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钝角网 2018-02-05 10:12:44
作者:沈志华
斯大林为什么不让去呢?他要金日成自己顶住,不想让中国插手朝鲜的事,只要中国一插手,这个地儿就是中国的了。你想巴掌大一块地儿,一百多万军队在那儿待着,那谁说了算,不就是中国说了算。我看金日成挺可怜的,金日成在7月份就想人中国来,他跟苏联大使讲,为什么美国能帮助李承晚,中国人就不能帮助我?苏联大使说你问我,我问谁。他跟莫斯科说,莫斯科就一直不置可否。一直到10月1号,联合国军已经到了三八线,但是那儿已经没有朝鲜的军队防守了,都被打散了,打垮了。所以,金日成最后写了一封信,说如果再不帮助的话,我们就真的完蛋了,您看着办。这么着,斯大林没有办法了,才给毛主席说,你不是老想出兵吗?我看现在是时候了,所以是这样的情况。
毛泽东是10月2号就回了电报要出兵,但中国这些将领都不干,说该打的时候不让打,到现在让我们去,那会儿如果中国跟朝鲜兵合一处,无论是打美国人,是打韩国人,没有问题。如果志愿军在仁川防守的话,美国麦克阿瑟不可能成功。因为仁川那个海滩特别浅,大船得离十几公里以外停泊,得用小船一点一点地靠岸。人家十万人登陆,朝鲜这儿就一个半营几百人防守,那不是开玩笑似的,要是志愿军在那儿搁一个师,登陆不会成功。
登陆不成功,釜山的战役很快就会结束。那情况当然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10月1号接到这个电报以后,很多中国将领就觉得现在去已经没意义了,去了我们也打不过美国人,人家本来也没想打你,你出国跟人家打一仗,又打不过,这不是引火烧身吗?那人家顺着就追过来了,更不安全嘛。当时争论就争论在这儿,但毛泽东说必须得去,打败了也得去,就去了。当然,毛泽东说了算,说去就去吧。
毛泽东坚持出兵朝鲜到底是为什么?我分析他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斯大林的信任,因为当时中苏关系其实非常紧张,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了以后,斯大林很不相信中国,毛泽东这个人太不得了了,生生地把大连旅顺、长春都给要回去了,谁敢在他斯大林那儿如此造次,也就是毛泽东。所以,毛泽东其实心里特别明白苏联态度的变化。所以,朝鲜战争一爆发,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其实不是东北边境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共产党政权还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社会动乱、经济萧条,整个金融混乱,国民党要反攻大陆,再加上散兵游勇,土匪横行,一片混乱。这个时候,朝鲜战争再打一仗,再让美国人压到边境,那还得了。但是,靠中共自己的力量是很难的,必须拉着苏联。苏联要不信任你,怎么能拉得动它,所以我想毛泽东出兵就是一个投名状,就是给斯大林递一个投名状,你让我管亚洲革命,我拼了命也得管,打不过我也去,就打给你看。所以,我想这是毛泽东的一个主要思考。
但是,对朝鲜有没有这个想法呢?这就不好讲了。你说没有吧,他确实从来没说过中国要接管苏联对朝鲜的控制权这种话,不过我老觉得他好像也有点,为什么?因为毛泽东这个人古书读的太多,他对历史门清,他看的书比一般历史学家看得都多,所以他知道原来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日本人拿走了,俄国人拿走了,在我手里又给拿回来了,这是什么劲头。
有个档案材料我基本上可以断定是确实的,是一个大使告诉我他亲眼在外交部看到的,就是1949年毛泽东去莫斯科的时候,和斯大林的一个谈话,当时还是12月的时候,斯大林的态度还没有变,他还是觉得金日成不能这么匆忙地发动战争。所以,那次谈话,他跟毛泽东俩人的意见还是一致的,大概是在12月24号。毛泽东就提出来金日成这个人太年轻、不懂事、老捣乱。斯大林也同意,因为他们俩在10月份就通过一次电报。金日成原来找毛泽东,你说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你得帮帮我。毛泽东说统一当然是对的,武装夺取政权,我还没统一呢,你等我统一完了,我就帮着你统一。好了,金日成回去了。
