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王鹏:“习特会”上关于朝鲜问题可能的博弈

关键词:

来源:FT中文网 2017-04-06 17:17:49

王鹏:“习特会”上关于朝鲜问题可能的博弈

作者:王鹏

如果中美就以外力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初步默契,那么美(韩)对朝鲜首脑的“斩首”打击将进入倒计时。

  在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峰会上,朝核将是无可避免的议题。峰会四天前,特朗普放言“美国完全能与朝鲜单挑”,意在向北京施压、加价;而峰会两天前,朝鲜发射一枚射程约60公里的弹道导弹,展示肌肉、吸引眼球,则更对美中半岛政策及峰会发起挑战。此刻,这场东北亚“大戏”已被浓缩到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Mar-a-Lago),化作两个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间博弈的棋盘。接下来的剧情又将如何推演呢?

  既要“去核”又要“不乱”,已无可能

  长久以来,中国在半岛问题上一直坚持两大目标,即同时确保“无核化”与“不生乱”。平心而论,这两点主张大体还是公正的,也符合东北亚国际社会的公益。然而,随着朝核危机的步步升级,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正加速凸显。在当前条件下,同时确保半岛既要“去核”还须“不战”,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造成这一趋势的是两个中国及其他外力所难以改变的基本事实:一是美方坚持孤立、持敌视朝鲜的政策传统,二是朝鲜将拥核作为根本国策。正是它们各自的逻辑及交互作用,使中国等国持久努力的边际效用加速递减:金正恩上台后加快了核武实战化与提升远程投送能力的步伐(即所谓两弹合一),而这又给美日韩加强同盟提供了口实。“萨德”入韩更使中国周边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

  特朗普上台后一系列军事外交举措表明,随着朝鲜核武对美驻亚太武装力量及未来本土的打击能力的加强,美对朝发起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可能也在加速提升。上世纪90年代中韩等国联手成功阻止美军对朝核设施实施打击,那是因为当时朝鲜核军力刚刚起步,不要说对美国本土,即便对驻韩美军都难以构成现实威胁。然而现在,面对朝鲜日渐成熟的核武和导弹技术,对直接威胁感知愈加强烈且紧迫的美军是否还会接受中国(韩国?)“劝说”而罢兵,这就难说了。这也正是包括中国在内外界对特朗普“如果中国不打算解决朝鲜,我们会出手解决”一说格外重视、担忧的原因。对此,北京需要未雨绸缪。

  因此,如果中国仍坚持以半岛“不乱”为首要目标,则国际社会没有足够力量和手段迫使朝鲜去核;而如以“无核”为优先,则只能依赖外部军事手段,那么就有“生乱”的可能。两者不可得兼,中国将如何取舍应对?

  唯有“去核”,各方才有可持续安全

  长远看,只有实现半岛“无核”才能保障中国及东北亚地区可持续安全。反之,遵循“维稳”的思维定式,以“不乱”优先,则可能使中国被朝鲜核战略进一步绑架,同时导致东北亚(核/反导)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最终殃及自身。中朝名义上虽仍为盟友,但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已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目前朝鲜不仅没有学习中国进行改革的迹象,而且已对中国及整个东北亚地区构成严重安全威胁。其直接威胁是,不成熟的核技术极有可能造成核泄漏等事故,从而危及中国东北华北和其他周边国家;此外走私毒品、印制假钞、越界犯罪、捕杀渔民等敌对行为也早已背离盟友本义。其间接威胁包括引发东北亚安全局势紧张等,为美日韩加强同盟、“萨德”入韩提供口实。

  进一步追问:中朝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假朋友”(Superficial Friendship)/“假盟友”(Superficial Alliance)或许是最贴切描绘它的国际关系理论术语。它既可以指两国关系所处的实际状态、性质(character),又可以指当事国所采取的外交策略(strategy/tactics)。首先,作为状态的假盟友,指两国决策层并不将对方认定为战略伙伴,但却公开声称对方为战略合作伙伴。因而在合作中,双方也都是仅仅关心己方在合作中的收益、所得,而不关心对方在合作中的损益,更有甚者,以对方的损失为代价来实现己方的收益。当对方在合作中不能满足己方需求时,就会感到失望,并表示不满,指责对方,采取不合作方法进行报复,于是双边关系恶化。其次,作为一种外交策略,“假盟友”的功能就是双方通过夸大双边友好关系性质,口头承诺改善关系的善意,从而提高对方对未来合作的期望值,使双边关系得到暂时的改善。

