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迈克尔·密斯、唐超:当前恐怖主义在全球发展的态势与中国周边的涉恐环境丨中美反恐研讨会

关键词: 反恐 “伊斯兰国” 恐怖主义 恐怖组织 中东

来源:《新视角》-钝角网 2017-10-25 14:04:36

迈克尔·密斯、唐超:当前恐怖主义在全球发展的态势与中国周边的涉恐环境丨中美反恐研讨会

作者:迈克尔·密斯、唐超

中国周边恐怖活动的变化不是中国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它是全球恐怖活动、恐怖环境的一个缩影,它受到了全球因素、地缘因素、政治因素、民族因素、反恐投入因素等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恐怖活动的打击下,我们想,“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被打散之后,中国周边小而频的涉恐活动肯定会增加,可能变得更加复杂。

  唐超:中国周边的涉恐环境

(29)唐超.JPG

唐超

  唐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教授):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非常地高兴。今天上午和下午各位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反恐的问题,我也很受启发。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中国周边的涉恐环境”,是基于一组GTD(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的数据做的实证分析。GTD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基于开源情报所收集和制作的一个系统,我们在做研究时会用。我们也把近期的一些成果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刚才于会长在讲话中谈到,说恐怖活动是一种全球性的风险,是一种全球性的灾难,我也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事实上,中国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灾区,我们是受害者。具体我们如何面对什么样的恐怖活动呢?我想请大家先看几组图片(图6、图7、图8、图9)。

(39)图6:2012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6:2012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40)图7:2013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7:2013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41)图8:2014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8:2014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42)图9:2015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9:2015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观点一共有三个:第一个,中国周边的恐怖活动的变化规律,通过几组指标跟大家做一下分享;第二个,对这个指标的变化做一个初步的解释;最后,怎么去防控这种涉恐的风险,我们也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中国周边的恐怖主义活动,按照GTD做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周边每年都是重灾区。大家看图片当中红色的部分,颜色越深的部分,代表恐怖活动越严峻。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国周边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他们的颜色在2012年时就是红色。2013年这种局势并没有大的改观,依然是红色的。2014年形势依然是差不多的,2015年也是如此。所以,中国周边存在重要的涉恐风险源,而且很严重。在全球范围来看,这个危害性都是非常大的。

(43)图10:1970~2015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10:1970~2015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我们把时间的维度放得更宽一点,从1970年到2015年,这45年来,把他们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图10),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中国周边的恐怖环境是非常严峻的。不光有巴基斯坦、阿富汗这样的一些国家恐怖活动非常严峻,而且在印度这一块的颜色也在逐渐地加深。

  这是一个整体的评估,我们利用GTD的数据又对个别指标进行了一些分项的评估,我们也愿意把这种评估的结果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44)图11: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jpg

图11: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

  第一个,我们做的是周边恐怖主义数量的演变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图11)可以看出,从1970年到2015年,中国周边国家的涉恐案件的数量呈现总体递增的态势。仅仅是在2002年和2008年期间,它的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其他时间都是呈现明显的上升。在21世纪之前,涉恐案件的数量增加趋势比较平缓,但是从2008年起,周边的涉恐数量突然呈现大幅度的增加,也反映出了它变化的态势,而且这个趋势目前仍然在持续当中。

(45)图12: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jpg

图12: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

  恐怖活动的总体变化体现了周边涉恐安全环境总体的规律,我们还进行了一个统计,在周边的14个国家当中,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涉恐活动最多,它的变化规律也能够反映出涉恐矛盾的这种动态性。通过这个图(图12)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的恐怖数量规律有相近之处,都是在21世纪初之后突然进入了高峰期,而在20世纪末时,巴基斯坦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形势,则更加严峻。虽然说从1995年开始巴基斯坦进行了一些努力,暂时控制了恐怖活动的增长态势。但是,在2005年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再次以惊人的态势出现了增长。直到2013年,巴基斯坦增加了国家的反恐投入,才使巴基斯坦恐怖活动的数量相对较少,是相对可控的。

  我们从刚才的两个图中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他们涉恐变化的规律和周边涉恐数据之和的规律基本是吻合的,也反映出这两个国家作为周边主要涉恐国家的特征。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从这个图形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涉恐案件的总和,在2013年和2015年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周边的涉恐案件的总和却是在增长,说明周边的涉恐安全风险源是出现了一个放大的态势。

