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8-07-16 14:34:49
作者:万景路
第三,除去以上这些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火热的“墓友”现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上面提到的“费用”二字。因高龄化社会的发展,导致日本的坟墓用地面积与死亡人口数目的比例开始失衡,因此,墓地价格也是逐年上涨。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日本所需墓地面积的总和约为650万平方米,这相当于139个东京巨蛋球场那么大。
试想,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如果真的照这样预测的发展下去,那将是一种多么震撼人的景象,而与此相应的,日本墓地的价格也必然是持续上升。而且,由于现代生活节奏之快时间之紧,在郊外、农村等选择墓地给上坟、管理墓地带来的不便已经让许多都市人不得不放弃这种形式了。那么,选择在市内买下一个公共墓地就成为了许多老年人的理想选项。不过,这样一来,一个令日本人难以启齿的问题又来了,即随着墓地价格的不断上涨,这使得许多囊中羞涩的日本老人买不起墓地了,换言之就是如果一定要自己购买墓地,那还真就“死不起”了。于是,“墓友”和“共享坟墓”这个“大庇天下‘骨灰’俱欢颜”的人性举措的出现,立马就成为了热门话题,也成为了令高龄老年人们青睐的奋斗目标。
共享坟墓并非新发明
其实,“墓友”和“共享坟墓”虽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新词儿,但“墓友”和“共享坟墓”现象在日本却是早已有之。比如位于大阪市天王寺区的一心寺,这家寺院从明治时代的1887年开始,就建造了一座中空的“骨灰佛”来容纳香客的骨灰,这座骨灰佛像内共能容纳1万人的骨灰。发展至今,目前,一心寺共有这种“骨灰佛”14座,据说,自2007年至2016年,就共有22.3万人申请将自己或亲人的骨灰盒放入“骨灰佛”中。这种“骨灰佛”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日本最早的“共享坟墓”了。
如果说1887年大阪一心寺的“骨灰佛”是“共享坟墓”尚有点牵强的话,那么,位于东京都府中市的专为单身女性开设的公共墓地就已经可以说是比较符合现在要求的小型“共享坟墓”了。据悉,该公共墓地开设于1998年,由日本纪实文学女作家松原惇子设计,椭圆形的白色墓碑周围遍植玫瑰花,整个墓区洋溢着女性风情。据说“入住”该墓地需要交“永世管理费”和“永世供养费”等共计25万日元。目前,该公共墓地共有会员约900人,都是50至60多岁的单身女性。她们定期召开座谈会,以期增进互相了解加深未来邻里感情,共同商讨死后的“住房”问题等。
2012年初,东京都多磨地区的都立墓地小平陵园独辟蹊径打造出了一个美丽的“树木葬”形式的“共享墓地”,这个墓地则已经无限接近“共享坟墓”了。当时,小平陵园在陵园内的如椿树、樱花树等树下打造了一个个宽1.5米、深2米左右的“共同埋骨洞”,每个洞可埋葬5至10人的骨灰盒,一期工程共设有500个这样的“共同埋骨洞”。因其环境优美价格便宜,当时前来申请安葬的人就达到了8000多人,据说,到目前为止,还有16万人已经在小平陵园为自己预定了二期、三期的后续“共同埋骨洞”。
至于最近引起“墓友”话题的始作俑者大洞龙德,他是位于东京都荒川区町屋的光明寺的住持,据大洞龙德住持介绍,他创建“共享坟墓”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女性,据说这位女性是一位同性恋者,因年龄大了开始考虑自己最终归宿的问题,而一个人负担墓地的费用又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才发出了“如果能够和朋友们一起入葬就好了”的感慨。大洞龙德一听和尚脑洞大开,于是开始了在自己的寺院试点“共享坟墓”的事业,结果不用说,这项试点成为了东京都荒川区町屋光明寺的另类普度众生之光辉事业,据说目前该寺已开辟出了1500个代售的墓地,每个墓地最多可容纳6个骨灰盒。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而且还为寺院带来了效益,成为了何乐而不为的佛门创收新事业了。
