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不浮躁”的瑞士人

关键词:

来源:新华网 2018-11-15 10:13:55

“不浮躁”的瑞士人

作者:聂晓阳

2016年6月5日,78%的瑞士人对一项每人每月无条件获得2500瑞郎(约合1.7万元人民币)工资的动议投了反对票,拒绝不劳而获的福利。

   世人有一种说法:法国人浪漫,意大利人热情,德国人严谨。那么,夹在这三个国家中间的瑞士人给人的又是什么印象呢?

  记者在瑞士两年,发现相比于周边国家,瑞士人不仅勤劳而且节俭。人称奇的是,2016年6月5日,78%的瑞士人对一项每人每月无条件获得2500瑞郎(约合1.7万元人民币)工资的动议投了反对票,拒绝不劳而获的福利。

下载.jpg

  瑞士以制造高精尖钟表闻名于世,但当地人大多佩戴百十块钱的普通手表。至于日常使用的手机,三年五载不更换者大有人在。应邀到一些友人家做客时,你会发现主人还在使用老掉牙的电视机。在瑞士的大部分社区,每年一度居民们会把自己家里不用的二手物品摆出来互相交换或低价出售,对于挑选别人家的旧衣物,谁也不会觉得“丢面子”。

  也许是因为自然环境优美宁静,瑞士人际交往清雅,鲜有浮躁感觉。几乎没人对谁家老公升官、谁家子女发财之类的话题感兴趣,更没有人热衷于在公众面前招摇炫耀。

  瑞士人不喜欢“突发”事件,凡事讲究预先计划,喜欢照章办事。尽管有时也受到“死脑筋”的批评,但瑞士人普遍认为,凡事循规蹈矩不会节外生枝和出现什么潜规则。大家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不需要动歪脑筋浪费时间和精力。

  瑞士人非常享受自然、安静、封闭、一成不变的生活。谈起历史,许多人可能对波澜壮阔、可歌可泣、天翻地覆的事件赞美有加。但是对保守的瑞士人来说,平淡无奇、悠远绵长的史实才是最美好的回忆。

  记者居住的城市日内瓦被日内瓦湖和罗纳河一分为二。出于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历史风貌的保护,当地居民40多年来宁可忍受高峰时期的堵车,也坚持对修建新的跨湖和跨河大桥说“不”。

  凭着这种观念,瑞士人宁可多花一倍的钱在山坡上修造房屋,也不会把山坡铲平,而政府也会公平地为居住在遥远山村的居民提供各项基础设施服务,把水、电、公路,甚至铁路通达到几乎每一个山村。

  很多瑞士人居住的房屋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即使需要翻新,他们也往往只做最必要的改造,尽可能地保留房子的本来面目。

  有人开玩笑地把瑞士称作“大农村”,把日内瓦简称“瓦村”而不是“瓦城”。在瑞士,城市像乡村一样优美静谧,乡村则像城市一样舒服便利。有时候你看到成片独栋的房子和稀疏的住户,以为来到了城乡交界处,其实距离市中心并没多远。

  瑞士人讲究“诚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日内瓦郊区农宅附近,记者常常可以看到一袋袋土豆、一盒盒新鲜鸡蛋和一束束刚采摘的鲜花摆在路边,但无人看守,主人们只需标明价格并放好用来收款的盒子,就可以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买卖。

  在瑞士生活过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瑞士购物虽然贵,但你并不需要对商品的质量进行不必要的怀疑。

下载 (1).jpg

  应该说,支撑瑞士人诚信与自信的是一种细致严谨、精工细作的传统美德。除去闻名遐迩、人见人爱的瑞士钟表,以及各种精密仪器制造,即使是一把小小的削土豆刀,瑞士人也力求做到极致——让切下的土豆薄片成为世界之最。记者发现,就连自己所住公寓的清洁工在打扫卫生时,同样表现出追求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

  瑞士钟表名城拉绍德封的导游克劳迪·比勒曾告诉记者:瑞士多山,历史上交通条件恶劣,工匠们要想生存,只能以优质取胜。凡事要做到最好就必须更加专注,更加耐心,更加注重细节。

  对于传统意识浓厚的瑞士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自身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不是公司上市融资的早晚,更不是短期的收益或回报,而是如何把生意传给儿子和儿子的儿子,如何能够基业长青。

  在瑞士人看来,只有不浮不躁,不投机取巧,静下心来细细打磨每一道工序,坚持精益求精,才能做成“百年老店”,打上“瑞士制造”的鲜明烙印。

责任编辑:

“不浮躁”的瑞士人

关键词:

来源:新华网 2018-11-15 10:13:55

“不浮躁”的瑞士人

作者:聂晓阳

2016年6月5日,78%的瑞士人对一项每人每月无条件获得2500瑞郎(约合1.7万元人民币)工资的动议投了反对票,拒绝不劳而获的福利。

   世人有一种说法:法国人浪漫,意大利人热情,德国人严谨。那么,夹在这三个国家中间的瑞士人给人的又是什么印象呢?

