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布兰切特&林邦妮:在乌克兰危机上,中国如何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走钢丝?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俄关系

来源:钝角网 2022-02-21 16:48:26

布兰切特&林邦妮:在乌克兰危机上,中国如何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走钢丝?

作者:布兰切特&林邦妮;昀舒/译

中俄关系的日益紧密让北京某种程度上被“第22条军规”所困。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在全球秩序上展开竞争,它成为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安全伙伴。但是,通过提升与俄罗斯的关系——并选择在普京挑起乌克兰危机中这样做——北京正招致它无法承受的阻力。

  乌克兰危机主要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僵局,但有一个尴尬的旁观者:中国。北京方面试图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谨慎。一方面,它站在俄罗斯一边,指责北约扩张造成了危机,并声称美国对俄罗斯即将入侵的预测正加剧危机。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军事冲突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呼吁外交解决而不是战争。

  按照中国的想法,它可以与莫斯科保持紧密的关系,维护与乌克兰的贸易关系,使欧盟保持在其经济轨道上,并避免美国和欧盟制裁莫斯科的溢出效应——同时阻止与美国的关系明显恶化。实现这些目标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可能的,但所有这些目标同时实现是不可能的。

  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京可以向莫斯科提供经济援助,以减轻美国制裁的影响。但这样做会损害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招致华盛顿的严重反应,并将印度等传统的不结盟国家进一步推入西方的怀抱。相比之下,如果北京冷落莫斯科,可能会削弱其最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而此时正值亚洲安全局势恶化,中国最需要外部帮助的时候。

  乌克兰危机暴露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局限性。如今,北京的全球愿景与保持模糊立场的想法出现了矛盾。尽管中国领导人可能不认可这一点,但中国选择与俄罗斯紧密结盟远非审慎之举。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的好处仅是理论上的,也是长期的:俄罗斯也许有一天会回报中国,支持中国的领土诉求,或合作修正全球治理结构。然而,令中国更大的全球战略所付出的代价是真实而直接的。

  北京-莫斯科的轴心关系将进一步促使中国的竞争对手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军事联系,以取得平衡。在欧洲各国首都,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力通常会抵消对打压中国的冲动,而现在,北京方面面临的政治阻力越来越大。在美国,人们对中国的看法变得更加悲观。如果乌克兰爆发战争,许多美国政客将指责北京。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正在走钢丝,这是一场它可能会后悔参与的游戏。

  不希望看到的危机

  毫无疑问,北京不希望乌克兰危机的存在。首先,乌克兰本身就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20年,乌克兰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超过150亿美元。这个国家也是“一带一路”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上个月,中国领导人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致以问候,表示,“中乌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私下里,中国专家感叹,北京方面担心得罪莫斯科,并没有为这个“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支持。

  北京方面也无意公开支持俄罗斯入侵行为,因为它担心其他国家可能会采用类似的逻辑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直到今天,北京还没有承认2014 年被吞并的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

  中国领导人当然清楚,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任何支持都将加剧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中国战略家将俄罗斯、美国和欧洲视为全球力量平衡的最重要决定因素。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认为欧洲多极世界的构想与他们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危机的风险加深了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分歧,这有可能导致世界出现对立的两个集团:一方是俄罗斯和中国,另一方是美国和欧洲。中国强烈反对出现这种类似冷战时期的局面。因此,中国领导人不太可能像一些人声称的那样,对俄罗斯可能的入侵采取支持态度。

  通过谨慎的外交信息,北京公开支持莫斯科反对北约扩张的立场,但仍强调希望能够找到外交解决方案。正如中国领导人2月16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所说,“对于乌克兰局势,有关各方应该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充分利用包括诺曼底机制在内的多边平台,通过对话协商寻求乌克兰问题的全面解决。”三天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重申了这一信息,称2014年和2015年签署的明斯克协议是“乌克兰问题的唯一出路”。他重申支持“任何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指出“乌克兰也不例外”。

