可能是一个公司里面最擅长、最有意识、最积极主动的“投机分子”,甚至是钻空子去 sell(贩卖)自己,包括用好明规则、潜规则。

   2020 是个神奇的年份,我们每天都在见证历史。疫情让全世界停摆,美国 4000 万人失业,特总各种甩锅栽赃陷害拉人下水,从接的班太差了都是奥巴马那届政府的错;到全怪中国让疫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不是什么好鸟,不交会费了干脆退群了;再到“五个一”政策留学生临时有家不能回。

  美国的“黑命贵”(Black live matters)又到了一个新高潮,最近几天美国暴乱的新闻和视频铺天盖地,起因是一个非洲裔的男子被警察压颈窒息致死,全国多处出现暴动致使 40 个州实行强制宵禁,不知道前因后果地看着图片和视频还以为是战区。

  总有家长提出灵魂深处三问,“那么还能去留学吗?国外疫情能控制住吗?现在国外会歧视华人吗?”

  作为战略和领导力专家,我换个角度谈谈,在英美的留学生人数中国第一,印度第二,为什么我们没听说歧视印度人的呢?!

  做了深入研究,研读了大学的研究报告和著名报刊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及我行走欧美顶尖大学和跨国公司的经历,得出的结论很发人深省:印度人同样会受到歧视,却在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研究印度人成功背后的逻辑,我们的华人留学生向他们学习借鉴就很有意义了。

u=2518966668,228037013&fm=20.jpg

  Part.1

  数据 Facts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世界 500 强企业中,30% 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这一现象恰好呼应了美国《时代周刊》的预言:印度出口最多的是 — 美国五百强公司的 CEO。

  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一项联合研究完全颠覆我们的传统观念,研究显示:

  1. 通常人们认为在美国的南亚裔人数(印度和巴基斯坦)应该远超过东亚裔(中、日、韩)人口,但实际上,美国的中日韩裔人数是印巴裔人数的 1.5 倍;

  2. 通常我们认为印度人当主管和经理的多,但实际上,美国的基层管理者里是东亚人比南亚人多,但高层管理者里印度裔与本族群人数的比例是远远超过包括白人在内的所有族裔的;

  3. 通常我们认为华人是遭遇歧视和被矮化的,包括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但事实上不是说印度人就不被嘲笑,比如说他们的口音和饭食的气味也会被刻意针对和开玩笑,流行剧集里有对华人的刻板、口音重、矮化的形象,也有矮化印度裔形象为斤斤计较口音很重的小店老板的角色。印度裔的英国财长苏纳克就有多次说到他经常被当作巴基斯坦人嘲笑,也很难过;

  4. 华人更好相处?对,一般的工作分工和生活上朝夕相处,大公司的实证结果显示,人们更愿意和中日韩裔同事分到一个小组,甚至愿意和华人买房子就近住,但实际上,如果选领导人,大公司的员工们一定是首选印度裔同事,而且公认印度裔的领导更亲切更关心同事;

  5. 华人英文不是母语所以吃亏?哥大和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特地研究了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中日韩裔美国人,得出的结论更惊人:对于本土出生的中日韩裔,英文是母语,他们同样在大公司显现优势,既没有做到美国大公司 CEO 的,高管比例也低得多。作为对比,目前在位的薪酬前三高的世界最大的公司 IBM、谷歌和微软的 CEO,都是从印度读完大学才去美国留学和留下来工作发展的印度人。

  Part.2

  / 0 1 /观察

  世界五百强的印度 CEO 们和更多的背后力量

  ‍‍40 岁的印度裔英国人苏纳克(Rishi Sunak),是英国历史上最第二年轻的财长,也是现在政坛的二号人物,而且现在支持率很高,在今年 2 月份疫情初始临危受命,现在被大众看成是下任首相的最佳热门人选。

  他的爷爷奶奶 60 年前移民到英国,一穷二白。爸爸妈妈一个是英国最贫困地区的医生,一个是药剂师开着自己的小药房。苏纳克 12 岁的时候已经在药房帮妈妈干活,后来发现自己脑子好使,开始帮妈妈记账。他考中学没拿到奖学金,学费太贵,爸妈节衣缩食供他 5 年。

  他当上公学的学生会主席,然后是牛津,毕业后去聪明人扎堆的高盛投行做分析师,然后去斯坦福读 MBA,回来在对冲基金大放异彩,年纪轻轻身家 2 亿英镑,之后再娶了斯坦福的印度裔同班同学,印度第六大富豪的女儿,妻子忙惯了,一边担任多份职务一遍照顾两个小女儿。

  谷歌和谷歌母公司的双料 CEO Pichai(皮查伊,戏称劈柴),4 月底被宣布 2019 年度的工资加分红 3.81 亿美元,是全球薪酬最高的几位打工皇帝之一。他出生于 1972 年,今年本命年,他小时候在印度出生长大,没见过电视和汽车。他爸爸是电气工程师,妈妈是速记员,一家人挤在两居室的房子里,劈柴和他弟弟睡客厅。听起来耳熟,似乎是我们六七十年代生人的共同感受?

  劈柴 12 岁的时候家里添了一项大家电 — 电话。劈柴能记得拨出去的所有的电话号码,他爸爸觉得这孩子聪明,得好好培养。他和弟弟毕业于一个很普通的中小学,因为教学质量还行,而且收费便宜。他大学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的一个分校,在学校拿了银奖,梦想去美国留学,可是 — 没钱。

  他跟教授讲了之后,教授给斯坦福写了一封深情的推荐信,于是劈柴拿着奖学金去斯坦福读了书。93 年到加州,他对美国物价之高很惊诧。物价是很高,他老爸攒了三年的钱才够买机票去美国看儿子。劈柴本来想走印度穷孩子的路,读到博士,找份稳定又高收入的工作。但是最终他走了一条印度精英的路,他在斯坦福硕士毕业,工作一阵子,去读了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之一 — 沃顿商学院的 MBA,之后去聪明人扎堆的麦肯锡公司工作。

  在劝一个同事别跳槽去谷歌的时候,他说着说着改了主意,这家新公司感觉很有发展前景,自己果断决定奔赴新生活。他在 2004 年愚人节的那一天加入谷歌,那一天谷歌刚刚宣布终身免费,容量高达 1G 的 Gmail 推出,大家都觉得是愚人节骗人的。劈柴不是学计算机工程或者软件的,不是最好的码农,但是有了世界上最牛的咨询公司的经验,他有最好的战略眼光。

  关键一战,他动员谷歌推出自己的浏览器,被当时的 CEO 施密特否定:谷歌是个小公司,这个豪赌我们赌不起!劈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他坚持到两位创始人听到和采纳了他的建议,自此劈柴进入了创始人的视线。在他的上司,即雅虎后来的女总裁离开到雅虎之前,劈柴向她汇报工作时在她办公室外面等几个小时轮不上汇报是常事,他能忍。

  2014 年他被传言要被挖走当推特 CEO、当微软 CEO,2015 年他 42 岁的时候接过谷歌母公司 CEO 位置,接下来成了谷歌的公众面孔,从华尔街到开发者大会到合作伙伴三星和内部的基层员工,大家都喜欢他。更关键的,他是创始人拉里佩奇的最好的伙伴和翻译。

