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耶路撒冷的哭墙为何会成为犹太人的圣地?

关键词:

来源:文史宴 2019-07-28 07:56:32

耶路撒冷的哭墙为何会成为犹太人的圣地?

作者:肖宪

罗马大军是在公元70年的犹太教历的阿布月(11月)9日这一天将犹太圣殿摧毁的,后来犹太人就将这一天定为“圣殿被毁日”。每年犹太教历的11月9日,也就是圣殿被毁纪念日这一天,都会有许多犹太人来到这堵大墙下,哀今思昔,抚墙痛哭。因此,这堵大墙就被人们称为“哭墙”。

   希腊化时代犹太人的复兴

  在第二圣殿时期的前两百年里,犹太人经历了一段相对来说较为平静和繁荣的岁月。他们虽然处于波斯帝国的势力范围内,但宽容的波斯皇帝却能让他们保持着很大程度的自治。

  在这个期间,犹太人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思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犹太宗教律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它对规范犹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与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在学术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也保持着频繁的来往,被称为犹太人的两个中心。

  公元前331年,来自希腊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了波斯帝国,征服了包括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在内的整个地中海东南沿岸地区。从此,犹太人的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希腊化时期”。

  希腊人的统治总的来说也还算比较宽容,犹太人被允许保持他们原来的宗教和文化,他们与欧、亚、非各地的贸易往来也受到鼓励,因此有许多犹太人逐渐移居到了希腊、叙利亚和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等地。

  然而,在这个时期,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也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巨大冲击,希腊人的语言、哲学、宗教、文学逐渐渗透进了犹太人的生活中。他们中一些人取了希腊姓名,讲希腊语言,接受了大量希腊人的风俗习惯。

  在希腊化的影响下,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后来在日常生活中只会讲希腊语,而不会讲希伯来语了,希伯来语逐渐退化为一种用于祈祷和诵读经书的宗教语言。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有70名生活在亚历山大的犹太学者把犹太人的《希伯来圣经》译成了希腊语。这个被称为《七十子希腊文本》的圣经译本对犹太宗教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希腊化时代的后期,统治巴勒斯坦的塞琉古王朝变得日益残暴,对犹太人实行民族和宗教压迫。统治者甚至规定犹太人不得私藏希伯来文的书籍,违者处死,这终于激起了犹太人的反抗。他们在哈斯蒙尼家族的犹大•马卡比的带领下举行了起义,经过战斗,最后推翻了塞琉古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一个犹太人自己的马卡比王国。这样,犹太人在古代南北两个王国被消灭后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中兴时期。

  罗马治下的犹太战争

  熟悉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希腊的衰落就是罗马的崛起。哈斯蒙尼家族的马卡比王国只持续了大约一百年便被新兴的罗马帝国征服了。

  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率大军在围困了三个月后,终于攻破了耶路撒冷城。一万多名犹太人被杀死,另有一大批人被俘后解押到罗马,沦为了奴隶。从此,巴勒斯坦成了罗马帝国的属地,犹太人再一次陷于一个外来民族的统治之下。

  在希腊和罗马人统治期间,犹太人的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公元前1世纪一位叫斯特拉波的地理学家写道,在整个已开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犹太人的影响。

  据说,当时罗马帝国的人口中约有近十分之一是犹太人,总数约为700万。帝国内各地都有犹太人,他们分散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北非、希腊、意大利等许多地方,仅巴勒斯坦一地大约就有250万。

  当然,增加这么多的犹太人口不仅只是靠自然的人口出生,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犹太教接受了许多新皈依者。

  罗马帝国的统治远不如希腊人那么宽容和开明。开始时,罗马人实行间接统治,任命一位犹太人希罗德为巴勒斯坦的国王。希罗德是一个凶残冷酷的君主,而且以挥霍无度、大兴土木闻名。他在位的32年间,在巴勒斯坦修造了许多希腊、罗马式的建筑,但他同时也修葺和扩建了犹太圣殿。

  希罗德死后,巴勒斯坦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由罗马总督直接统治。

  罗马统治者一方面以各种苛捐杂税对犹太人横征暴敛,另一方面又对犹太人的宗教采取歧视和压制的政策,禁止犹太人去参拜耶路撒冷圣殿。后面这项规定对于犹太人来说,尤其难以接受。罗马人甚至还试图把罗马皇帝的塑像安置在圣殿中,只是在犹太人的舍命抗争下才未敢这样做。

