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以史为鉴:“内循环”的失败案例与成功前提

关键词:

来源:中美印象 2020-10-09 14:40:44

以史为鉴:“内循环”的失败案例与成功前提

作者:杭子牙

内循环想要成功,必须以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外循环作为前提。片面鼓吹内循环者,不是蠢,就是坏!

   这个“十一”假期是属于中国人的。

  我说这个意思,不单是指“十一”是新中国71周年国庆,更重要的是当世界其它多数国家都还深陷疫情与经济停滞的泥潭不能自拔的时候,唯有中国,不仅已经早早走出疫情危机,而且“内循环”经济也在这个“十一”假期开始全速启动。

  电视与朋友圈上各旅游景点汹涌的人流,高速公路上拥堵的车流,告诉世界一个极度羡慕的事实——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来了。

images.jpg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国庆假期正是出国游的高峰,但是因为国际疫情迟迟无法得到控制,旅游者只能在国内出行,正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经济“内循环”试验。

  不过,从长远看,经济“内循环”要长期运转下去,还需要更多前提条件。本文试图就这一必要前提,结合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

  事实上,历史地看,“内循环”曾是世界经济主要运转模式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模式。在漫长的人类经济史上,内循环模式主要集中在农业文明最发达的中国,南亚的印度等地。

  在同样古老的地中海文明,商业交换与跨境流动是主要经济形态,对匈奴游牧部落和后来在北欧崛起的维京人来说,当海盗或掳掠抢劫才是主业。

  即便是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农业文明时代,像中国这样一旦国力强盛了,也要走出去和外部进行经济交流,也就是搞外循环,丝绸之路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工业革命的到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宣告了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历史终结。

  在西方工业革命和重商主义驱使下,依靠炮舰外交与殖民地掠夺,资源开始在全球配置,国际市场逐渐形成,随着各个彼此独立的经济体被打通,经济内循环时代就结束了。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研究与论述,就是建立在这种以国际分工与交换为主的新经济形态之上,同时又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后来冷战到来,将世界分割为以美苏为代表的两个高度对峙的国家集团。

  冷战下的经济与科技,也被分割为两个不同的体系,除了非法的经济与科技间谍活动,这两个体系之间基本不存在经济与科技交流。

  这两大体系的成员数量、经济体量、经济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与管理理念都完全不同,经济活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本质上,这两大体系都在在搞内循环,只不过,以美欧日等为代表的内循环是全球性循环,在本质上还是外循环,所以成功了。

  而以苏联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内循环,虽然有前苏联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资源支撑,还有一群小伙伴捆绑在一起搞内循环,因为是封闭的内循环,所以失败了。

  刚开始中国加入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内循环经济阵营,因为当时中国极度落后,和苏联存在着巨大发展落差。得益于中苏友好前提下,前苏联大规模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向中国这个发展洼地流动,建立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基础。

  但是后来,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又没有改善,因此,在从1956到1978年之间,中国就只能在自己国内搞内循环。具体情况怎样,大家都很清楚,再多说就是在找不自在了。

  1978年后,中国在邓小平推动下搞改革开放,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在经济与科技上,成功加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与科技循环体系。

  和西方相比,中国当时是经济洼地。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的低人工、土地成本等因素,资金、技术等源源不断地从西方流向中国这片洼地,和中国人民对财富的追求发生了化学反应。

  就这样,在内循环下经济与社会活力已经快要枯竭的中国,又从美国主导的另一个开放式循环体系中引入了活水,获得了青春活力。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经济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外循环速度,对比中国加入世贸后的进出口增速与GDP增长速度,就能发现这两条呈爆炸式增长的曲线高度吻合。

  在此期间,苏东剧变,苏联倒台,原来以苏联为主导的内循环经济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宣告彻底失败。

  而中国,因为提前十年加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主流体系,不仅避开了前苏联集团倒闭带来的巨大风险,还实现了40年高速发展,科技也同步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可以说,中国经济腾飞的过程,就是加入到世界主流经济体系,打通了内外两大循环的过程。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加入世界经济外循环的决断与勇气,有很大概率,中国今天就是另一个古巴或朝鲜,不仅在社会与思想上高度封闭,温饱问题恐怕都还未能解决。

  所以,历史已经从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多次提醒,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只要是关起门来搞内循环,不管其要素资源有多丰富,底子有多厚,长期下去,都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已自成一体,有着庞大的内部需求和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可以关起门搞内循环的鼓吹,都是一些不学无术之辈在放屁!