  “翻译”?拉里佩奇可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拉里佩奇是美国人,可是他这个技术先知经常会沟通困难,没办法讲清楚美好的愿景,别人跟他汇报的内容,也总觉得听不太明白,所以都得叫劈柴来,什么事让劈柴一讲就全明白了。

  他们是印度裔的佼佼者?当然,他们是印度裔成功的特例?完全不是,在我们熟悉的英美主流社会里,他们的成功比比皆是:

  1. Satya Nadella(微软 CEO)

  2. Krishna(IBM新任 CEO)

  3. Sandeep Mathrani(WeWork CEO)

  4. Vikram Pandit(花旗集团 CEO)

  5. Ajaypal Banga(万事达卡 CEO)

  6. Indra Nooyi(百事可乐前 CEO)

  7. Laxman Narasimhan(杜蕾斯、美赞臣母公司利洁时 CEO)

  8. Shantanu Narayen(Adobe公司 CEO)

  ……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世界 500 强企业中,30% 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这一现象恰好呼应了 2011 年美国《时代周刊》的预言:印度的头号输出品 — CEO。

  更有意思的是代表商界最高地位,培养了历届 500 强大公司 CEO 的哈佛商学院校长尼汀·诺里亚(Nitin Nohria)也是个印度人。在美国学界的优秀分子也很多,卡内基梅隆的校长,加州伯克利法学院院长,前面说了哈佛商学院院长,还有康奈尔商学院院长,更有哈佛大学本科学院院长,都是印度裔。在这样的主流大学和专业卡位成功,更说明印度裔的优秀和受到极大认可。

  / 0 2 /优秀的印度人就在我们身边

  前面那些都是我们在报纸在新闻上能够看得到的一些,我再说对几个我身边的印度人的观察。

  我 2014 年在世界排名第二的伦敦商学院做战略和领导力斯隆学者的时候,我们学校有请优秀学生代表到我们校董会主席的家里晚宴活动,我受邀参加。伦敦商学院就挨着伦敦寸土寸金的摄政公园,校董会主席 Bagri 先生的家,大约离学校步行 500 米,也在摄政公园旁边。

  校董会主席就是印度人。家里走进去,大厅就是富丽堂皇的印度装饰,大象、贴金的图案随处可见,更有意思的是,老母亲坐在大厅正中的八仙桌旁,跟大家寒暄打招呼。看得出老母亲不善言辞,但是她还是很勤勉地跟每个来的客人握手,接过礼物,点头笑笑,不多说话。

  晚上很热闹,校董会主席到处走动,跟我们每个人聊天,我们在露台上聊天,14 年的那个星期刚好英国最大的《星期天泰晤士报》出版了英国富豪榜,他那一年是在英国泰晤士报富豪榜的前 10 名,所以我当时就问你现在在富豪榜上做何感想?他就说:“我觉得谈钱没意思啊。你觉不觉得我家的花园是最好看的?因为我家看出去,对面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文莱国王的花园,你看我赚到了。他家看出来的景色,很可惜,是我家的花园……”晚宴结束后和同行的比利时银行家同学一起离开,两个人共同的最深印象是 — 他的家庭气氛,他母亲跟客人握手致意,他女儿也出来招待客人,一直笑吟吟的,毫无骄矜之气。他们是怎么把主流文化和印度传统融合得这么好的?

  我在伦敦商学院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纳仁(Naren),当然他的名字是属于那种连着十几个字母完全拼不出来的(劈柴的全名 Pichai Sundararajan,后来简化为 Sundar Pichai),所以我们就给他起了这么一个缩写名字。他和我第一个学期是同一个 4 人的学习小组,我们是中、日、印度和英国人四个人,每个星期除了上课睡觉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一起,苦逼到死去活来。

  纳仁是我近距离深度接触的第一个印度人,而且非常符合印度 IT 精英的人设。‍‍他去英国之前已经是印度最大的 IT 外包公司 Infosys 十多年的咨询师,‍而且在美国、墨尔本工作了 5 年,36 岁已经非常有全球化的工作经验了。

  纳仁的口音是很重,但是一两个月熟悉了他的口音之后,交流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而让我很震撼的一点是他的语法和写作惊人的好,比我们同一组里面的英国银行 CEO 还要强的多,纳仁说其实他们从小就是看着英国的报纸电视长大的。

  ‍‍一次聚餐纳仁告诉我们说他的父母是矿工,所以他从小和他的兄弟姐妹在煤渣堆上爬进爬出,如果他不好好读书的话,那等着他的其实就是下煤矿当窑工。我们那个英国银行 CEO 同学,一个快 50 岁了的人回去给他的一对女儿讲了我们印度同学的故事,并跟她们说你们要是再不努力,将来我们的印度同学们能把你们给活吃了!

  我在富达做独董的时候,基金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也是一位印度的移民后裔,口才和亲和力自不必说,五十多岁的老先生,当时讲到一件事很有热情,就是说他每个周末都会组织他们那个社区的人家一起歌咏大会,你能够特别感觉说他也许是个印度裔的英国人,但他真真正正在主流社会上有很强的声音。

  然后包括我们知道说像英国的街边小店美国大部分的廉价旅社(什么速 8 莫泰包括一些非连锁的个人旅社),其实都是印度人开的,大部分的店主其实都是一边很孜孜不倦认真地做着他们的小生意,一边很用心地培养他们的孩子。英国除了伊顿哈罗这些著名私校,还有不要钱的重点学校叫文法学校,全国只有 100 多所,教学严谨,升学率极高,而且不收费,这些文法学校学生最多的也是来自印巴裔和华裔。

  印度裔的人在英美‍‍的主流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老实话说,以他们崛起的时间来看,他们取得的成就简直就太让人瞩目了,甚至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我们还在讨论说我们的孩子出去留学会不会受歧视,将来能不能找到工作然后留下来的时候,印度裔们已经在英美政商学界站稳了脚跟,这是为什么呢?又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Part.3

  观点

  / 0 1 /母语优势和文化熏陶

  我们众所周知的就是英语是印度人的母语,这点上来讲比我们华人有优势的多。经常看到一个说法是说印度人其实就是英语母语的中国人,他们的优秀分子有我们华人所有的优秀品质,同时他们还是英语母语的。

  不仅是语言,他们还一直受到英美文化的熏陶,这个我有特别强烈的感受。我在伦敦商学院上学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他们在一起是讲英文的,为什么?因为印度各地的方言是完全不同,他们互相是听不懂的,所以他们在一起要讲英文。尤其是讲到专业知识和教育之类的话题,他们是必须要用英文的,因为从小都是用英文接受的教育。

  所以当他们的语言跟你一样强,文化背景了解的更深入的时候,确实这种沟通上的不畅就比较难发生。

  / 0 2 /沟通能力

  他们有远远强于我们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有要沟通的意识。即使是很精英的工程师也很能讲,你拿劈柴为例,有说法说为什么他能够去当谷歌母公司的 CEO?是因为他是公司谷歌公司里面唯一能让两个创始人都能听得懂他说话的人。换句话说有任何的事情别人找两创始人汇报,两个创始人接下来还得说让劈柴哥来说一说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劈柴一讲两个创始人才明白从而去做决策,这样的这种沟通能力非同小可。

  然后接下来很有意思,前面讲劈柴家里那么穷,靠着学生贷款去了斯坦福,难道他不想马上去工作拿股权,然后开始大发展吗?他在斯坦福的工科硕士毕业了之后,又去美国最出名也是最贵的商学院沃顿读了 2 年的 MBA。这是为什么?

