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沈志华:邓小平时代的中朝关系

关键词: 朝鲜半岛

来源:钝角网 2018-02-13 14:49:45

沈志华:邓小平时代的中朝关系

作者:沈志华

到了邓小平时代,全变了,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很简单,就是向美国开放。不跟美国搞好关系,资金、技术、市场,整个进入世界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改革开放首先是对美国开放,中美关系是战略关系,不但外交上是这样,从中国发展上也是这样,这基本上是邓小平的一个理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朝鲜半岛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钝角网”按:本文为2017年12月钝角会员讲座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沈志华先生“深度解析中朝关系”讲座的第四部分内容,至此,全文完。

  第一部分内容:朝鲜战争期间,中朝关系的两面性:基层好,上层非常紧张

  第二部分内容:金日成的党内清洗对中朝关系的影响

  第三部分内容:中朝之间是正常国家关系吗?

  中朝同盟的基础在邓小平时代,前期还是金日成,后期就是金正日,逐步地就瓦解了,就消失了。比如说意识形态,原来咱们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搞社会主义。现在中国一搞改革开放,还是社会主义吗?金日成认为你们就不是社会主义了,社会主义要搞无产阶级专政,搞阶级斗争,你们也不搞了。社会主义搞公有制、计划经济,你们搞市场经济,你们是什么社会主义。这一点金日成非常警惕。

  1990年,朝鲜劳动党内有一个说法,说中国搞了13年的资本主义,非常危险。13年,一算是哪年?1978年或1977年,正好就是咱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朝鲜那会提出来的口号就是要在政治上封锁中国,以鸭绿江为界,不能让中国的资本主义之风吹到朝鲜清洁的上空,意识形态发生了分歧。

  另外,外交理念也开始分道扬镳。原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世界革命。咱们把全世界无产阶级都发动起来推翻资本主义。但是到七八十年代年代,中国就变了,还搞什么世界革命。

  邓小平那会把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叫到北京,讲我们现在搞改革开放,要发展经济了,你们也别折腾了。最后再给你们一笔钱,做点生意算了,给了400万人民币。我去采访了北马局书记,他讲我们当时拿着钱,那时候就没一百块钱的,都是10块钱的,点钱点的手发麻,弄了一大麻袋钱,都揣在身上,捆在腰里带回去的。所以,他放弃了世界革命,还搞什么世界革命。

  金日成不一样,你们不搞,我搞。原来中国有很多培训基地,训练各国共产党。最多的时候,我看过中央军委的一个材料,大概每年得有几千人在这儿受训。后来一年一年减少,到1975年,就是邓小平第一次复出的时候,总理病了,毛主席把邓小平请出来,邓小平先把这个停了,不再培训了。

  金日成全接过去了,到我这儿来吧,他那儿办培训班。他后来主要就是搞非洲的,前不久倒台的那个津巴布韦的穆加贝,就是金日成培养的。所以,后来津巴布韦独立以后,穆加贝不是到中国来,而是到朝鲜去拜见金日成。回国的时候路过中国顺访,那时候金日成就感觉到,现在世界革命的中心已经从北京移到了平壤。

  朝鲜半岛的问题,开始是在毛泽东时代晚年,就是基辛格和尼克松来华的时候,跟周恩来谈。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的档案,现在在美国都解密了。

  那个时候双方已经基本上取得了一种共识,就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美的战略利益是一致的。这话就是周恩来说的,后来尼克松跟毛泽东也这么说,毛泽东也认可为什么?那时候中美有共同的敌人——苏联。但是,表面上毛泽东还是要坚持革命的,毛泽东这个人革命了一辈子,你让他放弃很难。所以,《中美联合公报》写的“人民要革命”,原来不是这句话,原来是“人民要进步”。周恩来跟毛泽东汇报,说美国人对“革命”这个词不太喜欢。后来毛泽东说,他们非要改,就改嘛。周恩来特别能听懂毛泽东的意思,其实毛泽东的心里是不想改的,所以他回去做基辛格的工作,说原来你们美国革命也不错嘛,后来基辛格说算了,革命吧。后来改成“人民要革命”,这下毛泽东满意了,他的理念没变,但是现实又逼着他变。

