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大焕点睛城市与房产 2020-04-15 09:09:29
作者:童大焕
【1】
《福布斯》杂志在2020年4月10日发了一篇文章:日本政府已宣布准备22亿美元支持日资企业迁出中国,其中20亿美元直接贷款用来支持企业回到日本,约2亿美元直接贷款支持企业迁去东南亚。
就在同一天,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表示,要为从中国迁回美国的企业给予100%直接报销,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相当于美国政府为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全部成本买单。
有人惊呼:中国要完蛋了,世界正越来越向“去中国化”的路上狂奔。
有人说:这个世界谁怕谁,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亿人的内需市场足够自己折腾。再说,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
【2】
还是先看看基本面吧,免得只凭感觉和情绪说话。
《麦肯锡中国报告: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正在悄然变化》: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按名义GDP总量来计算,中国在2018年已达到美国的66%,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流动情况对各个经济体的参与度进行了排名,结果显示,中国 2017年的连接程度位居全球第9。2018年中国的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6%。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从贸易、技术和资本三个重点维度,对中国与世界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进行了分析。2000-2017年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在这三方面均有所提升,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却有所降低。
2000-2017年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增长到1.2,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指数则在2007年达到0.9的最高点,到 2017年则下降到0.6。
但麦肯锡也指出:从国内经济体量的角度考虑,发达经济体(尤其是西欧和北美各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存度相对较低。对华出口额通常在其总产出中占比不足5%,对华进口额在其国内消费中的占比也不足5%。另外,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其国内投资的比例更低于1%。
安梁《中国能否离开世界?》(江湖眼2020.4.10):
从美国特斯拉公司、通用公司迅速生产出呼吸机,雅培公司生产出高灵敏度的检测仪,美国检测试剂已经更新了7代。甚至原来几乎没有口罩生产能力的中国台湾地区,也很快就架设起62条口罩生产线,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且可以出口支持其他国家。
这些事例说明,以前基于成本优势而集中在中国大陆的供应链,可以很快被替代。
2018年,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39.3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4.62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75%,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大焕注:2019年,中国GDP总额9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1.54万亿元,顺差2.92万亿元】。中国有6000万劳动力直接被进出口企业雇佣,而间接雇佣的人数超过一亿人,也就说有1.6亿中国人直接或间接为进出口服务,他们身后至少连接着5亿人口。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人的饭碗马上会受到影响。
虽然中国贸易规模非常大,但是贸易顺差,也就是赚钱的国家,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中国对国际市场是“强依赖”,而且主要是依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主要经济体合计贸易总额2359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1.06%,其中贸易顺差总额4879亿美元,为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142.58%。如果扣除这三个经济体的贸易顺差,中国外贸就会出现1361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那么,我们原来利用顺差赚取的美元,进口原材料所进行的国内生产和消费的良性经济生态循环圈,就会瞬间消失。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了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赚取的美元,中国的所有行业都会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石油、粮食、铁矿石、铜矿石的进口国。
【3】
我来解读上面第二部分的中国经济基本面:
虽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14亿人口的中国,GDP不过是3.3亿人口的美国的66%左右;
虽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12%左右,但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也就是外贸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超过世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表面上,整体上,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有所提高,中国对世界的依存度有所降低,但是,从局部看,拆开来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高度依存于北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北美、欧盟、日本总占比超过51%。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各自对中国的依存度,不到5%,直接投资更是不到1%。
而且,和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与下游的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上游水源一断,下游的市场就直接转移到了别的国家和地区!就像疫情一来,经济停摆一样。转折点的变化,非常突然。
也就是说,北美、欧盟、日本轻轻捏一下中国的脖子,对他们自己伤害很小,但是中国却有可能动弹不得。
那时候,不仅外贸市场有可能陷于停顿,内需市场也将进一步萎缩。没有钱哪来的内需消费?