(46)图13: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伤亡人数.jpg

图13: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伤亡人数

  第二个想分享的指标是单起的恐怖活动所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的变化规律(图13)。可以看出单起恐怖活动伤亡的人数不是很多,比如说有的恐怖活动没有人伤亡,但是它一样可以制造一些恐怖氛围。此外,一次伤亡1到10人的案件的数量增长也是比较快的,说明周边恐怖活动小规模杀伤的特征。

(47)图14: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针对的目标.jpg

图14: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针对的目标

  第三个,我们来看看恐怖活动袭击目标的演变规律(图14)。这个转折点同样发生在2008年之后,看现状的话,一些国家权力的象征部门,比如说警察部门(我们叫公安机关)、军队、普通的政府部门,这些日益成为周边国家恐怖袭击发生的对象。其中变化最快的橙色的这个线代表警察机关,它是数量增长最快的。

(48)图15: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武器水平.jpg

图15: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武器水平

  第四个指标,我们来看一下恐怖活动的武器水平的演变规律(图15)。大家可以看出,增长最快的两个点分别是炸弹和枪支。也就是说周边国家的恐怖袭击更多地是以炸弹和枪支的方式来进行袭击,至于说其他的放射性武器、生化武器、燃烧弹这种也有,但是数量不是很多,增长得也不是很快。

(49)图16: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的方式.jpg

图16: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的方式

  第五个是恐怖袭击活动方式的演变(图16)。我们仍然把目光放到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爆炸和武装袭击是目前周边国家恐怖袭击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增长最快的两个方式。至于说劫持、破坏设施、绑架等,并不是周边国家恐怖袭击的主要方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解读。我们觉得周边国家恐怖活动环境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时期:第一个是可控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一个可控的阶段;第二个是活跃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这十多年的时间是活跃期;第三个是21世纪初到2010年这个阶段,我们认为是一个相对的平稳期,可能跟当时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压制了恐怖活动的势头这个原因有关。最后一个阶段我们认为是复杂期,也就是2010年之后,就是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

  可控期的特点就是数量比较少,人员伤亡也比较少,暴力性不强。活跃期就是涉恐的数量、人员伤亡量等都呈现上升的态势。相对平稳期的特点是周边的恐怖袭击的数量和伤亡人员的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复杂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期,人员的伤亡数量、案件的数量都突然大幅度地增加。也就是说,中国目前面临的恐怖环境,应该说是45年来最严峻的时期。

  中国周边恐怖活动的变化不是中国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它是全球恐怖活动、恐怖环境的一个缩影,它受到了全球因素、地缘因素、政治因素、民族因素、反恐投入因素等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恐怖活动的打击下,我们想,“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被打散之后,中国周边小而频的涉恐活动肯定会增加,可能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周边的涉恐安全环境的管控,第一个还是要回到共同安全风险的话题上来。就像于会长刚才讲的,恐怖活动是全球的公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它有共同的风险。既然是共同的风险,就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单独的努力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把反恐和防恐的根基放到共同合作的基调上来。至于说怎样去联合管控呢?我有这样的想法。

  第一个,我们应该建立边境安全的联合评估和联合的认证制度。不管是我们跟周边国家也好,还是跟美国也好,还是跟一些国际组织也好,我们都应该去确定一些共同的涉恐安全风险的评估标准和风险源的查控模式。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应该把这个标准确定下来,什么是恐怖活动?什么是涉恐的安全风险?有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靶子之后,我们再反恐也好,防恐也好,都有共同的基础存在。

  这样的基本思路,首先应该有一个涉恐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联合设计,涉恐安全风险数据的聚集和整合,涉恐安全风险评估人才的联合培养,涉恐安全风险防控行动的统一组织。相应地我们还应该建立一种风险的分担制度,做这样的一些规划和设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

  第二个,应该建立一些涉恐安全风险共同认可的黑名单制度。前面讲的通过联合的评估,就可以对涉恐安全风险的企业、组织、货物、个人等共同建立黑名单,并且依据他们的危险程度、风险程度来做出禁止入境或者联合的严格管控等不同的措施来应对。

