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每周文摘 2018-04-09 10:48:26
作者:
个人与家庭
越深入美国人的生活,我就越觉得他们的金钱观与众不同。相较于用奢侈品来往自己身上贴金的中国人,美国人则更愿意把钱投入维系家人情感以及家庭基础建设上。
蒂芙妮,是我常去的一家健身会所的教练。日常生活中,他总穿着很休闲的平价衣服进进出出。当他告诉我为了去看一场丹佛野马队的比赛,他居然给全家每个人都买了一套400美元起价的标准橄榄球套装后,我半天都没有合拢嘴。
我问:“蒂芙妮,你难道不想用这些钱给自己添置一些上档次的新衣服和鞋子吗?”他眨着一双湛蓝的大眼睛微笑着说:“和装扮我自己相比,我更愿意花钱为家人做一些事情。”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人的亲情观念淡薄,家庭概念也不太强,可事实上,美国人是十分重视与家人的感情联络的。
后来我发现,即便是收入有限、生活节俭的中下层美国人,也不会积攒一笔钱用来给自己买大牌货,而是为家中添置、更新大件的用品。有一次,给我们家做固定小时工的露西跟我请假,说她给家里买了一台双开门的冰箱,我问她冰箱是什么牌子的,露西一脸骄傲地答道:“肯摩尔。”这个牌子的冰箱可不便宜。“对于我来说,能让老公在下班后痛快地喝上冰镇啤酒,让放学的孩子们吃到可口的冰淇淋,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看着露西那朴实憨厚的笑容,我打定主意:过几天也给家人换一台超级好用的大冰箱。
虽然美国的奔驰宝马路虎卡宴这些车,销售价格仅仅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在美国的路上也不会遍布奔驰宝马;虽然美国的LV香奈儿之类价格是中国的四分之一,美国人也不是人人都挎着一个LV包包。月薪一万的中国人绝对会买一台二十多万的丰田RAV4;但是月薪一万的美国人肯定不会去买一台只需要二十多万的蓝宝基尼。
跟中国那些占人口百分之一却拥有百分之九十的财富的有钱中国人相比,普通美国人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大学的学费,书费,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老人照顾,美容美发,房屋维修,汽车维修这些地方。普通美国人根本没有理由为了显摆自己而买奢侈品。
关键词:
来源:每周文摘 2018-04-09 10:48:26
作者:
定义差异
很多在中国被分类为“奢侈品”的东西,在美国根本就不算奢侈品。
比如CK的男装内裤,在折扣百货店ROSS卖9块9毛美金三条,在CK的专卖店也不过卖19块9三条;
假如按照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月薪3000块钱,不算汇率的差别,在深圳东门地摊货都买不到十块钱三条内裤的,所以,怎么能成奢侈品?
比如护肤品,像兰蔻不过几十块钱一瓶;像欧莱雅那种甚至在街头小百货店,小药店都有卖,十来多块一瓶,根本就不能算奢侈品。
Coach有自己的专卖店,但是他们的东西全是中国生产的,它又有自己的奥特莱斯,里面卖的包包一百来块都有,唐人街的来自中国广东乡下的移民大妈人手一个,完全就成了环保袋的等级,何来“奢侈品”之说?
即使是Gucci,意大利生产的,在价格定位上就跟Coach差不多,他们也有奥特莱斯,完全没有任何“奢侈品”的“豪华”了。
既然买一个Gucci的包包跟买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牌子的包包也差不了很远,我为什么要多花两三百或者三四百块去买一个根本就不属于“奢侈”,也没人会对你另眼相看的东西?
说不定买了以后,人家还在背后说你是冤大头呢!
圈子阶层
“奢侈品”在美国有特别的意义。它们代表了某一个圈子里面的人共同使用的某些物品。
假如你不在那个圈子里面,却使用了那些物品,就会给其他人看成是异类。比如在一个公司里面,穿阿曼尼风衣的是CEO,CFO和COO,可是忽然有一天一个销售部的小白领销售员也穿了一件阿曼尼风衣上班了,她的同事并不会羡慕她有钱买这件奢侈品,反而会感到疑惑:“难道她被越级提升为销售部经理了?
