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万象
来源:阜成门六号院 2021-11-01 14:56:16
作者:BJ王明远
埃及虽然是探索现代化最早的东方国家,也是最失败的国家之一。近200年的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在学习国外与回归本土之间反复折腾,这期间几乎尝试了世界上所有流行的主义模式,仍然不得其门而入。埃及的教训警示我们,古文明国家转型任重道远,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坚持市场化、开放化的改革方向,否则很有可能重新陷入停滞和贫困。
2019年10月去了趟埃及,这是疫情前最后一次出国。长久以来一直很想去埃及看看,因为之前参观过很多著名博物馆的古埃及文物展,包括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圣彼得堡冬宫以及都灵埃及博物馆,感觉到古埃及的文明发展水平,截然高于当时世界的其他地区,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跟当时世界其他地方的差距,远远大于今天美国与世界落后地区的发展差距;再者,我对埃及的一个特殊群体——科普特东正教徒很感兴趣。因此,埃及一直是旅行清单上的重要目的地,终于在2019年秋天可以成行。
一、地中海的地理和文明
我是从意大利罗马启程去埃及的,飞机大致沿着罗马—塔兰托—希腊—亚历山大港—开罗一线航行,这个路线颇有意思,基本上是当年罗马帝国征服希腊、埃及等路线。而此后两千年里,一幕幕改变人类命运历史的大戏,又在这片海域上一次次上演。
飞机从罗马起飞后,先是经过意大利南部地区上空,向下望去,土地干旱贫瘠,也无怪乎当年罗马人要扩张,因为土地不养人,必须开拓殖民地,就像今天的温州人要去外地做生意。后来亚平宁半岛的力量衰落了,这里的人民在饥荒的驱使下,跟着英国人、西班牙人去美洲移民,今天意大利人是美国第五大族裔(德、英、爱、非之后),也是阿根廷的第一大族裔,阿根廷约60%人口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
过了亚平宁半岛就是意大利与希腊之间的亚得里亚海,这个海最窄处不过95公里,所以古罗马与希腊的联系极为紧密,4世纪之前亚平宁半岛上有很多希腊殖民地,罗马的兴起是充分吸收了希腊文化养分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今天为什么意大利最主要的外来移民来自亚得里亚海对过的阿尔巴尼亚、波黑等国,因为二者的距离比烟台到大连还近。
不一会又飞抵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及克里特岛东部上空,总体感觉是这里干旱、多山、地形零碎。这决定了希腊文明是建立在分散的小规模聚落以及商业基础上——巴尔干南部比亚平宁半岛还不能支撑大规模的农业。因此,希腊产生了发达的城邦民主,以及衍生出联邦制雏形。又因为这里需要海外贸易和殖民,希腊人需要征服异族,产生了发达的奴隶制。
这显然与东方大河流域文明是两种发展模式:大河流域可以支撑发达农业,因此可以有强大的中央集权;稳定单一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方式,有助于统一民族的出现,因此也就不会产生异族仇杀之间带来的发达奴隶制——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驱使异族作为奴隶,对本族同胞总是相对仁慈的。
过了克里特岛,飞行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到非洲海岸线。其实克里特岛到非洲的距离跟到雅典差不多,我们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希腊文明首先从这里产生,因为这里距离埃及很近,最先得到文明开化。
总地来说,地中海大而不宽、阔而不深、风平浪静,非常适合人类的航海活动,即使在造船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驾驶一艘木船,在平静的海面上也可以安全航行,这就造就了地中海贸易和殖民的历史。雅典海军到尼罗河口,或者威尼斯舰队到伯罗奔尼撒跟奥斯曼海军作战,不过1000公里左右的距离,而中国上海港到广州港距离要1700公里,并且东海和南海台风多、海况复杂,所以中国发展海运自古以来就有诸多不利,人们视大海为畏途是可以理解的。
飞机飞抵埃及上空后,景象与意大利南部、希腊截然不同,下面绿油油一片,村庄城市密密麻麻,这里是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给埃及带来6000多万亩的耕地,可能古代绿洲面积更大,这里是地中海东部最肥沃、最适宜农业的地区,过去看到历史书上说“埃及是罗马帝国的粮仓”不得其解,今天俯瞰了整个地中海东部的环境,才有顿悟之感。近代以前的埃及一直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根据英国经济学家Angus Maddison的研究,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的人均收入在整个帝国各行省内排第二位,仅次于聚集了大量殖民财富的首都罗马。埃及即便到19世纪仍然是很富裕,它的衰落和贫困只不过是近一两百年的事情。
二、开罗初印象
快到傍晚时分,飞机抵达开罗,开罗城呈黄色,一座座黄土色的建筑,呈现复杂的几何形排列。尼罗河也清晰可见,不一会飞机降落。
开罗机场跟想象落差很大(以后这种想象与现实的落差会随时出现),原来以为会跟伊斯坦布尔这种体量相当的伊斯兰城市机场建设水平差不多,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中国三线城市的水平,并且没有几个航班,整个机场空荡荡。
