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聚焦南海议题 多元观点激荡

关键词: 南海

来源:钝角网 2016-12-20 16:10:49

聚焦南海议题 多元观点激荡

作者:周雷

11月26日,“海洋传播方法论:争端语境如何报道海洋事务”论坛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海洋传播方法论:理念、策略、方法”为主题,由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

 11月26日,“海洋传播方法论:争端语境如何报道海洋事务”论坛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海洋传播方法论:理念、策略、方法”为主题,由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台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全国新闻传播研究机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以及媒体单位的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峰主任进行了主题演讲。

 

640_副本.jpg

 

  一、大会概况及特点

 

  本次大会由开幕式、主题发言和2个分论坛组成,2个分论坛分别是:“如何共同研究和报道海洋事务”和“海洋治理与全球治理”。总体来看,此次大会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形散神聚,视角开阔。本次大会围绕着“海洋传播方法论”的议题,各路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剖析阐释,呈现出一派多元争鸣的热闹景象。例如,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紫金传媒智库双聘研究员周雷结合自身多次到东南亚地区实地探访的经验,从“味觉政治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闵学勤则从个人比较熟悉的“社会治理”角度发表观点。虽然切入点有所差异,但都围绕着一个“如何报道海洋事务”这个共同焦点,使我们既看到了海洋传播研究的复杂性,同时也认识了它的蓬勃生机和多种可能性。

 

  第二,博采众长,百家争鸣。在本次大会上,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斗争,是一个关乎民族感情和国家利益的敏感问题,因此,围绕南海问题展开的评论报道也十分复杂,相当敏感。媒体从业人员从经验角度表达观点,学者专家更多从学术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述。这对于全面了解南海舆情形势,共同砥砺促进海洋报道现状颇有裨益。

 

  第三,观点博弈,异彩纷呈。本次大会聚集了来自历史学、新闻学、社会学的教授,各路专家齐聚一堂,进行了火热的观点交锋和意见交换。大家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努力形成共识,展望美好愿景,设计未来蓝图。既提出了一些我们需要共同思索和讨论的议题,也挖掘出了一些我们之前忽视了的微妙细节。让我们听见了多元的、丰富的、有温度的声音。

 

  二、观点争鸣和博弈

 

  本次大会的主题发言和2个分论坛主要包括以下讨论。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紫金传媒智库双聘研究员周雷在《味觉政治学:一种外交和国际关系研究的解释学困境》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味觉是国际关系的盲区。他认为,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烹调政治最为紧要阴险之处,在于判断生与熟,毒和非毒,寒湿和温良,同时创造不同的政治厨房烹调话语。首先,他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味觉政治理论”模型框架。接着,他进一步阐释了味觉与修辞的关系。现实的政治研究和跨国传播分析中,语词修辞是一种“食材”选择,视觉和文本呈现方式是一种“烹调法”。因此,他认为,政治的要义不是主义和意识形态,而是味觉和身体。甚至可以反过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霍普金斯大学南大中美中心教授华涛对此饱含赞扬,认为这一观点颇有新意,也建议研究员的话语措辞不要过分抽象,要平实易懂。

 

  中联部一带一路领域研究员李鼎鑫在《一带一路与南海问题》主题发言中,全面回顾了南海问题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南海合作的建议,呼吁破除冷战思维,增强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建议。虽然可能会落入过于泛化的陷阱,但同时也为如何实现全方位地区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的一个可能性。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Maximilian Mayer在《从德国的视角看南海问题和中国全球治理》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没有安全冲突,反而存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东盟国家不会放弃自己的主权要求,但问题可以通过安全合作来解决。因此,他认为,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对中国仍然是关键。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努力制造一个“安全共同体”,培育区域内的共同愿景和科学文化。虽然这一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同时也可能会陷入理想主义的窠臼。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新利在《从公共外交视角研究南海问题》主题发言中指出了日本的涉海宣传,从公共外交的视角对南海问题进行了研究。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视角。

 