到了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了,金日成有点着急了,就给毛泽东来了一封信,你不是说你统一完了,帮助我,现在是不是该轮到我了。毛泽东就把这封信转给斯大林了,说你看这人又来了。其实中国那会儿很多事,包括重庆还没有拿下,还有整个广东,更别说台湾、西藏了。所以,他就把这信转给斯大林,斯大林就给他回信,说金日成这人年轻不懂事,你不要跟他计较,这事我来办。所以,此前毛泽东和斯大林俩人是有沟通的。在那次会面的时候,他们说不行我们就把他拿下来,换个人。换谁?换崔庸健,他的资格非常老,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毕业了以后就到黄埔军校当教官,跟谁的关系特好?叶剑英,跟叶剑英两人关系特别好,广州起义他跟叶剑英一块搞的。后来广州起义失败了,他跑到东北去了,所以中共对他非常熟。
原来崔庸健比金日成的地位高,八十八旅成立的时候,崔庸健是旅参谋长,金日成就是一个营长,他们俩的地位差得很远。1943年崔庸健突然被打下去了。我看到俄国档案里头,有一个命令,1943年把崔庸健给撤职了,到宣传科负责墙报了,参谋长画墙报去了。以后他就一直在金日成手下。他去世之前,一直是金日成的第二把手。
这个史料说明毛泽东其实有这个心思,要控制朝鲜,金日成不好控制。主要因为金日成是苏联培养的。所以,那会儿毛泽东就提出不行换崔庸健,后来斯大林没同意。
所以,我想毛泽东可能有这个心思,但是这确实没有什么更多的文件来说明。客观上讲,通过朝鲜战争,中国确实是掌握了对朝鲜半岛的话语权。朝鲜战争期间,中朝关系实际上非常紧张,表面上看非常祥和,非常好,报纸上也宣传“鲜血凝成的友谊”、“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这如果是指一般的老百姓、基层,这样讲也是对的,是可以的。我看了志愿军的档案,毛泽东三令五申,你们到了朝鲜不得干预人家的内政,爱护当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至少从班、排、连,一直到团,都有那个“爱民公约”,大家都签字的。一天要给阿妈妮挑多少担水,一年给她种多少地,都有保证书,那个档案里都有。所以,军民关系是非常好的。但是,上层关系非常紧张,主要涉及到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中朝双方矛盾特别大。
第一个问题,军队指挥权,这么多人到了朝鲜,谁指挥?金日成觉得,第一,我是最高司令官。第二,你到我们国家来作战,当然我指挥了。彭德怀心里想,哪能你指挥,你刚把你的40万人指挥没了,要由我指挥。这不,俩人就掐起来了,后来金日成提出来,这么着,你指挥中国人,我指挥朝鲜人。彭德怀说不行,中国人我指挥,朝鲜人也得我指挥,因为你不懂打仗,而且这个战争必须配合。最后是斯大林出面,统一由中国人指挥。所以,金日成就很尴尬。我看那个档案,苏联大使跟他传达这个命令,说军队指挥权就交给中国人,他一愣,那我这个总司令干什么?我也就不干了吧。不,你留着,你宣布个公报什么之类的,金日成当然很不高兴。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铁路管理权,志愿军到了朝鲜以后,朝鲜那个铁路都让美国飞机轰炸了。整个朝鲜的铁路都是中国人给修的,机车、车厢全是从中国调过去的。所以,初期都是中国人指挥。但是,1951年10月开始停战谈判,美国就不轰炸了。金日成说现在战也停了,是不是铁路指挥权就交回来,彭德怀就不干,说战争没有结束,这只是停战谈判,战争期间铁路必须军管,俩人又吵起来。高岗去了一趟调和不行,后来弄到周恩来那儿,周恩来出面也不行。后来周恩来就说,老彭,算了,别跟他争,交给他们算了,他只要保证你的军需物资就完了,你操那么多心干嘛。结果不知道谁把这个消息捅给斯大林了,我估计是毛泽东。斯大林又来一个电报,铁路必须军管,又弄得金日成非常尴尬。本来双方都谈好了,把铁路指挥权交出去,都要签约了。结果,斯大林电报一来,又完了。最后大概是1954年,中国才把朝鲜的铁路权交还给朝鲜。