机场达到层到处都是推销的导游以及黑车司机,不厌其烦地围着游客问是否需要服务。我的手机国际漫游没有信号,因此无法打车,机场大巴据说已经没有,一下子陷入困境,怎么进城成为大问题。幸好旁边有一位韩国人帮我用Uber叫了一辆出租车,这位韩国人曾经在北京工作,住在望京SOHO附近,顿时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眼前开来的出租车,是我坐过的最破的一辆,估计是日本的报废车,运过来又开了十多年。司机载着我往城里走,任凭想加速,也跑不多快,我打开车窗,接受撒哈拉晚风的吹拂,看着夜色之下匆匆行走的人们。这个城市没有什么现代化建筑,没有绿化,没有发达的商业,一切都是很初级落后的样子。路过的地方只有一片有些闪亮的霓虹灯和宽阔的街道,后来回想这里可能是开罗新城,中国参与建设了很多项目,不过发达程度也就是相当于中国地级市的郊区。
大概一个小时后,达到位于解放广场的克莉奥帕特拉(Cleopatra,埃及末代女王的名字)酒店。出发前订酒店时,一直在万豪与克莉奥帕特拉之间犹豫不决,但是看克莉奥帕特地理位置好,紧邻阿拉伯联盟总部和埃及国家博物馆等地标建筑,于是选择了这里。但是进来发现,虽然这已经是开罗一个很好的酒店,仍旧是大堂简陋,管理服务也就是中国三星级的水平,好在酒店内部房间设施很好,预订的位于八楼的一个大套间,只需要100美元左右。还因为开罗恐怖袭击较多(来开罗前不久发生了两次严重恐怖袭击,一次死亡15人、一次死亡20人),每次进出酒店需要安检,整夜外面也都是警笛声,有很不安全的感觉。在这里只住了一夜,第二天就搬到万豪酒店,这里外国人多,公共设施齐全,终于有了些安全感和归宿感。
三、吉萨金字塔和古埃及文明博物馆
在开罗的第一个清晨,就迫不及待想去尼罗河岸边走走。我最先做的事情是,先去希尔顿酒店取一些埃及镑,然后再走到尼罗河边,整个路程只不过1公里左右,但是却成了大问题,因为开罗的马路没有红绿灯,而这一路是开罗的最主要交通干道之一,又是上班高峰期,根本无法通过杂乱无章的路口和一条条川流不息的马路,全凭视力和速度抢路,我等了好长时间,才在车辆缝隙中穿过马路,到达尼罗河岸边。
后来在开罗一直感受着堵车,这里没有现代交通管理和规则,路面的规则就是“抢”,所以处处塞车,这也为恐怖袭击提供了便利,埃及的恐怖分子在拥堵处,放置一个汽车炸弹就可以造成惊人伤亡,并且人们无法疏散。因此,开罗并不是一个安全的旅游城市,并不推荐中国的游客过去。
尼罗河河面大概相当于长江下游那么宽,河水很清澈。不过市区的河岸都被砌上石头或水泥,有点像中国城市的河道,显得不那么自然。不过,看到这条河流仍然很激动,它从6000多公里外的东非高原走来,滋养了人类史上第一个文明,它是一条有着故事的河,在滚滚流水面前不禁让人想起太多的历史往事。
看过尼罗河,招手叫了出租车去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在吉萨省,不属于开罗,但是距离非常近,相当于北京和燕郊,或纽约和新泽西的关系。一路走来都是密密麻麻城中村模样的楼房,可以看出埃及人口压力很大,也很贫困。1962年埃及仅有2700万人口,现在却达到1.02亿,用人口爆炸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现在埃及的环境资源承载量已经到极限,在开罗可以充分体现到人类在资源极其贫乏下的苟且生存状态,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堆积的人,而没有发展机会,现在埃及人口依然在年2.5%的速度增长,或许到2050年就要快达到2亿了。
快到金字塔的时候,车拐进一个类似中国城中村的地方,窄窄的街道两旁坐着头戴围巾的大妈,突然一个青年人拉开车门,跳进车里,让人不禁警觉是不是要有不轨的企图,他用生硬的英语问是否需要导游,被我愤怒地驱赶下车。
不一会车停了,司机指着一个破平房说:“这是售票处!”我不禁心里一颤,世界上最赫赫有名景点的售票处,怎么还不如中国一个乡村农家乐的售票处呢?买票埃及镑或美元都可以,我付了美元,售票员撕了一张薄薄的纸。哦,这就是门票,大概相当于中国80年代的票证风格。
金字塔景区的游客也没有多少,远远不如罗马斗兽场、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秦始皇兵马俑这种古文明遗址的游客数量,其管理水平更糟糕。进了金字塔景区围墙内,仿佛进了一个小商品市场,到处都是兜售,到处都是问是否需要导游,还有人牵着骆驼追着你问是否要骑。加上这炎热难耐的气候,让人无心看风景,最深的印象是一会就喝了三瓶水。
金字塔景区还有夜间灯光秀,本来已经预定好最好的座位,但是此时已经无心留下来观看:一是看到如此脏乱的环境,让人也怀疑表演水平;二是周围环境实在堪忧,加上埃及近期恐怖袭击很多,等到夜晚回城更不安全,所以就及早打车离开了。
扭头向胡夫金字塔告别,这是我认识国外文明的第一个建筑,1993年的冬天,我8岁,父亲指着画册里的狮子人面像和金字塔说,这是埃及金字塔,我还和父亲一起查资料寻找它修建的时间。这打开了我对世界文明的好奇,也打开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所以,金字塔对于我有不一样的意义,它是我人生的一个坐标。
再说我在开罗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埃及国家博物馆,我去的时候还是在解放广场的老馆,而今年4月开始迁入新馆。迁馆的时候,埃及政府为22具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们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仪式,轰动了全球。
要了解古埃及的历史,埃及国家博物馆才是真正要去的地方,这里有15万件文物,各种古埃及文物,像木乃伊、泥版书、雕塑每种就几百件,甚至上千件,让你一饱眼福,而在西方博物馆每样东西能有几十件就不错了。
埃及国家博物馆
不过埃及国家博物馆管理做的很差,这里与其说是博物馆,不如说是一个文物大仓库,绝大多数文物都没有介绍,旁边只要一个80年代图书馆索引卡风格的纸片,可能摆在那里二三十年了,也没有更换过,更没有什么灯光或摆设效果。
埃及国家博物馆最为震撼的是图坦卡蒙博展,除了有大家都知道的黄金面具外,还看到了他和王后的黄金棺椁,要比十三陵定陵地宫万历皇帝的棺椁豪华的多——万历帝比图坦卡蒙晚3000年,并且在位48年,而图坦卡蒙仅仅在位3年,可见当时埃及的财富水平。陪葬品更为吃惊的是那些具有现代艺术风的箱子、首饰、人字拖、玩偶等等,这种精湛的工艺,积极有创造力的艺术创意,就是当代多数民族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也达不到。
