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张文娟: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正要开启

关键词:

来源:印中智慧桥 2019-08-08 09:57:46

张文娟: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正要开启

作者:张文娟

印度前任总统慕可吉说,没有一个缺乏知识原动力的国家可以变成一个可持续性的大国。很多研究也证明,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及高等教育市场缺乏竞争力。

   印度有13亿多人口,其中35岁以下的占到三分之二,这意味着印度的高等教育供给责任很重,潜力也很大。印度的高等教育市场并没有对外资放开,这意味着印度本土探索高标准国际化教育有足够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印度的高等教育缺乏一种国际比较压力。印度政府和民间已经意识到这一挑战,并在尝试各种改革探索,如最近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卓越计划。

  印度曾有着辉煌的高等教育历史,如历史上的Takshashila和那烂陀,那曾经是国际学生向往和汇集的地方。独立之后,印度的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从独立时不到20所大学,到2018年底,已经有大约1000所大学,36000多个独立学院和11000多个研究所。数量的发展是一个方面,而质量的追求,尤其是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同样重要。印度前任总统慕可吉说,没有一个缺乏知识原动力的国家可以变成一个可持续性的大国。很多研究也证明,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及高等教育市场缺乏竞争力。

  印度曾有着那烂陀荣光,也已经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而且被预期在未来一、二十年有可能进入世界前三经济体,这对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印度的高等教育显然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在QS2019-2020世界大学排名中印度有三所大学进入前200,包括印度理工孟买(IIT-Bombay)、印度理工德里(IIT-Delhi)和印度科学研究所班加罗尔(IISc-Bangalore),还有六所在300-500间,但尚没有一所大学进入QS排名前150。印度进入全球排名前1000的大学还相对较少,有24所进入2019-2020的世界QS 排名[1]。相比较而言,有着同样人口数量的中国大陆,有42所进入前1000,其中有七所进入前150[2]。

下载.jpg

  印度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首先来自于其治理结构。印度高等教育管理过度官僚化,决策过程层层审批,低效缓慢,缺乏机构建设愿景。印度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叠床架屋,如在联邦一级就有大学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简称 UGC)、联邦政府人力资源发展部(Union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和各种独立于政府的专业性管理机构等,这还不算在邦一级的管理,导致政出多头,且存在模糊性、冲突性和不确定性。另外,印度大学普遍缺乏研究积极性,很重要的原因是,印度给大学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这种多头管理也投射到给大学的资助拨款上,程序复杂,导致不必要的拖延和研究重点的分散。

  印度的公立改革,跟中国的思路不太一样。91年之后,印度在公立改革中,很多是通过私立化的方式,如教育、医疗、电信等大致都是这个模式。公立、私立按照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来改革。公立的参照政府部门的方式运作,私立的就彻底市场化了。像公立大学是国家或邦政府全额拨款的,对印度民众是非常便宜的,一年大约1000卢比(大约100人民币)的学费,同时要求严格执行宪法中关于对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的特留权要求,以保持多元性。而很多私立大学,尤其是学院的设立,则变成了企业或财团的一个延伸性盈利部门。当然,也不排除有比较好的私立机构设立,如位于孟买的塔塔社会科学研究所等,就是印度财团设立的很不错的私立教育机构。

  而中国的改革路径则很不同,中国是在公立大学改革中引入部分市场化因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大学做了很多改革,如大学的学费适度提高,大学也可以开展很多面向市场的短期或学位项目,大学还可以设立校企盈利,通过211或985及最近的双一流计划来对大学进行排名,以决定资源的倾斜性配置等。所以,中国的公立大学变得越来越强大,而私立大学则在政策和市场两方面都变得很劣势。当然,中国适当放开了中外合资办学,在公立大学之外,开拓了一点民间补充模式。

  对印度而言,印度公立大学被隔绝于市场,基础设施差,感觉像在中国的八九十年代,师资倒还不错,但大学管理的自主性比较受限;而私立大学包括私立中小学,硬件设施都建设得很好,但大多数的挑战是缺乏对老师的投入,导致教师流转快,教学质量缺乏保证。

