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毛四维印巴观察 2017-03-15 15:51:48
作者:毛四维
3月11日,印度五个邦的邦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其中北方邦爆出各大报纸都要以通栏标题来报道的大新闻:在403个席位中,总理莫迪领导的印人党(BJP)压倒性地获得312席(加上盟党所获共325席)。虽然这是一次地方选举,但它在印度政治史上却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此次选举确立了莫迪为尼赫鲁和英·甘地之后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的地位,扭转了印度近三十多年来盛行的“身份政治”的大趋势,为莫迪日后放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借用莫迪自己的话来说,昭示着一个“新印度”的出现。
印度总理莫迪
最近数月来,印度各界对北方邦选举予以特别关注。这有两大原因:一是此次选举被视为是对莫迪政绩的一次民意公投。虽然地方选举一般来讲以地方性问题为竞选主题,但若同时有全国性重大热点问题,地方选举又很可能成为全国民意喷泄的一个机会。莫迪于2014年5月出任总理,至今已任期过半。虽然三年前他轰轰烈烈地上台,但由于受各种力量的牵制,他尚未能对根深蒂固的经济旧制度实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尤其是去年11月他突然宣布禁止500和1000卢比面值的纸币流通,顿时民怨蜂起,经济混乱,反对党即刻预言,“废钞令”将成为莫迪政治生涯的“滑铁卢”。因此,此次五邦选举,尤其是北方邦的选举,确实是一次对莫迪政绩的民意公投。
第二个原因是,根据北方邦选举的结果可预估下一届全国大选的形势走向。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一个邦,现有2.2亿人,如果该邦是一个国家的话,那将排列在中、印、美、印尼之后为世界第五大国。在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543个席位中,北方邦一家就占有80席。印度总理多出自这个邦,莫迪也将其选区选择在北方邦的印度教名城瓦拉纳西。再者,北方邦政治可以说是印度全国政治的一个缩影,印度近三十多年来“种姓政治”盛行,地方势力坐大,在北方邦都有最典型的体现。鉴于北方邦政治对全国政局的巨大影响力,因此可以说,北方邦当前的政治形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度2019年下一届大选的结果。
对以上两大关切,北方邦选举做出了一锤定音的回答:莫迪出色地通过了这次民意公投,而且,下一届大选印人党获胜连任的可能性很大。
连日来,印度媒体纷纷对这次北方邦选举结果的长远意义做出各自的解读,综合起来看,以下三点是舆论普遍认可的结论:
结论之一,莫迪成为自尼赫鲁、英·甘地以来印度最伟大的政治家。
在三年前的大选中,莫迪异军突起,使得“呼唤强人”成为竞选的主题,整个选举演变成对莫迪能否出任总理的“全民公决”,媒体竞相以“莫迪浪潮”、“莫迪海啸”来形容。此次北方邦选举印人党没有推出首席部长人选,而是把胜算完全押在莫迪一个人身上,使其个人政治威望面临重大考验。然而,莫迪魅力不减,狂飙再起,一举赢得了连印人党自己都未曾预期的四分之三多数的全胜。在民众的心目中,莫迪仍然充满活力,激情雄辩,清廉无暇,卓有远见,是值得信赖的政治领袖。尽管不少人对“废钞令”相当不满,而且一些经济学家亦纷纷指出这一决策之错误,但民众在此次选举中却信服于莫迪的辩解,即此举是为了打击黑钱、惩治腐败,从长远看对普通民众和广大穷人有利,足见莫迪与民沟通、左右民意的巨大能力。无怪乎,开票之后,印度媒体给予莫迪以政治家的最高褒奖,即将其与开国总理尼赫鲁以及曾被誉为“印度母亲”的英·甘地总理相提并论。
结论之二,此次北方邦选举扭转了印度最近三十多年来盛行的“身份政治”的大趋势。
印度在历史上是一个严苛的等级社会,为纠正数千年的社会不公,印度独立后不久便开始对“贱民”和部落民实行“保留政策”,即在议会席位、大学招生和国企招工等领域予以一定比例的保留名额。上世纪八十年代,“保留政策”范围激剧扩大,占总人口一半左右的“其他落后阶层”(OBC,即低种姓的“首陀罗”)亦开始享受保留政策的优待。由此,一大批低种姓政党应运而生,争取保留待遇、维护种姓利益成为这些政党的基本诉求,“种姓政治”从而在印度大行其道。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北方邦的两大种姓集团——代表亚达夫低种姓的社会党(SP)和代表贾塔夫“贱民”的大众社会党(BSP)——主导政坛,种姓战争驰骋于北方邦辽阔的政治疆场。再加上北方邦近20%的人口为穆斯林,“种姓+宗教”的算计和争夺成为每次选举的不变主题。但在此次北方邦选举中,莫迪祭出发展大旗,凭籍其巨大的号召力,以发展前景和良政承诺争取选民并取得成功。在印度近年来的一些选举中,“发展政治”战胜“身份政治”已有多次先例,但此次北方邦选举或是扭转大趋势的决定性一役。