在开罗几天看了这些古埃及文明遗物后的总体感觉是,古埃及文明是那个时期最快乐、最浪漫的文明,是人们最有自由、最可以抒发人性的文明,所以创造了这么灿烂的文化,并且这些文物具有穿越时代的魅力。而古巴比伦、赫梯、波斯文明都是太血腥了,在军事奴隶制社会中,只有峻冷的宫殿、城堡,而没有这么多欢快的生活艺术,对现代人的诱惑力远远不如埃及文明。
四、科普特基督徒
对于埃及的历史,人们往往只知道古埃及和伊斯兰的历史,却不知中间还有近500年的基督教时代,从2世纪到7世纪,埃及流行基督教。至今仍有一部分人在坚守基督教信仰,他们被称为科普特东正教徒,是伊斯兰世界中最大的基督教群体,约1000—1500万人,他们也是人类历史最早信仰基督教的群体之一,能在伊斯兰汪洋大海中坚守了一千三百年,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人们认为科普特人跟古埃及人有更直接的继承关系。科普特语是后埃及语言,古埃及文化灭亡后,埃及人参照希腊字母创造了科普特语,这门语言是最接近古埃及语的语言。阿巴斯帝国入侵后,改宗伊斯兰教、改说阿拉伯语的埃及人变成埃及阿拉伯人,而坚持说科普特语、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埃及人成为今天的科普特人。埃及很多知名人物是科普特基督徒,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我从圣马可教堂(Saint Mark's Coptic Orthodox Cathedral)开始探索科普特人的世界,教堂是科普特东正教大牧首宗座所在的地方,外有政府军装甲车保护,因为2016年这里发生了死亡29人的恐怖袭击,2017年又发生了45人丧生的恐怖袭击,所以,周围安保异常严格,连逗留拍照都不被允许。
之后又来到开罗老城,也就是科普特开罗,它位于今天开罗城的最南部,是开罗城的最原始部分。阿拉伯人征服开罗后,又在老开罗北部建立了新城,也就是伊斯兰开罗。开罗的发展轨迹有点像北京,辽金一开始在今天丰台区的永定河畔建城,后来蒙古人又在金中都以北,也就是现在长安街以北的地方建了座新城。
科普特开罗城入口处是罗马人修建的巴比伦城堡,虽然经过将近两千年仍然屹立在那里,这里曾经驻守着三个罗马军团(约1.8万人)。里面是一系列重要的科普特东正教大教堂,这里是科普特人的宗教圣地,其中最古老的悬空教堂,始建于公元3世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全功能性“大教堂”,西欧现存的教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都是它的孙子辈。
科普特东正教在基督教历史上曾经占有很重要地位。由于埃及是古代地中海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所以当公元2世纪基督教流行开来以后,埃及其实就成为基督教的早期中心之一,虽然级别最高的牧首在罗马或者君士坦丁。最早的神学院诞生于埃及(190年),最早的修道院也诞生于埃及,世界上第一个修士Macarius是科普特人。亚历山大教会在尼西亚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普特人一千多年来一直坚持拒绝被伊斯兰同化,他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先是科普特语逐渐在18世纪后丧失,继而经济权利和宗教越来越受到压制。这些年针对科普特人的暴力袭击越来越多,我访问了几个科普特人社区,在贫困的开罗,又属于贫民区,社区内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科普特人以捡垃圾为生,人间很少有生存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
五、伊斯兰开罗
像罗马、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一样,开罗的历史是延续的,这里有3000—4000多年前的金字塔,2000年前罗马人的遗迹,1500多年前早期基督教世界完整的遗存,更有1300多年来伊斯兰教完整的遗存。你在开罗,可以完整看到阿巴斯帝国以来完整的历史延续,尤其是开罗的街区、清真寺基本是马穆鲁克王朝时期(1250—1517)沿袭下来的,是人类历史唯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都会,人类的另两个雄伟的古城——罗马的整体架构是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形成的,伊斯坦布尔主体架构也是奥斯曼帝国兴盛(16世纪中叶)之后修建的。
为什么开罗这么幸运呢?因为开罗穷,所以没有发生破坏性极大的工业化下城市现代化的改造。如果对照西方旅行家留下的开罗街景画作,你就可以发现,很多标志性建筑街区,几百年来一点没有变样,你就是行走在原汁原味的中世纪开罗中,这是在欧洲任何古城没有的感觉,因为这些古城只不过是拥有一个古老的躯壳,而开罗老城的生活还是中世纪的延续。
在伊斯兰的开罗,我们可以随时触摸9世纪以后埃及的历史。这里有阿巴斯帝国时期修建的伊本·图伦清真寺,它建于870年代,是伊拉克之外保存最完好的阿巴斯帝国时期建筑。还可以看到法蒂玛王朝时期修建的城门和爱资哈尔清真大寺,还有阿尤布王朝时期为抵御十字军东征修建的萨拉丁城堡。在阿巴斯帝国10世纪衰落到16世纪奥斯曼帝国兴起之间的时间里,开罗是伊斯兰文明的中心,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哲学家往往诞生于这里的几大清真寺,今日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很多流派也是发源于埃及。
伊斯兰开罗还有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这就是哈利利市场,它建于14世纪,是此后三四百年内东地中海的商贸中心,这里的街区依然几乎保持了以前的原貌,似乎行走在大街上可以听到当年来自马格里布、叙利亚、汉志商队的驼铃声。附近还保留了建于1500年前后的精美客栈,今天是埃及最著名的苏菲旋转舞演出场地。
六、埃及的贫困和混乱
最后说说现代的埃及。如果问对现代的埃及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那就是贫困,是生存环境之恶劣,是个现代化转型做的非常失败的国家。