  大约十年前,印度的海外精英开始回流,助力本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如同时拥有牛津和哈佛学位的金德尔全球大学的创始校长拉吉·库马尔,就从香港回国开始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以此作为推动印度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验平台。在过去十年,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在世界一流大学探索方面大有起色。

    首先,一批以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私立大学陆续出现。如金德尔全球大学不同于普通的印度私立大学,库马尔校长在寻求大学设立捐助时就明确提出非营利,而且从设立之日起就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设立,尤其重视从世界一流大学引入师资,重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对话和学术交流;在学生录取上也采用国际考试标准,如将美国LSAT引入印度,报名金大法学院的学生必须考LSAT在印度组织的考试,商学院要考GMAT等,相当于在印度另建一个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在金大之后,Ashok大学、Benette大学等陆续建立,包括信实集团即将建立的信实机构,基本上都是冲着世界一流大学而非简单满足于印度优秀大学的标准去建立。在2019年,十岁的金大,作为非理工类大学能够冲进QS世界一流大学的前800, 50岁以下世界大学排名前150,为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后来探索者带来了强心剂,当然其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印度为私立部门所留出的巨大空间。相信未来十几年,印度私立大学尤其人文社科类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探索的路上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其次,印度大学在质量标准探索及排名机制引入方面也有了很多进展。THE 或QS 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印度上榜的很少,虽然这些排名机构也有范围更窄的排名,如金砖国家排名和年轻大学排名(50年以下的),但是,印度大学能上榜的还是少数,不能形成一种竞争压力。在印度国内,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有NAAC认证,但是一次性的,且不具有动态引导作用。成规模的民间的印度大学排名机制尚缺乏。印度高等教育探索者经常自我反思认为,没有标准和对比,这容易让印度大学陷入自我陶醉。在金德尔全球大学等大学的说服下,QS 开拓了QS印度大学排名,这帮助印度架起了国内与国际排名的对接。在各种排名的感召下,印度人力资源部最近几年开始探索国内官方排名机制,叫National Institutional Ranking Framework[3],目前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相信印度的排名机制在未来几年会更加成熟完善,以带动印度大学对高质量教育的探索。

  最后,印度大学开始试点教育特区制度,也即卓越机构计划。库马尔校长等教育改革者呼吁,印度应该探索教育特区制度,给那些有冲击世界一流大学潜力的大学予财政和政策支持,让他们更快得变成世界一流大学。2016年2月29日,时任财政部长Arun Jaitley在财政预算会上表示,将改革高等教育管理结构,以能够资助10所公立大学、10所私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争取尽早进入前200[4]。民间对教育特区制度资助私立大学是有争议的,印度政府后又讨论修订了卓越机构计划,对纳入卓越计划的公立机构给与财政资助,对私立机构则只给与特别政策倾斜。2017年,卓越计划第一阶段开始接受大学申请。2018年7月17日,印度政府先发布了三家公立大学和三家私立大学的名单[5]。上榜的三家公立研究机构包括印度理工孟买、印度理工德里、印度科学研究所班加罗尔是没有争议的,但三家私立机构中最有争议的是信实机构,因为该机构尚没有实际成立[6]。此后,卓越计划又做了些调整,尤其在标准和程序方面更透明、更合理。第二阶段的名单,在QS2019-2020世界大学排名之后发布,基本上反映了印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的机构情况,媒体上不再对此有争议。从媒体报道看,进入卓越机构认证的十所公立大学,将在未来五年内共获得100亿卢比的倾斜性资助;而进入卓越机构的十所私立大学则将被给予足够的自主空间,包括学位项目的设立、学制的确定、国际师资的雇佣比例等,原则上都由大学说了算,不用再经过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UGC)或其他机构的审批。

  印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相信在未来五到十年,将会有印度理工类院校进入到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00,印度人文社科类院校也会在国际舞台上以国际标准办出自己的特色,并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预见,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正要开启。

责任编辑:

张文娟: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正要开启

关键词:

来源:印中智慧桥 2019-08-08 09:57:46

张文娟: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正要开启

作者:张文娟

印度前任总统慕可吉说,没有一个缺乏知识原动力的国家可以变成一个可持续性的大国。很多研究也证明,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及高等教育市场缺乏竞争力。

   印度有13亿多人口,其中35岁以下的占到三分之二,这意味着印度的高等教育供给责任很重,潜力也很大。印度的高等教育市场并没有对外资放开,这意味着印度本土探索高标准国际化教育有足够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印度的高等教育缺乏一种国际比较压力。印度政府和民间已经意识到这一挑战,并在尝试各种改革探索,如最近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卓越计划。

  印度曾有着辉煌的高等教育历史,如历史上的Takshashila和那烂陀,那曾经是国际学生向往和汇集的地方。独立之后,印度的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从独立时不到20所大学,到2018年底,已经有大约1000所大学,36000多个独立学院和11000多个研究所。数量的发展是一个方面,而质量的追求,尤其是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同样重要。印度前任总统慕可吉说,没有一个缺乏知识原动力的国家可以变成一个可持续性的大国。很多研究也证明,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及高等教育市场缺乏竞争力。

  印度曾有着那烂陀荣光,也已经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而且被预期在未来一、二十年有可能进入世界前三经济体,这对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印度的高等教育显然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在QS2019-2020世界大学排名中印度有三所大学进入前200,包括印度理工孟买(IIT-Bombay)、印度理工德里(IIT-Delhi)和印度科学研究所班加罗尔(IISc-Bangalore),还有六所在300-500间,但尚没有一所大学进入QS排名前150。印度进入全球排名前1000的大学还相对较少,有24所进入2019-2020的世界QS 排名[1]。相比较而言,有着同样人口数量的中国大陆,有42所进入前1000,其中有七所进入前150[2]。

下载.jpg

  印度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首先来自于其治理结构。印度高等教育管理过度官僚化,决策过程层层审批,低效缓慢,缺乏机构建设愿景。印度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叠床架屋,如在联邦一级就有大学资助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简称 UGC)、联邦政府人力资源发展部(Union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和各种独立于政府的专业性管理机构等,这还不算在邦一级的管理,导致政出多头,且存在模糊性、冲突性和不确定性。另外,印度大学普遍缺乏研究积极性,很重要的原因是,印度给大学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这种多头管理也投射到给大学的资助拨款上,程序复杂,导致不必要的拖延和研究重点的分散。

  印度的公立改革,跟中国的思路不太一样。91年之后,印度在公立改革中,很多是通过私立化的方式,如教育、医疗、电信等大致都是这个模式。公立、私立按照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来改革。公立的参照政府部门的方式运作,私立的就彻底市场化了。像公立大学是国家或邦政府全额拨款的,对印度民众是非常便宜的,一年大约1000卢比(大约100人民币)的学费,同时要求严格执行宪法中关于对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的特留权要求,以保持多元性。而很多私立大学,尤其是学院的设立,则变成了企业或财团的一个延伸性盈利部门。当然,也不排除有比较好的私立机构设立,如位于孟买的塔塔社会科学研究所等,就是印度财团设立的很不错的私立教育机构。

  而中国的改革路径则很不同,中国是在公立大学改革中引入部分市场化因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大学做了很多改革,如大学的学费适度提高,大学也可以开展很多面向市场的短期或学位项目,大学还可以设立校企盈利,通过211或985及最近的双一流计划来对大学进行排名,以决定资源的倾斜性配置等。所以,中国的公立大学变得越来越强大,而私立大学则在政策和市场两方面都变得很劣势。当然,中国适当放开了中外合资办学,在公立大学之外,开拓了一点民间补充模式。

  对印度而言,印度公立大学被隔绝于市场,基础设施差,感觉像在中国的八九十年代,师资倒还不错,但大学管理的自主性比较受限;而私立大学包括私立中小学,硬件设施都建设得很好,但大多数的挑战是缺乏对老师的投入,导致教师流转快,教学质量缺乏保证。

