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曹辛:为什么中俄只能事实结盟,而不会有文字性的盟约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中国外交

来源:FT中文网 2019-11-04 10:53:48

曹辛:为什么中俄只能事实结盟,而不会有文字性的盟约

作者:曹辛

中俄有过结盟失败的教训,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不同。今天两国同样存在不同的利益,例如对朝核问题,双方利益实质上未必就一致。而且,中俄一旦回到过去的结盟状态,世界格局必将发生全局性的变化,世界也可能回到过去的两极时代,那对世界必将是灾难。

  上周世界舆论的关注重点之一,聚焦在中俄关系的发展方向上,即:中俄会不会结盟?

  BBC、日本共同社等国际媒体对此话题从不同角度做了重点报道,而俄罗斯媒体对此则披露了相关细节,包括中俄相关军事合作的合同金额。那么,中俄会结盟吗?

  综合中俄两国的现实情况和国际环境,符合逻辑的结论应该是:中俄会事实结盟,但不会有盟约;结盟方式将是一事一议,而且是在涉及两国重大安全和战略议题上的结盟。

615b0c55fefadc1_size67_w1600_h1034.jpg

  为什么中俄会结盟?

  上述国际媒体宣称中俄将结盟的主要依据,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中俄领导人的陈述。BBC的报道说:今年6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莫斯科访问期间正式把中俄两国关系描述为“新时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普京说,俄罗斯是我访问过最多的国家,“普京总统是我交往最密切的外国同事,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

  另外就是统计数字。BBC说:自2013年后,中国领导人同普京会见了多达24次,同期中国领导人同美国总统会见的次数为16次。

  最重要的依据就是BBC和共同社同时都报道了一个重大信息:普京10月3日在南部城市索契的会议上将中国称为“盟国”,并透露俄罗斯正协助中国开发导弹预警系统。普京称“此类系统现在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拥有,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将使中国的国防实力飞跃性提高”。共同社称: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这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两国正在加深战略性相互依赖、推进建立同盟关系的信号。

  BBC对此还引述俄罗斯媒体报道说:在开发解放军早期预警系统网络的软件方面,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价值约6000万美元的合同。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俄罗斯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BBC还说:俄罗斯目前正在研发更先进的S-500防空导弹系统,莫斯科认为北京也将购买这种更新的防空系统,那将有助于解放军建立一体化的早期预警和导弹防御系统。

  而共同社在报道这条重要信息时,还专门把美国正考虑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的背景作为俄罗斯帮助中国建立导弹预警系统和中俄将要结盟的重要根据。共同社甚至引述了熟悉中俄关系的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教授马斯洛夫透露的信息称:两国领导层已经决定了“缔结军事同盟”的方针,目前正在就文件中如何规定同盟进行最后阶段的磋商。据悉,是否写进当一方受到攻击时另一方提供支援的“相互援助”项目成为焦点。

  判断上述报道结论的准确性,要看事实,更关键的是要看中俄有没有一定要结盟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中俄是否都遇到了自己无法独立应对的外部敌手?而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和中俄两国的对立是全方位的。美国不仅在经济上制裁和压制中俄两国,在包括叙利亚、台湾等在内的一系列地缘和地区问题上,也全力压制中俄两国。尤其是目前美国正考虑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更是直接把威胁放到了中俄家门口。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最有可能的部署地点就是日韩两国。美国还拉上自己的盟国一起对中俄施压,这更使得中俄压力增加。在这种背景下,面对世界唯一超级军事和经济大国的美国及其同盟,中俄结盟自卫并不奇怪,尤其是在涉及自身安全和战略问题上的结盟。不结盟,反而不正常了。

  为什么中俄只能事实结盟?