  基于上述关于“假盟友”的定义,我们看到,中朝关系似乎正属此类。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迥异的发展轨迹决定了两国共同战略利益在不断减少,分歧却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在缺乏共同敌人的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的情况下,两国渐行渐远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趋势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的朝核问题,将两国在安全问题上的根本矛盾暴露在世人面前。中国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是不可松动的;可是在朝鲜已经拥有核战能力的前提下,外界仅靠“说服”、“阳光政策”或经济制裁去迫使其放弃核武,也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去核”和“拥核”的根本矛盾决定了当前及未来中朝“假盟友”关系的本质,也是中朝双边关系总体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但两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量,都不愿意公开撕破这最后一层面纱,因而同时采取“假盟友”的外交策略,试图缓和危机、对外界示好。因此,我们才看到了中朝关系持续低迷,但又时不时故作友好、高层互访这一有趣的现象。

  中国的策略

  鉴于中朝关系的本质以及由此造成的持续恶化的中朝关系,未来朝鲜是否会用其核实战能力对中国发出威胁,亦不可知。由此我们假定,中国出于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长远考量,或将逐步把“无核”的优先等级置于“不乱/维稳”的目标之上。诚如是,则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采取切实措施,将“乱”的程度与危害控制到最低。

  首先,在峰会上,中国若因美方压力而加强对朝制裁,显然是不明智的。

  继数日前公开发难后,如无意外,特朗普极有可能在中美元首峰会上再度发出威胁:如果中国不加强对朝制裁,美将采取单边行动。然而事实是,在“禁煤令”颁布后,中国对朝制裁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如果继续提升,中朝很可能因此“撕破脸”。这个结果不仅将使中国在半岛地区本已岌岌可危的影响力有断崖式崩盘的可能,而且也会使中国在与美朝韩各方的博弈中更为被动。

  更重要的是,金正恩已将拥核作为保障四层核心目标的根本手段——朝鲜国家生存、劳动党政权生存、金氏家族统治延续、金正恩本人统治延续,因此中国加强外部制裁只能迫使其加速发展核武。

  此外,当中朝彻底、公开敌对后,如果向来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又突然对朝示好,譬如有条件接受一个敌对中国的有核朝鲜,则朝鲜抛弃中国、转而倒向美国亦并非绝无可能。作为小国,尽管标榜“主体思想”、批判“事大”,但在关键时刻“抱最粗的大腿”以求生存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人不会忘记,当年中苏分裂、“两个拳头打人”——同时反对“苏修”和“美帝”,给中国所造成的巨大战略压力。而俄国人也不会忘记,当中国最终选择“反水”——与美建交并在事实上达成中美联手反苏后,在整个“冷战”后期给苏联所造成的巨大战略压力,这种压力甚至被认为加速了红色帝国的解体。

  关于这些掌故的历史记忆,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中国一直对朝鲜有所忌惮。朝鲜可不是“鸡肋”——鸡肋充其量只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已。朝鲜作为中国的假盟友放在手里固然是烫手的山芋,可一旦抛出,到了对手手里,恐怕就会成为威胁中国的“烧火棍”。平壤显然对此洞若观火,否则不会如此有恃无恐,吃定中国。

  综上,如果我们假定北京为理性的行为体,那么在峰会上,为维护本国利益和在半岛的影响力,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压力,似乎应该会竭力顶住,而非入其彀中。

  其次,中方如果将“不得直接攻击朝鲜核设施”设定为默许美方单边行为的底线,或许是明智的。

  大戏刚刚开场,半岛残局还有变数。假定中国拒绝美方要求,不对朝鲜施加更为严厉的制裁,那么特朗普要么自食其言、服软认输,要么实践诺言——“单挑朝鲜”。对此,北京为自身国家利益考虑,似乎宜将“不得直接攻击朝鲜核设施”设定为默许美方单边行为的底线。

