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卖鞋种茄子,日本大学生的就业观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9-02-01 14:26:19

卖鞋种茄子,日本大学生的就业观

作者:毛丹青

有一年在毕业典礼后的晚宴上,有不少日本学生跟我说了他们的抱负。听上去,所有的抱负都不大。有的说“我在一家鞋店就职了,今后一定努力卖鞋,卖它一辈子”。我问他为何如此坚定,他说人不能不穿鞋。同样的道理,另个日本学生说他回老家种地种茄子,而且要种一辈子。我问他为何如此坚定,他说人不能不吃茄子。

    在日本大学执教多年,每年都当日本高考的监考官,而且全是冬天,准确地说就是新年1月下旬,年年如此,监考的步骤以及如何对应考生,所有这些都写在一个叫做“监督要领”的大册子上。其实,这个册子拿起来非常不实用,因为上面所记述的每个细节都是在高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甚至包括一旦有的考生承受不了压力,突发奇声时应该如何应急,面面俱到,每位监考官为了以防万一又不能不拿在手上,但毕竟册子太大,一手里拿不下,不少监考官干脆把它塞进了裤兜,结果走起路来,个个活像一只只的企鹅,十分动漫。

  日本高考制度的英文全称是“National Center Test for University”,最早是从1988年开始试行的,后来到了1990改称为“大学共通一次考试”,正式作为了大学的统一考试,即“高考”。不过,日本的高考与国内不同,所谓的“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还有各个大学独自的考试,合并判断考生的水平。当然,日本高考成绩的参照值不低,有的考生凭借高考的高分就能直接升学,所谓“单项成绩”指的就是这类获得高分的考生。

  2019年全日本参加高考的考生接近58万人,日本各大学的考场加起来共有622所,我所在的大学也是考场之一,早上一到大学就能看见考生的家长三三俩俩地聚集在校门外,虽然人数不多,但表情都是凝重的,这可能就是日本常说的“应援”吧。每年当监考官,除了严格完成“监督要领”上所规定的事项,我有时也会观察一批批的考生,因为这是日本年轻人的众生相,跟往后上大学,乃至就业观念都是有关联的。实例很多,专此只举今年高考的一个现场例子。

  今年1月19日上午第一门高考的科目是《地理历史与公民》,我负责监考的考场一共有255名考生,监考官包括我在内,一共有14位。其实,监考官们已经在前一天都演习过了,至于谁站在什么位置,负责监控哪几行的考生都是搞定了的。当天,考试开始前3分钟,有个考生也许因为生怕迟到,一个冲刺直接冲进了考场,气喘吁吁,但不小心滑倒在地,手臂高扬,装口罩的塑料袋竟然径直地飞了起来,一下子贴到了高墙的空调上。这也许是因为空调放了强大的暖气,直接把塑料袋吹了上来。一瞬间,整个考场变得十分滑稽,那个塑料袋在空调上随风飘扬,发出“沙沙”声响,而且还很大。不过,这时令我不可思议的是整个考场的考生竟然没有一个人关注这个意外,每个考生面孔死板,大家都在等待着即将宣布考试开始的瞬间。这一过程很短,但这群整齐不乱的考生面孔甚至让我觉得很威武。

  其实,面对这一意外,刚才的“监督要领”上也是有对应的,没有1分钟的样子,考场设施的修理工接到监考官的通知,拿了一把长梯跑了进来,并且迅速登了上去,用手轻轻地把塑料袋摘了下来。尽管修理工的动作弄出了不小的声响,但即使如此,所有的考生没有一个东张西望的,大家的面孔还是死板的,谁都不变。

1_副本.jpg

  整场考试顺利结束后,我问社会心理学专业的日本教授刚才的情景何以发生,他几乎没想什么,直接回答我:“这是人人相窥而互动的结果,日本人最容易受人影响,没有中心,全是躲在边缘,一门心思往狭窄的方向想。”

  听这位教授的如此解释,我想起了2011年日本的东北地区发生强震与海啸后读到作家村上龙在《纽约时报》刊载了专稿,其中一段大意:“上周五我离开横滨的家住到新宿的高层酒店,刚进门就发生了强震,这时酒店广播说,本酒店抗震,不会出现损坏,请各位不要离开酒店!对此,我虽然有点儿怀疑,但它让我直觉到了人对地震的最根本的态度。”他的文章题目是《危机中的希望》。