  片面鼓吹内循环者,不是蠢,就是坏!如果没有和外部世界的经济与科技联系,任何国家或经济体,最终都得是死路一条。连强大如苏联者也不能例外。

  就算是美国,如果走上这条道路,最终也难逃一死。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为什么美国要推动和中国“全面脱钩”,而且主要是经济与科技脱钩,而且还要通过“共产中国和自由世界”的二元划分,鼓动甚至胁迫盟友把中国隔离出世界经济与科技循环体系。

  因为这个互相隔绝的二元体系一旦建成,就等于抽空了中国继续发展崛起的氧气,也就宣告了中国社会经济繁荣与活力的结束。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仅要“拒绝脱钩”,还要千方百计与美方加强经济联系。

  两国虽然已经水火不容,经贸协议该执行,还是要继续执行下去,因为这样不仅为美国有利,对中国经济与开放更为有利。原商务部长陈德铭最近表示,国际市场万万不可丢弃,保住对美市场尤为重要,也是同样的意思。

  不仅如此,对中国来说,在和美国博弈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搞好与欧洲、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关系。因为未来,就算是被迫和美国脱钩了,还有欧洲、日本等可以进行经济交流与互动,能够通过和欧日等过进行外循环保持经济与科技活力,不至于完全陷入内循环的绝地。

  所以,我经常说,在这场中美世纪争夺中,日本是中国要尽力争取的对象,欧洲是中美之间最关键的砝码,必须努力搞好与这两大西方经济体的外交关系。如果在和美国对抗的同时再和日本、欧洲等对杠,对中国来说,所导致的后果将会难以想象。

  对中国人来说,一定要正确看待中国和日本、欧洲之间因为价值观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摩擦,要正确看待双方对同一事件从不同认知与利益角度的关切,千万不要被民粹战狼情绪支配,因为随意开炮而激化双方民间敌意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冲突。

  我经常批战狼民粹误国,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这样的国际战略视野,即不懂历史,也不知道四面树敌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认为光凭一腔热血,就能实现国家崛起。

  请注意,中国现在提出的是“双循环”概念,而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内循环”,尽管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但是和单纯的“内循环”还是存在本质不同。

  而之所以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与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已明显减弱,内需已成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阻断了世界经济与贸易流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美之间愈演愈烈的“新冷战”斗争,使得中国必须要做好“完全脱钩”后的最坏准备。

  这里有主动的成分,更有被动的原因。

  虽然如此,国际经济联通与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仍然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新发展格局应该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决不应该是关起门来搞内循环。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世界强国,必须更加主动、更加开放地融入世界经济外循环之中。无论如何,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光靠内循环驱动,都不可能维持经济繁荣与活力。

  内循环想要成功,必须以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外循环作为前提。片面鼓吹内循环者,不是蠢,就是坏!

责任编辑:

以史为鉴:“内循环”的失败案例与成功前提

关键词:

来源:中美印象 2020-10-09 14:40:44

以史为鉴:“内循环”的失败案例与成功前提

作者:杭子牙

内循环想要成功,必须以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外循环作为前提。片面鼓吹内循环者,不是蠢,就是坏!

   这个“十一”假期是属于中国人的。

  我说这个意思,不单是指“十一”是新中国71周年国庆,更重要的是当世界其它多数国家都还深陷疫情与经济停滞的泥潭不能自拔的时候,唯有中国,不仅已经早早走出疫情危机,而且“内循环”经济也在这个“十一”假期开始全速启动。

  电视与朋友圈上各旅游景点汹涌的人流,高速公路上拥堵的车流,告诉世界一个极度羡慕的事实——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来了。

images.jpg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国庆假期正是出国游的高峰,但是因为国际疫情迟迟无法得到控制,旅游者只能在国内出行,正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经济“内循环”试验。

  不过,从长远看,经济“内循环”要长期运转下去,还需要更多前提条件。本文试图就这一必要前提,结合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

  事实上,历史地看,“内循环”曾是世界经济主要运转模式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模式。在漫长的人类经济史上,内循环模式主要集中在农业文明最发达的中国,南亚的印度等地。

  在同样古老的地中海文明,商业交换与跨境流动是主要经济形态,对匈奴游牧部落和后来在北欧崛起的维京人来说,当海盗或掳掠抢劫才是主业。

  即便是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农业文明时代,像中国这样一旦国力强盛了,也要走出去和外部进行经济交流,也就是搞外循环,丝绸之路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工业革命的到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宣告了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历史终结。

  在西方工业革命和重商主义驱使下,依靠炮舰外交与殖民地掠夺,资源开始在全球配置,国际市场逐渐形成,随着各个彼此独立的经济体被打通,经济内循环时代就结束了。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研究与论述,就是建立在这种以国际分工与交换为主的新经济形态之上,同时又为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后来冷战到来,将世界分割为以美苏为代表的两个高度对峙的国家集团。

  冷战下的经济与科技,也被分割为两个不同的体系,除了非法的经济与科技间谍活动,这两个体系之间基本不存在经济与科技交流。

  这两大体系的成员数量、经济体量、经济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与管理理念都完全不同,经济活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本质上,这两大体系都在在搞内循环,只不过,以美欧日等为代表的内循环是全球性循环,在本质上还是外循环,所以成功了。

