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康杰:2016年世界反恐形势盘点

关键词:

来源:《中国国防报》,2016年12月30日 2017-01-10 10:31:59

康杰:2016年世界反恐形势盘点

作者:康杰

根除恐怖主义,从长期来看,仍要解决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认同建构这三个层面的问题。而就短期而言,各国应放弃双重标准,以普遍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原则建构国际合作机制;同时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和引导,以应对恐怖组织全球化、多维化的挑战。

  2016年圣诞节前后,世界再度见证了一系列悲喜交加的热点事件——叙政府军收复阿勒颇、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刺、柏林卡车恐怖袭击,等等。这些事件既象征了世界反恐斗争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也是暴恐组织日益增强的全球行动协调能力和报复意志的缩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暴恐组织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遭遇挫折,但其触角和活动范围大有转移和扩张之势。与此同时,随着多个国家政权更替和换届周期的到来,新一年的国际反恐和安全形势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反恐斗争牵动欧亚政治格局变迁

  土耳其7•15未遂政变后,俄土、美土关系出现了戏剧性转折。叙利亚问题各方盘根错节的矛盾关系因此趋于明朗化。俄土关系缓和使俄免除后顾之忧,集中对付“伊斯兰国”和极端组织。而俄土领导人在G20峰会上就库尔德武装问题达成默契后,土耳其发动“幼发拉底河盾牌”行动,出兵叙利亚北部地区,在驱赶库尔德人的同时,也断绝了“伊斯兰国”的北部通道。加上伊朗在叙利亚南部和伊拉克援助真主党和什叶派武装,俄、叙、伊在多个战略方向对“伊斯兰国”形成围攻之势,再算上美欧主导的“反恐联盟”的打击,“伊斯兰国”遭受重创。而其集中表现,即是12月16日叙政府军解放阿勒颇。

  在阿勒颇攻防战中,困兽犹斗的极端组织大量使用毫无精度的火箭弹、自制液化气炸弹等武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俄叙方面为了迅速结束战斗,允许叛军和极端组织成员及其家属安全撤出阿勒颇,并对其中愿意投诚者给予赦免和宽大。据俄罗斯总参谋部消息,阿勒颇东部战役期间,共有近3500名武装分子投降,其中超过3000人已被赦免。此举大大加速了战斗进程。

  从战术角度而言,在阿勒颇战役后,叙利亚政府面对的最大的难题仍在城市治安、暴恐分子筛查和外围防御等方面。长期在多条战线作战的叙政府军已是疲惫之师,基层指挥官的大量伤亡已造成较为严重的断层问题,使得政府军在短期内很难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守住现有战线,进行修整补充,同时防止“伊斯兰国”和叛军在各地伺机反扑,应是更为现实的目标。而

  从战略角度出发,俄叙方面之所以选择在年底前结束阿勒颇攻防战,其最重要的战略目的,是抢在特朗普就任和美国新中东政策出炉之前,造成有利的既成事实,落下先手棋。可以预期的是,俄、土、伊三方将成为未来中东地区格局的主导力量。12月17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叙利亚国防部长弗拉杰、伊朗国防部长侯赛因•达赫甘,以及土耳其国家情报局局长费丹举行了电话会谈,就叙利亚局势举行四方会谈。12月20日,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谈,达成如下共识: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重申叙利亚内战只能通过谈判解决;三方为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的谈判提供担保;加强打击“伊斯兰国”的合作,并区分开极端组织和叙反对派武装。俄外长拉夫罗夫强调,俄认为俄土伊三方合作是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最有效模式。

  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可谓各取所需。俄、伊都希望保住作为战略桥头堡的阿萨德政权,同时遏制“伊斯兰国”和其他极端势力的蔓延,但俄不能且不希望在叙投入过多资源,因此需要伊土这样的地区大国提供担保。埃尔多安则希望在反恐之外,增强自身执政地位,遏制国内潜在反对势力与美欧的联系,同时防止土叙边境出现独立的库尔德人国家。伊朗则通过支援中东什叶派的反恐作战和国内斗争,拓展了自身在地区的影响力。但三者在合作的同时也有分歧和矛盾,如对待阿萨德政权和反对派的问题等,这一目前尚稳定的联盟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其主要的变数来自未来美国新总统的中东政策。

