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 2025-10-17 15:40:56
作者:阿尤布;昀舒/译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的急剧恶化,或许让许多观察者感到意外。这似乎尤为突兀,因为巴基斯坦军方——该国真正的权力核心——曾在20世纪90年代充当塔利班运动的“助产士”,并大力支持其崛起。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当塔利班与美国扶持的喀布尔政府交战时,巴基斯坦军方仍暗中为其提供援助。2021年,伊斯兰堡更是公开为塔利班接管阿富汗而欢呼雀跃。
当时,伊斯兰堡视塔利班为自己的附庸,认为这能为其提供对抗印度的战略纵深。如果与新德里爆发冲突,一个友好的喀布尔政府还能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此外,阿富汗还成为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训练基地,这些组织可渗透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不幸的是,对巴基斯坦而言,这最终证明是一个重大误判。塔利班对巴基斯坦的依赖及其专横手段心生不满,最终背叛了昔日导师。本月早些时候,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爆发的冲突便是明证,双方数十人丧生。此前,巴基斯坦对喀布尔和帕克蒂亚省发动空袭。
巴基斯坦政府声称,这些袭击针对的是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多年来,TTP一直在与阿富汗接壤的开伯尔-普什图省与巴基斯坦军队交战,该省居民与阿富汗塔利班骨干同属普什图族群。这两个组织在意识形态上如孪生兄弟般相似。
塔利班事件对巴基斯坦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因为冲突爆发之际,阿富汗外交部长阿米尔·汗·穆塔基正在访问新德里,并向伊斯兰堡发出严厉警告。访问结束时的联合声明中,穆塔基谴责巴基斯坦支持的团体对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发动恐怖袭击,双方明确支持彼此领土完整——根据印度的解读,这隐含了对克什米尔主权的认可。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的紧张并非新鲜事,需要置于正确的历史语境中审视。事后看来,两国关系的“蜜月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1年,以及2021年塔利班掌权后的几年——只是长期敌对趋势中的短暂异常。
1947年,巴基斯坦从英属印度独立并申请加入联合国时,阿富汗是唯一投反对票的国家。喀布尔反对的理由围绕杜兰线争议,这条边界线划分了阿富汗与英属印度的疆域。阿富汗从未承认杜兰线的合法性,将其视为英国强加的殖民遗产。这对阿富汗而言是个敏感议题,因为该线分割了政治上占主导的普什图族家园。
在喀布尔的鼓动和支持下,边境两侧普什图族的收复主义情绪高涨,令两国关系陷入泥潭。巴基斯坦视之为生存威胁,担心印度从东部、阿富汗从西部形成钳形攻势。即使无公开敌对,这也让巴基斯坦陷入战略被动,必须分散兵力于两条战线,而非集中应对东部印度威胁。这种紧张在阿富汗历届政权下持续存在,无论查希尔·沙阿的君主制、达乌德·汗的共和国,还是苏联扶持的马克思主义政府。
20世纪80年代,巴基斯坦与美国、沙特合作支持阿富汗叛乱,很大程度上是为扶植一个依附自己的政权。1996年至2001年塔利班短暂统治时期,巴基斯坦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
美国的反恐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据称,2001年布什政府警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要么与美国合作打击塔利班,否则“准备轰炸回石器时代”。巴基斯坦倒戈,表面抛弃塔利班,并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进入阿富汗的战略通道,从而推翻塔利班,建立新政府。
巴基斯坦对阿富汗政策的核心动机,是阻止印度在其西部邻国站稳脚跟。印度与阿富汗传统关系良好,部分源于双方对巴基斯坦的共同敌意。新德里参与阿富汗多项发展项目,并视喀布尔为通往中亚的门户。
喀布尔对与伊斯兰堡的不对称关系以及普什图问题不满,一直在向新德里示好,正如穆塔基为期一周的访问所显示。真正激怒伊斯兰堡的是,穆塔基选择在新德里发表反巴言论。
这对印度无疑是喜讯,标志着喀布尔恢复与新德里的友好,并对伊斯兰堡采取敌对姿态,从而推进印度战略利益。印度宣布重新开放驻喀布尔大使馆,并允许塔利班接管阿富汗驻德里大使馆,以此奖励塔利班。正式承认塔利班政府指日可待。正如国际关系中常言:变幻越大,本质越不变。
作者简介:穆罕默德·阿尤布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名誉教授,其最新著作是《从地区安全到全球国际关系:一次思想之旅》(2024年)。本文原载《国家利益》网站。
