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贸易战火偃熄之际:中美竞争态势延续,双方冲突点或将转移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战

来源:钝角网综编 2019-04-16 16:50:00

贸易战火偃熄之际:中美竞争态势延续,双方冲突点或将转移

作者:昀舒

为了应对中国对其的挑战,美国很可能在叫停贸易战之后进一步发掘新空间来延续中美的国力竞争。有分析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有三种可能,一个开启新冷战G2时代;一个是任何一方完全妥协;还有一个中美开启“竞争与合作”的时代。

  本月初,在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会面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两国政府将争取在未来四周内达成一项协议,此后不断有新消息表明,双方正在竭力逐项剔除达成协议剩余的障碍。

  贸易谈判接近终点,中美领导人正在亲自过招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两国距离达成贸易协议“越来越近”,两国高层官员将通过“大量电话会议”进行磋商的沟通频率和样式已多次出现。

  显然,中美之间频繁的访问和通话,表明谈判至今中美之间的诸多问题已经不是刘鹤与莱特希泽可以决定的了,虽然整体协议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但剩余的百分之十才是致命的关键。文本措辞、执行机制、结构性改革,二人必须频繁请示之后才能够下决断。

  台前主导谈判的刘鹤背后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决定权。美国方面,特朗普无疑是一切谈判的最终拍板人,所以中美贸易谈判真正的谈判者是习近平和特朗普。G20习特会以来,中美进行了五轮高级别磋商。每次刘鹤访美或者是美国代表访华,习近平和特朗普大都亲自接见他们。历次刘鹤访美都携带有习近平的口信。可见,事关两国前途和命运的谈判,中美领导人正在亲自过招。

383.jpg

2017年11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美企业家对话会

  可以预料,如果中美最终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将大规模采购美国农业和能源等产品,并进一步改善外资在华营商环境,彼此互降关税也存在较大可能性。不过,由于华盛顿对北京能否在产业补贴、知识产权等结构性改革上兑现承诺的怀疑,两国在协议监督执行机制上存在突出分歧。美方团队坚持要保留单方面随时恢复关税的权利,中国方面则非常抗拒陷入任人摆布的境地。

  双方对核查机制和产业政策等关键问题的态度变化

  1、美国的“妥协”

  4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努钦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上表示,目前与中方的谈判进程已接近尾声,双方正努力通过谈判达成一份由七章组成的协议。他同时强调,与其现在就给出媒体双方协议达成的预计日期相比,他更看重针对协议谈判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他还特意提到,这份协议将得到双方的切实执行,如果美国未能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它愿意接受惩罚。“我希望执行机制能双向进行。”

  努钦说,如果美国未能遵守为结束美中贸易战而可能达成的协议的条款,美国愿意面对来自中国的“反应”。在美中达成的协议中,美国在做出一些承诺,中国也在做出一定承诺。“我预期执行机制在两个方向上都发挥作用,我方预期将会履行我们的承诺,如果我们不履行承诺,应该会有某些反应,在另一个方向上也是如此”。

  努钦强调“执行机制双向进行”“美国愿意接受惩罚”,这相比于之前美国的立场来说,是一种重大变化,也是更贴近中国立场的说法。

  此前,努钦在接受CNBC采访时,在有关执行机制问题上透露,双方基本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我们同意双方将会设立执行机制办公室来处理相关事务。”努钦的言下之意是华盛顿和北京都将设立办公室,这同样是双方面的。

  在核查机制的问题上,外界得到的讯息的是中国落实承诺是美国关注的关键,未来协议包括“核查和执行机制”,如认为中国未遵守协议,美国则可重启关税惩罚措施。

  两个月前,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做听证会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强调,美中谈判达成的贸易协议,一定会包括强而有力的执法机制,不只是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未来美中协议的执法机制将包括与北京的定期磋商,并保留美国在评估中方没有履行承诺时采取关税措施的权利。磋商将按时间及层级分别进行,工作阶层每个月一次,副部长级每季度一次,部长级的磋商则每六个月进行一次,重大问题由双方贸易主谈人协商。

  显然,当时美方官员一直强调该执行机制主要是约束中国的行为。如果中国违反协议,美国就有权“惩罚”中国。在努钦称美中将设立执行机制办公室之后,《华尔街日报》评价称“美中基本解决了贸易谈判中的一大障碍(hurdle)”。

