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2019-08-12 10:15:21
作者:张家栋
8月5日,印度政府决定,废除宪法第35A和第370条款,终止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在此之前,印控克什米尔拥有自己的宪法,以及除国防、通讯和外交以外的自治权。莫迪政府此举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印度此时采取这一颇具争议性的举措,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首先是国内政治环境适宜。在联邦层面,印度人民党完全控制总统、总理、联邦院和人民院等所有重要的行政和立法机构,可以不受有效约束地推行政策措施。在地区层面,克什米尔地区虽然是穆斯林主导,但从2018年6月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总统治理状态,由总统委任的邦长进行直接管理,没有首席部长和议会,不可能有组织地对抗联邦政府的决定。
在当前状态下,莫迪政府的决定只在最高法院可能面临挑战。可以说,这是莫迪政府推行这一大胆举措的最佳时机。
印度政府此举还有规避国内舆论对经济问题批评的考虑。当前,印度社会对国内经济状况,尤其是就业和经济增长状况非常不满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重大经济改革。但是进行经济改革非常困难,会触动多方利益。莫迪在2014年以后推行的很多改革措施,包括减少农民和农业补贴以及吸引外资方面的便利化措施,都因为选举需求而停止或推迟了。此外,印度工商界非常享受当前的经济形态,不愿意改革,而工商界又是莫迪的重要政治基础。
但推进政治改革,尤其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改革,却得到印度多数民众、特别是印度教徒的支持。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以后,很多印度民众走上街头欢庆,可见这一做法的政治意义。
克什米尔的高度自治地位,是当时印度政府为了争取克什米尔大公支持,减少穆斯林的反感,与克什米尔政府达成的权宜之计。印度教徒、尤其是印度教右翼群体长期对这一政策不满意。因此,保卫克什米尔不仅事关印度的主权,也涉及到印度教徒的宗教情感。
过去,莫迪一直以选举需求为由,压制印度教右翼势力对结束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要求。现在人民党强势上台,莫迪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内阁,再没有合适的借口拖延下去。如果莫迪再不行动,这股针对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怒火,就有可能烧到他自己身上。
另外,印度也迎来了良好的国际战略机遇期。虽然印度一直强调克什米尔争端是印巴两国之间的双边问题,反对将其国际化,但事实上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欧洲和联合国等长期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支持把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
目前,国际环境对印度比较有利,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都在拉拢印度。尤其是美国,一方面在战略上需要印度,同时又不太像过去那样,强调少数族群权益和人权保护等议题。
但是由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印度的战略机遇期可能会失去。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曾表示可以斡旋克什米尔争端,并准备从阿富汗撤军。印度担心在阿富汗问题解决以后,美巴关系会进一步改善,巴基斯坦将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克什米尔方向。这些既让印度非常恼火,也让印度有了紧迫感,强化了印度利用当前有利局势尽快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想法。
印度此举其实包含着重大的战略性考量,试图以“短痛”来换取“长安”:
一是试图通过改变克什米尔的政治和地理地图,在国际舞台上降低克什米尔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印度希望把查谟-克什米尔建成普通的省级单位以后,国际社会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度将会下降。通过将拉达克从克什米尔地区分割出来,克什米尔的版图将有很大变化,国际社会公认的那个克什米尔,也将逐渐在地理和认识层面消亡。
二是试图通过改变当地人口结构,彻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取消克区的高度自治地位,一个非常现实的考虑是为向克区移民扫除法律和政治障碍。宪法第35A条款规定:克什米尔地方政府有权定义本地区的永久居住身份。根据这一定义,只有在克什米尔连续居住10年以上且拥有不动产的人,才能拥有克什米尔的永久居民身份。
废除这一条法律规定后,一方面,印度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移民,在人口结构上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核心:穆斯林主导地位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废除了克什米尔地区在家庭、婚姻方面的特权,又为克什米尔人与其他邦居民的通婚扫清了法律障碍。
三是试图统合在拉达克地区的军政资源,增强与中国进行边境斗争的能力。过去在拉达克地区,印度安全力量分别归属于军队、内政部和地方邦政府,难以协调。现在拉达克建成联邦直辖区以后,直接由内政部领导。这将更有利于印度统合资源,与中国在边境地区进行对抗。