  但中俄的结盟,不会像美国等西方盟国之间的结盟,也就是:有文字性的盟约;明确规定情报的分享、国际斗争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而且一定要在盟约中以文字形式明确约定一方遭受第三方攻击时,另一方必须以军事手段予以援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下列原因:

  首先,从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实践来看,大国之间很难长期结盟,因为大国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安全利益和国际战略,其巨大的惯性往往很难调整。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常常导致至少下列两个结果:

  一是因结盟导致双方利益受到损害或发生重大冲突,而大国之间的冲突通常后果会比较严重,例如上世纪中俄结盟最后呈现出来的那样,双方几近爆发战争。

  二是难以产生有威信和权威的同盟领导者。那同盟的效率就会成为大问题,不仅难以完成同盟的使命,甚至会因为一盘散沙而误大事。二战后北约和华约两大同盟的实践,充分验证了这些规律性的特点。

  在华约集团,当中苏盟约真正有效时,苏联在华约行使领导者职权时总是不顺,而当中苏彻底闹僵了的时候,苏联领导者反而当得顺心。北约同样也是如此,当戴高乐领导的法国在北约时,美国同样不能顺利行使领导职权,而当戴高乐带领法国退出北约时,美国反而舒心。这一规律在今天一样有效,更何况中俄双边关系中本来就有不少历史和现实问题。

  其次,以明确文字的方式结盟,对中俄两国在外交上并不利。一旦如此运作,那句“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的名言马上就会发生作用,这对结盟双方都是一种束缚。

  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实行了40年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并据此极大促进了自己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无法分开,一旦回到过去那个以是否是盟友为标准搞外交和国际经贸的年代,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客观上已经难以操作,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一定是弊大于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必将一落千丈,民族复兴大业势必变得渺茫。

  最后,中俄有过结盟失败的教训,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不同。今天两国同样存在不同的利益,例如对朝核问题,双方利益实质上未必就一致。而且,中俄一旦回到过去的结盟状态,世界格局必将发生全局性的变化,世界也可能回到过去的两极时代,那对世界必将是灾难。

  有鉴于此,中俄之间最好的做法只能是:不结盟的结盟,即事实结盟。具体表现为:未必需要文字性盟约,但在涉及彼此重大安全、外交和战略问题上会心照不宣地相互支持和帮助;不仅如此,还会包括加强双边战略性的经贸关系与合作;特别是,只要共同的对立面存在,这种不结盟的盟友关系就会一直存在,不需要规定条约的有效期。

  中俄这样做,是迫于外部环境使然,具体来说就是美国的干扰和破坏。一旦这种外部因素消除或者减缓,结盟的动因也就丧失了。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中俄会结盟,但不会有盟约》

责任编辑: 昀舒

曹辛:为什么中俄只能事实结盟,而不会有文字性的盟约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中国外交

来源:FT中文网 2019-11-04 10:53:48

曹辛:为什么中俄只能事实结盟,而不会有文字性的盟约

作者:曹辛

中俄有过结盟失败的教训,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不同。今天两国同样存在不同的利益,例如对朝核问题,双方利益实质上未必就一致。而且,中俄一旦回到过去的结盟状态,世界格局必将发生全局性的变化,世界也可能回到过去的两极时代,那对世界必将是灾难。

  上周世界舆论的关注重点之一,聚焦在中俄关系的发展方向上,即:中俄会不会结盟?

  BBC、日本共同社等国际媒体对此话题从不同角度做了重点报道,而俄罗斯媒体对此则披露了相关细节,包括中俄相关军事合作的合同金额。那么,中俄会结盟吗?

  综合中俄两国的现实情况和国际环境,符合逻辑的结论应该是:中俄会事实结盟,但不会有盟约;结盟方式将是一事一议,而且是在涉及两国重大安全和战略议题上的结盟。

615b0c55fefadc1_size67_w1600_h1034.jpg

  为什么中俄会结盟?

  上述国际媒体宣称中俄将结盟的主要依据,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中俄领导人的陈述。BBC的报道说:今年6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莫斯科访问期间正式把中俄两国关系描述为“新时期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普京说,俄罗斯是我访问过最多的国家,“普京总统是我交往最密切的外国同事,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

  另外就是统计数字。BBC说:自2013年后,中国领导人同普京会见了多达24次,同期中国领导人同美国总统会见的次数为16次。

  最重要的依据就是BBC和共同社同时都报道了一个重大信息:普京10月3日在南部城市索契的会议上将中国称为“盟国”,并透露俄罗斯正协助中国开发导弹预警系统。普京称“此类系统现在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拥有,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将使中国的国防实力飞跃性提高”。共同社称: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这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两国正在加深战略性相互依赖、推进建立同盟关系的信号。

