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纽约的另一种场景:这座富有城市里那些乞讨者和无家可归的人

关键词: 美国 美国经济 美国外交

来源:钝角网 2018-12-04 10:12:43

纽约的另一种场景:这座富有城市里那些乞讨者和无家可归的人

作者:宗蕾

感恩节刚过,纽约街头已呈现出节日的气氛。第五大道上百货公司的橱窗里又布置出了一个又一个缤纷的童话世界,大家驻足观看, “生活真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可是,当你一转身,你又看到了地铁站口,路边脚手架下,街道拐角处,席地坐着蜷缩在衣被里的人……

   “我叫菲利普,我叫菲利普,今年23岁。我是奶奶带大的,她叫凯洛。你们记得我吗?我在这里已呆了半年了。” 他从车厢的这一头往另一头走,几乎是扯着嗓子在说话,可他的声音还是时不时湮没在列车的隆隆声里:“我叫菲利普,我数学很好…… 有人拿烟屁股烫我的脸……我原来也每天都洗澡……” 坐在对面的一对印裔母女开始掏钱包,那位母亲倒出钱包里所有的硬币后,伸出抓满硬币的手,可他没有注意到她们,继续往前走。“菲利普,菲利普。” 那位母亲叫这个乞讨的人。他听到了,回过头,折回来,弯下身,伸手接硬币。他看着那位母亲,温柔地说:“谢谢您叫我菲利普,谢谢您叫我菲利普!” 他直起身子,面对大家大声说,“我已经很久没跟人交谈了,我也需要交谈。” 这是一张年轻、苍白瘦削,带着些亚裔面部特征的混血儿的脸,脸上有多处擦伤。那位母亲的一声“菲利普”一定让他瞬间感受到了他曾经也得到过的温暖。“谢谢你叫我菲利普,谢谢你叫我菲利普” 在我耳边回响,我的眼睛忽然一热。他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些乞讨者面对的不仅仅是温饱问题,他们也有情感上的需求。可是温饱都无法得到保证的他们,又如何去寻求心灵上的抚慰?

  这些年来,纽约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乞讨者和无家可归的人。每天几乎都能在车站,地铁车厢里或街道拐角处遇到他们。

a8d0fe239a5d13f1fbc9b5f6c0b4d5ed.jpg

  他们中很多人穿着极脏的衣衫,还时常带着浓烈的气味。当他们出现在拥挤的车厢时,大家即便愿意解囊相助,也竭力避开与他们发生触碰。也有些人口齿不清,像是喝过酒或嗑过药,偶尔还有人摇着手里装着几个硬币的杯子,一路高声自言自语,像是精神错乱。

  乞讨者中也有一些穿着整洁,彬彬有礼的人,他们在车厢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得到同情:

  “大家早上好,我是家里的长女,我有4个兄弟姐妹,您的善举将决定明天我们的早餐桌上能否有食物。如果您能帮我,我非常感谢您。如果您不能帮我,没关系,我祝您今天过得愉快。”

  “我是一个单身父亲,我有一个六岁的儿子,他是我唯一的亲人,因为我母亲去年去世了,很抱歉打扰大家,我一直在努力找工作,一直没有放弃,因为我想给儿子一个好的未来,也想成为他的榜样。”

  卖艺乞讨的人也时常出现在车厢。好几次碰到表演无伴奏合唱的4个黑人老头,他们有质感的声音,和声带来的多层次的听觉效果,以及他们幽默的肢体语言倒给原本沉闷的车厢带来一丝生气。他们都已上了年纪,其中两位走起路来已是一瘸一拐,可是因为生计,仍不得不穿梭在地铁车厢。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讲不了几句英语的南美男子带着自己的老母在车厢表演。母亲头戴安第斯山区的礼帽,扎着两条大辫子,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当儿子拉起手风琴,唱起歌时,母亲和着歌声,在车厢里跳起了舞。曲终,老母亲从儿子头上摘下帽子,从车厢一头走向另一头,向大家点头示意。那张满是褶子的脸,淳朴却没有一丝表情。不知是如何艰辛的日子,才会让这个身处异国的老母亲,抛开羞怯,在陌生人面前起舞?

  这就是纽约。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里,有近7万人没有自己的固定住所。而在政府提供的临时居住点,常常没有隐私,有时还有个人安全隐患,甚至有黑势力的地盘之争,所以约有4000人常年露宿街头。

  纽约的区域是带肤色的。一些地铁线路驶过100街后,车厢里几乎就只剩下黑人和拉美族裔了。很多学校也同样如此,在博物馆经常遇到大批前来参观的学生,有的团组全部是白人,有的却全是黑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种族隔离,一种可能永远无法消除的隔离?

  当亚马逊宣布要将第二总部安置在纽约皇后区后,楼市一片欢呼。可是住在这个区域的低收入人群已经开始担忧他们是否最终会因社区高档化而被挤出这个地区。

  感恩节刚过,纽约街头已呈现出节日的气氛。第五大道上百货公司的橱窗里又布置出了一个又一个缤纷的童话世界,大家驻足观看, “生活真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可是,当你一转身,你又看到了地铁站口,路边脚手架下,街道拐角处,席地坐着蜷缩在衣被里的人。此时,有人恰好牵着一条狗走过,小狗身上穿着精致的马甲,脚上套着可爱的脚套……这是21世纪的纽约街头仍然时常出现的场景。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到底能有怎样的幸福感呢?

