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保罗·希尔:新的台海危机已经到来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来源:钝角网 2022-08-03 16:51:28

保罗·希尔:新的台海危机已经到来

作者:保罗·希尔;昀舒/译

华盛顿似乎低估或忽视了中国对佩洛西的访问做出强烈反应的可能性,认为北京不会承担将其升级为危机的风险,或者不敢挑战和挑衅美国,因此会接受佩洛西的访问是象征性的,符合“一个中国”政策的说法。如果是这样,华盛顿在这方面的考量是错了。北京方面看到了必要性,而且显然准备承担展示其红线的风险。中国领导人显然认为,其在国内的威信要求他坚决反击,而不是默许和退缩。佩洛西的访问显然已经促使北京划清了界限。

  2022年的台海危机已经到来了。目前还不清楚这场危机将如何发展,何时得以管控以及如何收场。很明显,这场危机本是可以避免的。而现在,亟需修复以避免螺旋式下降的美中关系的裂痕又加深了。

微信截图_20220803112154.jpg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是否应该访问台湾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重要的是,佩洛西的这次访问必定不会取得任何积极的实质成果,至少不值得冒任何风险。正如美国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和台湾支持者谢莉·里格尔(Shelley Rigger)所言:“我想知道的是,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现在去台湾怎么会让台湾更安全。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合作伙伴考虑清楚,我们采取的行动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它的安全。”然而,看起来很明显,佩洛西的访问决定主要是由美国国内政治驱动的,拜登总统显然不愿意劝阻佩洛西访问也是如此。至于这次访问可能带来任何潜在的战略后果,它们似乎都被政治考虑压倒了。

  相反,讨论的焦点已经变成了哪一方——北京还是华盛顿——要为这场新的台海危机承担责任。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双方都在互相责备对方,而显然双方都有各自的责任要承担。有很多警示的信号和明确的警告,但被忽视或置之不理。因此,像校园里那种“是他先动手的”和“都是他的错”的叫嚣没有任何分量。

  一些似是而非的措辞、论据被用来试图证明佩洛西面对中国威胁的访问是正当的。国会议员罗·康纳(Ro Khanna)坚持认为,“中国无权决定众议院议长的行程。”事实上,还有大量的资料表明“中国人不能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这种看法。但这就消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华盛顿本来可能有自己非常好的理由不做北京不希望它做的事情,而且应该基于这些理由做出决定,而不是考虑北京的偏好。康纳的观点还忽略了华盛顿在一定程度上也经常告诉中国人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乔希·罗金(Josh Rogin)的观点是:“如果佩洛西代表团访问台湾时,中国做了一些咄咄逼人的事情,那是中国在挑起危机,而不是美国。中国方面应该深呼吸,放轻松。”华盛顿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机构促成了这场危机。可想而知,如果是中国违背美国意愿采取了什么行为,北京告诉华盛顿“深呼吸放轻松”,华盛顿将会做出什么反应。

  最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中国没有理由”反对佩洛西的访问,北京也没有理由“采取任何行动”作为回应。这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佩洛西的访问符合华盛顿“一个中国”政策下美国与台湾长期以来的“非官方”关系。许多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国会代表团经常访问台湾,1997年时任众议院议长金里奇(Newt Gingrich)就曾访问过台湾。但这完全忽略了佩洛西此次访问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机缘。它发生在美中关系严重恶化之后;过去25年中国、美国和台湾政治的累积发展导致了经济衰退;特别是华盛顿的“一个中国”政策在这段时间内的逐渐侵蚀。

  许多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创始文件——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和华盛顿对台北的六项保证——有专门研究的专家指出(特别是在过去一周),佩洛西的访问“丝毫不与”这些文件相矛盾,并坚持华盛顿不支持台湾独立或台海地区“改变现状”。但坦率地说,这种情况下,这些说辞并不具有说服力或可信度。部分原因是台湾已经宣布“独立”,还有北京、华盛顿和台北对“现状”的定义不同。另外,美国与台湾互动的政策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渐进的、单方面的变化。最后,佩洛西乘坐的是美国军用飞机,她的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称她的访问是“正式的”。