  负面影响

  这就是北京的立场摇摆的地方。在呼吁缓和紧张局势的同时,它公开支持莫斯科的要求,并努力降低西方威慑的成本,从而助长了莫斯科的好战性。北京购买更多的俄罗斯能源,以及在双边交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可能使俄罗斯免受美国制裁。中国外交部声称美国关于俄罗斯可能入侵的警告是“虚假信息”,而这些警告实际上是对外交手段的紧急呼吁。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北京都与莫斯科的修正主义的关联日益加深。将俄罗斯对北约扩大的担忧与中国对美国在亚洲活动的担忧联系起来,这可能让中国领导人有一种与普京的同志情谊,但这是以与西方关系为代价的。尽管北京公开慨叹西方的冷战心态越来越重,但它与莫斯科的关系不得不让观察家想起 1950 年代初期的中苏关系。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事实上,北京对俄罗斯的策略性支持也在亚洲引发忧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表示,“我们必须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如果我们容忍使用武力来改变现状,这也将对亚洲产生影响”——这是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北京可能会因普京的冒险主义而变得大胆。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彼得·达顿警告说,俄罗斯的入侵将鼓励中国加强对台湾的胁迫。目前,印度试图保持中立,其驻联合国大使蒂鲁穆尔蒂呼吁“平和和建设性的外交”。但考虑到印度和中国之间日益加剧的对立,中国的对俄支持立场肯定会使新德里进一步远离它,向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靠拢。

  北京的考量

  考虑到成本,为什么中国选择与俄罗斯加深关系?当然,它意识到此举将加剧与西方和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

  中国领导人很有可能相信普京不会入侵乌克兰,这意味着向他提供口头支持不会产生任何成本。也许普京私下向中国领导人保证,他仅仅是为了把美国和北约拉到谈判桌前。中国领导人可能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这种观点。根据俄罗斯对两国领导人虚拟峰会的描述,北京对莫斯科反对北约扩张的支持似乎始于2021年12月。当时,俄罗斯的入侵似乎还不太可能发生。然而,在那之后的几个月里,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可能觉得自身被困在了一个无法选择的位置上。

  中国领导人也有可能认为,如果入侵真的发生,它对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的打击将超过对中国的伤害。只要中国不向俄罗斯提供任何直接的军事援助,它最多只会因为政治和经济支持而遭受二级制裁。专注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美国和欧洲将把目光从亚洲移开,让中国在周边地区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简而言之,尽管乌克兰冲突对所有方都不利,但中国可能会比其他国家的结果更好一点。

  这是一种危险且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乌克兰冲突的后果太难以预测,无法证明押注于冲突是合理的。此外,几乎没有理由怀疑华盛顿会受到乌克兰冲突的打击。尽管十多年前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动可能为中国打开了一扇战略机遇之窗,但中国应该认识到,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做法正是为了避免陷入冲突。

  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思路可能与一些长期因素有关:与俄罗斯建立更亲密的伙伴关系的吸引力。中国领导人认为这是在与美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应对安全问题的最佳方式。尽管一直在谈论西方的衰落,但中国仍然认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实力足够强大,与它们的摩擦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走向。中国认为欧洲越来越倾向于美国的立场,并感到与澳大利亚和印度等邻国的关系日益紧张。

  另一方面,与莫斯科的关系30多年来一直在稳步改善,在包括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空间和全球治理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更加一致。紧张仍然存在,特别是两国之间不断扩大的实力差距。但两国在处理分歧方面做得非常好。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共同对美国的敌意,一致(虽然不完全相同)的世界秩序愿景可能足以推动至少在未来十年的关系。

  经过精心盘算,中国领导人可能认为,除了俄罗斯之外,没有其他大国可以与中国建立如此牢固的关系。随着中国在其周边地区提出许多领土主张,它正在寻求借助俄罗斯来对抗那些遏制的力量。如果国际社会试图阻断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货物运输,俄罗斯还可以提供一条关键的生命线。还有在台湾问题上,如果中美爆发战争,北京可能会期待俄罗斯在外交和经济上对其提供帮助。

  中俄关系的日益紧密让北京某种程度上被“第22条军规”所困。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在全球秩序上展开竞争,它成为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安全伙伴。但是,通过提升与俄罗斯的关系——并选择在普京挑起乌克兰危机中这样做——北京正招致它无法承受的阻力。

  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系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弗里曼中国研究主席;林邦妮(Bonny Lin):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项目主任兼亚洲安全高级研究员。本文译自《外交事务》网站。

责任编辑: 昀舒

布兰切特&林邦妮:在乌克兰危机上,中国如何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走钢丝?