  其实就是为了说你要能够有战略层面的沟通,你如果作为一个工程师只会干活,甚至是把自己打造成最精密的工具是不够的。越到高层越要重视沟通,真正在国外顶尖的商学院会告诉你说大公司其实最终只有一个 T 字型的结构和两种角色,竖线的是各种不同程度上的专业人士。你可以做工程师把活做得特别好,但是你真正想要做管理者就一定要在横杠上。也就换句话说,专业也许你不需要最强的,但是你的沟通能力,你的视野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去读了 MBA。

  ‍‍我们看英国最年轻的财相,同样印度裔的英国人,他特意到斯坦福去读了一个 MBA,在那回来之后整个的眼界、见识和层次又不一样了,而他们之前都已经是在自己的事业上读了最顶尖的名校的。所以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早就其实意识到说他们有沟通的意识,不是说简简单单因为我英语好就行了,而是首先得有沟通意识,因为战略层面的沟通最后是超过具体的操作和执行的。

  就像苏纳克他成为最年轻的财相,不是因为他懂会计、会做年报,是因为他在议会接受质询的时候,虽然才干了一个月的财政部长,面对全国财政的预算案他侃侃而谈,你这就不得不服了。难怪他干了一个半月,《纽约时报》就惊呼他是候任首相!

  / 0 3 /崇尚精英教育

  第二个来讲的话就是印度人也是非常崇尚精英教育的,我们从前面文章中讲过的英国财相苏纳克小时候的故事可以明确的看出来,家庭条件很一般甚至很差的情况下,家长只要发现孩子是聪明、愿意用功的,真的会和中国家长一样不惜砸锅卖铁也要去培养孩子成才的。

  ‍‍这点上来讲的话,他们的教育观跟我们是一样的。苏纳克爸爸只是英国最穷的一个区域的普通医生,妈妈自己开着一家小药房,家里三个男孩,完全没有任何的这种大富大贵的背景,在孩子没考上奖学金一年要出 3 万多镑把孩子送去顶尖的私校读书的情况下,他们也咬牙出了。但是这 5 年成就了这孩子的一生。

  谷歌的劈柴哥,他直到大学都是在印度最好的印度理工学院上的,在他上大学之前,他的兄弟姐妹都是在两间卧室的房子里面生活的,你可想而知他家里的经济状况。

  ‍‍所以这点上来讲的话,我觉得他们对精英教育的渴望和投资,这些家庭是做出了很大牺牲的。

  / 0 4 / 好的家庭的传统价值观

  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也是我们中国人在做的,就是特别好的家庭传统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家庭会倾注所有来支持特别优秀的子女发展,其实也都是家里人在鼓舞他,我觉得这很重要。尤其是当时在刚刚起步的时候,没人知道他会将来当一个年收入将近 4 亿美元的首席执行官,他也只是一个穷家庭里面出来的小子,但家庭在推着他走、在支持他,而且他们的这种传统的家庭观一直是没有丢掉的。

  就像英国财相苏纳克第一次到英国的议会里上班的时候,他特别请他爷爷去参观,他爷爷是第一代的移民,相当于说是从零开始完全白手起家的,也没有做出什么大名堂。到了他工作的英国议会大厦,就是大本钟的那座楼,他爷爷拿出手机来泪流满面的自拍。

  很多年后苏纳克接受采访时还在说这个事儿,说他自己有多感动,其实就是说跟我们一样,子女做出了一点成绩,希望让家里人为他骄傲,俗话说就是光宗耀祖的。这点我觉得是很精神上很大的一个推动力。因为你在不断的向上在爬山的时候,其实是很需要有很大的精神动力的。‍‍

  包括你去看很多的印度裔高管的家里面,全都是什么大象、祖上人特别精致的绣像等等的传统装饰,我从来没有见过国外的中国高管家里搞得像老家祠堂似的,或者放祖先画像的。但是印度人真的是这样的,我去伦敦商学院校董家,进去是印度式的祠堂和大象,中间是他们祖先的画像、鲜花、清水和香火,旁边坐着他家老太太跟大家打招呼,他已经是英国前 10 的富豪了,还保留着这些传统也挺让我震撼的。

  你就能够看到说,一方面他们特别保持自己的传统价值观,一方面他们又是非常游刃有余的在跟主流融化有融合,这点做的真是很了不起。它并不是说我已经不再是印度裔了,像苏纳克是印度教徒是不吃牛肉的,可是他就在他选区里的烧烤趴里,烤牛肉、挤牛奶,和所有人混在一起做票的活动,有一种水乳交融的感觉。

  / 0 5 /异于常人的勤奋

  以前看过报道,劈柴哥原来上学的时候也是属于‍‍只要还没倒下就在继续学的狠人,现在英国的财相,‍‍在紧张的时候‍一天连续工作 18 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别人会觉得说已经很累了,毕竟还是公务员也不需要这么拼的,‍‍但对他来讲虽然很累了但是这些事情是要做完的。‍‍‍‍到了半夜了还在问底下的同事说我们下一件工作是什么,我们一件一件来做。‍‍

  这个也和大环境有关,比如劈柴哥是先从印度‍有名的印度理工学院(IIT)毕业,有个笑话就是说,‍‍有印度的学生到麻省理工(MIT)去上学,‍‍然后他们的教授就调侃他:你是印度人,你为什么没有去上你们的 IIT 反而跑到我们 MIT 来了?‍‍然后学生说‍‍‍‍我当时印度理工没考上。‍‍是真的,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竞争激烈多了。

  你知道他们印度学生考托福考标准化考试的听力,我们中国人是坐在听力教室,然后还担心听不清楚,当时的印度是几百人坐在大操场上用广播在放英语听力的。如果不凑巧正好赶上飞机过来,轰鸣了一下,然后那几道题就没听到 Pass 掉了。他们是在这种环境里拼出来的。

  / 0 6 /工匠精神

  我觉得就是说他们的教育‍‍和他们的家庭推动带来的,是‍‍他们从小做点什么事情都是发挥了工匠精神,做到精英的。‍‍形象的来讲他们真的会干活。‍‍我们可以说也许他不是最会干活的,‍‍但是他们一定是在他自己所在的行业、事业和岗位上‍‍最优秀一批之一,‍‍所以后面才能脱颖而出。‍‍劈柴在 2017 年回印度理工的母校时,提醒学弟学妹,“在真实世界里,全面发展、广泛尝试和干预冒险很重要。学习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这点对于我们中国的优秀人才很重要,能干活是前提,但是仅仅会干活是不够的。

  / 0 7 /毫不掩饰的雄心勃勃

  “在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下,东亚文化鼓励谦逊,和谐与稳定。东亚人在文化上可能不太愿意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杰克逊·卢说。相比之下,印度文化鼓励辩论和争论,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著作《争论不休的印度》中所讨论的。主流的美国文化也鼓励自信的交流。因此,即使东亚人与南亚人和白人一样,对领导机会同样能干并感兴趣,但他们可能不太适合在美国担任领导职务。

