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钱跃君:百年回顾,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 苏联 俄罗斯 中俄关系

来源:钝角网 2017-11-03 10:43:15

钱跃君:百年回顾,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因后果

作者:钱跃君

十月革命拉开了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实际控制了整个东欧,导致东西方对抗与冷战,直到1989年东欧阵营易帜,苏联解体。但当年的苏联主体俄国迄今影响着今日的国际政治。

  俄历1917年10月25日,即公历11月7日,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左翼布尔什维克策反皇家的阿芙乐尔巡洋舰起义,几千名士兵当日晚占领临时政府驻地冬宫。十月革命拉开了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实际控制了整个东欧,导致东西方对抗与冷战,直到1989年东欧阵营易帜,苏联解体。但当年的苏联主体俄国迄今影响着今日的国际政治。

  19世纪工业化与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欧洲近代的启蒙运动也波及俄国,18世纪初沙皇彼得大帝乔装平民亲赴西欧荷兰等地考察政治、经济与社会,当政后在俄国施行政治、经济、行政与军事的全面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发展,为俄国的富国强兵打下基础。此后,德国安哈特公爵国公主叶卡捷琳娜(大帝)嫁给俄国沙皇,丈夫去世后她亲自任俄国沙皇(1762-1796),与德国暨西欧建立了更为广泛的联系,以优惠政策欢迎德国人移民俄国,建立德国村,给予大批土地,且40年免税——许多俄国的德国后裔就是这时候移民俄国——给贫穷落后的俄国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她戎马一生,为俄国打下大片疆土,俄国一跃成为欧洲五强(另四强是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

  1853-1856年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本想乘奥斯曼帝国(土耳其)衰弱而向地中海扩张,引来英国和法国的军事阻止。这是人类史上第一场现代化战争:英法使用蒸汽机驱动的铁甲船、爆炸性炮弹、铁路运输、电报、天气预报、战地医院、战地记者等。而俄国的军事技术还停留在传统水平,自然惨败。通过战争,俄国看到俄国武器与军队训练与英法有太大的差距,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法自由民组成的军队更是不同,于是开始了一场政治改革,包括司法与行政管理、以及军事与农奴制改革,创建自己的重工业。自此,俄国军事力量大增。但俄国不敢向西与欧洲列强争夺土地,却向东在中国夺取了大量领土和岛屿,甚至想夺取整个东三省。

  俄国学习德国暨西方才获得了高速发展,其发展总要比德国慢一个节拍。

  德国工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前后起飞,吸引了无数农民进入城市,从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步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但也造成了城市工人的贫民化,50年代前后产生了著名的“19世纪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63年拉萨尔创建德国工会,主张维持现有国家结构,但推行民主,以实现工人当政;1869年Bebel和Liebknecht在Eisennach创建社会民主工人党,接受马克思思想,要以暴力革命推翻普鲁士政权,实现工人独立当政(无产阶级专政)。1875年这两大组织在东德小城哥达合并为德国工人党(后来的社会民主党SPD),拉萨尔政治占上风,马克思派成为党内左翼,直到1919年马克思派才独立出来成立德国共产党。

  俄国工业到19世纪末才开始起步,俄国农民也纷纷进入城市谋生,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于是也开始了社会主义运动,1898年创建了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但在工人党内部产生了类似德国的两大派系:一派希望保留议会政治、但推动民主以保障工人利益的多数派,另一派是以列宁为首、以推翻沙皇为诉求的少数派。在1903年的第二届党代会上,两派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党内的犹太工人团体不满列宁一派而退出党代会,于是列宁派代表数微弱超过另一派,于是他们自称自己这派是多数派(“多数”的俄语:布尔什维克),将另一派说成少数派(“少数”的俄语:孟什维克)。

1.Lenin.jpg

  列宁在演讲

  俄国工人运动比德国工人运动更为激烈,除了俄国的经济基础和政府理性明显低于德国外,也与俄国的历史文化有关:俄国农民进入城市,将农村的社会关系带入城市,结果将城市农村化,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政治也就走得更为激烈。