作者系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2019-08-12 10:15:21
作者:张家栋
8月5日,印度政府决定,废除宪法第35A和第370条款,终止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在此之前,印控克什米尔拥有自己的宪法,以及除国防、通讯和外交以外的自治权。莫迪政府此举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印度此时采取这一颇具争议性的举措,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首先是国内政治环境适宜。在联邦层面,印度人民党完全控制总统、总理、联邦院和人民院等所有重要的行政和立法机构,可以不受有效约束地推行政策措施。在地区层面,克什米尔地区虽然是穆斯林主导,但从2018年6月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总统治理状态,由总统委任的邦长进行直接管理,没有首席部长和议会,不可能有组织地对抗联邦政府的决定。
在当前状态下,莫迪政府的决定只在最高法院可能面临挑战。可以说,这是莫迪政府推行这一大胆举措的最佳时机。
印度政府此举还有规避国内舆论对经济问题批评的考虑。当前,印度社会对国内经济状况,尤其是就业和经济增长状况非常不满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重大经济改革。但是进行经济改革非常困难,会触动多方利益。莫迪在2014年以后推行的很多改革措施,包括减少农民和农业补贴以及吸引外资方面的便利化措施,都因为选举需求而停止或推迟了。此外,印度工商界非常享受当前的经济形态,不愿意改革,而工商界又是莫迪的重要政治基础。
但推进政治改革,尤其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改革,却得到印度多数民众、特别是印度教徒的支持。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以后,很多印度民众走上街头欢庆,可见这一做法的政治意义。
克什米尔的高度自治地位,是当时印度政府为了争取克什米尔大公支持,减少穆斯林的反感,与克什米尔政府达成的权宜之计。印度教徒、尤其是印度教右翼群体长期对这一政策不满意。因此,保卫克什米尔不仅事关印度的主权,也涉及到印度教徒的宗教情感。
过去,莫迪一直以选举需求为由,压制印度教右翼势力对结束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要求。现在人民党强势上台,莫迪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内阁,再没有合适的借口拖延下去。如果莫迪再不行动,这股针对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怒火,就有可能烧到他自己身上。
另外,印度也迎来了良好的国际战略机遇期。虽然印度一直强调克什米尔争端是印巴两国之间的双边问题,反对将其国际化,但事实上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欧洲和联合国等长期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支持把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
目前,国际环境对印度比较有利,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都在拉拢印度。尤其是美国,一方面在战略上需要印度,同时又不太像过去那样,强调少数族群权益和人权保护等议题。
但是由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印度的战略机遇期可能会失去。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曾表示可以斡旋克什米尔争端,并准备从阿富汗撤军。印度担心在阿富汗问题解决以后,美巴关系会进一步改善,巴基斯坦将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克什米尔方向。这些既让印度非常恼火,也让印度有了紧迫感,强化了印度利用当前有利局势尽快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想法。
印度此举其实包含着重大的战略性考量,试图以“短痛”来换取“长安”:
一是试图通过改变克什米尔的政治和地理地图,在国际舞台上降低克什米尔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印度希望把查谟-克什米尔建成普通的省级单位以后,国际社会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度将会下降。通过将拉达克从克什米尔地区分割出来,克什米尔的版图将有很大变化,国际社会公认的那个克什米尔,也将逐渐在地理和认识层面消亡。
二是试图通过改变当地人口结构,彻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取消克区的高度自治地位,一个非常现实的考虑是为向克区移民扫除法律和政治障碍。宪法第35A条款规定:克什米尔地方政府有权定义本地区的永久居住身份。根据这一定义,只有在克什米尔连续居住10年以上且拥有不动产的人,才能拥有克什米尔的永久居民身份。
废除这一条法律规定后,一方面,印度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移民,在人口结构上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核心:穆斯林主导地位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废除了克什米尔地区在家庭、婚姻方面的特权,又为克什米尔人与其他邦居民的通婚扫清了法律障碍。
三是试图统合在拉达克地区的军政资源,增强与中国进行边境斗争的能力。过去在拉达克地区,印度安全力量分别归属于军队、内政部和地方邦政府,难以协调。现在拉达克建成联邦直辖区以后,直接由内政部领导。这将更有利于印度统合资源,与中国在边境地区进行对抗。
作者系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