  印度裔的‍‍人在西方的环境里混得游刃有余,因为西方崇尚个人奋斗、崇尚出头,所以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甚至是毫不掩饰的雄心勃勃。‍‍他们可能是一个公司里面最擅长、最有意识、最积极主动的“投机分子”,甚至是钻空子去 sell(贩卖)自己,包括用好明规则、潜规则。

  说到这些潜规则的时候,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经常会诟病他们的‍美国 H1B 抽签,这些工作签证绿卡只要有规则,就有套利的空间,‍‍你都能看到说‍‍印度人在很有效地利用套利空间,‍‍这些是有很多的数据的,我们就不去‍‍把它给‍‍讲出来说出来带节奏了。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贬他们,而是说‍‍哪些东西人家做得比较好的,我们可以借鉴。‍‍

  其实在任何的大公司,‍‍要提拔要发展后面一层一层的后备力量。‍‍所以他们有意识地表现自己很优秀、举手说选我、我特别积极、而且我懂得你的这套规则,肯定比没举手的人‍‍要容易出头。‍‍‍‍

  / 0 8 /抱团意识

  这条就很不得了,当他们举了手被发现、‍‍‍‍被提拔,比如说做了一个小主管,做了一个项目领导的时候,‍‍印度人是有名的抱团。‍‍经常大家可以看得到有硅谷的在讲说‍‍我一个大公司招进来了一个印度裔的经理,‍‍后面你就可以看到他后面招的清一色的都是印度裔,而且‍特别的互相护犊。‍‍但是可能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华人是互相忌惮的。

  我有一个最切身的体会,当时是让我非常震撼的,我们在伦敦商学院读书,‍‍伦敦的物价也是全世界前 5 的了,‍‍一些‍‍各国来的‍‍同学觉得说这里‍‍物价很贵,‍‍但是我们那些印度裔的同学‍‍好像都没有受影响,按说他们的收入和伦敦的物价相比才是差距最大的一批。我对印度同学一向是本着友好加研究的态度,大家相处特别好,他们就请我去他们的宿舍吃最好的印度餐,我才发现一件很神奇的。

  有印度裔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专门在伦敦最好的地段海德公园这样的地方设了印度的青年旅社,只要是印度来的莘莘学子,就可以以伦敦的成本价入住在那边,而且一天三顿管饭。相当于说完全经营了一个不盈利的青年旅社让印度年轻人发展起来,‍‍以及从那里开始就给了他们一个社群,‍‍这是很不得了的。可以想象这些人里面的优秀分子‍‍发展起来后又会回过头来反哺这样一个当年支持他们起步的群体,对吧?

  也有美国加州的华人写帖子说,社区的学生科技竞赛,从评委到志愿者都是印度裔,结果获奖的也都清一色是印度裔,华人的孩子不管多优秀都没有入围的。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从评委到志愿者里面,都不见华人家长的身影呢?

  ‍‍所以你可以从坏的方面来说印度人也许是自我繁殖,‍‍甚至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个案里面印度主管在排斥底下特别优秀的华人工程师,甚至还出现了华裔工程师被印度裔上司穿小鞋然后跳楼的恶性事件。‍‍但是站在他们自己的群体里面,‍‍他们用西方人的说法互相挠背、互相支持、共享资源,‍‍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 0 9 /配偶的选择

  然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以劈柴哥、苏纳克等印度裔 CEO 身上能够看得到,‍‍这些企业家高管对‍‍配偶的选择‍‍非常的传统,都是‍‍好的价值观的家庭出来,受过最良好教育的妻子,‍‍然后成立了一个稳定的家庭,‍‍而且是一个几十年不变非常稳定的家庭结构,‍‍甚至是如果说以他们的‍‍成就和他们的财富身家来讲,‍‍甚至是很‍‍看起来很乏味的生活。

  ‍‍但是同时‍‍这些其实让他有非常稳定的家庭结构,有他的贤内助,‍‍像劈柴哥的妻子是在印度理工他的同学,后来他发展特别好后专门把她从印度接过去结婚,‍‍真的是没有抛弃糟糠之妻。

  苏纳克娶了他的同班同学,他的妻子在家里这么有钱的情况底下也没有辞掉工作在家里做太太,而是继续开她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在她老爸的一个管理资产金额很高的风险投资科技公司做董事,同时还在照管两个小女儿,你就可想而知这样的这种妈妈和家庭传统的价值观、伦理观的结构,对于他下一代孩子的教育传承是多么有益。

  / 1 0 /回报社会

  印度裔深知成就越大,责任越大,越要回报社会的道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薪火相传的良性循环。苏纳克和同级毕业的妻子早早就给斯坦福捐款,为加州当地的青少年活动做志愿者、做董事,苏纳克早在 30 岁左右就支持当地学校发展,现在还兼任一个公立学校的校董会主席,经常去小学鼓励读书写作等等。他自己的网站说他受益于良好的教育和父母的牺牲,所以多年以来对广大群众都能有机会受到良好教育充满热情。

  劈柴 2017 年去母校印度理工演讲,这不稀奇。稀奇的是他 2015 年就去了自己中小学的母校,而且是事先毫不声张,连在校学生时候都惊诧于他穿着普通的蓝 T 恤,他的助理比他穿得衣冠楚楚多了。他来过一次,让大家每个人都充满梦想。

  以上的 10 点重复加强,让他们得以一代更比一代强,也是挺了不起的。我们不要去谈他们、去黑他们,而是说也许有一些东西可以供我们华人去思考和借鉴,让我们做得更好一点。

  End

  最后,祖国的发展机会不一样,我们中国学生更幸运

  印度和英美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机会相差悬殊,他们很渴望能留在国外,而中国留学生因为国内机会多,可能回去继承父母的家族企业、回国创业等原因,更愿意回国发展。母国的经济差异就决定了留学生毕业以后的去向。还是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当中国留学生春假,暑假四处玩的时候,印度学生不是在学校图书馆打工,就是在公司实习。找工作其实不是比谁优秀,而是比谁提前做好了准备,谁更能善于找到机会推销自己。因为工业界印度人多,加上印度人读书目的明确,所以印度人找到工作的数目远远大于中国学生。H1B 签证的话,印度差不多每年有四五万,中国是他们的十分之一。而工作的人基数多了自然混得好的人数就多了,更容易互相扶持。

  过去的 10 年,国内的科技‍‍和金融大发展,‍‍所以其实我们是有很多英美回来的留学生‍‍做出了特别大成就的,而且也会吸引着更多的人才‍回国来搞建设,抓住机遇。‍‍所以这点上来讲,我觉得印度跟我们是没得比的。就拿第一代的互联网人来说,搜狐的张朝阳是麻省理工的,百度的‍‍李彦宏是纽约州立的、美团的王兴也是从清华大学出去美国读书的‍。

  ‍金融上面我们可能没有这么聚焦,但是其实早就已经是非常醒目的了。‍‍像证监会第一任的首席律师‍‍高西庆当时就是在杜克读了法学院然后回来。‍‍其实这一批留学的人是奠定了整个中国现在的金融现代的金融制度的,‍‍当然其他的各行各业还有更多了。

  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我们的下一代是最幸运的,进可攻退可守。

责任编辑: 花满楼

同样受歧视的印度人,为什么却如此成功?

关键词: 南亚

来源:英美折叠 2020-08-03 10:49:07

同样受歧视的印度人,为什么却如此成功?