  而以苏联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内循环,虽然有前苏联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资源支撑,还有一群小伙伴捆绑在一起搞内循环,因为是封闭的内循环,所以失败了。

  刚开始中国加入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内循环经济阵营,因为当时中国极度落后,和苏联存在着巨大发展落差。得益于中苏友好前提下,前苏联大规模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向中国这个发展洼地流动,建立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基础。

  但是后来,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又没有改善,因此,在从1956到1978年之间,中国就只能在自己国内搞内循环。具体情况怎样,大家都很清楚,再多说就是在找不自在了。

  1978年后,中国在邓小平推动下搞改革开放,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在经济与科技上,成功加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与科技循环体系。

  和西方相比,中国当时是经济洼地。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的低人工、土地成本等因素,资金、技术等源源不断地从西方流向中国这片洼地,和中国人民对财富的追求发生了化学反应。

  就这样,在内循环下经济与社会活力已经快要枯竭的中国,又从美国主导的另一个开放式循环体系中引入了活水,获得了青春活力。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经济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外循环速度,对比中国加入世贸后的进出口增速与GDP增长速度,就能发现这两条呈爆炸式增长的曲线高度吻合。

  在此期间,苏东剧变,苏联倒台,原来以苏联为主导的内循环经济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宣告彻底失败。

  而中国,因为提前十年加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主流体系,不仅避开了前苏联集团倒闭带来的巨大风险,还实现了40年高速发展,科技也同步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可以说,中国经济腾飞的过程,就是加入到世界主流经济体系,打通了内外两大循环的过程。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加入世界经济外循环的决断与勇气,有很大概率,中国今天就是另一个古巴或朝鲜,不仅在社会与思想上高度封闭,温饱问题恐怕都还未能解决。

  所以,历史已经从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多次提醒,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只要是关起门来搞内循环,不管其要素资源有多丰富,底子有多厚,长期下去,都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已自成一体,有着庞大的内部需求和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可以关起门搞内循环的鼓吹,都是一些不学无术之辈在放屁!

  片面鼓吹内循环者,不是蠢,就是坏!如果没有和外部世界的经济与科技联系,任何国家或经济体,最终都得是死路一条。连强大如苏联者也不能例外。

  就算是美国,如果走上这条道路,最终也难逃一死。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为什么美国要推动和中国“全面脱钩”,而且主要是经济与科技脱钩,而且还要通过“共产中国和自由世界”的二元划分,鼓动甚至胁迫盟友把中国隔离出世界经济与科技循环体系。

  因为这个互相隔绝的二元体系一旦建成,就等于抽空了中国继续发展崛起的氧气,也就宣告了中国社会经济繁荣与活力的结束。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仅要“拒绝脱钩”,还要千方百计与美方加强经济联系。

  两国虽然已经水火不容,经贸协议该执行,还是要继续执行下去,因为这样不仅为美国有利,对中国经济与开放更为有利。原商务部长陈德铭最近表示,国际市场万万不可丢弃,保住对美市场尤为重要,也是同样的意思。

  不仅如此,对中国来说,在和美国博弈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搞好与欧洲、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关系。因为未来,就算是被迫和美国脱钩了,还有欧洲、日本等可以进行经济交流与互动,能够通过和欧日等过进行外循环保持经济与科技活力,不至于完全陷入内循环的绝地。

  所以,我经常说,在这场中美世纪争夺中,日本是中国要尽力争取的对象,欧洲是中美之间最关键的砝码,必须努力搞好与这两大西方经济体的外交关系。如果在和美国对抗的同时再和日本、欧洲等对杠,对中国来说,所导致的后果将会难以想象。

  对中国人来说,一定要正确看待中国和日本、欧洲之间因为价值观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摩擦,要正确看待双方对同一事件从不同认知与利益角度的关切,千万不要被民粹战狼情绪支配,因为随意开炮而激化双方民间敌意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冲突。

  我经常批战狼民粹误国,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这样的国际战略视野,即不懂历史,也不知道四面树敌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认为光凭一腔热血,就能实现国家崛起。

  请注意,中国现在提出的是“双循环”概念,而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内循环”,尽管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但是和单纯的“内循环”还是存在本质不同。

  而之所以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与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已明显减弱,内需已成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阻断了世界经济与贸易流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美之间愈演愈烈的“新冷战”斗争,使得中国必须要做好“完全脱钩”后的最坏准备。

  这里有主动的成分,更有被动的原因。

  虽然如此,国际经济联通与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仍然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新发展格局应该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决不应该是关起门来搞内循环。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世界强国,必须更加主动、更加开放地融入世界经济外循环之中。无论如何,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光靠内循环驱动,都不可能维持经济繁荣与活力。

  内循环想要成功,必须以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外循环作为前提。片面鼓吹内循环者,不是蠢,就是坏!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