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梁文道:孩子好好吃饭,是法国立国的根基

关键词:

来源:看理想  2019-03-16 07:40:04

梁文道:孩子好好吃饭,是法国立国的根基

作者:梁文道

法国人认为,学校怎么能够让孩子吃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包食物?!学校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厨师和食堂?!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午餐是一天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餐,午餐占据儿童每天摄取卡路里总量的40%。

   最近被热议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给孩子们食用过期食品事件,相信不用再过多赘述。

  与之前种种热点事件一样,被曝光后,愤怒、斥责、追问,再逐渐归于淡漠。

  但是我却不禁想再次提出这个疑问:一次又一次类似的问题事件被曝光之后,除了针对单个事件究责,追根到底,我们的社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对此总觉很难给出一个单一的答案或解释。但是,或许在对比其他国家地区的时候,我们能稍微从他人的应对及做法里获得一点解答的端倪。

  除了日本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高度重视学校的配餐,不惜将学校用餐纳入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甚至将用餐教育及餐饮文化视作自己国家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学校午餐,应是教育的一部分

  关于学校食堂配餐,最常被我们提起的一个典范案例,当属日本。

  日本学校的整套午餐制度不仅让中国感叹,同样也让长期供应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英美国家称羡。

  日本,不只关注学生们饮食健康、营养搭配均衡的问题,他们还围绕食物建立起一种教育观念——也就是说,日本将在学校吃午餐这件事,认真严肃地当作教育的一部分。

  前两年,曾有一条红爆全球网络的影片,一位住在美国的日本太太,因为震惊于自己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里的吃食,便决定回日本拍下她所熟悉的日本一个小社区里学校的校餐情况。

  而这部短片里所拍摄的情况和现象,并不是孤立的特例,确确实实在日本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很多日本小学生真的是每天携带漱口杯、牙刷,以及自己的筷子、桌布到学校,这一方面出于环保的原因,也希望通过午餐教育孩子学习环保的概念,同时也能学习一些日本的传统及文化特色——

  比如吃饭前后要学会感恩,感恩为自己提供食物的厨房师傅们,还要感谢每天轮值负责端菜的同班同学,感谢他们帮忙分发食物;而且剩下的食物大家也要分来吃,不容许浪费食物,教孩子们学会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每当遇到儿童食品安全的问题,日本总会被当做经典案例,一遍又一遍传播,所以日本学校的午餐情况想必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但是,今天我却想和你聊一聊另一个国家的校餐情况——

  一个可能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国家,那就是有世界美食大国之称的法国。

  1.

  不懂得好好吃饭,怎么能算法国人?

  关于法国学校饮食的情况,我介绍这样一本书,叫做《French Kids Eat Everything》,直译就是“法国小孩什么都吃”,台湾去年出版了繁体中文版——《法国餐桌上的10堂食育课:教出爱吃、懂吃、不挑食的健康孩子》,作者是一位加拿大人,Karen Le Billon。

300.jpg

  Le Billon女士嫁给自己的法国丈夫之后,便搬至法国西北部的一座村庄,布列塔尼。在当地居住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法国孩子的情况和她熟悉的北美孩子的情况原来有如此大的区别。

  她把这种区别形容为「法国悖论的孩童版」。

  什么叫「法国悖论」(French Paradox)?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你可能也听闻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法国女人怎么吃都不会胖”。

  前几年,在英语世界这是一个很有名的话题,大家很疑惑,法国人酷爱美食,平时饮食中也常常摄取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像北美等英语国家的人们,动则强调要低脂、低盐、低油的饮食,但法国人却不怎么有肥胖的困扰,得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比英语国家的人要低得多。

  注:法国悖论是一个流行语,此一词语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是在描述一种似乎矛盾的流行病学观察:法国人饮食中的饱和脂肪相对偏高,可是其冠状动脉心脏疾病(CHD)的发病率却相对偏低,这和普遍认知的饱和脂肪是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危险因子的论点矛盾。

  那么,什么是「孩童版的法国悖论」?

