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 2017-07-07 14:29:34
作者:马云根
1962中印边界战争阻碍了中国社会认识印度,“阿三”在很长时间里成为民众消遣的代名词,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后,经济上有远超印度更是忽视印度,一些学者频频将印度的落伍作为中国的垫脚石。然而,此次印度越界侵入中国领土,人们才发现印度是如此的强悍,远超其他大国,完全出乎人们的想象。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往往被中国社会常常挂在嘴边,如今舆论媒体上依然是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在误导社会。
1962中印边界战争,在改革开放前,人们无法获得外部信息,使得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可以满足社会心理。如今,在可以获取外部资料的状态下,就可以基本上了解这场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魔幻之处。
如中国军旅作家金辉在《西藏墨脱的诱惑》一书中所言:“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的边境战争,就当时看,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三十年之后(该书出版于1995年)再来看那场战争,完全是另一种情况——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虽然作家金辉指出了这场战争的魔幻之处,却无法解释为何出现如此魔幻的结局。
如果看看印度的悲伤,尼赫鲁的困境,就知道这魔幻的结局。印度普遍认为是中国的背叛,这场战争在国际上对中国的谴责声是远大于对中国的支持,从1962年10月中印边境战争打响之日起,美苏出于各自目的纷纷表态批评中国,支持印度。即便亚非等中立国家绝大多数也都是同情和支持印度,一时间,谴责中国之声大作。在这场冲突中同情和支持印度的国家要多得多,据戴超武统计,至少有75个。支持中国的仅有北越、朝鲜、巴基斯坦、几内亚等七八个国家。一些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认为印度是中国“侵略”的受害者。中印战争之后,中国的外交形象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害,亚非国家在整个60年代都对中国心存疑虑。中国为谋求和维持与他国的友好关系,乃至于不得不拿出更多的对外援助。而且,中印边境战争是指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故这只是在边境地区的战争,并没有深入到印度境内,更没有谣言中传说的那样即将占领印度新德里了。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收复麦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的任务。
人们是把1962中印边界战争当成收复藏南地区来理解,就出现了对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五花八门的解读。夸大胜利其欲望也必将是随胜利而增长,这是必然的趋势。更何况这场战争还有其意外之处,即根本就没有想到印度军队如此不堪一击,连在打中谈判的机会都没有了,竟然造成印度全境大面积的恐慌。
尼赫鲁和毛泽东
印度普遍认为中国是偷袭取胜,认为印度是败于毫无准备。这并不奇怪,当初国际上也是没人能够想象中国会去打击印度。中国在以往内地进藏赴任的官员,及众多的进藏物资很多都是经由印度入藏,西藏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多数来自于印度和其他周边国家。不用说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还曾用百万人欢迎尼赫鲁的中国之行。毛泽东一生中只去过两个外国驻中国的大使馆,其中之一就是印度大使馆,也将尼赫鲁视为知己,抗战中印度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支持者,尼赫鲁的功劳居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是共同的提倡者,印度还是不结盟国家的领袖。更为重要的是,在西藏和中国抗美援朝问题上,尼赫鲁的表现使得世界上,所有国家都相信印度与中国的深厚友谊。众所周知,苏联是继承了沙俄的衣钵,而印度继承的是“大英帝国”的印度王国,蒙古在沙俄帝国对中国的政策同西藏在大英帝国对中国的政策的地位相似。外蒙古就被苏联力主割出了中国的版图,西藏还是留在了中国的版图,印度并没有表现的像苏联一样。第一次达赖喇嘛出走印度是尼赫鲁力劝其回国,而1959年达赖喇嘛出走,中国是在1965年才解除了其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中国也不会为两年以后的才发生的事情,因此而提前打击印度。在朝鲜战争中,印度曾经给予了中国以完胜美国的机会取得停战协议的签署,印度为促使朝鲜战争停战自始至终做着努力。然而,错过了这次机会并不是印度的问题。而是,中朝判断失误一定要继续打下去将韩美赶出朝鲜,白白又损失上百万人的生命,才不得不签下如今见到的停战协定。中国因此得到了一个经验,在中印战争、中越战争上都是以胜利者为结局,不再犯朝鲜战争同样的错误。印度继承的是英帝国的政治体制,失败于毫无准备不说,重整旗鼓想做出反击,又因中国军队不但战后在中印边境东段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又后撤了20公里而无法采取行动。