结论之三,北方邦选举结果为莫迪放手实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废钞令”典型地反映了莫迪愿意做事、敢于做事的性格特征,他挽狂澜于既倒,将不利的舆论转变为有力的支持,这对莫迪今后的执政,尤其是对艰难的经济体制改革,或将产生积极影响。
当前的印度经济体制面临至少三大重要改革,即税收、征地和劳工制度的改革;其中除税制改革有所进展外,其他两项均陷入僵局。改革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执政的印人党在人民院(下院)拥有多数,但在联邦院(上院)却不敌反对党国大党,以致一些改革法案屡屡在联邦院搁浅。印度联邦院议员由各邦议会按政党所获席位的比例间接选举产生,因此,邦一级政治格局的总和左右着联邦院的构成。五邦选举后,印人党的执政邦数量增加,有望在不久后成为联邦院的第一大党,再加上盟党及友党的支持,其表决实力有可能接近或超过半数,从而使政府提出的法案在联邦院不再受阻。由此可以期待,印度的经济体制改革或将进入快车道。
就在五邦选举结果揭晓的第二天,春风得意的莫迪发出一条推文:“依靠12.5亿印度人民的实力和技能,一个新印度正在浮现。这个新印度专注发展。”这既可以理解为莫迪对“发展政治”战胜“身份政治”所做的总结,也可以解读为莫迪对印度进入一个新时代所发出的宣言。
如果说印度正在成为一个“新印度”,那么,“新印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有一个以莫迪为核心的强势领导集团;经济上,保持7%的世界第一GDP增速;外交上,继续奉行向美靠拢的政策,依靠美国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的大国梦。可以说,中国和印度正在同时崛起已是不争的现实;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机遇,却又是挑战。
关键词:
来源:毛四维印巴观察 2017-03-15 15:51:48
作者:毛四维
3月11日,印度五个邦的邦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其中北方邦爆出各大报纸都要以通栏标题来报道的大新闻:在403个席位中,总理莫迪领导的印人党(BJP)压倒性地获得312席(加上盟党所获共325席)。虽然这是一次地方选举,但它在印度政治史上却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此次选举确立了莫迪为尼赫鲁和英·甘地之后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的地位,扭转了印度近三十多年来盛行的“身份政治”的大趋势,为莫迪日后放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借用莫迪自己的话来说,昭示着一个“新印度”的出现。
印度总理莫迪
最近数月来,印度各界对北方邦选举予以特别关注。这有两大原因:一是此次选举被视为是对莫迪政绩的一次民意公投。虽然地方选举一般来讲以地方性问题为竞选主题,但若同时有全国性重大热点问题,地方选举又很可能成为全国民意喷泄的一个机会。莫迪于2014年5月出任总理,至今已任期过半。虽然三年前他轰轰烈烈地上台,但由于受各种力量的牵制,他尚未能对根深蒂固的经济旧制度实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尤其是去年11月他突然宣布禁止500和1000卢比面值的纸币流通,顿时民怨蜂起,经济混乱,反对党即刻预言,“废钞令”将成为莫迪政治生涯的“滑铁卢”。因此,此次五邦选举,尤其是北方邦的选举,确实是一次对莫迪政绩的民意公投。
第二个原因是,根据北方邦选举的结果可预估下一届全国大选的形势走向。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的一个邦,现有2.2亿人,如果该邦是一个国家的话,那将排列在中、印、美、印尼之后为世界第五大国。在印度议会人民院(下院)543个席位中,北方邦一家就占有80席。印度总理多出自这个邦,莫迪也将其选区选择在北方邦的印度教名城瓦拉纳西。再者,北方邦政治可以说是印度全国政治的一个缩影,印度近三十多年来“种姓政治”盛行,地方势力坐大,在北方邦都有最典型的体现。鉴于北方邦政治对全国政局的巨大影响力,因此可以说,北方邦当前的政治形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度2019年下一届大选的结果。