1949年3月,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访问,期间金日成提出武力统一朝鲜,希望得到苏联支持。图为金日成在莫斯科火车站发表讲话
还有好多问题,包括战俘的问题。我看俄国电报里头,金日成经常给斯大林打电报告中国人的状。最大的分歧就是1951年第三次战役结束,下一步到底怎么办?彭德怀是在1月4号占领了汉城,1月8号就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休整。金日成不干了,带着苏联大使,还有朴宪永,他们三个人火急火燎跑到志愿军总部,进门就破口大骂:“彭德怀,你安的什么心?天下哪有打了胜仗了军队,自己下令停止进攻的,美国人现在兵败如山倒,我吹口气,也把它吹到太平洋去了,你怎么竟然下令停止进攻,你想什么。”彭德怀这个人是一爆脾气,他跟金日说:“这个命令是我下的,我绝不改,有本事你就把我给毙了。”俩人拍桌子,吵了三天。
后来毛泽东就把这个事又告诉斯大林了,现在前方将帅不合,这事怎么办?斯大林给出了一个主意,说这么着,让金日成去打,志愿军守后方,就地休整。金日成不是想打吗?让他去前面打。然后毛泽东就告诉彭德怀,彭德怀说,可以,你不是吹口气就把他吹回太平洋去,你吹去吧,我给你守后方。金日成想了想算了,我也不去了。但这件事对朝鲜人的心理影响特别大,他们一直认为朝鲜没有实现这次统一是中国人在捣鬼,是中国人故意搞的。
1955年,苏共中央有一个报告讲中朝关系,他们分析中朝关系的时候,就是讲的这个事,说朝鲜高级干部普遍认为中国人不想让他们统一,不希望中国旁边有一个统一的朝鲜,所以在战争期间故意搞阴谋,本来能实现统一的,结果没实现。
所以,这件事对朝鲜领导人的影响非常大。你想,到1955年了,朝鲜人还这么看,他们一直认为中国人不是真心实意帮它。所以,中国跟朝鲜在战争期间的关系两面性非常强,一面中国对朝鲜是有求必应,而且基层的关系非常好;一面是上层关系非常紧张,所以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朝关系陷入了一个冷淡期,到什么程度?中国大使两年不到任,一个国家的大使长期不到任,就说明这两个国家关系有问题。我看中国驻朝鲜大使馆1954年工作总结发回给外交部的报告,说现在大使馆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战争期间大使馆是车水马龙,来要粮的、木材的,要这的,要那的,连续不断。自从停战以后,门可罗雀,再没人来了,没人搭理我们。朝鲜干部很少到使馆来,他们有什么事也不跟我们讲。朝鲜发生的一些大事我们是看了《人民日报》才知道,你说这闹不闹笑话。派你到那国当大使,那儿发生的事你不知道,还要回国看《人民日报》。这说明两国关系非常冷淡。
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金日成还是想追着苏联,他什么事都跟苏联人讲,不跟中国人讲。特别是1954年、1955年的时候,俄国档案里头就有,他隔三差五就到苏联大使馆汇报去了,就是不到中国大使馆来。别说他不来,延安派都不来。毛泽东也不搭理他,你爱怎么弄就怎么弄。
来源:钝角网 2018-02-05 10:12:44
作者:沈志华
“钝角网”按:本文为2017年12月钝角会员讲座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沈志华先生“深度解析中朝关系”讲座的第一部分内容。
朝鲜战争对中朝关系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为什么是决定性的呢?因为朝鲜原来不归中国管,二战结束以后,它归苏联管。当然很早以前,明朝、清朝那时候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被日本占了15年,日本投降以后,苏联占领了朝鲜。苏联占领朝鲜一直到1948年底,1949年初才撤。虽然苏联的军队撤走了,但是整个朝鲜的制度是照搬苏联的,朝鲜的干部是苏联帮助确定的,包括金日成本人,金日成本人也是苏联斯大林看中的。所以,一直到中国出兵朝鲜之前,朝鲜都是在斯大林的控制之下。