也不能穿阿曼尼啊!差了三级才到COO那级呢!难道她跟CEO有一脚?”在这种猜想下,她丢了工作都有可能。
因此,没有人愿意花钱毁掉自己的圈内形象与前途。你不是那个阶级的人,穿成那个阶级的人的样子也不会有人接受你。
另外,大部分美国人从小就受到洗脑,认为“有钱人”是一个非常糟糕,自私,炫富,伪善,看不起普通大众的群体,即使是属于有钱阶级,都怀有罪恶感,希望自己看上去像穷人一点;或者,干脆把自己的身家财产捐出去,让大家不会那么用仇富的眼光看自己。
因此,大部分有钱人都不会刻意把名牌穿戴在身上,让人家笑话自己“像个有钱人”(也就是等同于“暴发户”);更何况根本就不是有钱人的中产以下阶级了。
个性与品位
美国人之所以对奢侈品不那么感冒,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美国能够买到的品牌实在太多,人们的选择面很宽。
有一年圣诞节前,我和同事珍妮去逛梅西百货。因为我早就听说珍妮从祖父母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她平时的消费水准也和普通的打工族不一样,所以我很好奇她会给老公和儿子买什么贵重的礼物。她很快选中了两条男士围巾。我拿过价签看了一眼,天哪,还真是不便宜呢,和临近柜台的巴宝利简直不相上下。我问珍妮:“既然价位都差不多,怎么不给你老公买那条巴宝利的格子围巾?”珍妮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拿出围巾,从花色到样式,从设计到质地,说得头头是道。最后,她问我:“价格相差不多,性价比却不一样,如果换成你,会选哪个?当然是品质好的那个呀。我为什么要为那些大牌的天价广告费买单呢?”几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美国人注重现实,不玩虚的,这点我算是领教了。
美国人不愿意用大牌来包装自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把个体看得高于一切,喜欢彰显个性,标新立异,把自己搞得越小众越好。选择那几个所谓的大牌,显然并不能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的。
2012年6月,我所在的证券公司要举办一场慈善晚会。因为听说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在嘉宾名单里,当晚,我利用两次近距离的机会仔细观察了两位“领衔主演”的衣着。我发现无论是巴菲特还是盖茨,都选择小众品牌的正装。我拉住同事的太太索菲,问她巴菲特和盖茨的正装是什么品牌,结果这位时尚杂志的资深编辑也一头雾水,找不到出处。不过,索菲对此也作出了极有道理的一番分析和解释:“像巴菲特和盖茨这种人物,完全不需要用一套杰尼亚来验明正身,他们都是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低调之人,如果真是穿了杰尼亚,反倒显得流于庸俗了。”
个人与家庭
越深入美国人的生活,我就越觉得他们的金钱观与众不同。相较于用奢侈品来往自己身上贴金的中国人,美国人则更愿意把钱投入维系家人情感以及家庭基础建设上。
蒂芙妮,是我常去的一家健身会所的教练。日常生活中,他总穿着很休闲的平价衣服进进出出。当他告诉我为了去看一场丹佛野马队的比赛,他居然给全家每个人都买了一套400美元起价的标准橄榄球套装后,我半天都没有合拢嘴。
我问:“蒂芙妮,你难道不想用这些钱给自己添置一些上档次的新衣服和鞋子吗?”他眨着一双湛蓝的大眼睛微笑着说:“和装扮我自己相比,我更愿意花钱为家人做一些事情。”很多人都认为美国人的亲情观念淡薄,家庭概念也不太强,可事实上,美国人是十分重视与家人的感情联络的。
后来我发现,即便是收入有限、生活节俭的中下层美国人,也不会积攒一笔钱用来给自己买大牌货,而是为家中添置、更新大件的用品。有一次,给我们家做固定小时工的露西跟我请假,说她给家里买了一台双开门的冰箱,我问她冰箱是什么牌子的,露西一脸骄傲地答道:“肯摩尔。”这个牌子的冰箱可不便宜。“对于我来说,能让老公在下班后痛快地喝上冰镇啤酒,让放学的孩子们吃到可口的冰淇淋,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看着露西那朴实憨厚的笑容,我打定主意:过几天也给家人换一台超级好用的大冰箱。
虽然美国的奔驰宝马路虎卡宴这些车,销售价格仅仅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在美国的路上也不会遍布奔驰宝马;虽然美国的LV香奈儿之类价格是中国的四分之一,美国人也不是人人都挎着一个LV包包。月薪一万的中国人绝对会买一台二十多万的丰田RAV4;但是月薪一万的美国人肯定不会去买一台只需要二十多万的蓝宝基尼。
跟中国那些占人口百分之一却拥有百分之九十的财富的有钱中国人相比,普通美国人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大学的学费,书费,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老人照顾,美容美发,房屋维修,汽车维修这些地方。普通美国人根本没有理由为了显摆自己而买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