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 2019-12-30 10:27:27
作者:聂辉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本文是他在2019西太湖论坛“中美经贸关系与企业发展分论坛”的发言内容整理
聂辉华
我讲的题目是“以竞争中性原则应对贸易战”,先简单解释一下“竞争中性”,就是政府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
我主要是想谈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到底怎么看待贸易战?第二个是,为什么要从竞争中性的角度解决贸易战的问题?第三个是,如果竞争中性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就是会面临很多实际的挑战,我会把这些挑战告诉大家。
第一,从竞争的角度来讲,大家都应该清楚,贸易战是一个双输博弈,结果是没有赢家;而且中美两国占了全世界 GDP 的 40%,两个这么大的国家打架,对任何企业都没有真正的好处,它只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关税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导致很多在华美国企业在考虑离开。我的意思是我们的主流媒体或者是学者,不要宣传贸易战对中国有利,或者是越打越舒服,这样的很没有常识的话。我们不要去煽动民粹主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第二,贸易战既然是双输的结果,类似中国古代说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它应该是不理性的,为什么特朗普要发动这样一个不理性的战役呢?我觉得从静态来讲,它的确不太理性,但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讲,从博弈论来讲,它是解释得通的。为什么呢?如果把它看作一个重复博弈,类似一个消耗战,在这样一个消耗战的过程中,不断损失自己的刚需,打伤更多的别人,这有可能是一个理性的策略,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不理性的。
看下面这个图(图 -1),如果两个人打架,谁能扛到最后谁就是赢家,任何人中途退出就惨了,要么你就一开始认输,所以这个事情,你很难说特朗普这样干不是理性的。我们不要老是说特朗普是不理性的,或者说美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悬崖勒马,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理性的,这是我的第二个判断。
图-1
第三,贸易战什么时候能终止?我觉得中美之间的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个制度的竞争,也可以说是国家利益的竞争,没有三五十年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所以就算是短期签了贸易协议又怎么样呢?下次可能是别的事情,我们有太多的事情充满了冲突与不和谐,所以我们如果不能提前做好这样一个心理准备的话,我觉得贸易战本身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中美之间所有的交易和交往,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不完全契约,这是我们的一个专业术语。最糟糕的就是“一个世界,两个体系”。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做企业,还是自己做什么事情,每个人都要做好备胎,这就是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这是无可避免的,这一点我是比较悲观的。
接下来要谈一下,为什么要提倡竞争中性原则来解决贸易战的问题呢?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引发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你可以说是在竞争中性的理解和贯彻上不到位,不管是之前提到的对中国的指责,还是在贸易战中,后来网上流传出来的美方的要求,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其实都跟竞争中性有关;就是白老师刚才也讲了,跟营商环境有关,跟这个是直接相关的。而且,不只美国,日本、欧盟、很多国家都对我们提了要求,我们就是要解决和美国的问题,日本的问题、欧盟的问题怎么办?还是一样的问题,大家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是一个共性,不仅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性,而且是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一致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是中国已经在逐渐接受竞争中性的原则。从时间线来看很快,去年年底提出这个事情,政府很快做出反应,今年 3 月份李总理已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竞争中性。而且,我们要在中国看一个东西会不会得到执行,除了看政府工作报告之外,还要看它能不能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文件里面;现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里面都提到了,下一步只欠东风,就看最高领导人提不提“竞争中性”,这可能是迟早的问题。