作者:卫红

印度裔的‍‍人在西方的环境里混得游刃有余,因为西方崇尚个人奋斗、崇尚出头,所以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甚至是毫不掩饰的雄心勃勃。‍‍他们可能是一个公司里面最擅长、最有意识、最积极主动的“投机分子”,甚至是钻空子去 sell(贩卖)自己,包括用好明规则、潜规则。

   2020 是个神奇的年份,我们每天都在见证历史。疫情让全世界停摆,美国 4000 万人失业,特总各种甩锅栽赃陷害拉人下水,从接的班太差了都是奥巴马那届政府的错;到全怪中国让疫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不是什么好鸟,不交会费了干脆退群了;再到“五个一”政策留学生临时有家不能回。

  美国的“黑命贵”(Black live matters)又到了一个新高潮,最近几天美国暴乱的新闻和视频铺天盖地,起因是一个非洲裔的男子被警察压颈窒息致死,全国多处出现暴动致使 40 个州实行强制宵禁,不知道前因后果地看着图片和视频还以为是战区。

  总有家长提出灵魂深处三问,“那么还能去留学吗?国外疫情能控制住吗?现在国外会歧视华人吗?”

  作为战略和领导力专家,我换个角度谈谈,在英美的留学生人数中国第一,印度第二,为什么我们没听说歧视印度人的呢?!

  做了深入研究,研读了大学的研究报告和著名报刊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及我行走欧美顶尖大学和跨国公司的经历,得出的结论很发人深省:印度人同样会受到歧视,却在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研究印度人成功背后的逻辑,我们的华人留学生向他们学习借鉴就很有意义了。

u=2518966668,228037013&fm=20.jpg

  Part.1

  数据 Facts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世界 500 强企业中,30% 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这一现象恰好呼应了美国《时代周刊》的预言:印度出口最多的是 — 美国五百强公司的 CEO。

  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一项联合研究完全颠覆我们的传统观念,研究显示:

  1. 通常人们认为在美国的南亚裔人数(印度和巴基斯坦)应该远超过东亚裔(中、日、韩)人口,但实际上,美国的中日韩裔人数是印巴裔人数的 1.5 倍;

  2. 通常我们认为印度人当主管和经理的多,但实际上,美国的基层管理者里是东亚人比南亚人多,但高层管理者里印度裔与本族群人数的比例是远远超过包括白人在内的所有族裔的;

  3. 通常我们认为华人是遭遇歧视和被矮化的,包括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但事实上不是说印度人就不被嘲笑,比如说他们的口音和饭食的气味也会被刻意针对和开玩笑,流行剧集里有对华人的刻板、口音重、矮化的形象,也有矮化印度裔形象为斤斤计较口音很重的小店老板的角色。印度裔的英国财长苏纳克就有多次说到他经常被当作巴基斯坦人嘲笑,也很难过;

  4. 华人更好相处?对,一般的工作分工和生活上朝夕相处,大公司的实证结果显示,人们更愿意和中日韩裔同事分到一个小组,甚至愿意和华人买房子就近住,但实际上,如果选领导人,大公司的员工们一定是首选印度裔同事,而且公认印度裔的领导更亲切更关心同事;

  5. 华人英文不是母语所以吃亏?哥大和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特地研究了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中日韩裔美国人,得出的结论更惊人:对于本土出生的中日韩裔,英文是母语,他们同样在大公司显现优势,既没有做到美国大公司 CEO 的,高管比例也低得多。作为对比,目前在位的薪酬前三高的世界最大的公司 IBM、谷歌和微软的 CEO,都是从印度读完大学才去美国留学和留下来工作发展的印度人。

  Part.2

  / 0 1 /观察

  世界五百强的印度 CEO 们和更多的背后力量

  ‍‍40 岁的印度裔英国人苏纳克(Rishi Sunak),是英国历史上最第二年轻的财长,也是现在政坛的二号人物,而且现在支持率很高,在今年 2 月份疫情初始临危受命,现在被大众看成是下任首相的最佳热门人选。

  他的爷爷奶奶 60 年前移民到英国,一穷二白。爸爸妈妈一个是英国最贫困地区的医生,一个是药剂师开着自己的小药房。苏纳克 12 岁的时候已经在药房帮妈妈干活,后来发现自己脑子好使,开始帮妈妈记账。他考中学没拿到奖学金,学费太贵,爸妈节衣缩食供他 5 年。

  他当上公学的学生会主席,然后是牛津,毕业后去聪明人扎堆的高盛投行做分析师,然后去斯坦福读 MBA,回来在对冲基金大放异彩,年纪轻轻身家 2 亿英镑,之后再娶了斯坦福的印度裔同班同学,印度第六大富豪的女儿,妻子忙惯了,一边担任多份职务一遍照顾两个小女儿。

  谷歌和谷歌母公司的双料 CEO Pichai(皮查伊,戏称劈柴),4 月底被宣布 2019 年度的工资加分红 3.81 亿美元,是全球薪酬最高的几位打工皇帝之一。他出生于 1972 年,今年本命年,他小时候在印度出生长大,没见过电视和汽车。他爸爸是电气工程师,妈妈是速记员,一家人挤在两居室的房子里,劈柴和他弟弟睡客厅。听起来耳熟,似乎是我们六七十年代生人的共同感受?

  劈柴 12 岁的时候家里添了一项大家电 — 电话。劈柴能记得拨出去的所有的电话号码,他爸爸觉得这孩子聪明,得好好培养。他和弟弟毕业于一个很普通的中小学,因为教学质量还行,而且收费便宜。他大学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的一个分校,在学校拿了银奖,梦想去美国留学,可是 — 没钱。

  他跟教授讲了之后,教授给斯坦福写了一封深情的推荐信,于是劈柴拿着奖学金去斯坦福读了书。93 年到加州,他对美国物价之高很惊诧。物价是很高,他老爸攒了三年的钱才够买机票去美国看儿子。劈柴本来想走印度穷孩子的路,读到博士,找份稳定又高收入的工作。但是最终他走了一条印度精英的路,他在斯坦福硕士毕业,工作一阵子,去读了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之一 — 沃顿商学院的 MBA,之后去聪明人扎堆的麦肯锡公司工作。

  在劝一个同事别跳槽去谷歌的时候,他说着说着改了主意,这家新公司感觉很有发展前景,自己果断决定奔赴新生活。他在 2004 年愚人节的那一天加入谷歌,那一天谷歌刚刚宣布终身免费,容量高达 1G 的 Gmail 推出,大家都觉得是愚人节骗人的。劈柴不是学计算机工程或者软件的,不是最好的码农,但是有了世界上最牛的咨询公司的经验,他有最好的战略眼光。

  关键一战,他动员谷歌推出自己的浏览器,被当时的 CEO 施密特否定:谷歌是个小公司,这个豪赌我们赌不起!劈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他坚持到两位创始人听到和采纳了他的建议,自此劈柴进入了创始人的视线。在他的上司,即雅虎后来的女总裁离开到雅虎之前,劈柴向她汇报工作时在她办公室外面等几个小时轮不上汇报是常事,他能忍。

  2014 年他被传言要被挖走当推特 CEO、当微软 CEO,2015 年他 42 岁的时候接过谷歌母公司 CEO 位置,接下来成了谷歌的公众面孔,从华尔街到开发者大会到合作伙伴三星和内部的基层员工,大家都喜欢他。更关键的,他是创始人拉里佩奇的最好的伙伴和翻译。