  阿勒颇战役进一步暴露了美欧等国在反恐问题上的虚伪性。美欧长期坚持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将政权更迭和地缘利益置于反恐之上,幻想借助扶持极端组织,来同时削弱“伊斯兰国”和俄、伊、叙等地缘政治对手,极大地助长了泛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12月18日,叙政府军在阿勒颇东部缴获了极端组织囤积的大量东欧产弹药,其中包括大量杀伤平民的122毫米火箭弹。根据弹箱编号,这批弹药是卡塔尔去年从东欧购买并移交极端组织的。同时发现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上更是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识和编号。而在恐怖分子训练营中缴获的大量书籍则源自沙特。19日,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表示,叙政府军在战后俘获了数十名为极端组织服务的外军顾问,来自土耳其、美国、以色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等国。

  今年9月,为解决叙利亚内战,推进和平谈判,俄美达成在叙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的停火协议。但美国扶持下的极端组织多次破坏停火协议,向叙政府军发动进攻。“自由沙姆人伊斯兰运动”等极端组织干脆就拒绝参加停火协议,甚至公然使用黄磷、芥子气等化学武器作战。而美国则对此视而不见,俄罗斯军方指出,美军从未向俄军提供美国支持的所谓“温和反对派”的驻地、活动范围、人数和指挥官姓名等信息,从未将“温和反对派”与极端组织分开。

  9月17日,美、澳等国空军在代尔祖尔“误伤”了正在与伊斯兰国作战的叙政府军,造成62名军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事后美军承认,俄方在叙军遭到空袭后曾联系美军,但电话长时间无人值守。且轰炸命令是得到了准确情报,由上级指挥官做出的。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两大阵营间的反恐合作和互信名存实亡。更加臭名昭著的是,在阿勒颇即将解放前,美欧在联合国安理会连续炮制所谓停火协议,为极端组织争取喘息之机。美欧主流媒体也屡屡掩盖扭曲极端组织戕害平民的事实。

  虽然特朗普的新中东政策尚未出台,但就其关键职位人选而言,中东和反恐将是首要切入点。其可能的策略是通过向伊朗施压等方式,拆散俄伊同盟。美军也正在加紧巩固在叙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加强基地建设。美军目前已在叙利亚北部建立了至少两个机场和后勤供给基地。

  恐怖组织向脆弱地带转移

  “伊斯兰国”的领土国家化,是利用和填补了美国撤军和“阿拉伯之春”形成的势力真空,但其得势后在对外战略上四面树敌,未能继续利用各大阵营的复杂矛盾和冲突,最终成为众矢之的。其控制下的领土、人口、财源及其作战有生力量都大大缩水。在“国家建构”进程受挫的背景下,其战略目标及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目标逐步从追求重建“哈里发国家”,转而向基地组织的暴恐袭击模式靠拢。袭击策略趋于多元化,组织型和“独狼”型恐怖袭击相结合。第二,在其现有核心区纷纷丧失的情况下,着手将战略重心向北非、中亚、南亚等地转移。同时加强建立“网络虚拟根据地”,利用互联网拓展生存空间。

  非洲地区成为“伊斯兰国”扩张的新目标。利比亚很可能将是下一个大本营。利比亚政权更迭后,国内大量地区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为暴恐组织的繁衍提供了天赐土壤。直到12月初,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才从“伊斯兰国”手中解放了卡扎菲的故乡苏尔特。同时,地中海非法移民偷渡成为“伊斯兰国”新的活动路线。有大量拥有法国和突尼斯双重国籍者加入“伊斯兰国”。今年以来,“伊斯兰国”当地分支已对突尼斯总统卫队和旅游胜地发动多次恐怖袭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博科圣地”组织已向“伊斯兰国”宣誓效忠,截至2016年8月末,“博科圣地”组织在尼日利亚和周边国家发动了上百起恐怖袭击,造成近万人丧生。基督教徒、政府官员、安全部队乃至一般平民,都成为牺牲品。其目标是在尼日利亚全境推行伊斯兰教法。

  南亚、中亚是“伊斯兰国”外线扩张的另一战略方向。“伊斯兰国”已在巴基斯坦南部和阿富汗楠哈格尔省建立据点,通过收买各类极端组织,发展了基本的组织架构。2016年,阿富汗境内的“伊斯兰国”成员已经突破万人,设有多处训练营、工厂等。

  中亚国家本不是极端组织的高发地,但近年,由于俄罗斯经济下行,大量在俄务工的中亚青年人被迫返乡,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而乌兹别克斯坦年底迎来卡里莫夫逝世后的首次总统大选,哈萨克斯坦在未来也将面临政权交接换代的考验。经济社会矛盾与外部极端组织的渗透相互叠加,使该地区面临的安全形势趋于严峻。