  在中国拒绝美国要求的前提下,美单边行动可能将上升:要么对朝鲜核设施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要么对金正恩“斩首”。前者将无可避免地对中国东北华北地区造成巨大威胁,不仅因为朝鲜核设施靠近边境,更由于其进度远超当年伊拉克、伊朗。当年以色列可以对伊拉克未成形的工厂、原材料进行突袭,而不必担心其有限的核辐射对本国造成污染;而中国则必须投鼠忌器,防止美韩的打击、朝鲜的自爆、或因战而生的意外事故导致东北、东北亚的核灾难。

  综上,在中方无力阻止美方对朝发起单边军事打击的情况下,只能“丢卒保车”,即要求美方只能以朝鲜首脑为攻击目标;同时明确表示,包括美、韩在内任何国家或组织如试图对朝核设施实施直接攻击,中方将视其为核打击,并由此发起(核)反击——以此威慑各方,使其行动谨慎,以此降低东北亚地区发生核灾难的可能性。

  最后,新形势或将产生新条件,使各方得以运用新办法,争取以和平手段实现半岛的无核化与秩序重建。

  如果中美就以外力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初步默契,那么美(韩)对朝鲜首脑的“斩首”打击将进入倒计时。这个过程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朝保密。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中方似宜在峰会上坚持“朝核问题与半岛统一问题不挂钩”、“朝鲜最高领袖可以更替,但国家与劳动党政权不可推翻”之既定立场。也就是说,即便北京默许美韩联军实施军事打击,此战也仅旨在以“斩首”促其政权内部更迭,从而达到改变朝鲜核武发展政策的目的,而不能被韩方机会主义地利用为改变半岛格局、吞并朝鲜的机遇。

  如果首尔足够理性,那么他们应该记得,当年西德以和平、和谐、众望所归的方式接收东德后,尚且在经济、政治、社会治安等多方面遭受巨大冲击而几近“休克”,而今天韩国在国内外都不具备当年西德所拥有的优势,因而贸然“兼并”平壤无疑将给自身带来灾难。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来。因此,中美(韩)应达成默契,即便联合行动,亦不应以消灭朝鲜国家为目标。

  同时,鉴于朝鲜国家与社会高度依赖劳动党的组织与维持,在“斩首”成功后,亦需对其广大党员实施“大赦”——汲取美英联军推翻萨达姆后抛弃伊拉克复兴党,最终自食其果的教训。至于第三层面,是否宜从金氏家族中另择“贤者”,则需根据事态发展而灵活处置。倘若 “白头山血统”的革命神话在当下朝鲜民众中的效力的确类似于当年战后的日本天皇,那么效法麦克阿瑟出于工具理性考虑而暂时保留、利用之,亦不失为良策。此前,金正男本是最佳人选,但或许平壤正是感知到这一可能而提前将其预防性消灭。

  当朝鲜确认美方动武决心以及中方坚定的半岛无核化立场后,摆在金面前的有两种选择:要么在没有“第二次抗美援朝”的前提下拼尽国力与美韩联军决战;要么接受中国提供的核保护伞、长期经济援助等一揽子承诺,作为回报,朝鲜承诺在国际社会监督下有步骤、不可逆地拆除核设施。后者当然是上上策,是最稳妥、代价最小的方案,中国亦或将借此重建在半岛事务中失落百年的决定性影响力。

  如果平壤拒绝,则剧情自动转入前者模式。此后剧情又会出现新的分支。如果美军“斩首”成功,则中美共同参与战后朝鲜秩序的重建,包括重组劳动党、选举新国家领袖等。如果美军首次“斩首”失败,则:(1)韩国首尔面临朝鲜中短程核导弹和数万门大炮的直接威胁。中美及国际社会需要为此做好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的准备。(2)第一回合的较量会迫使美朝双方重新评估实力对比和战争结果。如朝鲜仍拒绝去核和谈,则中方或将被迫在中朝边界部署强大军事力量,严密监视、威慑美、韩、朝三方军事动向,旨在确保朝鲜核设施不受到直接军事打击,必要时甚至空降设施周边,阻止任何可能的突袭和自爆行动;确保中国东部边界安全;在必要时再度入朝,凭借实力重建半岛北部新秩序,确保后金正恩时代一个对华友好的朝鲜劳动党政权的生存。

     原题《“习特会”上的朝鲜问题博弈——一个情景分析》

责任编辑:

王鹏:“习特会”上关于朝鲜问题可能的博弈

关键词:

来源:FT中文网 2017-04-06 17:17:49

王鹏:“习特会”上关于朝鲜问题可能的博弈

作者:王鹏

如果中美就以外力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初步默契,那么美(韩)对朝鲜首脑的“斩首”打击将进入倒计时。

  在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峰会上,朝核将是无可避免的议题。峰会四天前,特朗普放言“美国完全能与朝鲜单挑”,意在向北京施压、加价;而峰会两天前,朝鲜发射一枚射程约60公里的弹道导弹,展示肌肉、吸引眼球,则更对美中半岛政策及峰会发起挑战。此刻,这场东北亚“大戏”已被浓缩到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Mar-a-Lago),化作两个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间博弈的棋盘。接下来的剧情又将如何推演呢?

  既要“去核”又要“不乱”,已无可能

  长久以来,中国在半岛问题上一直坚持两大目标,即同时确保“无核化”与“不生乱”。平心而论,这两点主张大体还是公正的,也符合东北亚国际社会的公益。然而,随着朝核危机的步步升级,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正加速凸显。在当前条件下,同时确保半岛既要“去核”还须“不战”,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造成这一趋势的是两个中国及其他外力所难以改变的基本事实:一是美方坚持孤立、持敌视朝鲜的政策传统,二是朝鲜将拥核作为根本国策。正是它们各自的逻辑及交互作用,使中国等国持久努力的边际效用加速递减:金正恩上台后加快了核武实战化与提升远程投送能力的步伐(即所谓两弹合一),而这又给美日韩加强同盟提供了口实。“萨德”入韩更使中国周边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

  特朗普上台后一系列军事外交举措表明,随着朝鲜核武对美驻亚太武装力量及未来本土的打击能力的加强,美对朝发起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可能也在加速提升。上世纪90年代中韩等国联手成功阻止美军对朝核设施实施打击,那是因为当时朝鲜核军力刚刚起步,不要说对美国本土,即便对驻韩美军都难以构成现实威胁。然而现在,面对朝鲜日渐成熟的核武和导弹技术,对直接威胁感知愈加强烈且紧迫的美军是否还会接受中国(韩国?)“劝说”而罢兵,这就难说了。这也正是包括中国在内外界对特朗普“如果中国不打算解决朝鲜,我们会出手解决”一说格外重视、担忧的原因。对此,北京需要未雨绸缪。

  因此,如果中国仍坚持以半岛“不乱”为首要目标,则国际社会没有足够力量和手段迫使朝鲜去核;而如以“无核”为优先,则只能依赖外部军事手段,那么就有“生乱”的可能。两者不可得兼,中国将如何取舍应对?

  唯有“去核”,各方才有可持续安全

  长远看,只有实现半岛“无核”才能保障中国及东北亚地区可持续安全。反之,遵循“维稳”的思维定式,以“不乱”优先,则可能使中国被朝鲜核战略进一步绑架,同时导致东北亚(核/反导)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最终殃及自身。中朝名义上虽仍为盟友,但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已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目前朝鲜不仅没有学习中国进行改革的迹象,而且已对中国及整个东北亚地区构成严重安全威胁。其直接威胁是,不成熟的核技术极有可能造成核泄漏等事故,从而危及中国东北华北和其他周边国家;此外走私毒品、印制假钞、越界犯罪、捕杀渔民等敌对行为也早已背离盟友本义。其间接威胁包括引发东北亚安全局势紧张等,为美日韩加强同盟、“萨德”入韩提供口实。

  进一步追问:中朝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假朋友”(Superficial Friendship)/“假盟友”(Superficial Alliance)或许是最贴切描绘它的国际关系理论术语。它既可以指两国关系所处的实际状态、性质(character),又可以指当事国所采取的外交策略(strategy/tactics)。首先,作为状态的假盟友,指两国决策层并不将对方认定为战略伙伴,但却公开声称对方为战略合作伙伴。因而在合作中,双方也都是仅仅关心己方在合作中的收益、所得,而不关心对方在合作中的损益,更有甚者,以对方的损失为代价来实现己方的收益。当对方在合作中不能满足己方需求时,就会感到失望,并表示不满,指责对方,采取不合作方法进行报复,于是双边关系恶化。其次,作为一种外交策略,“假盟友”的功能就是双方通过夸大双边友好关系性质,口头承诺改善关系的善意,从而提高对方对未来合作的期望值,使双边关系得到暂时的改善。