第三个也是我今天讲的重点,不只贸易战,还有别的问题,包括整个推进改革开放,最好的口号就是竞争中性。大家想想看,去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有没有一个像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样好的口号,它言简意赅,它方向明确,它符合国际主流理念,我可以负责地说,过了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比这更好的口号。有人说,不对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是好的新口号。这一块我是非常不满意的。我经常跟部委说,这句话怎么看怎么有道理,怎么看怎么没道理,你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你想加上市场的时候,看前面那句;你想加上政府干预的时候,你去看后面那句。关键是你看不清楚谁是重点,逻辑顺序在哪里,非常不好。你要用英语写,这句话是写不出来的,你怎么写?你得有逻辑关系。但是,竞争中性符合三个标准:第一,方向明确;第二,言简意赅;第三,符合国际主流理念。而且这个如果能贯彻,让美国有里子,让我们有面子,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们所有人应该努力呼吁,推动“竞争中性”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旗帜和口号。
另外,还跟国企改革有关。简单说一下竞争中性的意思,就是政府对所有的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这些背景大家随便在网上一查都能了解到,我们要做的重点是什么?我觉得竞争中性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要贯彻起来是有难度的。在一次关于竞争中性的国际研讨会上,来自 IMF、世界银行、欧盟、美国的学者提了很多意见,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中国在贯彻竞争中性方面有很多不太满意的情绪。我把它概括了一下,竞争中性要做到,它包括八个方面,这八方面没有一个是容易做到的,而且有几个方面他们是特别有意见的,所以我这里简单过一下。(八个方面是:企业经营形式有区分;成本确认公开透明化;商业回报率合理化;厘清公共服务义务;税收中性;监管中性;债务和补贴中性;政府采购中性。)
这是他们有意见的方面,比如说补贴问题、投资错配、政府担保、信贷歧视、开放市场、僵尸企业,等等,我觉得要做的事情太难了,不亚于中国第二次“入世”。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补贴问题,这是最受诟病的,好几个部委找我谈这个问题,现在我觉得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简单地说,中国的补贴太多了。这是过去十年,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90% 以上的上市企业都得到了补贴,这简直难以想象。比方说咱们这边有高新区,你可以看一下,我查了很多高新区的文件,只要企业进高新区,从头到尾都有补贴,每一个环节都有补贴。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觉得你严重地扭曲了市场竞争,那要市场干什么呢?
图-2
比如说这里(图 -2),上面显示的国企的补贴金额,下面的是民企的,你要看补贴的面都是差不多,但是看补贴的金额。国企在补贴的面上只占1/3,但是补贴的金额是民营企业的 2 倍以上,外国学者找出这个数据来,我们就哑口无言。
图-3
图-4
图-5
第二,看资产回报率(图 -3),我们要把资源投入到有限的市场里面,肯定希望产生好的回报率。上面一条线是民营企业的回报率,下面一条线是国有企业的回报率,差得很远,而且越差越远。我自己也算了一个(图 -4),这是用过去的数据算的,上面是民企,下面是国企。你可以发现,民企从效率上是比国企高好几倍的,但是为什么国有企业得到的贷款是民企的好几倍呢(图 -5)?你看国有企业是红的,民企是蓝的,民企得到的贷款量逐渐下降,国企得到的逐渐上升,这就是信贷错配或者是资源错配,这就非常无效率。你就会发现大家为什么这么反感政府的补贴和政府直接的干预。
图-6
另外一个,就是僵尸企业,破产太少。你看每年破产企业案件的数量(图 - 6),高峰期是一万件,一万件听上去好像不少了,但是跟美国比,太少,美国每年受理的就有 10 万件(破产),我们这么多企业数量,每年受理的只有一万件。如果没有破产,那僵尸企业怎么办,市场的纪律约束体现在哪里,所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图-7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已经打开门了,但是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很突出(图 - 7)。你可以进来,但是你开不了业,做不了生意。我举一个例子,你可以注册一家外资的出版社,但是没有用。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只有国有大出版社才拿到书号,而且书号(与以前相比)被砍掉将近一半到 1/3,请问,你拿不到书号有什么用呢?我们现在不能停留在打开门就够了,还要让人家能够营业,能够真正参与竞争,这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问题。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我觉得“竞争中性”是一个好东西,但是我们要贯彻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只是把这些困难讲出来。谢谢!