  《纽约时报》4月11日还刊文称,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成败关键在此一举,是打赢了还是宣告投降,就看协议强制执行办究竟管辖何种范围的贸易领域及对北京的惩处办法是否强有力。

  不过,从努钦最新的表态看,执行办公室制度给了美方可进可退的选择权。相较于此前比较“霸道”的要求,努钦提到“美国也很可能遭到惩罚”,说明美国想要约束北京的同时,北京也对美国竖起了警告牌。

  新加坡《海峡时报》分析称,美方一直在寻求突破、期待固化权利,但中方对这个议题做出让步显得勉强。《金融时报》也提到,中国一直警惕在此处做出太多让步,担心这会危及自己的主权,并可能被北京的对美鹰派人士解读为过分让步。

  因此,中国不断强调“双向实施机制”就是要终结一方要价、一方退让的局面。特朗普政府既想要维护自己谈判优势的同时还想要给外界一种“美国赢得漂亮”的印象,这不仅仅是让中国丢面子的做法,更是要北京完全处于对美国俯首称臣的地位。对此,中国恐怕难以说“同意”。而现在美方的妥协显示,双方确实“致力于解决一系列范围日益缩小的问题”。

责任编辑: 昀舒

贸易战火偃熄之际:中美竞争态势延续,双方冲突点或将转移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战

来源:钝角网综编 2019-04-16 16:50:00

贸易战火偃熄之际:中美竞争态势延续,双方冲突点或将转移

作者:昀舒

为了应对中国对其的挑战,美国很可能在叫停贸易战之后进一步发掘新空间来延续中美的国力竞争。有分析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有三种可能,一个开启新冷战G2时代;一个是任何一方完全妥协;还有一个中美开启“竞争与合作”的时代。

  本月初,在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会面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两国政府将争取在未来四周内达成一项协议,此后不断有新消息表明,双方正在竭力逐项剔除达成协议剩余的障碍。

  贸易谈判接近终点,中美领导人正在亲自过招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两国距离达成贸易协议“越来越近”,两国高层官员将通过“大量电话会议”进行磋商的沟通频率和样式已多次出现。

  显然,中美之间频繁的访问和通话,表明谈判至今中美之间的诸多问题已经不是刘鹤与莱特希泽可以决定的了,虽然整体协议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但剩余的百分之十才是致命的关键。文本措辞、执行机制、结构性改革,二人必须频繁请示之后才能够下决断。

  台前主导谈判的刘鹤背后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决定权。美国方面,特朗普无疑是一切谈判的最终拍板人,所以中美贸易谈判真正的谈判者是习近平和特朗普。G20习特会以来,中美进行了五轮高级别磋商。每次刘鹤访美或者是美国代表访华,习近平和特朗普大都亲自接见他们。历次刘鹤访美都携带有习近平的口信。可见,事关两国前途和命运的谈判,中美领导人正在亲自过招。

383.jpg

2017年11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美企业家对话会

  可以预料,如果中美最终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将大规模采购美国农业和能源等产品,并进一步改善外资在华营商环境,彼此互降关税也存在较大可能性。不过,由于华盛顿对北京能否在产业补贴、知识产权等结构性改革上兑现承诺的怀疑,两国在协议监督执行机制上存在突出分歧。美方团队坚持要保留单方面随时恢复关税的权利,中国方面则非常抗拒陷入任人摆布的境地。

  双方对核查机制和产业政策等关键问题的态度变化

  1、美国的“妥协”

  4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努钦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上表示,目前与中方的谈判进程已接近尾声,双方正努力通过谈判达成一份由七章组成的协议。他同时强调,与其现在就给出媒体双方协议达成的预计日期相比,他更看重针对协议谈判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他还特意提到,这份协议将得到双方的切实执行,如果美国未能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它愿意接受惩罚。“我希望执行机制能双向进行。”

  努钦说,如果美国未能遵守为结束美中贸易战而可能达成的协议的条款,美国愿意面对来自中国的“反应”。在美中达成的协议中,美国在做出一些承诺,中国也在做出一定承诺。“我预期执行机制在两个方向上都发挥作用,我方预期将会履行我们的承诺,如果我们不履行承诺,应该会有某些反应,在另一个方向上也是如此”。