“墓友”和“共享坟墓”的现实意义
“墓友”的出现和发展,显示出了日本老龄社会的现实窘状。日本老年人正陷于孤独、不安之中,正因为生前的孤独和不安,才使得他们恐惧在死后的世界里继续这种孤独和不安,也因此,“墓友”现象一出现,许多高龄孤独的老人们立即趋之若鹜的忙碌于寻找、结识“墓友”的活动中。而随着“共享坟墓”的出现、发展,这项“安心工程”也让老人们心有所托了。而且,这项堪称伟大的面向高龄老人的“安心工程”之意义还非止于此,据说目前甚至离死还远着的正在步入老年的人们也有许多开始热衷于“求墓友、定共享坟墓”的后事准备之中……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8-07-16 14:34:49
作者:万景路
最近,“墓友”成为了日本社会尤其是老年阶层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关于“墓友”的议论自然也就成为了舆论界的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墓友”?“墓友”又是如何产生的?“墓友”的发展前景如何?这一现象对日本社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墓友概念
墓友,是由持有共同死生观理念的新朋旧知的老人们共同以出资购买墓地,然后在死后一起葬入该墓地为前提的一种交友形式,也可以说是日本人交友关系的一种新形态。不过,这种交友形态颇有点瘆人,因为它是建立在“共享坟墓”这个基础上的。
其实,“墓友”这俩字应该算得上是个老词儿了,早在2005年日本作家三浦展在其著作《下流老人》中讨论共享经济对银发族的影响时就首次提出了“墓友”的概念。2014年日本富士电视台在“世界奇妙物语春季特别篇”中也以《墓友》为题,拍出了在当时曾轰动一时的电视作品,至今网上还是议论不休。
而近几年,随着日本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之而带来的对老后的不安感在更多的单身高龄老人中不断蔓延,因此,“墓友”二字也就成为了高龄独身老人之间的热门词儿,“墓友现象”也成为了他们的热门话题,受其影响,“墓友现象”如今还发展成为了在整个日本社会都被广泛议论着的话题。
墓友发生原因
墓友之所以在日本社会成为话题,首先是因为日本人的长寿导致的高龄独身老人不断增加和由此渐渐形成的子女不愿负担老人身后事等因素造成的。
许多独身高龄老人或是一生未婚,或是离婚、丧偶以及“被离婚”的,而且,无论是一生未婚者还是离婚或丧偶以及被离婚者,随着日本人的长寿化等原因,数量上还都在呈上升趋势。据日本总务省的最新调查显示,在日本,65岁以上的女性中每5人就有1人是单身,男人的比例虽少于女性,但65岁以上的男性中每10人里也有1人是单身,而且,随着“熟年离婚”现象的增多,退休男性的“被离婚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男性高龄独身者也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正是在这种高龄老人持续增多的形势下,由于目前日本社会像过去那种大家族集体生活模式的不断减少,相反,少子化也早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这就导致了许多家族没有人继承墓地,而即使后继有人,许多并非看重血缘关系的后继年轻人也不愿意承担老人的葬仪以及家族墓地的管理费用,这就使得那些高龄老人面临着死后无人上坟,无人管理自己的墓地等问题。这些高龄老人担心自己死后变成“无缘佛”(指孤魂游鬼),于是,就有些人琢磨出了寻找有共同遭遇的人一起出资买坟墓埋在一起的想法儿,这才导致了“墓友现象”的发生。这些老人则通过“句会(指俳句会)”、“老人活动中心”以及各种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学习班等寻找志同道合的“墓友”,以求一次性解决死后问题,等到自己到了“最期”(临终)时能安心的告别这个世界。