  同样也是新宿的酒店,有一回我住进去后有震感时,完全同样的广播响遍了酒店,因此,我也不再好奇了,似乎已经开始习惯了。这也许是提前读到了村上龙的文章的缘故。跟东京朋友聊天,他说建筑物分耐震和免震两类,前者强震时可以受得了大幅度的摇晃,后者与之相反,可以把摇晃幅度变小,一般高层酒店会采取后者的建法。听了他这么说,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高层酒店遇到地震时不要大家离开房间。不过,从道理上说,除了耐震和免震之外,其中间环节之一也许应该有“减震”才对吧。同样是2011年,大学照常举办了毕业典礼,因为是震灾期间,所以庆祝会从简,宴会场不提供酒类,学生与教员寒暄,因为从这一天起,毕业生开始走上了社会,也许一辈子也不会与教员再见,每人都像一艘启航的帆船一样,朝向自己的目的港驶进。

  有个日本学生跟我说:“我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

  “哦,是什么呢?” 我问他。

  他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压低嗓门告诉我:“我辞退了公司的雇佣录取,打算考大学院继续念书深造。我想研究地震与海啸,为了防灾,也为了人命!”

  另外,还有一年在毕业典礼后的晚宴上,有不少日本学生跟我说了他们的抱负。听上去,所有的抱负都不大。有的说“我在一家鞋店就职了,今后一定努力卖鞋,卖它一辈子”。我问他为何如此坚定,他说人不能不穿鞋。同样的道理,另个日本学生说他回老家种地种茄子,而且要种一辈子。我问他为何如此坚定,他说人不能不吃茄子。

  最后,顺便说下。日本的大学为了帮助学生就业,经常发一张适应性测试卡,让学生填写回答,号称这些回答能让自己知道未来适于哪种职业。这么多年,我经常与日本毕业生谈起这个测试卡,而大部分学生表示这个卡完全是一场扯淡,因为工作只有你干起来之后才知道是否适应,工作在前,而人在后。一个大学生尚未获得任何社会经验,靠兴趣爱好回答测试卡,这只能是一场游戏,毫无实用价值。但凡相信适应性测试卡的人,到头来,很快就会辞掉公司,因为大家这时才知道工作与兴趣爱好并不是匹配的。​​​​

责任编辑:

卖鞋种茄子,日本大学生的就业观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9-02-01 14:26:19

卖鞋种茄子,日本大学生的就业观

作者:毛丹青

有一年在毕业典礼后的晚宴上,有不少日本学生跟我说了他们的抱负。听上去,所有的抱负都不大。有的说“我在一家鞋店就职了,今后一定努力卖鞋,卖它一辈子”。我问他为何如此坚定,他说人不能不穿鞋。同样的道理,另个日本学生说他回老家种地种茄子,而且要种一辈子。我问他为何如此坚定,他说人不能不吃茄子。

    在日本大学执教多年,每年都当日本高考的监考官,而且全是冬天,准确地说就是新年1月下旬,年年如此,监考的步骤以及如何对应考生,所有这些都写在一个叫做“监督要领”的大册子上。其实,这个册子拿起来非常不实用,因为上面所记述的每个细节都是在高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甚至包括一旦有的考生承受不了压力,突发奇声时应该如何应急,面面俱到,每位监考官为了以防万一又不能不拿在手上,但毕竟册子太大,一手里拿不下,不少监考官干脆把它塞进了裤兜,结果走起路来,个个活像一只只的企鹅,十分动漫。

  日本高考制度的英文全称是“National Center Test for University”,最早是从1988年开始试行的,后来到了1990改称为“大学共通一次考试”,正式作为了大学的统一考试,即“高考”。不过,日本的高考与国内不同,所谓的“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还有各个大学独自的考试,合并判断考生的水平。当然,日本高考成绩的参照值不低,有的考生凭借高考的高分就能直接升学,所谓“单项成绩”指的就是这类获得高分的考生。

  2019年全日本参加高考的考生接近58万人,日本各大学的考场加起来共有622所,我所在的大学也是考场之一,早上一到大学就能看见考生的家长三三俩俩地聚集在校门外,虽然人数不多,但表情都是凝重的,这可能就是日本常说的“应援”吧。每年当监考官,除了严格完成“监督要领”上所规定的事项,我有时也会观察一批批的考生,因为这是日本年轻人的众生相,跟往后上大学,乃至就业观念都是有关联的。实例很多,专此只举今年高考的一个现场例子。