  公元66年5月,罗马总督弗洛卢斯指挥他的士兵进入耶路撒冷圣殿,企图夺走圣殿中的财宝。这些财宝是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奉献给他们的上帝耶和华的“信仰钱”,犹太人自然不允许罗马人拿走这些财物,他们密密麻麻地站在圣殿门口,用自己的身体阻挡入侵者。

  士兵们杀死了许多前来阻止他们的犹太人,鲜血染红了圣殿的石台阶。罗马人的暴行终于激怒了犹太人,他们积聚了多年的仇恨爆发了,他们在各地揭竿而起,拿起武器举行起义,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历史上称这次犹太民族大起义为“犹太战争”。

  起义很快席卷了整个巴勒斯坦,犹太人打击的目标也从罗马人扩大到其他非犹太人。罗马调集了数万大军前来镇压起义,强大的罗马军团先后攻克了阿克、加利利和撒马利亚,最后打到了耶路撒冷城下,把这座圣城围困了起来。

  犹太起义者坚守着有三道城墙的耶路撒冷,同罗马人展开了浴血奋战。战斗断断续续进行了三年多,直到公元70年罗马大军才在泰特斯的统率下攻陷了耶路撒冷。

  当罗马军队突破了耶路撒冷最后一道城墙后,犹太起义者被迫退守到圣殿中。罗马人又用攻城的手段向圣殿发起攻击。六天后,圣殿也被攻陷了,绝大多数起义者视死如归,只有小部分人从地洞逃出。

  罗马士兵冲进圣殿,进行疯狂的杀戮,起义者的尸体成堆,血流成河。随后,罗马人又一把火焚烧了这座宏伟的圣殿。

  有一位名叫约瑟福斯的犹太起义军首领在加利利被俘后投降了罗马人。但他后来一直因此在良心上感到不安。为了弥补自己贪生怕死的罪过,他写了一部叙述犹太战争的书。这部书中记录下了耶路撒冷陷落前后的惨烈场景。

  约瑟福斯写道, 到后来的时候, 城中狭窄的街道到处都是血污, 在夏天的烈日下, 尸体都发臭腐烂了。城中已没有什么食物了,稻草、兽皮、腐肉都被吃光了,连祭坛上的祭物都被吃掉了。但人们仍不愿向罗马人投降,因为他们深知自由的可贵。

  耶路撒冷的陷落和圣殿被毁是犹太民族的一场灾难,数十万犹太人在这场战争中死去,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被俘成为奴隶。

  马萨达将绝不再陷落

  耶路撒冷陷落后,一些犹太人继续在各地抵抗罗马人。其中以在死海之滨的马萨达要塞的抵抗的时间最长,结局也最为悲壮。

  马萨达原是希罗德王在死海南端沙漠中的一座岩石山顶上修筑的一个行宫,易守难攻,地势十分险要。耶路撒冷陷落后,一支起义的队伍退到这里,据守在山上的要塞中。他们靠自己种粮食,接雨水为生。

  罗马军队在山下围困了整整两年,最后在公元73年靠数万士兵背土铺成了一条上山的道路,终于攻陷了要塞。当罗马将军锡尔瓦率军进入马萨达要塞后,发现山上的房屋和粮食全已被烧毁,要塞中只有960具男女老幼的尸体。

  原来,当山上的犹太人看到要塞已被罗马人攻破,为了避免被俘受辱,决定集体自杀。但是,犹太教律法却禁止犹太人自杀。于是,他们的首领便决定通过抽签挑选出十个人先杀死众人,十人中又由一人杀死其余九人,最后这个人再自杀。

  马萨达要塞最后仍有七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两名妇女和五个孩子。她们成了这一历史悲剧的见证人。后世的考古学家们也在马萨达发现了许多证实这些犹太英雄事迹的遗物。

  后来,马萨达成为了犹太人追求自由、宁死不屈的象征。今天, 以色列的新兵入伍后,都要被带到马萨达来进行宣誓:“马萨达将决不再陷落!”