  通常而言,孩童更爱挑食,对食物有着更强烈的偏好和喜恶。在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孩子们就更偏好油炸食物和垃圾食品,喜欢吃零食薯片等等,但是法国孩子不太一样。

  Le Billon注意到,第一,法国孩子基本不偏食,仿佛对任何食物都感兴趣,都喜欢吃、都想吃。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可以告诉你,他/她最爱吃的食物是甜菜根、蜗牛和青口,还有蓝乳酪(如果你知道蓝乳酪的话,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口味)。

  第二,法国孩子不吃零食。相反的,对法国孩童而言,吃零食反倒是个很奇特的事情。不过,他们一天会吃四顿,早午晚餐,下午还有一次下午茶,他们就在固定时间开开心心去吃东西。

  大人如果偷偷喂孩子吃零食,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立刻就会被她的法国婆婆训斥,说“现在喂了孩子,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就没胃口了吗?”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很严重的事情。

  如果不能好好吃正餐,怎么能享受美食?不能享受美食,不能享受用餐的愉快时光,那你怎么算得上是法国人呢?

  2.

  学校午餐不只是一顿饭,更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再来看一看法国学校里,又是怎样围绕餐食来教育孩子们。

  我们先研究一下学校里食物的情况。在法国学校的门口,或者学校进门之处,在很显眼的地方都会贴出一张表格,上面详细列出的这个星期学校的餐食菜单。

  这主要是为了让家长进行监督,时刻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饮食情况。而且,在法国人的习惯里,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家长通常不会问今天上学怎么样,学到了什么东西,老师有没有骂你之类,他们最喜欢的问题是:今天你吃了什么?吃得好吗?

  作者Karen Le Billon列出了自己两个孩子,在学校里的菜单:

  星期一

  前菜:菊苣沙拉佐艾曼塔乳酪,酥脆面包丁

  主菜:鳕鱼佐锅煎有机马铃薯

  乳酪:蓝奶酪

  甜点:原味优格(酸奶)配枫糖浆

  星期二

  前菜:乡村肉派佐酸黄瓜

  主菜:嫩煎牛肉佐祖母酱及多菲内焗烤马铃薯

  奶酪:汤米高三奶酪

  甜点:新鲜水果百汇

  Karen Le Billon 《French Kids Eat Everything》

  这简直像是法国料理大餐,而且这也不是特例,而是法国学校的普遍配餐情况。

  法国教育部其实要求每所学校每天供应的午餐,至少有三道菜,还必须符合法国进餐的方法,即有前菜、主菜、甜点,而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加入一道奶酪。

  这一天四道菜的午餐非常之重要,是为了培养法国人从小认识法国美食,了解法国的地理分布以及物料的特产,同时还有要学懂一个法国人优雅的生活方式,餐食就融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当然,近几年为了削减开支,也有不少学校将午餐外包,甚至用事先已准备好、包装好的食材,结果这件事被报道后,几乎被法国人视作一则“国家丑闻”。

  法国人认为,学校怎么能够让孩子吃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包食物?!学校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厨师和食堂?!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午餐是一天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餐,午餐占据儿童每天摄取卡路里总量的40%。

  法国600万名学童每天吃午餐的地方就是学校的食堂,学校理应设有一个合理的厨房,而且主厨则是这里的“帝王”,他/她每天都要在午餐时间巡视孩子们的用餐情况,询问他们对菜色的想法。

  有时候,这位主厨的身份是厨师,要听取这些“客人们”(学生们)的意见,但是一旦遇到偏食的孩子,这位主厨就要变身成为“训导主任”,会拿着大勺挥向不想吃东西的孩子,“威迫”孩子服从,把食物吃光。

  而事实上,法国大部分学校里的孩子都会自觉吃光食物,因为不吃完食物、不懂得欣赏每一道食物,是会被其他同学耻笑的,这里居然还有一个群体压力的问题。

  3.

  好好吃饭,是法国立国的根基

  学校用餐时老师也会在旁监督,主要是为了纠正孩子们的用餐礼仪。法国料理里的用餐礼仪,就是从这些孩子尚在学校的时候便开始培养。

  在法国的餐厅里,你很难看见吵闹、玩耍的孩子,因为在法国的用餐文化里,任何餐宴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大家享受美食,享受彼此的交谈,相互听取彼此最近的生活情况,那孩子们呢?