这场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魔幻之处,印度一战即溃引发国内恐慌,无法接受失败与突如其来的中国的背叛,引发的国内政坛对尼赫鲁的潮水般的攻击,更谈不上要与中国进行谈判。中国则面对印度军队毫无战斗力的现象,目瞪口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印度叫嚣战争者如此不堪一击,引发印度全境恐慌与政坛混乱更不是初衷。军队战后在中印边境东段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又后撤了20公里。此时,已经失去了与印度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可能,只能放待以后来解决。中方并不知道印度方面放狠话是政党竞争的使然,实际上印度也并没有为战争做准备,这一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国好不容易在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中赢得的地位和形象一落千丈,周恩来甚至不得不给外国领导人写万字的长信解释战争原因和中方立场以求其理解。中国之所以在军事胜利之后迅速后撤,与外交上的这种被动情况不无关系。此后,官方也就很少参与评论中印边界战争,因为当年中方手中本就没有准确详细的边界线,西藏噶厦政权当年画给中央的西藏范围,是大半个印度都归属了西藏。中印边界战争的解释权渐渐的落在民间的想象中,杜撰的更是离谱,中印边界战争在想象中不断扩大其作用范围。“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作家金辉指出了这场战争的魔幻之处,纵观历史,东南亚是印度化的国家,1962中印边界战争令小国更加贴近印度,锡金于1975年被印度吞并,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于1971年签订,客观上中国是被两面压制。印度抗衡中国的底气,是在美苏两个大国中获得了共识,事实上成为中国周边小国的后台,只是在如今中国崛起中显示出来。
来源:钝角网 2017-07-07 14:29:34
作者:马云根
1962中印边界战争阻碍了中国社会认识印度,“阿三”在很长时间里成为民众消遣的代名词,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后,经济上有远超印度更是忽视印度,一些学者频频将印度的落伍作为中国的垫脚石。然而,此次印度越界侵入中国领土,人们才发现印度是如此的强悍,远超其他大国,完全出乎人们的想象。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往往被中国社会常常挂在嘴边,如今舆论媒体上依然是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在误导社会。
1962中印边界战争,在改革开放前,人们无法获得外部信息,使得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可以满足社会心理。如今,在可以获取外部资料的状态下,就可以基本上了解这场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魔幻之处。
如中国军旅作家金辉在《西藏墨脱的诱惑》一书中所言:“1962年中国和印度发生的边境战争,就当时看,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三十年之后(该书出版于1995年)再来看那场战争,完全是另一种情况——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虽然作家金辉指出了这场战争的魔幻之处,却无法解释为何出现如此魔幻的结局。
如果看看印度的悲伤,尼赫鲁的困境,就知道这魔幻的结局。印度普遍认为是中国的背叛,这场战争在国际上对中国的谴责声是远大于对中国的支持,从1962年10月中印边境战争打响之日起,美苏出于各自目的纷纷表态批评中国,支持印度。即便亚非等中立国家绝大多数也都是同情和支持印度,一时间,谴责中国之声大作。在这场冲突中同情和支持印度的国家要多得多,据戴超武统计,至少有75个。支持中国的仅有北越、朝鲜、巴基斯坦、几内亚等七八个国家。一些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认为印度是中国“侵略”的受害者。中印战争之后,中国的外交形象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害,亚非国家在整个60年代都对中国心存疑虑。中国为谋求和维持与他国的友好关系,乃至于不得不拿出更多的对外援助。而且,中印边境战争是指1962年6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故这只是在边境地区的战争,并没有深入到印度境内,更没有谣言中传说的那样即将占领印度新德里了。换而言之,就是没有收复麦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的任务。
