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大焕点睛城市与房产 2020-04-16 10:23:08
作者:童大焕
【1】
大疫之下,人群的价值观撕裂加速度进行。
一些人在亲友群、同学群、老乡群里留下一封封或长或短的告亲友、同学、老乡书,然后绝尘而去。更多的人,则一言不发,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传统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正悄悄地被价值观关系所取代。
【2】
时代真的在变了。
在新的时代历史背景下,传统社会最紧密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都可以瞬间分崩离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更牢固,还是更脆弱?
【3】
很多人认为疫情将导致全球化收缩甚至中断。特朗普前些天更加明确地说:我们永远不应依赖外国为我们自己的生存手段……这场危机凸显了强大的国界和繁荣的制造业的重要……现在两党必须团结起来,把美国建设成为一个全面独立的繁荣的国家:能源独立,制造业独立,经济独立,国家主权独立。美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依赖国,将成为一个自豪、独立、自强的国家。
美国是全球的风向标,这个毫无疑问。但是它能不能回到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立场,还要看全球化的逻辑会不会改变。
事实上,历史上美国多次不想做世界领导者,但“能者多劳”现象,在家庭、企业、国家、世界关系上如出一辙。
【4】
传统经济全球化的逻辑,一个是比较优势,一个是规模报酬递增,也可以称之为经济全球化的两大动力。但它要防止两国交恶时的所谓“互卡脖子”。
如果我们认真审视,发现上述这三种表述全部都有问题!
比如,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发展,主要源于1998年以来的城市化补课、2001年以来的市场化补课。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之前,可以说完全的一穷二白,有什么“比较优势”跟人家交换?完全没有。
是我们积极主动认同大家约定的规则,大家愿意带你玩,于是帮助我们慢慢发展了“比较优势”;而不是先有“比较优势”,人家再拿东西跟你换。
大疫当前,刚开始几乎全世界的口罩、呼吸机、防护服都支援了中国、支援了武汉,没想到全球大流行,我们这边作为全球医疗物资的主产地,也开动马力加紧生产,可是一时良莠不齐,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这个性命攸关的时刻,也被迫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中新社北京4月6日则报道:中国海关总署5日夜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3月31日以来,中国查处不合格出口防疫物资1120.5万件,其中口罩994.1万只,防护服15.5万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108.5万份,红外测温仪2.4万件。
某种程度上说,经过了20年发展,由于缺乏良好的商业价值观,我们的“比较优势”发展得只能说差强人意,更不用说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了。
同样的,二战后的苏东集团,一度和欧美形成叫阵的东西方集团。但为什么前苏联就一直没有发展出比较优势,到今天,1200万平方公里的工业城市已经全部沦为废墟?
可见,没有良好的商业文明、没有良好的自由市场,是发展不出“比较优势”的。
【5】
会不会出现两国交恶时“互卡脖子”,也是杞人忧天。前面已经说了,对于救命急需的医疗物资,人家要自力更生恰恰是怕进口物资合格率低。对于不那么急需的中低端产业链,那就更不怕了,大不了消费缩减一点。
而对于外贸有较高依赖度的国家来说,疫情一来,出口减少,反而更忧心。
许小年说,开工是开工了,然而订单呢?
4月6日《南方周末》报道曰:疫情时期的世界工厂 :“没有世界,工厂焉存”?
【6】
但是,我们在一个全球已经过剩的工农业生产领域,如果没有绝对优势,不可能真正获得“比较优势”,一旦人家不开放市场,这种“比较优势”只能不断下降。
而在更尖端的医学科技上,疫情已经检验出来了,我们连韩国、新加坡都不如。而香港的医学发展,其实一直很尖端。
而这种尖端医学,不论是检测,还是疫苗,还是治疗药物,一旦向全球推广,不仅仅是相关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受益最大的,恰恰是医学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开放全球化市场的过程中,是分摊成本的急剧降低。
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受者”的立场上,看到“规模成本大幅度下降,规模福利大幅度上升”,而不是站在产品和服务提供方的立场上,看到“规模报酬递增”。
你想一想,是到一个地方隔离14天,花费7000元更便宜,还是20美元一针取血,立等片刻,十分钟知道你有没有感染病毒更便宜?