  记者在瑞士两年,发现相比于周边国家,瑞士人不仅勤劳而且节俭。人称奇的是,2016年6月5日,78%的瑞士人对一项每人每月无条件获得2500瑞郎(约合1.7万元人民币)工资的动议投了反对票,拒绝不劳而获的福利。

下载.jpg

  瑞士以制造高精尖钟表闻名于世,但当地人大多佩戴百十块钱的普通手表。至于日常使用的手机,三年五载不更换者大有人在。应邀到一些友人家做客时,你会发现主人还在使用老掉牙的电视机。在瑞士的大部分社区,每年一度居民们会把自己家里不用的二手物品摆出来互相交换或低价出售,对于挑选别人家的旧衣物,谁也不会觉得“丢面子”。

  也许是因为自然环境优美宁静,瑞士人际交往清雅,鲜有浮躁感觉。几乎没人对谁家老公升官、谁家子女发财之类的话题感兴趣,更没有人热衷于在公众面前招摇炫耀。

  瑞士人不喜欢“突发”事件,凡事讲究预先计划,喜欢照章办事。尽管有时也受到“死脑筋”的批评,但瑞士人普遍认为,凡事循规蹈矩不会节外生枝和出现什么潜规则。大家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不需要动歪脑筋浪费时间和精力。

  瑞士人非常享受自然、安静、封闭、一成不变的生活。谈起历史,许多人可能对波澜壮阔、可歌可泣、天翻地覆的事件赞美有加。但是对保守的瑞士人来说,平淡无奇、悠远绵长的史实才是最美好的回忆。

  记者居住的城市日内瓦被日内瓦湖和罗纳河一分为二。出于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历史风貌的保护,当地居民40多年来宁可忍受高峰时期的堵车,也坚持对修建新的跨湖和跨河大桥说“不”。

  凭着这种观念,瑞士人宁可多花一倍的钱在山坡上修造房屋,也不会把山坡铲平,而政府也会公平地为居住在遥远山村的居民提供各项基础设施服务,把水、电、公路,甚至铁路通达到几乎每一个山村。

  很多瑞士人居住的房屋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即使需要翻新,他们也往往只做最必要的改造,尽可能地保留房子的本来面目。

  有人开玩笑地把瑞士称作“大农村”,把日内瓦简称“瓦村”而不是“瓦城”。在瑞士,城市像乡村一样优美静谧,乡村则像城市一样舒服便利。有时候你看到成片独栋的房子和稀疏的住户,以为来到了城乡交界处,其实距离市中心并没多远。

  瑞士人讲究“诚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日内瓦郊区农宅附近,记者常常可以看到一袋袋土豆、一盒盒新鲜鸡蛋和一束束刚采摘的鲜花摆在路边,但无人看守,主人们只需标明价格并放好用来收款的盒子,就可以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买卖。

  在瑞士生活过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瑞士购物虽然贵,但你并不需要对商品的质量进行不必要的怀疑。

下载 (1).jpg

  应该说,支撑瑞士人诚信与自信的是一种细致严谨、精工细作的传统美德。除去闻名遐迩、人见人爱的瑞士钟表,以及各种精密仪器制造,即使是一把小小的削土豆刀,瑞士人也力求做到极致——让切下的土豆薄片成为世界之最。记者发现,就连自己所住公寓的清洁工在打扫卫生时,同样表现出追求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

  瑞士钟表名城拉绍德封的导游克劳迪·比勒曾告诉记者:瑞士多山,历史上交通条件恶劣,工匠们要想生存,只能以优质取胜。凡事要做到最好就必须更加专注,更加耐心,更加注重细节。

  对于传统意识浓厚的瑞士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自身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不是公司上市融资的早晚,更不是短期的收益或回报,而是如何把生意传给儿子和儿子的儿子,如何能够基业长青。

  在瑞士人看来,只有不浮不躁,不投机取巧,静下心来细细打磨每一道工序,坚持精益求精,才能做成“百年老店”,打上“瑞士制造”的鲜明烙印。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