  8月31日,作为“伊斯兰国”外围组织的“东突”分子悍然袭击我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这一袭击明显经过周密策划,使馆所处地段是原本人流稠密地带,幸而当天附近学校放假才避免大量伤亡。9月,哈萨克斯坦在阿拉木图州挫败一起极端组织劫持飞机实施恐袭的案件。据称,在境外哈籍极端分子的协调下,两股极端分子在6月份潜入哈境内。他们策划了大量针对人群密集地区的袭击方案,实地侦察了州内机场,并研究了劫持飞机实施911式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而巴尔喀什市附近的俄罗斯驻军是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东南亚的暴恐威胁也日益上升。“伊斯兰国”在菲律宾、印尼等国发展了多个外围附属组织。另一方面,由于中亚各国在上合组织反恐机制框架下加强了边境管控,东南亚成为各个极端组织招募和转移人员的重要通道。有报告显示,相当数量的“东突”分子加入了印尼当地的附属组织。今年2、8、9月,作为“伊斯兰国”外围组织的菲律宾“马巫德”组织屡次制造暴恐袭击事件,与菲政府军多次展开交火。12月11日,印尼特警在雅加达东郊逮捕了三名恐怖分子,后者携带了多达3公斤的强力炸药,准备在总统府开放日实施爆炸。

  “独狼”式暴恐袭击和网络攻势

  战争不只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进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网络空间中对价值观和影响力的争夺日趋激烈。“伊斯兰国”非常重视对互联网空间的经营。社交媒体成为其传播意识形态受众的最重要渠道。“伊斯兰国”熟谙欧美国家青年移民群体的心理状况,且在传播手段上精益求精。一个例子是,它非常重视潜在发展对象的个体心理诱导,在推特等社交网络工具中能够做到与每个粉丝和留言者直接互动,并逐步由线上“一对多”交流,发展成为线下“一对一”交流,通过精心诱导,培植和巩固受众的认同感,同时营造出一种群体归属感和使命感。这对于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认同感、身处叛逆期的年轻移民群体来说,有不小的诱惑力。这些青年加入之后,也会进一步加强和积累“伊斯兰国”的传播技能。这从其制作精良、适合青年人审美标准和心理特点的宣传刊物、音乐、视频等可见一斑。

  在土耳其关闭土叙边境,中断其从欧洲招募圣战分子的渠道后,伊斯兰国转而主张其成员发动“就地圣战”,声称哪怕“最微小的攻击”也能沉重打击敌人。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战争系的报告指出,伊斯兰国正在欧洲国家收买大量有犯罪前科者,用金钱换取其从事小型破坏活动。这使得“独狼”式暴恐袭击成为今年欧洲面临的最主要威胁。“独狼”暴恐袭击对反恐行动构成了重大考验。袭击行动无需复杂的策划、组织和情报传递的过程,袭击者完全自主地选择攻击时机、地点和工具,这增加了执法部门获取情报的难度。

  另一方面,“独狼”暴恐袭击也不是完全的单点行动。这类行动往往选择在重要的节日,与精心策划的组织型袭击一起,形成井喷和连锁效应,如在今年斋月期间,美国奥兰多、法国巴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孟加拉国达卡,以及沙特、伊拉克等地,接连发生一系列暴恐事件,其中前两者具有鲜明的“独狼”特征。而圣诞节前后对俄驻土耳其大使的刺杀和柏林的卡车袭击,也是明显的“独狼”型暴恐袭击。

  前景与展望

  “伊斯兰国”本质是以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体系为核心的跨国恐怖网络。收复土地、打击政权固然能够大大削弱其势力,但仍然无法实现斩草除根。穆斯林第三世界政府治理能力低下、经济乏力,难以吸纳庞大的中青年人口,加上普遍性的意识形态真空,是一切政治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温床。而教派矛盾和大国地缘政治竞争,欧美国家中的穆斯林移民群体的认同障碍,为极端组织提供了成长壮大的外部机遇。

  根除恐怖主义,从长期来看,仍要解决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认同建构这三个层面的问题。而就短期而言,各国应放弃双重标准,以普遍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原则建构国际合作机制;同时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和引导,以应对恐怖组织全球化、多维化的挑战。