关于金日成这个人,我简单说一下,他比较复杂,朝鲜党内两派人特别奇怪,原来他们都是中共培养的,包括金日成这一拨人,这拨叫满洲派,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从满洲,从东北过去的,就是原来抗联的这批人。还有一批是关内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下属,叫延安派。这两拨人后来都是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回到朝鲜的,但是金日成1941年去了苏联,整个抗联都到苏联去了,没多少人了,就剩千八百人,也打不下去了,后来就都躲到苏联。躲到苏联以后,斯大林给成立了一个八十八旅,就是苏联给钱,他们当时都是穿着苏联的军装,接受苏联的训练。但因为周保中是当时抗联的领导人,后来也是八十八旅的旅长。周保中认为我们虽然身在苏联,但我们还是中国人,我们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部队。所以,八十八旅保留了中共党组织,同时也建立了苏共党组织,所以它有两个党委。
在这个过程当中,金日成慢慢地靠上了苏联人。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就把他们送回朝鲜协助苏联占领军来管理朝鲜。金日成是在他回国以后一个多月才宣布脱离中共党组织和抗联的军籍。关内的那些人他们到了鸭绿江边,大部分没回国,因为他们当时是朝鲜义务军,都是带着武器的,是在八路军的指挥下,苏联不让入境。所以,这批人就回来了,只有少数高层的干部到了朝鲜,大部分人回到了东北,以后到沈阳参加了林彪的部队。
本来斯大林看中的不是金日成,是朴宪永。朴宪永的资格很老,是1924年的朝共中央委员、朝鲜共青团的书记。在苏联上的大学入的党,而且是共产国际朝鲜局的三个负责人之一,地位很高的。后来因为朝鲜地下党被破坏,苏联就把他派回朝鲜,所以他一直在汉城,直到日本投降,揭竿而起,成立了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他当总书记。后来因为三八线把汉城截在了南边,所以他的势力就没了,只身逃回了朝鲜,那时候都已经1947年了,金日成已经坐大。这样,在苏联的培植下,就把整个朝鲜政府、军队、警察都建立了起来。所以,1949年刘少奇去莫斯科的时候,当时跟斯大林说好了,以后我们管亚洲革命,苏联人说我们管欧洲革命,你们管亚洲革命。毛泽东早就想管亚洲革命,人家不认他,1949年初米高扬到西柏坡的时候,他就跟他讲了,现在各国共产党都在跟我们联系,既然你们欧洲搞个情报局,我们也搞一个亚洲情报局吧。斯大林那会没答应,结果刘少奇去又谈这事,说你要不让我们参加亚洲情报局,我们中国共产党就参加欧洲情报局,斯大林说那算了,还是你们自己搞一个吧。所以,他的电报一发回来,毛泽东特别高兴。刘少奇还没回国,中共中央就在中南海办了亚洲各国共产党领导人培训班,都在中南海学习。但是,就是没有朝鲜人。人家不需要,在苏联都学得好好的了。所以,在中国出兵朝鲜之前,中国和朝鲜没有什么关系。
图片106为1943年10月5日抗联教导旅,即88旅部分干部合影。前排左二起为张寿籛、王一知、周保中、金日成。图片105为周保中及其妻子王一知
国共内战期间,朝鲜对中国主要的帮助是开放边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共产党那会跟国民党打仗,中长路已经都被国民党占了,刘少奇提出让出大路,占领两厢,让出大路就是让出中长路,因为中长路沿线都是中心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一直到大连,就是占领农村。所以,在东北的交通线是被阻隔的,中共四野的部队调动完全是通过朝鲜的铁路调动的。为什么当时南满没有被放弃?当时陈云、肖华他们讨论过,因为国民党基本上把东北都占了,南满很孤立,到底要不要保留南满的根据地,最后讨论的结果还是保留,主要就是因为它靠着朝鲜。打不过,哧溜就过江了,就出国了,国民党就不敢追了,因为到国界了。
