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日本物语 2018-06-13 10:12:25
作者:
在基督教文化里,自杀是一种罪孽、一种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自杀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是一种谢罪方式。
因此,在日本,自杀已然形成了特有的文化。
日本人往往本着“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处事态度,就连死后也不想麻烦别人,所以,在一个隐秘的地方默默死去,成了很多自杀者的选择方式。
而那个可以做到默默离开的隐秘地方,就是日本的自杀森林—青木原树海。
1
树海是日本富士山脚下的一片森林,与好莱坞恐怖片《女巫布莱尔》中的森林极为相似,给人阴森、恐怖之感。
但这里为什么会成为自杀“圣地”呢?
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受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一本叫做《波の塔》的小说的影响,书中两名主人公都选择在青木原自杀,作品出版后就不断有人前往青木原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后,又有更多的人选择这里自杀。
还有人认为这里靠近火山(富士山)地下有大量的矿物,以至于磁场不稳定,指南针会出现偏差,人们进入森林很容易迷路。
加上厚厚的植被覆盖,树枝杂草横生,时不时还会有野兽出没,所以进入森林后危险和意外时有发生....
另外,这里自古就有大型坟场的雏形。
在古代,生活在这里的贫穷人家,会把养不起的老人和小孩送进青木原,让他们自生自灭。
2
"自杀森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超过500人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的自杀者选择走进森林,背靠大树,服下大剂量的安眠药,或者毒药,静悄悄的等待死神的降临;
还有人选择在寒冷的冬季,躺在森林的雪地里比上双眼,等待寒冬将自己带走;
而更多的人选择的自杀方式是自缢。
由于自杀的人太多,导致森林里存蓄大量的怨念,传闻有住在附近的居民表示,半夜经常会听到绳索摩擦的声音,更有人看见獠牙长舌鬼在森林外徘徊,非常恐怖。
据说曾经有台湾旅行团途经青木原树海时,当知道它是有名的自杀森林后,团友们便要求下车拍照,导游经过多番唇舌劝阻,依然阻止不了团友,惟有叮嘱他们千万不要走进森林。
拍了十分钟照后,其中一名女团友发现男朋友失踪,导游心知不妙,于是立刻报警,警察到场后,以结绳的方法入林搜索,但寻找了好几天,却依然找不到这个台湾男人的踪影,仿佛像人间蒸发了。
3
每年的三月份,许多日本企业都会衡量公司财务状况并决定裁员与否。
这个时期,是日本自杀率增长的高峰。
自杀未遂的Taro这样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得知被公司裁员,感觉已经无力偿还自己的巨额债务,在社会上已经没有地位了,所以他买了一张单程票来到“自杀森林”以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
走进森林,Taro切开了自己的手腕。
但伤口太浅,没有成功。
拖着疲惫不堪的躯壳继续在森林里游荡着,等待死神的降临。
饥饿、脱水、霜冻、失血,Taro倒在了灌木丛中。
在死神即将把手伸向他时,一位骑行者无意中发现了生命体征微弱的他,并将Taro送到医院抢救。
最终,由于严重冻伤Taro失去了右脚趾。
自杀未遂的一年后,Taro依旧是无业游民无家可归,还是会经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决定要继续过日子。
在“自杀森林”里自杀的人大多是像Taro这样的20-44岁之间的男性,在工作保障和财政的社会压力下,在事业破产会被人看不起的社会舆论下,好像自杀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4
从1970年开始,日本人每年秋季都会有一次搜寻自杀者的活动。
警察、自愿者以及媒体记者一起进入林中。
关键词:
来源:日本物语 2018-06-13 10:12:25
作者:
在基督教文化里,自杀是一种罪孽、一种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自杀是一种对失败负责的行为,是一种谢罪方式。
因此,在日本,自杀已然形成了特有的文化。
日本人往往本着“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处事态度,就连死后也不想麻烦别人,所以,在一个隐秘的地方默默死去,成了很多自杀者的选择方式。
而那个可以做到默默离开的隐秘地方,就是日本的自杀森林—青木原树海。
1
树海是日本富士山脚下的一片森林,与好莱坞恐怖片《女巫布莱尔》中的森林极为相似,给人阴森、恐怖之感。
但这里为什么会成为自杀“圣地”呢?
