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像村上春树一样喝酒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8-09-13 14:28:19

像村上春树一样喝酒

作者:李长声

村上在中国净逛动物园,事出有因,我们可以见怪不怪,可怪的是他在德国也是逛动物园,德国不是有他爱喝的黑啤酒吗?

  这题目说的是村上春树,他有大名,好酒之事也值得一说。虽然未必像我们李白说的,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若只斗酒,没有诗百篇,恐怕就是个蓬蒿人。听说诺贝尔文学奖出了丑闻,今年搁车了,一些作家记者们趁这个空档另起炉灶。村上连续十多年被人们看好,却年年落空,这回新灶三把火,奖给他可以得人心,说不定这个奖昙花一现,也借以留名青史。评奖,或者为文学,或者为读者,难以兼顾,但愿评委们记住村上似含有鄙夷的话:“常有这种事,评论家大加赞扬的小说家,读者却并不特别喜欢。评论家分析评价为优秀的作品很多都得不到读者的自然共鸣。”

  村上也喜好旅游,他说:

  怎样的旅游也或多或少有各种中心主题似的东西。去四国时每天往死里吃乌冬面,在新潟大中午就尽情品尝味道分明的清酒。以尽量多看羊为目的旅行北海道,横断美国旅行吃数不清的薄饼(就一次,想吃个腻烦试试)。在托斯卡纳和纳帕谷把好喝的红酒大量送进胃里,几乎人生观都要发生变化。在德国和中国,不知为什么,净是逛动物园。

  村上在中国净逛动物园,一点不奇怪,因为他不吃中餐,不能吃。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他出征中国的经历,不记得父亲干了什么或者他看见别人干了什么,总之留下了悲惨至极的印象,以致从此不能吃中国菜。我想他父亲的经历就是《奇鸟行状录》里间宫中尉讲的剥人皮。村上写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观念,那就是“我说的‘历史’不是单纯的过去事实的罗列或引用,而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历史。例如诺门罕的间宫中尉的强烈体验也不只是老人的叙旧,而是也被我继承的活的记忆,化作我的血肉,现在带来直接的作用”。

  村上在中国净逛动物园,事出有因,我们可以见怪不怪,可怪的是他在德国也是逛动物园,德国不是有他爱喝的黑啤酒吗?

  村上好酒。以前住的地方每月回收一次空瓶空罐。一个月下来,红酒、威士忌、伏特加的瓶子和啤酒罐积攒了很多,两手拎着也要跑两趟。监视扔垃圾规矩的妇人说:喝得不少啊。月月被这么说,当然觉得很尴尬。

  对于村上来说,喝酒是“小确幸”——“一件工作完了,倾杯时的心情确实是人生里的小确幸(小而确实的幸福)之一”。

  他用三个汉字创造了“小确幸”这个词,似乎从字面上中国人比日本人更一望而知,加括号解释都显得多余。林语堂说过: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这四样幸福虽然很确实,但似乎大了点儿。村上的小确幸是无处不在的。他把没法子衡量的“幸福”缩小到身边的一时一事,不要那么空泛,不要只当作追求的目标,幸福就在你身边,你觉得幸福你就在幸福着,虽然不免有一点阿Q精神似的。

  他说得很具体:

  为了在生活中发现个人的‘小确幸’,多少需要点自我规制似的东西。譬如忍耐地激烈运动之后喝凉冰冰的啤酒什么的,‘唔,对,就这个味儿。’一个人闭上眼睛不由得嘀咕的兴致,那就是‘小确幸’的妙趣。而且我认为,没有这种‘小确幸’的人生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

  村上读大学时几乎天天喝,喝的是清酒。价廉物不美,灌下去烂醉。有人就倒地,同伴们从校园里拿来“打倒美帝”什么的标语牌当担架,忽悠忽悠把他抬回住处。

  开始写小说,已经喝啤酒为主了。他回忆:

  我从此把店搬到千驮谷,在那里写小说。工作完了之后,夜里把猫放在膝盖上一边慢慢喝啤酒一边写第一个小说,那时的事情至今还记得很清楚。猫好像不喜欢我写小说,经常蹂躏桌子上的稿纸。”这样写出来的小说里便荡漾着啤酒,例如《且听风吟》,那是1970年,“我”暑假回到海边的故乡,靠啤酒打发十九天――“一整个夏天,我和鼠像着了魔一样喝掉了差不多装满二十五米游泳池的啤酒,酒吧的地上撒满花生壳,有五厘米厚。而且,那是不这么做简直就活不过去的无聊的夏天。

  这位叫“鼠”的酒友认为“啤酒的好处吧,在于全部变成小便排出去”。恐怕有些人不同意这说法,排出去的是水,酒精早已像孙猴子钻进体内练起了拳脚。村上去盛产啤酒的国家被当作VIP接待,回来更大写啤酒,以表支持,为之宣传,颇有秀才人情纸一张的古风。而且有效果,据说有人读完他的小说立马出门买啤酒。

责任编辑:

像村上春树一样喝酒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8-09-13 14:28:19

像村上春树一样喝酒

作者:李长声

村上在中国净逛动物园,事出有因,我们可以见怪不怪,可怪的是他在德国也是逛动物园,德国不是有他爱喝的黑啤酒吗?

  这题目说的是村上春树,他有大名,好酒之事也值得一说。虽然未必像我们李白说的,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若只斗酒,没有诗百篇,恐怕就是个蓬蒿人。听说诺贝尔文学奖出了丑闻,今年搁车了,一些作家记者们趁这个空档另起炉灶。村上连续十多年被人们看好,却年年落空,这回新灶三把火,奖给他可以得人心,说不定这个奖昙花一现,也借以留名青史。评奖,或者为文学,或者为读者,难以兼顾,但愿评委们记住村上似含有鄙夷的话:“常有这种事,评论家大加赞扬的小说家,读者却并不特别喜欢。评论家分析评价为优秀的作品很多都得不到读者的自然共鸣。”

  村上也喜好旅游,他说:

  怎样的旅游也或多或少有各种中心主题似的东西。去四国时每天往死里吃乌冬面,在新潟大中午就尽情品尝味道分明的清酒。以尽量多看羊为目的旅行北海道,横断美国旅行吃数不清的薄饼(就一次,想吃个腻烦试试)。在托斯卡纳和纳帕谷把好喝的红酒大量送进胃里,几乎人生观都要发生变化。在德国和中国,不知为什么,净是逛动物园。

  村上在中国净逛动物园,一点不奇怪,因为他不吃中餐,不能吃。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他出征中国的经历,不记得父亲干了什么或者他看见别人干了什么,总之留下了悲惨至极的印象,以致从此不能吃中国菜。我想他父亲的经历就是《奇鸟行状录》里间宫中尉讲的剥人皮。村上写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观念,那就是“我说的‘历史’不是单纯的过去事实的罗列或引用,而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历史。例如诺门罕的间宫中尉的强烈体验也不只是老人的叙旧,而是也被我继承的活的记忆,化作我的血肉,现在带来直接的作用”。

  村上在中国净逛动物园,事出有因,我们可以见怪不怪,可怪的是他在德国也是逛动物园,德国不是有他爱喝的黑啤酒吗?

  村上好酒。以前住的地方每月回收一次空瓶空罐。一个月下来,红酒、威士忌、伏特加的瓶子和啤酒罐积攒了很多,两手拎着也要跑两趟。监视扔垃圾规矩的妇人说:喝得不少啊。月月被这么说,当然觉得很尴尬。

  对于村上来说,喝酒是“小确幸”——“一件工作完了,倾杯时的心情确实是人生里的小确幸(小而确实的幸福)之一”。

  他用三个汉字创造了“小确幸”这个词,似乎从字面上中国人比日本人更一望而知,加括号解释都显得多余。林语堂说过: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这四样幸福虽然很确实,但似乎大了点儿。村上的小确幸是无处不在的。他把没法子衡量的“幸福”缩小到身边的一时一事,不要那么空泛,不要只当作追求的目标,幸福就在你身边,你觉得幸福你就在幸福着,虽然不免有一点阿Q精神似的。