  因为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圣彼得堡发起罢工,1905年1月22日在圣彼得堡发生了“血腥星期日”:三万多工人在神父Gapon率领下到沙皇驻地冬宫前的广场上和平游行,要求沙皇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建立代表民意的议会。没想到政府开枪扫射,打死上千位游行者。圣彼得堡为此发起总罢工,老百姓对政府主导政治改革丧失希望。以后各类罢工、游行事件连绵不断,整个社会进入动荡期。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这样的压力下,2006年同意设立民选议会(俄语:杜马),但也形同虚设。财政部长Witte建议沙皇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被拒绝。

  二月革命

  由于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本来就非常严重,又偏偏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俄国与德国普鲁士为争夺东欧、尤其波罗的海岸而开战。起先俄国占一点便宜,1915年开始战情逆转,俄方连续几次败仗,俄国军队只能一步步回撤,丧失了波兰、立陶宛、罗马尼亚等。9月沙皇撤销了原来的指挥官,亲自上前线担任总指挥。尽管也损失惨重(1916年伤亡150万士兵),总算稳住了阵线。

  皇帝上前线,俄国本土就剩下皇后来管理,皇后又与一位神父发生性丑闻(该神父后被暗杀),使俄国皇家在民间的形象一落千丈。但真正引起社会冲突的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因为要进行现代战争,需要加强国防工业,需要大量资金,沙皇又在欧洲无处贷款。于是,政府大量印钱,导致卢布大幅贬值,物价高攀。不仅生活品价格高攀,原料、工业品、劳动力的价格都攀高。仅到1916年,俄国市场的平均价格飞涨400%。作为恶性循坏,因为生产成本飞涨,许多生产厂家倒闭。另一方面,这么多军队在外作战,需要食物货物供应,以致市场上货物紧缺,1916年秋天开始,每个面包店前都排满了队。1916/1917年冬天特寒,居民却买不到供暖的燃油,等等。所有这些,都加剧了老白姓对政府的极端不满,希望立即停止战争。1916年11月,沙皇的弟弟Michail写信给沙皇:“我坚信,我们现在坐在一个火山上,任何一个火星,任何一步做错,都会引起对你、对我们所有人、对俄国的一场灾难。”沙皇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挽救措施,但都没有效果。

2.RusianCal.jpg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一家

  应当说,社会民主工人党仅仅是一个工人政党,俄国当时还是农业国,85%农民。但农民也深受其害。许多农民被抽去当兵,担任运输,而在本土雇用短工的工资及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基本资料都在涨价。因为军工需要,许多资料根本就没有。农民为了生存也经常去城市打工,接触到城市工人,包括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所以,他们也被融入不满和抗议的队伍。

  1917年初开始,因为贫困和饥饿,在工业大城市发生各类暴乱,抢劫,罢工,游行。1月22日“血腥星期日”12周年纪念日,圣彼得堡发生了更大的游行抗议。政府逮捕了一批抗议组织者,但不仅无法抑制抗议,而且民众与政府的敌对情绪更加激烈。

  俄历1917年2月23日(公历3月8日),圣彼得堡的Putilow兵工厂工人发起罢工,要求结束战争,改善食品供应:“给我们面包,我们饿,我们需要面包。”3万多工人拿着小红旗走上街头,吸引了其它企业的工人前来。例如Ayvas工厂的女工们都走上街头——这就是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源——Vulcan工厂的1500名工人也聚集在厂门口,一位警官拿着手枪威胁工人不得出厂,结果被几位工人制服,并殴打了警官,然后也涌向街头——整个圣彼得堡的一半工人都参与了这场运动,蔓延到全国,形成全国总罢工。

  游行队伍起先非常和平,他们担心政府会血腥镇压。当时政府动用的是警察,没想到军队的士兵们都倾向于工人,仅仅在圣彼得堡就有17万士兵自愿出来保护工人。为了方便组织与沟通,临时成立了“圣彼得堡工人士兵委员会”(“委员会”俄语:苏维埃)。次日,沙皇从Mogilew驻军地向圣彼得堡警察局长发布命令:“明天必须平息暴乱。”次日下晚,警察前来阻止游行,并向游行者开枪,打死约60人。而在其它城市,游行队伍获得了士兵的保护。