  同大人们一样,孩子们也会彼此交谈聊天,如果没有同龄孩童在场,孩子们就要学习和大人交流聊天,而当他们介入大人的谈话、发表意见时,所有成年人都会非常尊重地,将孩子也当成一位成年人来认真听他/她的发言,甚至会继续深入谈论孩子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这在法国其实相当常见。

  对于法国而言,可以说,吃饭就是法国立国的根基。

  作者Karen在书里还提到一件事情,法国学校里学生的用餐时间,其实也是学生们进行联谊的时段,同时他们还要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

  法国教育部有这么一段声明,学校是学生培养好品味、学习营养学及食物文化的特许机构,好的行为必须被教导和学习,而且需要长时间培养。

  教育部还订明教育的实施细则,比如,每一餐都必须有青菜,一天是沙拉,一天是煮熟的青菜;油炸食物,每周不得多于一次;甜点,至少每两餐就要有一餐提供水果。

  此外,每一餐所具备的营养含量都需要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来,学校的餐饮计划,由营养师和家长们共同选举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监督。

30020.jpg

  4.

  学校里的午餐,也是品味和鉴赏能力的教育

  全法国的中小学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集体活动:每年10月的赏味周,也就是欣赏美味的一个星期。那一周也是法国教育系统的大事,很多酒店的明星主厨都会进入到一些学校的课堂上,带着孩子们一起烹煮食物,享用食物。

  地方上的烘培师傅、肉贩、奶酪制造商,甚至一些菜农,这时候也都会到校园里、课堂上,向学生们介绍每天这些食物究竟是如何培育生产的,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食物的生产过程。

  除了赏味周之外,学校平时也都有大量的品味教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课堂教育里会进行一种游戏,叫作“寻宝袋”,孩子们轮流将手伸进寻宝袋里,这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

  他们先通过袋子里的触摸,描述它的外形,再把蔬菜或水果取出,分别切成小块放置于托盘上,让孩子们将其进行分类。他们还要蒙住双眼再去品尝,随后描述、辨别他们吃到的那一小块食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味道。

  这样的教育是为了刺激孩子们充分运用五感,来发展对于食物的欣赏,这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整个法国午餐以及围绕午餐所发展出来的形形色色与食物相关的教育,就是为了要唤醒孩子们的味蕾,而且其中包含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

  5.

  法国的平等精神,首先是食物用餐上的平等

  刚才所说的这些学校里的各种配餐,全部都是由法国国家拨款承担。法国的税负一向较为沉重,所以法国人认为,既然我们都交了税费,就应该平等享受应有的福利,让孩子们能真正吃得好就是不可或缺的福利之一。

  而且他们认为,所谓吃得好的意思并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阶级、任何身份背景的人,都有资格享受食物的美味。而分别只在于,那些食物是一些简单淳朴的食物,简单淳朴的烹调方式罢了。

  所以从学校里开始,就要灌注这种精神——法国的教育部认为,通过学校午餐以及对孩子们各种品味的培养,这是法国立国精神,“自由、平等、博爱”,尤其平等这一条的具体体现。

  法国的平等,首先就是美食上的平等。

  我们中国也一向号称“美食大国”,与法国堪称并列,但是从对食物的态度这一点来看,好像还是不一样,起码在孩子教育的这个阶段是不一样的。

  最后,相信许多人会说,我们学不了法国,我们也学不了日本,我们很多基本的东西都学不来,人家是先进发达国家,而我们还在发展中的状态。

  的确如此,只不过奇怪的是,过去几年,我常常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听到类似的观点,这些老牌发达国家已经落后了,比如日本经济已经停滞几十年了,法国快变成“欧洲病夫”了,而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非常超前发达了。

  可是,怎么一到了孩子上学、吃饭的问题上,又赫然觉得我们只不过是处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状态呢?