埃及适宜人生存的地方极其狭小,仅仅有4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却生活了1亿多人口,这种拥挤程度难以想象,并且人口在继续爆炸,2006年埃及人口有7000万,2020年就超过1亿,它的人口增量几乎正在赶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
尼罗河两岸绿洲到处堆满了房子,几乎看不到其他空间,爆炸的人口越来越挤占耕地资源,现在埃及人均土地仅有半亩左右,曾经是地中海大粮仓、粮食出口国的埃及,现在粮食基本仰赖进口,粮食需求量的80%需要向国外购买。
开罗都会区已经有2130万人口,接近北京,但是它的环境资源比北京差的远得多。这个城市所有的空间已经被急速增长的人口填满,到处是密密麻麻、杂乱无序的楼房,9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没有现代化公共设施的破旧社区里。世界大都会中,贫困人口最多、环境最恶劣的,非开罗莫属。
由于经济不景气,人口增长又过快,埃及没有多少就业机会,2020年,40%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年轻人(18~29岁)整体失业率达到18%。整个国家42%的人口日收入不足2美元,处于联合国规定的贫困线以下,2000万人生活在棚户区或贫民窟里。
所以你在开罗最常见的景象是:满大街大孩子(未来的失业大军),游手好闲的青年,干着捡垃圾、修理、搬运工等苦活累活的中年人,整个城市没有多少体面的就业。
但是历史上的埃及不是这个样子,从古埃及,到希腊罗马时代,到马穆鲁克,到奥斯曼帝国时期这都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开罗一直是闪闪发光的世界中心。即便是近代,埃及也是走在现代化最前列的东方国家。
阿里帕夏于1830年开启改革,训练近代军队,开设近代工厂,并且迅速发展成一个殖民帝国。东方国家除了日本外,拥有殖民地的就只有埃及了。1851年埃及修建了开罗到亚历山大港的铁路,这是欧洲之外的第一条铁路,1870年代铁路网就基本成型,1866年埃及议会开幕,确立君主立宪制,几乎同时开罗已经建立起歌剧院,并设立城市公共事务部,为市民提供照明、燃气和供水等服务,19世纪末埃及的城市化率已经完成近20%。这时候,埃及俨然已经是初具近代化雏形的国家,而此时中国仍在似醒似睡中。
一直到二战结束初期,埃及都是欧洲世界之外的“列强”之一,1950年代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国际话语权不如埃及总统纳赛尔,那时候的埃及是最有希望进入现代化门槛的亚非拉国家之一,然而为什么埃及最后慢慢落伍了呢?
这还要从纳赛尔和穆巴拉克这两个现代埃及关键人物说起。纳赛尔虽然驱逐英法殖民势力有功,但是他对内推行“阿拉伯社会主义”,大搞国有化和计划经济,让经济丧失活力;对外不自量力妄图做阿拉伯世界老大,穷兵黩武,先后参加三次中东战争,连遭败绩,还丢失了西奈半岛。到纳赛尔去世,萨达特接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全国40%的收入被用来偿还外债。
萨达特是一位邓小平式的改革人物,他任内推行自由化的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实行非国有化,同时开放党禁,实现多党制。在萨达特的努力下,1973年至1982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从30亿埃及镑增加到157亿埃及镑,成为该时期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
然而,作为强人的穆巴拉克上台后,执政长达30多年,再次中断了埃及的改革,并且积累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穆巴拉克压制民主化改革,培养私人利益集团,这期间埃及经济增长缓慢,贫富差距空前拉大,人民实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终于2011年,穆巴拉克被人民所抛弃,以不体面的形式下台。穆巴拉克执政的三十年可以说是埃及人失去的三十年,至今埃及仍在医治穆巴拉克庸政留下来的积重难返的问题。
笔者在开罗北部和西部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新城区”的感慨是,如果比较1980年前后的北京与开罗,北京要落后不少,那时候还有不少中国人来埃及留学、移民。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北京已经彻底翻天地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会,而开罗不仅没有新发展,过去的建筑也在一天天残破下去,偌大城市就像一个大贫民窟,两者的差距已经是天壤之别。
总之,埃及虽然是探索现代化最早的东方国家,也是最失败的国家之一。近200年的现代化过程中,它先后尝试了自由主义、民主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权威主义和伊斯兰复兴主义等各种试验,可以说是转换政治模式最频繁的国家。这个国家对学习东西都是浅尝辄止,不做坚定而又有灵活变通的改革,一直在不同道路上反复折腾,沦为今天的境地。
综合埃及1830年来的历史来讲,自由化、世俗化仍是其发展的最好加速器,但凡世俗化和经济自由化做得好的时期都是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当代的埃及似乎在远离这条道路,整个社会在往伊斯兰保守主义的道路上转变。
再放大看全球四大文明古国——埃及、伊拉克、印度和中国(抑或可以加上历史文化同样灿烂的伊朗、土耳其),这些国家中,现在只有中国找到了一条快速现代化道路,其他国家仍在“艰辛曲折探索”中。可见悠久的历史文明未必是好事,更可能是现代化转型的沉重包袱。中国能够走上现代化的快车道,是何其幸运,何其偶然!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幸运,也应该更加如履薄冰——我们稍有不慎 ,也有可能误入歧途,重新陷入停滞和贫困。