关键词: 中国外交 中俄关系

来源:钝角网 2022-02-21 16:48:26

布兰切特&林邦妮:在乌克兰危机上,中国如何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走钢丝?

作者:布兰切特&林邦妮;昀舒/译

中俄关系的日益紧密让北京某种程度上被“第22条军规”所困。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在全球秩序上展开竞争,它成为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安全伙伴。但是,通过提升与俄罗斯的关系——并选择在普京挑起乌克兰危机中这样做——北京正招致它无法承受的阻力。

  乌克兰危机主要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僵局,但有一个尴尬的旁观者:中国。北京方面试图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谨慎。一方面,它站在俄罗斯一边,指责北约扩张造成了危机,并声称美国对俄罗斯即将入侵的预测正加剧危机。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军事冲突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呼吁外交解决而不是战争。

  按照中国的想法,它可以与莫斯科保持紧密的关系,维护与乌克兰的贸易关系,使欧盟保持在其经济轨道上,并避免美国和欧盟制裁莫斯科的溢出效应——同时阻止与美国的关系明显恶化。实现这些目标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可能的,但所有这些目标同时实现是不可能的。

  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京可以向莫斯科提供经济援助,以减轻美国制裁的影响。但这样做会损害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招致华盛顿的严重反应,并将印度等传统的不结盟国家进一步推入西方的怀抱。相比之下,如果北京冷落莫斯科,可能会削弱其最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而此时正值亚洲安全局势恶化,中国最需要外部帮助的时候。

  乌克兰危机暴露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局限性。如今,北京的全球愿景与保持模糊立场的想法出现了矛盾。尽管中国领导人可能不认可这一点,但中国选择与俄罗斯紧密结盟远非审慎之举。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的好处仅是理论上的,也是长期的:俄罗斯也许有一天会回报中国,支持中国的领土诉求,或合作修正全球治理结构。然而,令中国更大的全球战略所付出的代价是真实而直接的。

  北京-莫斯科的轴心关系将进一步促使中国的竞争对手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军事联系,以取得平衡。在欧洲各国首都,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力通常会抵消对打压中国的冲动,而现在,北京方面面临的政治阻力越来越大。在美国,人们对中国的看法变得更加悲观。如果乌克兰爆发战争,许多美国政客将指责北京。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正在走钢丝,这是一场它可能会后悔参与的游戏。

  不希望看到的危机

  毫无疑问,北京不希望乌克兰危机的存在。首先,乌克兰本身就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20年,乌克兰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超过150亿美元。这个国家也是“一带一路”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上个月,中国领导人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致以问候,表示,“中乌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私下里,中国专家感叹,北京方面担心得罪莫斯科,并没有为这个“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支持。

  北京方面也无意公开支持俄罗斯入侵行为,因为它担心其他国家可能会采用类似的逻辑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直到今天,北京还没有承认2014 年被吞并的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

  中国领导人当然清楚,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任何支持都将加剧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中国战略家将俄罗斯、美国和欧洲视为全球力量平衡的最重要决定因素。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认为欧洲多极世界的构想与他们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危机的风险加深了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分歧,这有可能导致世界出现对立的两个集团:一方是俄罗斯和中国,另一方是美国和欧洲。中国强烈反对出现这种类似冷战时期的局面。因此,中国领导人不太可能像一些人声称的那样,对俄罗斯可能的入侵采取支持态度。

  通过谨慎的外交信息,北京公开支持莫斯科反对北约扩张的立场,但仍强调希望能够找到外交解决方案。正如中国领导人2月16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所说,“对于乌克兰局势,有关各方应该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充分利用包括诺曼底机制在内的多边平台,通过对话协商寻求乌克兰问题的全面解决。”三天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重申了这一信息,称2014年和2015年签署的明斯克协议是“乌克兰问题的唯一出路”。他重申支持“任何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指出“乌克兰也不例外”。