  也许最重要的是,北京已经拒绝了美国的解释。事实上,正是因为华盛顿宣称佩洛西的访问是正常的,北京“没有理由”作出反应,中国领导人才感到有必要这样做。值得回顾的是,北京对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1995年访问美国反应激烈,部分原因是克林顿政府最初告诉北京,它以违反“一个中国”政策为由,反对给李登辉颁发签证,但随后在确定这符合“一个中国”政策后,又允许访问。因此,如果中国领导人像1995年那样得出结论,认为北京现在必须采取行动,表明它在台湾问题上有红线,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具有可靠的实质内容,华盛顿不应感到惊讶。今天,中国正以其在1995年所不具备的能力和影响力传递这一信息——事实上,正是1995年的事件促使北京追求这样的能力。

  华盛顿似乎低估或忽视了中国对佩洛西的访问做出强烈反应的可能性,认为北京不会承担将其升级为危机的风险,或者不敢挑战和挑衅美国,因此会接受佩洛西的访问是象征性的,符合“一个中国”政策的说法。如果是这样,华盛顿在这方面的考量是错了。北京方面看到了必要性,而且显然准备承担展示其红线的风险。中国领导人显然认为,其在国内的威信要求他坚决反击,而不是默许和退缩。佩洛西的访问显然已经促使北京划清了界限。

  下一步,局势将如何发展,取决于华盛顿、北京和台北之间是否还有相互理解的空间。这将要求三方共同面对两岸困境背后未解决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只专注于口头姿态和威慑游戏。一名美国在线评论员坚持认为,不能让北京“控制”佩洛西访问的“舆论”,试图为自己的行动辩解,并将事态升级的责任推给华盛顿。但华盛顿和台北也不应指望它们能够控制“舆论”,从而推卸当下这场危机中自身的部分责任。

  作者简介:保罗·希尔(Paul Heer )是美国“国家利益中心”中国和东亚问题杰出研究员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本文编译自美国《国家利益》网站。

责任编辑: 昀舒

保罗·希尔:新的台海危机已经到来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来源:钝角网 2022-08-03 16:51:28

保罗·希尔:新的台海危机已经到来

作者:保罗·希尔;昀舒/译

华盛顿似乎低估或忽视了中国对佩洛西的访问做出强烈反应的可能性,认为北京不会承担将其升级为危机的风险,或者不敢挑战和挑衅美国,因此会接受佩洛西的访问是象征性的,符合“一个中国”政策的说法。如果是这样,华盛顿在这方面的考量是错了。北京方面看到了必要性,而且显然准备承担展示其红线的风险。中国领导人显然认为,其在国内的威信要求他坚决反击,而不是默许和退缩。佩洛西的访问显然已经促使北京划清了界限。

  2022年的台海危机已经到来了。目前还不清楚这场危机将如何发展,何时得以管控以及如何收场。很明显,这场危机本是可以避免的。而现在,亟需修复以避免螺旋式下降的美中关系的裂痕又加深了。

微信截图_20220803112154.jpg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是否应该访问台湾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重要的是,佩洛西的这次访问必定不会取得任何积极的实质成果,至少不值得冒任何风险。正如美国著名的台湾问题专家和台湾支持者谢莉·里格尔(Shelley Rigger)所言:“我想知道的是,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现在去台湾怎么会让台湾更安全。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合作伙伴考虑清楚,我们采取的行动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它的安全。”然而,看起来很明显,佩洛西的访问决定主要是由美国国内政治驱动的,拜登总统显然不愿意劝阻佩洛西访问也是如此。至于这次访问可能带来任何潜在的战略后果,它们似乎都被政治考虑压倒了。

  相反,讨论的焦点已经变成了哪一方——北京还是华盛顿——要为这场新的台海危机承担责任。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双方都在互相责备对方,而显然双方都有各自的责任要承担。有很多警示的信号和明确的警告,但被忽视或置之不理。因此,像校园里那种“是他先动手的”和“都是他的错”的叫嚣没有任何分量。

