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综编 2018-02-01 17:24:59
作者:昀舒
拥抱“一带一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仍将开启
访华日程的第二天,特蕾莎·梅提到,中英双方共同贸易评估工作有利于英国退欧后的中英关系,她表示,欢迎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会,强调英国是中国天然的合作伙伴。然而,就在特蕾莎·梅访华之前,英国媒体还曾因其发言人拒绝评论是否正式支持“一带一路”,而报道称特雷莎·梅在中国的议程面临取消威胁。
访华前,特蕾莎·梅的办公室拒绝评论英国首相是否会对该计划给予正式支持,一时间舆论哗然。《金融时报》甚至报道称,特蕾莎·梅原本计划在访华期间参与一个被称为是“一带一路”招商会的会议,而这一商会目前面临被取消的威胁。
1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谈到对英国首相访华的期待时,却没有理会上述新闻。华春莹表示,英国政府和梅首相多次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对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持乐观态度。
中国对此的自信,并非毫无根据。要洞悉英国对“一带一路”的真实想法,不如看看英国这几年来的一些行动。
首先,2015年,英国不顾美国的批评,成为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而亚投行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资金来源,其目的在于在中国之外,吸引全球资金投资到亚洲的基础建设。
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英国是率先共同核准并签署《“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的西方大国。
2017年12月,英方正式承诺向亚投行 “项目准备特别基金”捐款5,000万美元,中英双方计划成立首期10亿美元双边投资基金, 同时,英国出口融资署还计划向中国“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高达250亿(1英镑约合1.4142美元)英镑的支持。
2018年1月2日,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访华,英国国际贸易部宣布将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英国企业提供250亿英镑的财政支持,其中包括贷款担保。
这一系列的行动很难和“拒绝正式支持‘一带一路’”的态度吻合,也就是说,特蕾莎·梅没有直截了当的说她支持“一带一路”,但是英国已经在用实际行动加入了这个战略。
其实,特蕾莎·梅访华行程一再推迟,对正式支持“一带一路”有所迟疑,确实有她的原因。一方面,英国脱欧后政局混乱,脱欧谈判缓慢和恐怖袭击的频发让特蕾莎·梅自顾不暇,只能把内政作为她的首要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项目涉及欧洲多国,其政治影响让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都持谨慎态度,目前欧洲明确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只有4个,加之美国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压力,特蕾莎·梅不得不对自己的表态多加考量。
1月31日,《经济学人》刊发题为《特蕾莎·梅(Theresa May)的尴尬中国行显示出英国削弱的影响力》的文章称,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为保持住英国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其吸引中国投资的意图被控制住了。
文章称,和中国政府打交道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特蕾莎·梅所要掌握的平衡很难达到。首先,她想重申中英“黄金时代”;其次,她还希望英国可以更进一步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是,特蕾莎·梅需要通过改善中英关系向外界展示,她所谈及的脱欧后的“全球化英国”并不是随口胡说。
然而,文章认为,特蕾莎·梅并不乐意向中国卑躬屈膝来达到以上目的。因为她明白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项目的不透明融资持谨慎态度,他们也怀疑北京欲借此项目扩大中国在中欧和西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已将中国定义成为“战略竞争者”,美《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称为“主要威胁”。此外,特朗普还在国情咨文演讲中称中国为“对手”。
文章认为,这一切都意味着特蕾莎·梅一旦向中国卑躬屈膝,势必会冒犯欧洲和美国。中国政府除了要求特蕾莎·梅正式为“一带一路”背书,还希望英国支持习近平作为全球化领导人角色的意图。如果她希望中国政府可以满足她的愿望清单,同时不会向她提太多要求的话,她只有失望的份。
文章称,这些(要求)都太为过分。或许习近平已经算到特蕾莎·梅在国内非常软弱,所以她有可能会屈服于中国的压力。但是,她就是因为太过软弱,所以或许不会屈服。
