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 中国外交 朝核问题
来源:联合早报 2018-11-02 11:34:12
作者:伟达
美国副总统彭斯前些时候在华盛顿发表了一个重要演讲,基本反映了当下美国政府和精英阶层的“对华新思维”。但彭斯的演讲毕竟主要是政策宣示,而非学术论文,个别论据和表述有失严谨,略显草率,也不足为怪。如果中国方面仅就彭斯讲话某些细节的是非恩怨过度纠缠,可能反倒会模糊大视野,让自己见树不见林。
笔者以为,至关重要的,是要宏观反思近现代以来,中国发展道路与中美两国关系之间的激荡互动,到底是以良性进步成果为主,还是阴暗苦难危机迷漫。经此战略思辨才能做出清醒准确的判断,让历史告诉未来,也会有助走出中美关系的目前危机。
于是我们不妨撇开繁缛枝节,聚焦中国道路上的若干超级历史节点,以及中美关系在此期间所起到的作用影响。从1840年至今的178年岁月变迁,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主要事件及里程碑众多,但超级节点应有三个:
第一,20世纪初中国人民推翻了清朝为代表的长达3000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第二,1945年中国赢得抗战胜利,迎来了建立一个统一、民主、富强新中国的崭新契机;
第三,中国人民和执政党在1970年代末痛定思痛,改革开放,经过40年的创新奋斗,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贫困落后面貌。
历史作证,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在辛亥革命成功前,曾长期以美国多个主要城市地区为行动和后勤基地,广大美国华侨也是推动中国共和民主变革的重要力量。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纲领方针,无疑得到了深具独立自由传统的美国人民和政府的热情响应和支持。
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政府、军队和人民相互支持,肝胆相照,浴血奋战,为打败侵略者,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起到核心决定作用。美国对当时中国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共产党陕甘宁边区,都有积极持续的合作援助支持。
战后美国也曾大力推动促成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筹建联合政府,提倡政治民主、反腐倡廉、司法独立等等现代社会发展目标。
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是与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同时启动的。从此中美两国在经贸、外交、教育、人文和军事的各种合作发展迅猛广泛,其中虽不乏曲折,但主流波澜壮阔。美国作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主要外部合作伙伴和推手,绝非言过其实。即使目前中美出现重大贸易争端,最终结果也未必负面。
观察的结论是,在超重大的历史节点上,美国对中美关系的把握,基本与中国的核心意愿,长远利益及历史潮流,是相向而行的。而从此也引申出三大诘问:
首先,但凡遭遇超级历史节点,中国对之的把握都不很成功,往往与重大转折机遇失之交臂,难道历史惯性能永远笼罩未来?
辛亥革命后,中国又陷入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和敌对党争, 民主共和的追求受挫。抗战胜利后,中国本面临遵循“共同纲领”,组成联合政府,建立强大统一民主共和国的历史契机,但此个方向的努力却又被空前内战消耗取代,并遗患至今。
目前,40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展正面临关键的方向抉择,状态走势又现迷惘。
再者,虽不必“一边倒”照抄美国模式,但是否应承认美国一直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参照标杆?历史实践证明,比较偏离这个标杆,中国就遭遇挫折失落;比较接近这个标杆,中国就取得发展进步。 不全面学习取经美国,就无法真正超越美国。
最后,从中美关系角度看这三大超级历史节点,规律似乎是每次中美的初始合作顺利,但中国摸到石头后却不过河,退到原岸蹉跎徘徊一番,又得重新准备渡河。如此原地打转何时了,如何才能有突破跨越?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原题《中国道路与中美关系》
关键词: 中美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 中国外交 朝核问题
来源:联合早报 2018-11-02 11:34:12
作者:伟达
美国副总统彭斯前些时候在华盛顿发表了一个重要演讲,基本反映了当下美国政府和精英阶层的“对华新思维”。但彭斯的演讲毕竟主要是政策宣示,而非学术论文,个别论据和表述有失严谨,略显草率,也不足为怪。如果中国方面仅就彭斯讲话某些细节的是非恩怨过度纠缠,可能反倒会模糊大视野,让自己见树不见林。
笔者以为,至关重要的,是要宏观反思近现代以来,中国发展道路与中美两国关系之间的激荡互动,到底是以良性进步成果为主,还是阴暗苦难危机迷漫。经此战略思辨才能做出清醒准确的判断,让历史告诉未来,也会有助走出中美关系的目前危机。
于是我们不妨撇开繁缛枝节,聚焦中国道路上的若干超级历史节点,以及中美关系在此期间所起到的作用影响。从1840年至今的178年岁月变迁,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主要事件及里程碑众多,但超级节点应有三个:
第一,20世纪初中国人民推翻了清朝为代表的长达3000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第二,1945年中国赢得抗战胜利,迎来了建立一个统一、民主、富强新中国的崭新契机;
第三,中国人民和执政党在1970年代末痛定思痛,改革开放,经过40年的创新奋斗,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贫困落后面貌。
历史作证,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在辛亥革命成功前,曾长期以美国多个主要城市地区为行动和后勤基地,广大美国华侨也是推动中国共和民主变革的重要力量。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纲领方针,无疑得到了深具独立自由传统的美国人民和政府的热情响应和支持。
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政府、军队和人民相互支持,肝胆相照,浴血奋战,为打败侵略者,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起到核心决定作用。美国对当时中国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和共产党陕甘宁边区,都有积极持续的合作援助支持。
战后美国也曾大力推动促成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筹建联合政府,提倡政治民主、反腐倡廉、司法独立等等现代社会发展目标。
中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是与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同时启动的。从此中美两国在经贸、外交、教育、人文和军事的各种合作发展迅猛广泛,其中虽不乏曲折,但主流波澜壮阔。美国作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主要外部合作伙伴和推手,绝非言过其实。即使目前中美出现重大贸易争端,最终结果也未必负面。
观察的结论是,在超重大的历史节点上,美国对中美关系的把握,基本与中国的核心意愿,长远利益及历史潮流,是相向而行的。而从此也引申出三大诘问:
首先,但凡遭遇超级历史节点,中国对之的把握都不很成功,往往与重大转折机遇失之交臂,难道历史惯性能永远笼罩未来?
辛亥革命后,中国又陷入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和敌对党争, 民主共和的追求受挫。抗战胜利后,中国本面临遵循“共同纲领”,组成联合政府,建立强大统一民主共和国的历史契机,但此个方向的努力却又被空前内战消耗取代,并遗患至今。
目前,40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展正面临关键的方向抉择,状态走势又现迷惘。
再者,虽不必“一边倒”照抄美国模式,但是否应承认美国一直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参照标杆?历史实践证明,比较偏离这个标杆,中国就遭遇挫折失落;比较接近这个标杆,中国就取得发展进步。 不全面学习取经美国,就无法真正超越美国。
最后,从中美关系角度看这三大超级历史节点,规律似乎是每次中美的初始合作顺利,但中国摸到石头后却不过河,退到原岸蹉跎徘徊一番,又得重新准备渡河。如此原地打转何时了,如何才能有突破跨越?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原题《中国道路与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