  中国浦东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贾敏在《激进主义探源——南海问题中的传统和公共领域》主题发言中指出,2016被称为是“民粹主义”泛滥的一年,他认为应该恢复民粹主义的本意,不应该对其贴标签,将其等同于激进与不理性,而应该恢复它的全貌,把它翻译为“平民主义”。并进一步指出,我们所做的研究是否浮于表面?我国对南海问题的讨论是否也陷入另一种宏大叙事中?他指出,平民是被忽略的,中国应该重视南海话语能否被平民所接受,应该重新回到传统、回到底层、口语时代的叙事中去,利用共鸣感和情感动员,这也是值得所有奔赴南海地区及其周边国家的所有研究员需要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生、缅甸问题青年学者亨凯在《缅甸的海洋事务——现状和未来》主题发言中从缅甸的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缅甸虽然不是南海周边国家,也不是海洋国家,但是却是中国的能源补给通道,因此,缅甸在印度洋受到来自孟加拉恐怖分子的威胁,会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并具体分析比较了缅甸发生的“若开问题”和“民地武问题”,指出,缅甸的腹背受敌对中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影响边界地区安全。

 

  在“海洋治理与全球治理”、“如何共同研究和报道海洋事务”的分论坛中,专家学者指出: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霍普金斯大学南大中美中心教授华涛指出,海洋史的研究,注重的是道路。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闵学勤站在社会治理的角度进行发言,她认为,目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主流,社会力量需要向前一步,国家力量需要缓一步。在我国缺乏宗教信仰,没有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传媒的角色十分重大。在多元治理混沌、在线网络跟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多元背景下,主体更加模糊,社会更加撕裂,个体能否形成共同体就成为一个关键,南海问题应更多动用社会的力量。

 

  《世界知识》范庆华通过例证《南海军事黑锅不该中国背》《仲裁后,国家意志较量还将继续》《为南海问题解决寻求借鉴》三篇文章,指出,媒体热度升温的情况下,低估了民间反作用政府的互动的力量。并且重申了刊物的主旨立场,即,平实理性看世界,坚持我国的外交方针:贯彻和平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普及南海知识,为解决争端提供探路径。

 

  三、结语

 

  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斗争,是一个关乎民族感情、历史国际关系的复杂敏感问题。南海占据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海洋传播研究,是关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民族感情重大命题,每一个研究员都担负着历史予以的重任。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是聚集各方专家学者,推动议题发展的重要平台,会后,关于报道海洋事务、海洋治理的讨论也会更深一步。

责任编辑:

聚焦南海议题 多元观点激荡

关键词: 南海

来源:钝角网 2016-12-20 16:10:49

聚焦南海议题 多元观点激荡

作者:周雷

11月26日,“海洋传播方法论:争端语境如何报道海洋事务”论坛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海洋传播方法论:理念、策略、方法”为主题,由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

 11月26日,“海洋传播方法论:争端语境如何报道海洋事务”论坛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海洋传播方法论:理念、策略、方法”为主题,由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台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全国新闻传播研究机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以及媒体单位的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峰主任进行了主题演讲。

 

640_副本.jpg

 

  一、大会概况及特点

 

  本次大会由开幕式、主题发言和2个分论坛组成,2个分论坛分别是:“如何共同研究和报道海洋事务”和“海洋治理与全球治理”。总体来看,此次大会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形散神聚,视角开阔。本次大会围绕着“海洋传播方法论”的议题,各路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剖析阐释,呈现出一派多元争鸣的热闹景象。例如,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紫金传媒智库双聘研究员周雷结合自身多次到东南亚地区实地探访的经验,从“味觉政治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闵学勤则从个人比较熟悉的“社会治理”角度发表观点。虽然切入点有所差异,但都围绕着一个“如何报道海洋事务”这个共同焦点,使我们既看到了海洋传播研究的复杂性,同时也认识了它的蓬勃生机和多种可能性。

 

  第二,博采众长,百家争鸣。在本次大会上,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斗争,是一个关乎民族感情和国家利益的敏感问题,因此,围绕南海问题展开的评论报道也十分复杂,相当敏感。媒体从业人员从经验角度表达观点,学者专家更多从学术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述。这对于全面了解南海舆情形势,共同砥砺促进海洋报道现状颇有裨益。

 

  第三,观点博弈,异彩纷呈。本次大会聚集了来自历史学、新闻学、社会学的教授,各路专家齐聚一堂,进行了火热的观点交锋和意见交换。大家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努力形成共识,展望美好愿景,设计未来蓝图。既提出了一些我们需要共同思索和讨论的议题,也挖掘出了一些我们之前忽视了的微妙细节。让我们听见了多元的、丰富的、有温度的声音。