要再往南就是苏联占领区,它是凭借着这个。另外,中共的伤员、仓库、机关、家属都躲到朝鲜去了,这样子是有了战略活动的空间,有了后勤基地。我觉得从军事上讲,中共在东北战场能取胜,这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决定是苏联人做的。因为朝鲜那会儿根本没有决定权,中朝边界一共有六个大队防守,从图们一直到丹东(那会叫安东),从编制上看,都是苏联军人。朝鲜没军队,朝鲜军队1948年才建。所以,从本质上讲还是苏联需要中共占领东北,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中共占领东北,也不用过长城了,长城以北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蒙古、内蒙、外蒙、东北、朝鲜连成一片。这是斯大林的算盘。但是,后来局面被打破了,一是国民党不干,另外共产党也不干,一个东北哪装得住啊。
朝鲜战争一打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中国参战是斯大林逼着去的,其实他是不希望中国参战。开始是毛主席非要去,斯大林死活不让。我光看相关的电报,还有档案就好几份。1950年7月份、8月份、9月份中国都跟朝鲜说,你们打不了,就让我们来,你们不行,我们就接手了,要不你在前面打,我在后面打,你在前面釜山跟美国人打,你后面的防线我们派部队去。俄国档案里都有这个记载,就是中国向朝鲜大量地调朝鲜人民军制服的样版。所以,你看那些照片,志愿军出国第一批部队穿的都是朝鲜军服。棉衣都是扎的一条一条的,中国没这种军服,那都是朝鲜军服,按照苏联的样式做的。
斯大林为什么不让去呢?他要金日成自己顶住,不想让中国插手朝鲜的事,只要中国一插手,这个地儿就是中国的了。你想巴掌大一块地儿,一百多万军队在那儿待着,那谁说了算,不就是中国说了算。我看金日成挺可怜的,金日成在7月份就想人中国来,他跟苏联大使讲,为什么美国能帮助李承晚,中国人就不能帮助我?苏联大使说你问我,我问谁。他跟莫斯科说,莫斯科就一直不置可否。一直到10月1号,联合国军已经到了三八线,但是那儿已经没有朝鲜的军队防守了,都被打散了,打垮了。所以,金日成最后写了一封信,说如果再不帮助的话,我们就真的完蛋了,您看着办。这么着,斯大林没有办法了,才给毛主席说,你不是老想出兵吗?我看现在是时候了,所以是这样的情况。
毛泽东是10月2号就回了电报要出兵,但中国这些将领都不干,说该打的时候不让打,到现在让我们去,那会儿如果中国跟朝鲜兵合一处,无论是打美国人,是打韩国人,没有问题。如果志愿军在仁川防守的话,美国麦克阿瑟不可能成功。因为仁川那个海滩特别浅,大船得离十几公里以外停泊,得用小船一点一点地靠岸。人家十万人登陆,朝鲜这儿就一个半营几百人防守,那不是开玩笑似的,要是志愿军在那儿搁一个师,登陆不会成功。
登陆不成功,釜山的战役很快就会结束。那情况当然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10月1号接到这个电报以后,很多中国将领就觉得现在去已经没意义了,去了我们也打不过美国人,人家本来也没想打你,你出国跟人家打一仗,又打不过,这不是引火烧身吗?那人家顺着就追过来了,更不安全嘛。当时争论就争论在这儿,但毛泽东说必须得去,打败了也得去,就去了。当然,毛泽东说了算,说去就去吧。
毛泽东坚持出兵朝鲜到底是为什么?我分析他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斯大林的信任,因为当时中苏关系其实非常紧张,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了以后,斯大林很不相信中国,毛泽东这个人太不得了了,生生地把大连旅顺、长春都给要回去了,谁敢在他斯大林那儿如此造次,也就是毛泽东。所以,毛泽东其实心里特别明白苏联态度的变化。所以,朝鲜战争一爆发,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其实不是东北边境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共产党政权还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社会动乱、经济萧条,整个金融混乱,国民党要反攻大陆,再加上散兵游勇,土匪横行,一片混乱。这个时候,朝鲜战争再打一仗,再让美国人压到边境,那还得了。但是,靠中共自己的力量是很难的,必须拉着苏联。苏联要不信任你,怎么能拉得动它,所以我想毛泽东出兵就是一个投名状,就是给斯大林递一个投名状,你让我管亚洲革命,我拼了命也得管,打不过我也去,就打给你看。所以,我想这是毛泽东的一个主要思考。