  第三个建议,就中国周边而言,我们应该加强周边涉恐安全环境的监测。要想保护本国的安全,肯定不能仅仅把目光投向本国,周边的环境影响很直接。因此,首先,我们要监测周边国家恐怖袭击的数量、恐怖袭击的组织、遇害人、恐怖袭击的工具等。这样的话,我们对整体环境就有把握,可以采取一些提前的防控措施。第二,我们要监测周边国家的恐怖分子、恐怖组织,与国际社会或者与中国国内恐怖组织之间的关联,防止周边国家恐怖组织的渗透。第三,还要监测周边国家的典型恐怖活动,尤其是带有风向标性质的,以及刚刚查获的新的活动。同时,还要关注周边的恐怖活动是不是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势力去插手,导致本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化。

  另外,还要发挥中国边境管控的屏障作用。有学者曾经写文章说反恐应该处理好国内-国外、内地-边疆的关系。边境管控作为地理上的安全防控,它在整个反恐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它是阻止涉恐安全风险向中国渗透的最后一道屏障。

  那怎样去发挥边境管控的屏障呢?一是应该创新我们入境的审查制度,在中国驻外使馆当中,如果是中国的签证,应该提交在本国的安全证明和出入境记录,接受我们国家的安全审查和个人的数据采集。那么在申请中国签证时,应该去采集一些更加细节的个人信息。比如说个人的指纹、虹膜等。

  二是加强边境管控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边境管控的智能化水平。这一点中国一直在努力,我们提出要建立智能边境的理念;这些年智能边境的建设,也在反恐、防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边境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创新边境管控的模式。当前中国的边境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的模式追求的是管控和服务的平衡,怎样把这种平衡发挥得更好呢?我想,合理的、科学的风险评估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以上是我关于周边涉恐安全环境的探讨,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昀舒

迈克尔·密斯、唐超:当前恐怖主义在全球发展的态势与中国周边的涉恐环境丨中美反恐研讨会

关键词: 反恐 “伊斯兰国” 恐怖主义 恐怖组织 中东

来源:《新视角》-钝角网 2017-10-25 14:04:36

迈克尔·密斯、唐超:当前恐怖主义在全球发展的态势与中国周边的涉恐环境丨中美反恐研讨会

作者:迈克尔·密斯、唐超

中国周边恐怖活动的变化不是中国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它是全球恐怖活动、恐怖环境的一个缩影,它受到了全球因素、地缘因素、政治因素、民族因素、反恐投入因素等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恐怖活动的打击下,我们想,“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被打散之后,中国周边小而频的涉恐活动肯定会增加,可能变得更加复杂。

  “钝角网”按由美中新视角基金会、钝角网、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美国全球接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17年中美国际反恐学术研讨会于8月4日在北京杉园举行。现将会议内容摘选刊发,以飨读者。会议实录首发于《新视角》杂志第77期。

   迈克尔·密斯:当前恐怖主义在全球发展的态势

(30)迈克尔•密斯.JPG

迈克尔•密斯

  迈克尔·密斯(美国陆军退役准将,美国军队互助协会首席运营官):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不是专家,我并不想告诉大家任何解决方案,能告诉大家的可能仅仅是我从军事院校授课过程以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从军时所观察汲取到的反恐经验。每次面向重要的听众时,我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太像上课或者太说教。

  有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95年的纽芬兰海岸,在美国海军军舰与加拿大军舰之间发生了一场对话。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这是美国海军军舰,为了避免撞船,你方向北偏航15度”,加拿大人回应说,“不,你方向南偏航15度“;”美方回应说“这是美国舰长,我再说一遍,向北偏航15度,向北——15度”,回答是“不,向南偏航15度”。最后舰长说,“这是美国海军“亚伯拉罕•林肯”号战舰,大西洋舰队第二大航空母舰,护航的还有驱逐舰、巡洋舰以及无数其他辅助战斗舰艇,我们要求你向北偏航15度,否则会采取反制措施”。加拿大人回答说:“我们是灯塔,随你便吧。”

  所以,我会试着不太傲慢,以及讲述你们所不知道的事情,只是分享我的经验教训。

(31)里根给迈克尔•密斯授予西点军校学位。.jpg

里根给迈克尔•密斯授予西点军校学位

  我的军旅生涯始于37年前,美国里根总统在西点军校为我授予学位的照片,我当时和杰夫是同学,我们在1981年同一天于西点获得学位。我上军校的时候,事情很有挑战,与现在很不同。我做炮兵司令是在德国,当时两德分裂。我抵达驻地,我准备大炮与苏联人作战,不用太担心政治、经济、社会团体等因素,我根本没有注意到非政府组织,当时的世界与现在大不相同。

