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从中印对峙事件的解决和当下朝核困局看中国战略得失

关键词: 中印关系 中国外交 印度 朝核问题 朝鲜 朝鲜半岛

来源:钝角网 2017-09-20 16:19:33

从中印对峙事件的解决和当下朝核困局看中国战略得失

作者:只服刘彻

与印度的对峙事关中华国家的领土完整,因为大印度还从来没有纳入过我们的传统安全秩序范围。朝鲜半岛是中国历朝历代战略得失的一块试金石,汉唐明清政府不是在此“折戟沉沙”,就是在此“杨威立万”,红中国的对外战略的开盘也是起步于此,如今困顿在此,是中国国家战略全盘谋划失败的结果。

  不能有效压制印度,中国的常规发展就受到限制,还会错误鼓励越南、菲律宾、印尼等这些生命线上最后经过的国家,我相信菲律宾的“改弦更张”只是暂时的,因为他对美国的信任和合作远超过中国,他对占领南海的事实没有改变。

  把印度这次撤兵说成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是严重失实的,是严重错误的,有的不正常人就是会把小偷没有被偷成东西当成是自己值得庆祝的事情,正常人是不会庆贺自己的手机没有被偷。

  我不害怕在今后的冲突中有国家以此策略来习惯性地讹诈中国,我害怕的是中国把“装睡”“装胜利”当成是正常的事情,人民会麻木的。

  印度军队越界入侵中国领土长达两个多月,中国作为受害国,以“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客观上维护了所谓“一带一路”战略继续发展,实际上是经济建设遭遇安全挑战,只是战争的时机未到,这对部分国民造成正面的误导。

  在印度和朝鲜的问题上中国都是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这是不可能长期有效的,终究还是要摊牌的,战略妥协不能避免迟到的战略对决。

  “发财压倒一切、撒币摆平一切”的错误观念已经流传,在洞朗修建战备公路被破坏了,钱是省了,前途暗淡了。

  “等国家强大了”再去解决战略问题,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就是在等猪养肥了再杀,有危机意识是人与猪的区别,是有思维和没思维的区别。

  以印度人的战略思维已经发现改变边界的现状意味着对印度在战略上构成重大的威胁,因为修路地点距离印度的咽喉——西里古里走廊如此之近。

  中国是典型的安全建设让位经济建设,我们激烈的反对“萨德”,印度人激烈的反对我们修路,韩国照样部署,中国没有坚持,这就是韩国人没有忽视安全,不会因为乐天超市在中国的困难而撤销“萨德”。

  或许就是因为没有“乐天”、没有印度品牌轿车在中国,所以我们对印度的越界几乎到了“无牌可打”的地步是因为我们对韩国打了我们能打的经济牌,然而无效,不是国人轻敌,而是政府长期忽视、习惯忽视安全建设。

  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其实和朝鲜一样,只是买卖关系,无论军事还是民事,没有军事层面的安全合作,唯一不同的是巴基斯坦的国内经济还算好。

  欧盟和北约就是功能上的分工,一个管经济,一个管安全。

  中印对峙远远没有结束,只是开始的一个暂时的稳定期,中印之间的战争也许是可以避免的战争,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放弃主动权就是将战争爆发的时间往后推迟,因为中印两个国家都有做世界大国的雄心。

  在这一点上印度表现的十分焦虑,集中体现在三次印巴战争上,体现在英迪拉甘地肢解东巴基斯坦上,体现在1998年瓦杰帕依核试爆上,体现在莫迪政府策划推翻斯里兰卡拉贾帕克萨政府上,体现在印度不丹友好条约上,这次更直接体现在悍然出兵本不是热点冲突的洞朗上…

  两国边境线全部没有划定,但洞朗地区几乎没有什么争议,只是一段没有划定的既定边界,至少中方引用的法律文件还是一百多年一千签订的,还包括了不被公开承认的“麦克马洪线”。

  印度焦虑的是中国公路建设对他的军事优势抵消,而中国完全没有打算,只是想发展经济挣钱,不想谈边界的事情,是印度在逼中国谈一个只是在课堂上洗脑讲给中小学生,不愿意在外交场合公开谈。

  印度郁闷的是,中国已经承认了历史文件,却不承认同一个文件中的附件——“麦克马洪线”。

  简单的输赢判断和集体情绪的宣泄都不能体现事件的本来面貌和实际情况,印度想用蛮横的、粗暴手段保持自己的小区域优势,如同之前的菲律宾。

  菲律宾就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维持自己在黄岩岛等南海海域的既定利益,遭到中国的坚决抵制,后来菲律宾就学聪明和乖巧了,用聪明的办法达到了比之前更好的效果,即维持了即占领下的中国南海岛屿,还从中国得到了贷款和贸易,领土与经济双丰收。

  对中国来说“打劫要低调,进村可以,开枪的不要”,符合了中国一贯的作风,这一点,印度还没有学会,越南、韩国、日本都学会了,日本也不在钓鱼岛海域抓人了,就是低调的表现。

