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庞中英: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关键词: 中国外交 美国 全球化 欧盟

来源:作者授权转载,原载华夏时报网 2017-01-06 16:55:53

庞中英: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作者:庞中英

作为现存全球治理机构的一部分,中国不是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革命者,而是改革者。现存全球治理机构存在着很多亟待改革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全球治理赤字(global governance deficit)增加的原因之一。中国希望通过改革加强现存全球治理机构。

  2016年过去了。总结这一年,尽管全球化在明显后退,全球问题却不减反增。令人遗憾的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治理不尽如意。然而,与全球趋势不同,2016年却可以叫做中国的全球治理年。这一年,中国更加坚定地参加全球治理。在世界局势剧烈动荡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更加被证明为对全球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逆势而上

  中国领导人对全球治理的认识在进一步深化。2016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35次集体学习。这是继2015年10月12日集体学习全球治理后,又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探讨全球治理。这两次学习向全球系统发出的信号是强烈的: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低潮时刻,中国逆势而上,力挽狂澜,拥抱全球治理,在全球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实践方面,2016年,中国轮值G20主席国,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这次峰会,有助于使G20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长效机制。

  作为现存全球治理机构的一部分,中国不是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革命者,而是改革者。现存全球治理机构存在着很多亟待改革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全球治理赤字(global governance deficit)增加的原因之一。中国希望通过改革加强现存全球治理机构。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的25年来,现存全球性国际组织,从联合国到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进展有限。国际制度改革的不到位严重不适应全球化的世界,也就是说,国际组织对全球化的治理跟不上全球化的现实。

  中国的改革者角色在2016年得到进一步加强。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的一部分。这一“入篮”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标志着中国与现存全球治理机制的一体化进一步深化——中国的趋势不是脱离现存全球治理,而是强化现存全球治理;这一加入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存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中国的意志、决定和行动。

  超强行动力

  过去10年,联合国继续改善其在解决全球挑战中的地位。在气候变化上,联合国发挥了其应该发挥的中心作用。中国如期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主持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巴黎协定》,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这一签署对于中国解决自身和亚洲的极其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地区治理(regional governance)方面,中国的作用更加直接和关键。2016年,在秘鲁举行的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呼吁有效的国际集体行动,反对经济民族主义(经济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挽救维护自由贸易的多边体制(世界贸易组织)。具体讲,中国希望APEC所有成员国实施其于2014年在北京峰会上一致达成的亚太地区自由贸易(FTAAP)路线图。在亚洲,中国与东盟、中亚(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尤其是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的关系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与非洲、南美、南太平洋等地区的关系也取得新的进展。中非合作在2015年达成的十大合作项目在2016年开始落实。以支持非洲发展为重点,中国在履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等也延伸到南太平洋和南美。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踏踏实实地推动其他的地区性自贸协定的谈判进程。这些协定中最重要的是亚洲地区的综合经济伙伴计划(RCEP)。

  2016年,中国发起最重要的国际倡议,即“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是对全球治理实实在在的贡献,它本身代表了新的全球治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欧盟,尤其是与中东欧16个国家的关系得以重塑。中国与中东欧峰会(1+16)在2016年11月在拉脱维亚的里加成功举行。

  2016年是以北京为总部的亚投行(AIIB)开始运行的第一年。更多的国家申请成为亚投行成员。亚投行的国际正当性(international legitimacy)问题获得解决。亚投行在全球发展治理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2016年,金砖国家合作继续进行。在G20杭州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协调立场。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在印度果阿(Goa)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

  2017展望

  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可能比预料的要好,而要求加强全球治理的呼声将更加强烈。但是,全球范围的经济民族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主张“美国第一”,甚至反对自由贸易、反对全球化的特朗普政府,不利于全球问题的解决。

  在2017年,以下两件大事将决定性的影响中国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第一件大事是中国将举行“一带一路”首次峰会,这是规划中的2017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事件,也是真正的中国主场外交。这一峰会表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发布以来,笔者一直主张要对其多边化(multilateralization)和制度化(institution)。2017年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峰会,就是为了多边化和制度化这一倡议。

  2017年的第二件大事是,中国将轮值金砖国家(BRICS)主席国,在福建厦门举行BRICS峰会。这将是金砖合作的新起点,金砖合作将得到加强。

  此外,中国仍然是G20进程中的领导国家,因为中国仍然位于G20领导机构“三驾马车”(Trioka)之上,与2017年G20轮值主席国德国和2018年G20轮值主席国阿根廷一道保证G20进程取得成效。

  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和欧盟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会进一步减少,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谓“中国填补西方在全球治理中留下的真空”。如同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量力而行是中国加强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呼吁其他大国也要更加重视全球治理,不要推卸已经承诺的全球治理责任。中国也希望与欧盟、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合作,共同推动不断增长的、复杂的全球问题的解决。

  总之,2017年以后,全球治理仍然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世界将发现,中国变成了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之一。