  持续了七年的犹太战争结束了。罗马统帅提图斯押着俘获的犹太贵族,率领他的军队高唱着凯旋的歌曲回到罗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罗马人在罗马广场为他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凯旋门,上面雕刻着战争的场面和各种缴获的战利品,其中包括许多犹太圣殿中祭祀的用品。

  这座罗马人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在犹太人眼中却是失败和屈辱的象征,他们至今都不愿意从这座凯旋门下走过。

  罗马人的武力并未能使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完全屈服。在公元115年和132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又先后两次举行起义。其中后一次是在大卫家族的后裔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发动的,犹太起义者曾一度攻克了耶路撒冷城。

  罗马人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科赫巴也壮烈牺牲。罗马人对犹太人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报复,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处死,据说遍地都是钉着犹太人的十字架。

  罗马皇帝哈德良认为犹太人一再闹事,其根源便是犹太教。他下令禁止犹太教,废除犹太人的安息日,严禁犹太人实行他们自古以来的割礼习俗,违者均予以处死。为了消除犹太人的宗教意识,他还下令把耶路撒冷城剩下的建筑全部摧毁,并用犁铧翻耕。

  在前后三次起义中,有一百万多犹太人被屠杀,另有几十万人被掳掠到罗马本土充当奴隶或是被迫成了罗马斗兽场中的角斗士,还有一些被强迫到埃及等地去挖矿做苦力。

  从此之后,犹太人口开始大量下降,从1世纪的约700万人下降为3世纪时的不足200万。

  犹太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人死于战争和屠杀,另一方面是在这种动荡和灾难下,人口的出生率也急剧下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罗马的高压政策下,不少犹太人放弃了犹太教,改信了基督教或其他宗教,同化进其他民族之中。

  犹太战争和起义失败后,犹太人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了废墟和荒野,多数城镇和村庄都被毁坏了。昔日繁荣的巴勒斯坦,现在人烟稀少,四处萧条,满目凄凉。

  哭墙怎样成为犹太人的圣地

  犹太战争后,宏伟壮观的犹太圣殿虽然已不复存在,但犹太人仍将圣殿的遗址视为神圣的地方。

  罗马人统治时期,一些犹太教徒夜里冒着危险悄悄地到这里来诵经祈祷,尽管他们所面对的只是圣殿被毁后留下的废墟乱石,残砖碎瓦。

  后来,当罗马人的限制稍有松动时,一些犹太人用废墟上的大石块,顺着残存的原圣殿西墙垒起了一堵大墙。

  罗马大军是在公元70年的犹太教历的阿布月(11月)9日这一天将犹太圣殿摧毁的,后来犹太人就将这一天定为“圣殿被毁日”。每年犹太教历的11月9日,也就是圣殿被毁纪念日这一天,都会有许多犹太人来到这堵大墙下,哀今思昔,抚墙痛哭。因此,这堵大墙就被人们称为“哭墙”。

600.jpg

  犹太人的圣地——哭墙

  而犹太人更多地把“哭墙”称为“西墙”,因为它位于原犹太第二圣殿的西侧。按犹太教义的说法,只有当救世主弥赛亚降临,被毁的圣殿才能重建。因此犹太人就把这堵大墙当作圣殿本身,在这里礼拜、祈祷以及进行各种重要的宗教活动,久而久之,哭墙就成了犹太教最神圣的圣址。

  哭墙长48米,高约18米,由18层巨石堆垒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接物,但墙体却异常牢固,历千年不坏不垮。

  垒成这堵大墙的大石头也饱含着历史。今天人们看到的哭墙曾经过多次堆垒和加固,最上面的七层石头是18世纪奥斯曼帝国时代重修阿克萨清真寺时垒上去的,石块都比较小;中间的四层是罗马-拜占庭时代堆垒的,石块较大;接下来地面上的7层是犹太第二圣殿遗迹,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这一部分都是巨大的长方形石块,平均厚1米,长3米。

  千百年来,哭墙作为犹太教最神圣的崇拜物之一,一直是犹太人一个特殊的祈祷场所。关于犹太犹太教徒在“哭墙”前祈祷人聚集在哭墙下进行宗教祈祷活动,早在公元333年的史料中就有记载。

  千百年来,每天都会有一些犹太人来此面壁祷告。每逢宗教节日,更是有大批的犹太教徒聚集墙下,吹响羊角号,诵读托拉经卷,进行集体祈祷,并举行缅怀先人、追忆民族苦难的宗教仪式。哭墙成了犹太民族的虔诚信仰、忧患意识和高度凝聚力的象征。

责任编辑:

耶路撒冷的哭墙为何会成为犹太人的圣地?

