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 2020-10-13 16:02:26
作者:德里克·格罗斯曼;昀舒/译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美中两国都积极加强其在印太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外交关系。这种伙伴关系给它们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巨大优势,包括从军事基地到有利的政治结果,以及潜在的贸易机会。
尽管特朗普政府威胁要大打贸易战,并对美国的盟友提出质疑,但美国的外交表现相当不错。美国已经加深了与印度太平洋区域的盟友——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韩国和泰国——的关系,尽管马尼拉和曼谷也与北京保持暧昧。
华盛顿在与印度加强关系方面取得进展,也升级了与台湾的非正式伙伴关系,同时增加了与太平洋岛屿国家的接触,并在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竞争力。美国提出的保持地区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也引起了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欧友好国家的共鸣。美国还进一步加强了与合作伙伴的多边协调机制。就在上周,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东京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的外长会晤,进行了最新的四方会谈。尽管没有明确表态,但很明显,对抗中国是他们的首要议程。
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破坏了与邻国间的互信。好战的基调、强硬的外交政策以及几乎不间断的武力威胁并没有为它在国际上赢得任何新朋友。中国迄今保持着不结盟外交,它的伙伴大多是不太可靠的、不甚重要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贫贱国家。
以中国最强大的友邦俄罗斯为例。自当下中国最高领导人2012年上台以来,他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已经进行了数十次会晤。中国领导人称普京为“最好、最亲密的朋友”。两国有许多共同利益,最明显的是推行威权主义以超越西方基于民主规则的国际秩序。俄罗斯本能地反对美国,这正好符合中国的需要。
然而,尽管中俄两国通过军事交流、秘密协议、联合演习以及技术和国防产业协调等方式稳步加强了安全合作,但两国仍对彼此存有疑虑。
莫斯科忌惮北京在中亚地区那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主张感到不安。它同样希望中国远离北极。此外,俄罗斯还向越南和印度提供军事武器和支持——这两个国家都对中国心存警惕。
今年六月,中国与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脉有争议的边界发生了冲突,之后不久,莫斯科就推迟或者取消了与北京的S-400地对空导弹交易。换句话说,莫斯科的做法有时似乎与北京的利益抵牾。在没有安全联盟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不应指望莫斯科在自身遭到袭击时提供援助。
朝鲜是唯一一个与中国建立类似安全联盟的国家。1961年,两国签署了《友好、合作和互助条约》(Treaty of Friendship,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规定如果朝鲜受到攻击,中国有义务为确保朝鲜的安全进行干预。然而,直到2018年3月,显然是因为金正恩计划几个月后与特朗普总统进行峰会,中国领导人才首次会晤了金正恩,两位领导人几乎没有达成什么一致意见。中国领导人可能会觉得金正恩在核试验和弹道导弹试验上过于鲁莽,对中国的支持也不领情。
金正恩与美国接触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希望有一天他的国家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由于无法控制金正恩,中国只能从朝鲜身上获得最小的地缘战略价值。1961年的条约将于明年到期,双方将重新谈判,其结果应是目前两国关系的晴雨表。
中国经常宣传与巴基斯坦的“全天候”伙伴关系,自冷战以来,北京一直支持这种伙伴关系,以分散印度的注意力。近年来,伊斯兰堡帮助北京阻止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越境进入中国。作为回报,巴基斯坦寻求中国承认其对克什米尔的主权。
但是,在中国与美国的大国竞争中,巴基斯坦并没有为中国提供切实的利益。中巴经济走廊——北京“一带一路”倡议中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对伊斯兰堡来说可能是负担不起的。虽然巴基斯坦位于印度洋沿岸的地理位置通常被视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其主要港口瓜达尔港从未成为海军基地。
10月1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柬埔寨首相洪森和中国外长王毅出席中柬自贸协定签字仪式
中国在东南亚最好的朋友是柬埔寨。柬埔寨首相洪森是疫情爆发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柬埔寨也坚定支持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这个国家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颇有受益,据报道,北京正在筹划在柬埔寨的雷姆和七星海建设军事基地。
如果北京能够进入这些区域,那么将显著扩大中国军事行动的范围和多方位威胁,可能使柬埔寨成为中国最有用的地缘战略伙伴。商用卫星图像显示,柬埔寨最近夷平了美国在雷姆的一处海军设施,这表明北京将从中受益。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洪森甚至拒绝承认中国正在建设基地,因为这违反了柬埔寨宪法。金边可能不会允许外界探知一些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因此,中国在柬埔寨所做的事情尚未完成,应该予以密切关注。
不管怎样,与美国相比,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显然不是很多,也不是那么可靠。随着美中竞争态势的加剧,这种现实对北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德里克·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是兰德公司的亚太政策高级专家,曾在五角大楼担任顾问;本文原载《日经亚洲评论》