其次,从网上、舆论中看得出,日本的老年女性对寻找志同道合的墓友似乎兴趣更浓,那则是因为在日本通常情况下,单身女性本来就比男性更难进入家族墓地。在过去,即使她们勉强进入了家族墓地,也是要靠侄儿、外甥等供奉自己的坟墓,但正如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山田昌弘指出的那样,今时的越来越不重视血缘关系的日本年轻人对所谓的家族墓地本来就没什么兴趣,让他们成人后继承墓地供养先人,尤其是供养独身一辈子死后欲进家族墓地的女性长辈,他们更是不愿意。笔者的一位女性同僚就曾说过,她单身的妹妹想要在她购买墓地时出一部分钱,等死后一起葬入好拜托同僚的独子即她的外甥在其死后也能上坟烧香照料一下自己的坟墓,结果却被同僚的儿子干脆地拒绝了。
此外,因为许多单身老年女性还是“熟年离婚”的始作俑者,她们则更是既进不了夫家祖坟也进不了娘家祖坟,还指望不上儿女。而且,还有一些虽然未离婚的老年女性,她们则是死活不肯在死后进入夫家的祖坟,理由是活着时候已经为丈夫及夫家贡献了一生,死后再也不愿与丈夫同穴,看到那些讨厌的夫家人(应该是“鬼”)了。这些现实的原因就使得上了年纪的日本单身女性不得不自己为自己准备墓地,而为了排除孤独减少费用,才产生了这种“求墓友”、“求合葬”的风潮,而据说这些女性也是寻找“墓友”最热心的生力军。
第三,除去以上这些原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火热的“墓友”现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上面提到的“费用”二字。因高龄化社会的发展,导致日本的坟墓用地面积与死亡人口数目的比例开始失衡,因此,墓地价格也是逐年上涨。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日本所需墓地面积的总和约为650万平方米,这相当于139个东京巨蛋球场那么大。
试想,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如果真的照这样预测的发展下去,那将是一种多么震撼人的景象,而与此相应的,日本墓地的价格也必然是持续上升。而且,由于现代生活节奏之快时间之紧,在郊外、农村等选择墓地给上坟、管理墓地带来的不便已经让许多都市人不得不放弃这种形式了。那么,选择在市内买下一个公共墓地就成为了许多老年人的理想选项。不过,这样一来,一个令日本人难以启齿的问题又来了,即随着墓地价格的不断上涨,这使得许多囊中羞涩的日本老人买不起墓地了,换言之就是如果一定要自己购买墓地,那还真就“死不起”了。于是,“墓友”和“共享坟墓”这个“大庇天下‘骨灰’俱欢颜”的人性举措的出现,立马就成为了热门话题,也成为了令高龄老年人们青睐的奋斗目标。
共享坟墓并非新发明
其实,“墓友”和“共享坟墓”虽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新词儿,但“墓友”和“共享坟墓”现象在日本却是早已有之。比如位于大阪市天王寺区的一心寺,这家寺院从明治时代的1887年开始,就建造了一座中空的“骨灰佛”来容纳香客的骨灰,这座骨灰佛像内共能容纳1万人的骨灰。发展至今,目前,一心寺共有这种“骨灰佛”14座,据说,自2007年至2016年,就共有22.3万人申请将自己或亲人的骨灰盒放入“骨灰佛”中。这种“骨灰佛”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日本最早的“共享坟墓”了。
如果说1887年大阪一心寺的“骨灰佛”是“共享坟墓”尚有点牵强的话,那么,位于东京都府中市的专为单身女性开设的公共墓地就已经可以说是比较符合现在要求的小型“共享坟墓”了。据悉,该公共墓地开设于1998年,由日本纪实文学女作家松原惇子设计,椭圆形的白色墓碑周围遍植玫瑰花,整个墓区洋溢着女性风情。据说“入住”该墓地需要交“永世管理费”和“永世供养费”等共计25万日元。目前,该公共墓地共有会员约900人,都是50至60多岁的单身女性。她们定期召开座谈会,以期增进互相了解加深未来邻里感情,共同商讨死后的“住房”问题等。