  “翻译”?拉里佩奇可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拉里佩奇是美国人,可是他这个技术先知经常会沟通困难,没办法讲清楚美好的愿景,别人跟他汇报的内容,也总觉得听不太明白,所以都得叫劈柴来,什么事让劈柴一讲就全明白了。

  他们是印度裔的佼佼者?当然,他们是印度裔成功的特例?完全不是,在我们熟悉的英美主流社会里,他们的成功比比皆是:

  1. Satya Nadella(微软 CEO)

  2. Krishna(IBM新任 CEO)

  3. Sandeep Mathrani(WeWork CEO)

  4. Vikram Pandit(花旗集团 CEO)

  5. Ajaypal Banga(万事达卡 CEO)

  6. Indra Nooyi(百事可乐前 CEO)

  7. Laxman Narasimhan(杜蕾斯、美赞臣母公司利洁时 CEO)

  8. Shantanu Narayen(Adobe公司 CEO)

  ……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世界 500 强企业中,30% 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这一现象恰好呼应了 2011 年美国《时代周刊》的预言:印度的头号输出品 — CEO。

  更有意思的是代表商界最高地位,培养了历届 500 强大公司 CEO 的哈佛商学院校长尼汀·诺里亚(Nitin Nohria)也是个印度人。在美国学界的优秀分子也很多,卡内基梅隆的校长,加州伯克利法学院院长,前面说了哈佛商学院院长,还有康奈尔商学院院长,更有哈佛大学本科学院院长,都是印度裔。在这样的主流大学和专业卡位成功,更说明印度裔的优秀和受到极大认可。

  / 0 2 /优秀的印度人就在我们身边

  前面那些都是我们在报纸在新闻上能够看得到的一些,我再说对几个我身边的印度人的观察。

  我 2014 年在世界排名第二的伦敦商学院做战略和领导力斯隆学者的时候,我们学校有请优秀学生代表到我们校董会主席的家里晚宴活动,我受邀参加。伦敦商学院就挨着伦敦寸土寸金的摄政公园,校董会主席 Bagri 先生的家,大约离学校步行 500 米,也在摄政公园旁边。

  校董会主席就是印度人。家里走进去,大厅就是富丽堂皇的印度装饰,大象、贴金的图案随处可见,更有意思的是,老母亲坐在大厅正中的八仙桌旁,跟大家寒暄打招呼。看得出老母亲不善言辞,但是她还是很勤勉地跟每个来的客人握手,接过礼物,点头笑笑,不多说话。

  晚上很热闹,校董会主席到处走动,跟我们每个人聊天,我们在露台上聊天,14 年的那个星期刚好英国最大的《星期天泰晤士报》出版了英国富豪榜,他那一年是在英国泰晤士报富豪榜的前 10 名,所以我当时就问你现在在富豪榜上做何感想?他就说:“我觉得谈钱没意思啊。你觉不觉得我家的花园是最好看的?因为我家看出去,对面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文莱国王的花园,你看我赚到了。他家看出来的景色,很可惜,是我家的花园……”晚宴结束后和同行的比利时银行家同学一起离开,两个人共同的最深印象是 — 他的家庭气氛,他母亲跟客人握手致意,他女儿也出来招待客人,一直笑吟吟的,毫无骄矜之气。他们是怎么把主流文化和印度传统融合得这么好的?

  我在伦敦商学院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纳仁(Naren),当然他的名字是属于那种连着十几个字母完全拼不出来的(劈柴的全名 Pichai Sundararajan,后来简化为 Sundar Pichai),所以我们就给他起了这么一个缩写名字。他和我第一个学期是同一个 4 人的学习小组,我们是中、日、印度和英国人四个人,每个星期除了上课睡觉所有的时间都泡在一起,苦逼到死去活来。

  纳仁是我近距离深度接触的第一个印度人,而且非常符合印度 IT 精英的人设。‍‍他去英国之前已经是印度最大的 IT 外包公司 Infosys 十多年的咨询师,‍而且在美国、墨尔本工作了 5 年,36 岁已经非常有全球化的工作经验了。

  纳仁的口音是很重,但是一两个月熟悉了他的口音之后,交流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而让我很震撼的一点是他的语法和写作惊人的好,比我们同一组里面的英国银行 CEO 还要强的多,纳仁说其实他们从小就是看着英国的报纸电视长大的。

  ‍‍一次聚餐纳仁告诉我们说他的父母是矿工,所以他从小和他的兄弟姐妹在煤渣堆上爬进爬出,如果他不好好读书的话,那等着他的其实就是下煤矿当窑工。我们那个英国银行 CEO 同学,一个快 50 岁了的人回去给他的一对女儿讲了我们印度同学的故事,并跟她们说你们要是再不努力,将来我们的印度同学们能把你们给活吃了!

  我在富达做独董的时候,基金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也是一位印度的移民后裔,口才和亲和力自不必说,五十多岁的老先生,当时讲到一件事很有热情,就是说他每个周末都会组织他们那个社区的人家一起歌咏大会,你能够特别感觉说他也许是个印度裔的英国人,但他真真正正在主流社会上有很强的声音。

  然后包括我们知道说像英国的街边小店美国大部分的廉价旅社(什么速 8 莫泰包括一些非连锁的个人旅社),其实都是印度人开的,大部分的店主其实都是一边很孜孜不倦认真地做着他们的小生意,一边很用心地培养他们的孩子。英国除了伊顿哈罗这些著名私校,还有不要钱的重点学校叫文法学校,全国只有 100 多所,教学严谨,升学率极高,而且不收费,这些文法学校学生最多的也是来自印巴裔和华裔。

  印度裔的人在英美‍‍的主流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老实话说,以他们崛起的时间来看,他们取得的成就简直就太让人瞩目了,甚至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我们还在讨论说我们的孩子出去留学会不会受歧视,将来能不能找到工作然后留下来的时候,印度裔们已经在英美政商学界站稳了脚跟,这是为什么呢?又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Part.3

  观点

  / 0 1 /母语优势和文化熏陶

  我们众所周知的就是英语是印度人的母语,这点上来讲比我们华人有优势的多。经常看到一个说法是说印度人其实就是英语母语的中国人,他们的优秀分子有我们华人所有的优秀品质,同时他们还是英语母语的。

  不仅是语言,他们还一直受到英美文化的熏陶,这个我有特别强烈的感受。我在伦敦商学院上学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他们在一起是讲英文的,为什么?因为印度各地的方言是完全不同,他们互相是听不懂的,所以他们在一起要讲英文。尤其是讲到专业知识和教育之类的话题,他们是必须要用英文的,因为从小都是用英文接受的教育。

  所以当他们的语言跟你一样强,文化背景了解的更深入的时候,确实这种沟通上的不畅就比较难发生。

  / 0 2 /沟通能力

  他们有远远强于我们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有要沟通的意识。即使是很精英的工程师也很能讲,你拿劈柴为例,有说法说为什么他能够去当谷歌母公司的 CEO?是因为他是公司谷歌公司里面唯一能让两个创始人都能听得懂他说话的人。换句话说有任何的事情别人找两创始人汇报,两个创始人接下来还得说让劈柴哥来说一说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劈柴一讲两个创始人才明白从而去做决策,这样的这种沟通能力非同小可。

  然后接下来很有意思,前面讲劈柴家里那么穷,靠着学生贷款去了斯坦福,难道他不想马上去工作拿股权,然后开始大发展吗?他在斯坦福的工科硕士毕业了之后,又去美国最出名也是最贵的商学院沃顿读了 2 年的 MBA。这是为什么?