不过,特蕾莎·梅访华前,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不仅表现了对“一带一路”的浓厚兴趣,还谈及英国参与的具体方案。这也说明虽然上述的迟疑存在,英国政府仍然需要“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外交政绩。
所以,特蕾莎·梅是否支持“一带一路”,不能只看她的发言人迫于各种压力“拒绝评论”的话。访华第二天,中英就宣布签署90亿英镑并涉及“一带一路”的协议,涉及“ 一带一路” 建设、金融、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双方还同意共同建设雄安金融科技城和青岛中英创新产业园。下一步双方将深入探讨未来双边经贸合作发展方向和规划两国经贸关系安排,加强创新领域合作,将两国经贸关系推到更高水平。在当日渣打银行(中国)也获中国批出境外非金融企业熊猫债主承销资格,成为继汇丰银行之后第二家获得承销熊猫债牌照的外资银行。
特蕾莎·梅用实际行动证明,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仍将开启。
综合自BBC、新华网、NYT
来源:钝角网综编 2018-02-01 17:24:59
作者:昀舒
2018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继法国总统马克龙、北欧和波罗的海七国议长访华后,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特蕾莎·梅于1月31日至2月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北京时间31日8时20分,特蕾莎·梅乘专机飞抵中国武汉,开启了她就任首相18个月以来的首次访华之旅。
特蕾莎·梅欲借中国东风推行“全球化英国”
中英关系处在需要深化的新时期
中英两国在二战时是同盟国,冷战时期则分属对立阵营。受两次鸦片战争、冷战、香港地位问题等影响,中英关系历经波折。1950年,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系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54年6月17日两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3月13日升格为大使级。1997年香港政权顺利交接后,两国关系进入发展新阶段。
中英建交以来,英国多位政要在不同时代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去过不少中国城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景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1986年10月,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女王与丈夫菲利普亲王在北京游览了长城、故宫、天坛等著名景点,离开北京以后又到访了上海、西安、昆明和广州,再转到香港访问。在云南昆明,伊利莎白二世在大观公园内种下了稀有的英伦玫瑰。
1991年9月,英国首相梅杰访问北京时游览了故宫。2003年7月21日,在中国访问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偕夫人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了“亚洲土地”雕塑展,其后再次以首相名义访华时,布莱尔与家人一起在西安参观了秦兵马俑。
2008年英国首相布朗访华时,踏雪专程造访了“鸟巢”——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施工现场。2013年12月3日,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上海展览中心参观了“战马”,游览了外滩;12月4日,卡梅伦到访成都参观杜甫草堂,并对川茶表示了浓厚兴趣,亲自去锦里买了二两特产青茶。
2015年卡梅伦执政时期,两国表态称双边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双方经贸关系随之迅速扩展。
2015年习近平访英期间,中国广核集团与总承包该核电站项目的法国电力集团签署《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协议》,中国将投资60亿英镑促成修建欣克利角C核电站,时任首相卡梅伦政府对此原则上同意。这也被中英“黄金时代”中的最早展露头角的巨型合作项目。
2016年特蕾莎·梅上任后不久就一度宣布推迟批准该核电站工程,后又在一个多月后正式批准动工。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2010年来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额已增长60%,中国企业赴英投资也在扩大。
英国“脱欧”与 “黄金时代”背景下,中英双边关系发展面临新形势。“脱欧”谈判开始后,英国政府提出打造“全球化英国”(Global Britain)口号,这可能会对中英关系发展带来影响。
不过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对此表示乐观,他认为,英国“脱欧”为中英关系发展在政治、经济、国际事务合作带来机遇。英国提出打造“全球化英国”,在维持与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将把目光转向其他地区,中英关系的战略性由此会进一步加强。
在就任英国首相后,特蕾莎·梅曾表示“会尽快访华”,受国内政务、脱欧谈判进展等影响,其访华行程被一推再推。2017年是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此前有报道称其曾计划于2017年11月访华,但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行程太为接近,最终决定推迟。