但是,对朝鲜有没有这个想法呢?这就不好讲了。你说没有吧,他确实从来没说过中国要接管苏联对朝鲜的控制权这种话,不过我老觉得他好像也有点,为什么?因为毛泽东这个人古书读的太多,他对历史门清,他看的书比一般历史学家看得都多,所以他知道原来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日本人拿走了,俄国人拿走了,在我手里又给拿回来了,这是什么劲头。
有个档案材料我基本上可以断定是确实的,是一个大使告诉我他亲眼在外交部看到的,就是1949年毛泽东去莫斯科的时候,和斯大林的一个谈话,当时还是12月的时候,斯大林的态度还没有变,他还是觉得金日成不能这么匆忙地发动战争。所以,那次谈话,他跟毛泽东俩人的意见还是一致的,大概是在12月24号。毛泽东就提出来金日成这个人太年轻、不懂事、老捣乱。斯大林也同意,因为他们俩在10月份就通过一次电报。金日成原来找毛泽东,你说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你得帮帮我。毛泽东说统一当然是对的,武装夺取政权,我还没统一呢,你等我统一完了,我就帮着你统一。好了,金日成回去了。
到了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了,金日成有点着急了,就给毛泽东来了一封信,你不是说你统一完了,帮助我,现在是不是该轮到我了。毛泽东就把这封信转给斯大林了,说你看这人又来了。其实中国那会儿很多事,包括重庆还没有拿下,还有整个广东,更别说台湾、西藏了。所以,他就把这信转给斯大林,斯大林就给他回信,说金日成这人年轻不懂事,你不要跟他计较,这事我来办。所以,此前毛泽东和斯大林俩人是有沟通的。在那次会面的时候,他们说不行我们就把他拿下来,换个人。换谁?换崔庸健,他的资格非常老,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毕业了以后就到黄埔军校当教官,跟谁的关系特好?叶剑英,跟叶剑英两人关系特别好,广州起义他跟叶剑英一块搞的。后来广州起义失败了,他跑到东北去了,所以中共对他非常熟。
原来崔庸健比金日成的地位高,八十八旅成立的时候,崔庸健是旅参谋长,金日成就是一个营长,他们俩的地位差得很远。1943年崔庸健突然被打下去了。我看到俄国档案里头,有一个命令,1943年把崔庸健给撤职了,到宣传科负责墙报了,参谋长画墙报去了。以后他就一直在金日成手下。他去世之前,一直是金日成的第二把手。
这个史料说明毛泽东其实有这个心思,要控制朝鲜,金日成不好控制。主要因为金日成是苏联培养的。所以,那会儿毛泽东就提出不行换崔庸健,后来斯大林没同意。
所以,我想毛泽东可能有这个心思,但是这确实没有什么更多的文件来说明。客观上讲,通过朝鲜战争,中国确实是掌握了对朝鲜半岛的话语权。朝鲜战争期间,中朝关系实际上非常紧张,表面上看非常祥和,非常好,报纸上也宣传“鲜血凝成的友谊”、“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这如果是指一般的老百姓、基层,这样讲也是对的,是可以的。我看了志愿军的档案,毛泽东三令五申,你们到了朝鲜不得干预人家的内政,爱护当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至少从班、排、连,一直到团,都有那个“爱民公约”,大家都签字的。一天要给阿妈妮挑多少担水,一年给她种多少地,都有保证书,那个档案里都有。所以,军民关系是非常好的。但是,上层关系非常紧张,主要涉及到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中朝双方矛盾特别大。
