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大象公会 2017-12-18 10:35:55
作者:朱不换
筚路蓝缕
可是,合作社的奠基者们都没有钱。
当时的一英镑,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两到三星期的工资,没有谁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众人只好分期筹款,约定每人每周上交几便士,又向纺织工人协会借款了8英镑,经过四个月,才筹够了28英镑。
1844年12月21日,合作社商店在罗奇代尔镇蛤蟆街31号的一间旧仓库开业。
置不起家具,他们便用木桶搭上木板,充当柜台。当地批发商不肯为他们供货,他们就跑去曼彻斯特,进到了第一批货物:6袋面粉、1麻袋燕麦片,28磅黄油,56磅糖和24根蜡烛。
「合作社的开业第一天」——罗奇代尔先锋博物馆陈列
因为售货员和出纳白天还要上班,商店只能每周一和周六晚八点之后点着蜡烛营业。
每个入社的人大概都在心里嘀咕,这家店到底能不能活下来?
应运而起
罗奇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没有辜负「公平先锋」这个招牌。合作社的商品物美价廉,人气越来越旺,很快又增添了烟草、茶等品种。第一年年末,合作社会员增至74人,资本增至181英镑,盈利22英镑。
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彻底失败。不少对政治革新绝望的工人开始涌入罗奇代尔合作社,从经济上寻找出路。一两年间,合作社会员迅速增至600多人,资本增至2300英镑,开始销售布料、鞋子等百货。
宪章运动骚乱
受到罗奇代尔合作社的鼓舞,英国效仿它的新型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很快超过了一千家。英国消费合作社开始蓬勃发展,因为它有两大优势。
首先是价格优势,合作社的利润除了用于业务运营拓展之外,都会在年末返还给消费会员,这实际上相当于降低了商品售价。
而且,对工人来说,消费合作社还有储蓄理财的功能。
会员购物的同时,相当于以年度分红的形式为自己一点一滴的存钱。当时许多工人家庭收入微薄,本来没有储蓄理财的习惯,一些地方银行不时闹破产,也不被工人信任。消费合作社的分红制度,培养了会员的储蓄习惯,为其带来了致富希望,也因此获得了工人群体的忠诚。
1850年,罗奇代尔合作社已拥有多家分店,建造了玉米粉工厂。
刚开始,他家的玉米粉因为纯度高而颜色偏深,不受欢迎。但人们渐渐意识到他家的玉米粉才是最纯的,开始更加信任罗奇代尔合作社的品牌。
1853年起,罗奇代尔合作社每年将2.5%的利润用于协会教育事业,置办图书馆,讲座,学习班等。
1861年,罗奇代尔合作社开始购置土地,为会员修建25座廉价住房。1867年,又购置了附近五个街区的地产,命名为公平街、先锋街,用于为会员修建84栋房屋。
罗奇代尔合作社早期住宅
1863年,为了获得集体的采购议价能力,罗奇代尔合作社与英格兰的其他300多家合作社联合,成立批发合作社协会。
1894年,批发合作社货轮「SS先锋号」在曼彻斯特运河首航。
1896年,批发合作社购买了742英亩的农场种植草莓,山莓、醋栗,为各连锁店供货。此后,批发合作社农业部门逐渐成为英国最大的农场。
1872年,批发合作社建立银行部门,开始为会员提供储蓄、信贷服务。
1917年,为了能在英国议会中有自己的声音,在各地合作社支持下,合作党成立。由于政治目标相近,合作党与工党实行联合选举,合作党议员可以拥有合作党和工党双重党籍。合作党现为英国议会议席数第三的政党。
2000年,批发合作社与英国第二大消费合作社「零售服务合作社」合并,形成英国合作集团。合并之后,合作集团拥有800万会员,9万名雇员和4500家零售店,涵盖食品零售、保险、银行、农场、汽车销售、丧葬等一系列业务。
关键词:
来源:大象公会 2017-12-18 10:35:55
作者:朱不换
1844年8月,马克思在巴黎摄政咖啡馆第一次与恩格斯相见。此时,恩格斯正在整理他的英国见闻,准备新书《英格兰工人阶级状况》。
恩格斯观察到,英国的低端产业工人正处于水深火热中。当时大部分纺织厂从手工织机转向水力和蒸汽织机,纺织工人的薪水大幅降低,往往仅够生存。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中文版与德文版