来源:钝角网 2025-10-17 15:40:56
作者:阿尤布;昀舒/译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的急剧恶化,或许让许多观察者感到意外。这似乎尤为突兀,因为巴基斯坦军方——该国真正的权力核心——曾在20世纪90年代充当塔利班运动的“助产士”,并大力支持其崛起。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当塔利班与美国扶持的喀布尔政府交战时,巴基斯坦军方仍暗中为其提供援助。2021年,伊斯兰堡更是公开为塔利班接管阿富汗而欢呼雀跃。
当时,伊斯兰堡视塔利班为自己的附庸,认为这能为其提供对抗印度的战略纵深。如果与新德里爆发冲突,一个友好的喀布尔政府还能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此外,阿富汗还成为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训练基地,这些组织可渗透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不幸的是,对巴基斯坦而言,这最终证明是一个重大误判。塔利班对巴基斯坦的依赖及其专横手段心生不满,最终背叛了昔日导师。本月早些时候,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爆发的冲突便是明证,双方数十人丧生。此前,巴基斯坦对喀布尔和帕克蒂亚省发动空袭。
巴基斯坦政府声称,这些袭击针对的是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多年来,TTP一直在与阿富汗接壤的开伯尔-普什图省与巴基斯坦军队交战,该省居民与阿富汗塔利班骨干同属普什图族群。这两个组织在意识形态上如孪生兄弟般相似。
塔利班事件对巴基斯坦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因为冲突爆发之际,阿富汗外交部长阿米尔·汗·穆塔基正在访问新德里,并向伊斯兰堡发出严厉警告。访问结束时的联合声明中,穆塔基谴责巴基斯坦支持的团体对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发动恐怖袭击,双方明确支持彼此领土完整——根据印度的解读,这隐含了对克什米尔主权的认可。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的紧张并非新鲜事,需要置于正确的历史语境中审视。事后看来,两国关系的“蜜月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1年,以及2021年塔利班掌权后的几年——只是长期敌对趋势中的短暂异常。
1947年,巴基斯坦从英属印度独立并申请加入联合国时,阿富汗是唯一投反对票的国家。喀布尔反对的理由围绕杜兰线争议,这条边界线划分了阿富汗与英属印度的疆域。阿富汗从未承认杜兰线的合法性,将其视为英国强加的殖民遗产。这对阿富汗而言是个敏感议题,因为该线分割了政治上占主导的普什图族家园。
在喀布尔的鼓动和支持下,边境两侧普什图族的收复主义情绪高涨,令两国关系陷入泥潭。巴基斯坦视之为生存威胁,担心印度从东部、阿富汗从西部形成钳形攻势。即使无公开敌对,这也让巴基斯坦陷入战略被动,必须分散兵力于两条战线,而非集中应对东部印度威胁。这种紧张在阿富汗历届政权下持续存在,无论查希尔·沙阿的君主制、达乌德·汗的共和国,还是苏联扶持的马克思主义政府。
20世纪80年代,巴基斯坦与美国、沙特合作支持阿富汗叛乱,很大程度上是为扶植一个依附自己的政权。1996年至2001年塔利班短暂统治时期,巴基斯坦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
美国的反恐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据称,2001年布什政府警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要么与美国合作打击塔利班,否则“准备轰炸回石器时代”。巴基斯坦倒戈,表面抛弃塔利班,并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进入阿富汗的战略通道,从而推翻塔利班,建立新政府。
巴基斯坦对阿富汗政策的核心动机,是阻止印度在其西部邻国站稳脚跟。印度与阿富汗传统关系良好,部分源于双方对巴基斯坦的共同敌意。新德里参与阿富汗多项发展项目,并视喀布尔为通往中亚的门户。
喀布尔对与伊斯兰堡的不对称关系以及普什图问题不满,一直在向新德里示好,正如穆塔基为期一周的访问所显示。真正激怒伊斯兰堡的是,穆塔基选择在新德里发表反巴言论。
这对印度无疑是喜讯,标志着喀布尔恢复与新德里的友好,并对伊斯兰堡采取敌对姿态,从而推进印度战略利益。印度宣布重新开放驻喀布尔大使馆,并允许塔利班接管阿富汗驻德里大使馆,以此奖励塔利班。正式承认塔利班政府指日可待。正如国际关系中常言:变幻越大,本质越不变。
作者简介:穆罕默德·阿尤布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名誉教授,其最新著作是《从地区安全到全球国际关系:一次思想之旅》(2024年)。本文原载《国家利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