第一个问题,军队指挥权,这么多人到了朝鲜,谁指挥?金日成觉得,第一,我是最高司令官。第二,你到我们国家来作战,当然我指挥了。彭德怀心里想,哪能你指挥,你刚把你的40万人指挥没了,要由我指挥。这不,俩人就掐起来了,后来金日成提出来,这么着,你指挥中国人,我指挥朝鲜人。彭德怀说不行,中国人我指挥,朝鲜人也得我指挥,因为你不懂打仗,而且这个战争必须配合。最后是斯大林出面,统一由中国人指挥。所以,金日成就很尴尬。我看那个档案,苏联大使跟他传达这个命令,说军队指挥权就交给中国人,他一愣,那我这个总司令干什么?我也就不干了吧。不,你留着,你宣布个公报什么之类的,金日成当然很不高兴。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铁路管理权,志愿军到了朝鲜以后,朝鲜那个铁路都让美国飞机轰炸了。整个朝鲜的铁路都是中国人给修的,机车、车厢全是从中国调过去的。所以,初期都是中国人指挥。但是,1951年10月开始停战谈判,美国就不轰炸了。金日成说现在战也停了,是不是铁路指挥权就交回来,彭德怀就不干,说战争没有结束,这只是停战谈判,战争期间铁路必须军管,俩人又吵起来。高岗去了一趟调和不行,后来弄到周恩来那儿,周恩来出面也不行。后来周恩来就说,老彭,算了,别跟他争,交给他们算了,他只要保证你的军需物资就完了,你操那么多心干嘛。结果不知道谁把这个消息捅给斯大林了,我估计是毛泽东。斯大林又来一个电报,铁路必须军管,又弄得金日成非常尴尬。本来双方都谈好了,把铁路指挥权交出去,都要签约了。结果,斯大林电报一来,又完了。最后大概是1954年,中国才把朝鲜的铁路权交还给朝鲜。
1949年3月,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访问,期间金日成提出武力统一朝鲜,希望得到苏联支持。图为金日成在莫斯科火车站发表讲话
还有好多问题,包括战俘的问题。我看俄国电报里头,金日成经常给斯大林打电报告中国人的状。最大的分歧就是1951年第三次战役结束,下一步到底怎么办?彭德怀是在1月4号占领了汉城,1月8号就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休整。金日成不干了,带着苏联大使,还有朴宪永,他们三个人火急火燎跑到志愿军总部,进门就破口大骂:“彭德怀,你安的什么心?天下哪有打了胜仗了军队,自己下令停止进攻的,美国人现在兵败如山倒,我吹口气,也把它吹到太平洋去了,你怎么竟然下令停止进攻,你想什么。”彭德怀这个人是一爆脾气,他跟金日说:“这个命令是我下的,我绝不改,有本事你就把我给毙了。”俩人拍桌子,吵了三天。
后来毛泽东就把这个事又告诉斯大林了,现在前方将帅不合,这事怎么办?斯大林给出了一个主意,说这么着,让金日成去打,志愿军守后方,就地休整。金日成不是想打吗?让他去前面打。然后毛泽东就告诉彭德怀,彭德怀说,可以,你不是吹口气就把他吹回太平洋去,你吹去吧,我给你守后方。金日成想了想算了,我也不去了。但这件事对朝鲜人的心理影响特别大,他们一直认为朝鲜没有实现这次统一是中国人在捣鬼,是中国人故意搞的。
1955年,苏共中央有一个报告讲中朝关系,他们分析中朝关系的时候,就是讲的这个事,说朝鲜高级干部普遍认为中国人不想让他们统一,不希望中国旁边有一个统一的朝鲜,所以在战争期间故意搞阴谋,本来能实现统一的,结果没实现。
所以,这件事对朝鲜领导人的影响非常大。你想,到1955年了,朝鲜人还这么看,他们一直认为中国人不是真心实意帮它。所以,中国跟朝鲜在战争期间的关系两面性非常强,一面中国对朝鲜是有求必应,而且基层的关系非常好;一面是上层关系非常紧张,所以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朝关系陷入了一个冷淡期,到什么程度?中国大使两年不到任,一个国家的大使长期不到任,就说明这两个国家关系有问题。我看中国驻朝鲜大使馆1954年工作总结发回给外交部的报告,说现在大使馆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战争期间大使馆是车水马龙,来要粮的、木材的,要这的,要那的,连续不断。自从停战以后,门可罗雀,再没人来了,没人搭理我们。朝鲜干部很少到使馆来,他们有什么事也不跟我们讲。朝鲜发生的一些大事我们是看了《人民日报》才知道,你说这闹不闹笑话。派你到那国当大使,那儿发生的事你不知道,还要回国看《人民日报》。这说明两国关系非常冷淡。
朝鲜战争的结果是金日成还是想追着苏联,他什么事都跟苏联人讲,不跟中国人讲。特别是1954年、1955年的时候,俄国档案里头就有,他隔三差五就到苏联大使馆汇报去了,就是不到中国大使馆来。别说他不来,延安派都不来。毛泽东也不搭理他,你爱怎么弄就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