  大约十年前,印度的海外精英开始回流,助力本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如同时拥有牛津和哈佛学位的金德尔全球大学的创始校长拉吉·库马尔,就从香港回国开始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以此作为推动印度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验平台。在过去十年,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在世界一流大学探索方面大有起色。

    首先,一批以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私立大学陆续出现。如金德尔全球大学不同于普通的印度私立大学,库马尔校长在寻求大学设立捐助时就明确提出非营利,而且从设立之日起就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设立,尤其重视从世界一流大学引入师资,重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对话和学术交流;在学生录取上也采用国际考试标准,如将美国LSAT引入印度,报名金大法学院的学生必须考LSAT在印度组织的考试,商学院要考GMAT等,相当于在印度另建一个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在金大之后,Ashok大学、Benette大学等陆续建立,包括信实集团即将建立的信实机构,基本上都是冲着世界一流大学而非简单满足于印度优秀大学的标准去建立。在2019年,十岁的金大,作为非理工类大学能够冲进QS世界一流大学的前800, 50岁以下世界大学排名前150,为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后来探索者带来了强心剂,当然其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印度为私立部门所留出的巨大空间。相信未来十几年,印度私立大学尤其人文社科类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探索的路上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其次,印度大学在质量标准探索及排名机制引入方面也有了很多进展。THE 或QS 世界一流大学排名,印度上榜的很少,虽然这些排名机构也有范围更窄的排名,如金砖国家排名和年轻大学排名(50年以下的),但是,印度大学能上榜的还是少数,不能形成一种竞争压力。在印度国内,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有NAAC认证,但是一次性的,且不具有动态引导作用。成规模的民间的印度大学排名机制尚缺乏。印度高等教育探索者经常自我反思认为,没有标准和对比,这容易让印度大学陷入自我陶醉。在金德尔全球大学等大学的说服下,QS 开拓了QS印度大学排名,这帮助印度架起了国内与国际排名的对接。在各种排名的感召下,印度人力资源部最近几年开始探索国内官方排名机制,叫National Institutional Ranking Framework[3],目前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相信印度的排名机制在未来几年会更加成熟完善,以带动印度大学对高质量教育的探索。

  最后,印度大学开始试点教育特区制度,也即卓越机构计划。库马尔校长等教育改革者呼吁,印度应该探索教育特区制度,给那些有冲击世界一流大学潜力的大学予财政和政策支持,让他们更快得变成世界一流大学。2016年2月29日,时任财政部长Arun Jaitley在财政预算会上表示,将改革高等教育管理结构,以能够资助10所公立大学、10所私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争取尽早进入前200[4]。民间对教育特区制度资助私立大学是有争议的,印度政府后又讨论修订了卓越机构计划,对纳入卓越计划的公立机构给与财政资助,对私立机构则只给与特别政策倾斜。2017年,卓越计划第一阶段开始接受大学申请。2018年7月17日,印度政府先发布了三家公立大学和三家私立大学的名单[5]。上榜的三家公立研究机构包括印度理工孟买、印度理工德里、印度科学研究所班加罗尔是没有争议的,但三家私立机构中最有争议的是信实机构,因为该机构尚没有实际成立[6]。此后,卓越计划又做了些调整,尤其在标准和程序方面更透明、更合理。第二阶段的名单,在QS2019-2020世界大学排名之后发布,基本上反映了印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的机构情况,媒体上不再对此有争议。从媒体报道看,进入卓越机构认证的十所公立大学,将在未来五年内共获得100亿卢比的倾斜性资助;而进入卓越机构的十所私立大学则将被给予足够的自主空间,包括学位项目的设立、学制的确定、国际师资的雇佣比例等,原则上都由大学说了算,不用再经过印度大学资助委员会(UGC)或其他机构的审批。

  印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相信在未来五到十年,将会有印度理工类院校进入到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00,印度人文社科类院校也会在国际舞台上以国际标准办出自己的特色,并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预见,印度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正要开启。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