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军控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战 俄罗斯 特朗普
来源:联合早报 2019-01-30 09:50:24
作者:相蓝欣
今年2月,美国准备退出1987年签订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去年10月,美国宣布准备重启中导条约谈判时曾直言,不但俄罗斯没有履行此约,而且由于中国不受该约限制,几十年来大力发展和部署中导,对美在西太平洋的安全利益带来极大威胁。
中国国内军控界主流思路认为,美国是项庄舞剑,意在中国,中国绝不能落入此圈套。其实,这是罔顾现实的“驼鸟政策”。中国已是全球性的大国,参与大国军控谈判是迟早的事。如果没有实战经验,遑论参与制定军控条约的规则。更重要的是,就美国的国内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的这个举措提供了改善中国战略环境的契机。
1月15号,美俄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就《中导条约》举行会谈,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破裂。对此,16号,美国副国务卿汤普森在布鲁塞尔表示,除非俄方拿出自己履行《中导条约》的证据,否则美国将从2月2号起暂停履行该条约
中导问题已根本变化
冷战期间的中导问题是前苏联挑起的,目的是离间跨大西洋关系。北约内部存在三大争议,其中的“延伸核威慑”,即美国给欧洲提供的核保护伞究竟能否信赖的问题,被中导问题引发成政治危机。苏联70年代末在华约国波兰部署SS-20中程核导弹(1000至5500公里射程),对美国本土没有直接威胁,但对欧洲盟国威胁很大。在欧洲战区,SS-20的部署打破了苏联和北约之间的核战略平衡,美苏之间以远程洲际导弹维持的核战略平衡并未受影响。
北约为了重建核战略平衡,不得已决定在西德部署同类核中导(佩欣-II)。此举果然造成西德举国抗议,是为北约历史上最大的内部危机。洲际导弹的目的只有一个,即相互核威慑,而中导既有心理威慑作用,也有现实意义,可以对局部地区进行核讹诈,逼迫北约的无核成员国在外交上做出让步。美苏双方都意识到,此类武器触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更大,所以1987年同意签署禁止中导的条约。
现在的中导问题是美国挑起的。但其重心不在欧洲,而在亚太地区,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北约体制极为不满,对免费向欧洲提供核保护伞颇有微词。这主要涉及北约三大结构性问题的“费用分摊”争议(第三个争议涉及北约域外军事行动的授权)。
美国鹰派的军事考量
他并且认为欧洲有能力也有财力保护自己,而反华鹰派的三驾马车(彭斯、蓬佩奥和博尔顿)则锁定中国,试图利用中导问题将美国的“印太战略”机制化和军事化。他们把中国看作头号敌手,认为美国由于受制于美苏中导条约,不能发展和部署中导,对其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军事战略极为不利。
美俄中导条约的失效,对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美国鹰派认为中国对西太平洋的威胁主要依靠的是中导,海空方面并无优势,特别是东风系列的反航母杀手锏和所谓“关岛杀手“。退出中导条约,美方可以放手发展中导,并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从日本,关岛到菲律宾的第一岛链的各处部署此类武器,与中国沿海部署的中导对峙。其最终目的是将中国在第一岛链以内的海域变成战略“无人区”,即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感到安全或完全掌控的区域,从而打破中国的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 Anti-Access/Area Denial)的战略。
其二,设想中美发生战争,美国务必要迅速摧毁在中国大陆上的陆基中导发射基地。如果美国没有中导,仅靠航母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或轰炸机空袭,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就要返回日本基地。这必然贻误战机,给中国足够的时间转移导弹设施,用于打击美航母群。一艘航母至少有4000官兵,人员伤亡的数字必然很大。
其三,跟航母群相比,部署和使用中导作战,费用不高,但能够取得高效的回报,即借此建立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反制中国的战略基地。
中国加入时机已到
首先,美国政府内部在退约上有分歧。目前以总统为一方,副总统、国安会、国务院为另一方。特朗普对北约极为反感,时有退群的想法,对遏制中国的军事战略本身的兴趣不大,他的关注重点在于打赢贸易战,为此用上任何手段都在所不惜。蓬佩奥、彭斯、博尔顿等利用总统的这个心态,试图将他向新冷战方向引导。