此次与特蕾莎·梅一同到访中国的还有来自英国50个企业与商业组织的领袖。出访前,梅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明确称此行将“深化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
她期待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称“希望这种未来可以对英国有利,因此在访问期间我会与中国深化在重要全球及经济问题上的合作”。但她同时指出,中国必须坚持自由公平贸易。梅明确指出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并不一致,承诺将表达英国业界对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担忧。
中英经贸关系需要更密切
英国计划于2019年3月退出欧盟。随着这个时间的临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可能会成为英国更重要的客户和投资来源。就目前的中欧关系而言,在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中英关系一定程度上的震荡中,法国和德国在大力推进对华关系。
德国位置更加有利。2016年,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法国不甘示弱,马克龙总统抢先英国一步,新年一过就去了北京,而且给习近平送了骏马,寓意“马到成功”。
当前,考虑到特蕾莎·梅眼下在国内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考虑到英国在国际间、特别是欧洲的处境,考虑到梅首相过往的执政纪录以及她的对华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她在和中国打交道时,要想平衡各方利益,难度应该是相当之大。
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投资目的国和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国企业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对2005-2015年10年间中国在英国的投资有一个权威统计。10年中,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年均增长率达58%,英国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国,投资总额接近300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能源和金融三大领域,尤其是房地产,投资近百亿,占了中国在英国总投资的三分之一。
过去两年中,尽管出现了一些意外干扰,中国在英国的投资规模和速度还是前所未有。根据英国国际贸易部统计,英国2016-2017财年吸引中国投资项目160个。2016年一年的总投资约111.5亿英镑,2017年中国在英国投资据不完全统计已达168亿英镑。迄今,中国在英国的总投资接近600亿英镑。
房地产依然是中国投资的第一大宗。伦敦市金融城两个地标性摩天楼,“奶酪刨”和“对讲机”都在2017年被中资买下。
但是,中国在英国的投资正在呈现出两个鲜明特征:一是投资领域多元化,正在向民生民用、娱乐服务、高端制造、研发中心全面扩展。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称, 目前中国在英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80亿美元,500多家中资企业落户英国。
二是越来越多的中资进入英国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广核参与投资建设的欣克利角核电项目。
往这些战略领域里引入外资,英国是欧洲国家中最开放的。不过英国政界商界,一些人也会对此感到担忧。前保守党外交大臣马尔科姆·里夫金德爵士的态度颇有代表性。他对中国投资“总体上是欢迎的”,但又补充说:“其中一些投资对我国的长期安全有影响。”
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去年9月证实,正在考虑建立一个类似于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外资审查机构,以确保控制“重要基础设施”的外资所有权不会损害英国的安全。
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存在诸多不同甚至是南辕北辙,中国投资英国国家战略领域,引起担忧有其必然性,不能一概斥之为保护主义的借口或冷战思维。
中国也有大量保护国内很多行业免受外国竞争对手冲击的政策和做法,并且梅对合作前景的态度,比卡梅伦及他的工党前任戈登·布朗和托尼·布莱尔更谨慎。
拥抱“一带一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仍将开启
访华日程的第二天,特蕾莎·梅提到,中英双方共同贸易评估工作有利于英国退欧后的中英关系,她表示,欢迎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会,强调英国是中国天然的合作伙伴。然而,就在特蕾莎·梅访华之前,英国媒体还曾因其发言人拒绝评论是否正式支持“一带一路”,而报道称特雷莎·梅在中国的议程面临取消威胁。
访华前,特蕾莎·梅的办公室拒绝评论英国首相是否会对该计划给予正式支持,一时间舆论哗然。《金融时报》甚至报道称,特蕾莎·梅原本计划在访华期间参与一个被称为是“一带一路”招商会的会议,而这一商会目前面临被取消的威胁。