       作者系江苏省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昀舒

庞中英: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关键词: 中国外交 美国 全球化 欧盟

来源:作者授权转载,原载华夏时报网 2017-01-06 16:55:53

庞中英: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作者:庞中英

作为现存全球治理机构的一部分,中国不是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革命者,而是改革者。现存全球治理机构存在着很多亟待改革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全球治理赤字(global governance deficit)增加的原因之一。中国希望通过改革加强现存全球治理机构。

  2016年过去了。总结这一年,尽管全球化在明显后退,全球问题却不减反增。令人遗憾的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治理不尽如意。然而,与全球趋势不同,2016年却可以叫做中国的全球治理年。这一年,中国更加坚定地参加全球治理。在世界局势剧烈动荡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更加被证明为对全球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逆势而上

  中国领导人对全球治理的认识在进一步深化。2016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35次集体学习。这是继2015年10月12日集体学习全球治理后,又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探讨全球治理。这两次学习向全球系统发出的信号是强烈的: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低潮时刻,中国逆势而上,力挽狂澜,拥抱全球治理,在全球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实践方面,2016年,中国轮值G20主席国,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这次峰会,有助于使G20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长效机制。

  作为现存全球治理机构的一部分,中国不是现存世界经济秩序的革命者,而是改革者。现存全球治理机构存在着很多亟待改革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全球治理赤字(global governance deficit)增加的原因之一。中国希望通过改革加强现存全球治理机构。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的25年来,现存全球性国际组织,从联合国到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进展有限。国际制度改革的不到位严重不适应全球化的世界,也就是说,国际组织对全球化的治理跟不上全球化的现实。

  中国的改革者角色在2016年得到进一步加强。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的一部分。这一“入篮”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标志着中国与现存全球治理机制的一体化进一步深化——中国的趋势不是脱离现存全球治理,而是强化现存全球治理;这一加入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存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中国的意志、决定和行动。

  超强行动力

  过去10年,联合国继续改善其在解决全球挑战中的地位。在气候变化上,联合国发挥了其应该发挥的中心作用。中国如期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主持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巴黎协定》,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这一签署对于中国解决自身和亚洲的极其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地区治理(regional governance)方面,中国的作用更加直接和关键。2016年,在秘鲁举行的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呼吁有效的国际集体行动,反对经济民族主义(经济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全球化,挽救维护自由贸易的多边体制(世界贸易组织)。具体讲,中国希望APEC所有成员国实施其于2014年在北京峰会上一致达成的亚太地区自由贸易(FTAAP)路线图。在亚洲,中国与东盟、中亚(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尤其是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的关系取得重要进展。中国与非洲、南美、南太平洋等地区的关系也取得新的进展。中非合作在2015年达成的十大合作项目在2016年开始落实。以支持非洲发展为重点,中国在履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中国的“一带一路”规划等也延伸到南太平洋和南美。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踏踏实实地推动其他的地区性自贸协定的谈判进程。这些协定中最重要的是亚洲地区的综合经济伙伴计划(RCEP)。

  2016年,中国发起最重要的国际倡议,即“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是对全球治理实实在在的贡献,它本身代表了新的全球治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欧盟,尤其是与中东欧16个国家的关系得以重塑。中国与中东欧峰会(1+16)在2016年11月在拉脱维亚的里加成功举行。

  2016年是以北京为总部的亚投行(AIIB)开始运行的第一年。更多的国家申请成为亚投行成员。亚投行的国际正当性(international legitimacy)问题获得解决。亚投行在全球发展治理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2016年,金砖国家合作继续进行。在G20杭州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协调立场。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在印度果阿(Goa)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

  2017展望

  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可能比预料的要好,而要求加强全球治理的呼声将更加强烈。但是,全球范围的经济民族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主张“美国第一”,甚至反对自由贸易、反对全球化的特朗普政府,不利于全球问题的解决。

  在2017年,以下两件大事将决定性的影响中国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第一件大事是中国将举行“一带一路”首次峰会,这是规划中的2017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事件,也是真正的中国主场外交。这一峰会表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发布以来,笔者一直主张要对其多边化(multilateralization)和制度化(institution)。2017年中国举办的“一带一路”峰会,就是为了多边化和制度化这一倡议。

  2017年的第二件大事是,中国将轮值金砖国家(BRICS)主席国,在福建厦门举行BRICS峰会。这将是金砖合作的新起点,金砖合作将得到加强。

  此外,中国仍然是G20进程中的领导国家,因为中国仍然位于G20领导机构“三驾马车”(Trioka)之上,与2017年G20轮值主席国德国和2018年G20轮值主席国阿根廷一道保证G20进程取得成效。

  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和欧盟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会进一步减少,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责任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谓“中国填补西方在全球治理中留下的真空”。如同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量力而行是中国加强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呼吁其他大国也要更加重视全球治理,不要推卸已经承诺的全球治理责任。中国也希望与欧盟、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合作,共同推动不断增长的、复杂的全球问题的解决。

  总之,2017年以后,全球治理仍然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世界将发现,中国变成了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之一。

       作者系江苏省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