  到了邓小平时代,全变了,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很简单,就是向美国开放。不跟美国搞好关系,资金、技术、市场,整个进入世界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改革开放首先是对美国开放,中美关系是战略关系,不但外交上是这样,从中国发展上也是这样,这基本上是邓小平的一个理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朝鲜半岛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一,美国撤军的问题,原来中国一直坚持美国必须撤军,到邓小平的时候就不是了,“我们已经认识到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存在是东北亚稳定的因素”,这是邓小平的原话。

  再有就是朝鲜的统一问题,朝鲜战争是干什么的?就是让它统一,而且是武力统一。后来变了,日内瓦会议以后,中国改成和平统一。后来又变了,60年代又支持武力统一,到70年代又变了,又是和平统一,因为中美关系缓和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毛泽东时代是坚持以朝鲜为主体实现朝鲜半岛统一。因为它是社会主义,那边那个是资本主义,这是毛泽东时代的一个基本理念。到邓小平时代变了,开始还是这个,到1985年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了。所以,中国的最大的敌人消失了,朝鲜半岛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朝鲜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朝鲜半岛的问题上,发生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就是原来中国是主张以朝鲜为主导实现统一,不管是和平,还是军事手段。但是,到了邓小平时代,“一国两制”。其实在70年代的时候,美国跟韩国就提出来两个朝鲜,同时进入联合国。金日成坚决反对,说那不行,这不就是永久的分裂,造成民族国家的破裂,这不行。我们要跟中国学,中国不是不允许两个中国吗?我们不允许两个朝鲜,中国说,对,哥俩吊一块了,所以中国不同意两个中国,朝鲜不同意两个朝鲜,互相支持。到邓小平这儿变了,1991年,派李鹏去找金日成,说我们在联合国顶不住了,韩国年年要求讨论加入联合国的问题,今年我们准备不再拦阻。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我们不再拦着了,全世界都这个印象,我们已经给你们挡了好几年了,不挡了。金日成说你们再坚持一段,不再坚持了,要不然就是这个局面,要不就是韩国进入联合国,把你们单独甩在外头。金日成第二天早上起来找李鹏,那还是我们一块进吧。得,这一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等于你承认韩国是个合法性的国家,原来都不承认的。这就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因为什么造成的呢?经济关系,是经济推动的。

  我们原来跟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没有什么经济往来,跟朝鲜维持着比较高的进出口贸易、经济合作等等。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这个情况就慢慢发生变化了,首先是中国的政策变了,它不像毛主席那会,毛主席那会是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我看的一个材料特别有意思,朝鲜工厂纱锭不够,就是那个纺织机,管中国要。中国也不够,后来总理想了一个办法,说这么着吧,咱们在郑州刚建了一个纺织厂,拆了,全给送过去。要多少,给多少,要什么,给什么。用毛主席的话讲叫我们跟朝鲜经济往来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你们不要算经济账。他还跟朝鲜说,我们给你们的武器,虽然武器不如苏联的,我们白给啊,我们不要钱啊,要钱那还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吗?他是这个理念。到邓小平,不要钱,要什么,我们搞的就是改革开放,当然要算经济账了,市场经济不算经济账。所以,1985年那次在胡耀邦家,他们几个人在商量,邓小平说,以后对朝鲜的政策要调整,不能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

  刚说完,金日成送一批米格飞机来,说这是当年毛主席赠送的。现在10年了,要大修,你们给修一下。送到沈阳飞机制造厂。中方说,修可以,但是得给钱。朝鲜说,飞机都是毛主席白给的,修一下还要钱,咱们还是兄弟吗?中方说,不是兄弟不兄弟,这个工厂承包了,你不给钱,谁给钱?闹起来了。弄到外交部,弄到经贸部,谁也不敢解决。最后就送到邓小平那儿去了,邓小平一看这事,拿起来批了两句话“我们也是军火商,我们也要做生意,邓小平”。金日成立马气晕了,所以中国的这种对朝鲜的经济援助政策发生了变化,不是说没有无偿援助,还是有,但是直线下滑。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韩国的经济崛起,这个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和震动都非常大。从1986年开始,中韩的经贸数字翻番往上涨,一年翻几番,韩国强烈要求要建立一种政治关系。但是,那个时候中国比较谨慎,一直不敢接这个话茬。其实韩国做了很多事,韩国档案解密到1986年,我都挑出来看了,韩国人真上心。基辛格访华以后,消息一传出来,韩国人立刻开会,说既然美国能跟中国改善关系,咱们怎么不能,咱们也得改善。它要不理咱们怎么办?不理也得试探,还真想办法。哪天借了一个什么茬,韩国突然登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这个词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就向中国人表示一下,我们有这个心。