  BBC对此还引述俄罗斯媒体报道说:在开发解放军早期预警系统网络的软件方面,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价值约6000万美元的合同。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俄罗斯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BBC还说:俄罗斯目前正在研发更先进的S-500防空导弹系统,莫斯科认为北京也将购买这种更新的防空系统,那将有助于解放军建立一体化的早期预警和导弹防御系统。

  而共同社在报道这条重要信息时,还专门把美国正考虑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的背景作为俄罗斯帮助中国建立导弹预警系统和中俄将要结盟的重要根据。共同社甚至引述了熟悉中俄关系的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教授马斯洛夫透露的信息称:两国领导层已经决定了“缔结军事同盟”的方针,目前正在就文件中如何规定同盟进行最后阶段的磋商。据悉,是否写进当一方受到攻击时另一方提供支援的“相互援助”项目成为焦点。

  判断上述报道结论的准确性,要看事实,更关键的是要看中俄有没有一定要结盟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中俄是否都遇到了自己无法独立应对的外部敌手?而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和中俄两国的对立是全方位的。美国不仅在经济上制裁和压制中俄两国,在包括叙利亚、台湾等在内的一系列地缘和地区问题上,也全力压制中俄两国。尤其是目前美国正考虑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更是直接把威胁放到了中俄家门口。根据国际媒体的报道,最有可能的部署地点就是日韩两国。美国还拉上自己的盟国一起对中俄施压,这更使得中俄压力增加。在这种背景下,面对世界唯一超级军事和经济大国的美国及其同盟,中俄结盟自卫并不奇怪,尤其是在涉及自身安全和战略问题上的结盟。不结盟,反而不正常了。

  为什么中俄只能事实结盟?

  但中俄的结盟,不会像美国等西方盟国之间的结盟,也就是:有文字性的盟约;明确规定情报的分享、国际斗争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而且一定要在盟约中以文字形式明确约定一方遭受第三方攻击时,另一方必须以军事手段予以援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下列原因:

  首先,从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实践来看,大国之间很难长期结盟,因为大国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安全利益和国际战略,其巨大的惯性往往很难调整。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常常导致至少下列两个结果:

  一是因结盟导致双方利益受到损害或发生重大冲突,而大国之间的冲突通常后果会比较严重,例如上世纪中俄结盟最后呈现出来的那样,双方几近爆发战争。

  二是难以产生有威信和权威的同盟领导者。那同盟的效率就会成为大问题,不仅难以完成同盟的使命,甚至会因为一盘散沙而误大事。二战后北约和华约两大同盟的实践,充分验证了这些规律性的特点。

  在华约集团,当中苏盟约真正有效时,苏联在华约行使领导者职权时总是不顺,而当中苏彻底闹僵了的时候,苏联领导者反而当得顺心。北约同样也是如此,当戴高乐领导的法国在北约时,美国同样不能顺利行使领导职权,而当戴高乐带领法国退出北约时,美国反而舒心。这一规律在今天一样有效,更何况中俄双边关系中本来就有不少历史和现实问题。

  其次,以明确文字的方式结盟,对中俄两国在外交上并不利。一旦如此运作,那句“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的朋友是敌人”的名言马上就会发生作用,这对结盟双方都是一种束缚。

  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实行了40年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并据此极大促进了自己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无法分开,一旦回到过去那个以是否是盟友为标准搞外交和国际经贸的年代,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客观上已经难以操作,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一定是弊大于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必将一落千丈,民族复兴大业势必变得渺茫。

  最后,中俄有过结盟失败的教训,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的不同。今天两国同样存在不同的利益,例如对朝核问题,双方利益实质上未必就一致。而且,中俄一旦回到过去的结盟状态,世界格局必将发生全局性的变化,世界也可能回到过去的两极时代,那对世界必将是灾难。

  有鉴于此,中俄之间最好的做法只能是:不结盟的结盟,即事实结盟。具体表现为:未必需要文字性盟约,但在涉及彼此重大安全、外交和战略问题上会心照不宣地相互支持和帮助;不仅如此,还会包括加强双边战略性的经贸关系与合作;特别是,只要共同的对立面存在,这种不结盟的盟友关系就会一直存在,不需要规定条约的有效期。

  中俄这样做,是迫于外部环境使然,具体来说就是美国的干扰和破坏。一旦这种外部因素消除或者减缓,结盟的动因也就丧失了。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原题《中俄会结盟,但不会有盟约》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