  其实就是为了说你要能够有战略层面的沟通,你如果作为一个工程师只会干活,甚至是把自己打造成最精密的工具是不够的。越到高层越要重视沟通,真正在国外顶尖的商学院会告诉你说大公司其实最终只有一个 T 字型的结构和两种角色,竖线的是各种不同程度上的专业人士。你可以做工程师把活做得特别好,但是你真正想要做管理者就一定要在横杠上。也就换句话说,专业也许你不需要最强的,但是你的沟通能力,你的视野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去读了 MBA。

  ‍‍我们看英国最年轻的财相,同样印度裔的英国人,他特意到斯坦福去读了一个 MBA,在那回来之后整个的眼界、见识和层次又不一样了,而他们之前都已经是在自己的事业上读了最顶尖的名校的。所以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早就其实意识到说他们有沟通的意识,不是说简简单单因为我英语好就行了,而是首先得有沟通意识,因为战略层面的沟通最后是超过具体的操作和执行的。

  就像苏纳克他成为最年轻的财相,不是因为他懂会计、会做年报,是因为他在议会接受质询的时候,虽然才干了一个月的财政部长,面对全国财政的预算案他侃侃而谈,你这就不得不服了。难怪他干了一个半月,《纽约时报》就惊呼他是候任首相!

  / 0 3 /崇尚精英教育

  第二个来讲的话就是印度人也是非常崇尚精英教育的,我们从前面文章中讲过的英国财相苏纳克小时候的故事可以明确的看出来,家庭条件很一般甚至很差的情况下,家长只要发现孩子是聪明、愿意用功的,真的会和中国家长一样不惜砸锅卖铁也要去培养孩子成才的。

  ‍‍这点上来讲的话,他们的教育观跟我们是一样的。苏纳克爸爸只是英国最穷的一个区域的普通医生,妈妈自己开着一家小药房,家里三个男孩,完全没有任何的这种大富大贵的背景,在孩子没考上奖学金一年要出 3 万多镑把孩子送去顶尖的私校读书的情况下,他们也咬牙出了。但是这 5 年成就了这孩子的一生。

  谷歌的劈柴哥,他直到大学都是在印度最好的印度理工学院上的,在他上大学之前,他的兄弟姐妹都是在两间卧室的房子里面生活的,你可想而知他家里的经济状况。

  ‍‍所以这点上来讲的话,我觉得他们对精英教育的渴望和投资,这些家庭是做出了很大牺牲的。

  / 0 4 / 好的家庭的传统价值观

  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也是我们中国人在做的,就是特别好的家庭传统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家庭会倾注所有来支持特别优秀的子女发展,其实也都是家里人在鼓舞他,我觉得这很重要。尤其是当时在刚刚起步的时候,没人知道他会将来当一个年收入将近 4 亿美元的首席执行官,他也只是一个穷家庭里面出来的小子,但家庭在推着他走、在支持他,而且他们的这种传统的家庭观一直是没有丢掉的。

  就像英国财相苏纳克第一次到英国的议会里上班的时候,他特别请他爷爷去参观,他爷爷是第一代的移民,相当于说是从零开始完全白手起家的,也没有做出什么大名堂。到了他工作的英国议会大厦,就是大本钟的那座楼,他爷爷拿出手机来泪流满面的自拍。

  很多年后苏纳克接受采访时还在说这个事儿,说他自己有多感动,其实就是说跟我们一样,子女做出了一点成绩,希望让家里人为他骄傲,俗话说就是光宗耀祖的。这点我觉得是很精神上很大的一个推动力。因为你在不断的向上在爬山的时候,其实是很需要有很大的精神动力的。‍‍

  包括你去看很多的印度裔高管的家里面,全都是什么大象、祖上人特别精致的绣像等等的传统装饰,我从来没有见过国外的中国高管家里搞得像老家祠堂似的,或者放祖先画像的。但是印度人真的是这样的,我去伦敦商学院校董家,进去是印度式的祠堂和大象,中间是他们祖先的画像、鲜花、清水和香火,旁边坐着他家老太太跟大家打招呼,他已经是英国前 10 的富豪了,还保留着这些传统也挺让我震撼的。

  你就能够看到说,一方面他们特别保持自己的传统价值观,一方面他们又是非常游刃有余的在跟主流融化有融合,这点做的真是很了不起。它并不是说我已经不再是印度裔了,像苏纳克是印度教徒是不吃牛肉的,可是他就在他选区里的烧烤趴里,烤牛肉、挤牛奶,和所有人混在一起做票的活动,有一种水乳交融的感觉。

  / 0 5 /异于常人的勤奋

  以前看过报道,劈柴哥原来上学的时候也是属于‍‍只要还没倒下就在继续学的狠人,现在英国的财相,‍‍在紧张的时候‍一天连续工作 18 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别人会觉得说已经很累了,毕竟还是公务员也不需要这么拼的,‍‍但对他来讲虽然很累了但是这些事情是要做完的。‍‍‍‍到了半夜了还在问底下的同事说我们下一件工作是什么,我们一件一件来做。‍‍

  这个也和大环境有关,比如劈柴哥是先从印度‍有名的印度理工学院(IIT)毕业,有个笑话就是说,‍‍有印度的学生到麻省理工(MIT)去上学,‍‍然后他们的教授就调侃他:你是印度人,你为什么没有去上你们的 IIT 反而跑到我们 MIT 来了?‍‍然后学生说‍‍‍‍我当时印度理工没考上。‍‍是真的,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竞争激烈多了。

  你知道他们印度学生考托福考标准化考试的听力,我们中国人是坐在听力教室,然后还担心听不清楚,当时的印度是几百人坐在大操场上用广播在放英语听力的。如果不凑巧正好赶上飞机过来,轰鸣了一下,然后那几道题就没听到 Pass 掉了。他们是在这种环境里拼出来的。

  / 0 6 /工匠精神

  我觉得就是说他们的教育‍‍和他们的家庭推动带来的,是‍‍他们从小做点什么事情都是发挥了工匠精神,做到精英的。‍‍形象的来讲他们真的会干活。‍‍我们可以说也许他不是最会干活的,‍‍但是他们一定是在他自己所在的行业、事业和岗位上‍‍最优秀一批之一,‍‍所以后面才能脱颖而出。‍‍劈柴在 2017 年回印度理工的母校时,提醒学弟学妹,“在真实世界里,全面发展、广泛尝试和干预冒险很重要。学习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这点对于我们中国的优秀人才很重要,能干活是前提,但是仅仅会干活是不够的。

  / 0 7 /毫不掩饰的雄心勃勃

  “在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下,东亚文化鼓励谦逊,和谐与稳定。东亚人在文化上可能不太愿意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杰克逊·卢说。相比之下,印度文化鼓励辩论和争论,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著作《争论不休的印度》中所讨论的。主流的美国文化也鼓励自信的交流。因此,即使东亚人与南亚人和白人一样,对领导机会同样能干并感兴趣,但他们可能不太适合在美国担任领导职务。