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受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一本叫做《波の塔》的小说的影响,书中两名主人公都选择在青木原自杀,作品出版后就不断有人前往青木原结束自己的生命。
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后,又有更多的人选择这里自杀。
还有人认为这里靠近火山(富士山)地下有大量的矿物,以至于磁场不稳定,指南针会出现偏差,人们进入森林很容易迷路。
加上厚厚的植被覆盖,树枝杂草横生,时不时还会有野兽出没,所以进入森林后危险和意外时有发生....
另外,这里自古就有大型坟场的雏形。
在古代,生活在这里的贫穷人家,会把养不起的老人和小孩送进青木原,让他们自生自灭。
2
"自杀森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超过500人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的自杀者选择走进森林,背靠大树,服下大剂量的安眠药,或者毒药,静悄悄的等待死神的降临;
还有人选择在寒冷的冬季,躺在森林的雪地里比上双眼,等待寒冬将自己带走;
而更多的人选择的自杀方式是自缢。
由于自杀的人太多,导致森林里存蓄大量的怨念,传闻有住在附近的居民表示,半夜经常会听到绳索摩擦的声音,更有人看见獠牙长舌鬼在森林外徘徊,非常恐怖。
据说曾经有台湾旅行团途经青木原树海时,当知道它是有名的自杀森林后,团友们便要求下车拍照,导游经过多番唇舌劝阻,依然阻止不了团友,惟有叮嘱他们千万不要走进森林。
拍了十分钟照后,其中一名女团友发现男朋友失踪,导游心知不妙,于是立刻报警,警察到场后,以结绳的方法入林搜索,但寻找了好几天,却依然找不到这个台湾男人的踪影,仿佛像人间蒸发了。
3
每年的三月份,许多日本企业都会衡量公司财务状况并决定裁员与否。
这个时期,是日本自杀率增长的高峰。
自杀未遂的Taro这样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得知被公司裁员,感觉已经无力偿还自己的巨额债务,在社会上已经没有地位了,所以他买了一张单程票来到“自杀森林”以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
走进森林,Taro切开了自己的手腕。
但伤口太浅,没有成功。
拖着疲惫不堪的躯壳继续在森林里游荡着,等待死神的降临。
饥饿、脱水、霜冻、失血,Taro倒在了灌木丛中。
在死神即将把手伸向他时,一位骑行者无意中发现了生命体征微弱的他,并将Taro送到医院抢救。
最终,由于严重冻伤Taro失去了右脚趾。
自杀未遂的一年后,Taro依旧是无业游民无家可归,还是会经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决定要继续过日子。
在“自杀森林”里自杀的人大多是像Taro这样的20-44岁之间的男性,在工作保障和财政的社会压力下,在事业破产会被人看不起的社会舆论下,好像自杀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4
从1970年开始,日本人每年秋季都会有一次搜寻自杀者的活动。
警察、自愿者以及媒体记者一起进入林中。
开始的几年,"收获"的尸体稳定地保持在大约20具左右,自2004年以来,这个数字却大大增加。
1994年发现57具尸体,1999年,已达创纪录的70多具尸体。
2002年更是已发现78具之多。
由于不想让“自杀森林”继续成为“自杀圣地”,政府决定不再对外公布统计自杀者的数量。
政府部门也将自杀森林里处处立有标语,以提醒人们珍爱生命。
译: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重要礼物,再一次冷静地想一想父母、兄弟、孩子的事,不要一个人苦恼,请来和我们聊一聊
不仅是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的中年人选择自杀,现在,自杀森林里的自杀者也出现了青年人,他们有些因学校被同学欺凌排挤,有些是留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面对种种压力,他们也草草了结了生命,美其名曰“解脱”。
针对日趋严峻的自杀问题,去年7月25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新版的“自杀综合对策纲要”希望在2026年能减少自杀死亡率。
5
从数据上来讲,日本的自杀率确实很高,日本政府也是时候该着急了。
根据日本警察厅的数据,2010年日本的自杀率达到每十万人中24.9人,自杀人数达到31690人,13年连续突破三万人,一直位于世界前排。
为什么日本的自杀率这么高呢?
在日本文化中,自杀不被认为是一种逃避和懦弱的行为,而被认为是用一种最极致的方式来证明一件事情,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用来谢罪。
特别是自杀谢罪,不是逃避,而被认为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日本人对自杀有着一种浪漫的想象,一种不明觉厉的现象就是自杀美学。
认为死亡不是一种结束,是一种优雅而凄美的告别。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有一点特别有意思:两个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却在感情最为炽烈,选择双双殉情。
还有就是真的被社会生活中的压力折磨的走投无路,患上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而不自知,也没有人关心,最终走向死亡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