【7】
由是我们可以知道,最尖端的科技只有来自信息最自由、市场最自由的国家和地区,而落后国家和地区恰恰受到全球化的益处最大。
【8】
逆全球化受害最大的当然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圈子越小受害越大。
很多人以为中国已经发展了独特的“全产业链体系”,可以“不受制于人”。对此一定要清醒。没有开放的市场,我们只会跌跌不休。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1200万平方公里工业城市沦为废墟,那就是它全球化失败的立体博物馆。
马国川先生采访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文贯中先生的观点值得大家深思:
经济全球化确实处于关键时刻,留给中国的时间窗口很有限。欧美现在处于疫情最困难时期,中国国内却涌动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乐观主义,认为中国又是最大的赢家。这种情绪对中国发展是有害无益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应清醒地看到,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后,发达国家会自行抱团,另组阵营,推行“三零”原则(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大焕注:还必然会推行信息透明原则】。中国只有抓住目前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各项市场导向的改革,尽快形成要素市场,允许有全球性后果的信息自由流动,使自己成为推行三零目标的表率。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市场经济体系所排斥,被迫与它们逐渐脱钩。否则,经济全球化必然发生蜕变和倒退,中国因此会丧失发展机遇,1978年以来的快速现代化进程也就因此而中断。(钝角网 2020-04-07 09:30:58)
大家在一起玩的前提是价值观趋同,遵守共同规则,信息透明,诚实,专业,守信。
个人关系如此,国家关系也是如此。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未来全球化的基础不是所谓的产能互补,而是价值观趋同。
自古哀兵必胜,骄兵必败。中国在这场面对病毒的战争中远未胜利,谦虚谨慎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全球化不会停,但一定会改变规则。【完】
关键词:
来源:大焕点睛城市与房产 2020-04-16 10:23:08
作者:童大焕
【1】
大疫之下,人群的价值观撕裂加速度进行。
一些人在亲友群、同学群、老乡群里留下一封封或长或短的告亲友、同学、老乡书,然后绝尘而去。更多的人,则一言不发,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传统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正悄悄地被价值观关系所取代。
【2】
时代真的在变了。
在新的时代历史背景下,传统社会最紧密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都可以瞬间分崩离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更牢固,还是更脆弱?
【3】
很多人认为疫情将导致全球化收缩甚至中断。特朗普前些天更加明确地说:我们永远不应依赖外国为我们自己的生存手段……这场危机凸显了强大的国界和繁荣的制造业的重要……现在两党必须团结起来,把美国建设成为一个全面独立的繁荣的国家:能源独立,制造业独立,经济独立,国家主权独立。美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依赖国,将成为一个自豪、独立、自强的国家。
美国是全球的风向标,这个毫无疑问。但是它能不能回到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立场,还要看全球化的逻辑会不会改变。
事实上,历史上美国多次不想做世界领导者,但“能者多劳”现象,在家庭、企业、国家、世界关系上如出一辙。
【4】
传统经济全球化的逻辑,一个是比较优势,一个是规模报酬递增,也可以称之为经济全球化的两大动力。但它要防止两国交恶时的所谓“互卡脖子”。
如果我们认真审视,发现上述这三种表述全部都有问题!