        本文原题《梁文道:学校午餐,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

梁文道:孩子好好吃饭,是法国立国的根基

关键词:

来源:看理想  2019-03-16 07:40:04

梁文道:孩子好好吃饭,是法国立国的根基

作者:梁文道

法国人认为,学校怎么能够让孩子吃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包食物?!学校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厨师和食堂?!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午餐是一天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餐,午餐占据儿童每天摄取卡路里总量的40%。

   最近被热议的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给孩子们食用过期食品事件,相信不用再过多赘述。

  与之前种种热点事件一样,被曝光后,愤怒、斥责、追问,再逐渐归于淡漠。

  但是我却不禁想再次提出这个疑问:一次又一次类似的问题事件被曝光之后,除了针对单个事件究责,追根到底,我们的社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对此总觉很难给出一个单一的答案或解释。但是,或许在对比其他国家地区的时候,我们能稍微从他人的应对及做法里获得一点解答的端倪。

  除了日本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高度重视学校的配餐,不惜将学校用餐纳入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甚至将用餐教育及餐饮文化视作自己国家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学校午餐,应是教育的一部分

  关于学校食堂配餐,最常被我们提起的一个典范案例,当属日本。

  日本学校的整套午餐制度不仅让中国感叹,同样也让长期供应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英美国家称羡。

  日本,不只关注学生们饮食健康、营养搭配均衡的问题,他们还围绕食物建立起一种教育观念——也就是说,日本将在学校吃午餐这件事,认真严肃地当作教育的一部分。

  前两年,曾有一条红爆全球网络的影片,一位住在美国的日本太太,因为震惊于自己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里的吃食,便决定回日本拍下她所熟悉的日本一个小社区里学校的校餐情况。

  而这部短片里所拍摄的情况和现象,并不是孤立的特例,确确实实在日本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很多日本小学生真的是每天携带漱口杯、牙刷,以及自己的筷子、桌布到学校,这一方面出于环保的原因,也希望通过午餐教育孩子学习环保的概念,同时也能学习一些日本的传统及文化特色——

  比如吃饭前后要学会感恩,感恩为自己提供食物的厨房师傅们,还要感谢每天轮值负责端菜的同班同学,感谢他们帮忙分发食物;而且剩下的食物大家也要分来吃,不容许浪费食物,教孩子们学会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每当遇到儿童食品安全的问题,日本总会被当做经典案例,一遍又一遍传播,所以日本学校的午餐情况想必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但是,今天我却想和你聊一聊另一个国家的校餐情况——

  一个可能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的国家,那就是有世界美食大国之称的法国。

  1.

  不懂得好好吃饭,怎么能算法国人?

  关于法国学校饮食的情况,我介绍这样一本书,叫做《French Kids Eat Everything》,直译就是“法国小孩什么都吃”,台湾去年出版了繁体中文版——《法国餐桌上的10堂食育课:教出爱吃、懂吃、不挑食的健康孩子》,作者是一位加拿大人,Karen Le Billon。

300.jpg

  Le Billon女士嫁给自己的法国丈夫之后,便搬至法国西北部的一座村庄,布列塔尼。在当地居住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法国孩子的情况和她熟悉的北美孩子的情况原来有如此大的区别。

  她把这种区别形容为「法国悖论的孩童版」。

  什么叫「法国悖论」(French Paradox)?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你可能也听闻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法国女人怎么吃都不会胖”。

  前几年,在英语世界这是一个很有名的话题,大家很疑惑,法国人酷爱美食,平时饮食中也常常摄取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像北美等英语国家的人们,动则强调要低脂、低盐、低油的饮食,但法国人却不怎么有肥胖的困扰,得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比英语国家的人要低得多。

  注:法国悖论是一个流行语,此一词语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是在描述一种似乎矛盾的流行病学观察:法国人饮食中的饱和脂肪相对偏高,可是其冠状动脉心脏疾病(CHD)的发病率却相对偏低,这和普遍认知的饱和脂肪是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危险因子的论点矛盾。

  那么,什么是「孩童版的法国悖论」?

