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资本主义
来源:《青年参考》 2018-09-15 09:18:55
作者:王燕婷
“Welcome to the world’s happiest nation(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这是嘉士伯啤酒在丹麦哥本哈根凯斯楚普机场的一句宣传语,6个单词伴随着流动的色彩,把这个童话王国的绝对自信毫无保留地展示在疲惫的旅人面前。而嘉士伯啤酒瓶上的广告词“Probably the best bear in the world(可能是世界上最棒的啤酒)”, 一个简单的probably(可能),似乎又让丹麦人立刻变得谦虚谨慎起来。这种对产品相对的谦虚态度和对祖国绝对的自豪一经碰撞,闪出的火花立刻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好奇心。
在明媚的盛夏时节,藉参加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暑期学校(IARU Summer School)的机会,我来到哥本哈根大学交换学习,得以一窥这个童话王国的魅力。
在哥本哈根,推婴儿车的往往是奶爸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在2016年共同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丹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瑞士、冰岛、挪威、芬兰。在这个人口不到600万的北欧国家,丹麦人享受着较为完善的福利和极高的生活品质。
对于幸福的理解,我不敢完全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老人家认为,任何事物能否让人得到幸福,取决于人的价值观与事物内在价值的匹配程度:譬如,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珍爱音乐,音乐对于他就是幸福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带给了他名声和财富,那音乐对于他恐怕就不是幸福。在我看来,幸福无需经过内在价值或者外在价值的仔细辨别;幸福本身,如同从蜂巢中流出的初蜜,仅仅是一种纯粹而甜美的味道而已。这种甜美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这短暂而又悠长的北欧生活。
每天下课后,从学校出发,穿过一条马路再跨过一个街区,我就能全身心地沐浴在国王花园明亮的阳光里。躺在丰满的草坪上,望着被修建得四四方方如同皇家卫兵般的绿树,听着不远处玫瑰堡传来的钟声和近处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静静地等待夕阳,就能给这一天画上满足的句号。
不同于国内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丧偶式育儿”,在哥本哈根,推婴儿车的往往是奶爸。无论是在海边、湖畔,还是城市的街道上,都能看见高大帅气的爸爸们推着婴儿车悠闲地漫步,身旁的妈妈时而挽着爸爸的手臂,时而轻轻依偎在爸爸肩头;爸爸们时而搂着妈妈的腰,时而做出各种鬼脸,逗得车里的宝宝咯咯直笑。而我,喜欢坐在湖边的长椅上静静欣赏,忘掉自己是一个匆忙的行者,全身心地去感受这份温馨和憧憬。
助人为乐让丹麦人很幸福
丹麦的国旗色是淡雅的白底搭配温暖的正红。正红,火热,一如这里的人心。我见到的丹麦人,似乎时刻准备着去帮助别人。
当我们拿着地图在路边研究路线,仅仅是那一脸迷茫的神情,就足以让速度飞快的自行车骑手驻足停留,微笑地询问我们是否需要指路。有一次,很不巧,“雷锋”们并不熟悉我要去的目的地,他们干脆掏出手机慢慢查询,结合地图仔细比对,直到确认给我们找到了最佳路线为止。
和同伴走在街上互相拍照,总会有丹麦人忍不住上前询问我们,是否需要他们帮忙拍摄合影。一开始,我们还会不好意思地委婉拒绝,后来这样的次数多了,我们实在不忍心浇灭那一颗颗善良的红心,直接说上一句简单的“yes, please”,他们就会特别开心地一次次按下快门,再三询问是否满意他们的拍摄技术,然后颇有成就感地向我们挥手道别。
在丹麦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发现,这些友善的举动不是一两个人的偶然行为,而是全民的一种习惯。英国莱斯特大学发布的一份“世界快乐地图”显示,丹麦名列全世界最快乐国家第一名。助人为乐,或许就是丹麦人快乐感的一大来源吧。
丹麦地处北欧,气候寒冷,即使国土最南端,也在中国黑龙江之北。冬季,纵使天气恶劣,丹麦父母也无惧暴露孩子于户外。随处可见的场景是,天寒地冻之下,父母把内载婴儿的娃娃车丢在路旁,自己跑进店里购物或喝咖啡。他们不怕小孩冻着,刻意锻炼他们的体魄。当然,这个画面也传递出了这个国家的状态:在一个大家都是“活雷锋”的社会里,他们不怕小孩被偷被抢,安全感很强。