【4】
毫无疑问,全球市场的领导者是美国。欧美地区发达国家历来是盟友,现在又明显出现日本和美国在价值观、具体行动上结盟的苗头。
这才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虽然短期内,产业链、产业网不是说迁就能迁。中国的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较好,熟练工人和工程师储备也是全球最多。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
虽然摩根士丹利4月13日消息称:这次危机会放慢产业链搬离中国,而非加快,原因有二:
一,搬迁意味着新投资,但全球衰退阴霾无人愿投。原本一些公司在疫情前打算在中国以外投资设新厂,或者在其本国加大自动化投入,这些意向当前纷纷被延期。
二,以TMT产业链为例,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方面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几乎满血复活,不论是红黄绿码技术应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断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员工的配合度,都远胜于其他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后者目前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供应脱臼。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眼下这种情形,是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疫情爆发高峰时,大家都“动弹不得”的短期现象。
随着疫情逐渐削弱,只要欧、美、日对中国的信任感没有增强,去中国化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5】
为什么好好的生意不做,欧、美、日要防着中国?
为什么日本的发达、德国的发达,人家都不防?
很简单:透明度和价值观。
此外,如果有一个人,是你最大的主顾,他一边源源不断地带着你赚钱,你一边满世界天天换着花样骂他,被他知道了,他还愿不愿意和你做生意?
【6】
中国的未来会怎样,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智慧、勇气和远见。
历史学家施展《为何不应说“有本事别买我口罩”?》(施展世界2020.4.11)讲了一个德国战后的故事,惊心动魄。他写道:
日美一系列动作和表态,能让我们感受到西方的一种真实情绪,就是它们真的在丧失对于中国的信任。
打个比方,如果你跟人家说,“如果你嫌我的口罩不合格,那你就别用啊”,在疫情期间,从听者的角度,很可能会把这种说法理解为,对方是在以口罩来威胁自己,口罩被“武器化”了。
二战之后,德国被打得一塌糊涂,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意识到,战后的德国必须同时完成两个彼此矛盾的艰巨任务:
第一个任务,德国需要完成重建,否则经济一路崩溃下去,有可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最后整个德国都被纳入苏联帝国圈,这对西方世界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第二个任务,德国必须要获得邻居的信任,否则没法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便重建。但是,获得邻居信任的前提却是德国不能重建,一旦重建了,德国变得强大,邻居就都要吓死。德国就此陷入一个两难困境。
阿登纳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德国必须放弃“德国是德国人的德国”这样一种观念,让德国变成“欧洲人的德国”。这样一来,德国的复兴就相当于是欧洲的复兴,德国才有机会同时完成两个任务。
所以,德国就拉上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推动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煤和钢是发动战争最重要的两种原材料,将其纳入一个跨国的联营委员会来统一管理,联盟国生产多少煤、多少钢,对委员会其他国家都是透明的,这煤和钢究竟会怎么用也是透明的,别的国家一看不对劲,随时可以叫停。
这样各国彼此之间就可以相互信任了,此时德国的复兴也就等于欧洲的复兴了。
德国通过一种新的超越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制度安排,把自己的生产能力“去武器化”,才能够重建并保有自己的生产能力,同时仍然获得世界的信任。
【7】
不论是从产业链安全还是从生命安全角度,透明化和科学治理都是疫后全球化的硬核要求。否则,即使任何人都不想脱钩,也很容易造成“硬脱钩”(Decouple):
“以武汉为例,根据彭博供应链数据库显示,这座中国中部城市拥有500多家工厂及其他设施,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13位;整个湖北省拥有1016家类似工厂,在同级行政区域中排名第7,总部位于日本的公司在当地开设约54家工厂,美国公司设有大约44家,而欧洲公司约有40家。由于国内供应链断链,韩国、日本、美国等各地多家大型跨国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得不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停产。”(许云泽《疫情重塑“全球化”:山川异域,风月还能否同天?》腾云2020.4.13)
毫无疑问,病毒全球化呼唤科学与高效治理的、更加超级的全球化,透明化、价值观和谐、全球可约束与问责,会是基本要求。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更应该及时转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
许云泽《疫情重塑“全球化”:山川异域,风月还能否同天?》(腾云2020.4.13)写道:
新加坡政治学者郑永年曾表示,“全球化尽管造就了‘全球村’,但这个‘全球村’并不存在一个高于主权国家的政府。这便是问题之所在。”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知名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在其最重要的著作《全球化的悖论》中,提出了经典的三元悖论,即:超级全球化、国家主权完整和民主政治三者不可兼得。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全球化治理”进路的设想,认为强有力的全球性上层建筑,有权制定相应的监管条例和标准,保证法律和政治的管辖权和市场相一致,废除国界带来的交易成本;在此之外,它们还被赋予足够的问责权和合法性,将政治功能从国家的层次上升到了全球的层面。
【8】
