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同样是义务教育「减负」,日本和中国是有本质区别的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8-03-22 12:09:41

同样是义务教育「减负」,日本和中国是有本质区别的

作者:唐辛子

教育资源的平等与人性的关爱,这是义务教育与减负的真正含义所在。

  这种做法,对于学习比较弱的孩子而言,的确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日本所有的公立学校,都设置有“特别支援学级”。所谓“特别支援学级”,主要是指有轻度智障、或有情绪障碍(如患自闭症的孩子),多动症等之类症状的孩子。

  日本公立学校里的“特别支援学级”,按规定每班最多为8人。但通常只有1-2人左右。按日本人的价值观,为了保护这1-2个特殊孩子的自尊心,不让他们从小内心自卑留有阴影,义务教育中不搞排名、不引进竞争,是值得的。

  举一个例子。与我同住大阪府的一位好友,她家5岁的小儿子,我们都管他叫弟弟,不久前弟弟参加几家幼儿园的联合足球赛(因此这次是算名次的),弟弟班上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小盆友,按大国精英思维,这种明显拖后腿的孩子,就让他在一边看热闹吧。但是,日本人思维不这样。明知自己的球队会输,那孩子也一样上场了,老师站在他身边为他鼓劲,家长和同班小朋友都为他欢呼。弟弟这个班的球队最后当然是输了。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很开心。

  同样的事,我在参加女儿的幼儿园运动会、小学运动会也亲眼看到过。坐轮椅的孩子由老师推着入场,全员参加的运动会。没有个人项目比赛,所有的竞赛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大家不问输赢,重在参与。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的缺点是令孩子缺乏竞争意识,但它的优点是:孩子除了懂得团队协作之外,还懂得人类社会除了有竞争之外,还应有关爱——尤其是对于弱者的关爱。当孩子看到一个比自己跑得慢的人,不会鄙视他、也不会催促他,而是停下来等一等,甚至送上声援与鼓励时——这样的孩子,将来必然成长为温暖的大人。因为他们会懂得将心比心。将心比心也即同理心。拥有同理心的社会,是令人舒展的良性社会。

  对于弱者的关爱、同理心的培养,这是比培养竞争意识更深层次的人格教育。

  运动会上坐着轮椅由老师推着排队进场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腿上绑着支架也努力地在跑道上“奔跑”着。令人想起一部电影的名字: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当国内的教育专家们,在谈论中国的义务教育、在谈论中国义务教育的减负,并拿日本来作为一面镜子进行对比时,我真诚地希望这些专家们能看到我上面所写的二点。因为这是义务教育与减负的真正含义所在:教育资源的平等与人性的关爱。

责任编辑:

同样是义务教育「减负」,日本和中国是有本质区别的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8-03-22 12:09:41

同样是义务教育「减负」,日本和中国是有本质区别的

作者:唐辛子

教育资源的平等与人性的关爱,这是义务教育与减负的真正含义所在。

  最近国内的家长都在谈学生们的学习减负,一篇标题为《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在国内网络被大量转发,影响很大。家长焦虑孩子学习内容减少、放学回家提前,会令孩子学历不足,将来缺乏竞争力,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文章里尤其提到日本教育,说:

  “减负好不好,日本的宽松教育已经有很好的案例……有没有发现,中国现在进行的减负运动,和日本历史上三次宽松教育改革方向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都是试图阻止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课程,都是取消考试排名不再激励学生学习。”

  文章还说:“日本这三次宽松教育改革带来了很恶劣的后果,第一个是日本青年综合素质的大幅下降,第二个是学校反智主义流行,第三个是给日本家庭造成沉重的额外教育负担,没有条件上私塾孩子,考上一流大学的机会非常渺茫,造成日本社会进一步固化。”

  文章作者因此说:“很遗憾,现在我国的减负大方向,就是在重走日本的路。”

  谈到日本的宽松教育给当下日本带来的恶劣后果,这一点是可以认同的。网络上不是流行一个段子吗:“明治养士,大正养国,昭和养鬼,平成养豚”——呵呵,总结得挺到位的(^ω^)

  但尽管如此,也不能说中国的减负在重走日本的老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中国和日本自近代以来,从来没有在同一条路上走过,不存在重走谁的路。不要说国家体制不同,就是义务教育的减负,日本的减负和中国的减负,也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要混淆在一起为好。

  具体有哪些本质区别?列举如下主要二点:

  第一:“义务教育”的含义不一样。

  什么含义不一样呢?简单地说,义务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指免除学费,而是指提供“平等”。

  日本宪法第26条第2项,对“义务教育”给出的定义是:

  “根据法律规定,全体国民肩负有让其所保护子女接受普通教育的义务。而义务教育是无偿的。”

  因此,日本的义务教育,包括以下两个基本内容:

  第一,让学龄儿童就学,是身为家长必须尽到的“义务”,日文中称之为“就学义务”;

  第二,国家既然要求家长对孩子必须尽到“就学义务”,国家也就必须在此“义务”要求的基础上,肩负有提供“无偿教育”的责任。

  因此,日本负责提供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拥有“无偿性”与“公共性”的特征,它不是利益链产业,而是非盈利性的公共事业机构。而作为公共事业机构的一条基本底线,就是保证公共资源平等。

  所以,日本全国各地提供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硬件设施配置都是按规定统一配置的,不存在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而且,公立学校的老师属于公务员编制,每三年左右就会调动一次,轮流调往不同的公立学校,令每一所公立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平等与平衡。

  在保证学校硬件设施一致、师资力量平均的前提下,所有到了学龄期的孩子,都可以就近入学,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日本没有户口管理问题,所以不存在本地孩子和外地孩子的“入学差距”。

  即使是在日本的外国孩子,到了就学年龄,也跟日本孩子一样就近入学,平等接受日本的义务教育。甚至在日本没有合法签证的外国人,也就是所谓“黑户口”,在没有被遣送回本国之前,他们的孩子只要是学龄儿童,也都同样享受这种平等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核心,就是提供平等。让儿童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

  日本对于儿童的平等与一视同仁,并不只是口里喊一喊的。

  第二:真正做到了对于弱者的关爱。

  日本的宽松教育带来的恶果,就是令公立学校的精英教育滞步不前。这一点,国内关注教育的各位,已经都注意到了,这里不多赘述。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对于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而言,谈教育,不会只谈精英教育。毕竟这个世界除了精英之外,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以及比普通人更弱的弱势群体。日本公立学校的减负,虽然拉了日本精英教育的后腿,但也的确做到了对于弱者的关爱。

  例如说,日本公立学校为了配合学习减负,不仅作业很少,考试也不排名次。一个学期结束,学校也没有成绩单交给孩子带回家,孩子带回家的只有一个学期评定,按“◎、○、△、×”分为四档,分别表示“优秀、好、良好、不好”。这个学期评定,也只有学生本人和家长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

  这种做法,对于学习比较弱的孩子而言,的确有效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日本所有的公立学校,都设置有“特别支援学级”。所谓“特别支援学级”,主要是指有轻度智障、或有情绪障碍(如患自闭症的孩子),多动症等之类症状的孩子。

  日本公立学校里的“特别支援学级”,按规定每班最多为8人。但通常只有1-2人左右。按日本人的价值观,为了保护这1-2个特殊孩子的自尊心,不让他们从小内心自卑留有阴影,义务教育中不搞排名、不引进竞争,是值得的。

  举一个例子。与我同住大阪府的一位好友,她家5岁的小儿子,我们都管他叫弟弟,不久前弟弟参加几家幼儿园的联合足球赛(因此这次是算名次的),弟弟班上有一个智力障碍的小盆友,按大国精英思维,这种明显拖后腿的孩子,就让他在一边看热闹吧。但是,日本人思维不这样。明知自己的球队会输,那孩子也一样上场了,老师站在他身边为他鼓劲,家长和同班小朋友都为他欢呼。弟弟这个班的球队最后当然是输了。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都很开心。

  同样的事,我在参加女儿的幼儿园运动会、小学运动会也亲眼看到过。坐轮椅的孩子由老师推着入场,全员参加的运动会。没有个人项目比赛,所有的竞赛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大家不问输赢,重在参与。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的缺点是令孩子缺乏竞争意识,但它的优点是:孩子除了懂得团队协作之外,还懂得人类社会除了有竞争之外,还应有关爱——尤其是对于弱者的关爱。当孩子看到一个比自己跑得慢的人,不会鄙视他、也不会催促他,而是停下来等一等,甚至送上声援与鼓励时——这样的孩子,将来必然成长为温暖的大人。因为他们会懂得将心比心。将心比心也即同理心。拥有同理心的社会,是令人舒展的良性社会。

  对于弱者的关爱、同理心的培养,这是比培养竞争意识更深层次的人格教育。

  运动会上坐着轮椅由老师推着排队进场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腿上绑着支架也努力地在跑道上“奔跑”着。令人想起一部电影的名字: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当国内的教育专家们,在谈论中国的义务教育、在谈论中国义务教育的减负,并拿日本来作为一面镜子进行对比时,我真诚地希望这些专家们能看到我上面所写的二点。因为这是义务教育与减负的真正含义所在:教育资源的平等与人性的关爱。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