有研究发现,人们的诚信度和幸福感成正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丹麦人的相互信任指数高达89%,远超OECD 59%的平均水平,居全球之冠。四分之三的丹麦人认为他们可以信任大多数人,不仅是家人和朋友,甚至陌生人。路人丢失钱包、证件,拾到者很快联系到失主,将遗失物品归还。许多卖货的人只需把货物摆在路边,放一个装钱的盒子即可,无人看管也不必担心货物和钱会被别人拿走。这种信任也体现在丹麦人民和政府之间。在丹麦,政府部门很少有腐败现象出现,法律健全。居民愿意缴税,他们相信政府能妥当地统一支配、使用税收,将其用于维持高福利社会的运转。丹麦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
“Hygge” 是每个丹麦人的生活状态
一次,我应邀参加了导师举办的家庭烧烤。远离市区来到雅致的哥本哈根乡村,穿过一个个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小房子,远远地看到导师在门前等候我们。
本以为远离市区的人们会因为地价的优势而选择宽敞豪气的大房子,但令我吃惊的是,这里的房子都修建得刚好够人们居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巧和实用。人们在这样的房子中住得踏实和满足。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也许正是丹麦人常常感到幸福的原因之一。
吃过晚餐后,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足球赛事开场。温婉的灯光下,拉布拉多犬躺在角落里闭目养神,窗外无声的小雨慢慢地融入碧绿的田野,为这静谧的一切添上一抹滋润的颜色。
前两年,来自丹麦的词汇Hygge成为全球热词。柯林斯辞典这样解释Hygge:创造一种舒适的环境来提高幸福指数,是丹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代表一种让平凡的每一天都变得更加美好的幸福感。相比个人生理上的舒适,Hygge更注重所有人心理上的满足。丹麦人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共同享受Hygge的氛围。
在丹麦人眼里,街头偶遇一位老友把酒畅聊很Hygge;跟孩子在公园草地上晒太阳很Hygge;在深夜的卧室点一盏蜡烛很Hygge;在宴会上,传来阵阵炙烤猪肉的味道,桌上散放着香肠、奶酪、面包卷......音乐响动,小孩乱跑,大人醉醺醺,这种场景也很Hygge。Hygge并不是难得的奢侈品,是每个丹麦人拥有的生活状态。
大学毕业的丹麦小伙喜欢在杂货店工作
聚会上,导师特别向我们介绍了他还未下班的大儿子,讲述儿子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仍然喜欢去杂货店工作的逸闻趣事。正当大家听得全神贯注之时,导师的大儿子悄悄出现在我们身后。他热情地和大家一一握手,脸上没有丝毫疲惫,带着一种不易觉察的骄傲和喜悦。
在全民享有终生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的这个国度,即使不工作也衣食无忧。大多数丹麦人的梦想,或者说,他们已经基本实现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轻松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追求让自己的内心感到满足和平静的东西。
在丹麦,弱势群体与富人同样受尊重。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丹麦贫富差距为世界第二低,在发达国家里则是全球最低。在丹麦,基本上没有穷人,这得益于丹麦的社会福利与教育制度。
丹麦学校不选“三好学生”,孩子们在12岁以下都是没有成绩单的,老师与家长鼓励孩子发展天赋,不鼓励比较。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读书还可以领钱。18岁以上的学生可以领生活津贴,金额多少视学生是否住在家里而定。
“终生学习”在这个国家不是口号。在丹麦,平均每人借书率为世界第二,人们对学习抱有热忱。当然,某种程度上,丹麦人爱学习也是因为没有学费的障碍。丹麦公民即使就读于私立学校,政府也会补助75%的学费。因此,送孩子读丹麦的私立学校并不是身份地位财力的象征,而往往只是出于让孩子学习特殊才艺的目的。
在丹麦,许多政要的学历不高,甚至不乏高中毕业生,但通过终身学习,他们同样可以治国。当农夫也好,当工匠也罢,对丹麦年轻人来说都是正常的人生选择,因为职业不分贵贱,没人后悔入错行。瑞士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丹麦是全球工资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次于瑞士,但丹麦哥本哈根的年工作时间比西欧国家少100小时。
当黑夜长达近20小时的冬季来临,也意味着丹麦人的学习季节到了。丹麦是有名的“club”国家,尤其入冬后,人们充分利用黑暗时刻参加各类学习俱乐部。港口旁,一排排宝蓝、鹅黄、橘红、浅绿色的老木屋,令人在其中学习时多了一份好心情。
在与童话王国亲密接触的日子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丹麦的纯净美好。说起这次北欧留学经历给我带来的财富,一言以蔽之,就是“心怀童真,追寻幸福”。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