责任编辑: 黄南

康杰:2016年世界反恐形势盘点

关键词:

来源:《中国国防报》,2016年12月30日 2017-01-10 10:31:59

康杰:2016年世界反恐形势盘点

作者:康杰

根除恐怖主义,从长期来看,仍要解决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认同建构这三个层面的问题。而就短期而言,各国应放弃双重标准,以普遍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原则建构国际合作机制;同时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和引导,以应对恐怖组织全球化、多维化的挑战。

  2016年圣诞节前后,世界再度见证了一系列悲喜交加的热点事件——叙政府军收复阿勒颇、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刺、柏林卡车恐怖袭击,等等。这些事件既象征了世界反恐斗争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也是暴恐组织日益增强的全球行动协调能力和报复意志的缩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暴恐组织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遭遇挫折,但其触角和活动范围大有转移和扩张之势。与此同时,随着多个国家政权更替和换届周期的到来,新一年的国际反恐和安全形势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反恐斗争牵动欧亚政治格局变迁

  土耳其7•15未遂政变后,俄土、美土关系出现了戏剧性转折。叙利亚问题各方盘根错节的矛盾关系因此趋于明朗化。俄土关系缓和使俄免除后顾之忧,集中对付“伊斯兰国”和极端组织。而俄土领导人在G20峰会上就库尔德武装问题达成默契后,土耳其发动“幼发拉底河盾牌”行动,出兵叙利亚北部地区,在驱赶库尔德人的同时,也断绝了“伊斯兰国”的北部通道。加上伊朗在叙利亚南部和伊拉克援助真主党和什叶派武装,俄、叙、伊在多个战略方向对“伊斯兰国”形成围攻之势,再算上美欧主导的“反恐联盟”的打击,“伊斯兰国”遭受重创。而其集中表现,即是12月16日叙政府军解放阿勒颇。

  在阿勒颇攻防战中,困兽犹斗的极端组织大量使用毫无精度的火箭弹、自制液化气炸弹等武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俄叙方面为了迅速结束战斗,允许叛军和极端组织成员及其家属安全撤出阿勒颇,并对其中愿意投诚者给予赦免和宽大。据俄罗斯总参谋部消息,阿勒颇东部战役期间,共有近3500名武装分子投降,其中超过3000人已被赦免。此举大大加速了战斗进程。

  从战术角度而言,在阿勒颇战役后,叙利亚政府面对的最大的难题仍在城市治安、暴恐分子筛查和外围防御等方面。长期在多条战线作战的叙政府军已是疲惫之师,基层指挥官的大量伤亡已造成较为严重的断层问题,使得政府军在短期内很难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守住现有战线,进行修整补充,同时防止“伊斯兰国”和叛军在各地伺机反扑,应是更为现实的目标。而

  从战略角度出发,俄叙方面之所以选择在年底前结束阿勒颇攻防战,其最重要的战略目的,是抢在特朗普就任和美国新中东政策出炉之前,造成有利的既成事实,落下先手棋。可以预期的是,俄、土、伊三方将成为未来中东地区格局的主导力量。12月17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叙利亚国防部长弗拉杰、伊朗国防部长侯赛因•达赫甘,以及土耳其国家情报局局长费丹举行了电话会谈,就叙利亚局势举行四方会谈。12月20日,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会谈,达成如下共识: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重申叙利亚内战只能通过谈判解决;三方为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的谈判提供担保;加强打击“伊斯兰国”的合作,并区分开极端组织和叙反对派武装。俄外长拉夫罗夫强调,俄认为俄土伊三方合作是解决叙利亚问题的最有效模式。

  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可谓各取所需。俄、伊都希望保住作为战略桥头堡的阿萨德政权,同时遏制“伊斯兰国”和其他极端势力的蔓延,但俄不能且不希望在叙投入过多资源,因此需要伊土这样的地区大国提供担保。埃尔多安则希望在反恐之外,增强自身执政地位,遏制国内潜在反对势力与美欧的联系,同时防止土叙边境出现独立的库尔德人国家。伊朗则通过支援中东什叶派的反恐作战和国内斗争,拓展了自身在地区的影响力。但三者在合作的同时也有分歧和矛盾,如对待阿萨德政权和反对派的问题等,这一目前尚稳定的联盟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其主要的变数来自未来美国新总统的中东政策。