  印度的不同在于,敢在没有争议的地区找事,而越南、菲律宾、韩国、日本都只是在既有争议的地区和事件上找事,越南没有在老山地区找事,菲律宾没有在太平岛找事,日本没有在对日索赔上找事,韩国没有在遣返朝鲜人上找事。

  中印对峙的背后是中美对峙,同样朝美敌对的核心还是“姓社、姓资”的问题,在这一前提下,中美、中日、中韩合作都呈现出“经热政冷”的格局,钱能使菲律宾改变国家政策,经济贸易上向中国靠拢,军事安全上继续与美国合作,而中印经济合作的相互渗透性最差,所以中印的武装对峙就越高级别。

  中印“妥协”战略是中美对峙关系下的一部分,中国和美国不能合作的项目跟印度也不能合作,中国和美国能合作的部分印度也不够积极。

  能与中国展开全面合作的只有俄国,但俄国虚弱的经济和对中国移民的天然恐惧心理、被刻意抹去的中俄边界历史,上一个百年中中俄关系也是几经沉浮,俄国并没有多少真心诚意地将中国视为可信赖的伙伴。

  这提醒中国和俄罗斯,双方都不可能是对方一个可靠的战略同盟,也提醒中国要高度警惕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越南、俄国等国结成一个反对中国的战略同盟,在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没有盟友。

  连朝鲜都弃中国而去,是应该反思我们的国际战略了。

  中国是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全球多边治理机制的发起者、倡导者和重要的参与者,除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没有军事价值,印度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就是依据于此,认为美日等国家会支持他的战略行动。

  这是印度越过本“无争议”的边界线进入我固有领土的底气,而我们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忍耐与克制,是对中国的战略讹诈与投石问路,其真正的目的并非为了侵占洞朗土地,而是在于将洞朗地区“争议化”,为其向中国讨价还价、从中国身上攫取更大战略利益提供跳板。

  所以,紧张对峙是手段而非目的,未来,莫迪政府如果在自认为涉及到印度重要乃至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受到了所谓“来自中国的干扰时”,很有可能故技重施,再次祭出对华战略讹诈的手段。

  所以,任何告诫热衷“战略讹诈”手段的莫迪政府都是徒劳的,任何从中印两国“友好”大局来思考对印战略和政策都是失败的,这为印度故伎重演提供温床和奖品。

  结论就是:中国的战略应该是制裁印度,奖励朝鲜,因为印度不可能成为中国战略的合作者,以印度的经济体量和战略心态只能是挑战者。

  如果说抛弃朝鲜是抛弃麻烦的话,抛弃印度就是抛弃未来。

  朝鲜半岛安全事关亚洲安全秩序的建设,而与印度的对峙事关中华国家的领土完整,因为大印度还从来没有纳入过我们的传统安全秩序范围,中国唐朝与印度的战争是跟一个印度土著邦的战斗,不算是跟印度的正式战争。

  在清朝灭亡前后分裂、独立出去的前中国国家已经构成对中国安全挑战的最前沿,印度、朝鲜是跳出来的,南海是暂时平静了的,蒙古、中亚、俄国是还没有跳出来的。

责任编辑: 昀舒

从中印对峙事件的解决和当下朝核困局看中国战略得失

关键词: 中印关系 中国外交 印度 朝核问题 朝鲜 朝鲜半岛

来源:钝角网 2017-09-20 16:19:33

从中印对峙事件的解决和当下朝核困局看中国战略得失

作者:只服刘彻

与印度的对峙事关中华国家的领土完整,因为大印度还从来没有纳入过我们的传统安全秩序范围。朝鲜半岛是中国历朝历代战略得失的一块试金石,汉唐明清政府不是在此“折戟沉沙”,就是在此“杨威立万”,红中国的对外战略的开盘也是起步于此,如今困顿在此,是中国国家战略全盘谋划失败的结果。

  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思维中不乏你死我活、成王败寇的“二进制”思维逻辑,也不乏妥协、忍让的高明处理方式,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概念。

  “战国”时代是中国政治走从原始部落向成熟国家的时代,诞生了第一个统一的秦帝国,最终让大众所熟悉政治思维和谋略的是“三国”时代,“三国”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多次复制“战国”政治的模式之一。

  妥协是最终正确的一方在最终胜利之前的过程中采取的临时退让,战国中最终胜出的是秦国,三国中最终胜出的是司马氏,他们都退让过、失败过,妥协是避免在不利的前提下过早的决战。

  其实,妥协也是现代文明世界处理政治冲突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现代政治斗争的艺术所在。

  在“中印之争”的战略局面中中国多次使用了妥协,今年的这次也是。

  两个国家在彼此交界的边界地带发生了对峙,其中的一方还是越过向来“和平”的边界线进入另一方的实际控制领土滞留愈两月有余,期间更是发生两国军人的肢体接触冲突和相互投掷石块的“石器时代”的战争,这只能说明双方距离边界武装冲突还十分遥远!根本不舍得、不敢用手中的任何意见哪怕是匕首的现代化武器。

