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美关系
来源:新周说 2024-09-05 16:50:09
作者:周志兴
今天,9月4日,在纽约举行了第四次中美气候变化二轨对话,前三次因为疫情原因都是在线上,这次终于能够面对面交谈了。这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天的会议非常成功,我可以用四个词,八个字来概括:专业、积极、坦诚、建设。专业是说到会的都是这个行业的顶尖专家,他们用数据,用案例,用理论来阐述专业的问题;积极是说都非常积极的投入讨论,每人有一个名牌,竖起来就是代表要发言,桌上常常竖起一片名牌来,大家都争着要发言;坦诚是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不同意见就表达出来,不藏着掖着,不怕争论。建设是说富有建设性,不是空洞的停留在理论的讨论上,而是有实际的举措,实际的建议。今天美方有近20人参加,大卫.桑德罗是美国能源部前副部长,现在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教授,是这个方面的顶级专家。托德.斯特恩曾经在克林顿总统时间当他的顾问,奥巴马总统时,他是美国气候特使,多次参加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谈判。中国方面有十几位专家,为首的马骏是中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张希良是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碳综合研究院气候治理与碳金融领域首席专家。
我的感觉是,线下交流和线上大不一样,彼此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思想的碰撞更加透彻,也更加直接了当。与会者都感觉到,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对话,明天还有半天会议,相信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来。
其实今天大家都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关于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是非常艰难的,也许会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不成功,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为人类自己的家园尽一分力。
关于气候变化的二轨对话,其实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从开始我就在微信朋友圈有记载,现在把它贴在下面,就算是一篇文章吧!
2022年1月24日
这次二轨对话,从2019年开始酝酿,历时两年多,今天终于成功举办,中美双方都是顶级阵容。因为时差原因,中方要起早,美方要贪黑,但大家都很认真。中美关系在下坡,能有共识的话题不多,气候、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一个,这也是这次云中论坛的初衷。明天还有半天,继续努力。
两个半天的中美气候和能源二轨对话落幕。这次对话的着重点是金融合作。会议很成功,按照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的说法,是达到了他期望的最高水平。我作为协办单位美中新视角基金会的主席主持闭幕环节,我说了三个一:一拍即合,是说早在2019年,中方的机构和美方的机构就这个问题很快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因为这是中美双方关系中矛盾比较少的一个。而且中方是代表了中国的气候变化和能源的权威机构,美方是一直致力于中美之间交流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第二是一路坎坷,从2019年开始酝酿这个项目,没想到中美关系断崖式下滑,贸易战,再加上疫情,一直在讨论阶段,两年多以后才完成了设想,的确是一路坎坷。三是一直向前,经过了这样一次成功的论坛以后,这个中美的二轨对话具备了继续做下去的条件,所以可以一直向前。
这次云中对话,出席的中美双方都是顶尖的专家,发言质量非常高,会务工作做得也很好,图像和语音都非常清晰,和面对面区别不大。大家一致认为,在中美关系处在今天这样情况下,尤其需要双方多沟通。
2022年9月28日
今天早上,是第二届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虽然只能是云中对话,但是屏幕上看到美国的很多老朋友,还是很开心。眼下中美关系紧张,很多话题都不好讨论,气候变化是所剩无多的话题之一。美国方面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组织,中国方面是绿色金融协会牵头,得到了发改委、环保部、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我们美中新视角基金会是协办单位之一。今天的会,发言质量都很高,像我这样的外行也被吸引而且似乎也听懂了一些,我想,我们也应该更深度介入这项事业,也做一些贡献。会议结束时,大洋彼岸已经入夜很深了,但美国专家似乎意犹未尽,好在30号还有半天的会议。
2022年9月30日
