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嘴上反西方、私下却羡慕:晚清嘴炮刘锡鸿的分裂人生

关键词:

来源:小青剧场 2021-02-01 11:15:48

嘴上反西方、私下却羡慕:晚清嘴炮刘锡鸿的分裂人生

作者:小青

实际上刘锡鸿典型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官场老狐狸早就睁眼看世界了,满清的腐朽没落他们一清二楚。他知道西方那一套是好,但满清贵族死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特权,如果他倡导学习西方就得罪朝廷权贵,轻则丢官、重则丢命,何必触霉头。刘锡鸿在朝廷上装作迂腐不堪,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禄位,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民众福祉,那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刘锡鸿是晚清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曾出使英国、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外交官。

  但在朝廷上,刘锡鸿是著名的“清流”,爱中华传统、爱大清,反对洋务运动等一切西方的东西。

  朝廷上的知名“爱国嘴炮”

下载 (2).jpg

刘锡鸿

  刘锡鸿反对洋务运动,他认为“不必开局自制”机器,要让人都学习“仁义忠信”,学好了中国传统文化就自然可以实现国家强盛、大清千秋万代。

  刘锡鸿反对修铁路,认为大兴土木会惹怒山川之神,引发旱涝灾害,最终亡国。有史学家评价:“中国铁路之不能早开,实因刘锡鸿之折所阻,四万万人为奴之祸,实基于此”。

  刘锡鸿爱大清爱到什么程度?出使法国期间,他不穿西服,经常身穿清朝服装,宽衣大袍在公共场所乱溜达,法国人看猴一样看他,下属有点不好意思,劝他做人要低调。刘锡鸿怒斥:“你懂什么!我就是想让洋人瞻仰一下大清朝的人物,开开眼界!”

  万里之外的清廷要是知道,会觉得刘锡鸿身在西方心在大清、爱国爱到骨髓里。

  刘锡鸿最出名的事迹,就是用嘴炮干掉顶头上司郭嵩焘。

  1876年,刘锡鸿担任清朝驻英国使馆副使。当时正使是郭嵩焘,他积极倡导中国学习西方,这导致刘锡鸿和他水火不容。

  刘锡鸿反对郭嵩焘说的“先通商贾”、“循用西法”的建议,认为“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他坚决捍卫“家天下”的中国传统制度,与顶头上司公开唱反调。

  刘锡鸿通过不断诬陷、打小报告,最终郭嵩焘被罢免英国公使一职。

1ae6e6fe7f48328_size333_w2060_h2600.jpg

郭嵩焘

  郭嵩焘相对开明、务实。

  “爱国嘴炮”私下非常欣赏西方

  可在私下里,刘锡鸿却是另外一副嘴脸。

  私底下的刘锡鸿极为羡慕英国,觉得英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在私人笔记《英轺私记》有很清楚的记载。

  刘锡鸿在参观伦敦的一家饼干厂后写道:故英国之富,以制造之多也。其制造之所以多,则官为经理以归利,人人咸乐图谋也。他国之人之不肯用心者,则反是也。

  这段话中,刘锡鸿认为机器制造是英国富庶的关键原因,这与他在朝廷上反对洋务运动的言论截然相反。

  刘锡鸿也亲口说过:“英国宰相之进退,视乎百姓之臧否。而众官之进退,有视乎宰相之进退。”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刘锡鸿对英国的首相选举制度很熟悉,并不反感。

  刘锡鸿对英国教育也十分羡慕,他说英国无论贫富,孩子都能上学(义务教育),虽然教孩子学工商之事,但也十分重视“教规则礼乐也”,说明英国人十分重视道德,因为这样的教育,英国学生“虽街市遨游,不得逾越尺寸”,“每入其塾,规矩森严”,俨然儒家君子的形象。

  有一次,刘锡鸿遇到日本使节,互相吐槽本国的情况,说自己国家的百姓交税如同交命,而西方国家的百姓交税却心甘情愿。刘锡鸿马上教训对方,说洋人的税收是经议会讨论的,征什么税、税花在哪里,百姓是清楚的,当然愿意交;反观大清,收多少、怎么收、花在哪儿……统统是糊涂账,谁愿意交呢?

  大清是什么德行,刘锡鸿骨子里门清。

  刘锡鸿在西方转了一圈早就睁眼看了世界,但就是不告诉朝廷和民众。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官场老狐狸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锡鸿的话很快传到郭嵩焘耳朵里,郭嵩焘觉得这话说得太公道了!(“此论至允。”)刘锡鸿根本不是朝堂上的那种老古板。

  可让人吃惊的是,这些话刘锡鸿私下说说也就算了,从来不在朝堂上为改革派站队,也从不说任何西方的好话,依然是一副天朝上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态度。甚至有一次天冷,郭嵩焘穿西式外套御寒,都惹得他大发雷霆。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自相矛盾的事情?是刘锡鸿精神分裂吗?

