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薛力:东盟知天命?担忧“中心性”

关键词: 东盟(ASEAN) 中国-东盟关系 亚太地区 东南亚

来源:钝角网 2017-09-05 11:29:31

薛力:东盟知天命?担忧“中心性”

作者:薛力

度过五十岁的东盟,成员国的整合进程将进入深水区,保持其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也将越来越困难。更好的做法是:不纠缠于“中心地位”,审慎推进安全共同体与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让成员国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更多强调自己的“协调员”角色与在某些方面的引导作用,淡化“中心地位”意识。

  今年是东盟成立五十周年,因此,8月份在马尼拉开锣的东盟系列会议,通常会增加与此相关的环节或内容。8月初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五十年:前进的道路”算是系列外长会的预热与配套会议,与会的东盟国家代表都是前部长、前大使、著名学者,以及东道国的现任财政部长与外交部长。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东盟精英们除了谈及东盟五十年来的成就外,还高度关注两个问题:东盟下一步该做什么?东盟如何保持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centrality)?

635225191744571704东盟十国.jpg

  历史地看,东盟成就巨大:东盟国家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地区认同,彼此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柬埔寨与老挝近日的边境事件是个典型例子),2015年底建成了东盟经济共同体,正致力于建设社会文化共同体与政治安全共同体,许多东盟国家之间做到了互免签证,东盟成为国际公认的地区组织,以东盟为中心构建起了亚太地区合作框架(典型如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东盟+6、东盟+3、RCEP谈判进程)。这在50年前很难想象。

  但东盟也面临一些挑战:经济上,成员国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区域内贸易依存度才25%左右,经济总量才中国的四分之一;文化上,不同文明的6亿人口不容易形成深层次的身份认同,各国对国家认同的强调远远超过地区认同;安全上,一些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的关系更为紧密,一些成员国互不信任或存在领土争端;进一步整合的动力不够强大,最为积极推动东盟整合进程的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泰国,这三国经济相对发达,希望在一个更大的市场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人口最多的印尼、菲律宾与越南三国积极性还不够,特别是,成员国中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印尼并不愿意、也不敢大力推进东盟成员国的整合进程。始于奥巴马时期、特朗普上台后加剧的美国对外战略收缩也减弱了东盟的整合力度。更重要的是,崛起的中国在继续支持东盟推进地区整合的同时,也开始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地区机制,特别是在经济领域。

  下一步东盟该做什么?推进经济整合依然是重心,大部分成员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彼此间经济领域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因此,在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经济合作(如协调货币与财政政策),将涉及关键经济主权的让渡,目前还很少成员国做好了这种准备;文化上,“强化对东盟的认同、弱化国家认同”是一些与会代表的主张,但不争的事实是:大部分东盟成员国还处于巩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很难推行“削弱国民国家认同”的政策;安全上,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传统很难突破(非盟与欧盟都可以向成员国派遣维和部队,这对东盟来说还是遥远的事情),一些成员国对域外国家的安全依赖短期内也改变不了;在安全问题上共同发声只能选择性进行(如杜特尔特4月份以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在朝核问题上呼吁美国谨慎行事,不要堕进金正恩的圈套),但如果涉及与一些成员国的重大国家利益,则很难让成员国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服从东盟的统一立场(典型如南海问题)。

  可见,无论是经济共同体的深化,还是政治安全共同体与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东盟的“中心地位”主要来自一些地区合作框架。但这种中心地位不是来自东盟本身的实力,而是来自互不信任的若干大国的推举,加上东盟相对超然的地位。也就是说,位居中心地位的东盟实际上只能起到大国间关系协调员的作用,而难以主导或推动大国关系的改变。如果大国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东盟的这种中心地位被弱化乃至丧失是必然的。美国的战略收缩意味着对东盟的支持力度将下降。中国更注重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对强化与东盟的合作感兴趣,但未必愿意听从东盟的领导。以东盟主导的RCEP为例,很难想象日本、印度、中国三国会间未来几年会签署自贸区协定。即使未来16个国家签署了RCEP,以东盟的体量与整合程度,也很难保持中心地位。

  总之,度过五十岁的东盟,成员国的整合进程将进入深水区,保持其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也将越来越困难。更好的做法是:不纠缠于“中心地位”,审慎推进安全共同体与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让成员国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更多强调自己的“协调员”角色与在某些方面的引导作用,淡化“中心地位”意识。毕竟,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亚太整合进程将依赖于多重驱动力,体现为“多匹马共同拉车”,而不是某个国家或组织始终坐在驾驶席上。大小国家都有望在某些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东盟可以依据自身情况确定一些领域与议提发力并充当领导者。

   本文原载《世界知识》2017年第17期

责任编辑: 昀舒

薛力:东盟知天命?担忧“中心性”