关键词: 资本主义
来源:《青年参考》 2018-09-15 09:18:55
作者:王燕婷
“Welcome to the world’s happiest nation(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这是嘉士伯啤酒在丹麦哥本哈根凯斯楚普机场的一句宣传语,6个单词伴随着流动的色彩,把这个童话王国的绝对自信毫无保留地展示在疲惫的旅人面前。而嘉士伯啤酒瓶上的广告词“Probably the best bear in the world(可能是世界上最棒的啤酒)”, 一个简单的probably(可能),似乎又让丹麦人立刻变得谦虚谨慎起来。这种对产品相对的谦虚态度和对祖国绝对的自豪一经碰撞,闪出的火花立刻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好奇心。
在明媚的盛夏时节,藉参加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暑期学校(IARU Summer School)的机会,我来到哥本哈根大学交换学习,得以一窥这个童话王国的魅力。
在哥本哈根,推婴儿车的往往是奶爸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在2016年共同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丹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瑞士、冰岛、挪威、芬兰。在这个人口不到600万的北欧国家,丹麦人享受着较为完善的福利和极高的生活品质。
对于幸福的理解,我不敢完全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老人家认为,任何事物能否让人得到幸福,取决于人的价值观与事物内在价值的匹配程度:譬如,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地珍爱音乐,音乐对于他就是幸福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带给了他名声和财富,那音乐对于他恐怕就不是幸福。在我看来,幸福无需经过内在价值或者外在价值的仔细辨别;幸福本身,如同从蜂巢中流出的初蜜,仅仅是一种纯粹而甜美的味道而已。这种甜美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这短暂而又悠长的北欧生活。
每天下课后,从学校出发,穿过一条马路再跨过一个街区,我就能全身心地沐浴在国王花园明亮的阳光里。躺在丰满的草坪上,望着被修建得四四方方如同皇家卫兵般的绿树,听着不远处玫瑰堡传来的钟声和近处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静静地等待夕阳,就能给这一天画上满足的句号。
不同于国内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丧偶式育儿”,在哥本哈根,推婴儿车的往往是奶爸。无论是在海边、湖畔,还是城市的街道上,都能看见高大帅气的爸爸们推着婴儿车悠闲地漫步,身旁的妈妈时而挽着爸爸的手臂,时而轻轻依偎在爸爸肩头;爸爸们时而搂着妈妈的腰,时而做出各种鬼脸,逗得车里的宝宝咯咯直笑。而我,喜欢坐在湖边的长椅上静静欣赏,忘掉自己是一个匆忙的行者,全身心地去感受这份温馨和憧憬。
助人为乐让丹麦人很幸福
丹麦的国旗色是淡雅的白底搭配温暖的正红。正红,火热,一如这里的人心。我见到的丹麦人,似乎时刻准备着去帮助别人。
当我们拿着地图在路边研究路线,仅仅是那一脸迷茫的神情,就足以让速度飞快的自行车骑手驻足停留,微笑地询问我们是否需要指路。有一次,很不巧,“雷锋”们并不熟悉我要去的目的地,他们干脆掏出手机慢慢查询,结合地图仔细比对,直到确认给我们找到了最佳路线为止。
和同伴走在街上互相拍照,总会有丹麦人忍不住上前询问我们,是否需要他们帮忙拍摄合影。一开始,我们还会不好意思地委婉拒绝,后来这样的次数多了,我们实在不忍心浇灭那一颗颗善良的红心,直接说上一句简单的“yes, please”,他们就会特别开心地一次次按下快门,再三询问是否满意他们的拍摄技术,然后颇有成就感地向我们挥手道别。
在丹麦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发现,这些友善的举动不是一两个人的偶然行为,而是全民的一种习惯。英国莱斯特大学发布的一份“世界快乐地图”显示,丹麦名列全世界最快乐国家第一名。助人为乐,或许就是丹麦人快乐感的一大来源吧。
丹麦地处北欧,气候寒冷,即使国土最南端,也在中国黑龙江之北。冬季,纵使天气恶劣,丹麦父母也无惧暴露孩子于户外。随处可见的场景是,天寒地冻之下,父母把内载婴儿的娃娃车丢在路旁,自己跑进店里购物或喝咖啡。他们不怕小孩冻着,刻意锻炼他们的体魄。当然,这个画面也传递出了这个国家的状态:在一个大家都是“活雷锋”的社会里,他们不怕小孩被偷被抢,安全感很强。