2020年4月3日,最近很忙也很累的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华盛顿接受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主持的GZERO WORLD节目连线采访,他说:
我和使馆还有一项工作也同样重要,坦率讲,就是确保一个有利于两国合作的舆论民意氛围,这和前两项工作一样很艰难,但很重要。
布雷默:和我们都很熟悉的工商界领袖和决策者交流时,我们都感受到,他们对两国关系顺利发展不抱太大希望。
崔大使:我们需要像您这样的人提供思想引领,促使人们向前看,拥有广阔视野,充分认识到21世纪世界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实,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因为那些都是19世纪或20世纪初的思维方式。
【9】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爱国”这个美好的词,很长时间以来被拱手让给了心智有问题、靠荷尔蒙而不是靠理智思考的祸国者。
在那些所谓的“爱国者”眼里,不能说别人的好,只能说自己的好;不能说自己不好,只能说别人不好。否则就是不爱国。
天下有多少家长,认为爱自己的孩子就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有多少只能表扬不能批评的孩子,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表扬孩子,尚且要有正确方式,不是你很聪明,你很漂亮,你很帅,你很了不起,而是你很努力,你很专注,你的方向和方法很对,你很有礼貌,着重于肯定付出努力方面,而不是着眼于已有的成绩,不停地夸夸夸。
从现在开始,中国的一切有识之士必须奋起反击,不能让爱国这么美好的词,被一些把爱国当生意、把爱国当腐败保护伞的人,把爱国当成拒绝一批反思和批评的义和团们给垄断了。
这样,国家才会进步,人民才会幸福。
想想“去德国化”的德国总理阿登纳吧。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国者。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
1914年,胡适在《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学者Goldwin Smith的“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并将该句译为“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意思是,人权的位阶高于国家主权的位阶;一个人,不管他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不管他属于哪个民族和人种,不管他有着怎样的宗教和信仰,他的生命的价值永远超越一切。
这才是真正符合全球化的价值观。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
头顶的星空又是什么呢?它应该是全球科学治理的基本规律;
心中的道德法则又是什么呢?它应是对世界人类的同情同理心。【完】
关键词:
来源:大焕点睛城市与房产 2020-04-15 09:09:29
作者:童大焕
【1】
《福布斯》杂志在2020年4月10日发了一篇文章:日本政府已宣布准备22亿美元支持日资企业迁出中国,其中20亿美元直接贷款用来支持企业回到日本,约2亿美元直接贷款支持企业迁去东南亚。
就在同一天,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表示,要为从中国迁回美国的企业给予100%直接报销,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相当于美国政府为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全部成本买单。
有人惊呼:中国要完蛋了,世界正越来越向“去中国化”的路上狂奔。
有人说:这个世界谁怕谁,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亿人的内需市场足够自己折腾。再说,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
【2】
还是先看看基本面吧,免得只凭感觉和情绪说话。
《麦肯锡中国报告: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正在悄然变化》: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按名义GDP总量来计算,中国在2018年已达到美国的66%,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根据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流动情况对各个经济体的参与度进行了排名,结果显示,中国 2017年的连接程度位居全球第9。2018年中国的GDP约占全球总量的16%。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从贸易、技术和资本三个重点维度,对中国与世界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进行了分析。2000-2017年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在这三方面均有所提升,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却有所降低。
2000-2017年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增长到1.2,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指数则在2007年达到0.9的最高点,到 2017年则下降到0.6。
但麦肯锡也指出:从国内经济体量的角度考虑,发达经济体(尤其是西欧和北美各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存度相对较低。对华出口额通常在其总产出中占比不足5%,对华进口额在其国内消费中的占比也不足5%。另外,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其国内投资的比例更低于1%。
安梁《中国能否离开世界?》(江湖眼2020.4.10):
从美国特斯拉公司、通用公司迅速生产出呼吸机,雅培公司生产出高灵敏度的检测仪,美国检测试剂已经更新了7代。甚至原来几乎没有口罩生产能力的中国台湾地区,也很快就架设起62条口罩生产线,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而且可以出口支持其他国家。
这些事例说明,以前基于成本优势而集中在中国大陆的供应链,可以很快被替代。