  他说得很具体:

  为了在生活中发现个人的‘小确幸’,多少需要点自我规制似的东西。譬如忍耐地激烈运动之后喝凉冰冰的啤酒什么的,‘唔,对,就这个味儿。’一个人闭上眼睛不由得嘀咕的兴致,那就是‘小确幸’的妙趣。而且我认为,没有这种‘小确幸’的人生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

  村上读大学时几乎天天喝,喝的是清酒。价廉物不美,灌下去烂醉。有人就倒地,同伴们从校园里拿来“打倒美帝”什么的标语牌当担架,忽悠忽悠把他抬回住处。

  开始写小说,已经喝啤酒为主了。他回忆:

  我从此把店搬到千驮谷,在那里写小说。工作完了之后,夜里把猫放在膝盖上一边慢慢喝啤酒一边写第一个小说,那时的事情至今还记得很清楚。猫好像不喜欢我写小说,经常蹂躏桌子上的稿纸。”这样写出来的小说里便荡漾着啤酒,例如《且听风吟》,那是1970年,“我”暑假回到海边的故乡,靠啤酒打发十九天――“一整个夏天,我和鼠像着了魔一样喝掉了差不多装满二十五米游泳池的啤酒,酒吧的地上撒满花生壳,有五厘米厚。而且,那是不这么做简直就活不过去的无聊的夏天。

  这位叫“鼠”的酒友认为“啤酒的好处吧,在于全部变成小便排出去”。恐怕有些人不同意这说法,排出去的是水,酒精早已像孙猴子钻进体内练起了拳脚。村上去盛产啤酒的国家被当作VIP接待,回来更大写啤酒,以表支持,为之宣传,颇有秀才人情纸一张的古风。而且有效果,据说有人读完他的小说立马出门买啤酒。

  不过,小说里人物回家就打开冰箱拿出啤酒喝,常被人诟病,说那是美国生活。这让我又想起大江健三郎在和石黑一雄的通信中写的:“村上春树是用日语写作的小说家,但他的作品不能咬定是真正的日语。翻译成美语,就能在纽约没有违和感地阅读。村上春树那样的文学类型大概不是日语文学,也不是英语文学。不过,一个年轻的日本作家在美国被大读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这对于日本文化是一个好兆头。他做了我、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做不到的事情。”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话不像是夸村上文学。“无国籍料理”走进日本,而村上的“无国籍小说”走向世界。文学要走向世界,需要作家以全世界的读者为对象来写,只为了本国读者,心态就始终是乡土文学的。

  村上爱跑马拉松,跑得累死累活,何苦呢?却原来别有所图:且不管记录如何,跑完四十二公里之后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啤酒,味道真该说是无上幸福,此外想不出有什么能胜过它的美味。所以,剩下最后五公里,他差不多总是一边小声嘀咕“啤酒、啤酒”一边跑。为了喝真心好喝的啤酒必须跑漫长的四十二公里,有时觉得这条件未免严酷了点儿,有时觉得是极其认真的交易。当他谈跑步时,他最想谈的应该是啤酒。

640 (2).webp (5)_副本.jpg

  日本的啤酒

  岁月不饶人,村上却没有像好多人那样,动辄说上岁数不能喝了,不但啤酒的量没减,又喝上威士忌和红酒。酒量见长,超过了人均水平。在涩谷街头看见成群结伙地喝了酒的学生,他暗想,再过十五年,他们当中一半人就要口袋里揣着胃药喝酒了,于是从大呼小叫中听出了“诸行无常之响”。喟然叹曰:“能尽兴喝酒时是人生的花季。”