  阿勒颇战役进一步暴露了美欧等国在反恐问题上的虚伪性。美欧长期坚持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将政权更迭和地缘利益置于反恐之上,幻想借助扶持极端组织,来同时削弱“伊斯兰国”和俄、伊、叙等地缘政治对手,极大地助长了泛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12月18日,叙政府军在阿勒颇东部缴获了极端组织囤积的大量东欧产弹药,其中包括大量杀伤平民的122毫米火箭弹。根据弹箱编号,这批弹药是卡塔尔去年从东欧购买并移交极端组织的。同时发现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上更是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识和编号。而在恐怖分子训练营中缴获的大量书籍则源自沙特。19日,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表示,叙政府军在战后俘获了数十名为极端组织服务的外军顾问,来自土耳其、美国、以色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等国。

  今年9月,为解决叙利亚内战,推进和平谈判,俄美达成在叙政府军和反对派之间的停火协议。但美国扶持下的极端组织多次破坏停火协议,向叙政府军发动进攻。“自由沙姆人伊斯兰运动”等极端组织干脆就拒绝参加停火协议,甚至公然使用黄磷、芥子气等化学武器作战。而美国则对此视而不见,俄罗斯军方指出,美军从未向俄军提供美国支持的所谓“温和反对派”的驻地、活动范围、人数和指挥官姓名等信息,从未将“温和反对派”与极端组织分开。

  9月17日,美、澳等国空军在代尔祖尔“误伤”了正在与伊斯兰国作战的叙政府军,造成62名军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事后美军承认,俄方在叙军遭到空袭后曾联系美军,但电话长时间无人值守。且轰炸命令是得到了准确情报,由上级指挥官做出的。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两大阵营间的反恐合作和互信名存实亡。更加臭名昭著的是,在阿勒颇即将解放前,美欧在联合国安理会连续炮制所谓停火协议,为极端组织争取喘息之机。美欧主流媒体也屡屡掩盖扭曲极端组织戕害平民的事实。

  虽然特朗普的新中东政策尚未出台,但就其关键职位人选而言,中东和反恐将是首要切入点。其可能的策略是通过向伊朗施压等方式,拆散俄伊同盟。美军也正在加紧巩固在叙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加强基地建设。美军目前已在叙利亚北部建立了至少两个机场和后勤供给基地。

  恐怖组织向脆弱地带转移

  “伊斯兰国”的领土国家化,是利用和填补了美国撤军和“阿拉伯之春”形成的势力真空,但其得势后在对外战略上四面树敌,未能继续利用各大阵营的复杂矛盾和冲突,最终成为众矢之的。其控制下的领土、人口、财源及其作战有生力量都大大缩水。在“国家建构”进程受挫的背景下,其战略目标及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目标逐步从追求重建“哈里发国家”,转而向基地组织的暴恐袭击模式靠拢。袭击策略趋于多元化,组织型和“独狼”型恐怖袭击相结合。第二,在其现有核心区纷纷丧失的情况下,着手将战略重心向北非、中亚、南亚等地转移。同时加强建立“网络虚拟根据地”,利用互联网拓展生存空间。

  非洲地区成为“伊斯兰国”扩张的新目标。利比亚很可能将是下一个大本营。利比亚政权更迭后,国内大量地区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为暴恐组织的繁衍提供了天赐土壤。直到12月初,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才从“伊斯兰国”手中解放了卡扎菲的故乡苏尔特。同时,地中海非法移民偷渡成为“伊斯兰国”新的活动路线。有大量拥有法国和突尼斯双重国籍者加入“伊斯兰国”。今年以来,“伊斯兰国”当地分支已对突尼斯总统卫队和旅游胜地发动多次恐怖袭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博科圣地”组织已向“伊斯兰国”宣誓效忠,截至2016年8月末,“博科圣地”组织在尼日利亚和周边国家发动了上百起恐怖袭击,造成近万人丧生。基督教徒、政府官员、安全部队乃至一般平民,都成为牺牲品。其目标是在尼日利亚全境推行伊斯兰教法。

  南亚、中亚是“伊斯兰国”外线扩张的另一战略方向。“伊斯兰国”已在巴基斯坦南部和阿富汗楠哈格尔省建立据点,通过收买各类极端组织,发展了基本的组织架构。2016年,阿富汗境内的“伊斯兰国”成员已经突破万人,设有多处训练营、工厂等。