3.Februarrevolution.jpg

  俄国二月革命时,工人上街抗议,士兵保护

  俄国议会基本倾向于示威者,所以沙皇于3月12日发电报给议会,要立即解散议会。但议会拒绝,并于次日举行会议,正式接受管理国家秩序。14日议会主席与军队最高指挥官联名发电报给沙皇,要求他退位。但北线总指挥Russki打电话给议会主席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他将该谈话内容传到军队的各个部门。没想到次日,各个部门反馈意见都说:沙皇必须下野。这时,沙皇写信给议会主席表示,议会可以全权处理政府事宜,但他的表态已经太晚了。次日,沙皇正式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他弟弟Michail。他弟弟获得皇位后的次日,也宣布退位——延续300年的俄国Romanow皇朝就此结束。2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捕,全家流放到西柏利亚,直到1918年7月16/17日全家被斯大林杀害。

  几乎同步,德国在与俄作战的东线有所进展,但与英法作战的西线战事不利,1918年3月的进攻没能成功。8月,德国政府只能公开承认,德国成为欧洲老大的梦破碎了。而德国内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罢工游行越来越频繁,反战情绪不断上涨。为了安抚民心,1918年10月普鲁士国王宣布引入君主立宪,“德国正在从君主之国走向人民之国。”但太晚了,1918年11月德国北海舰队起义,全德国工人罢工,像俄国那样立即成立“工人士兵委员会”。委员会决定废除君主制,接手德国政府与军队。普鲁士(与奥地利)国王下野,举家迁往荷兰。1919年1月召开制宪大会,德国建立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主制度魏玛共和国。

责任编辑: 昀舒

钱跃君:百年回顾,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 苏联 俄罗斯 中俄关系

来源:钝角网 2017-11-03 10:43:15

钱跃君:百年回顾,俄国“十月革命”的前因后果

作者:钱跃君

十月革命拉开了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实际控制了整个东欧,导致东西方对抗与冷战,直到1989年东欧阵营易帜,苏联解体。但当年的苏联主体俄国迄今影响着今日的国际政治。

  俄历1917年10月25日,即公历11月7日,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左翼布尔什维克策反皇家的阿芙乐尔巡洋舰起义,几千名士兵当日晚占领临时政府驻地冬宫。十月革命拉开了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实际控制了整个东欧,导致东西方对抗与冷战,直到1989年东欧阵营易帜,苏联解体。但当年的苏联主体俄国迄今影响着今日的国际政治。

  19世纪工业化与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欧洲近代的启蒙运动也波及俄国,18世纪初沙皇彼得大帝乔装平民亲赴西欧荷兰等地考察政治、经济与社会,当政后在俄国施行政治、经济、行政与军事的全面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发展,为俄国的富国强兵打下基础。此后,德国安哈特公爵国公主叶卡捷琳娜(大帝)嫁给俄国沙皇,丈夫去世后她亲自任俄国沙皇(1762-1796),与德国暨西欧建立了更为广泛的联系,以优惠政策欢迎德国人移民俄国,建立德国村,给予大批土地,且40年免税——许多俄国的德国后裔就是这时候移民俄国——给贫穷落后的俄国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她戎马一生,为俄国打下大片疆土,俄国一跃成为欧洲五强(另四强是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

  1853-1856年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本想乘奥斯曼帝国(土耳其)衰弱而向地中海扩张,引来英国和法国的军事阻止。这是人类史上第一场现代化战争:英法使用蒸汽机驱动的铁甲船、爆炸性炮弹、铁路运输、电报、天气预报、战地医院、战地记者等。而俄国的军事技术还停留在传统水平,自然惨败。通过战争,俄国看到俄国武器与军队训练与英法有太大的差距,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法自由民组成的军队更是不同,于是开始了一场政治改革,包括司法与行政管理、以及军事与农奴制改革,创建自己的重工业。自此,俄国军事力量大增。但俄国不敢向西与欧洲列强争夺土地,却向东在中国夺取了大量领土和岛屿,甚至想夺取整个东三省。