  努钦强调“执行机制双向进行”“美国愿意接受惩罚”,这相比于之前美国的立场来说,是一种重大变化,也是更贴近中国立场的说法。

  此前,努钦在接受CNBC采访时,在有关执行机制问题上透露,双方基本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我们同意双方将会设立执行机制办公室来处理相关事务。”努钦的言下之意是华盛顿和北京都将设立办公室,这同样是双方面的。

  在核查机制的问题上,外界得到的讯息的是中国落实承诺是美国关注的关键,未来协议包括“核查和执行机制”,如认为中国未遵守协议,美国则可重启关税惩罚措施。

  两个月前,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做听证会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强调,美中谈判达成的贸易协议,一定会包括强而有力的执法机制,不只是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未来美中协议的执法机制将包括与北京的定期磋商,并保留美国在评估中方没有履行承诺时采取关税措施的权利。磋商将按时间及层级分别进行,工作阶层每个月一次,副部长级每季度一次,部长级的磋商则每六个月进行一次,重大问题由双方贸易主谈人协商。

  显然,当时美方官员一直强调该执行机制主要是约束中国的行为。如果中国违反协议,美国就有权“惩罚”中国。在努钦称美中将设立执行机制办公室之后,《华尔街日报》评价称“美中基本解决了贸易谈判中的一大障碍(hurdle)”。

  《纽约时报》4月11日还刊文称,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成败关键在此一举,是打赢了还是宣告投降,就看协议强制执行办究竟管辖何种范围的贸易领域及对北京的惩处办法是否强有力。

  不过,从努钦最新的表态看,执行办公室制度给了美方可进可退的选择权。相较于此前比较“霸道”的要求,努钦提到“美国也很可能遭到惩罚”,说明美国想要约束北京的同时,北京也对美国竖起了警告牌。

  新加坡《海峡时报》分析称,美方一直在寻求突破、期待固化权利,但中方对这个议题做出让步显得勉强。《金融时报》也提到,中国一直警惕在此处做出太多让步,担心这会危及自己的主权,并可能被北京的对美鹰派人士解读为过分让步。

  因此,中国不断强调“双向实施机制”就是要终结一方要价、一方退让的局面。特朗普政府既想要维护自己谈判优势的同时还想要给外界一种“美国赢得漂亮”的印象,这不仅仅是让中国丢面子的做法,更是要北京完全处于对美国俯首称臣的地位。对此,中国恐怕难以说“同意”。而现在美方的妥协显示,双方确实“致力于解决一系列范围日益缩小的问题”。

  2、中国的低调

  相比于美国方面不断释放有关“执行机制”的消息,中国则显得比较克制。中国一贯强调的是“双向”实施机制,至于机制的详细细节,中方并没有解释太多。

  比如,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回应“中国是否会接受美国的执行机制”时,只是强调了“任何实施机制必须是双向的、公平的、平等的”。

  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对美方要求表示,需要立法促成的变革要求,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过程”。

  至于努钦4月10日提及的美中将设立执行机制办公室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称:“至于磋商文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领域和环节的具体问题,我们注意到美方时不时会有一些评论,建议你向中国主管部门去了解。”陆慷的回应显然是回避细节与表态的“外交辞令”。

  同样,4月11日,在中国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谈到中美贸易谈判的遗留问题时,证实了“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以后,双方牵头人已进行通话,讨论遗留的问题”,“遗留问题”是什么、是否包括“执行机制”,他并没有做过多解释。

  中美贸易谈判另一个棘手问题是产业补贴,它涉及到中国的产业政策。按照白宫在贸易战之初的说法,美国要求中国能够彻底放弃产业政策,原因是这些政策伤害了美国企业在华竞争利益。美国这种要求无异于让中国放弃一些长期战略规划,甚至可能要改变经济制度。

  为了应对美国的这种压力,中国调整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现如今,为了最快在5月达成协议,美国谈判人员开始确保在已经达成共识的领域能够签署协议。这些领域包括结束强制性技术转让、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扩大中国市场等。这些都算是中国做出的让步。另外,在莱特希泽的努力下,中国同意在数字经济和贸易领域做出部分让步。