  两国政府都十分低调地处理了有关对峙事件结束消息的报导,印度撤兵以后中方再次口头强调了维护领土主权的立场和决心。

  所以,印度政府、公众人物和网络大V们都在印度的社交媒体上大肆庆祝这是所谓的“印度的巨大胜利”(a big victory for India)。

  而中国民间一部分人认为印度“侵略者”在中国所谓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综合压力下“偷了两个月多的鸡(70天)而没被抓”,是中国外交、中国战略丑态百出的奇耻大辱。

  中国自以为避免了与印度的战争,使莫迪失去了与美国结盟的一个最好的借口,美国只是没有公开与印度结盟对抗中国而已,就像“珍珠港事件”之前的中美关系,虽然没有公开结盟,但一直倾力支持中国对抗日本,战争只是迫使美国做出只能支持一方。

  美国今天在“中印之争”中两边下注,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策。

  美国、英国绥靖日本占领半个中国是有阻止俄国东进的战略意图,美国最终选择中国是因为日本驱逐美国在亚洲的存在,美日关系又根本做不到美英、美欧那样的关系。

  中国“远交近攻”的成功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武力征服就应该努力联合,建立现代国际安全合作(非帝国式)体系。

  所以,中国正确的道路是联合美洲、亚洲国家,而不是防范亚洲国家,也不能随意抛弃亚洲国家。

  何为大国?

  能让周边国家敬服的国家是大国,能给周边国家和平与安宁的是大国,真正的大国是能联合小国组成安全集团,一方负责任,一方得安心。

  中国不恰当的使用“妥协”艺术是中国缺乏安全信心的表现,小国怕中国辜负责任,较大的国则是像印度一样挑战那个看似最大的国。

  而中国的“装睡”政策使印度看到了“刷存在感”的好时机,中国越是不承认中印边界存在争议,越是中了印度的全套,边界是双方的,只有一方说没有争议那是“掩耳盗铃”,那是典型的“装睡”。

  印度对中国搞“洞朗”式“恶意”扩张,而没有对巴基斯坦搞,完全是中国“装睡”的战略导致的。

  中国“装睡”是因为中国长期忽视安全建设,片面进行经济建设,面对安全挑战,中国以庞大的经济做后盾,为尽可能甩开不相干的包袱,在安全上只能选择抛弃朝鲜。

  安全建设当今世界有两种模式:欧盟模式和苏联模式,苏联已经失败,欧盟还在探索。

  中国即缺乏苏联的霸气,也缺乏欧盟的魅力,自然无法吸引小国和较大的国家参加近来,组成一个政治、经济集团。

  中国的历史就是联合周边民族建立的一个多民族的和多国家的体系,是超越主权的,不存在欧盟和苏联架构下的主权共同体,内地省份与册封主体不存在政治份额的竞争关系。

  越南与西藏是一样的受册封政体,今天的不一样状态是清帝国崩溃后重新联合构建的结果,是中国版“留欧”与“脱欧”的选择,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建立统一市场、安全秩序的时候任何周天子的分封国都没有选择拒绝统一的权力,重建新秩序自然不是简单的历史情节复制。

  中国不仅自己“装睡”还要求朝鲜“别闹”,朝鲜问题的实质就是中国的大国体系和冷战崩溃后亚洲地区缺乏安全秩序、安全信心的表现,朝鲜缺乏安全信心是必然的,一个小国要面对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和经济发达的韩国双重压力。

  朝鲜大搞“危机政治”就理所当然了,秩序的缺失导致中国的多个邻国热衷于造核武器,使中国成为唯一一个被核武器包围着的国家,这反向证明了中国国家地位的重要性与中国周边安全的残酷性。

  朝鲜“拥核”是缺乏足够道理的,但朝鲜缺乏国家安全是客观事实,当初中国就是在苏联的默许下作“打过长江”的政治拓展,继而把苏联默许的北方半个赤色中国变为除台湾外的整个红中国。

  朝鲜半岛战争也是相同的政治冒险,朝鲜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把北方的政治选择拓展到南方,获得了中国榜样的倾力支持,不惜牺牲40万志愿军。朝鲜作为一个小国其政治制度的选择导致奇高的国家安全成本,尤其是“不改初心”的已经坚持了65年,连中国都做不到。

  朝鲜能介于大国之间坚持65年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国生存”逻辑,大国无意于纠结小国,而是刻意制造缓冲,而不是朝鲜的能力,这本身是个政治问题,政治问题应该政治解决,在政治无法解决的前提下只能军事冒险,这从逻辑上是合理的。