  时光如梭,31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我儿子也从西点军校毕业,也是负责建造炮位。等我儿子毕业,世界与之前相比大不相同也更加复杂。实际上西点军校的训练方式改变了,我受训时,只接受了进攻与防御训练。布莱恩受训时,他在坦桑尼亚为一家非政府组织工作了一个夏天;他在华盛顿为白宫从事了另外一个夏天的抗击叛乱工作;另一个夏天在美国160特种作战航空团工作。他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即与自己所在排的22名士兵部署到阿富汗中部的卡贾基大坝(Kajaki Dam)上方。

  美国的军官、训练和教育需要适应一个更艰难和富有挑战性的世界。坦率的讲,杰夫和我花了一阵子才适应。我们已经适应了左边的图景:冷战、沙漠风暴、我们在传统方式的成功。我们认为因为我们绝对的空中优势、特种部队和精确制导炸弹赢得了阿富汗战争,并在3~4周内通过迅雷攻势攻陷了巴格达,当时领导这一行动的珀金斯(现在是四星上将)说:如果你能做到所有传统硬实力的东西,平叛和反恐轻而易举。但是我们忘记了显而易见的东西,我们过于关注军事和战争。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波黑、海地、索马里、科索沃的行动准则是“采取战争之外的军事行动”,我们认为这才是战争的本质。

  我们花了一阵子才了解这一准则的真谛——反叛分子和恐怖分子总会找到一定的途径攻击一个强大的传统强国:爆炸装置、在本地人中间煽动仇恨。虽然没有做好准备,我们没做好准备,我们也没放弃,我们需要去研究学习。学会此道的有彼得•基亚雷利(Peter W. Chiarelli)和彼德雷乌斯。两位将军都曾到我任教过的西点军校社会科学系任教。我也曾受美国政府派遣到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更多地了解其他人的所思所想。当我们意识到原来的战略在伊拉克、阿富汗不奏效,国防部发出了新的指令,确认稳定是美国的核心任务,这促使我们重新编写《抗击叛乱战地手册》,随后的岁月我们在反恐行动中加以应用。我和杰夫到军校任教,所教课程都与稳定无关。我们没有聚焦当地人。就反恐平叛来说,理解其政治本质是基础性的,更重要的是安全动态。也许你可以杀出一条血路,但是这种情况没出现,我们需要与当地人建立起合作关系。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到巴格达起火数、爆炸装置爆炸数与美军和伊拉克平民伤亡数。

  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大使和凯西(George W. Casey Jr.)将军说计划没有奏效。参议员拜登与时任多数党领袖、参议员瑞德(Harry Reid)也有同感。我们的战略和方法需要改,应该用我们学到的东西。这是我们学到的重要东西:你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伊拉克人也有基本的生活需求:安全、就业、服务、更好的生活、公平正义、自己的宗教受尊重、政府里有自己的代表。他们不那么需要民主而是希望政府代表并尊重他们。

  伊拉克政府在满足公民个体需求方面做得不好。伊拉克军队存在偏见,安全部队对什叶派有偏见,政府也没有采取正确的行动,所有决定都是在巴格达做出的。一方面,人民有期待;另一方面,缺口谁来弥补?叛乱分子和恐怖分子,政府运转不良,什叶派、逊尼派和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都跃跃欲试。雪上加霜的是三方都有外援。我和另外一个同事2007年去支援伊拉克政府,我们的行动计划是让伊拉克政府填补这个空白,让政府理解并倾听当地人的心声、满足他们的要求。

  有些人支持政府,有些是中立的,有些人是死硬的恐怖分子。你的行动不要针对当地人而是针对反叛分子。借用黑猫白猫的比喻来说,黑猫是硬实力战斗行动、支持并训练伊拉克军队。白猫是软实力提供公共产品、良好的治理和经济发展。我对这一比喻做点修改,重点不是黑猫白猫捉老鼠,而是让好老鼠反对坏老鼠。如果你软硬实力并用,越来越多的老鼠意识到这就是真正的答案,你要消灭的坏老鼠就越来越少。我们行动的重点是信息情报行动,正如克里斯说的“唱好歌”、理解好故事的实质、讲出好故事。简单说明一下:基地组织挑拨什叶派和逊尼派仇杀,导致局势失控,形成连锁反应。在一番努力之后我们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