  中亚国家本不是极端组织的高发地,但近年,由于俄罗斯经济下行,大量在俄务工的中亚青年人被迫返乡,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而乌兹别克斯坦年底迎来卡里莫夫逝世后的首次总统大选,哈萨克斯坦在未来也将面临政权交接换代的考验。经济社会矛盾与外部极端组织的渗透相互叠加,使该地区面临的安全形势趋于严峻。

  8月31日,作为“伊斯兰国”外围组织的“东突”分子悍然袭击我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这一袭击明显经过周密策划,使馆所处地段是原本人流稠密地带,幸而当天附近学校放假才避免大量伤亡。9月,哈萨克斯坦在阿拉木图州挫败一起极端组织劫持飞机实施恐袭的案件。据称,在境外哈籍极端分子的协调下,两股极端分子在6月份潜入哈境内。他们策划了大量针对人群密集地区的袭击方案,实地侦察了州内机场,并研究了劫持飞机实施911式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而巴尔喀什市附近的俄罗斯驻军是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

  东南亚的暴恐威胁也日益上升。“伊斯兰国”在菲律宾、印尼等国发展了多个外围附属组织。另一方面,由于中亚各国在上合组织反恐机制框架下加强了边境管控,东南亚成为各个极端组织招募和转移人员的重要通道。有报告显示,相当数量的“东突”分子加入了印尼当地的附属组织。今年2、8、9月,作为“伊斯兰国”外围组织的菲律宾“马巫德”组织屡次制造暴恐袭击事件,与菲政府军多次展开交火。12月11日,印尼特警在雅加达东郊逮捕了三名恐怖分子,后者携带了多达3公斤的强力炸药,准备在总统府开放日实施爆炸。

  “独狼”式暴恐袭击和网络攻势

  战争不只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进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网络空间中对价值观和影响力的争夺日趋激烈。“伊斯兰国”非常重视对互联网空间的经营。社交媒体成为其传播意识形态受众的最重要渠道。“伊斯兰国”熟谙欧美国家青年移民群体的心理状况,且在传播手段上精益求精。一个例子是,它非常重视潜在发展对象的个体心理诱导,在推特等社交网络工具中能够做到与每个粉丝和留言者直接互动,并逐步由线上“一对多”交流,发展成为线下“一对一”交流,通过精心诱导,培植和巩固受众的认同感,同时营造出一种群体归属感和使命感。这对于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认同感、身处叛逆期的年轻移民群体来说,有不小的诱惑力。这些青年加入之后,也会进一步加强和积累“伊斯兰国”的传播技能。这从其制作精良、适合青年人审美标准和心理特点的宣传刊物、音乐、视频等可见一斑。

  在土耳其关闭土叙边境,中断其从欧洲招募圣战分子的渠道后,伊斯兰国转而主张其成员发动“就地圣战”,声称哪怕“最微小的攻击”也能沉重打击敌人。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战争系的报告指出,伊斯兰国正在欧洲国家收买大量有犯罪前科者,用金钱换取其从事小型破坏活动。这使得“独狼”式暴恐袭击成为今年欧洲面临的最主要威胁。“独狼”暴恐袭击对反恐行动构成了重大考验。袭击行动无需复杂的策划、组织和情报传递的过程,袭击者完全自主地选择攻击时机、地点和工具,这增加了执法部门获取情报的难度。

  另一方面,“独狼”暴恐袭击也不是完全的单点行动。这类行动往往选择在重要的节日,与精心策划的组织型袭击一起,形成井喷和连锁效应,如在今年斋月期间,美国奥兰多、法国巴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孟加拉国达卡,以及沙特、伊拉克等地,接连发生一系列暴恐事件,其中前两者具有鲜明的“独狼”特征。而圣诞节前后对俄驻土耳其大使的刺杀和柏林的卡车袭击,也是明显的“独狼”型暴恐袭击。

  前景与展望

  “伊斯兰国”本质是以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体系为核心的跨国恐怖网络。收复土地、打击政权固然能够大大削弱其势力,但仍然无法实现斩草除根。穆斯林第三世界政府治理能力低下、经济乏力,难以吸纳庞大的中青年人口,加上普遍性的意识形态真空,是一切政治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温床。而教派矛盾和大国地缘政治竞争,欧美国家中的穆斯林移民群体的认同障碍,为极端组织提供了成长壮大的外部机遇。

  根除恐怖主义,从长期来看,仍要解决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认同建构这三个层面的问题。而就短期而言,各国应放弃双重标准,以普遍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原则建构国际合作机制;同时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和引导,以应对恐怖组织全球化、多维化的挑战。

黄南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