  一些似是而非的措辞、论据被用来试图证明佩洛西面对中国威胁的访问是正当的。国会议员罗·康纳(Ro Khanna)坚持认为,“中国无权决定众议院议长的行程。”事实上,还有大量的资料表明“中国人不能告诉我们该做什么”这种看法。但这就消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华盛顿本来可能有自己非常好的理由不做北京不希望它做的事情,而且应该基于这些理由做出决定,而不是考虑北京的偏好。康纳的观点还忽略了华盛顿在一定程度上也经常告诉中国人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乔希·罗金(Josh Rogin)的观点是:“如果佩洛西代表团访问台湾时,中国做了一些咄咄逼人的事情,那是中国在挑起危机,而不是美国。中国方面应该深呼吸,放轻松。”华盛顿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机构促成了这场危机。可想而知,如果是中国违背美国意愿采取了什么行为,北京告诉华盛顿“深呼吸放轻松”,华盛顿将会做出什么反应。

  最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中国没有理由”反对佩洛西的访问,北京也没有理由“采取任何行动”作为回应。这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佩洛西的访问符合华盛顿“一个中国”政策下美国与台湾长期以来的“非官方”关系。许多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国会代表团经常访问台湾,1997年时任众议院议长金里奇(Newt Gingrich)就曾访问过台湾。但这完全忽略了佩洛西此次访问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机缘。它发生在美中关系严重恶化之后;过去25年中国、美国和台湾政治的累积发展导致了经济衰退;特别是华盛顿的“一个中国”政策在这段时间内的逐渐侵蚀。

  许多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创始文件——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和华盛顿对台北的六项保证——有专门研究的专家指出(特别是在过去一周),佩洛西的访问“丝毫不与”这些文件相矛盾,并坚持华盛顿不支持台湾独立或台海地区“改变现状”。但坦率地说,这种情况下,这些说辞并不具有说服力或可信度。部分原因是台湾已经宣布“独立”,还有北京、华盛顿和台北对“现状”的定义不同。另外,美国与台湾互动的政策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渐进的、单方面的变化。最后,佩洛西乘坐的是美国军用飞机,她的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称她的访问是“正式的”。

  也许最重要的是,北京已经拒绝了美国的解释。事实上,正是因为华盛顿宣称佩洛西的访问是正常的,北京“没有理由”作出反应,中国领导人才感到有必要这样做。值得回顾的是,北京对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1995年访问美国反应激烈,部分原因是克林顿政府最初告诉北京,它以违反“一个中国”政策为由,反对给李登辉颁发签证,但随后在确定这符合“一个中国”政策后,又允许访问。因此,如果中国领导人像1995年那样得出结论,认为北京现在必须采取行动,表明它在台湾问题上有红线,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具有可靠的实质内容,华盛顿不应感到惊讶。今天,中国正以其在1995年所不具备的能力和影响力传递这一信息——事实上,正是1995年的事件促使北京追求这样的能力。

  华盛顿似乎低估或忽视了中国对佩洛西的访问做出强烈反应的可能性,认为北京不会承担将其升级为危机的风险,或者不敢挑战和挑衅美国,因此会接受佩洛西的访问是象征性的,符合“一个中国”政策的说法。如果是这样,华盛顿在这方面的考量是错了。北京方面看到了必要性,而且显然准备承担展示其红线的风险。中国领导人显然认为,其在国内的威信要求他坚决反击,而不是默许和退缩。佩洛西的访问显然已经促使北京划清了界限。

  下一步,局势将如何发展,取决于华盛顿、北京和台北之间是否还有相互理解的空间。这将要求三方共同面对两岸困境背后未解决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只专注于口头姿态和威慑游戏。一名美国在线评论员坚持认为,不能让北京“控制”佩洛西访问的“舆论”,试图为自己的行动辩解,并将事态升级的责任推给华盛顿。但华盛顿和台北也不应指望它们能够控制“舆论”,从而推卸当下这场危机中自身的部分责任。

  作者简介:保罗·希尔(Paul Heer )是美国“国家利益中心”中国和东亚问题杰出研究员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本文编译自美国《国家利益》网站。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