(32)图5.jpg

图5

  如图所示(图5),中间是能与我们讲和的,支持我们的,左右两边是不支持我们的什叶派、逊尼派民兵与极端分子。最重要的是中间的黄色部分。这些人不一定支持政府,但是也不一定支持叛乱分子,我们要采取行动,把他们争取到我们这边。只对对我们使用暴力的人使用暴力:两边的那些人。

  还有宗教领袖的问题,我在摩苏尔的时候见过伊玛目等宗教领袖,并思考如何与他们合作。问题是这有效果么?曾经每周有安全事件,包括伏击、简易爆炸装置、袭击政府大楼等。之后我们实施了增兵行动。2007年7~9月袭击数大幅下降了两个数量级,虽然没到零,但是到了当地警察能掌控的程度。伊拉克人和美国人的死亡情况也是如此,之前每月损失百余士兵,现在降到了很低的程度。这就是彼得雷乌斯将军对恐怖分子实施的“水蟒战略”。它识别恐怖分子需要的资源然后试着将其阻断。第一部分是关于硬实力动力学的硬实力要素。大部分是非动力学的,特别是和解与重新融入社会,是不是可以让一部分人放下武器但是可以作为部落武装的一分子。这牵扯到很多情报工作,理解当地人的行为方式、当地的情况,理解宗教领袖彼此谈论什么,有什么影响。矫正行动尤为重要,我们需要重塑被拘留者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把他们在监狱里关在一起,让他们更激进。其他软实力因素,包括就业、公共服务、法治,以及与巴基斯坦等邻国合作,包括与其他你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合作的国家。最后,再次通过信息行动讲好故事,这就是沟通宣传的重要性所在。在阿富汗,多数战斗发生在夏季(7月到9月)。2011年,美国增兵之后每月袭击事件大幅下降了。阿富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美国政府为之努力的。在伊拉克我们大量撤军,现在在打击伊斯兰国,这在之前是不能想象的。

  最后一个也许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在我们研究反恐和平叛时,面临着很多矛盾。有些时候你越保护自己的武力,你越不安全。你不能穿着防弹衣乘坐装甲车辆闲逛,你要与当地人接触;你使用武力越多可能越没效果;换言之,你没法杀出一条血路。平叛越成功,需要使用的武力越少,需要接受的风险也越多。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是最佳反应。我认为平叛乱行动中的伟大领导人是彼得雷乌斯将军等,我最钦佩他们的事情之一是战略耐心,他们顺其自然的能力。最好的武器是不发射子弹的。彼得雷乌斯将军曾讲过:你如何调配资金让社会更好。有时候东道国把事情搞得一般般也比我们把事情搞好要强。世事变幻,所以这周起效的策略下周可能不起效了。我们在越南学到的教训:我们在越南没有输掉一场战斗,战术成功保证不了什么。对我来说听起来不舒服但是特别正确的是,最重要的决定不是将军做出的。这就是我们在反恐和平叛中学到的一些教训。

  唐超:中国周边的涉恐环境

(29)唐超.JPG

唐超

  唐超(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教授):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非常地高兴。今天上午和下午各位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反恐的问题,我也很受启发。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中国周边的涉恐环境”,是基于一组GTD(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的数据做的实证分析。GTD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基于开源情报所收集和制作的一个系统,我们在做研究时会用。我们也把近期的一些成果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刚才于会长在讲话中谈到,说恐怖活动是一种全球性的风险,是一种全球性的灾难,我也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事实上,中国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灾区,我们是受害者。具体我们如何面对什么样的恐怖活动呢?我想请大家先看几组图片(图6、图7、图8、图9)。