  基于上述关于“假盟友”的定义,我们看到,中朝关系似乎正属此类。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迥异的发展轨迹决定了两国共同战略利益在不断减少,分歧却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在缺乏共同敌人的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的情况下,两国渐行渐远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趋势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的朝核问题,将两国在安全问题上的根本矛盾暴露在世人面前。中国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是不可松动的;可是在朝鲜已经拥有核战能力的前提下,外界仅靠“说服”、“阳光政策”或经济制裁去迫使其放弃核武,也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去核”和“拥核”的根本矛盾决定了当前及未来中朝“假盟友”关系的本质,也是中朝双边关系总体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但两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量,都不愿意公开撕破这最后一层面纱,因而同时采取“假盟友”的外交策略,试图缓和危机、对外界示好。因此,我们才看到了中朝关系持续低迷,但又时不时故作友好、高层互访这一有趣的现象。

  中国的策略

  鉴于中朝关系的本质以及由此造成的持续恶化的中朝关系,未来朝鲜是否会用其核实战能力对中国发出威胁,亦不可知。由此我们假定,中国出于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长远考量,或将逐步把“无核”的优先等级置于“不乱/维稳”的目标之上。诚如是,则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怎样采取切实措施,将“乱”的程度与危害控制到最低。

  首先,在峰会上,中国若因美方压力而加强对朝制裁,显然是不明智的。

  继数日前公开发难后,如无意外,特朗普极有可能在中美元首峰会上再度发出威胁:如果中国不加强对朝制裁,美将采取单边行动。然而事实是,在“禁煤令”颁布后,中国对朝制裁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如果继续提升,中朝很可能因此“撕破脸”。这个结果不仅将使中国在半岛地区本已岌岌可危的影响力有断崖式崩盘的可能,而且也会使中国在与美朝韩各方的博弈中更为被动。

  更重要的是,金正恩已将拥核作为保障四层核心目标的根本手段——朝鲜国家生存、劳动党政权生存、金氏家族统治延续、金正恩本人统治延续,因此中国加强外部制裁只能迫使其加速发展核武。

  此外,当中朝彻底、公开敌对后,如果向来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又突然对朝示好,譬如有条件接受一个敌对中国的有核朝鲜,则朝鲜抛弃中国、转而倒向美国亦并非绝无可能。作为小国,尽管标榜“主体思想”、批判“事大”,但在关键时刻“抱最粗的大腿”以求生存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人不会忘记,当年中苏分裂、“两个拳头打人”——同时反对“苏修”和“美帝”,给中国所造成的巨大战略压力。而俄国人也不会忘记,当中国最终选择“反水”——与美建交并在事实上达成中美联手反苏后,在整个“冷战”后期给苏联所造成的巨大战略压力,这种压力甚至被认为加速了红色帝国的解体。

  关于这些掌故的历史记忆,或许可以解释为何中国一直对朝鲜有所忌惮。朝鲜可不是“鸡肋”——鸡肋充其量只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已。朝鲜作为中国的假盟友放在手里固然是烫手的山芋,可一旦抛出,到了对手手里,恐怕就会成为威胁中国的“烧火棍”。平壤显然对此洞若观火,否则不会如此有恃无恐,吃定中国。

  综上,如果我们假定北京为理性的行为体,那么在峰会上,为维护本国利益和在半岛的影响力,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压力,似乎应该会竭力顶住,而非入其彀中。

  其次,中方如果将“不得直接攻击朝鲜核设施”设定为默许美方单边行为的底线,或许是明智的。

  大戏刚刚开场,半岛残局还有变数。假定中国拒绝美方要求,不对朝鲜施加更为严厉的制裁,那么特朗普要么自食其言、服软认输,要么实践诺言——“单挑朝鲜”。对此,北京为自身国家利益考虑,似乎宜将“不得直接攻击朝鲜核设施”设定为默许美方单边行为的底线。