  另外,卓长仁事件,那件事韩国人处理的太好了。当时的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沈图去处理,没想到,韩国满足了中国所有的要求,除了卓长仁不能给押解回来,要不然我们在自由世界没法干了。其他的,飞机上150多名乘客全都是五星级酒店住着,白吃白住,临走的时候逛商场,白拿。沈图回来跟邓小平汇报,邓小平特别高兴,韩国人够意思。派谁送个回礼,但是就是政治上不敢发生关系。

  八十年代末的风波以后,中国改革开放这个路能不能走下去,有了疑问,国内阻力非常大,国外的阻力更大。中国被美国等七国制裁,重新封锁,必须得找到突破口,韩国就是一个。韩国积极了那么长时间,没搭理人家,这会突然通知他们准备建交。

  这正是金日成最担心的,因为从1983年开始东欧国家就慢慢闹事,从匈牙利开始,一个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跟韩国建交。金日成就非常紧张,到1990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跟韩国建交了,就剩一个中国了。所以,金日成马上跟沈阳紧急约见邓小平和江泽民,就一件事,求求你们,无论如何不能跟韩国建交,你们要是也跟韩国建交,我们在整个世界上就彻底孤立了。当时邓小平怎么讲?老金同志,放心,没问题,我们不会跟它发生任何政治关系,就是做点生意嘛。金日成忐忑不安的回去了,刚回去,就听说李鹏就去了,两国双双进入联合国。这明白人一想就清楚,这是扫除了政治交往最后的障碍。金日成又到北京来了,赶紧又跑一趟,找邓小平、江泽民,去年说的话算不算数?回复说,回去吧,没问题。结果回去没几个月,突然宣布建交了。所以,中韩建交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金日成完全失望了。他原指望中苏,结果后来冷战结束,苏联垮台,他就指着中国了,结果中国玩这么一手。

  当然,从中国的利益上来看,恐怕也只能这么走。后面邓小平这个时期的材料不多,除了一些邓小平年谱和一些领导人的年谱,我现在看到的主要是国外的一些材料。所以,到底中央是怎么考虑的,邓小平应该估计到这样做对朝鲜的伤害是极大的。金日成把你看成是叛徒,从原来咱们是一个革命阵营的角度来讲,你背叛我了,那共产党对叛徒比对敌人还凶狠,不是吗?所以我说,朝鲜最不信任的就是中国,最恨的就是中国。所以,朝鲜对中国的威胁非常大。

  目前的朝鲜问题,从客观情况来看,双方都不想撕破这张脸。但是,朝鲜不想撕破这张脸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它要打你这张牌,它跟美国,跟谁都打你这张牌。你不捅破窗户纸,我就不捅破。但是我不大理解中国,因为对中国来讲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一说什么挡箭牌、战略缓冲带都过时了。如果美国要进攻中国,如果美国要把韩国作为跳板进攻中国,它当然是你的挡箭牌,是你的战略缓冲带。但现在有这个趋势吗?不可能的,疯子才说这个话。

  再说了,美国打伊拉克都能打,中国还能靠朝鲜这个挡箭牌吗?而且我觉得缓冲带和安全缓冲区都是弱国意识,这种国家安全意识就不是一个大国意识。你听说过美国有什么缓冲带吗?所以,我觉得这种观念不对。还可能有情感的问题,中朝结婚60年了,就算离婚了,也不能对人家太狠,是不是有这方面因素,我就不太清楚了。如果这样子,那置国家利益于何地?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意识形态,可能有这种想法。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帮它,谁帮它。但是,问题是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肯定不是。跟马克思报告一下,我们那儿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祖孙三代统治,可能吗?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从情感上,从地缘政治来讲,没有理由那么维护朝鲜。