(39)图6:2012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6:2012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40)图7:2013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7:2013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41)图8:2014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8:2014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42)图9:2015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9:2015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观点一共有三个:第一个,中国周边的恐怖活动的变化规律,通过几组指标跟大家做一下分享;第二个,对这个指标的变化做一个初步的解释;最后,怎么去防控这种涉恐的风险,我们也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中国周边的恐怖主义活动,按照GTD做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周边每年都是重灾区。大家看图片当中红色的部分,颜色越深的部分,代表恐怖活动越严峻。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国周边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他们的颜色在2012年时就是红色。2013年这种局势并没有大的改观,依然是红色的。2014年形势依然是差不多的,2015年也是如此。所以,中国周边存在重要的涉恐风险源,而且很严重。在全球范围来看,这个危害性都是非常大的。

(43)图10:1970~2015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jpg

图10:1970~2015年全球恐怖袭击分布

  我们把时间的维度放得更宽一点,从1970年到2015年,这45年来,把他们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图10),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中国周边的恐怖环境是非常严峻的。不光有巴基斯坦、阿富汗这样的一些国家恐怖活动非常严峻,而且在印度这一块的颜色也在逐渐地加深。

  这是一个整体的评估,我们利用GTD的数据又对个别指标进行了一些分项的评估,我们也愿意把这种评估的结果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44)图11: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jpg

图11: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

  第一个,我们做的是周边恐怖主义数量的演变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图11)可以看出,从1970年到2015年,中国周边国家的涉恐案件的数量呈现总体递增的态势。仅仅是在2002年和2008年期间,它的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其他时间都是呈现明显的上升。在21世纪之前,涉恐案件的数量增加趋势比较平缓,但是从2008年起,周边的涉恐数量突然呈现大幅度的增加,也反映出了它变化的态势,而且这个趋势目前仍然在持续当中。

(45)图12: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jpg

图12: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

  恐怖活动的总体变化体现了周边涉恐安全环境总体的规律,我们还进行了一个统计,在周边的14个国家当中,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涉恐活动最多,它的变化规律也能够反映出涉恐矛盾的这种动态性。通过这个图(图12)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的恐怖数量规律有相近之处,都是在21世纪初之后突然进入了高峰期,而在20世纪末时,巴基斯坦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形势,则更加严峻。虽然说从1995年开始巴基斯坦进行了一些努力,暂时控制了恐怖活动的增长态势。但是,在2005年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再次以惊人的态势出现了增长。直到2013年,巴基斯坦增加了国家的反恐投入,才使巴基斯坦恐怖活动的数量相对较少,是相对可控的。

  我们从刚才的两个图中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他们涉恐变化的规律和周边涉恐数据之和的规律基本是吻合的,也反映出这两个国家作为周边主要涉恐国家的特征。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从这个图形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涉恐案件的总和,在2013年和2015年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周边的涉恐案件的总和却是在增长,说明周边的涉恐安全风险源是出现了一个放大的态势。

(46)图13: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伤亡人数.jpg

图13: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伤亡人数

  第二个想分享的指标是单起的恐怖活动所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的变化规律(图13)。可以看出单起恐怖活动伤亡的人数不是很多,比如说有的恐怖活动没有人伤亡,但是它一样可以制造一些恐怖氛围。此外,一次伤亡1到10人的案件的数量增长也是比较快的,说明周边恐怖活动小规模杀伤的特征。

(47)图14: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针对的目标.jpg

图14: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针对的目标

  第三个,我们来看看恐怖活动袭击目标的演变规律(图14)。这个转折点同样发生在2008年之后,看现状的话,一些国家权力的象征部门,比如说警察部门(我们叫公安机关)、军队、普通的政府部门,这些日益成为周边国家恐怖袭击发生的对象。其中变化最快的橙色的这个线代表警察机关,它是数量增长最快的。

(48)图15: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武器水平.jpg

图15: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武器水平

  第四个指标,我们来看一下恐怖活动的武器水平的演变规律(图15)。大家可以看出,增长最快的两个点分别是炸弹和枪支。也就是说周边国家的恐怖袭击更多地是以炸弹和枪支的方式来进行袭击,至于说其他的放射性武器、生化武器、燃烧弹这种也有,但是数量不是很多,增长得也不是很快。