来源:钝角网 2020-10-13 16:02:26
作者:德里克·格罗斯曼;昀舒/译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美中两国都积极加强其在印太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外交关系。这种伙伴关系给它们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巨大优势,包括从军事基地到有利的政治结果,以及潜在的贸易机会。
尽管特朗普政府威胁要大打贸易战,并对美国的盟友提出质疑,但美国的外交表现相当不错。美国已经加深了与印度太平洋区域的盟友——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韩国和泰国——的关系,尽管马尼拉和曼谷也与北京保持暧昧。
华盛顿在与印度加强关系方面取得进展,也升级了与台湾的非正式伙伴关系,同时增加了与太平洋岛屿国家的接触,并在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表现出竞争力。美国提出的保持地区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也引起了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欧友好国家的共鸣。美国还进一步加强了与合作伙伴的多边协调机制。就在上周,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东京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的外长会晤,进行了最新的四方会谈。尽管没有明确表态,但很明显,对抗中国是他们的首要议程。
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破坏了与邻国间的互信。好战的基调、强硬的外交政策以及几乎不间断的武力威胁并没有为它在国际上赢得任何新朋友。中国迄今保持着不结盟外交,它的伙伴大多是不太可靠的、不甚重要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贫贱国家。
以中国最强大的友邦俄罗斯为例。自当下中国最高领导人2012年上台以来,他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已经进行了数十次会晤。中国领导人称普京为“最好、最亲密的朋友”。两国有许多共同利益,最明显的是推行威权主义以超越西方基于民主规则的国际秩序。俄罗斯本能地反对美国,这正好符合中国的需要。
然而,尽管中俄两国通过军事交流、秘密协议、联合演习以及技术和国防产业协调等方式稳步加强了安全合作,但两国仍对彼此存有疑虑。
莫斯科忌惮北京在中亚地区那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主张感到不安。它同样希望中国远离北极。此外,俄罗斯还向越南和印度提供军事武器和支持——这两个国家都对中国心存警惕。
今年六月,中国与印度在喜马拉雅山脉有争议的边界发生了冲突,之后不久,莫斯科就推迟或者取消了与北京的S-400地对空导弹交易。换句话说,莫斯科的做法有时似乎与北京的利益抵牾。在没有安全联盟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不应指望莫斯科在自身遭到袭击时提供援助。
朝鲜是唯一一个与中国建立类似安全联盟的国家。1961年,两国签署了《友好、合作和互助条约》(Treaty of Friendship,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规定如果朝鲜受到攻击,中国有义务为确保朝鲜的安全进行干预。然而,直到2018年3月,显然是因为金正恩计划几个月后与特朗普总统进行峰会,中国领导人才首次会晤了金正恩,两位领导人几乎没有达成什么一致意见。中国领导人可能会觉得金正恩在核试验和弹道导弹试验上过于鲁莽,对中国的支持也不领情。
金正恩与美国接触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希望有一天他的国家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由于无法控制金正恩,中国只能从朝鲜身上获得最小的地缘战略价值。1961年的条约将于明年到期,双方将重新谈判,其结果应是目前两国关系的晴雨表。
中国经常宣传与巴基斯坦的“全天候”伙伴关系,自冷战以来,北京一直支持这种伙伴关系,以分散印度的注意力。近年来,伊斯兰堡帮助北京阻止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越境进入中国。作为回报,巴基斯坦寻求中国承认其对克什米尔的主权。
但是,在中国与美国的大国竞争中,巴基斯坦并没有为中国提供切实的利益。中巴经济走廊——北京“一带一路”倡议中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对伊斯兰堡来说可能是负担不起的。虽然巴基斯坦位于印度洋沿岸的地理位置通常被视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其主要港口瓜达尔港从未成为海军基地。
10月1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柬埔寨首相洪森和中国外长王毅出席中柬自贸协定签字仪式
中国在东南亚最好的朋友是柬埔寨。柬埔寨首相洪森是疫情爆发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柬埔寨也坚定支持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这个国家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颇有受益,据报道,北京正在筹划在柬埔寨的雷姆和七星海建设军事基地。
如果北京能够进入这些区域,那么将显著扩大中国军事行动的范围和多方位威胁,可能使柬埔寨成为中国最有用的地缘战略伙伴。商用卫星图像显示,柬埔寨最近夷平了美国在雷姆的一处海军设施,这表明北京将从中受益。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洪森甚至拒绝承认中国正在建设基地,因为这违反了柬埔寨宪法。金边可能不会允许外界探知一些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因此,中国在柬埔寨所做的事情尚未完成,应该予以密切关注。
不管怎样,与美国相比,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显然不是很多,也不是那么可靠。随着美中竞争态势的加剧,这种现实对北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德里克·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是兰德公司的亚太政策高级专家,曾在五角大楼担任顾问;本文原载《日经亚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