  中国在抛弃缓冲和袒护缓冲之间走钢丝,没有笃定的战略也是一种战略,没有既定的逻辑也是一种逻辑,这是在延缓失败和准备抛弃之间作合理的徘徊。

  中国的想法是让缓冲去死好过让自己提前面对,美国的战略是制造麻烦比解决麻烦要轻松,美国无意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因为这是中国战略的一个麻烦,给中国制造麻烦比给中国解决麻烦要有用,这是美国的战略平衡之术。

  朝鲜、东南亚、阿富汗是美国围绕中国展开的战略平衡之术的关键点。

  朝鲜无关美国的经济利益,因为他没有紧俏的石油,他与阿富汗一样可以同时遏制两个地区大国,给地区大国制造麻烦。

  美国坚持在阿富汗和朝鲜半岛驻军,因为这里是下一个战争热点。

  朝鲜“拥核”与印、巴当年“拥核”的国际反应不一致,国际普遍接受了印、巴的拥核是因为印、巴除了核武器发展,国家在其他方面发展都还是不错的,大家不愿意因为核武器而放弃其他经济等利益,尤其是印度的经济实力与国际贸易,而朝鲜是拒绝融入世界体系的,放弃原则就是“自杀”,60多年的对峙说明世界体系还没有“谋杀”的能力。

  印、巴的军事对峙也不由区域外大国控制,自己能长期保持稳定,而朝鲜半岛由于中国的中途退出,还跳到美国战壕的一边制裁自己曾经一个战壕的队友,朝韩对峙在冷战后由于韩国的经济发展失衡,中国的撤出与背叛加上美国的重返亚太,朝鲜产生被遗弃、被阴谋算计的感觉,这种被带到天上又被扔进深坑的“坑队友”的行为使朝鲜坚定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打破严重不均衡的军力。

  印、巴拥核不会直接造成其他国家开始发展核武器的后果,但是,朝鲜拥核却有可能刺激韩国和日本考虑其自身发展、引进核武器的必要性,没有区域外大国的干预,这种最坏的局面就会成为现实,中国没有起到一个大国的责任,而是把责任转移,或者干脆跟随美国战略制裁朝鲜,而不是帮助朝鲜改变周边安全秩序,包括自己的安全环境。

  日本当年野蛮的控制亚洲给中国提供失败教训,美国在二战后把中国扶进联合国安理会,之后又反悔,使得中国对组建“亚洲新秩序”完全没有信心,一直回避这种责任,要么迎合苏联,要么献媚美国,把自己当成一个不很重要的角色。

  美国强力干预亚洲是亚洲人自己失败导致的,是我们缺乏战略智慧,现在时局的当家者依然缺乏,中国与东盟达成的所谓“南海行为准则”完全不适合美国,因为“准则”中默许南海主权争端国家进驻、开发南海中国岛礁,中国低调处理(菲越两国在中国南子岛上搞踢球联谊),但不允许美国哪怕是经过岛礁的附近海域,说明中国根本就没有抓住“南海问题”的实质。

  印度在南亚次大陆搞霸权,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北亚、中亚、南亚搞绥靖,印度的角色定位在亚洲区域大国,中国连这点都没有,自己不争取的别人就会替你作。

  中国只会制裁、支援朝鲜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指责美国回避外交沟通努力,美国指责中俄没有对朝施加足够的经济压力,事实上都偏离了“朝鲜问题”的本质。

  中国在朝鲜问题上配合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回避美国,是中国还无力承当世界责任,南海规则还不是世界规则。

  中国一方面“袒护”朝鲜的武器开发,一方面高调推进毫无可能的“半岛无核化”和“双暂停”倡议,使中国实际上陷入了左右为难,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

  中国的无效作为可能全面引爆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尖锐冲突,弄不好就会葬送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因为朝鲜的核武器不会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美国的底线是朝鲜半岛不要着火,或者只要不烧到本土就好(朝鲜还不如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的实质威胁),这是美国的亚太平衡术,把灭火的前线限制在亚洲国家。

  朝鲜是中国搬不开的邻居,美国是域外国家,中国在朝鲜问题上不应该配合美国的节奏制裁朝鲜,背弃了国际道义。更不能接受朝鲜半岛统一后倒向美韩一边,中国要在不再次进入朝鲜半岛的前提下解决半岛危机,因为一旦派兵进入朝鲜,未知问题更多,这取决与中国对周边安全环境的谋划。

  中国不能把朝鲜半岛问题“甩锅”给美国,因为朝鲜半岛问题的核心是中美矛盾,是中美战略不协调的问题,确切的说是中国问题。

  是中国自帝国崩溃后的战略定位问题,由于在中日热战和美苏冷战中的中国作用太小,地位太低,虽然美国把中国扶进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无论民国还是红中国都主动放弃区域安全秩序的主导,据说蒋介石曾经准备参与英国退出后的印度政治,被美英敲打。后来红中国参与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无论得到“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与否都把自己的国家地位从帝国时代的一等国家沦落为三流国家,不得不以经济建设为唯一中心,放弃一切区域性、世界性国际政治架构,导致朝鲜的安全不得不自力更生,导致越南的安全不得不倒向苏联或美国。