  本来不爱喝红酒,但跟人去了几趟山梨县的酿酒厂,便喜欢起来了。喝红酒不大讲究,贵贱无所谓,喝威士忌喜欢比较贵的。不知是生来小气,还是觉得好东西兑水就糟蹋了,他喝威士忌先是不兑水,怎么也得就那么喝一半,然后歇口气,往杯子里加水。使劲儿摇晃一下杯子,水在威士忌中慢慢旋转,澄澈的水和美丽琥珀的液体一时间画出比重不同所带来的流畅花纹,随即融为一体。他欣赏这一瞬间的精彩。

  携夫人旅游苏格兰和爱尔兰是威士忌之旅,夫人拍照他作文,其乐也融融,只是那里的六月还很冷。

  十多年后村上把去过的艾莱岛写进《刺杀骑士团长》里——

  ‘说起艾莱岛,附近有个叫汝拉的小岛,知道吗?’我说不知道。岛上人口很少,几乎什么都没有。鹿的数量比人多多了。也有好多兔子、野鸡、海豹,还有一家很老的酿造厂。那附近涌出非常好喝的水,适合酿威士忌。用刚打上来的汝拉冷水兑汝拉单一麦芽喝,味道特别好。真是只有在那个岛才能尝到的味道。’像是很好喝,我说。

  那里是也因乔治·奥威尔写《1984》而出名的地方。他在确是远离人里的这个岛北端,一个人关在租的小房子里写那本书,结果冬天里弄坏了身体。是只有原始设备的房子。他一定是需要那种斯巴达式的环境吧。我在那个岛上呆过一个来星期,而且每晚一个人在暖炉旁喝好喝的威士忌。

  雨田从纸袋里取出芝华士的瓶子,去封开盖。我拿来两个杯子,从冰箱里拿了冰。从瓶子斟威士忌时发出很舒畅的声音,像亲近的人敞开心扉时的声音。

  小说里喝苏格兰威士忌有时加冰,有时不兑水就那么直接喝,尤其叫免色的白头发的五十四岁单身汉爱这么喝。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这本游记出版之后,艾莱岛就成了村上迷的朝圣地标(图片来自网络)

  村上真是很钟情威士忌,甚至说:

  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也就不会这么辛苦。我默默递出杯子,你接过去,静静地送进喉咙,这就完事儿了。很简单,很亲密,很正确。但遗憾,语言是语言,我们住在只有语言的世界。我们把所有事物都换成什么别的不喝酒的东西来说,只活在那种限定性之中。不过,也有例外,在一点点幸福的瞬间我们的语言真的会变成威士忌。而且,我们——至少我就是——总是梦见那样的瞬间活着,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假如我们的语言是中国白酒呢?村上在《奇鸟行状录》第二部里写了诺门罕,一本叫《马可波罗》的杂志请他去实地看看,正好他早就有这个想法,当即应允。这是他第一次去中国。地处中蒙边境,曾借宿兵营。当年的铁战场变成了铁墓地,绿草茫茫,他站在锈成茶褐色的坦克上,掐腰拍了照。晚上,在诺门罕村被招待“羊料理”和“白酒”,生来第一次醉得不省人事。听说那白酒的酒精度高达六十五度,喝了四、五杯,没兑水,怎么受得了。后遗症是过了差不多一个月还只能喝啤酒,惨不堪言。这酒太厉害了。

  过了些年头,村上又喜欢上清酒,经常中午就在荞面馆悠哉游哉地喝起来。至于原因,不知是他老了,还是日本文学史上常见的所谓回归东方。他和朋友在居酒屋喝清酒,点了“青豆豆腐”,后来两人合著的随笔集就叫了这个名,里面没有豆腐什么事。

  村上肯定是一个喝酒饶舌的人,这从小说和随笔也看得出来。他还说:读了他写的东西以后,哪怕你滴酒不沾,要是也有了“啊,不错,也想一个人大老远地去哪里,喝喝当地的好喝的威士忌”这种心情,那他作为笔者可大为高兴。

  抄了人家这么多说辞,为让他高兴,喝酒去。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