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经中文网 2019-10-29 10:37:33
作者:张石
目前,中日关系渐入佳境,中国派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赴日本东京出席于10月22日举行的德仁天皇“即位礼正殿之仪”,并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与安倍首相举行了会谈。日本明年春天将迎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9日在日本参院的全体会议上表示:“决心扩大所有层次的交流,把日中关系推上新阶段,开创日中新时代。”
在安倍领导的自民党2012年夺回政权后,中日围绕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冲突不断,关系降至冰点,关系能改善到今天这种程度,当然与中日双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安倍首相改善中日关系是有自己的哲学的,而且是很有见地的哲学。他在2013年7月7日接受富士电视台采访时对中方对中日首脑会谈“提条件”提出批评,他认为“日中两国关系密不可分,正因为存在问题,两国才更应该进行对话”。他一贯主张“没有前提条件的日中首脑会谈”,他几乎也不错过任何能与习近平进行会谈的机会,到目前为止,他已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了10次首脑会谈。
第二点,安倍在改善中日关系中主张个别事项的对立不应该影响整体的中日间的互惠关系。
2013年9月27日,安倍在首相官邸的记者会上,在回答中日间有关钓鱼岛问题时指出:对于我来说,即使有个别的问题,也要回归互相控制在不影响整体关系的“战略的互惠关系”的原点,从而推动日中关系的发展。
安倍这种对华关系的说法可以说是一种“哲学”,首先,越是有问题,越要不断地进行首脑会谈,不断见面,这样才能互相疏通看法,增进了解,解决问题。
而个别事项的对立不应该影响整体中日间的互惠关系的看法,是外交上的一种“俯瞰法”,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则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们从这几句诗中所能得到的启示是,对于两国的关系,如果纠结于个别对立的事项,陷入其中,那就无法看到两国关系的整体局面和整体愿景,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如果用“俯瞰法”,站在一个能够俯瞰两国关系全貌的高度来看,就会发现从两国合作的大局着眼,对立的个别事项只是整个两国关系中小小的一个点,正像安倍首相所说的:即使有个别的问题,也要回归互相控制在不影响整体关系的“战略的互惠关系”的原点。
中日关系的改善正是这样,钓鱼岛问题其实没有真正地解决,但是中日越过这个问题加强全方位的合作,这个问题在整体的中日关系中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随着中日整体关系的改善和扩大,钓鱼岛问题在整体中日关系中的位置就显得越来越小。
但是在日韩关系中,安倍却没有推行这种充满智慧的哲学。
10月24日,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会见了参加德仁天皇“即位礼正殿之仪”的韩国总理李洛渊,李洛渊向安倍首相递交了文在寅总统的亲笔信,但是,从去年10月韩国最高法院判决日本企业赔偿二战时期强征的韩国劳工后,日韩之间的真正的首脑会谈--安倍首相与文在寅总统的会谈一直没有实现。
安倍在国际会议的场合多次回避和文在寅举行会谈。6月末在大阪召开的G20首脑峰会上,据说韩国方面提出进行首脑会谈,但是日本方面以日程的理由加以拒绝,安倍和文在寅在G20会场仅仅进行了“10秒钟的握手”,在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安倍和文在寅都出席了,按理来说是举行首脑会谈的好机会,就是不举行首脑会谈,也可以利用双方可以相遇的场合进行暂短的交谈,遗憾的是双方连暂短的交谈也没有进行。
这样,安倍在日韩关系上,就没有贯彻他在中日关系中所推行的“正因为存在问题,两国才更应该进行对话”的原则。
另一方面,日方也没有采取安倍在中日关系中所主张的即使有个别的问题,也要回归互相控制在不影响整体关系的“战略的互惠关系”的原点,从劳工判决问题,扩大到了半导体材料对韩国的进行单独许可和审查,并将韩国剔除贸易优惠国的“白名单”等,韩国方面也进行了种种“反击”,使日韩整体的恶化。
如果安倍能够把改善中日关系的哲学也用在改善日韩关系上,也一定会发挥良好的作用,因为那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哲学。