  当今中国,从思想上中国处于“文景之治”的经济满足状态,对惨烈的外交望而却步,这也是中印冲突不断委曲求全的治国思想源泉。

  朝鲜半岛和台湾成为海权时代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最大挑战,红色中国建立后中国在新疆、西藏的成功经营终结了帝国崩溃后中国版图不断缩水的大趋势。越南统一前,依靠陆地优势中国在东南亚不算大失败,越南统一后就把之前的努力付之流水了,朝鲜半岛和台湾就非常典型的说明了中国在海权时代的地缘安全脆弱性,一个根本就没敢打,一个是打了又退回来。

  今天的中印对峙就是中国在地缘安全上的危险在升级,中国的大陆优势对印度已经用尽了,喜马拉雅山似乎已经是中国地缘政治在陆地扩张上的极限,这里除了在中印冲突的几个月里以外就一直在退缩。

  红色中国建立以后只有两次边界线退缩,中缅边界是一次性退缩,主动放弃了野人山地区,而中印在藏南是自1962年以后就不断在退缩,直到今天还在退缩,最近在洞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在海外媒体撰文,呼吁北京跟华盛顿和首尔讨论朝鲜危机一旦演变成战争后的应急计划,其中包括让美军接管朝鲜核武库。

  美国前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说:“贾庆国的建议好得难以置信”,当然,你在首尔,还可以到处听到关于重新引入美国战术性核武器的呼吁”,老布什政府在冷战一结束,就从韩国撤出了针对苏联的战术核武器,如今,奥巴马政府却要在韩国部署“萨德”,一些无脑的专家却在配合美国的战略出卖中国利益,主动搞“慕尼黑”阳谋,完全无视40万同胞的流血牺牲。

  美国在朝鲜半岛南部是以驻军的实力存在,中国是在朝鲜半岛北部虽然撤军,但还是以强力援助的形式存在。中国的石油出口占到朝鲜需求的八成以上,俄国是朝鲜劳动力的主要接收者,俄国选择朝鲜劳工是因为恐惧中国劳工在俄远东的政治后果。

  中美双方都不会接受对方主导下对己方不利的朝鲜半岛问题解决方案。

  中国建国早期把朝鲜当成抵御美国干涉的棋子,冷战结束后当成是战略包袱,把“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西方战略智慧应用的琳琳尽致,所以“六方会谈”的无限期停滞就是中国战略失败的标志。

  中国一味主张政治解决,但姓社和姓资的问题是没有可能通过政治和平谈判解决的,中国当年就是以背叛苏联的方式获得国际政治安全,免除了两面树敌的夹缝处境。

  朝鲜今天夹在多个大国之间,中国俄国不能负责其安全,美国韩国日本威胁其安全,在完全没有外部出路的情况下走“拥核”路线,从其自身上看是最低成本的方式。

  中美首脑在海湖会谈上,特朗普企图借中国的刀“斩杀”朝鲜,中国以经济让步和开放部分市场将之消弭于无形,把自己的安全挑战破除,中国自以为得意,却加深了朝鲜对中国的误解。

  中国现在最高、最核心、最重大的外交政策就是要避免周边国家与美国结成战略同盟关系,这从逻辑上没有错误。避免周边国家离心,就要建设凝聚力和联合的能力,中国没有走这条道路,中国当下的国际战略路线走的是古老的“自我中心、天朝上国”主义。

  谁与美国走的近,就反对谁。谁与中国作针对,就反对谁,把“华夷之辩”做到了极致。

  中国历史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中国历来重视国家软实力,历来以建设以中国为核心的国家综合集团为目标,“四海宾服,万邦来潮”就是写照,如今是“四邻怒目,撒币皆去”。

  西面的印度,东面的日朝韩,南面的越南,北面的蒙俄。

  可以改变中国国运的军事威胁可能是来自海上,也可能是来自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已经不能阻隔印度,英国人没有西南发起“鸦片战争”是万幸,否则中国将损失大片的版图,今天是到了把中国军事资源分散到西南的时候了,要陆海两头兼顾,敌人只从海上来是错误的近代悲剧惯性,不要忘了中国是个陆海兼备的国家。

  印度洋是中国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的生命线,一旦中印之间爆发战争,这条生命线被印度海军切断是大概率事件,而美国是从马六甲掐断是另一个大麻烦。

  提高中国未来抗风险的实力就应该联合美国,美国在战略上对俄罗斯制裁是中国的战略机遇,冷战中我们没有把握好,今天是时候了,联合美国,印度的压力就小多了。

  许多人信心满满的认为美国不敢动朝鲜,因为朝鲜有核武器。

  这是对世界政治和秩序的无知,想当年苏联的核弹头更多,还不是一样失败。国家战略的对峙是国家之间的“总体战”,不是单项比赛,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朝鲜,甚至中国都远不在美国一个级别上,美国全方位的实力优势是赢得冷战的保障。