有研究发现,人们的诚信度和幸福感成正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丹麦人的相互信任指数高达89%,远超OECD 59%的平均水平,居全球之冠。四分之三的丹麦人认为他们可以信任大多数人,不仅是家人和朋友,甚至陌生人。路人丢失钱包、证件,拾到者很快联系到失主,将遗失物品归还。许多卖货的人只需把货物摆在路边,放一个装钱的盒子即可,无人看管也不必担心货物和钱会被别人拿走。这种信任也体现在丹麦人民和政府之间。在丹麦,政府部门很少有腐败现象出现,法律健全。居民愿意缴税,他们相信政府能妥当地统一支配、使用税收,将其用于维持高福利社会的运转。丹麦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
“Hygge” 是每个丹麦人的生活状态
一次,我应邀参加了导师举办的家庭烧烤。远离市区来到雅致的哥本哈根乡村,穿过一个个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小房子,远远地看到导师在门前等候我们。
本以为远离市区的人们会因为地价的优势而选择宽敞豪气的大房子,但令我吃惊的是,这里的房子都修建得刚好够人们居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巧和实用。人们在这样的房子中住得踏实和满足。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也许正是丹麦人常常感到幸福的原因之一。
吃过晚餐后,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足球赛事开场。温婉的灯光下,拉布拉多犬躺在角落里闭目养神,窗外无声的小雨慢慢地融入碧绿的田野,为这静谧的一切添上一抹滋润的颜色。
前两年,来自丹麦的词汇Hygge成为全球热词。柯林斯辞典这样解释Hygge:创造一种舒适的环境来提高幸福指数,是丹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代表一种让平凡的每一天都变得更加美好的幸福感。相比个人生理上的舒适,Hygge更注重所有人心理上的满足。丹麦人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共同享受Hygge的氛围。
在丹麦人眼里,街头偶遇一位老友把酒畅聊很Hygge;跟孩子在公园草地上晒太阳很Hygge;在深夜的卧室点一盏蜡烛很Hygge;在宴会上,传来阵阵炙烤猪肉的味道,桌上散放着香肠、奶酪、面包卷......音乐响动,小孩乱跑,大人醉醺醺,这种场景也很Hygge。Hygge并不是难得的奢侈品,是每个丹麦人拥有的生活状态。
大学毕业的丹麦小伙喜欢在杂货店工作
聚会上,导师特别向我们介绍了他还未下班的大儿子,讲述儿子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仍然喜欢去杂货店工作的逸闻趣事。正当大家听得全神贯注之时,导师的大儿子悄悄出现在我们身后。他热情地和大家一一握手,脸上没有丝毫疲惫,带着一种不易觉察的骄傲和喜悦。
在全民享有终生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的这个国度,即使不工作也衣食无忧。大多数丹麦人的梦想,或者说,他们已经基本实现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轻松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追求让自己的内心感到满足和平静的东西。
在丹麦,弱势群体与富人同样受尊重。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丹麦贫富差距为世界第二低,在发达国家里则是全球最低。在丹麦,基本上没有穷人,这得益于丹麦的社会福利与教育制度。
丹麦学校不选“三好学生”,孩子们在12岁以下都是没有成绩单的,老师与家长鼓励孩子发展天赋,不鼓励比较。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读书还可以领钱。18岁以上的学生可以领生活津贴,金额多少视学生是否住在家里而定。
“终生学习”在这个国家不是口号。在丹麦,平均每人借书率为世界第二,人们对学习抱有热忱。当然,某种程度上,丹麦人爱学习也是因为没有学费的障碍。丹麦公民即使就读于私立学校,政府也会补助75%的学费。因此,送孩子读丹麦的私立学校并不是身份地位财力的象征,而往往只是出于让孩子学习特殊才艺的目的。
在丹麦,许多政要的学历不高,甚至不乏高中毕业生,但通过终身学习,他们同样可以治国。当农夫也好,当工匠也罢,对丹麦年轻人来说都是正常的人生选择,因为职业不分贵贱,没人后悔入错行。瑞士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丹麦是全球工资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次于瑞士,但丹麦哥本哈根的年工作时间比西欧国家少100小时。
当黑夜长达近20小时的冬季来临,也意味着丹麦人的学习季节到了。丹麦是有名的“club”国家,尤其入冬后,人们充分利用黑暗时刻参加各类学习俱乐部。港口旁,一排排宝蓝、鹅黄、橘红、浅绿色的老木屋,令人在其中学习时多了一份好心情。
在与童话王国亲密接触的日子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丹麦的纯净美好。说起这次北欧留学经历给我带来的财富,一言以蔽之,就是“心怀童真,追寻幸福”。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