  俄国学习德国暨西方才获得了高速发展,其发展总要比德国慢一个节拍。

  德国工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前后起飞,吸引了无数农民进入城市,从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步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但也造成了城市工人的贫民化,50年代前后产生了著名的“19世纪社会问题”,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63年拉萨尔创建德国工会,主张维持现有国家结构,但推行民主,以实现工人当政;1869年Bebel和Liebknecht在Eisennach创建社会民主工人党,接受马克思思想,要以暴力革命推翻普鲁士政权,实现工人独立当政(无产阶级专政)。1875年这两大组织在东德小城哥达合并为德国工人党(后来的社会民主党SPD),拉萨尔政治占上风,马克思派成为党内左翼,直到1919年马克思派才独立出来成立德国共产党。

  俄国工业到19世纪末才开始起步,俄国农民也纷纷进入城市谋生,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于是也开始了社会主义运动,1898年创建了俄国社会民主工人党。但在工人党内部产生了类似德国的两大派系:一派希望保留议会政治、但推动民主以保障工人利益的多数派,另一派是以列宁为首、以推翻沙皇为诉求的少数派。在1903年的第二届党代会上,两派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党内的犹太工人团体不满列宁一派而退出党代会,于是列宁派代表数微弱超过另一派,于是他们自称自己这派是多数派(“多数”的俄语:布尔什维克),将另一派说成少数派(“少数”的俄语:孟什维克)。

1.Lenin.jpg

  列宁在演讲

  俄国工人运动比德国工人运动更为激烈,除了俄国的经济基础和政府理性明显低于德国外,也与俄国的历史文化有关:俄国农民进入城市,将农村的社会关系带入城市,结果将城市农村化,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政治也就走得更为激烈。

  因为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圣彼得堡发起罢工,1905年1月22日在圣彼得堡发生了“血腥星期日”:三万多工人在神父Gapon率领下到沙皇驻地冬宫前的广场上和平游行,要求沙皇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建立代表民意的议会。没想到政府开枪扫射,打死上千位游行者。圣彼得堡为此发起总罢工,老百姓对政府主导政治改革丧失希望。以后各类罢工、游行事件连绵不断,整个社会进入动荡期。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这样的压力下,2006年同意设立民选议会(俄语:杜马),但也形同虚设。财政部长Witte建议沙皇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被拒绝。

  二月革命

  由于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本来就非常严重,又偏偏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俄国与德国普鲁士为争夺东欧、尤其波罗的海岸而开战。起先俄国占一点便宜,1915年开始战情逆转,俄方连续几次败仗,俄国军队只能一步步回撤,丧失了波兰、立陶宛、罗马尼亚等。9月沙皇撤销了原来的指挥官,亲自上前线担任总指挥。尽管也损失惨重(1916年伤亡150万士兵),总算稳住了阵线。

  皇帝上前线,俄国本土就剩下皇后来管理,皇后又与一位神父发生性丑闻(该神父后被暗杀),使俄国皇家在民间的形象一落千丈。但真正引起社会冲突的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因为要进行现代战争,需要加强国防工业,需要大量资金,沙皇又在欧洲无处贷款。于是,政府大量印钱,导致卢布大幅贬值,物价高攀。不仅生活品价格高攀,原料、工业品、劳动力的价格都攀高。仅到1916年,俄国市场的平均价格飞涨400%。作为恶性循坏,因为生产成本飞涨,许多生产厂家倒闭。另一方面,这么多军队在外作战,需要食物货物供应,以致市场上货物紧缺,1916年秋天开始,每个面包店前都排满了队。1916/1917年冬天特寒,居民却买不到供暖的燃油,等等。所有这些,都加剧了老白姓对政府的极端不满,希望立即停止战争。1916年11月,沙皇的弟弟Michail写信给沙皇:“我坚信,我们现在坐在一个火山上,任何一个火星,任何一步做错,都会引起对你、对我们所有人、对俄国的一场灾难。”沙皇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挽救措施,但都没有效果。