  通常而言,孩童更爱挑食,对食物有着更强烈的偏好和喜恶。在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孩子们就更偏好油炸食物和垃圾食品,喜欢吃零食薯片等等,但是法国孩子不太一样。

  Le Billon注意到,第一,法国孩子基本不偏食,仿佛对任何食物都感兴趣,都喜欢吃、都想吃。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可以告诉你,他/她最爱吃的食物是甜菜根、蜗牛和青口,还有蓝乳酪(如果你知道蓝乳酪的话,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口味)。

  第二,法国孩子不吃零食。相反的,对法国孩童而言,吃零食反倒是个很奇特的事情。不过,他们一天会吃四顿,早午晚餐,下午还有一次下午茶,他们就在固定时间开开心心去吃东西。

  大人如果偷偷喂孩子吃零食,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立刻就会被她的法国婆婆训斥,说“现在喂了孩子,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就没胃口了吗?”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很严重的事情。

  如果不能好好吃正餐,怎么能享受美食?不能享受美食,不能享受用餐的愉快时光,那你怎么算得上是法国人呢?

  2.

  学校午餐不只是一顿饭,更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再来看一看法国学校里,又是怎样围绕餐食来教育孩子们。

  我们先研究一下学校里食物的情况。在法国学校的门口,或者学校进门之处,在很显眼的地方都会贴出一张表格,上面详细列出的这个星期学校的餐食菜单。

  这主要是为了让家长进行监督,时刻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饮食情况。而且,在法国人的习惯里,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家长通常不会问今天上学怎么样,学到了什么东西,老师有没有骂你之类,他们最喜欢的问题是:今天你吃了什么?吃得好吗?

  作者Karen Le Billon列出了自己两个孩子,在学校里的菜单:

  星期一

  前菜:菊苣沙拉佐艾曼塔乳酪,酥脆面包丁

  主菜:鳕鱼佐锅煎有机马铃薯

  乳酪:蓝奶酪

  甜点:原味优格(酸奶)配枫糖浆

  星期二

  前菜:乡村肉派佐酸黄瓜

  主菜:嫩煎牛肉佐祖母酱及多菲内焗烤马铃薯

  奶酪:汤米高三奶酪

  甜点:新鲜水果百汇

  Karen Le Billon 《French Kids Eat Everything》

  这简直像是法国料理大餐,而且这也不是特例,而是法国学校的普遍配餐情况。

  法国教育部其实要求每所学校每天供应的午餐,至少有三道菜,还必须符合法国进餐的方法,即有前菜、主菜、甜点,而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加入一道奶酪。

  这一天四道菜的午餐非常之重要,是为了培养法国人从小认识法国美食,了解法国的地理分布以及物料的特产,同时还有要学懂一个法国人优雅的生活方式,餐食就融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当然,近几年为了削减开支,也有不少学校将午餐外包,甚至用事先已准备好、包装好的食材,结果这件事被报道后,几乎被法国人视作一则“国家丑闻”。

  法国人认为,学校怎么能够让孩子吃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包食物?!学校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厨师和食堂?!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午餐是一天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餐,午餐占据儿童每天摄取卡路里总量的40%。

  法国600万名学童每天吃午餐的地方就是学校的食堂,学校理应设有一个合理的厨房,而且主厨则是这里的“帝王”,他/她每天都要在午餐时间巡视孩子们的用餐情况,询问他们对菜色的想法。

  有时候,这位主厨的身份是厨师,要听取这些“客人们”(学生们)的意见,但是一旦遇到偏食的孩子,这位主厨就要变身成为“训导主任”,会拿着大勺挥向不想吃东西的孩子,“威迫”孩子服从,把食物吃光。

  而事实上,法国大部分学校里的孩子都会自觉吃光食物,因为不吃完食物、不懂得欣赏每一道食物,是会被其他同学耻笑的,这里居然还有一个群体压力的问题。

  3.

  好好吃饭,是法国立国的根基

  学校用餐时老师也会在旁监督,主要是为了纠正孩子们的用餐礼仪。法国料理里的用餐礼仪,就是从这些孩子尚在学校的时候便开始培养。

  在法国的餐厅里,你很难看见吵闹、玩耍的孩子,因为在法国的用餐文化里,任何餐宴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大家享受美食,享受彼此的交谈,相互听取彼此最近的生活情况,那孩子们呢?