关键词:

来源:文史宴 2019-07-28 07:56:32

耶路撒冷的哭墙为何会成为犹太人的圣地?

作者:肖宪

罗马大军是在公元70年的犹太教历的阿布月(11月)9日这一天将犹太圣殿摧毁的,后来犹太人就将这一天定为“圣殿被毁日”。每年犹太教历的11月9日,也就是圣殿被毁纪念日这一天,都会有许多犹太人来到这堵大墙下,哀今思昔,抚墙痛哭。因此,这堵大墙就被人们称为“哭墙”。

   希腊化时代犹太人的复兴

  在第二圣殿时期的前两百年里,犹太人经历了一段相对来说较为平静和繁荣的岁月。他们虽然处于波斯帝国的势力范围内,但宽容的波斯皇帝却能让他们保持着很大程度的自治。

  在这个期间,犹太人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思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犹太宗教律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它对规范犹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与留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在学术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也保持着频繁的来往,被称为犹太人的两个中心。

  公元前331年,来自希腊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了波斯帝国,征服了包括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在内的整个地中海东南沿岸地区。从此,犹太人的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希腊化时期”。

  希腊人的统治总的来说也还算比较宽容,犹太人被允许保持他们原来的宗教和文化,他们与欧、亚、非各地的贸易往来也受到鼓励,因此有许多犹太人逐渐移居到了希腊、叙利亚和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等地。

  然而,在这个时期,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也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巨大冲击,希腊人的语言、哲学、宗教、文学逐渐渗透进了犹太人的生活中。他们中一些人取了希腊姓名,讲希腊语言,接受了大量希腊人的风俗习惯。

  在希腊化的影响下,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后来在日常生活中只会讲希腊语,而不会讲希伯来语了,希伯来语逐渐退化为一种用于祈祷和诵读经书的宗教语言。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有70名生活在亚历山大的犹太学者把犹太人的《希伯来圣经》译成了希腊语。这个被称为《七十子希腊文本》的圣经译本对犹太宗教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希腊化时代的后期,统治巴勒斯坦的塞琉古王朝变得日益残暴,对犹太人实行民族和宗教压迫。统治者甚至规定犹太人不得私藏希伯来文的书籍,违者处死,这终于激起了犹太人的反抗。他们在哈斯蒙尼家族的犹大•马卡比的带领下举行了起义,经过战斗,最后推翻了塞琉古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一个犹太人自己的马卡比王国。这样,犹太人在古代南北两个王国被消灭后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中兴时期。

  罗马治下的犹太战争

  熟悉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希腊的衰落就是罗马的崛起。哈斯蒙尼家族的马卡比王国只持续了大约一百年便被新兴的罗马帝国征服了。

  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率大军在围困了三个月后,终于攻破了耶路撒冷城。一万多名犹太人被杀死,另有一大批人被俘后解押到罗马,沦为了奴隶。从此,巴勒斯坦成了罗马帝国的属地,犹太人再一次陷于一个外来民族的统治之下。

  在希腊和罗马人统治期间,犹太人的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公元前1世纪一位叫斯特拉波的地理学家写道,在整个已开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犹太人的影响。

  据说,当时罗马帝国的人口中约有近十分之一是犹太人,总数约为700万。帝国内各地都有犹太人,他们分散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北非、希腊、意大利等许多地方,仅巴勒斯坦一地大约就有250万。

  当然,增加这么多的犹太人口不仅只是靠自然的人口出生,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犹太教接受了许多新皈依者。

  罗马帝国的统治远不如希腊人那么宽容和开明。开始时,罗马人实行间接统治,任命一位犹太人希罗德为巴勒斯坦的国王。希罗德是一个凶残冷酷的君主,而且以挥霍无度、大兴土木闻名。他在位的32年间,在巴勒斯坦修造了许多希腊、罗马式的建筑,但他同时也修葺和扩建了犹太圣殿。

  希罗德死后,巴勒斯坦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由罗马总督直接统治。

  罗马统治者一方面以各种苛捐杂税对犹太人横征暴敛,另一方面又对犹太人的宗教采取歧视和压制的政策,禁止犹太人去参拜耶路撒冷圣殿。后面这项规定对于犹太人来说,尤其难以接受。罗马人甚至还试图把罗马皇帝的塑像安置在圣殿中,只是在犹太人的舍命抗争下才未敢这样做。