 

  二、观点争鸣和博弈

 

  本次大会的主题发言和2个分论坛主要包括以下讨论。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紫金传媒智库双聘研究员周雷在《味觉政治学:一种外交和国际关系研究的解释学困境》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味觉是国际关系的盲区。他认为,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烹调政治最为紧要阴险之处,在于判断生与熟,毒和非毒,寒湿和温良,同时创造不同的政治厨房烹调话语。首先,他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味觉政治理论”模型框架。接着,他进一步阐释了味觉与修辞的关系。现实的政治研究和跨国传播分析中,语词修辞是一种“食材”选择,视觉和文本呈现方式是一种“烹调法”。因此,他认为,政治的要义不是主义和意识形态,而是味觉和身体。甚至可以反过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霍普金斯大学南大中美中心教授华涛对此饱含赞扬,认为这一观点颇有新意,也建议研究员的话语措辞不要过分抽象,要平实易懂。

 

  中联部一带一路领域研究员李鼎鑫在《一带一路与南海问题》主题发言中,全面回顾了南海问题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南海合作的建议,呼吁破除冷战思维,增强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建议。虽然可能会落入过于泛化的陷阱,但同时也为如何实现全方位地区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的一个可能性。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Maximilian Mayer在《从德国的视角看南海问题和中国全球治理》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没有安全冲突,反而存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东盟国家不会放弃自己的主权要求,但问题可以通过安全合作来解决。因此,他认为,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对中国仍然是关键。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努力制造一个“安全共同体”,培育区域内的共同愿景和科学文化。虽然这一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同时也可能会陷入理想主义的窠臼。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新利在《从公共外交视角研究南海问题》主题发言中指出了日本的涉海宣传,从公共外交的视角对南海问题进行了研究。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视角。

 

  中国浦东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贾敏在《激进主义探源——南海问题中的传统和公共领域》主题发言中指出,2016被称为是“民粹主义”泛滥的一年,他认为应该恢复民粹主义的本意,不应该对其贴标签,将其等同于激进与不理性,而应该恢复它的全貌,把它翻译为“平民主义”。并进一步指出,我们所做的研究是否浮于表面?我国对南海问题的讨论是否也陷入另一种宏大叙事中?他指出,平民是被忽略的,中国应该重视南海话语能否被平民所接受,应该重新回到传统、回到底层、口语时代的叙事中去,利用共鸣感和情感动员,这也是值得所有奔赴南海地区及其周边国家的所有研究员需要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生、缅甸问题青年学者亨凯在《缅甸的海洋事务——现状和未来》主题发言中从缅甸的角度对南海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缅甸虽然不是南海周边国家,也不是海洋国家,但是却是中国的能源补给通道,因此,缅甸在印度洋受到来自孟加拉恐怖分子的威胁,会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并具体分析比较了缅甸发生的“若开问题”和“民地武问题”,指出,缅甸的腹背受敌对中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影响边界地区安全。

 

  在“海洋治理与全球治理”、“如何共同研究和报道海洋事务”的分论坛中,专家学者指出: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霍普金斯大学南大中美中心教授华涛指出,海洋史的研究,注重的是道路。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闵学勤站在社会治理的角度进行发言,她认为,目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主流,社会力量需要向前一步,国家力量需要缓一步。在我国缺乏宗教信仰,没有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传媒的角色十分重大。在多元治理混沌、在线网络跟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多元背景下,主体更加模糊,社会更加撕裂,个体能否形成共同体就成为一个关键,南海问题应更多动用社会的力量。

 

  《世界知识》范庆华通过例证《南海军事黑锅不该中国背》《仲裁后,国家意志较量还将继续》《为南海问题解决寻求借鉴》三篇文章,指出,媒体热度升温的情况下,低估了民间反作用政府的互动的力量。并且重申了刊物的主旨立场,即,平实理性看世界,坚持我国的外交方针:贯彻和平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普及南海知识,为解决争端提供探路径。

 

  三、结语

 

  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斗争,是一个关乎民族感情、历史国际关系的复杂敏感问题。南海占据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海洋传播研究,是关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民族感情重大命题,每一个研究员都担负着历史予以的重任。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舆情平台是聚集各方专家学者,推动议题发展的重要平台,会后,关于报道海洋事务、海洋治理的讨论也会更深一步。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