平时,工人全家挤在狭小的单间里,缺乏通风,采光和净水。杂货商人还往卖给工人的面粉里兑石灰,往麦片里兑砂子,往牛奶里兑水。在经济萧条来临时,靠乞讨、摆摊谋生的失业工人更会被当成「多余的人」,被警察四处驱赶。
19世纪英国工人家庭
面对英国的残酷现状,恩格斯疾呼:
如果社会把千百个无产者置于这样一种境地,剥夺了他们必需的生活条件,把他们置于不能生存的境地,如果社会利用法律的铁腕强制他们处在这种条件之下……那么,这也是一种谋杀,只不过是一种隐蔽的阴险的谋杀。
英国工人不是没有抗议过。两年前的1842年,325万英国工人参加宪章运动的请愿签名,要求提高待遇,获得一人一票的普选权利,但被无情镇压。这让知识分子恩格斯和马克思越来越认为,共产主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
工人自己也在想办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初见的那个八月,28名曼彻斯特地区的工人在罗奇代尔镇一间酒吧开会,决定联合开一家合作社,从改善自己的生活开始,改变世界。
他们希望开风气之先,以公平交易改变市面上假冒伪劣的乱象,于是给合作社起名,叫做「罗奇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
这28位工人阶级先锋可能没有想到,他们创立的合作社将成为百年老店,寿命超过大部分资本家的企业。
一个英国梦
28个人中,有14个是纺织工人,还有几个是鞋匠、木匠。其中几个人参加过此前的宪章运动,有些文化和阅历。
他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合作经营赚点钱,提高每个成员的经济社会状况。若有余力,则希望能在漫长岁月中用合作化模式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教育和管理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打算先每个人出一英镑,合资开一家商店,为成员和其他人提供平价、不掺假的食品日用品,慢慢积攒资本。等有了积累,再一步步圈地盖楼、建厂造船、开图书馆办学校、改变社会。
乍看上去,这明显是自不量力的白日梦。
19年前,大企业家、乌托邦社会主义大师罗伯特·欧文曾斥巨资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下1200公顷土地,想建立农、工、商、医疗、教育五脏俱全的地上天国,两年时间即告失败。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规划
此后的十几年间,英国先后出现过300多个欧文式合作社,工人和知识分子试图按照欧文绘制的蓝图,通过封闭、自给自足的公社来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这些早期合作社往往经营不善,大都流于破产。
当年的欧文,有钱、有名望,是与英国国会、美国总统谈笑风生的大人物。连欧文都望洋兴叹无法做到的事,二十几个平凡土气的工人凭什么能?
这些工人也知道要做成事有多难。他们总结了之前合作社失败的教训,在筹建时就立约确立了几大原则:
i.一人一镑:任何人缴纳一英镑会费,均可入会。
ii.一人一票:所有会员拥有平等的投票权,每季度开会审计财务报告,每年开会选举管理层。
iii.消费分红:每年只按照会员与合作社的年度交易金额进行分红。
iv.保证质量:确保货物足质足量,绝不掺假。
v.现金交易:只允许现金交易,概不赊账。
不过,不管梦想多远大、规章多完善,合作社要踏出的第一步,是筹钱。
筚路蓝缕
可是,合作社的奠基者们都没有钱。
当时的一英镑,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两到三星期的工资,没有谁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众人只好分期筹款,约定每人每周上交几便士,又向纺织工人协会借款了8英镑,经过四个月,才筹够了28英镑。
1844年12月21日,合作社商店在罗奇代尔镇蛤蟆街31号的一间旧仓库开业。
置不起家具,他们便用木桶搭上木板,充当柜台。当地批发商不肯为他们供货,他们就跑去曼彻斯特,进到了第一批货物:6袋面粉、1麻袋燕麦片,28磅黄油,56磅糖和24根蜡烛。
「合作社的开业第一天」——罗奇代尔先锋博物馆陈列
因为售货员和出纳白天还要上班,商店只能每周一和周六晚八点之后点着蜡烛营业。
每个入社的人大概都在心里嘀咕,这家店到底能不能活下来?