2.RusianCal.jpg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一家

  应当说,社会民主工人党仅仅是一个工人政党,俄国当时还是农业国,85%农民。但农民也深受其害。许多农民被抽去当兵,担任运输,而在本土雇用短工的工资及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基本资料都在涨价。因为军工需要,许多资料根本就没有。农民为了生存也经常去城市打工,接触到城市工人,包括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所以,他们也被融入不满和抗议的队伍。

  1917年初开始,因为贫困和饥饿,在工业大城市发生各类暴乱,抢劫,罢工,游行。1月22日“血腥星期日”12周年纪念日,圣彼得堡发生了更大的游行抗议。政府逮捕了一批抗议组织者,但不仅无法抑制抗议,而且民众与政府的敌对情绪更加激烈。

  俄历1917年2月23日(公历3月8日),圣彼得堡的Putilow兵工厂工人发起罢工,要求结束战争,改善食品供应:“给我们面包,我们饿,我们需要面包。”3万多工人拿着小红旗走上街头,吸引了其它企业的工人前来。例如Ayvas工厂的女工们都走上街头——这就是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源——Vulcan工厂的1500名工人也聚集在厂门口,一位警官拿着手枪威胁工人不得出厂,结果被几位工人制服,并殴打了警官,然后也涌向街头——整个圣彼得堡的一半工人都参与了这场运动,蔓延到全国,形成全国总罢工。

  游行队伍起先非常和平,他们担心政府会血腥镇压。当时政府动用的是警察,没想到军队的士兵们都倾向于工人,仅仅在圣彼得堡就有17万士兵自愿出来保护工人。为了方便组织与沟通,临时成立了“圣彼得堡工人士兵委员会”(“委员会”俄语:苏维埃)。次日,沙皇从Mogilew驻军地向圣彼得堡警察局长发布命令:“明天必须平息暴乱。”次日下晚,警察前来阻止游行,并向游行者开枪,打死约60人。而在其它城市,游行队伍获得了士兵的保护。

3.Februarrevolution.jpg

  俄国二月革命时,工人上街抗议,士兵保护

  俄国议会基本倾向于示威者,所以沙皇于3月12日发电报给议会,要立即解散议会。但议会拒绝,并于次日举行会议,正式接受管理国家秩序。14日议会主席与军队最高指挥官联名发电报给沙皇,要求他退位。但北线总指挥Russki打电话给议会主席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他将该谈话内容传到军队的各个部门。没想到次日,各个部门反馈意见都说:沙皇必须下野。这时,沙皇写信给议会主席表示,议会可以全权处理政府事宜,但他的表态已经太晚了。次日,沙皇正式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他弟弟Michail。他弟弟获得皇位后的次日,也宣布退位——延续300年的俄国Romanow皇朝就此结束。2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捕,全家流放到西柏利亚,直到1918年7月16/17日全家被斯大林杀害。

  几乎同步,德国在与俄作战的东线有所进展,但与英法作战的西线战事不利,1918年3月的进攻没能成功。8月,德国政府只能公开承认,德国成为欧洲老大的梦破碎了。而德国内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罢工游行越来越频繁,反战情绪不断上涨。为了安抚民心,1918年10月普鲁士国王宣布引入君主立宪,“德国正在从君主之国走向人民之国。”但太晚了,1918年11月德国北海舰队起义,全德国工人罢工,像俄国那样立即成立“工人士兵委员会”。委员会决定废除君主制,接手德国政府与军队。普鲁士(与奥地利)国王下野,举家迁往荷兰。1919年1月召开制宪大会,德国建立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主制度魏玛共和国。

  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起以Kerenski为总理的临时政府,工人士兵委员会(苏维埃)拒绝进入政府组阁,而作为并列于政府、带有立法权的监督机构,形成“双重政府”,并决定于公历11月25日举行全民选举起草宪法委员会,建立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政府和议会。