对以上两大关切,北方邦选举做出了一锤定音的回答:莫迪出色地通过了这次民意公投,而且,下一届大选印人党获胜连任的可能性很大。
连日来,印度媒体纷纷对这次北方邦选举结果的长远意义做出各自的解读,综合起来看,以下三点是舆论普遍认可的结论:
结论之一,莫迪成为自尼赫鲁、英·甘地以来印度最伟大的政治家。
在三年前的大选中,莫迪异军突起,使得“呼唤强人”成为竞选的主题,整个选举演变成对莫迪能否出任总理的“全民公决”,媒体竞相以“莫迪浪潮”、“莫迪海啸”来形容。此次北方邦选举印人党没有推出首席部长人选,而是把胜算完全押在莫迪一个人身上,使其个人政治威望面临重大考验。然而,莫迪魅力不减,狂飙再起,一举赢得了连印人党自己都未曾预期的四分之三多数的全胜。在民众的心目中,莫迪仍然充满活力,激情雄辩,清廉无暇,卓有远见,是值得信赖的政治领袖。尽管不少人对“废钞令”相当不满,而且一些经济学家亦纷纷指出这一决策之错误,但民众在此次选举中却信服于莫迪的辩解,即此举是为了打击黑钱、惩治腐败,从长远看对普通民众和广大穷人有利,足见莫迪与民沟通、左右民意的巨大能力。无怪乎,开票之后,印度媒体给予莫迪以政治家的最高褒奖,即将其与开国总理尼赫鲁以及曾被誉为“印度母亲”的英·甘地总理相提并论。
结论之二,此次北方邦选举扭转了印度最近三十多年来盛行的“身份政治”的大趋势。
印度在历史上是一个严苛的等级社会,为纠正数千年的社会不公,印度独立后不久便开始对“贱民”和部落民实行“保留政策”,即在议会席位、大学招生和国企招工等领域予以一定比例的保留名额。上世纪八十年代,“保留政策”范围激剧扩大,占总人口一半左右的“其他落后阶层”(OBC,即低种姓的“首陀罗”)亦开始享受保留政策的优待。由此,一大批低种姓政党应运而生,争取保留待遇、维护种姓利益成为这些政党的基本诉求,“种姓政治”从而在印度大行其道。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北方邦的两大种姓集团——代表亚达夫低种姓的社会党(SP)和代表贾塔夫“贱民”的大众社会党(BSP)——主导政坛,种姓战争驰骋于北方邦辽阔的政治疆场。再加上北方邦近20%的人口为穆斯林,“种姓+宗教”的算计和争夺成为每次选举的不变主题。但在此次北方邦选举中,莫迪祭出发展大旗,凭籍其巨大的号召力,以发展前景和良政承诺争取选民并取得成功。在印度近年来的一些选举中,“发展政治”战胜“身份政治”已有多次先例,但此次北方邦选举或是扭转大趋势的决定性一役。
结论之三,北方邦选举结果为莫迪放手实行改革铺平了道路。
“废钞令”典型地反映了莫迪愿意做事、敢于做事的性格特征,他挽狂澜于既倒,将不利的舆论转变为有力的支持,这对莫迪今后的执政,尤其是对艰难的经济体制改革,或将产生积极影响。
当前的印度经济体制面临至少三大重要改革,即税收、征地和劳工制度的改革;其中除税制改革有所进展外,其他两项均陷入僵局。改革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虽然执政的印人党在人民院(下院)拥有多数,但在联邦院(上院)却不敌反对党国大党,以致一些改革法案屡屡在联邦院搁浅。印度联邦院议员由各邦议会按政党所获席位的比例间接选举产生,因此,邦一级政治格局的总和左右着联邦院的构成。五邦选举后,印人党的执政邦数量增加,有望在不久后成为联邦院的第一大党,再加上盟党及友党的支持,其表决实力有可能接近或超过半数,从而使政府提出的法案在联邦院不再受阻。由此可以期待,印度的经济体制改革或将进入快车道。
就在五邦选举结果揭晓的第二天,春风得意的莫迪发出一条推文:“依靠12.5亿印度人民的实力和技能,一个新印度正在浮现。这个新印度专注发展。”这既可以理解为莫迪对“发展政治”战胜“身份政治”所做的总结,也可以解读为莫迪对印度进入一个新时代所发出的宣言。
如果说印度正在成为一个“新印度”,那么,“新印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有一个以莫迪为核心的强势领导集团;经济上,保持7%的世界第一GDP增速;外交上,继续奉行向美靠拢的政策,依靠美国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的大国梦。可以说,中国和印度正在同时崛起已是不争的现实;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机遇,却又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