  向韩国人口密集的首都地区发起常规炮火攻击似乎是北方唯一的优势火力,但这种火力能维持不了多久,韩国的反制手段是强大的。

  中国不要只看树木,不看森林。只看到“腾中重工”收购美国“悍马”、“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霸气,人家“波音”还没有行动呢!如果“波音”收购“北方工业”是何种场景呢?中美的这种资本收购还只是单方面进行的,因为中国大型企业是不对民间开放的,更何况美国,所以是一边倒的中国收购美国。

  中美关系是错位的关系,经济上一边倒的中国“收购”美国,军事上是一边倒的美国军机、军舰近距离“收购”中国。中美关系是朝鲜问题的核心,中国的经济帮助了朝鲜政权,而美国的政治压力被中国经济驱散,也帮助了朝鲜政权。

  美国的军事优势并没有帮助美国安全战略,对改变中国和朝鲜都没有帮助,所以中美关系本质上是错位的,把经贸关系与中国战略问题脱钩是导致一系列亚洲地缘安全灾难的根源,中国的经济强大反过来“收购”美国和支援朝鲜,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失控导致对朝鲜的危机失控,事实上中国对朝鲜也是处于一种失控状态,是朝鲜利用中美分歧主动寻找生存空间,美国无法抗拒中国的经济诱惑,导致中国的活力被限制在经济领域。

  在安全领域中国的选择不多,中国也无法抗拒朝鲜的夹缝战略,朝鲜利用和扩大了中美分歧,朝鲜的存在反映了中国国内政治运作的底牌,反映了中国绝对不会对美国开放的领域。

  朝鲜放弃的经济活力被中国接盘,朝鲜正是中国经济不开放的部分。

  美国总统发布行政命令以国家安全名义禁止外国投资,迄今只有4次,每次都是针对中国投资的。第一次是1990年老布什对中航技收购MAMCO的禁止令,此后22年没有新的总统命令。

  美国能阻止中国国家资本在美国本土的部分行为,不能阻止中国国家资本在朝鲜的行为以及后果,中国却可以把美国自由市场资本完全抵挡在中国本土经济体以外,没有任何有影响力的收购行为,爆发源自美国的07年世界经济危机不能不说与中国国家资本在美国境内的运作没有关系,想想他的庞大金额就明白了。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国家资本已经到美国了,美国还只是在有限的“围追堵截”,仅仅有投资限制而不是彻底切断,这种单向经济自由主义是当今世界的最大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觉得中国政府对外国人民的温饱和基础建设很上心,反倒对自己人民不关心,就是因为这些资本被限制在了政治用途和政治公关,以撒钱和经贸优惠(台湾服贸)为主要方式,还包括让对方亏钱(韩国乐天)的方式。

  “单向经济自由主义”也是中国能在国际社会保持政治独特性的根本,因为逆向的政治公关是没有经济基础的。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放任中国经济在美国的自由,不对等的“收购”导致不对等的援助(朝鲜),美国经济无法帮助美国安全战略。

  虽然美国军事强大,也从来都是美国飞机、军舰三番五次的进入中国所谓“领空”“领海”公开挑衅,中国的飞机、军舰飞抵美国“领空”“领海”时候不见高调抗议,因为中美两军实力相差太悬殊。

  中国军事与中国经济一样看上去强大,是一种错位发展后的错觉,中国飞机飞过去、军舰开过去也没有太大意义,而朝鲜的核武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就更没有实际意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珍珠港上的局部优势是没有好结果的。

  朝鲜不断挑衅性发射导弹和美国不断用飞机、军舰挑衅中国的做法一样,只不过一种是客观优势,一个是虚张声势,冷战中的苏联和朝鲜半岛的后冷战使“虚张声势”都能得逞一段时间。

  朝鲜问题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封闭国家与全球化世界秩序的对抗问题,中国经济的半封闭性:一是对国内民营化的倒退,二是对全球化的敌视,否则就不会有中美之间不寻常的和失败的收购案例。

  朝鲜半岛的长期对抗导致这里奇高的风险,改变朝鲜自然成本、风险极高,那么改变朝鲜之困局就不如改变中国之战略。

  朝鲜的自我封闭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制裁,所以外界的制裁助长了封闭的合理、合法性,反倒成了自我封闭的最好借口和理由。中国是个开放之地,是个不能封闭的地方,是对制裁极度敏感的地方,理论上改变中国要比改变朝鲜风险、成本小的多。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援助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确切的说是援助太单一了,太小心翼翼了,太不负责任了。比如说,遣返越界朝鲜人,可以说是对朝鲜的帮助,而这种帮助实质上对朝鲜人民是帮倒忙,被遣返回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反人道主义的遣返。

  朝鲜的南北面(中国和韩国)都是人口密集区,这为朝鲜的绑架中韩战略提供空间,统一朝鲜半岛是他的既定目标,维持斗而不破的对峙局面是长策,拉中、日、美等国下水是下策,美国的军售与中国的援助是朝鲜维持当前“危机政治”的基石。