第二届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第二场,虽然是线上讨论,还是非常有成效。我有两点体会,一是相对于中美关系和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共识度很高,有很多共同语言;二是到会的中美双方都是顶级专家,但我这个外行也听出来了兴趣,所以,专家要研讨,大众也要知道。高兴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也到会了,我介绍他的一系列职衔后说,还有一个身份是我的邻居,和我住一个院子一个楼,他儿子毛大庆是好朋友。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是一个大话题,现在,很多人觉得还不是迫在眉睫,还是先把经济搞上去,也有一些看得远的人在未雨绸缪,他们知道保护地球比发展生产更重要。但是,一个趋势是后者越来越多。
2023年7月20日
昨天和今天,连续两天线上中美气候金额二轨对话。这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的,绿色金融协会承办,我们美中新视角基金会也是协办单位之一。因为时差,中国上午八点开始,美国是美东时间晚上八点开始,会议结束美东已经晚上十点半了。中方集中在一个会议室,美方是分散在各自家里。我在华盛顿参加,闭幕是我主持,我说,为了表示中国元素,我特意在我身后摆了一个红灯笼。我有三点体会:一是与会者都非常关注气候问题;二是大家不局限在中美两国,也关心非洲、东南亚以及全球各个地区的减碳,为了这个目标如何筹集资金;三是有副产品,在中美关系中可以谈的话题不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接触的渠道。这次论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实际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空对空的隔靴挠痒。
2023年10月14日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到北京参加每年两度的中美二轨经济对话,昨晚为了商议每年两度的中美气候对话,和北京的朋友们聚会,以前三届都是线上对话,现在终于面对面了,而且将要去美国开第四次对话。中美之间可以心平气和交流的话题不多,气候变化是重要的一个。欧伦斯是中美关系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今年在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上,他用湖南话朗诵毛泽东主席的语录,“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个视频在网上热传。欧伦斯在上世纪中美建交时就是参与者,那时候他年轻,有个绰号是“小土豆”,昨天我调侃他,小土豆现在成了老土豆。老土豆一直为中美关系的好转努力,所以,他说起到北京,用的是过些时候我“回北京”。欢迎他回北京。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来源:新周说 2024-09-05 16:50:09
作者:周志兴
今天,9月4日,在纽约举行了第四次中美气候变化二轨对话,前三次因为疫情原因都是在线上,这次终于能够面对面交谈了。这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天的会议非常成功,我可以用四个词,八个字来概括:专业、积极、坦诚、建设。专业是说到会的都是这个行业的顶尖专家,他们用数据,用案例,用理论来阐述专业的问题;积极是说都非常积极的投入讨论,每人有一个名牌,竖起来就是代表要发言,桌上常常竖起一片名牌来,大家都争着要发言;坦诚是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不同意见就表达出来,不藏着掖着,不怕争论。建设是说富有建设性,不是空洞的停留在理论的讨论上,而是有实际的举措,实际的建议。今天美方有近20人参加,大卫.桑德罗是美国能源部前副部长,现在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教授,是这个方面的顶级专家。托德.斯特恩曾经在克林顿总统时间当他的顾问,奥巴马总统时,他是美国气候特使,多次参加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谈判。中国方面有十几位专家,为首的马骏是中国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张希良是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碳综合研究院气候治理与碳金融领域首席专家。
我的感觉是,线下交流和线上大不一样,彼此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思想的碰撞更加透彻,也更加直接了当。与会者都感觉到,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对话,明天还有半天会议,相信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来。
其实今天大家都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关于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是非常艰难的,也许会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不成功,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为人类自己的家园尽一分力。
关于气候变化的二轨对话,其实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从开始我就在微信朋友圈有记载,现在把它贴在下面,就算是一篇文章吧!