关键词: 东盟(ASEAN) 中国-东盟关系 亚太地区 东南亚

来源:钝角网 2017-09-05 11:29:31

薛力:东盟知天命?担忧“中心性”

作者:薛力

度过五十岁的东盟,成员国的整合进程将进入深水区,保持其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也将越来越困难。更好的做法是:不纠缠于“中心地位”,审慎推进安全共同体与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让成员国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更多强调自己的“协调员”角色与在某些方面的引导作用,淡化“中心地位”意识。

  今年是东盟成立五十周年,因此,8月份在马尼拉开锣的东盟系列会议,通常会增加与此相关的环节或内容。8月初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五十年:前进的道路”算是系列外长会的预热与配套会议,与会的东盟国家代表都是前部长、前大使、著名学者,以及东道国的现任财政部长与外交部长。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东盟精英们除了谈及东盟五十年来的成就外,还高度关注两个问题:东盟下一步该做什么?东盟如何保持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centrality)?

635225191744571704东盟十国.jpg

  历史地看,东盟成就巨大:东盟国家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地区认同,彼此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很小(柬埔寨与老挝近日的边境事件是个典型例子),2015年底建成了东盟经济共同体,正致力于建设社会文化共同体与政治安全共同体,许多东盟国家之间做到了互免签证,东盟成为国际公认的地区组织,以东盟为中心构建起了亚太地区合作框架(典型如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东盟+6、东盟+3、RCEP谈判进程)。这在50年前很难想象。

  但东盟也面临一些挑战:经济上,成员国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区域内贸易依存度才25%左右,经济总量才中国的四分之一;文化上,不同文明的6亿人口不容易形成深层次的身份认同,各国对国家认同的强调远远超过地区认同;安全上,一些成员国与区域外国家的关系更为紧密,一些成员国互不信任或存在领土争端;进一步整合的动力不够强大,最为积极推动东盟整合进程的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泰国,这三国经济相对发达,希望在一个更大的市场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人口最多的印尼、菲律宾与越南三国积极性还不够,特别是,成员国中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印尼并不愿意、也不敢大力推进东盟成员国的整合进程。始于奥巴马时期、特朗普上台后加剧的美国对外战略收缩也减弱了东盟的整合力度。更重要的是,崛起的中国在继续支持东盟推进地区整合的同时,也开始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地区机制,特别是在经济领域。

  下一步东盟该做什么?推进经济整合依然是重心,大部分成员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彼此间经济领域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因此,在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经济合作(如协调货币与财政政策),将涉及关键经济主权的让渡,目前还很少成员国做好了这种准备;文化上,“强化对东盟的认同、弱化国家认同”是一些与会代表的主张,但不争的事实是:大部分东盟成员国还处于巩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很难推行“削弱国民国家认同”的政策;安全上,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传统很难突破(非盟与欧盟都可以向成员国派遣维和部队,这对东盟来说还是遥远的事情),一些成员国对域外国家的安全依赖短期内也改变不了;在安全问题上共同发声只能选择性进行(如杜特尔特4月份以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在朝核问题上呼吁美国谨慎行事,不要堕进金正恩的圈套),但如果涉及与一些成员国的重大国家利益,则很难让成员国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服从东盟的统一立场(典型如南海问题)。

  可见,无论是经济共同体的深化,还是政治安全共同体与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东盟的“中心地位”主要来自一些地区合作框架。但这种中心地位不是来自东盟本身的实力,而是来自互不信任的若干大国的推举,加上东盟相对超然的地位。也就是说,位居中心地位的东盟实际上只能起到大国间关系协调员的作用,而难以主导或推动大国关系的改变。如果大国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东盟的这种中心地位被弱化乃至丧失是必然的。美国的战略收缩意味着对东盟的支持力度将下降。中国更注重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对强化与东盟的合作感兴趣,但未必愿意听从东盟的领导。以东盟主导的RCEP为例,很难想象日本、印度、中国三国会间未来几年会签署自贸区协定。即使未来16个国家签署了RCEP,以东盟的体量与整合程度,也很难保持中心地位。

  总之,度过五十岁的东盟,成员国的整合进程将进入深水区,保持其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也将越来越困难。更好的做法是:不纠缠于“中心地位”,审慎推进安全共同体与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让成员国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更多强调自己的“协调员”角色与在某些方面的引导作用,淡化“中心地位”意识。毕竟,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亚太整合进程将依赖于多重驱动力,体现为“多匹马共同拉车”,而不是某个国家或组织始终坐在驾驶席上。大小国家都有望在某些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东盟可以依据自身情况确定一些领域与议提发力并充当领导者。

   本文原载《世界知识》2017年第17期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