  从基本的理智出发苏联和朝鲜都不会做出牺牲数百万和数亿人员伤亡的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朝鲜半岛危机的长期合理性是就是维持危机状态,不作任何改变,“不战、不和,斗而不破”是冷战能长期维持的逻辑。

  从某种程度上朝鲜半岛危机就是冷战的延续,任何所谓“六方会谈”与朝美对话都是冷战中“自言自语”的“厨房辩论”的翻版,任何接触都不会有好结果,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就是由“问题”一步步转化为“核危机”的,美国把责任推给中国,中国把锅甩给美国,所以,中美才是核心。

  朝鲜向韩国发起攻击必然是中美两国的共同作用,或是中国对朝鲜彻底失去控制,或是美国放弃对韩国的保护。

  朝鲜向中国发起攻击自然就是中国过于配合美国、联合国的制裁使“危机政治”的基石坍塌,中国的作为就是在朝鲜的后院放火。

  朝鲜半岛是中国历朝历代战略得失的一块试金石,汉唐明清政府不是在此“折戟沉沙”,就是在此“杨威立万”,红中国的对外战略的开盘也是起步于此,如今困顿在此,是中国国家战略全盘谋划失败的结果。

  中美对抗是没有意义的,中国是大国,美国是超级大国,如果中国这个大国不能有效压制印度这个较大的对手,而盲目对抗亚洲区域外的更大国,是犯了日本法西斯式的错路路线,也是背叛了中国传统的大国路线,印度从来没有真正纳入过中国的大国(中华帝国)体系。

  对印度这样的邻国就不应该让他爬上青藏高原,苏联不接受中国在联盟后谋求平等地位(中苏联合舰队的主次之争),英法不接受德国屋檐下的欧洲秩序,欧盟不接受俄国在欧盟框架内的超大地位,英国“脱欧”就是想要扩大自己在欧盟内的权利。

  中国经济的血液—石油依赖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生命线,即使中国正大力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和运营的瓜达尔港这条石油运输通道,一样在印度海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这在提醒中国得考虑石油的多样化来源,南美、非洲的石油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能绕的过印度,终究还是绕不过美国。

  以武力把美国赶出亚洲是不现实的,同时,美国的所有衰败传言都是谣言。

  不能有效压制印度,中国的常规发展就受到限制,还会错误鼓励越南、菲律宾、印尼等这些生命线上最后经过的国家,我相信菲律宾的“改弦更张”只是暂时的,因为他对美国的信任和合作远超过中国,他对占领南海的事实没有改变。

  把印度这次撤兵说成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是严重失实的,是严重错误的,有的不正常人就是会把小偷没有被偷成东西当成是自己值得庆祝的事情,正常人是不会庆贺自己的手机没有被偷。

  我不害怕在今后的冲突中有国家以此策略来习惯性地讹诈中国,我害怕的是中国把“装睡”“装胜利”当成是正常的事情,人民会麻木的。

  印度军队越界入侵中国领土长达两个多月,中国作为受害国,以“妥协”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客观上维护了所谓“一带一路”战略继续发展,实际上是经济建设遭遇安全挑战,只是战争的时机未到,这对部分国民造成正面的误导。

  在印度和朝鲜的问题上中国都是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这是不可能长期有效的,终究还是要摊牌的,战略妥协不能避免迟到的战略对决。

  “发财压倒一切、撒币摆平一切”的错误观念已经流传,在洞朗修建战备公路被破坏了,钱是省了,前途暗淡了。

  “等国家强大了”再去解决战略问题,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就是在等猪养肥了再杀,有危机意识是人与猪的区别,是有思维和没思维的区别。

  以印度人的战略思维已经发现改变边界的现状意味着对印度在战略上构成重大的威胁,因为修路地点距离印度的咽喉——西里古里走廊如此之近。

  中国是典型的安全建设让位经济建设,我们激烈的反对“萨德”,印度人激烈的反对我们修路,韩国照样部署,中国没有坚持,这就是韩国人没有忽视安全,不会因为乐天超市在中国的困难而撤销“萨德”。

  或许就是因为没有“乐天”、没有印度品牌轿车在中国,所以我们对印度的越界几乎到了“无牌可打”的地步是因为我们对韩国打了我们能打的经济牌,然而无效,不是国人轻敌,而是政府长期忽视、习惯忽视安全建设。

  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其实和朝鲜一样,只是买卖关系,无论军事还是民事,没有军事层面的安全合作,唯一不同的是巴基斯坦的国内经济还算好。

  欧盟和北约就是功能上的分工,一个管经济,一个管安全。

  中印对峙远远没有结束,只是开始的一个暂时的稳定期,中印之间的战争也许是可以避免的战争,中国在自己的国土上放弃主动权就是将战争爆发的时间往后推迟,因为中印两个国家都有做世界大国的雄心。