美俄中大三角的启动,对特朗普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利可图。他本想借中导问题重启与俄的战略接触,但迫于国内政治和通俄门调查,在美俄双边的框架中不能遂其所愿。拉中国入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径。他的这个想法在推特中暴露无疑。其实,重建美俄中战略大三角的关系,是他大选以来一直没有放弃的目标。
具体来说,大三角对他来说有四大好处,其一是建立某种意义上的战略稳定机制,有助于世界和平,能够塑造他的和平使者的形象。其二是借此削减军费开支,他在去年12月的推特中曾抱怨美国的军费数额实在太高,不可接受。其三是借此避开“通俄门”调查的锋芒,为下次大选消除隐患。其四是借美俄关系的缓和对中国施压,削弱中俄战略合作。
冷战期间1970年代中,基辛格建立的是非对称的战略大三角,即美苏处于相对对等的军事地位,而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的实力都比较弱。现在的大三角同样是非对称的,但中国的地位已大不相同,兼具美苏两家的特点:军事上虽然不如美俄,但在很多方面已经旗鼓相当;经济上则远胜俄罗斯,且中美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远超美俄经济关系。
因此,参与中导谈判不会束缚中方的手脚,反而会给中国带来极大的战略操作空间。俄罗斯的关注点是保住中导条约,或者至少拖延其终止的时间。中导谈判也许是目前打破美俄关系死局的唯一办法。即使作为局外国家,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利益与俄罗斯是一致的。拖延其终止时间,对中国调整西太平洋防卫政策也是有利的。
首先,参与中导谈判可以打破美国反华鹰派将新冷战机制化的阴谋。目前特朗普的思路与反华鹰派的思路并不同调,帮助特朗普建构一个战略大三角,有助于离间两派之间的关系。历史经验证明,军控谈判的实际作用是缓和紧张局势,为参与国争取更多的和平时间。既然启动谈判,任何一方就没有理由将另一方公开视为敌手。美国将不得不修正《国家安全战略》中将中俄视为敌对国家的定义。
其二,中国的中导技术已经成熟,导弹数量也已足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海空实力与美俄的差距。中国应当借此契机调整亚太安全的战略,将精力放在海空方面的赶超。依靠中导的A2/AD战略思路已经过时。限制中导,中国就有理由放手发展海空实力。
总之,加入中导谈判对中国在缓和对美关系、调整战略思维和发展海空力量,都是一个重要契机。这个机会恐怕只有在特朗普这个特殊人物在位期间才有可能。
作者是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原题《中国应主动参与美俄中导谈判》
关键词: 军控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中美贸易战 俄罗斯 特朗普
来源:联合早报 2019-01-30 09:50:24
作者:相蓝欣
今年2月,美国准备退出1987年签订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去年10月,美国宣布准备重启中导条约谈判时曾直言,不但俄罗斯没有履行此约,而且由于中国不受该约限制,几十年来大力发展和部署中导,对美在西太平洋的安全利益带来极大威胁。
中国国内军控界主流思路认为,美国是项庄舞剑,意在中国,中国绝不能落入此圈套。其实,这是罔顾现实的“驼鸟政策”。中国已是全球性的大国,参与大国军控谈判是迟早的事。如果没有实战经验,遑论参与制定军控条约的规则。更重要的是,就美国的国内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的这个举措提供了改善中国战略环境的契机。
1月15号,美俄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就《中导条约》举行会谈,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破裂。对此,16号,美国副国务卿汤普森在布鲁塞尔表示,除非俄方拿出自己履行《中导条约》的证据,否则美国将从2月2号起暂停履行该条约
中导问题已根本变化
冷战期间的中导问题是前苏联挑起的,目的是离间跨大西洋关系。北约内部存在三大争议,其中的“延伸核威慑”,即美国给欧洲提供的核保护伞究竟能否信赖的问题,被中导问题引发成政治危机。苏联70年代末在华约国波兰部署SS-20中程核导弹(1000至5500公里射程),对美国本土没有直接威胁,但对欧洲盟国威胁很大。在欧洲战区,SS-20的部署打破了苏联和北约之间的核战略平衡,美苏之间以远程洲际导弹维持的核战略平衡并未受影响。
北约为了重建核战略平衡,不得已决定在西德部署同类核中导(佩欣-II)。此举果然造成西德举国抗议,是为北约历史上最大的内部危机。洲际导弹的目的只有一个,即相互核威慑,而中导既有心理威慑作用,也有现实意义,可以对局部地区进行核讹诈,逼迫北约的无核成员国在外交上做出让步。美苏双方都意识到,此类武器触发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更大,所以1987年同意签署禁止中导的条约。
现在的中导问题是美国挑起的。但其重心不在欧洲,而在亚太地区,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北约体制极为不满,对免费向欧洲提供核保护伞颇有微词。这主要涉及北约三大结构性问题的“费用分摊”争议(第三个争议涉及北约域外军事行动的授权)。