责任编辑: 花满楼

沈志华:邓小平时代的中朝关系

关键词: 朝鲜半岛

来源:钝角网 2018-02-13 14:49:45

沈志华:邓小平时代的中朝关系

作者:沈志华

到了邓小平时代,全变了,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很简单,就是向美国开放。不跟美国搞好关系,资金、技术、市场,整个进入世界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改革开放首先是对美国开放,中美关系是战略关系,不但外交上是这样,从中国发展上也是这样,这基本上是邓小平的一个理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朝鲜半岛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钝角网”按:本文为2017年12月钝角会员讲座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沈志华先生“深度解析中朝关系”讲座的第四部分内容,至此,全文完。

  第一部分内容:朝鲜战争期间,中朝关系的两面性:基层好,上层非常紧张

  第二部分内容:金日成的党内清洗对中朝关系的影响

  第三部分内容:中朝之间是正常国家关系吗?

  中朝同盟的基础在邓小平时代,前期还是金日成,后期就是金正日,逐步地就瓦解了,就消失了。比如说意识形态,原来咱们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搞社会主义。现在中国一搞改革开放,还是社会主义吗?金日成认为你们就不是社会主义了,社会主义要搞无产阶级专政,搞阶级斗争,你们也不搞了。社会主义搞公有制、计划经济,你们搞市场经济,你们是什么社会主义。这一点金日成非常警惕。

  1990年,朝鲜劳动党内有一个说法,说中国搞了13年的资本主义,非常危险。13年,一算是哪年?1978年或1977年,正好就是咱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朝鲜那会提出来的口号就是要在政治上封锁中国,以鸭绿江为界,不能让中国的资本主义之风吹到朝鲜清洁的上空,意识形态发生了分歧。

  另外,外交理念也开始分道扬镳。原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世界革命。咱们把全世界无产阶级都发动起来推翻资本主义。但是到七八十年代年代,中国就变了,还搞什么世界革命。

  邓小平那会把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叫到北京,讲我们现在搞改革开放,要发展经济了,你们也别折腾了。最后再给你们一笔钱,做点生意算了,给了400万人民币。我去采访了北马局书记,他讲我们当时拿着钱,那时候就没一百块钱的,都是10块钱的,点钱点的手发麻,弄了一大麻袋钱,都揣在身上,捆在腰里带回去的。所以,他放弃了世界革命,还搞什么世界革命。

  金日成不一样,你们不搞,我搞。原来中国有很多培训基地,训练各国共产党。最多的时候,我看过中央军委的一个材料,大概每年得有几千人在这儿受训。后来一年一年减少,到1975年,就是邓小平第一次复出的时候,总理病了,毛主席把邓小平请出来,邓小平先把这个停了,不再培训了。

  金日成全接过去了,到我这儿来吧,他那儿办培训班。他后来主要就是搞非洲的,前不久倒台的那个津巴布韦的穆加贝,就是金日成培养的。所以,后来津巴布韦独立以后,穆加贝不是到中国来,而是到朝鲜去拜见金日成。回国的时候路过中国顺访,那时候金日成就感觉到,现在世界革命的中心已经从北京移到了平壤。

  朝鲜半岛的问题,开始是在毛泽东时代晚年,就是基辛格和尼克松来华的时候,跟周恩来谈。基辛格和尼克松访华的档案,现在在美国都解密了。

  那个时候双方已经基本上取得了一种共识,就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美的战略利益是一致的。这话就是周恩来说的,后来尼克松跟毛泽东也这么说,毛泽东也认可为什么?那时候中美有共同的敌人——苏联。但是,表面上毛泽东还是要坚持革命的,毛泽东这个人革命了一辈子,你让他放弃很难。所以,《中美联合公报》写的“人民要革命”,原来不是这句话,原来是“人民要进步”。周恩来跟毛泽东汇报,说美国人对“革命”这个词不太喜欢。后来毛泽东说,他们非要改,就改嘛。周恩来特别能听懂毛泽东的意思,其实毛泽东的心里是不想改的,所以他回去做基辛格的工作,说原来你们美国革命也不错嘛,后来基辛格说算了,革命吧。后来改成“人民要革命”,这下毛泽东满意了,他的理念没变,但是现实又逼着他变。