应运而起
罗奇代尔公平先锋合作社没有辜负「公平先锋」这个招牌。合作社的商品物美价廉,人气越来越旺,很快又增添了烟草、茶等品种。第一年年末,合作社会员增至74人,资本增至181英镑,盈利22英镑。
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彻底失败。不少对政治革新绝望的工人开始涌入罗奇代尔合作社,从经济上寻找出路。一两年间,合作社会员迅速增至600多人,资本增至2300英镑,开始销售布料、鞋子等百货。
宪章运动骚乱
受到罗奇代尔合作社的鼓舞,英国效仿它的新型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很快超过了一千家。英国消费合作社开始蓬勃发展,因为它有两大优势。
首先是价格优势,合作社的利润除了用于业务运营拓展之外,都会在年末返还给消费会员,这实际上相当于降低了商品售价。
而且,对工人来说,消费合作社还有储蓄理财的功能。
会员购物的同时,相当于以年度分红的形式为自己一点一滴的存钱。当时许多工人家庭收入微薄,本来没有储蓄理财的习惯,一些地方银行不时闹破产,也不被工人信任。消费合作社的分红制度,培养了会员的储蓄习惯,为其带来了致富希望,也因此获得了工人群体的忠诚。
1850年,罗奇代尔合作社已拥有多家分店,建造了玉米粉工厂。
刚开始,他家的玉米粉因为纯度高而颜色偏深,不受欢迎。但人们渐渐意识到他家的玉米粉才是最纯的,开始更加信任罗奇代尔合作社的品牌。
1853年起,罗奇代尔合作社每年将2.5%的利润用于协会教育事业,置办图书馆,讲座,学习班等。
1861年,罗奇代尔合作社开始购置土地,为会员修建25座廉价住房。1867年,又购置了附近五个街区的地产,命名为公平街、先锋街,用于为会员修建84栋房屋。
罗奇代尔合作社早期住宅
1863年,为了获得集体的采购议价能力,罗奇代尔合作社与英格兰的其他300多家合作社联合,成立批发合作社协会。
1894年,批发合作社货轮「SS先锋号」在曼彻斯特运河首航。
1896年,批发合作社购买了742英亩的农场种植草莓,山莓、醋栗,为各连锁店供货。此后,批发合作社农业部门逐渐成为英国最大的农场。
1872年,批发合作社建立银行部门,开始为会员提供储蓄、信贷服务。
1917年,为了能在英国议会中有自己的声音,在各地合作社支持下,合作党成立。由于政治目标相近,合作党与工党实行联合选举,合作党议员可以拥有合作党和工党双重党籍。合作党现为英国议会议席数第三的政党。
2000年,批发合作社与英国第二大消费合作社「零售服务合作社」合并,形成英国合作集团。合并之后,合作集团拥有800万会员,9万名雇员和4500家零售店,涵盖食品零售、保险、银行、农场、汽车销售、丧葬等一系列业务。
纵横四海
借鉴罗奇代尔合作社的成功,世界各地也建立许多类似的合作社。18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迄今,全球的数十万家合作社共拥有1亿多雇员,10亿多社员,年产值与巴西全国相当。
这些合作社大部分集中在零售、农业、信贷保险三大行业。因为零售业和农业存在大量个体业主,也是个体业主容易进入的行业。
合作社可以把众多松散的个体联合起来,在采购、销售、诉讼、影响政策时具有议价能力,让他们得以与大资本抗衡。
中小额的信贷、保险业务则能为合作社的融资、避险提供方便。
不过,当合作社的体量变得庞大之后,也开始面临严峻的问题。这其中,又以罗奇代尔合作社的直系后代——合作集团的情况最为突出。
巨型合作社的难题
2013年,合作集团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合作集团旗下的合作银行合并了金融机构不列颠房屋贷款协会后,被后者的高风险信贷拖累,陷入25亿英镑巨额债务。为了断腕求生,合作集团将旗下的合作银行、合作医药、合作农场卖出,半壁江山一朝崩塌。