  在中国拒绝美国要求的前提下,美单边行动可能将上升:要么对朝鲜核设施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要么对金正恩“斩首”。前者将无可避免地对中国东北华北地区造成巨大威胁,不仅因为朝鲜核设施靠近边境,更由于其进度远超当年伊拉克、伊朗。当年以色列可以对伊拉克未成形的工厂、原材料进行突袭,而不必担心其有限的核辐射对本国造成污染;而中国则必须投鼠忌器,防止美韩的打击、朝鲜的自爆、或因战而生的意外事故导致东北、东北亚的核灾难。

  综上,在中方无力阻止美方对朝发起单边军事打击的情况下,只能“丢卒保车”,即要求美方只能以朝鲜首脑为攻击目标;同时明确表示,包括美、韩在内任何国家或组织如试图对朝核设施实施直接攻击,中方将视其为核打击,并由此发起(核)反击——以此威慑各方,使其行动谨慎,以此降低东北亚地区发生核灾难的可能性。

  最后,新形势或将产生新条件,使各方得以运用新办法,争取以和平手段实现半岛的无核化与秩序重建。

  如果中美就以外力解决朝核问题达成初步默契,那么美(韩)对朝鲜首脑的“斩首”打击将进入倒计时。这个过程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朝保密。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中方似宜在峰会上坚持“朝核问题与半岛统一问题不挂钩”、“朝鲜最高领袖可以更替,但国家与劳动党政权不可推翻”之既定立场。也就是说,即便北京默许美韩联军实施军事打击,此战也仅旨在以“斩首”促其政权内部更迭,从而达到改变朝鲜核武发展政策的目的,而不能被韩方机会主义地利用为改变半岛格局、吞并朝鲜的机遇。

  如果首尔足够理性,那么他们应该记得,当年西德以和平、和谐、众望所归的方式接收东德后,尚且在经济、政治、社会治安等多方面遭受巨大冲击而几近“休克”,而今天韩国在国内外都不具备当年西德所拥有的优势,因而贸然“兼并”平壤无疑将给自身带来灾难。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来。因此,中美(韩)应达成默契,即便联合行动,亦不应以消灭朝鲜国家为目标。

  同时,鉴于朝鲜国家与社会高度依赖劳动党的组织与维持,在“斩首”成功后,亦需对其广大党员实施“大赦”——汲取美英联军推翻萨达姆后抛弃伊拉克复兴党,最终自食其果的教训。至于第三层面,是否宜从金氏家族中另择“贤者”,则需根据事态发展而灵活处置。倘若 “白头山血统”的革命神话在当下朝鲜民众中的效力的确类似于当年战后的日本天皇,那么效法麦克阿瑟出于工具理性考虑而暂时保留、利用之,亦不失为良策。此前,金正男本是最佳人选,但或许平壤正是感知到这一可能而提前将其预防性消灭。

  当朝鲜确认美方动武决心以及中方坚定的半岛无核化立场后,摆在金面前的有两种选择:要么在没有“第二次抗美援朝”的前提下拼尽国力与美韩联军决战;要么接受中国提供的核保护伞、长期经济援助等一揽子承诺,作为回报,朝鲜承诺在国际社会监督下有步骤、不可逆地拆除核设施。后者当然是上上策,是最稳妥、代价最小的方案,中国亦或将借此重建在半岛事务中失落百年的决定性影响力。

  如果平壤拒绝,则剧情自动转入前者模式。此后剧情又会出现新的分支。如果美军“斩首”成功,则中美共同参与战后朝鲜秩序的重建,包括重组劳动党、选举新国家领袖等。如果美军首次“斩首”失败,则:(1)韩国首尔面临朝鲜中短程核导弹和数万门大炮的直接威胁。中美及国际社会需要为此做好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的准备。(2)第一回合的较量会迫使美朝双方重新评估实力对比和战争结果。如朝鲜仍拒绝去核和谈,则中方或将被迫在中朝边界部署强大军事力量,严密监视、威慑美、韩、朝三方军事动向,旨在确保朝鲜核设施不受到直接军事打击,必要时甚至空降设施周边,阻止任何可能的突袭和自爆行动;确保中国东部边界安全;在必要时再度入朝,凭借实力重建半岛北部新秩序,确保后金正恩时代一个对华友好的朝鲜劳动党政权的生存。

     原题《“习特会”上的朝鲜问题博弈——一个情景分析》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