来源:钝角网 2019-12-30 10:27:27
作者:聂辉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本文是他在2019西太湖论坛“中美经贸关系与企业发展分论坛”的发言内容整理
聂辉华
我讲的题目是“以竞争中性原则应对贸易战”,先简单解释一下“竞争中性”,就是政府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
我主要是想谈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到底怎么看待贸易战?第二个是,为什么要从竞争中性的角度解决贸易战的问题?第三个是,如果竞争中性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就是会面临很多实际的挑战,我会把这些挑战告诉大家。
第一,从竞争的角度来讲,大家都应该清楚,贸易战是一个双输博弈,结果是没有赢家;而且中美两国占了全世界 GDP 的 40%,两个这么大的国家打架,对任何企业都没有真正的好处,它只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关税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导致很多在华美国企业在考虑离开。我的意思是我们的主流媒体或者是学者,不要宣传贸易战对中国有利,或者是越打越舒服,这样的很没有常识的话。我们不要去煽动民粹主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第二,贸易战既然是双输的结果,类似中国古代说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它应该是不理性的,为什么特朗普要发动这样一个不理性的战役呢?我觉得从静态来讲,它的确不太理性,但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讲,从博弈论来讲,它是解释得通的。为什么呢?如果把它看作一个重复博弈,类似一个消耗战,在这样一个消耗战的过程中,不断损失自己的刚需,打伤更多的别人,这有可能是一个理性的策略,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不理性的。
看下面这个图(图 -1),如果两个人打架,谁能扛到最后谁就是赢家,任何人中途退出就惨了,要么你就一开始认输,所以这个事情,你很难说特朗普这样干不是理性的。我们不要老是说特朗普是不理性的,或者说美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悬崖勒马,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理性的,这是我的第二个判断。
图-1
第三,贸易战什么时候能终止?我觉得中美之间的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个制度的竞争,也可以说是国家利益的竞争,没有三五十年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所以就算是短期签了贸易协议又怎么样呢?下次可能是别的事情,我们有太多的事情充满了冲突与不和谐,所以我们如果不能提前做好这样一个心理准备的话,我觉得贸易战本身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中美之间所有的交易和交往,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不完全契约,这是我们的一个专业术语。最糟糕的就是“一个世界,两个体系”。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做企业,还是自己做什么事情,每个人都要做好备胎,这就是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这是无可避免的,这一点我是比较悲观的。
接下来要谈一下,为什么要提倡竞争中性原则来解决贸易战的问题呢?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引发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你可以说是在竞争中性的理解和贯彻上不到位,不管是之前提到的对中国的指责,还是在贸易战中,后来网上流传出来的美方的要求,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其实都跟竞争中性有关;就是白老师刚才也讲了,跟营商环境有关,跟这个是直接相关的。而且,不只美国,日本、欧盟、很多国家都对我们提了要求,我们就是要解决和美国的问题,日本的问题、欧盟的问题怎么办?还是一样的问题,大家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是一个共性,不仅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性,而且是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一致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是中国已经在逐渐接受竞争中性的原则。从时间线来看很快,去年年底提出这个事情,政府很快做出反应,今年 3 月份李总理已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竞争中性。而且,我们要在中国看一个东西会不会得到执行,除了看政府工作报告之外,还要看它能不能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文件里面;现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里面都提到了,下一步只欠东风,就看最高领导人提不提“竞争中性”,这可能是迟早的问题。