2018年,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39.3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4.62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1.75%,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大焕注:2019年,中国GDP总额9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1.54万亿元,顺差2.92万亿元】。中国有6000万劳动力直接被进出口企业雇佣,而间接雇佣的人数超过一亿人,也就说有1.6亿中国人直接或间接为进出口服务,他们身后至少连接着5亿人口。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人的饭碗马上会受到影响。
虽然中国贸易规模非常大,但是贸易顺差,也就是赚钱的国家,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中国对国际市场是“强依赖”,而且主要是依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个主要经济体合计贸易总额2359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1.06%,其中贸易顺差总额4879亿美元,为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142.58%。如果扣除这三个经济体的贸易顺差,中国外贸就会出现1361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那么,我们原来利用顺差赚取的美元,进口原材料所进行的国内生产和消费的良性经济生态循环圈,就会瞬间消失。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了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赚取的美元,中国的所有行业都会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石油、粮食、铁矿石、铜矿石的进口国。
【3】
我来解读上面第二部分的中国经济基本面:
虽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14亿人口的中国,GDP不过是3.3亿人口的美国的66%左右;
虽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12%左右,但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也就是外贸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超过世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表面上,整体上,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有所提高,中国对世界的依存度有所降低,但是,从局部看,拆开来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高度依存于北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北美、欧盟、日本总占比超过51%。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各自对中国的依存度,不到5%,直接投资更是不到1%。
而且,和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与下游的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上游水源一断,下游的市场就直接转移到了别的国家和地区!就像疫情一来,经济停摆一样。转折点的变化,非常突然。
也就是说,北美、欧盟、日本轻轻捏一下中国的脖子,对他们自己伤害很小,但是中国却有可能动弹不得。
那时候,不仅外贸市场有可能陷于停顿,内需市场也将进一步萎缩。没有钱哪来的内需消费?
【4】
毫无疑问,全球市场的领导者是美国。欧美地区发达国家历来是盟友,现在又明显出现日本和美国在价值观、具体行动上结盟的苗头。
这才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虽然短期内,产业链、产业网不是说迁就能迁。中国的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较好,熟练工人和工程师储备也是全球最多。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不可替代性。
虽然摩根士丹利4月13日消息称:这次危机会放慢产业链搬离中国,而非加快,原因有二:
一,搬迁意味着新投资,但全球衰退阴霾无人愿投。原本一些公司在疫情前打算在中国以外投资设新厂,或者在其本国加大自动化投入,这些意向当前纷纷被延期。
二,以TMT产业链为例,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方面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几乎满血复活,不论是红黄绿码技术应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断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员工的配合度,都远胜于其他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后者目前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供应脱臼。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眼下这种情形,是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疫情爆发高峰时,大家都“动弹不得”的短期现象。
随着疫情逐渐削弱,只要欧、美、日对中国的信任感没有增强,去中国化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5】
为什么好好的生意不做,欧、美、日要防着中国?
为什么日本的发达、德国的发达,人家都不防?
很简单:透明度和价值观。
此外,如果有一个人,是你最大的主顾,他一边源源不断地带着你赚钱,你一边满世界天天换着花样骂他,被他知道了,他还愿不愿意和你做生意?
【6】
中国的未来会怎样,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智慧、勇气和远见。
历史学家施展《为何不应说“有本事别买我口罩”?》(施展世界2020.4.11)讲了一个德国战后的故事,惊心动魄。他写道:
日美一系列动作和表态,能让我们感受到西方的一种真实情绪,就是它们真的在丧失对于中国的信任。
打个比方,如果你跟人家说,“如果你嫌我的口罩不合格,那你就别用啊”,在疫情期间,从听者的角度,很可能会把这种说法理解为,对方是在以口罩来威胁自己,口罩被“武器化”了。
二战之后,德国被打得一塌糊涂,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意识到,战后的德国必须同时完成两个彼此矛盾的艰巨任务:
第一个任务,德国需要完成重建,否则经济一路崩溃下去,有可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最后整个德国都被纳入苏联帝国圈,这对西方世界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第二个任务,德国必须要获得邻居的信任,否则没法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便重建。但是,获得邻居信任的前提却是德国不能重建,一旦重建了,德国变得强大,邻居就都要吓死。德国就此陷入一个两难困境。
阿登纳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德国必须放弃“德国是德国人的德国”这样一种观念,让德国变成“欧洲人的德国”。这样一来,德国的复兴就相当于是欧洲的复兴,德国才有机会同时完成两个任务。
所以,德国就拉上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推动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煤和钢是发动战争最重要的两种原材料,将其纳入一个跨国的联营委员会来统一管理,联盟国生产多少煤、多少钢,对委员会其他国家都是透明的,这煤和钢究竟会怎么用也是透明的,别的国家一看不对劲,随时可以叫停。
这样各国彼此之间就可以相互信任了,此时德国的复兴也就等于欧洲的复兴了。
德国通过一种新的超越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制度安排,把自己的生产能力“去武器化”,才能够重建并保有自己的生产能力,同时仍然获得世界的信任。
【7】
不论是从产业链安全还是从生命安全角度,透明化和科学治理都是疫后全球化的硬核要求。否则,即使任何人都不想脱钩,也很容易造成“硬脱钩”(Decouple):
“以武汉为例,根据彭博供应链数据库显示,这座中国中部城市拥有500多家工厂及其他设施,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13位;整个湖北省拥有1016家类似工厂,在同级行政区域中排名第7,总部位于日本的公司在当地开设约54家工厂,美国公司设有大约44家,而欧洲公司约有40家。由于国内供应链断链,韩国、日本、美国等各地多家大型跨国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得不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停产。”(许云泽《疫情重塑“全球化”:山川异域,风月还能否同天?》腾云2020.4.13)
毫无疑问,病毒全球化呼唤科学与高效治理的、更加超级的全球化,透明化、价值观和谐、全球可约束与问责,会是基本要求。我们需要做好准备,更应该及时转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
许云泽《疫情重塑“全球化”:山川异域,风月还能否同天?》(腾云2020.4.13)写道:
新加坡政治学者郑永年曾表示,“全球化尽管造就了‘全球村’,但这个‘全球村’并不存在一个高于主权国家的政府。这便是问题之所在。”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知名教授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在其最重要的著作《全球化的悖论》中,提出了经典的三元悖论,即:超级全球化、国家主权完整和民主政治三者不可兼得。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全球化治理”进路的设想,认为强有力的全球性上层建筑,有权制定相应的监管条例和标准,保证法律和政治的管辖权和市场相一致,废除国界带来的交易成本;在此之外,它们还被赋予足够的问责权和合法性,将政治功能从国家的层次上升到了全球的层面。
【8】
2020年4月3日,最近很忙也很累的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华盛顿接受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主持的GZERO WORLD节目连线采访,他说:
我和使馆还有一项工作也同样重要,坦率讲,就是确保一个有利于两国合作的舆论民意氛围,这和前两项工作一样很艰难,但很重要。
布雷默:和我们都很熟悉的工商界领袖和决策者交流时,我们都感受到,他们对两国关系顺利发展不抱太大希望。
崔大使:我们需要像您这样的人提供思想引领,促使人们向前看,拥有广阔视野,充分认识到21世纪世界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实,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因为那些都是19世纪或20世纪初的思维方式。
【9】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爱国”这个美好的词,很长时间以来被拱手让给了心智有问题、靠荷尔蒙而不是靠理智思考的祸国者。
在那些所谓的“爱国者”眼里,不能说别人的好,只能说自己的好;不能说自己不好,只能说别人不好。否则就是不爱国。
天下有多少家长,认为爱自己的孩子就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有多少只能表扬不能批评的孩子,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表扬孩子,尚且要有正确方式,不是你很聪明,你很漂亮,你很帅,你很了不起,而是你很努力,你很专注,你的方向和方法很对,你很有礼貌,着重于肯定付出努力方面,而不是着眼于已有的成绩,不停地夸夸夸。
从现在开始,中国的一切有识之士必须奋起反击,不能让爱国这么美好的词,被一些把爱国当生意、把爱国当腐败保护伞的人,把爱国当成拒绝一批反思和批评的义和团们给垄断了。
这样,国家才会进步,人民才会幸福。
想想“去德国化”的德国总理阿登纳吧。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国者。
“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
1914年,胡适在《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一文中,引用了美国学者Goldwin Smith的“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并将该句译为“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意思是,人权的位阶高于国家主权的位阶;一个人,不管他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不管他属于哪个民族和人种,不管他有着怎样的宗教和信仰,他的生命的价值永远超越一切。
这才是真正符合全球化的价值观。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
头顶的星空又是什么呢?它应该是全球科学治理的基本规律;
心中的道德法则又是什么呢?它应是对世界人类的同情同理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