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同样有审查制度,伊朗电影为何如此惊艳?

关键词:

来源:搜狐 2019-07-10 09:50:06

同样有审查制度,伊朗电影为何如此惊艳?

作者:亦无欢

伊朗可是政教合一的国家,电影审查的严苛程度上可比中国还要严重,如果你了解了伊朗的国情,那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戴着镣铐跳舞”。

   伊朗电影竟然这么牛!

  如果你看过感人无数的《小鞋子》和《天堂的颜色》,那么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更厉害的是,201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花落电影《推销员》,而这部电影的导演正是伊朗大名鼎鼎的阿斯哈·法哈蒂。

下载.jpg

阿斯哈·法哈蒂

  不得不提的是,2012年的奥斯卡小金人也正是凭借他的《一次别离》斩获囊中。

  很多人开始对中国电影哀其不争的同时,也把愤怒的矛头指向了国内严苛的电影审查制度。

  不过,你要知道,伊朗可是政教合一的国家,电影审查的严苛程度上可比中国还要严重,如果你了解了伊朗的国情,那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戴着镣铐跳舞”。

  我国的电影审查,一般上就是剪得部分多,至多也是禁止上演,但电影人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可是在伊朗就不一样了,一旦你尺度没把握好,那就很有可能被扣上腐蚀国民思想的帽子,因此坐牢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事实上,伊朗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都很悠久,在电影事业的起步上也不算晚,早在1906年,伊朗就建造了第一家对国民开放的电影院,而在1909年,伊朗就生产出了第一部国产无声默片。

  当时伊朗的社会环境正在向世俗化发展,电影的题材表达上有在向西方学习,例如导演伊斯梅尔·库尚就是那个时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波斯电影之父”。

  而同时代的其他一些伊朗导演,也时常创作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甚至很多都登上了欧美的电影节并广受好评,伊朗政府甚至也在德黑兰开设了自己的电影节。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伊朗相继爆发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从此伊朗电影的发展就进入了停滞状态,平均每年才生产十几部电影,几乎是那些电影大国的零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伊朗电影才逐渐走出低谷。

  所以,在这种对电影审查严苛的国度里,伊朗电影要想走出一条生路,恐怕就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在电影题材上做妥协,尽量不碰触审查的红线。

  例如,伊朗盛产儿童片就是这样的道理,它把电影的题材聚焦于温情生活,通过儿童的视角和真实感人的生活来打动观众,比如马基德·马基迪的《小鞋子》,在唤起人们童年的回忆时,也隐隐约约表达出对于整个社会的某些态度。

  第二个办法就是在伊朗社会问题上打擦边球,尽量靠近伊朗审查制度的边缘。

  这样的结果就是两头兼顾,既能满足西方电影工业的审美要求,又能让国内较为封闭和保守的环境产生惊艳一瞥,这就要求导演拿捏作品的尺度要有不俗的悟性。

  另外,伊朗的电影文艺片居多,有着一股浓浓的欧洲电影的味道,文艺范十足,这可能跟众多伊朗电影导演都曾在欧洲学习进修过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伊朗电影没有完全市场化有关系,在伊朗,去电影院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件很小资文艺的事情。

责任编辑:

同样有审查制度,伊朗电影为何如此惊艳?

关键词:

来源:搜狐 2019-07-10 09:50:06

同样有审查制度,伊朗电影为何如此惊艳?

作者:亦无欢

伊朗可是政教合一的国家,电影审查的严苛程度上可比中国还要严重,如果你了解了伊朗的国情,那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戴着镣铐跳舞”。

   伊朗电影竟然这么牛!

  如果你看过感人无数的《小鞋子》和《天堂的颜色》,那么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更厉害的是,201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花落电影《推销员》,而这部电影的导演正是伊朗大名鼎鼎的阿斯哈·法哈蒂。

下载.jpg

阿斯哈·法哈蒂

  不得不提的是,2012年的奥斯卡小金人也正是凭借他的《一次别离》斩获囊中。

  很多人开始对中国电影哀其不争的同时,也把愤怒的矛头指向了国内严苛的电影审查制度。

  不过,你要知道,伊朗可是政教合一的国家,电影审查的严苛程度上可比中国还要严重,如果你了解了伊朗的国情,那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戴着镣铐跳舞”。

  我国的电影审查,一般上就是剪得部分多,至多也是禁止上演,但电影人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可是在伊朗就不一样了,一旦你尺度没把握好,那就很有可能被扣上腐蚀国民思想的帽子,因此坐牢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事实上,伊朗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都很悠久,在电影事业的起步上也不算晚,早在1906年,伊朗就建造了第一家对国民开放的电影院,而在1909年,伊朗就生产出了第一部国产无声默片。

  当时伊朗的社会环境正在向世俗化发展,电影的题材表达上有在向西方学习,例如导演伊斯梅尔·库尚就是那个时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波斯电影之父”。

  而同时代的其他一些伊朗导演,也时常创作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甚至很多都登上了欧美的电影节并广受好评,伊朗政府甚至也在德黑兰开设了自己的电影节。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伊朗相继爆发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从此伊朗电影的发展就进入了停滞状态,平均每年才生产十几部电影,几乎是那些电影大国的零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伊朗电影才逐渐走出低谷。

  所以,在这种对电影审查严苛的国度里,伊朗电影要想走出一条生路,恐怕就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在电影题材上做妥协,尽量不碰触审查的红线。

  例如,伊朗盛产儿童片就是这样的道理,它把电影的题材聚焦于温情生活,通过儿童的视角和真实感人的生活来打动观众,比如马基德·马基迪的《小鞋子》,在唤起人们童年的回忆时,也隐隐约约表达出对于整个社会的某些态度。

  第二个办法就是在伊朗社会问题上打擦边球,尽量靠近伊朗审查制度的边缘。

  这样的结果就是两头兼顾,既能满足西方电影工业的审美要求,又能让国内较为封闭和保守的环境产生惊艳一瞥,这就要求导演拿捏作品的尺度要有不俗的悟性。

  另外,伊朗的电影文艺片居多,有着一股浓浓的欧洲电影的味道,文艺范十足,这可能跟众多伊朗电影导演都曾在欧洲学习进修过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伊朗电影没有完全市场化有关系,在伊朗,去电影院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件很小资文艺的事情。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