人们是把1962中印边界战争当成收复藏南地区来理解,就出现了对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五花八门的解读。夸大胜利其欲望也必将是随胜利而增长,这是必然的趋势。更何况这场战争还有其意外之处,即根本就没有想到印度军队如此不堪一击,连在打中谈判的机会都没有了,竟然造成印度全境大面积的恐慌。
尼赫鲁和毛泽东
印度普遍认为中国是偷袭取胜,认为印度是败于毫无准备。这并不奇怪,当初国际上也是没人能够想象中国会去打击印度。中国在以往内地进藏赴任的官员,及众多的进藏物资很多都是经由印度入藏,西藏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多数来自于印度和其他周边国家。不用说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还曾用百万人欢迎尼赫鲁的中国之行。毛泽东一生中只去过两个外国驻中国的大使馆,其中之一就是印度大使馆,也将尼赫鲁视为知己,抗战中印度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支持者,尼赫鲁的功劳居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是共同的提倡者,印度还是不结盟国家的领袖。更为重要的是,在西藏和中国抗美援朝问题上,尼赫鲁的表现使得世界上,所有国家都相信印度与中国的深厚友谊。众所周知,苏联是继承了沙俄的衣钵,而印度继承的是“大英帝国”的印度王国,蒙古在沙俄帝国对中国的政策同西藏在大英帝国对中国的政策的地位相似。外蒙古就被苏联力主割出了中国的版图,西藏还是留在了中国的版图,印度并没有表现的像苏联一样。第一次达赖喇嘛出走印度是尼赫鲁力劝其回国,而1959年达赖喇嘛出走,中国是在1965年才解除了其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中国也不会为两年以后的才发生的事情,因此而提前打击印度。在朝鲜战争中,印度曾经给予了中国以完胜美国的机会取得停战协议的签署,印度为促使朝鲜战争停战自始至终做着努力。然而,错过了这次机会并不是印度的问题。而是,中朝判断失误一定要继续打下去将韩美赶出朝鲜,白白又损失上百万人的生命,才不得不签下如今见到的停战协定。中国因此得到了一个经验,在中印战争、中越战争上都是以胜利者为结局,不再犯朝鲜战争同样的错误。印度继承的是英帝国的政治体制,失败于毫无准备不说,重整旗鼓想做出反击,又因中国军队不但战后在中印边境东段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又后撤了20公里而无法采取行动。
这场1962中印边界战争的魔幻之处,印度一战即溃引发国内恐慌,无法接受失败与突如其来的中国的背叛,引发的国内政坛对尼赫鲁的潮水般的攻击,更谈不上要与中国进行谈判。中国则面对印度军队毫无战斗力的现象,目瞪口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印度叫嚣战争者如此不堪一击,引发印度全境恐慌与政坛混乱更不是初衷。军队战后在中印边境东段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又后撤了20公里。此时,已经失去了与印度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可能,只能放待以后来解决。中方并不知道印度方面放狠话是政党竞争的使然,实际上印度也并没有为战争做准备,这一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国好不容易在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中赢得的地位和形象一落千丈,周恩来甚至不得不给外国领导人写万字的长信解释战争原因和中方立场以求其理解。中国之所以在军事胜利之后迅速后撤,与外交上的这种被动情况不无关系。此后,官方也就很少参与评论中印边界战争,因为当年中方手中本就没有准确详细的边界线,西藏噶厦政权当年画给中央的西藏范围,是大半个印度都归属了西藏。中印边界战争的解释权渐渐的落在民间的想象中,杜撰的更是离谱,中印边界战争在想象中不断扩大其作用范围。“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作家金辉指出了这场战争的魔幻之处,纵观历史,东南亚是印度化的国家,1962中印边界战争令小国更加贴近印度,锡金于1975年被印度吞并,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于1971年签订,客观上中国是被两面压制。印度抗衡中国的底气,是在美苏两个大国中获得了共识,事实上成为中国周边小国的后台,只是在如今中国崛起中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