比如,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发展,主要源于1998年以来的城市化补课、2001年以来的市场化补课。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之前,可以说完全的一穷二白,有什么“比较优势”跟人家交换?完全没有。
是我们积极主动认同大家约定的规则,大家愿意带你玩,于是帮助我们慢慢发展了“比较优势”;而不是先有“比较优势”,人家再拿东西跟你换。
大疫当前,刚开始几乎全世界的口罩、呼吸机、防护服都支援了中国、支援了武汉,没想到全球大流行,我们这边作为全球医疗物资的主产地,也开动马力加紧生产,可是一时良莠不齐,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在这个性命攸关的时刻,也被迫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中新社北京4月6日则报道:中国海关总署5日夜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3月31日以来,中国查处不合格出口防疫物资1120.5万件,其中口罩994.1万只,防护服15.5万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108.5万份,红外测温仪2.4万件。
某种程度上说,经过了20年发展,由于缺乏良好的商业价值观,我们的“比较优势”发展得只能说差强人意,更不用说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了。
同样的,二战后的苏东集团,一度和欧美形成叫阵的东西方集团。但为什么前苏联就一直没有发展出比较优势,到今天,1200万平方公里的工业城市已经全部沦为废墟?
可见,没有良好的商业文明、没有良好的自由市场,是发展不出“比较优势”的。
【5】
会不会出现两国交恶时“互卡脖子”,也是杞人忧天。前面已经说了,对于救命急需的医疗物资,人家要自力更生恰恰是怕进口物资合格率低。对于不那么急需的中低端产业链,那就更不怕了,大不了消费缩减一点。
而对于外贸有较高依赖度的国家来说,疫情一来,出口减少,反而更忧心。
许小年说,开工是开工了,然而订单呢?
4月6日《南方周末》报道曰:疫情时期的世界工厂 :“没有世界,工厂焉存”?
【6】
但是,我们在一个全球已经过剩的工农业生产领域,如果没有绝对优势,不可能真正获得“比较优势”,一旦人家不开放市场,这种“比较优势”只能不断下降。
而在更尖端的医学科技上,疫情已经检验出来了,我们连韩国、新加坡都不如。而香港的医学发展,其实一直很尖端。
而这种尖端医学,不论是检测,还是疫苗,还是治疗药物,一旦向全球推广,不仅仅是相关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受益最大的,恰恰是医学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开放全球化市场的过程中,是分摊成本的急剧降低。
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受者”的立场上,看到“规模成本大幅度下降,规模福利大幅度上升”,而不是站在产品和服务提供方的立场上,看到“规模报酬递增”。
你想一想,是到一个地方隔离14天,花费7000元更便宜,还是20美元一针取血,立等片刻,十分钟知道你有没有感染病毒更便宜?
【7】
由是我们可以知道,最尖端的科技只有来自信息最自由、市场最自由的国家和地区,而落后国家和地区恰恰受到全球化的益处最大。
【8】
逆全球化受害最大的当然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圈子越小受害越大。
很多人以为中国已经发展了独特的“全产业链体系”,可以“不受制于人”。对此一定要清醒。没有开放的市场,我们只会跌跌不休。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1200万平方公里工业城市沦为废墟,那就是它全球化失败的立体博物馆。
马国川先生采访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荣休教授文贯中先生的观点值得大家深思:
经济全球化确实处于关键时刻,留给中国的时间窗口很有限。欧美现在处于疫情最困难时期,中国国内却涌动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乐观主义,认为中国又是最大的赢家。这种情绪对中国发展是有害无益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应清醒地看到,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后,发达国家会自行抱团,另组阵营,推行“三零”原则(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大焕注:还必然会推行信息透明原则】。中国只有抓住目前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各项市场导向的改革,尽快形成要素市场,允许有全球性后果的信息自由流动,使自己成为推行三零目标的表率。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市场经济体系所排斥,被迫与它们逐渐脱钩。否则,经济全球化必然发生蜕变和倒退,中国因此会丧失发展机遇,1978年以来的快速现代化进程也就因此而中断。(钝角网 2020-04-07 09:30:58)
大家在一起玩的前提是价值观趋同,遵守共同规则,信息透明,诚实,专业,守信。
个人关系如此,国家关系也是如此。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未来全球化的基础不是所谓的产能互补,而是价值观趋同。
自古哀兵必胜,骄兵必败。中国在这场面对病毒的战争中远未胜利,谦虚谨慎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全球化不会停,但一定会改变规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