  公元66年5月,罗马总督弗洛卢斯指挥他的士兵进入耶路撒冷圣殿,企图夺走圣殿中的财宝。这些财宝是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奉献给他们的上帝耶和华的“信仰钱”,犹太人自然不允许罗马人拿走这些财物,他们密密麻麻地站在圣殿门口,用自己的身体阻挡入侵者。

  士兵们杀死了许多前来阻止他们的犹太人,鲜血染红了圣殿的石台阶。罗马人的暴行终于激怒了犹太人,他们积聚了多年的仇恨爆发了,他们在各地揭竿而起,拿起武器举行起义,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历史上称这次犹太民族大起义为“犹太战争”。

  起义很快席卷了整个巴勒斯坦,犹太人打击的目标也从罗马人扩大到其他非犹太人。罗马调集了数万大军前来镇压起义,强大的罗马军团先后攻克了阿克、加利利和撒马利亚,最后打到了耶路撒冷城下,把这座圣城围困了起来。

  犹太起义者坚守着有三道城墙的耶路撒冷,同罗马人展开了浴血奋战。战斗断断续续进行了三年多,直到公元70年罗马大军才在泰特斯的统率下攻陷了耶路撒冷。

  当罗马军队突破了耶路撒冷最后一道城墙后,犹太起义者被迫退守到圣殿中。罗马人又用攻城的手段向圣殿发起攻击。六天后,圣殿也被攻陷了,绝大多数起义者视死如归,只有小部分人从地洞逃出。

  罗马士兵冲进圣殿,进行疯狂的杀戮,起义者的尸体成堆,血流成河。随后,罗马人又一把火焚烧了这座宏伟的圣殿。

  有一位名叫约瑟福斯的犹太起义军首领在加利利被俘后投降了罗马人。但他后来一直因此在良心上感到不安。为了弥补自己贪生怕死的罪过,他写了一部叙述犹太战争的书。这部书中记录下了耶路撒冷陷落前后的惨烈场景。

  约瑟福斯写道, 到后来的时候, 城中狭窄的街道到处都是血污, 在夏天的烈日下, 尸体都发臭腐烂了。城中已没有什么食物了,稻草、兽皮、腐肉都被吃光了,连祭坛上的祭物都被吃掉了。但人们仍不愿向罗马人投降,因为他们深知自由的可贵。

  耶路撒冷的陷落和圣殿被毁是犹太民族的一场灾难,数十万犹太人在这场战争中死去,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被俘成为奴隶。

  马萨达将绝不再陷落

  耶路撒冷陷落后,一些犹太人继续在各地抵抗罗马人。其中以在死海之滨的马萨达要塞的抵抗的时间最长,结局也最为悲壮。

  马萨达原是希罗德王在死海南端沙漠中的一座岩石山顶上修筑的一个行宫,易守难攻,地势十分险要。耶路撒冷陷落后,一支起义的队伍退到这里,据守在山上的要塞中。他们靠自己种粮食,接雨水为生。

  罗马军队在山下围困了整整两年,最后在公元73年靠数万士兵背土铺成了一条上山的道路,终于攻陷了要塞。当罗马将军锡尔瓦率军进入马萨达要塞后,发现山上的房屋和粮食全已被烧毁,要塞中只有960具男女老幼的尸体。

  原来,当山上的犹太人看到要塞已被罗马人攻破,为了避免被俘受辱,决定集体自杀。但是,犹太教律法却禁止犹太人自杀。于是,他们的首领便决定通过抽签挑选出十个人先杀死众人,十人中又由一人杀死其余九人,最后这个人再自杀。

  马萨达要塞最后仍有七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两名妇女和五个孩子。她们成了这一历史悲剧的见证人。后世的考古学家们也在马萨达发现了许多证实这些犹太英雄事迹的遗物。

  后来,马萨达成为了犹太人追求自由、宁死不屈的象征。今天, 以色列的新兵入伍后,都要被带到马萨达来进行宣誓:“马萨达将决不再陷落!”