  实际上刘锡鸿典型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官场老狐狸早就睁眼看世界了,满清的腐朽没落他们一清二楚。他知道西方那一套是好,但满清贵族死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特权,如果他倡导学习西方就得罪朝廷权贵,轻则丢官、重则丢命,何必触霉头。

  刘锡鸿在朝廷上装作迂腐不堪,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禄位,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民众福祉,那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蠢是装出来的,坏是骨子里的。

责任编辑:

嘴上反西方、私下却羡慕:晚清嘴炮刘锡鸿的分裂人生

关键词:

来源:小青剧场 2021-02-01 11:15:48

嘴上反西方、私下却羡慕:晚清嘴炮刘锡鸿的分裂人生

作者:小青

实际上刘锡鸿典型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官场老狐狸早就睁眼看世界了,满清的腐朽没落他们一清二楚。他知道西方那一套是好,但满清贵族死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特权,如果他倡导学习西方就得罪朝廷权贵,轻则丢官、重则丢命,何必触霉头。刘锡鸿在朝廷上装作迂腐不堪,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禄位,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民众福祉,那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刘锡鸿是晚清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他曾出使英国、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外交官。

  但在朝廷上,刘锡鸿是著名的“清流”,爱中华传统、爱大清,反对洋务运动等一切西方的东西。

  朝廷上的知名“爱国嘴炮”

下载 (2).jpg

刘锡鸿

  刘锡鸿反对洋务运动,他认为“不必开局自制”机器,要让人都学习“仁义忠信”,学好了中国传统文化就自然可以实现国家强盛、大清千秋万代。

  刘锡鸿反对修铁路,认为大兴土木会惹怒山川之神,引发旱涝灾害,最终亡国。有史学家评价:“中国铁路之不能早开,实因刘锡鸿之折所阻,四万万人为奴之祸,实基于此”。

  刘锡鸿爱大清爱到什么程度?出使法国期间,他不穿西服,经常身穿清朝服装,宽衣大袍在公共场所乱溜达,法国人看猴一样看他,下属有点不好意思,劝他做人要低调。刘锡鸿怒斥:“你懂什么!我就是想让洋人瞻仰一下大清朝的人物,开开眼界!”

  万里之外的清廷要是知道,会觉得刘锡鸿身在西方心在大清、爱国爱到骨髓里。

  刘锡鸿最出名的事迹,就是用嘴炮干掉顶头上司郭嵩焘。

  1876年,刘锡鸿担任清朝驻英国使馆副使。当时正使是郭嵩焘,他积极倡导中国学习西方,这导致刘锡鸿和他水火不容。

  刘锡鸿反对郭嵩焘说的“先通商贾”、“循用西法”的建议,认为“夷狄之道未可施诸中国”,他坚决捍卫“家天下”的中国传统制度,与顶头上司公开唱反调。

  刘锡鸿通过不断诬陷、打小报告,最终郭嵩焘被罢免英国公使一职。

1ae6e6fe7f48328_size333_w2060_h2600.jpg

郭嵩焘

  郭嵩焘相对开明、务实。

  “爱国嘴炮”私下非常欣赏西方

  可在私下里,刘锡鸿却是另外一副嘴脸。

  私底下的刘锡鸿极为羡慕英国,觉得英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在私人笔记《英轺私记》有很清楚的记载。

  刘锡鸿在参观伦敦的一家饼干厂后写道:故英国之富,以制造之多也。其制造之所以多,则官为经理以归利,人人咸乐图谋也。他国之人之不肯用心者,则反是也。

  这段话中,刘锡鸿认为机器制造是英国富庶的关键原因,这与他在朝廷上反对洋务运动的言论截然相反。

  刘锡鸿也亲口说过:“英国宰相之进退,视乎百姓之臧否。而众官之进退,有视乎宰相之进退。”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刘锡鸿对英国的首相选举制度很熟悉,并不反感。

  刘锡鸿对英国教育也十分羡慕,他说英国无论贫富,孩子都能上学(义务教育),虽然教孩子学工商之事,但也十分重视“教规则礼乐也”,说明英国人十分重视道德,因为这样的教育,英国学生“虽街市遨游,不得逾越尺寸”,“每入其塾,规矩森严”,俨然儒家君子的形象。

  有一次,刘锡鸿遇到日本使节,互相吐槽本国的情况,说自己国家的百姓交税如同交命,而西方国家的百姓交税却心甘情愿。刘锡鸿马上教训对方,说洋人的税收是经议会讨论的,征什么税、税花在哪里,百姓是清楚的,当然愿意交;反观大清,收多少、怎么收、花在哪儿……统统是糊涂账,谁愿意交呢?

  大清是什么德行,刘锡鸿骨子里门清。

  刘锡鸿在西方转了一圈早就睁眼看了世界,但就是不告诉朝廷和民众。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官场老狐狸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锡鸿的话很快传到郭嵩焘耳朵里,郭嵩焘觉得这话说得太公道了!(“此论至允。”)刘锡鸿根本不是朝堂上的那种老古板。

  可让人吃惊的是,这些话刘锡鸿私下说说也就算了,从来不在朝堂上为改革派站队,也从不说任何西方的好话,依然是一副天朝上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态度。甚至有一次天冷,郭嵩焘穿西式外套御寒,都惹得他大发雷霆。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自相矛盾的事情?是刘锡鸿精神分裂吗?

  实际上刘锡鸿典型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官场老狐狸早就睁眼看世界了,满清的腐朽没落他们一清二楚。他知道西方那一套是好,但满清贵族死也不肯放弃自己的特权,如果他倡导学习西方就得罪朝廷权贵,轻则丢官、重则丢命,何必触霉头。

  刘锡鸿在朝廷上装作迂腐不堪,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禄位,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民众福祉,那跟他半点关系都没有。

  蠢是装出来的,坏是骨子里的。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