关键词: 社会万象
来源:阜成门六号院 2021-11-01 14:56:16
作者:BJ王明远
埃及虽然是探索现代化最早的东方国家,也是最失败的国家之一。近200年的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在学习国外与回归本土之间反复折腾,这期间几乎尝试了世界上所有流行的主义模式,仍然不得其门而入。埃及的教训警示我们,古文明国家转型任重道远,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坚持市场化、开放化的改革方向,否则很有可能重新陷入停滞和贫困。
2019年10月去了趟埃及,这是疫情前最后一次出国。长久以来一直很想去埃及看看,因为之前参观过很多著名博物馆的古埃及文物展,包括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圣彼得堡冬宫以及都灵埃及博物馆,感觉到古埃及的文明发展水平,截然高于当时世界的其他地区,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跟当时世界其他地方的差距,远远大于今天美国与世界落后地区的发展差距;再者,我对埃及的一个特殊群体——科普特东正教徒很感兴趣。因此,埃及一直是旅行清单上的重要目的地,终于在2019年秋天可以成行。
一、地中海的地理和文明
我是从意大利罗马启程去埃及的,飞机大致沿着罗马—塔兰托—希腊—亚历山大港—开罗一线航行,这个路线颇有意思,基本上是当年罗马帝国征服希腊、埃及等路线。而此后两千年里,一幕幕改变人类命运历史的大戏,又在这片海域上一次次上演。
飞机从罗马起飞后,先是经过意大利南部地区上空,向下望去,土地干旱贫瘠,也无怪乎当年罗马人要扩张,因为土地不养人,必须开拓殖民地,就像今天的温州人要去外地做生意。后来亚平宁半岛的力量衰落了,这里的人民在饥荒的驱使下,跟着英国人、西班牙人去美洲移民,今天意大利人是美国第五大族裔(德、英、爱、非之后),也是阿根廷的第一大族裔,阿根廷约60%人口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
过了亚平宁半岛就是意大利与希腊之间的亚得里亚海,这个海最窄处不过95公里,所以古罗马与希腊的联系极为紧密,4世纪之前亚平宁半岛上有很多希腊殖民地,罗马的兴起是充分吸收了希腊文化养分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今天为什么意大利最主要的外来移民来自亚得里亚海对过的阿尔巴尼亚、波黑等国,因为二者的距离比烟台到大连还近。
不一会又飞抵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及克里特岛东部上空,总体感觉是这里干旱、多山、地形零碎。这决定了希腊文明是建立在分散的小规模聚落以及商业基础上——巴尔干南部比亚平宁半岛还不能支撑大规模的农业。因此,希腊产生了发达的城邦民主,以及衍生出联邦制雏形。又因为这里需要海外贸易和殖民,希腊人需要征服异族,产生了发达的奴隶制。
这显然与东方大河流域文明是两种发展模式:大河流域可以支撑发达农业,因此可以有强大的中央集权;稳定单一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方式,有助于统一民族的出现,因此也就不会产生异族仇杀之间带来的发达奴隶制——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驱使异族作为奴隶,对本族同胞总是相对仁慈的。
过了克里特岛,飞行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到非洲海岸线。其实克里特岛到非洲的距离跟到雅典差不多,我们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希腊文明首先从这里产生,因为这里距离埃及很近,最先得到文明开化。
总地来说,地中海大而不宽、阔而不深、风平浪静,非常适合人类的航海活动,即使在造船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驾驶一艘木船,在平静的海面上也可以安全航行,这就造就了地中海贸易和殖民的历史。雅典海军到尼罗河口,或者威尼斯舰队到伯罗奔尼撒跟奥斯曼海军作战,不过1000公里左右的距离,而中国上海港到广州港距离要1700公里,并且东海和南海台风多、海况复杂,所以中国发展海运自古以来就有诸多不利,人们视大海为畏途是可以理解的。
飞机飞抵埃及上空后,景象与意大利南部、希腊截然不同,下面绿油油一片,村庄城市密密麻麻,这里是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给埃及带来6000多万亩的耕地,可能古代绿洲面积更大,这里是地中海东部最肥沃、最适宜农业的地区,过去看到历史书上说“埃及是罗马帝国的粮仓”不得其解,今天俯瞰了整个地中海东部的环境,才有顿悟之感。近代以前的埃及一直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根据英国经济学家Angus Maddison的研究,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的人均收入在整个帝国各行省内排第二位,仅次于聚集了大量殖民财富的首都罗马。埃及即便到19世纪仍然是很富裕,它的衰落和贫困只不过是近一两百年的事情。
二、开罗初印象
快到傍晚时分,飞机抵达开罗,开罗城呈黄色,一座座黄土色的建筑,呈现复杂的几何形排列。尼罗河也清晰可见,不一会飞机降落。
开罗机场跟想象落差很大(以后这种想象与现实的落差会随时出现),原来以为会跟伊斯坦布尔这种体量相当的伊斯兰城市机场建设水平差不多,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中国三线城市的水平,并且没有几个航班,整个机场空荡荡。
机场达到层到处都是推销的导游以及黑车司机,不厌其烦地围着游客问是否需要服务。我的手机国际漫游没有信号,因此无法打车,机场大巴据说已经没有,一下子陷入困境,怎么进城成为大问题。幸好旁边有一位韩国人帮我用Uber叫了一辆出租车,这位韩国人曾经在北京工作,住在望京SOHO附近,顿时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眼前开来的出租车,是我坐过的最破的一辆,估计是日本的报废车,运过来又开了十多年。司机载着我往城里走,任凭想加速,也跑不多快,我打开车窗,接受撒哈拉晚风的吹拂,看着夜色之下匆匆行走的人们。这个城市没有什么现代化建筑,没有绿化,没有发达的商业,一切都是很初级落后的样子。路过的地方只有一片有些闪亮的霓虹灯和宽阔的街道,后来回想这里可能是开罗新城,中国参与建设了很多项目,不过发达程度也就是相当于中国地级市的郊区。