2022年1月24日
这次二轨对话,从2019年开始酝酿,历时两年多,今天终于成功举办,中美双方都是顶级阵容。因为时差原因,中方要起早,美方要贪黑,但大家都很认真。中美关系在下坡,能有共识的话题不多,气候、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一个,这也是这次云中论坛的初衷。明天还有半天,继续努力。
两个半天的中美气候和能源二轨对话落幕。这次对话的着重点是金融合作。会议很成功,按照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的说法,是达到了他期望的最高水平。我作为协办单位美中新视角基金会的主席主持闭幕环节,我说了三个一:一拍即合,是说早在2019年,中方的机构和美方的机构就这个问题很快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因为这是中美双方关系中矛盾比较少的一个。而且中方是代表了中国的气候变化和能源的权威机构,美方是一直致力于中美之间交流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第二是一路坎坷,从2019年开始酝酿这个项目,没想到中美关系断崖式下滑,贸易战,再加上疫情,一直在讨论阶段,两年多以后才完成了设想,的确是一路坎坷。三是一直向前,经过了这样一次成功的论坛以后,这个中美的二轨对话具备了继续做下去的条件,所以可以一直向前。
这次云中对话,出席的中美双方都是顶尖的专家,发言质量非常高,会务工作做得也很好,图像和语音都非常清晰,和面对面区别不大。大家一致认为,在中美关系处在今天这样情况下,尤其需要双方多沟通。
2022年9月28日
今天早上,是第二届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虽然只能是云中对话,但是屏幕上看到美国的很多老朋友,还是很开心。眼下中美关系紧张,很多话题都不好讨论,气候变化是所剩无多的话题之一。美国方面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组织,中国方面是绿色金融协会牵头,得到了发改委、环保部、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我们美中新视角基金会是协办单位之一。今天的会,发言质量都很高,像我这样的外行也被吸引而且似乎也听懂了一些,我想,我们也应该更深度介入这项事业,也做一些贡献。会议结束时,大洋彼岸已经入夜很深了,但美国专家似乎意犹未尽,好在30号还有半天的会议。
2022年9月30日
第二届中美气候金融二轨对话第二场,虽然是线上讨论,还是非常有成效。我有两点体会,一是相对于中美关系和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共识度很高,有很多共同语言;二是到会的中美双方都是顶级专家,但我这个外行也听出来了兴趣,所以,专家要研讨,大众也要知道。高兴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也到会了,我介绍他的一系列职衔后说,还有一个身份是我的邻居,和我住一个院子一个楼,他儿子毛大庆是好朋友。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是一个大话题,现在,很多人觉得还不是迫在眉睫,还是先把经济搞上去,也有一些看得远的人在未雨绸缪,他们知道保护地球比发展生产更重要。但是,一个趋势是后者越来越多。
2023年7月20日
昨天和今天,连续两天线上中美气候金额二轨对话。这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的,绿色金融协会承办,我们美中新视角基金会也是协办单位之一。因为时差,中国上午八点开始,美国是美东时间晚上八点开始,会议结束美东已经晚上十点半了。中方集中在一个会议室,美方是分散在各自家里。我在华盛顿参加,闭幕是我主持,我说,为了表示中国元素,我特意在我身后摆了一个红灯笼。我有三点体会:一是与会者都非常关注气候问题;二是大家不局限在中美两国,也关心非洲、东南亚以及全球各个地区的减碳,为了这个目标如何筹集资金;三是有副产品,在中美关系中可以谈的话题不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接触的渠道。这次论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实际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空对空的隔靴挠痒。
2023年10月14日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到北京参加每年两度的中美二轨经济对话,昨晚为了商议每年两度的中美气候对话,和北京的朋友们聚会,以前三届都是线上对话,现在终于面对面了,而且将要去美国开第四次对话。中美之间可以心平气和交流的话题不多,气候变化是重要的一个。欧伦斯是中美关系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今年在华盛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上,他用湖南话朗诵毛泽东主席的语录,“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个视频在网上热传。欧伦斯在上世纪中美建交时就是参与者,那时候他年轻,有个绰号是“小土豆”,昨天我调侃他,小土豆现在成了老土豆。老土豆一直为中美关系的好转努力,所以,他说起到北京,用的是过些时候我“回北京”。欢迎他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