  据《华尔街日报》4月12日援引消息人士称,北京有意加码在云计算领域对外资企业的开放力度,以帮助促成与白宫达成最终协议。中方目前的提议是,增加外企在华运营数据中心资质的发放数量和取消对部分国外云服务供应商设置的50%持股上限。对此,美国业界人士称需要更多的细节来予以准确评价。

  当然,贸易协议中还是会提及产业政策的问题,但相比较其他议题而言,协议不会就此做出细节性的说明。中国曾在今年初承诺结束国内产业政策当中扭曲市场的行为,但一直没有提供实现这一目标的细节。

  整体来看,虽然目前仍旧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越来越多的迹象都表明中美经贸磋商正在朝向积极的态势演变。

  中美竞争态势延续,双方冲突点或将转移

  中美贸易战火暂且偃熄之际,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是,在把中国视作主要对手已成为美国国内突出共识的情景下,双方冲突点或将转移到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以及高科技领域竞争等等。

  尤其是科技竞争的问题,美国对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防范不仅不会因贸易战的暂时搁置而落幕,反而更可能愈演愈烈。例如,目前两国围绕中国通讯业巨头华为的交手也尚未迎来终结。12日,特朗普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了一系列倡议,大举投入2,750亿美元刺激美国新一代通讯技术(5G)的发展,并宣称不允许任何国家在该领域超过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4月4日叫停了与华为和另一家中国通讯业领军企业中兴通讯(ZTE)相关联公司的合作项目,并表示由于校方未来涉及中国、俄罗斯和沙特的合作将面临额外的行政审查程序,将不得不重新审视类似合作项目。

  4月10日,美国商务部还宣布将37家中国企业和学校列入美国企业应谨慎对待的“未经核实”实体的危险名单,涵盖了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高校以及来自精密光学、电子、机床和航空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多家公司。专业人士指出,一旦被列入该名单,因为美国供应商将很可能为了避免麻烦而停止向被“选中”的实体供货,将形同遭到美国政府禁运。

  《纽约时报》此前刊登的一篇专栏文章《美国应在三个问题上坚定对抗中国》便非常直白地建言,“应该尽可能地限制中国高科技公司进入西方市场”,并坦承此举不直接关系意识形态,也无关对错,实乃保障国家安全的“国际惯例”。

  与此同时,密集插手“一带一路”倡议或将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影响力继续扩张的新策略。

  4月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明确表态,将不会派遣高级别官员出席月底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对该倡议的融资操作表示关切。

  4月10日,美国政府又通过其驻华大使馆的微博公布了一份来自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调查报告。报告特别提到“厄瓜多尔科卡科多-辛克莱水电站工程( Coca Codo Sinclair Dam)以中国昂贵的贷款、低劣的工程质量著称,而且还受到中国为承办工程向政府官员行贿的指控”,警告中国投资的“一带一路”工程风险和代价过高。次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再次公开批评中国利用“债务外交”来扩大其全球影响力,“这些贷款的条款并不透明,而且绝大多数还是对北京有利。”

  《华尔街日报》披露称白宫方面正在组建专门工作小组阻挠“一带一路”的推进。文章指出,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主导下,华府在着手向各国派驻专家小组,“帮助”后者对具体“一带一路”项目进行评估,准确认识潜在风险,是缅甸重新与中国政府磋商在缅“一带一路”港口和产业园区开发项目背后首当其冲的原因。

  客观来看,相当部分的“一带一路”参与主体的经济情况确实差强人意,投资风险系数高,很难吸引外资,但为了谋求发展,他们很难拒绝中国提出的共同发展。因为尽管美国为一带一路多有批评,但华盛顿还在不断缩减对外援助的力度。特朗普上月公布的2020财年预算案将外援助削减了130亿美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抨击也会产生正面效应,促进一些项目进行必要的风险管控。

  整体而言,可以想见,为了应对中国对其的挑战,美国很可能在叫停贸易战之后进一步发掘新空间来延续中美的国力竞争。有分析认为中美关系的未来有三种可能,一个开启新冷战G2时代;一个是任何一方完全妥协;还有一个中美开启“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丁斗教授倾向于中美关系可能会进入一个较为持久的在政治上冷和平,在经济上冷合作的阶段。

  综合自BBC、DW、NYT、《华尔街日报》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