大概一个小时后,达到位于解放广场的克莉奥帕特拉(Cleopatra,埃及末代女王的名字)酒店。出发前订酒店时,一直在万豪与克莉奥帕特拉之间犹豫不决,但是看克莉奥帕特地理位置好,紧邻阿拉伯联盟总部和埃及国家博物馆等地标建筑,于是选择了这里。但是进来发现,虽然这已经是开罗一个很好的酒店,仍旧是大堂简陋,管理服务也就是中国三星级的水平,好在酒店内部房间设施很好,预订的位于八楼的一个大套间,只需要100美元左右。还因为开罗恐怖袭击较多(来开罗前不久发生了两次严重恐怖袭击,一次死亡15人、一次死亡20人),每次进出酒店需要安检,整夜外面也都是警笛声,有很不安全的感觉。在这里只住了一夜,第二天就搬到万豪酒店,这里外国人多,公共设施齐全,终于有了些安全感和归宿感。
三、吉萨金字塔和古埃及文明博物馆
在开罗的第一个清晨,就迫不及待想去尼罗河岸边走走。我最先做的事情是,先去希尔顿酒店取一些埃及镑,然后再走到尼罗河边,整个路程只不过1公里左右,但是却成了大问题,因为开罗的马路没有红绿灯,而这一路是开罗的最主要交通干道之一,又是上班高峰期,根本无法通过杂乱无章的路口和一条条川流不息的马路,全凭视力和速度抢路,我等了好长时间,才在车辆缝隙中穿过马路,到达尼罗河岸边。
后来在开罗一直感受着堵车,这里没有现代交通管理和规则,路面的规则就是“抢”,所以处处塞车,这也为恐怖袭击提供了便利,埃及的恐怖分子在拥堵处,放置一个汽车炸弹就可以造成惊人伤亡,并且人们无法疏散。因此,开罗并不是一个安全的旅游城市,并不推荐中国的游客过去。
尼罗河河面大概相当于长江下游那么宽,河水很清澈。不过市区的河岸都被砌上石头或水泥,有点像中国城市的河道,显得不那么自然。不过,看到这条河流仍然很激动,它从6000多公里外的东非高原走来,滋养了人类史上第一个文明,它是一条有着故事的河,在滚滚流水面前不禁让人想起太多的历史往事。
看过尼罗河,招手叫了出租车去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在吉萨省,不属于开罗,但是距离非常近,相当于北京和燕郊,或纽约和新泽西的关系。一路走来都是密密麻麻城中村模样的楼房,可以看出埃及人口压力很大,也很贫困。1962年埃及仅有2700万人口,现在却达到1.02亿,用人口爆炸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现在埃及的环境资源承载量已经到极限,在开罗可以充分体现到人类在资源极其贫乏下的苟且生存状态,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堆积的人,而没有发展机会,现在埃及人口依然在年2.5%的速度增长,或许到2050年就要快达到2亿了。
快到金字塔的时候,车拐进一个类似中国城中村的地方,窄窄的街道两旁坐着头戴围巾的大妈,突然一个青年人拉开车门,跳进车里,让人不禁警觉是不是要有不轨的企图,他用生硬的英语问是否需要导游,被我愤怒地驱赶下车。
不一会车停了,司机指着一个破平房说:“这是售票处!”我不禁心里一颤,世界上最赫赫有名景点的售票处,怎么还不如中国一个乡村农家乐的售票处呢?买票埃及镑或美元都可以,我付了美元,售票员撕了一张薄薄的纸。哦,这就是门票,大概相当于中国80年代的票证风格。
金字塔景区的游客也没有多少,远远不如罗马斗兽场、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秦始皇兵马俑这种古文明遗址的游客数量,其管理水平更糟糕。进了金字塔景区围墙内,仿佛进了一个小商品市场,到处都是兜售,到处都是问是否需要导游,还有人牵着骆驼追着你问是否要骑。加上这炎热难耐的气候,让人无心看风景,最深的印象是一会就喝了三瓶水。
金字塔景区还有夜间灯光秀,本来已经预定好最好的座位,但是此时已经无心留下来观看:一是看到如此脏乱的环境,让人也怀疑表演水平;二是周围环境实在堪忧,加上埃及近期恐怖袭击很多,等到夜晚回城更不安全,所以就及早打车离开了。
扭头向胡夫金字塔告别,这是我认识国外文明的第一个建筑,1993年的冬天,我8岁,父亲指着画册里的狮子人面像和金字塔说,这是埃及金字塔,我还和父亲一起查资料寻找它修建的时间。这打开了我对世界文明的好奇,也打开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所以,金字塔对于我有不一样的意义,它是我人生的一个坐标。
再说我在开罗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埃及国家博物馆,我去的时候还是在解放广场的老馆,而今年4月开始迁入新馆。迁馆的时候,埃及政府为22具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们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仪式,轰动了全球。
要了解古埃及的历史,埃及国家博物馆才是真正要去的地方,这里有15万件文物,各种古埃及文物,像木乃伊、泥版书、雕塑每种就几百件,甚至上千件,让你一饱眼福,而在西方博物馆每样东西能有几十件就不错了。
埃及国家博物馆
不过埃及国家博物馆管理做的很差,这里与其说是博物馆,不如说是一个文物大仓库,绝大多数文物都没有介绍,旁边只要一个80年代图书馆索引卡风格的纸片,可能摆在那里二三十年了,也没有更换过,更没有什么灯光或摆设效果。
埃及国家博物馆最为震撼的是图坦卡蒙博展,除了有大家都知道的黄金面具外,还看到了他和王后的黄金棺椁,要比十三陵定陵地宫万历皇帝的棺椁豪华的多——万历帝比图坦卡蒙晚3000年,并且在位48年,而图坦卡蒙仅仅在位3年,可见当时埃及的财富水平。陪葬品更为吃惊的是那些具有现代艺术风的箱子、首饰、人字拖、玩偶等等,这种精湛的工艺,积极有创造力的艺术创意,就是当代多数民族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也达不到。
在开罗几天看了这些古埃及文明遗物后的总体感觉是,古埃及文明是那个时期最快乐、最浪漫的文明,是人们最有自由、最可以抒发人性的文明,所以创造了这么灿烂的文化,并且这些文物具有穿越时代的魅力。而古巴比伦、赫梯、波斯文明都是太血腥了,在军事奴隶制社会中,只有峻冷的宫殿、城堡,而没有这么多欢快的生活艺术,对现代人的诱惑力远远不如埃及文明。