美国鹰派的军事考量
他并且认为欧洲有能力也有财力保护自己,而反华鹰派的三驾马车(彭斯、蓬佩奥和博尔顿)则锁定中国,试图利用中导问题将美国的“印太战略”机制化和军事化。他们把中国看作头号敌手,认为美国由于受制于美苏中导条约,不能发展和部署中导,对其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军事战略极为不利。
美俄中导条约的失效,对中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美国鹰派认为中国对西太平洋的威胁主要依靠的是中导,海空方面并无优势,特别是东风系列的反航母杀手锏和所谓“关岛杀手“。退出中导条约,美方可以放手发展中导,并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从日本,关岛到菲律宾的第一岛链的各处部署此类武器,与中国沿海部署的中导对峙。其最终目的是将中国在第一岛链以内的海域变成战略“无人区”,即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感到安全或完全掌控的区域,从而打破中国的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 Anti-Access/Area Denial)的战略。
其二,设想中美发生战争,美国务必要迅速摧毁在中国大陆上的陆基中导发射基地。如果美国没有中导,仅靠航母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或轰炸机空袭,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就要返回日本基地。这必然贻误战机,给中国足够的时间转移导弹设施,用于打击美航母群。一艘航母至少有4000官兵,人员伤亡的数字必然很大。
其三,跟航母群相比,部署和使用中导作战,费用不高,但能够取得高效的回报,即借此建立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反制中国的战略基地。
中国加入时机已到
首先,美国政府内部在退约上有分歧。目前以总统为一方,副总统、国安会、国务院为另一方。特朗普对北约极为反感,时有退群的想法,对遏制中国的军事战略本身的兴趣不大,他的关注重点在于打赢贸易战,为此用上任何手段都在所不惜。蓬佩奥、彭斯、博尔顿等利用总统的这个心态,试图将他向新冷战方向引导。
美俄中大三角的启动,对特朗普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利可图。他本想借中导问题重启与俄的战略接触,但迫于国内政治和通俄门调查,在美俄双边的框架中不能遂其所愿。拉中国入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径。他的这个想法在推特中暴露无疑。其实,重建美俄中战略大三角的关系,是他大选以来一直没有放弃的目标。
具体来说,大三角对他来说有四大好处,其一是建立某种意义上的战略稳定机制,有助于世界和平,能够塑造他的和平使者的形象。其二是借此削减军费开支,他在去年12月的推特中曾抱怨美国的军费数额实在太高,不可接受。其三是借此避开“通俄门”调查的锋芒,为下次大选消除隐患。其四是借美俄关系的缓和对中国施压,削弱中俄战略合作。
冷战期间1970年代中,基辛格建立的是非对称的战略大三角,即美苏处于相对对等的军事地位,而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的实力都比较弱。现在的大三角同样是非对称的,但中国的地位已大不相同,兼具美苏两家的特点:军事上虽然不如美俄,但在很多方面已经旗鼓相当;经济上则远胜俄罗斯,且中美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远超美俄经济关系。
因此,参与中导谈判不会束缚中方的手脚,反而会给中国带来极大的战略操作空间。俄罗斯的关注点是保住中导条约,或者至少拖延其终止的时间。中导谈判也许是目前打破美俄关系死局的唯一办法。即使作为局外国家,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利益与俄罗斯是一致的。拖延其终止时间,对中国调整西太平洋防卫政策也是有利的。
首先,参与中导谈判可以打破美国反华鹰派将新冷战机制化的阴谋。目前特朗普的思路与反华鹰派的思路并不同调,帮助特朗普建构一个战略大三角,有助于离间两派之间的关系。历史经验证明,军控谈判的实际作用是缓和紧张局势,为参与国争取更多的和平时间。既然启动谈判,任何一方就没有理由将另一方公开视为敌手。美国将不得不修正《国家安全战略》中将中俄视为敌对国家的定义。
其二,中国的中导技术已经成熟,导弹数量也已足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海空实力与美俄的差距。中国应当借此契机调整亚太安全的战略,将精力放在海空方面的赶超。依靠中导的A2/AD战略思路已经过时。限制中导,中国就有理由放手发展海空实力。
总之,加入中导谈判对中国在缓和对美关系、调整战略思维和发展海空力量,都是一个重要契机。这个机会恐怕只有在特朗普这个特殊人物在位期间才有可能。
作者是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原题《中国应主动参与美俄中导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