《安倍首相改善中日关系的哲学是什么?》
来源:日经中文网 2019-10-29 10:37:33
作者:张石
目前,中日关系渐入佳境,中国派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赴日本东京出席于10月22日举行的德仁天皇“即位礼正殿之仪”,并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与安倍首相举行了会谈。日本明年春天将迎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9日在日本参院的全体会议上表示:“决心扩大所有层次的交流,把日中关系推上新阶段,开创日中新时代。”
在安倍领导的自民党2012年夺回政权后,中日围绕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冲突不断,关系降至冰点,关系能改善到今天这种程度,当然与中日双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安倍首相改善中日关系是有自己的哲学的,而且是很有见地的哲学。他在2013年7月7日接受富士电视台采访时对中方对中日首脑会谈“提条件”提出批评,他认为“日中两国关系密不可分,正因为存在问题,两国才更应该进行对话”。他一贯主张“没有前提条件的日中首脑会谈”,他几乎也不错过任何能与习近平进行会谈的机会,到目前为止,他已与习近平主席进行了10次首脑会谈。
第二点,安倍在改善中日关系中主张个别事项的对立不应该影响整体的中日间的互惠关系。
2013年9月27日,安倍在首相官邸的记者会上,在回答中日间有关钓鱼岛问题时指出:对于我来说,即使有个别的问题,也要回归互相控制在不影响整体关系的“战略的互惠关系”的原点,从而推动日中关系的发展。
安倍这种对华关系的说法可以说是一种“哲学”,首先,越是有问题,越要不断地进行首脑会谈,不断见面,这样才能互相疏通看法,增进了解,解决问题。
而个别事项的对立不应该影响整体中日间的互惠关系的看法,是外交上的一种“俯瞰法”,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则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们从这几句诗中所能得到的启示是,对于两国的关系,如果纠结于个别对立的事项,陷入其中,那就无法看到两国关系的整体局面和整体愿景,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而如果用“俯瞰法”,站在一个能够俯瞰两国关系全貌的高度来看,就会发现从两国合作的大局着眼,对立的个别事项只是整个两国关系中小小的一个点,正像安倍首相所说的:即使有个别的问题,也要回归互相控制在不影响整体关系的“战略的互惠关系”的原点。
中日关系的改善正是这样,钓鱼岛问题其实没有真正地解决,但是中日越过这个问题加强全方位的合作,这个问题在整体的中日关系中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随着中日整体关系的改善和扩大,钓鱼岛问题在整体中日关系中的位置就显得越来越小。
但是在日韩关系中,安倍却没有推行这种充满智慧的哲学。
10月24日,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会见了参加德仁天皇“即位礼正殿之仪”的韩国总理李洛渊,李洛渊向安倍首相递交了文在寅总统的亲笔信,但是,从去年10月韩国最高法院判决日本企业赔偿二战时期强征的韩国劳工后,日韩之间的真正的首脑会谈--安倍首相与文在寅总统的会谈一直没有实现。
安倍在国际会议的场合多次回避和文在寅举行会谈。6月末在大阪召开的G20首脑峰会上,据说韩国方面提出进行首脑会谈,但是日本方面以日程的理由加以拒绝,安倍和文在寅在G20会场仅仅进行了“10秒钟的握手”,在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安倍和文在寅都出席了,按理来说是举行首脑会谈的好机会,就是不举行首脑会谈,也可以利用双方可以相遇的场合进行暂短的交谈,遗憾的是双方连暂短的交谈也没有进行。
这样,安倍在日韩关系上,就没有贯彻他在中日关系中所推行的“正因为存在问题,两国才更应该进行对话”的原则。
另一方面,日方也没有采取安倍在中日关系中所主张的即使有个别的问题,也要回归互相控制在不影响整体关系的“战略的互惠关系”的原点,从劳工判决问题,扩大到了半导体材料对韩国的进行单独许可和审查,并将韩国剔除贸易优惠国的“白名单”等,韩国方面也进行了种种“反击”,使日韩整体的恶化。
如果安倍能够把改善中日关系的哲学也用在改善日韩关系上,也一定会发挥良好的作用,因为那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哲学。
《安倍首相改善中日关系的哲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