  到了邓小平时代,全变了,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很简单,就是向美国开放。不跟美国搞好关系,资金、技术、市场,整个进入世界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改革开放首先是对美国开放,中美关系是战略关系,不但外交上是这样,从中国发展上也是这样,这基本上是邓小平的一个理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朝鲜半岛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一,美国撤军的问题,原来中国一直坚持美国必须撤军,到邓小平的时候就不是了,“我们已经认识到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存在是东北亚稳定的因素”,这是邓小平的原话。

  再有就是朝鲜的统一问题,朝鲜战争是干什么的?就是让它统一,而且是武力统一。后来变了,日内瓦会议以后,中国改成和平统一。后来又变了,60年代又支持武力统一,到70年代又变了,又是和平统一,因为中美关系缓和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毛泽东时代是坚持以朝鲜为主体实现朝鲜半岛统一。因为它是社会主义,那边那个是资本主义,这是毛泽东时代的一个基本理念。到邓小平时代变了,开始还是这个,到1985年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了。所以,中国的最大的敌人消失了,朝鲜半岛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朝鲜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朝鲜半岛的问题上,发生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就是原来中国是主张以朝鲜为主导实现统一,不管是和平,还是军事手段。但是,到了邓小平时代,“一国两制”。其实在70年代的时候,美国跟韩国就提出来两个朝鲜,同时进入联合国。金日成坚决反对,说那不行,这不就是永久的分裂,造成民族国家的破裂,这不行。我们要跟中国学,中国不是不允许两个中国吗?我们不允许两个朝鲜,中国说,对,哥俩吊一块了,所以中国不同意两个中国,朝鲜不同意两个朝鲜,互相支持。到邓小平这儿变了,1991年,派李鹏去找金日成,说我们在联合国顶不住了,韩国年年要求讨论加入联合国的问题,今年我们准备不再拦阻。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我们不再拦着了,全世界都这个印象,我们已经给你们挡了好几年了,不挡了。金日成说你们再坚持一段,不再坚持了,要不然就是这个局面,要不就是韩国进入联合国,把你们单独甩在外头。金日成第二天早上起来找李鹏,那还是我们一块进吧。得,这一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等于你承认韩国是个合法性的国家,原来都不承认的。这就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因为什么造成的呢?经济关系,是经济推动的。

  我们原来跟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没有什么经济往来,跟朝鲜维持着比较高的进出口贸易、经济合作等等。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这个情况就慢慢发生变化了,首先是中国的政策变了,它不像毛主席那会,毛主席那会是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我看的一个材料特别有意思,朝鲜工厂纱锭不够,就是那个纺织机,管中国要。中国也不够,后来总理想了一个办法,说这么着吧,咱们在郑州刚建了一个纺织厂,拆了,全给送过去。要多少,给多少,要什么,给什么。用毛主席的话讲叫我们跟朝鲜经济往来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你们不要算经济账。他还跟朝鲜说,我们给你们的武器,虽然武器不如苏联的,我们白给啊,我们不要钱啊,要钱那还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吗?他是这个理念。到邓小平,不要钱,要什么,我们搞的就是改革开放,当然要算经济账了,市场经济不算经济账。所以,1985年那次在胡耀邦家,他们几个人在商量,邓小平说,以后对朝鲜的政策要调整,不能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

  刚说完,金日成送一批米格飞机来,说这是当年毛主席赠送的。现在10年了,要大修,你们给修一下。送到沈阳飞机制造厂。中方说,修可以,但是得给钱。朝鲜说,飞机都是毛主席白给的,修一下还要钱,咱们还是兄弟吗?中方说,不是兄弟不兄弟,这个工厂承包了,你不给钱,谁给钱?闹起来了。弄到外交部,弄到经贸部,谁也不敢解决。最后就送到邓小平那儿去了,邓小平一看这事,拿起来批了两句话“我们也是军火商,我们也要做生意,邓小平”。金日成立马气晕了,所以中国的这种对朝鲜的经济援助政策发生了变化,不是说没有无偿援助,还是有,但是直线下滑。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韩国的经济崛起,这个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和震动都非常大。从1986年开始,中韩的经贸数字翻番往上涨,一年翻几番,韩国强烈要求要建立一种政治关系。但是,那个时候中国比较谨慎,一直不敢接这个话茬。其实韩国做了很多事,韩国档案解密到1986年,我都挑出来看了,韩国人真上心。基辛格访华以后,消息一传出来,韩国人立刻开会,说既然美国能跟中国改善关系,咱们怎么不能,咱们也得改善。它要不理咱们怎么办?不理也得试探,还真想办法。哪天借了一个什么茬,韩国突然登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这个词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就向中国人表示一下,我们有这个心。