四、科普特基督徒
对于埃及的历史,人们往往只知道古埃及和伊斯兰的历史,却不知中间还有近500年的基督教时代,从2世纪到7世纪,埃及流行基督教。至今仍有一部分人在坚守基督教信仰,他们被称为科普特东正教徒,是伊斯兰世界中最大的基督教群体,约1000—1500万人,他们也是人类历史最早信仰基督教的群体之一,能在伊斯兰汪洋大海中坚守了一千三百年,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人们认为科普特人跟古埃及人有更直接的继承关系。科普特语是后埃及语言,古埃及文化灭亡后,埃及人参照希腊字母创造了科普特语,这门语言是最接近古埃及语的语言。阿巴斯帝国入侵后,改宗伊斯兰教、改说阿拉伯语的埃及人变成埃及阿拉伯人,而坚持说科普特语、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埃及人成为今天的科普特人。埃及很多知名人物是科普特基督徒,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我从圣马可教堂(Saint Mark's Coptic Orthodox Cathedral)开始探索科普特人的世界,教堂是科普特东正教大牧首宗座所在的地方,外有政府军装甲车保护,因为2016年这里发生了死亡29人的恐怖袭击,2017年又发生了45人丧生的恐怖袭击,所以,周围安保异常严格,连逗留拍照都不被允许。
之后又来到开罗老城,也就是科普特开罗,它位于今天开罗城的最南部,是开罗城的最原始部分。阿拉伯人征服开罗后,又在老开罗北部建立了新城,也就是伊斯兰开罗。开罗的发展轨迹有点像北京,辽金一开始在今天丰台区的永定河畔建城,后来蒙古人又在金中都以北,也就是现在长安街以北的地方建了座新城。
科普特开罗城入口处是罗马人修建的巴比伦城堡,虽然经过将近两千年仍然屹立在那里,这里曾经驻守着三个罗马军团(约1.8万人)。里面是一系列重要的科普特东正教大教堂,这里是科普特人的宗教圣地,其中最古老的悬空教堂,始建于公元3世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全功能性“大教堂”,西欧现存的教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都是它的孙子辈。
科普特东正教在基督教历史上曾经占有很重要地位。由于埃及是古代地中海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所以当公元2世纪基督教流行开来以后,埃及其实就成为基督教的早期中心之一,虽然级别最高的牧首在罗马或者君士坦丁。最早的神学院诞生于埃及(190年),最早的修道院也诞生于埃及,世界上第一个修士Macarius是科普特人。亚历山大教会在尼西亚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普特人一千多年来一直坚持拒绝被伊斯兰同化,他们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先是科普特语逐渐在18世纪后丧失,继而经济权利和宗教越来越受到压制。这些年针对科普特人的暴力袭击越来越多,我访问了几个科普特人社区,在贫困的开罗,又属于贫民区,社区内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科普特人以捡垃圾为生,人间很少有生存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
五、伊斯兰开罗
像罗马、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一样,开罗的历史是延续的,这里有3000—4000多年前的金字塔,2000年前罗马人的遗迹,1500多年前早期基督教世界完整的遗存,更有1300多年来伊斯兰教完整的遗存。你在开罗,可以完整看到阿巴斯帝国以来完整的历史延续,尤其是开罗的街区、清真寺基本是马穆鲁克王朝时期(1250—1517)沿袭下来的,是人类历史唯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都会,人类的另两个雄伟的古城——罗马的整体架构是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形成的,伊斯坦布尔主体架构也是奥斯曼帝国兴盛(16世纪中叶)之后修建的。
为什么开罗这么幸运呢?因为开罗穷,所以没有发生破坏性极大的工业化下城市现代化的改造。如果对照西方旅行家留下的开罗街景画作,你就可以发现,很多标志性建筑街区,几百年来一点没有变样,你就是行走在原汁原味的中世纪开罗中,这是在欧洲任何古城没有的感觉,因为这些古城只不过是拥有一个古老的躯壳,而开罗老城的生活还是中世纪的延续。
在伊斯兰的开罗,我们可以随时触摸9世纪以后埃及的历史。这里有阿巴斯帝国时期修建的伊本·图伦清真寺,它建于870年代,是伊拉克之外保存最完好的阿巴斯帝国时期建筑。还可以看到法蒂玛王朝时期修建的城门和爱资哈尔清真大寺,还有阿尤布王朝时期为抵御十字军东征修建的萨拉丁城堡。在阿巴斯帝国10世纪衰落到16世纪奥斯曼帝国兴起之间的时间里,开罗是伊斯兰文明的中心,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哲学家往往诞生于这里的几大清真寺,今日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很多流派也是发源于埃及。
伊斯兰开罗还有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这就是哈利利市场,它建于14世纪,是此后三四百年内东地中海的商贸中心,这里的街区依然几乎保持了以前的原貌,似乎行走在大街上可以听到当年来自马格里布、叙利亚、汉志商队的驼铃声。附近还保留了建于1500年前后的精美客栈,今天是埃及最著名的苏菲旋转舞演出场地。
六、埃及的贫困和混乱
最后说说现代的埃及。如果问对现代的埃及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那就是贫困,是生存环境之恶劣,是个现代化转型做的非常失败的国家。