  在这一点上印度表现的十分焦虑,集中体现在三次印巴战争上,体现在英迪拉甘地肢解东巴基斯坦上,体现在1998年瓦杰帕依核试爆上,体现在莫迪政府策划推翻斯里兰卡拉贾帕克萨政府上,体现在印度不丹友好条约上,这次更直接体现在悍然出兵本不是热点冲突的洞朗上…

  两国边境线全部没有划定,但洞朗地区几乎没有什么争议,只是一段没有划定的既定边界,至少中方引用的法律文件还是一百多年一千签订的,还包括了不被公开承认的“麦克马洪线”。

  印度焦虑的是中国公路建设对他的军事优势抵消,而中国完全没有打算,只是想发展经济挣钱,不想谈边界的事情,是印度在逼中国谈一个只是在课堂上洗脑讲给中小学生,不愿意在外交场合公开谈。

  印度郁闷的是,中国已经承认了历史文件,却不承认同一个文件中的附件——“麦克马洪线”。

  简单的输赢判断和集体情绪的宣泄都不能体现事件的本来面貌和实际情况,印度想用蛮横的、粗暴手段保持自己的小区域优势,如同之前的菲律宾。

  菲律宾就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维持自己在黄岩岛等南海海域的既定利益,遭到中国的坚决抵制,后来菲律宾就学聪明和乖巧了,用聪明的办法达到了比之前更好的效果,即维持了即占领下的中国南海岛屿,还从中国得到了贷款和贸易,领土与经济双丰收。

  对中国来说“打劫要低调,进村可以,开枪的不要”,符合了中国一贯的作风,这一点,印度还没有学会,越南、韩国、日本都学会了,日本也不在钓鱼岛海域抓人了,就是低调的表现。

  印度的不同在于,敢在没有争议的地区找事,而越南、菲律宾、韩国、日本都只是在既有争议的地区和事件上找事,越南没有在老山地区找事,菲律宾没有在太平岛找事,日本没有在对日索赔上找事,韩国没有在遣返朝鲜人上找事。

  中印对峙的背后是中美对峙,同样朝美敌对的核心还是“姓社、姓资”的问题,在这一前提下,中美、中日、中韩合作都呈现出“经热政冷”的格局,钱能使菲律宾改变国家政策,经济贸易上向中国靠拢,军事安全上继续与美国合作,而中印经济合作的相互渗透性最差,所以中印的武装对峙就越高级别。

  中印“妥协”战略是中美对峙关系下的一部分,中国和美国不能合作的项目跟印度也不能合作,中国和美国能合作的部分印度也不够积极。

  能与中国展开全面合作的只有俄国,但俄国虚弱的经济和对中国移民的天然恐惧心理、被刻意抹去的中俄边界历史,上一个百年中中俄关系也是几经沉浮,俄国并没有多少真心诚意地将中国视为可信赖的伙伴。

  这提醒中国和俄罗斯,双方都不可能是对方一个可靠的战略同盟,也提醒中国要高度警惕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越南、俄国等国结成一个反对中国的战略同盟,在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中国没有盟友。

  连朝鲜都弃中国而去,是应该反思我们的国际战略了。

  中国是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全球多边治理机制的发起者、倡导者和重要的参与者,除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没有军事价值,印度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就是依据于此,认为美日等国家会支持他的战略行动。

  这是印度越过本“无争议”的边界线进入我固有领土的底气,而我们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忍耐与克制,是对中国的战略讹诈与投石问路,其真正的目的并非为了侵占洞朗土地,而是在于将洞朗地区“争议化”,为其向中国讨价还价、从中国身上攫取更大战略利益提供跳板。

  所以,紧张对峙是手段而非目的,未来,莫迪政府如果在自认为涉及到印度重要乃至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受到了所谓“来自中国的干扰时”,很有可能故技重施,再次祭出对华战略讹诈的手段。

  所以,任何告诫热衷“战略讹诈”手段的莫迪政府都是徒劳的,任何从中印两国“友好”大局来思考对印战略和政策都是失败的,这为印度故伎重演提供温床和奖品。

  结论就是:中国的战略应该是制裁印度,奖励朝鲜,因为印度不可能成为中国战略的合作者,以印度的经济体量和战略心态只能是挑战者。

  如果说抛弃朝鲜是抛弃麻烦的话,抛弃印度就是抛弃未来。

  朝鲜半岛安全事关亚洲安全秩序的建设,而与印度的对峙事关中华国家的领土完整,因为大印度还从来没有纳入过我们的传统安全秩序范围,中国唐朝与印度的战争是跟一个印度土著邦的战斗,不算是跟印度的正式战争。

  在清朝灭亡前后分裂、独立出去的前中国国家已经构成对中国安全挑战的最前沿,印度、朝鲜是跳出来的,南海是暂时平静了的,蒙古、中亚、俄国是还没有跳出来的。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