责任编辑: 昀舒

纽约的另一种场景:这座富有城市里那些乞讨者和无家可归的人

关键词: 美国 美国经济 美国外交

来源:钝角网 2018-12-04 10:12:43

纽约的另一种场景:这座富有城市里那些乞讨者和无家可归的人

作者:宗蕾

感恩节刚过,纽约街头已呈现出节日的气氛。第五大道上百货公司的橱窗里又布置出了一个又一个缤纷的童话世界,大家驻足观看, “生活真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可是,当你一转身,你又看到了地铁站口,路边脚手架下,街道拐角处,席地坐着蜷缩在衣被里的人……

   “我叫菲利普,我叫菲利普,今年23岁。我是奶奶带大的,她叫凯洛。你们记得我吗?我在这里已呆了半年了。” 他从车厢的这一头往另一头走,几乎是扯着嗓子在说话,可他的声音还是时不时湮没在列车的隆隆声里:“我叫菲利普,我数学很好…… 有人拿烟屁股烫我的脸……我原来也每天都洗澡……” 坐在对面的一对印裔母女开始掏钱包,那位母亲倒出钱包里所有的硬币后,伸出抓满硬币的手,可他没有注意到她们,继续往前走。“菲利普,菲利普。” 那位母亲叫这个乞讨的人。他听到了,回过头,折回来,弯下身,伸手接硬币。他看着那位母亲,温柔地说:“谢谢您叫我菲利普,谢谢您叫我菲利普!” 他直起身子,面对大家大声说,“我已经很久没跟人交谈了,我也需要交谈。” 这是一张年轻、苍白瘦削,带着些亚裔面部特征的混血儿的脸,脸上有多处擦伤。那位母亲的一声“菲利普”一定让他瞬间感受到了他曾经也得到过的温暖。“谢谢你叫我菲利普,谢谢你叫我菲利普” 在我耳边回响,我的眼睛忽然一热。他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些乞讨者面对的不仅仅是温饱问题,他们也有情感上的需求。可是温饱都无法得到保证的他们,又如何去寻求心灵上的抚慰?

  这些年来,纽约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乞讨者和无家可归的人。每天几乎都能在车站,地铁车厢里或街道拐角处遇到他们。

a8d0fe239a5d13f1fbc9b5f6c0b4d5ed.jpg

  他们中很多人穿着极脏的衣衫,还时常带着浓烈的气味。当他们出现在拥挤的车厢时,大家即便愿意解囊相助,也竭力避开与他们发生触碰。也有些人口齿不清,像是喝过酒或嗑过药,偶尔还有人摇着手里装着几个硬币的杯子,一路高声自言自语,像是精神错乱。

  乞讨者中也有一些穿着整洁,彬彬有礼的人,他们在车厢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得到同情:

  “大家早上好,我是家里的长女,我有4个兄弟姐妹,您的善举将决定明天我们的早餐桌上能否有食物。如果您能帮我,我非常感谢您。如果您不能帮我,没关系,我祝您今天过得愉快。”

  “我是一个单身父亲,我有一个六岁的儿子,他是我唯一的亲人,因为我母亲去年去世了,很抱歉打扰大家,我一直在努力找工作,一直没有放弃,因为我想给儿子一个好的未来,也想成为他的榜样。”

  卖艺乞讨的人也时常出现在车厢。好几次碰到表演无伴奏合唱的4个黑人老头,他们有质感的声音,和声带来的多层次的听觉效果,以及他们幽默的肢体语言倒给原本沉闷的车厢带来一丝生气。他们都已上了年纪,其中两位走起路来已是一瘸一拐,可是因为生计,仍不得不穿梭在地铁车厢。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讲不了几句英语的南美男子带着自己的老母在车厢表演。母亲头戴安第斯山区的礼帽,扎着两条大辫子,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当儿子拉起手风琴,唱起歌时,母亲和着歌声,在车厢里跳起了舞。曲终,老母亲从儿子头上摘下帽子,从车厢一头走向另一头,向大家点头示意。那张满是褶子的脸,淳朴却没有一丝表情。不知是如何艰辛的日子,才会让这个身处异国的老母亲,抛开羞怯,在陌生人面前起舞?

  这就是纽约。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里,有近7万人没有自己的固定住所。而在政府提供的临时居住点,常常没有隐私,有时还有个人安全隐患,甚至有黑势力的地盘之争,所以约有4000人常年露宿街头。

  纽约的区域是带肤色的。一些地铁线路驶过100街后,车厢里几乎就只剩下黑人和拉美族裔了。很多学校也同样如此,在博物馆经常遇到大批前来参观的学生,有的团组全部是白人,有的却全是黑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种族隔离,一种可能永远无法消除的隔离?

  当亚马逊宣布要将第二总部安置在纽约皇后区后,楼市一片欢呼。可是住在这个区域的低收入人群已经开始担忧他们是否最终会因社区高档化而被挤出这个地区。

  感恩节刚过,纽约街头已呈现出节日的气氛。第五大道上百货公司的橱窗里又布置出了一个又一个缤纷的童话世界,大家驻足观看, “生活真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可是,当你一转身,你又看到了地铁站口,路边脚手架下,街道拐角处,席地坐着蜷缩在衣被里的人。此时,有人恰好牵着一条狗走过,小狗身上穿着精致的马甲,脚上套着可爱的脚套……这是21世纪的纽约街头仍然时常出现的场景。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到底能有怎样的幸福感呢?

昀舒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