危机的肇始,是合作集团管理结构的变化。
最初,合作集团的远祖罗奇代尔合作社是实行会员直接选举决策的消费合作社。1863年,罗奇代尔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成立批发协会。起先,批发协会只是各合作社的松散联盟,它不开设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服务,而是为各个独立的成员合作社提供供应链和信贷服务。
批发协会的CEO、CFO等执行层负责日常运营,而理事会负责监督执行层、批准战略决策。理事由各个成员合作社的总裁(通常是职业经理人)担任,按照成员合作社与批发协会的交易量来分配投票权。一个成员合作社的生意越好,从批发协会的进货量越大,在协会中的决策权重就越大。
1970年代起,为了应对来自现代大型超市的激烈竞争,批发协会开始开设直营零售店、吸收直营消费会员。它直接吞并各地的合作社或公司,将其商店改造成直营店,而被吞并的合作社、公司的管理层则转化为批发协会在各地的小区委员会和区域委员会。
1942年,合作社最先在英国引入现代自助超市。但基于本地小商店联盟的零售合作社,仍然难以抵挡Tesco等具有整合供应链、统一营销和标准化流程的现代大型超市,只能靠不断合并来抱团取暖。
此后的四十多年里,批发协会改名为合作集团,吞并了大批合作社和公司,使得78%的投票权都流向到了各地的区域委员会。这些区域委员会成员由当地的消费会员逐级选举产生,通常是不具备商业高管经验的普通人。
这样,合作集团的理事会构成,就从以各个独立合作社的商业高管为主导,逐渐变成了以各个区域委员会选出的不懂商业的普通人为主导。
这一变化带来的另一大问题是,繁冗的间接选举使得集团理事会变得官僚自利化。在小区、区域、集团三级构架下,如果一个人想当选集团理事,他最需要做的不是去说服全体会员,而是去游说其他小区委员、区域委员和集团理事,结成小圈子的利益联盟。
当合作集团下属的合作银行危机来临时,合作银行总资产已达数百亿英镑,而合作银行理事长保罗·弗劳尔却是一名并无银行履历的基督教循道宗牧师。弗劳尔在集团内部有良好的人脉,对一级级赢得选举很有一套,但缺乏商业经验使他对危机的来临茫然不知,终于酿成大祸。
2013年末,英国前财政部副部长麦纳斯加入合作集团,调查合作集团管理危机,并建议改革。2014年,合作集团投票通过改革。
针对理事缺乏专业性的问题,改革要求所有理事必须从有大型商业能力的人中选出。针对官僚自利化的问题,改革后合作集团从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由全体会员直接选举集团理事会,且无集团内职务的独立董事应占理事会的多数(11分之6)。
麦纳斯在长达183页的调查报告的第一页,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母亲告诉我,你要是想用零花钱买东西,一定要去肯温街合作社。我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说:因为合作社和其他商店不一样,咱们拥有合作社,合作社是为咱们这样的人服务的。当时我们很穷,但我从来没有忘记母亲这句话。
1938年国际合作社日游行庆典,各合作社展示社旗
在危机爆发后对合作集团的媒体调查中,70%的英国人仍相信,合作集团是在努力做正确的事。至今,每年仍有数十万的新人申请成为合作集团的消费会员。
由罗奇代尔合作社化身而来的合作集团,前途或许难料。英国人对这家百年老店的感情,一直没有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