  但沙皇被解除了,俄国的社会问题却没有那么简单解决。老百姓又把怨气转移到新建的临时政府。最为麻烦的是,战争还没有结束,临时政府无法马上与德国达成双方可以接受的停战协议以缓解国内矛盾。出于民族利益,临时政府只能继续组织与德作战,而且获得了孟什维克为多数的工人士兵委员会默认。不幸的是,俄国在与德国战争中依旧节节败退,从而引发工人士兵委员会内部、包括孟什维克和社会党人的主战和停战的观点分歧。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两城,工人士兵委员会以布尔什维克为多数,即停战派占多数,托洛斯基被选为圣彼得堡工人士兵委员会主席。

  被俄国政府通缉、流亡于瑞士的列宁看到了民心想停战、临时政府又举棋不定的政治契机,德国也希望这位革命者列宁能回到俄国,给已经混乱的俄国政坛再去添乱,以利于德国的东线战场。于是,德国皇帝协助列宁重返俄国,并资助列宁的布尔什维克2000-5000万帝国马克,用于政党活动。列宁的母亲出身于德国的犹太医生家庭,列宁是半个德国犹太人——列宁等32位布尔什维克党人于俄历1917年4月7日回到俄国。在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内部讨论中,以列宁、托落斯基为首的左派(布尔什维克)与右派(孟什维克)发生意见分歧,前者要求以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后者希望以和平途径参加全民大选,结果左派得胜。

  俄历7月1日,俄国向德国的奥匈帝国发起进攻,希望通过进攻获得好一点停战谈判的筹码。结果又是惨败,临时政府的民众威信降到冰点。布尔什维克借此机会发起“七月起义”(列宁在芬兰修养,未参与),圣彼得堡的50万工人举行罢工和上街游行,遭到临时政府的军队枪杀,死难400余人。双重政府已经名存实亡,临时政府占上风,布尔什维克又成为非法组织而转入地下。但布尔什维克已经看到,仅靠罢工与游行不可能获胜,必须举行武装起义,而且要赶在11月24日俄国首届全民大选前举行。

  列宁于俄历9月27日赶到彼得堡作政治准备,托落斯基负责军事,这就发生了十月革命。俄历10月24/25日深夜(公历11月7日),以芙蓉号舰的一声炮响为信号,几千位布尔什维克士兵和几百位工人占领了城市的军事要地。因为临时政府尽管在圣彼得堡的冬宫,但没有军队防卫,只有看门的,见到起义军人马上让开,起义军队毫无阻力地进入冬宫,双方都没有任何流血。如此顺利,连圣彼得堡的市民都不知道夜里发生了军事政变,还是第二天见报时才知道那晚临时政府被布尔什维克替代了——电影《列宁在十月》中进攻冬宫的镜头纯属杜撰,镜头上起义军冲破沉重的铁门,那不是东宫的大门,而是皇宫中马厩的铁门。

4.Oktoberrevolution.jpg

  十月革命时芙蓉号舰打响军事政变信号弹

  十月革命的次日就召开全俄苏维埃大会(即工人士兵委员会大会!),与会的649名代表中,布尔什维克占390席,社会革命党160席,孟什维克72席。社会党人和孟什维克因为不满暴力行为而中途退场以示抗议,布尔什维克形式上得以多数票通过而临时当政,列宁任主席,托落斯基任军事委员,契切林任外交委员,斯大林任民族委员。俄历11月11日举行正式的全民大选,布尔什维克仅获25%选票而惨败。1918年1月5日,列宁采用暴力手段单方面取缔新诞生的民选议会。

  苏共执政后,俄历12月15日俄德双方停战。列宁履行许诺而向德国提出停战协议,没想到被德国拒绝。之后,德国提出将原属俄国势力范围的乌克兰、波罗地海三国、芬兰、格鲁吉亚划入德国势力范围,次年3月苏联只能在协议书上签字。布尔什维克进行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造,镇压反革命,没收地主和资本家的所有财产。