(49)图16: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的方式.jpg

图16:周边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的方式

  第五个是恐怖袭击活动方式的演变(图16)。我们仍然把目光放到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爆炸和武装袭击是目前周边国家恐怖袭击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增长最快的两个方式。至于说劫持、破坏设施、绑架等,并不是周边国家恐怖袭击的主要方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解读。我们觉得周边国家恐怖活动环境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时期:第一个是可控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一个可控的阶段;第二个是活跃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这十多年的时间是活跃期;第三个是21世纪初到2010年这个阶段,我们认为是一个相对的平稳期,可能跟当时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压制了恐怖活动的势头这个原因有关。最后一个阶段我们认为是复杂期,也就是2010年之后,就是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

  可控期的特点就是数量比较少,人员伤亡也比较少,暴力性不强。活跃期就是涉恐的数量、人员伤亡量等都呈现上升的态势。相对平稳期的特点是周边的恐怖袭击的数量和伤亡人员的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复杂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时期,人员的伤亡数量、案件的数量都突然大幅度地增加。也就是说,中国目前面临的恐怖环境,应该说是45年来最严峻的时期。

  中国周边恐怖活动的变化不是中国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它是全球恐怖活动、恐怖环境的一个缩影,它受到了全球因素、地缘因素、政治因素、民族因素、反恐投入因素等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恐怖活动的打击下,我们想,“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被打散之后,中国周边小而频的涉恐活动肯定会增加,可能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周边的涉恐安全环境的管控,第一个还是要回到共同安全风险的话题上来。就像于会长刚才讲的,恐怖活动是全球的公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它有共同的风险。既然是共同的风险,就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单独的努力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把反恐和防恐的根基放到共同合作的基调上来。至于说怎样去联合管控呢?我有这样的想法。

  第一个,我们应该建立边境安全的联合评估和联合的认证制度。不管是我们跟周边国家也好,还是跟美国也好,还是跟一些国际组织也好,我们都应该去确定一些共同的涉恐安全风险的评估标准和风险源的查控模式。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应该把这个标准确定下来,什么是恐怖活动?什么是涉恐的安全风险?有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靶子之后,我们再反恐也好,防恐也好,都有共同的基础存在。

  这样的基本思路,首先应该有一个涉恐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联合设计,涉恐安全风险数据的聚集和整合,涉恐安全风险评估人才的联合培养,涉恐安全风险防控行动的统一组织。相应地我们还应该建立一种风险的分担制度,做这样的一些规划和设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

  第二个,应该建立一些涉恐安全风险共同认可的黑名单制度。前面讲的通过联合的评估,就可以对涉恐安全风险的企业、组织、货物、个人等共同建立黑名单,并且依据他们的危险程度、风险程度来做出禁止入境或者联合的严格管控等不同的措施来应对。

  第三个建议,就中国周边而言,我们应该加强周边涉恐安全环境的监测。要想保护本国的安全,肯定不能仅仅把目光投向本国,周边的环境影响很直接。因此,首先,我们要监测周边国家恐怖袭击的数量、恐怖袭击的组织、遇害人、恐怖袭击的工具等。这样的话,我们对整体环境就有把握,可以采取一些提前的防控措施。第二,我们要监测周边国家的恐怖分子、恐怖组织,与国际社会或者与中国国内恐怖组织之间的关联,防止周边国家恐怖组织的渗透。第三,还要监测周边国家的典型恐怖活动,尤其是带有风向标性质的,以及刚刚查获的新的活动。同时,还要关注周边的恐怖活动是不是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势力去插手,导致本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化。

  另外,还要发挥中国边境管控的屏障作用。有学者曾经写文章说反恐应该处理好国内-国外、内地-边疆的关系。边境管控作为地理上的安全防控,它在整个反恐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它是阻止涉恐安全风险向中国渗透的最后一道屏障。

  那怎样去发挥边境管控的屏障呢?一是应该创新我们入境的审查制度,在中国驻外使馆当中,如果是中国的签证,应该提交在本国的安全证明和出入境记录,接受我们国家的安全审查和个人的数据采集。那么在申请中国签证时,应该去采集一些更加细节的个人信息。比如说个人的指纹、虹膜等。

  二是加强边境管控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边境管控的智能化水平。这一点中国一直在努力,我们提出要建立智能边境的理念;这些年智能边境的建设,也在反恐、防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边境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创新边境管控的模式。当前中国的边境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的模式追求的是管控和服务的平衡,怎样把这种平衡发挥得更好呢?我想,合理的、科学的风险评估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以上是我关于周边涉恐安全环境的探讨,谢谢大家!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