  印度裔的‍‍人在西方的环境里混得游刃有余,因为西方崇尚个人奋斗、崇尚出头,所以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土壤,甚至是毫不掩饰的雄心勃勃。‍‍他们可能是一个公司里面最擅长、最有意识、最积极主动的“投机分子”,甚至是钻空子去 sell(贩卖)自己,包括用好明规则、潜规则。

  说到这些潜规则的时候,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经常会诟病他们的‍美国 H1B 抽签,这些工作签证绿卡只要有规则,就有套利的空间,‍‍你都能看到说‍‍印度人在很有效地利用套利空间,‍‍这些是有很多的数据的,我们就不去‍‍把它给‍‍讲出来说出来带节奏了。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贬他们,而是说‍‍哪些东西人家做得比较好的,我们可以借鉴。‍‍

  其实在任何的大公司,‍‍要提拔要发展后面一层一层的后备力量。‍‍所以他们有意识地表现自己很优秀、举手说选我、我特别积极、而且我懂得你的这套规则,肯定比没举手的人‍‍要容易出头。‍‍‍‍

  / 0 8 /抱团意识

  这条就很不得了,当他们举了手被发现、‍‍‍‍被提拔,比如说做了一个小主管,做了一个项目领导的时候,‍‍印度人是有名的抱团。‍‍经常大家可以看得到有硅谷的在讲说‍‍我一个大公司招进来了一个印度裔的经理,‍‍后面你就可以看到他后面招的清一色的都是印度裔,而且‍特别的互相护犊。‍‍但是可能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华人是互相忌惮的。

  我有一个最切身的体会,当时是让我非常震撼的,我们在伦敦商学院读书,‍‍伦敦的物价也是全世界前 5 的了,‍‍一些‍‍各国来的‍‍同学觉得说这里‍‍物价很贵,‍‍但是我们那些印度裔的同学‍‍好像都没有受影响,按说他们的收入和伦敦的物价相比才是差距最大的一批。我对印度同学一向是本着友好加研究的态度,大家相处特别好,他们就请我去他们的宿舍吃最好的印度餐,我才发现一件很神奇的。

  有印度裔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专门在伦敦最好的地段海德公园这样的地方设了印度的青年旅社,只要是印度来的莘莘学子,就可以以伦敦的成本价入住在那边,而且一天三顿管饭。相当于说完全经营了一个不盈利的青年旅社让印度年轻人发展起来,‍‍以及从那里开始就给了他们一个社群,‍‍这是很不得了的。可以想象这些人里面的优秀分子‍‍发展起来后又会回过头来反哺这样一个当年支持他们起步的群体,对吧?

  也有美国加州的华人写帖子说,社区的学生科技竞赛,从评委到志愿者都是印度裔,结果获奖的也都清一色是印度裔,华人的孩子不管多优秀都没有入围的。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从评委到志愿者里面,都不见华人家长的身影呢?

  ‍‍所以你可以从坏的方面来说印度人也许是自我繁殖,‍‍甚至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个案里面印度主管在排斥底下特别优秀的华人工程师,甚至还出现了华裔工程师被印度裔上司穿小鞋然后跳楼的恶性事件。‍‍但是站在他们自己的群体里面,‍‍他们用西方人的说法互相挠背、互相支持、共享资源,‍‍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 0 9 /配偶的选择

  然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以劈柴哥、苏纳克等印度裔 CEO 身上能够看得到,‍‍这些企业家高管对‍‍配偶的选择‍‍非常的传统,都是‍‍好的价值观的家庭出来,受过最良好教育的妻子,‍‍然后成立了一个稳定的家庭,‍‍而且是一个几十年不变非常稳定的家庭结构,‍‍甚至是如果说以他们的‍‍成就和他们的财富身家来讲,‍‍甚至是很‍‍看起来很乏味的生活。

  ‍‍但是同时‍‍这些其实让他有非常稳定的家庭结构,有他的贤内助,‍‍像劈柴哥的妻子是在印度理工他的同学,后来他发展特别好后专门把她从印度接过去结婚,‍‍真的是没有抛弃糟糠之妻。

  苏纳克娶了他的同班同学,他的妻子在家里这么有钱的情况底下也没有辞掉工作在家里做太太,而是继续开她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在她老爸的一个管理资产金额很高的风险投资科技公司做董事,同时还在照管两个小女儿,你就可想而知这样的这种妈妈和家庭传统的价值观、伦理观的结构,对于他下一代孩子的教育传承是多么有益。

  / 1 0 /回报社会

  印度裔深知成就越大,责任越大,越要回报社会的道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薪火相传的良性循环。苏纳克和同级毕业的妻子早早就给斯坦福捐款,为加州当地的青少年活动做志愿者、做董事,苏纳克早在 30 岁左右就支持当地学校发展,现在还兼任一个公立学校的校董会主席,经常去小学鼓励读书写作等等。他自己的网站说他受益于良好的教育和父母的牺牲,所以多年以来对广大群众都能有机会受到良好教育充满热情。

  劈柴 2017 年去母校印度理工演讲,这不稀奇。稀奇的是他 2015 年就去了自己中小学的母校,而且是事先毫不声张,连在校学生时候都惊诧于他穿着普通的蓝 T 恤,他的助理比他穿得衣冠楚楚多了。他来过一次,让大家每个人都充满梦想。

  以上的 10 点重复加强,让他们得以一代更比一代强,也是挺了不起的。我们不要去谈他们、去黑他们,而是说也许有一些东西可以供我们华人去思考和借鉴,让我们做得更好一点。

  End

  最后,祖国的发展机会不一样,我们中国学生更幸运

  印度和英美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机会相差悬殊,他们很渴望能留在国外,而中国留学生因为国内机会多,可能回去继承父母的家族企业、回国创业等原因,更愿意回国发展。母国的经济差异就决定了留学生毕业以后的去向。还是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当中国留学生春假,暑假四处玩的时候,印度学生不是在学校图书馆打工,就是在公司实习。找工作其实不是比谁优秀,而是比谁提前做好了准备,谁更能善于找到机会推销自己。因为工业界印度人多,加上印度人读书目的明确,所以印度人找到工作的数目远远大于中国学生。H1B 签证的话,印度差不多每年有四五万,中国是他们的十分之一。而工作的人基数多了自然混得好的人数就多了,更容易互相扶持。

  过去的 10 年,国内的科技‍‍和金融大发展,‍‍所以其实我们是有很多英美回来的留学生‍‍做出了特别大成就的,而且也会吸引着更多的人才‍回国来搞建设,抓住机遇。‍‍所以这点上来讲,我觉得印度跟我们是没得比的。就拿第一代的互联网人来说,搜狐的张朝阳是麻省理工的,百度的‍‍李彦宏是纽约州立的、美团的王兴也是从清华大学出去美国读书的‍。

  ‍金融上面我们可能没有这么聚焦,但是其实早就已经是非常醒目的了。‍‍像证监会第一任的首席律师‍‍高西庆当时就是在杜克读了法学院然后回来。‍‍其实这一批留学的人是奠定了整个中国现在的金融现代的金融制度的,‍‍当然其他的各行各业还有更多了。

  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我们的下一代是最幸运的,进可攻退可守。

花满楼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