  同大人们一样,孩子们也会彼此交谈聊天,如果没有同龄孩童在场,孩子们就要学习和大人交流聊天,而当他们介入大人的谈话、发表意见时,所有成年人都会非常尊重地,将孩子也当成一位成年人来认真听他/她的发言,甚至会继续深入谈论孩子所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这在法国其实相当常见。

  对于法国而言,可以说,吃饭就是法国立国的根基。

  作者Karen在书里还提到一件事情,法国学校里学生的用餐时间,其实也是学生们进行联谊的时段,同时他们还要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

  法国教育部有这么一段声明,学校是学生培养好品味、学习营养学及食物文化的特许机构,好的行为必须被教导和学习,而且需要长时间培养。

  教育部还订明教育的实施细则,比如,每一餐都必须有青菜,一天是沙拉,一天是煮熟的青菜;油炸食物,每周不得多于一次;甜点,至少每两餐就要有一餐提供水果。

  此外,每一餐所具备的营养含量都需要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来,学校的餐饮计划,由营养师和家长们共同选举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监督。

30020.jpg

  4.

  学校里的午餐,也是品味和鉴赏能力的教育

  全法国的中小学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集体活动:每年10月的赏味周,也就是欣赏美味的一个星期。那一周也是法国教育系统的大事,很多酒店的明星主厨都会进入到一些学校的课堂上,带着孩子们一起烹煮食物,享用食物。

  地方上的烘培师傅、肉贩、奶酪制造商,甚至一些菜农,这时候也都会到校园里、课堂上,向学生们介绍每天这些食物究竟是如何培育生产的,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食物的生产过程。

  除了赏味周之外,学校平时也都有大量的品味教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课堂教育里会进行一种游戏,叫作“寻宝袋”,孩子们轮流将手伸进寻宝袋里,这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

  他们先通过袋子里的触摸,描述它的外形,再把蔬菜或水果取出,分别切成小块放置于托盘上,让孩子们将其进行分类。他们还要蒙住双眼再去品尝,随后描述、辨别他们吃到的那一小块食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味道。

  这样的教育是为了刺激孩子们充分运用五感,来发展对于食物的欣赏,这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整个法国午餐以及围绕午餐所发展出来的形形色色与食物相关的教育,就是为了要唤醒孩子们的味蕾,而且其中包含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

  5.

  法国的平等精神,首先是食物用餐上的平等

  刚才所说的这些学校里的各种配餐,全部都是由法国国家拨款承担。法国的税负一向较为沉重,所以法国人认为,既然我们都交了税费,就应该平等享受应有的福利,让孩子们能真正吃得好就是不可或缺的福利之一。

  而且他们认为,所谓吃得好的意思并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阶级、任何身份背景的人,都有资格享受食物的美味。而分别只在于,那些食物是一些简单淳朴的食物,简单淳朴的烹调方式罢了。

  所以从学校里开始,就要灌注这种精神——法国的教育部认为,通过学校午餐以及对孩子们各种品味的培养,这是法国立国精神,“自由、平等、博爱”,尤其平等这一条的具体体现。

  法国的平等,首先就是美食上的平等。

  我们中国也一向号称“美食大国”,与法国堪称并列,但是从对食物的态度这一点来看,好像还是不一样,起码在孩子教育的这个阶段是不一样的。

  最后,相信许多人会说,我们学不了法国,我们也学不了日本,我们很多基本的东西都学不来,人家是先进发达国家,而我们还在发展中的状态。

  的确如此,只不过奇怪的是,过去几年,我常常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上听到类似的观点,这些老牌发达国家已经落后了,比如日本经济已经停滞几十年了,法国快变成“欧洲病夫”了,而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非常超前发达了。

  可是,怎么一到了孩子上学、吃饭的问题上,又赫然觉得我们只不过是处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状态呢?

        本文原题《梁文道:学校午餐,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