  持续了七年的犹太战争结束了。罗马统帅提图斯押着俘获的犹太贵族,率领他的军队高唱着凯旋的歌曲回到罗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罗马人在罗马广场为他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凯旋门,上面雕刻着战争的场面和各种缴获的战利品,其中包括许多犹太圣殿中祭祀的用品。

  这座罗马人庆祝胜利的凯旋门,在犹太人眼中却是失败和屈辱的象征,他们至今都不愿意从这座凯旋门下走过。

  罗马人的武力并未能使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完全屈服。在公元115年和132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又先后两次举行起义。其中后一次是在大卫家族的后裔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发动的,犹太起义者曾一度攻克了耶路撒冷城。

  罗马人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科赫巴也壮烈牺牲。罗马人对犹太人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报复,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处死,据说遍地都是钉着犹太人的十字架。

  罗马皇帝哈德良认为犹太人一再闹事,其根源便是犹太教。他下令禁止犹太教,废除犹太人的安息日,严禁犹太人实行他们自古以来的割礼习俗,违者均予以处死。为了消除犹太人的宗教意识,他还下令把耶路撒冷城剩下的建筑全部摧毁,并用犁铧翻耕。

  在前后三次起义中,有一百万多犹太人被屠杀,另有几十万人被掳掠到罗马本土充当奴隶或是被迫成了罗马斗兽场中的角斗士,还有一些被强迫到埃及等地去挖矿做苦力。

  从此之后,犹太人口开始大量下降,从1世纪的约700万人下降为3世纪时的不足200万。

  犹太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人死于战争和屠杀,另一方面是在这种动荡和灾难下,人口的出生率也急剧下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罗马的高压政策下,不少犹太人放弃了犹太教,改信了基督教或其他宗教,同化进其他民族之中。

  犹太战争和起义失败后,犹太人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成了废墟和荒野,多数城镇和村庄都被毁坏了。昔日繁荣的巴勒斯坦,现在人烟稀少,四处萧条,满目凄凉。

  哭墙怎样成为犹太人的圣地

  犹太战争后,宏伟壮观的犹太圣殿虽然已不复存在,但犹太人仍将圣殿的遗址视为神圣的地方。

  罗马人统治时期,一些犹太教徒夜里冒着危险悄悄地到这里来诵经祈祷,尽管他们所面对的只是圣殿被毁后留下的废墟乱石,残砖碎瓦。

  后来,当罗马人的限制稍有松动时,一些犹太人用废墟上的大石块,顺着残存的原圣殿西墙垒起了一堵大墙。

  罗马大军是在公元70年的犹太教历的阿布月(11月)9日这一天将犹太圣殿摧毁的,后来犹太人就将这一天定为“圣殿被毁日”。每年犹太教历的11月9日,也就是圣殿被毁纪念日这一天,都会有许多犹太人来到这堵大墙下,哀今思昔,抚墙痛哭。因此,这堵大墙就被人们称为“哭墙”。

600.jpg

  犹太人的圣地——哭墙

  而犹太人更多地把“哭墙”称为“西墙”,因为它位于原犹太第二圣殿的西侧。按犹太教义的说法,只有当救世主弥赛亚降临,被毁的圣殿才能重建。因此犹太人就把这堵大墙当作圣殿本身,在这里礼拜、祈祷以及进行各种重要的宗教活动,久而久之,哭墙就成了犹太教最神圣的圣址。

  哭墙长48米,高约18米,由18层巨石堆垒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接物,但墙体却异常牢固,历千年不坏不垮。

  垒成这堵大墙的大石头也饱含着历史。今天人们看到的哭墙曾经过多次堆垒和加固,最上面的七层石头是18世纪奥斯曼帝国时代重修阿克萨清真寺时垒上去的,石块都比较小;中间的四层是罗马-拜占庭时代堆垒的,石块较大;接下来地面上的7层是犹太第二圣殿遗迹,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这一部分都是巨大的长方形石块,平均厚1米,长3米。

  千百年来,哭墙作为犹太教最神圣的崇拜物之一,一直是犹太人一个特殊的祈祷场所。关于犹太犹太教徒在“哭墙”前祈祷人聚集在哭墙下进行宗教祈祷活动,早在公元333年的史料中就有记载。

  千百年来,每天都会有一些犹太人来此面壁祷告。每逢宗教节日,更是有大批的犹太教徒聚集墙下,吹响羊角号,诵读托拉经卷,进行集体祈祷,并举行缅怀先人、追忆民族苦难的宗教仪式。哭墙成了犹太民族的虔诚信仰、忧患意识和高度凝聚力的象征。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