第三个也是我今天讲的重点,不只贸易战,还有别的问题,包括整个推进改革开放,最好的口号就是竞争中性。大家想想看,去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有没有一个像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样好的口号,它言简意赅,它方向明确,它符合国际主流理念,我可以负责地说,过了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比这更好的口号。有人说,不对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是好的新口号。这一块我是非常不满意的。我经常跟部委说,这句话怎么看怎么有道理,怎么看怎么没道理,你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你想加上市场的时候,看前面那句;你想加上政府干预的时候,你去看后面那句。关键是你看不清楚谁是重点,逻辑顺序在哪里,非常不好。你要用英语写,这句话是写不出来的,你怎么写?你得有逻辑关系。但是,竞争中性符合三个标准:第一,方向明确;第二,言简意赅;第三,符合国际主流理念。而且这个如果能贯彻,让美国有里子,让我们有面子,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所以,我们所有人应该努力呼吁,推动“竞争中性”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旗帜和口号。
另外,还跟国企改革有关。简单说一下竞争中性的意思,就是政府对所有的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这些背景大家随便在网上一查都能了解到,我们要做的重点是什么?我觉得竞争中性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要贯彻起来是有难度的。在一次关于竞争中性的国际研讨会上,来自 IMF、世界银行、欧盟、美国的学者提了很多意见,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中国在贯彻竞争中性方面有很多不太满意的情绪。我把它概括了一下,竞争中性要做到,它包括八个方面,这八方面没有一个是容易做到的,而且有几个方面他们是特别有意见的,所以我这里简单过一下。(八个方面是:企业经营形式有区分;成本确认公开透明化;商业回报率合理化;厘清公共服务义务;税收中性;监管中性;债务和补贴中性;政府采购中性。)
这是他们有意见的方面,比如说补贴问题、投资错配、政府担保、信贷歧视、开放市场、僵尸企业,等等,我觉得要做的事情太难了,不亚于中国第二次“入世”。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补贴问题,这是最受诟病的,好几个部委找我谈这个问题,现在我觉得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简单地说,中国的补贴太多了。这是过去十年,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90% 以上的上市企业都得到了补贴,这简直难以想象。比方说咱们这边有高新区,你可以看一下,我查了很多高新区的文件,只要企业进高新区,从头到尾都有补贴,每一个环节都有补贴。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觉得你严重地扭曲了市场竞争,那要市场干什么呢?
图-2
比如说这里(图 -2),上面显示的国企的补贴金额,下面的是民企的,你要看补贴的面都是差不多,但是看补贴的金额。国企在补贴的面上只占1/3,但是补贴的金额是民营企业的 2 倍以上,外国学者找出这个数据来,我们就哑口无言。
图-3
图-4
图-5
第二,看资产回报率(图 -3),我们要把资源投入到有限的市场里面,肯定希望产生好的回报率。上面一条线是民营企业的回报率,下面一条线是国有企业的回报率,差得很远,而且越差越远。我自己也算了一个(图 -4),这是用过去的数据算的,上面是民企,下面是国企。你可以发现,民企从效率上是比国企高好几倍的,但是为什么国有企业得到的贷款是民企的好几倍呢(图 -5)?你看国有企业是红的,民企是蓝的,民企得到的贷款量逐渐下降,国企得到的逐渐上升,这就是信贷错配或者是资源错配,这就非常无效率。你就会发现大家为什么这么反感政府的补贴和政府直接的干预。
图-6
另外一个,就是僵尸企业,破产太少。你看每年破产企业案件的数量(图 - 6),高峰期是一万件,一万件听上去好像不少了,但是跟美国比,太少,美国每年受理的就有 10 万件(破产),我们这么多企业数量,每年受理的只有一万件。如果没有破产,那僵尸企业怎么办,市场的纪律约束体现在哪里,所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图-7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已经打开门了,但是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很突出(图 - 7)。你可以进来,但是你开不了业,做不了生意。我举一个例子,你可以注册一家外资的出版社,但是没有用。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只有国有大出版社才拿到书号,而且书号(与以前相比)被砍掉将近一半到 1/3,请问,你拿不到书号有什么用呢?我们现在不能停留在打开门就够了,还要让人家能够营业,能够真正参与竞争,这是目前比较重要的问题。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我觉得“竞争中性”是一个好东西,但是我们要贯彻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只是把这些困难讲出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