埃及适宜人生存的地方极其狭小,仅仅有4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却生活了1亿多人口,这种拥挤程度难以想象,并且人口在继续爆炸,2006年埃及人口有7000万,2020年就超过1亿,它的人口增量几乎正在赶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
尼罗河两岸绿洲到处堆满了房子,几乎看不到其他空间,爆炸的人口越来越挤占耕地资源,现在埃及人均土地仅有半亩左右,曾经是地中海大粮仓、粮食出口国的埃及,现在粮食基本仰赖进口,粮食需求量的80%需要向国外购买。
开罗都会区已经有2130万人口,接近北京,但是它的环境资源比北京差的远得多。这个城市所有的空间已经被急速增长的人口填满,到处是密密麻麻、杂乱无序的楼房,9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没有现代化公共设施的破旧社区里。世界大都会中,贫困人口最多、环境最恶劣的,非开罗莫属。
由于经济不景气,人口增长又过快,埃及没有多少就业机会,2020年,40%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年轻人(18~29岁)整体失业率达到18%。整个国家42%的人口日收入不足2美元,处于联合国规定的贫困线以下,2000万人生活在棚户区或贫民窟里。
所以你在开罗最常见的景象是:满大街大孩子(未来的失业大军),游手好闲的青年,干着捡垃圾、修理、搬运工等苦活累活的中年人,整个城市没有多少体面的就业。
但是历史上的埃及不是这个样子,从古埃及,到希腊罗马时代,到马穆鲁克,到奥斯曼帝国时期这都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开罗一直是闪闪发光的世界中心。即便是近代,埃及也是走在现代化最前列的东方国家。
阿里帕夏于1830年开启改革,训练近代军队,开设近代工厂,并且迅速发展成一个殖民帝国。东方国家除了日本外,拥有殖民地的就只有埃及了。1851年埃及修建了开罗到亚历山大港的铁路,这是欧洲之外的第一条铁路,1870年代铁路网就基本成型,1866年埃及议会开幕,确立君主立宪制,几乎同时开罗已经建立起歌剧院,并设立城市公共事务部,为市民提供照明、燃气和供水等服务,19世纪末埃及的城市化率已经完成近20%。这时候,埃及俨然已经是初具近代化雏形的国家,而此时中国仍在似醒似睡中。
一直到二战结束初期,埃及都是欧洲世界之外的“列强”之一,1950年代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国际话语权不如埃及总统纳赛尔,那时候的埃及是最有希望进入现代化门槛的亚非拉国家之一,然而为什么埃及最后慢慢落伍了呢?
这还要从纳赛尔和穆巴拉克这两个现代埃及关键人物说起。纳赛尔虽然驱逐英法殖民势力有功,但是他对内推行“阿拉伯社会主义”,大搞国有化和计划经济,让经济丧失活力;对外不自量力妄图做阿拉伯世界老大,穷兵黩武,先后参加三次中东战争,连遭败绩,还丢失了西奈半岛。到纳赛尔去世,萨达特接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全国40%的收入被用来偿还外债。
萨达特是一位邓小平式的改革人物,他任内推行自由化的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实行非国有化,同时开放党禁,实现多党制。在萨达特的努力下,1973年至1982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从30亿埃及镑增加到157亿埃及镑,成为该时期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
然而,作为强人的穆巴拉克上台后,执政长达30多年,再次中断了埃及的改革,并且积累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穆巴拉克压制民主化改革,培养私人利益集团,这期间埃及经济增长缓慢,贫富差距空前拉大,人民实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终于2011年,穆巴拉克被人民所抛弃,以不体面的形式下台。穆巴拉克执政的三十年可以说是埃及人失去的三十年,至今埃及仍在医治穆巴拉克庸政留下来的积重难返的问题。
笔者在开罗北部和西部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新城区”的感慨是,如果比较1980年前后的北京与开罗,北京要落后不少,那时候还有不少中国人来埃及留学、移民。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北京已经彻底翻天地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会,而开罗不仅没有新发展,过去的建筑也在一天天残破下去,偌大城市就像一个大贫民窟,两者的差距已经是天壤之别。
总之,埃及虽然是探索现代化最早的东方国家,也是最失败的国家之一。近200年的现代化过程中,它先后尝试了自由主义、民主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权威主义和伊斯兰复兴主义等各种试验,可以说是转换政治模式最频繁的国家。这个国家对学习东西都是浅尝辄止,不做坚定而又有灵活变通的改革,一直在不同道路上反复折腾,沦为今天的境地。
综合埃及1830年来的历史来讲,自由化、世俗化仍是其发展的最好加速器,但凡世俗化和经济自由化做得好的时期都是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当代的埃及似乎在远离这条道路,整个社会在往伊斯兰保守主义的道路上转变。
再放大看全球四大文明古国——埃及、伊拉克、印度和中国(抑或可以加上历史文化同样灿烂的伊朗、土耳其),这些国家中,现在只有中国找到了一条快速现代化道路,其他国家仍在“艰辛曲折探索”中。可见悠久的历史文明未必是好事,更可能是现代化转型的沉重包袱。中国能够走上现代化的快车道,是何其幸运,何其偶然!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幸运,也应该更加如履薄冰——我们稍有不慎 ,也有可能误入歧途,重新陷入停滞和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