  另外,卓长仁事件,那件事韩国人处理的太好了。当时的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沈图去处理,没想到,韩国满足了中国所有的要求,除了卓长仁不能给押解回来,要不然我们在自由世界没法干了。其他的,飞机上150多名乘客全都是五星级酒店住着,白吃白住,临走的时候逛商场,白拿。沈图回来跟邓小平汇报,邓小平特别高兴,韩国人够意思。派谁送个回礼,但是就是政治上不敢发生关系。

  八十年代末的风波以后,中国改革开放这个路能不能走下去,有了疑问,国内阻力非常大,国外的阻力更大。中国被美国等七国制裁,重新封锁,必须得找到突破口,韩国就是一个。韩国积极了那么长时间,没搭理人家,这会突然通知他们准备建交。

  这正是金日成最担心的,因为从1983年开始东欧国家就慢慢闹事,从匈牙利开始,一个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跟韩国建交。金日成就非常紧张,到1990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跟韩国建交了,就剩一个中国了。所以,金日成马上跟沈阳紧急约见邓小平和江泽民,就一件事,求求你们,无论如何不能跟韩国建交,你们要是也跟韩国建交,我们在整个世界上就彻底孤立了。当时邓小平怎么讲?老金同志,放心,没问题,我们不会跟它发生任何政治关系,就是做点生意嘛。金日成忐忑不安的回去了,刚回去,就听说李鹏就去了,两国双双进入联合国。这明白人一想就清楚,这是扫除了政治交往最后的障碍。金日成又到北京来了,赶紧又跑一趟,找邓小平、江泽民,去年说的话算不算数?回复说,回去吧,没问题。结果回去没几个月,突然宣布建交了。所以,中韩建交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金日成完全失望了。他原指望中苏,结果后来冷战结束,苏联垮台,他就指着中国了,结果中国玩这么一手。

  当然,从中国的利益上来看,恐怕也只能这么走。后面邓小平这个时期的材料不多,除了一些邓小平年谱和一些领导人的年谱,我现在看到的主要是国外的一些材料。所以,到底中央是怎么考虑的,邓小平应该估计到这样做对朝鲜的伤害是极大的。金日成把你看成是叛徒,从原来咱们是一个革命阵营的角度来讲,你背叛我了,那共产党对叛徒比对敌人还凶狠,不是吗?所以我说,朝鲜最不信任的就是中国,最恨的就是中国。所以,朝鲜对中国的威胁非常大。

  目前的朝鲜问题,从客观情况来看,双方都不想撕破这张脸。但是,朝鲜不想撕破这张脸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它要打你这张牌,它跟美国,跟谁都打你这张牌。你不捅破窗户纸,我就不捅破。但是我不大理解中国,因为对中国来讲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一说什么挡箭牌、战略缓冲带都过时了。如果美国要进攻中国,如果美国要把韩国作为跳板进攻中国,它当然是你的挡箭牌,是你的战略缓冲带。但现在有这个趋势吗?不可能的,疯子才说这个话。

  再说了,美国打伊拉克都能打,中国还能靠朝鲜这个挡箭牌吗?而且我觉得缓冲带和安全缓冲区都是弱国意识,这种国家安全意识就不是一个大国意识。你听说过美国有什么缓冲带吗?所以,我觉得这种观念不对。还可能有情感的问题,中朝结婚60年了,就算离婚了,也不能对人家太狠,是不是有这方面因素,我就不太清楚了。如果这样子,那置国家利益于何地?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意识形态,可能有这种想法。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帮它,谁帮它。但是,问题是它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肯定不是。跟马克思报告一下,我们那儿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祖孙三代统治,可能吗?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从意识形态,还是从情感上,从地缘政治来讲,没有理由那么维护朝鲜。

花满楼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