  负面影响

  这就是北京的立场摇摆的地方。在呼吁缓和紧张局势的同时,它公开支持莫斯科的要求,并努力降低西方威慑的成本,从而助长了莫斯科的好战性。北京购买更多的俄罗斯能源,以及在双边交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可能使俄罗斯免受美国制裁。中国外交部声称美国关于俄罗斯可能入侵的警告是“虚假信息”,而这些警告实际上是对外交手段的紧急呼吁。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北京都与莫斯科的修正主义的关联日益加深。将俄罗斯对北约扩大的担忧与中国对美国在亚洲活动的担忧联系起来,这可能让中国领导人有一种与普京的同志情谊,但这是以与西方关系为代价的。尽管北京公开慨叹西方的冷战心态越来越重,但它与莫斯科的关系不得不让观察家想起 1950 年代初期的中苏关系。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事实上,北京对俄罗斯的策略性支持也在亚洲引发忧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表示,“我们必须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如果我们容忍使用武力来改变现状,这也将对亚洲产生影响”——这是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北京可能会因普京的冒险主义而变得大胆。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彼得·达顿警告说,俄罗斯的入侵将鼓励中国加强对台湾的胁迫。目前,印度试图保持中立,其驻联合国大使蒂鲁穆尔蒂呼吁“平和和建设性的外交”。但考虑到印度和中国之间日益加剧的对立,中国的对俄支持立场肯定会使新德里进一步远离它,向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靠拢。

  北京的考量

  考虑到成本,为什么中国选择与俄罗斯加深关系?当然,它意识到此举将加剧与西方和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

  中国领导人很有可能相信普京不会入侵乌克兰,这意味着向他提供口头支持不会产生任何成本。也许普京私下向中国领导人保证,他仅仅是为了把美国和北约拉到谈判桌前。中国领导人可能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这种观点。根据俄罗斯对两国领导人虚拟峰会的描述,北京对莫斯科反对北约扩张的支持似乎始于2021年12月。当时,俄罗斯的入侵似乎还不太可能发生。然而,在那之后的几个月里,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可能觉得自身被困在了一个无法选择的位置上。

  中国领导人也有可能认为,如果入侵真的发生,它对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的打击将超过对中国的伤害。只要中国不向俄罗斯提供任何直接的军事援助,它最多只会因为政治和经济支持而遭受二级制裁。专注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美国和欧洲将把目光从亚洲移开,让中国在周边地区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简而言之,尽管乌克兰冲突对所有方都不利,但中国可能会比其他国家的结果更好一点。

  这是一种危险且过于简单化的想法。乌克兰冲突的后果太难以预测,无法证明押注于冲突是合理的。此外,几乎没有理由怀疑华盛顿会受到乌克兰冲突的打击。尽管十多年前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动可能为中国打开了一扇战略机遇之窗,但中国应该认识到,拜登政府对乌克兰的做法正是为了避免陷入冲突。

  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思路可能与一些长期因素有关:与俄罗斯建立更亲密的伙伴关系的吸引力。中国领导人认为这是在与美国关系恶化的情况下,应对安全问题的最佳方式。尽管一直在谈论西方的衰落,但中国仍然认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实力足够强大,与它们的摩擦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走向。中国认为欧洲越来越倾向于美国的立场,并感到与澳大利亚和印度等邻国的关系日益紧张。

  另一方面,与莫斯科的关系30多年来一直在稳步改善,在包括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空间和全球治理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更加一致。紧张仍然存在,特别是两国之间不断扩大的实力差距。但两国在处理分歧方面做得非常好。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共同对美国的敌意,一致(虽然不完全相同)的世界秩序愿景可能足以推动至少在未来十年的关系。

  经过精心盘算,中国领导人可能认为,除了俄罗斯之外,没有其他大国可以与中国建立如此牢固的关系。随着中国在其周边地区提出许多领土主张,它正在寻求借助俄罗斯来对抗那些遏制的力量。如果国际社会试图阻断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货物运输,俄罗斯还可以提供一条关键的生命线。还有在台湾问题上,如果中美爆发战争,北京可能会期待俄罗斯在外交和经济上对其提供帮助。

  中俄关系的日益紧密让北京某种程度上被“第22条军规”所困。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在全球秩序上展开竞争,它成为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安全伙伴。但是,通过提升与俄罗斯的关系——并选择在普京挑起乌克兰危机中这样做——北京正招致它无法承受的阻力。

  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系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弗里曼中国研究主席;林邦妮(Bonny Lin):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项目主任兼亚洲安全高级研究员。本文译自《外交事务》网站。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