2012年初,东京都多磨地区的都立墓地小平陵园独辟蹊径打造出了一个美丽的“树木葬”形式的“共享墓地”,这个墓地则已经无限接近“共享坟墓”了。当时,小平陵园在陵园内的如椿树、樱花树等树下打造了一个个宽1.5米、深2米左右的“共同埋骨洞”,每个洞可埋葬5至10人的骨灰盒,一期工程共设有500个这样的“共同埋骨洞”。因其环境优美价格便宜,当时前来申请安葬的人就达到了8000多人,据说,到目前为止,还有16万人已经在小平陵园为自己预定了二期、三期的后续“共同埋骨洞”。
至于最近引起“墓友”话题的始作俑者大洞龙德,他是位于东京都荒川区町屋的光明寺的住持,据大洞龙德住持介绍,他创建“共享坟墓”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女性,据说这位女性是一位同性恋者,因年龄大了开始考虑自己最终归宿的问题,而一个人负担墓地的费用又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才发出了“如果能够和朋友们一起入葬就好了”的感慨。大洞龙德一听和尚脑洞大开,于是开始了在自己的寺院试点“共享坟墓”的事业,结果不用说,这项试点成为了东京都荒川区町屋光明寺的另类普度众生之光辉事业,据说目前该寺已开辟出了1500个代售的墓地,每个墓地最多可容纳6个骨灰盒。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而且还为寺院带来了效益,成为了何乐而不为的佛门创收新事业了。
“墓友”和“共享坟墓”的现实意义
“墓友”的出现和发展,显示出了日本老龄社会的现实窘状。日本老年人正陷于孤独、不安之中,正因为生前的孤独和不安,才使得他们恐惧在死后的世界里继续这种孤独和不安,也因此,“墓友”现象一出现,许多高龄孤独的老人们立即趋之若鹜的忙碌于寻找、结识“墓友”的活动中。而随着“共享坟墓”的出现、发展,这项“安心工程”也让老人们心有所托了。而且,这项堪称伟大的面向高龄老人的“安心工程”之意义还非止于此,据说目前甚至离死还远着的正在步入老年的人们也有许多开始热衷于“求墓友、定共享坟墓”的后事准备之中……
无疑,“墓友”和“共享坟墓”现象是有着积极意义的社会现象,“墓友”使得高龄老人们安下心来心境平和的等待自己“最期”的到来,对社会稳定起到了正面的作用。而“共享坟墓”的人们都能接受的起的价格,则不仅让高龄老人们放下心来,而且还多少缓解了国家土地紧张的局面。也因此,据说,目前许多日本宗教团体、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等也都投入到了这项利国利民的充满了人性化的事业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日本的许多高龄老人都能保证达到安心后事,过上愉悦人生最后时光的美好生活。
“墓友”和“共享墓地”折射出的阴暗面
“墓友”和“共享坟墓”的出现,在其正面意义的反面,还让我们看到了当今日本社会的又一个阴暗面,那就是亲情愈加淡漠,人性愈趋冷酷的现实。其实,从现在日本的年轻男女不愿回家、不愿结婚,不愿生孩子以及所谓的追求第二春的“熟年离婚”等现象的逐年增多,也早已体现出了日本社会的这些残酷的负面现实。正是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才使得日本的老年人在孤独无助之中,无奈放弃“血缘”,开始追求为了死和死后的“结缘”,选择“生不同衾死同穴”的“墓友”相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日本老年人还真可谓是有点“凄凄惨惨戚戚”了。
不过,话说回来,老年人的今天不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吗?随着日本“百岁人生”时代的到来,高龄老人将越来越多,而相反的,出生率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两极分化程度将越来越严重,而中间还有拒绝结婚拒绝生育的育龄男女的不断增加现象,年轻人逐渐淡漠亲情、血缘的现象等等,从这些角度上来看,日本虽在卓有成效的解决让普通人“死的起”的问题,但社会、家庭的伦理道德方面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如此看来,在某些方面,日本的前景倒也是堪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