  但外战结束,内战爆发,红军与白军之间的战争延续到1922年,俄国土地上生灵涂碳,死难800-1000万人……

  新政权

  十月革命前号称要解放工农以实现民主,列宁时代却已经设立了古拉格集中营。

  历史地位仅次于列宁、十月革命军事总指挥、苏联红军创建人托洛斯基(1879-1940),公开站出来反对新政权的官僚主义、专制主义和民族主义,要求实现民主,结果被列宁排斥,列宁去世后被斯大林解职并流放。晚年流亡到墨西哥期间,在那里创建了追求民主社会主义的第四国际,与斯大林的专制社会主义抗衡,最后被斯大林派人暗杀。

  以歌颂列宁和十月革命著称的苏联第一诗人马雅科夫斯基(1893-1930),不敢想象他日夜期望的人民政权居然这样专制地镇压人民,悲愤自杀,年仅37岁。另一位著名诗人叶赛宁(1895-1925)也曾热衷地歌颂革命,当时的苏联官方消息说他是自杀,1980年代人们调查确认是死于苏联秘密警察、克格勃的前身GPU的暗杀。曾热衷于列宁的高尔基(1868-1936),因不满专制政权而流亡德国、意大利。回苏联后尽管表面获得了许多殊荣,但实际是在克格勃的监视下生活,最后也是死于斯大林的毒杀。他死后两年,他的秘书和两位护理他的医生当替罪羊,以谋杀罪而被枪杀灭口。

  斯大林的妻子无法忍受这样的暴政,几乎到了精神分裂的程度,写下一幅标语“屠杀孩子是野蛮行径”,然后自杀。斯大林的女儿流亡英国寻求政治庇护……

  唯一在民族问题上,以俄国为中心建立起“苏维埃联盟”(苏联),强行将周边实际受其控制的15个国家和地区拉入联盟(1922)。十月革命前的列宁主张各个加盟共和国是自愿结合,但当政后他马上蜕化成民族主义者,不能容忍各个地区独立。幸好还有一批保持理想主义色彩的老布尔什维克起来抵制。最早在俄国和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普列汉诺夫尖锐地指出:如果在宪法上不给予各个加盟国保留退出联盟的权利,则所谓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成为一句无耻的谎言。就在这批老布尔什维克的压力下,苏联宪法上只能写下任何加盟共和国都有重新离开苏联的权利。斯大林时代谁都不敢兑现这样的权利,直到1990年代苏联解体时,各个加盟共和国才依据宪法的这一条款独立出苏联——最后留在苏维埃联盟的只剩下俄国,苏联失去了“联盟”意义,所以取消。

5.Plechanow.jpg

  俄国社会主义运动创始人普列汉诺夫

  苏维埃联盟(Soviet Union)形式上相当于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但同样一个词“联盟”(Union),汉语翻译时却被不同地简译成“苏联”和“欧盟”。人人都知道欧盟是欧洲许多国家的一个联盟,任何国家可以自愿加入(要获得所有欧盟国家同意),自愿退出(如冰岛和英国脱欧)。却误以为苏联是一个国家,苏联解体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分裂。

  就是这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挚友、19世纪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之父、被十月革命前的列宁尊为父亲的普列汉诺夫(1856-1918),十月革命后就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新政权极其失望。因为他是孟什维克,为免于政治迫害而流亡芬兰。

  附注:俄历,其实是古罗马时代制定的儒略历(Julian calendar),从公元前45年开始通用于整个罗马帝国,延伸到全欧洲。因为当时历法不够精确,1582年天文学家精确计算下,认为累积少了10天,于是罗马教皇格里十三世宣布:10月5日改为15日,这就是今日通用的公历(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罗马教皇是天主教,东欧的东正教地区不来响应,继续使用儒略历,所以出现了并行的两套历法。1918年苏联认为两个历法应当相差13天,且苏联继续使用儒略历。所以,“二月革命”按俄历是2月23日,按公历是3月8日;“十月革命”按俄历是10月24日,按公历是11月7日。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