  今年1月19日上午第一门高考的科目是《地理历史与公民》,我负责监考的考场一共有255名考生,监考官包括我在内,一共有14位。其实,监考官们已经在前一天都演习过了,至于谁站在什么位置,负责监控哪几行的考生都是搞定了的。当天,考试开始前3分钟,有个考生也许因为生怕迟到,一个冲刺直接冲进了考场,气喘吁吁,但不小心滑倒在地,手臂高扬,装口罩的塑料袋竟然径直地飞了起来,一下子贴到了高墙的空调上。这也许是因为空调放了强大的暖气,直接把塑料袋吹了上来。一瞬间,整个考场变得十分滑稽,那个塑料袋在空调上随风飘扬,发出“沙沙”声响,而且还很大。不过,这时令我不可思议的是整个考场的考生竟然没有一个人关注这个意外,每个考生面孔死板,大家都在等待着即将宣布考试开始的瞬间。这一过程很短,但这群整齐不乱的考生面孔甚至让我觉得很威武。

  其实,面对这一意外,刚才的“监督要领”上也是有对应的,没有1分钟的样子,考场设施的修理工接到监考官的通知,拿了一把长梯跑了进来,并且迅速登了上去,用手轻轻地把塑料袋摘了下来。尽管修理工的动作弄出了不小的声响,但即使如此,所有的考生没有一个东张西望的,大家的面孔还是死板的,谁都不变。

1_副本.jpg

  整场考试顺利结束后,我问社会心理学专业的日本教授刚才的情景何以发生,他几乎没想什么,直接回答我:“这是人人相窥而互动的结果,日本人最容易受人影响,没有中心,全是躲在边缘,一门心思往狭窄的方向想。”

  听这位教授的如此解释,我想起了2011年日本的东北地区发生强震与海啸后读到作家村上龙在《纽约时报》刊载了专稿,其中一段大意:“上周五我离开横滨的家住到新宿的高层酒店,刚进门就发生了强震,这时酒店广播说,本酒店抗震,不会出现损坏,请各位不要离开酒店!对此,我虽然有点儿怀疑,但它让我直觉到了人对地震的最根本的态度。”他的文章题目是《危机中的希望》。

  同样也是新宿的酒店,有一回我住进去后有震感时,完全同样的广播响遍了酒店,因此,我也不再好奇了,似乎已经开始习惯了。这也许是提前读到了村上龙的文章的缘故。跟东京朋友聊天,他说建筑物分耐震和免震两类,前者强震时可以受得了大幅度的摇晃,后者与之相反,可以把摇晃幅度变小,一般高层酒店会采取后者的建法。听了他这么说,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高层酒店遇到地震时不要大家离开房间。不过,从道理上说,除了耐震和免震之外,其中间环节之一也许应该有“减震”才对吧。同样是2011年,大学照常举办了毕业典礼,因为是震灾期间,所以庆祝会从简,宴会场不提供酒类,学生与教员寒暄,因为从这一天起,毕业生开始走上了社会,也许一辈子也不会与教员再见,每人都像一艘启航的帆船一样,朝向自己的目的港驶进。

  有个日本学生跟我说:“我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

  “哦,是什么呢?” 我问他。

  他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压低嗓门告诉我:“我辞退了公司的雇佣录取,打算考大学院继续念书深造。我想研究地震与海啸,为了防灾,也为了人命!”

  另外,还有一年在毕业典礼后的晚宴上,有不少日本学生跟我说了他们的抱负。听上去,所有的抱负都不大。有的说“我在一家鞋店就职了,今后一定努力卖鞋,卖它一辈子”。我问他为何如此坚定,他说人不能不穿鞋。同样的道理,另个日本学生说他回老家种地种茄子,而且要种一辈子。我问他为何如此坚定,他说人不能不吃茄子。

  最后,顺便说下。日本的大学为了帮助学生就业,经常发一张适应性测试卡,让学生填写回答,号称这些回答能让自己知道未来适于哪种职业。这么多年,我经常与日本毕业生谈起这个测试卡,而大部分学生表示这个卡完全是一场扯淡,因为工作只有你干起来之后才知道是否适应,工作在前,而人在后。一个大学生尚未获得任何社会经验,靠兴趣爱好回答测试卡,这只能是一场游戏,毫无实用价值。但凡相信适应性测试卡的人,到头来,很快就会辞掉公司,因为大家这时才知道工作与兴趣爱好并不是匹配的。​​​​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