1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谈到对英国首相访华的期待时,却没有理会上述新闻。华春莹表示,英国政府和梅首相多次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对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持乐观态度。
中国对此的自信,并非毫无根据。要洞悉英国对“一带一路”的真实想法,不如看看英国这几年来的一些行动。
首先,2015年,英国不顾美国的批评,成为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而亚投行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资金来源,其目的在于在中国之外,吸引全球资金投资到亚洲的基础建设。
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英国是率先共同核准并签署《“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的西方大国。
2017年12月,英方正式承诺向亚投行 “项目准备特别基金”捐款5,000万美元,中英双方计划成立首期10亿美元双边投资基金, 同时,英国出口融资署还计划向中国“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高达250亿(1英镑约合1.4142美元)英镑的支持。
2018年1月2日,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访华,英国国际贸易部宣布将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英国企业提供250亿英镑的财政支持,其中包括贷款担保。
这一系列的行动很难和“拒绝正式支持‘一带一路’”的态度吻合,也就是说,特蕾莎·梅没有直截了当的说她支持“一带一路”,但是英国已经在用实际行动加入了这个战略。
其实,特蕾莎·梅访华行程一再推迟,对正式支持“一带一路”有所迟疑,确实有她的原因。一方面,英国脱欧后政局混乱,脱欧谈判缓慢和恐怖袭击的频发让特蕾莎·梅自顾不暇,只能把内政作为她的首要工作;另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项目涉及欧洲多国,其政治影响让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都持谨慎态度,目前欧洲明确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只有4个,加之美国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压力,特蕾莎·梅不得不对自己的表态多加考量。
1月31日,《经济学人》刊发题为《特蕾莎·梅(Theresa May)的尴尬中国行显示出英国削弱的影响力》的文章称,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为保持住英国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其吸引中国投资的意图被控制住了。
文章称,和中国政府打交道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特蕾莎·梅所要掌握的平衡很难达到。首先,她想重申中英“黄金时代”;其次,她还希望英国可以更进一步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是,特蕾莎·梅需要通过改善中英关系向外界展示,她所谈及的脱欧后的“全球化英国”并不是随口胡说。
然而,文章认为,特蕾莎·梅并不乐意向中国卑躬屈膝来达到以上目的。因为她明白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项目的不透明融资持谨慎态度,他们也怀疑北京欲借此项目扩大中国在中欧和西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已将中国定义成为“战略竞争者”,美《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称为“主要威胁”。此外,特朗普还在国情咨文演讲中称中国为“对手”。
文章认为,这一切都意味着特蕾莎·梅一旦向中国卑躬屈膝,势必会冒犯欧洲和美国。中国政府除了要求特蕾莎·梅正式为“一带一路”背书,还希望英国支持习近平作为全球化领导人角色的意图。如果她希望中国政府可以满足她的愿望清单,同时不会向她提太多要求的话,她只有失望的份。
文章称,这些(要求)都太为过分。或许习近平已经算到特蕾莎·梅在国内非常软弱,所以她有可能会屈服于中国的压力。但是,她就是因为太过软弱,所以或许不会屈服。
不过,特蕾莎·梅访华前,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不仅表现了对“一带一路”的浓厚兴趣,还谈及英国参与的具体方案。这也说明虽然上述的迟疑存在,英国政府仍然需要“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外交政绩。
所以,特蕾莎·梅是否支持“一带一路”,不能只看她的发言人迫于各种压力“拒绝评论”的话。访华第二天,中英就宣布签署90亿英镑并涉及“一带一路”的协议,涉及“ 一带一路” 建设、金融、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双方还同意共同建设雄安金融科技城和青岛中英创新产业园。下一步双方将深入探讨未来双边经贸合作发展方向和规划两国经贸关系安排,加强创新领域合作,将两国经贸关系推到更高水平。在当日渣打银行(中国)也获中国批出境外非金融企业熊猫债主承销资格,成为继汇丰银行之后第二家获得承销熊猫债牌照的外资银行。
特蕾莎·梅用实际行动证明,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仍将开启。
综合自BBC、新华网、N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