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为什么求救信号要用“SOS”?

关键词:

来源:看历史 2017-12-11 11:27:21

为什么求救信号要用“SOS”?

作者:宋方方

它在摩尔斯电码中由“三个短音”加“三个长音”加“三个短音”构成,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在电报中最易发送也最容易辨识。

  1912年4月14号23时45分,“泰坦尼克号”在加拿大纽芬兰岛以南的大西洋海域与冰山相撞。

  紧急情况下,报务员菲利普斯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新的国际通用救援信号。

  “泰坦尼克号”发布的信号,最终被远在纽约的一位叫萨洛夫的人接收到,一夜之后,705名船员和旅客得以生还。

  为何是“SOS”

  什么是“SOS”:

  “saveoursouls”(救救我们的生命)?“saveourship”(救救我们的船)?“sendoursuccor”(发布求救信息)?

  都不是。

  事实上,“SOS”只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英文单词的缩写,这三个字母在任何国家的语言里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SOS的诞生与海上救援有着直接联系。

  大家都知道,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螺旋桨相继发明并应用在航海上。

  与之前的帆船相比,机器动力的船不但越来越快而且越跑越远。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船舶在大海上仍然无法避免风暴、浓雾、暗礁,甚至机械事故对航行造成的威胁。

  由于那时候的通讯技术落后,如果船只在海上遇难,那只能不停地在胸前画十字,或者是祈求妈祖显灵。

  就在这时候,英国人马可尼与波波夫站了出来,说我们不能听天由命,要自救。

640 (1).webp.jpg

  马可尼在接听电报

  于是,他们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并开始使用摩尔斯电码传递信息。

  这是航海的福音。在马可尼向英国邮政局官员演示无线电报后不久,在1896年实现了海岸与船舶之间的第一次通讯。

  两年之后,英格兰海岸附近的遇难船舶成功通过无线电发送求救信号,并获救。这是最早的无线电救援记录。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问题:由于无线电在当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船员有着各自的习惯与语言,因此求救信号五花八门;

  此外,“未经规范”的各种无线电设备可能相互之间也不兼容,造成电报发送不成功。

  这怎么能行?必须要开个会统一一下!于是,1903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召开,提出确定规范的船舶遇难无线电信号。

640 (2).webp.jpg

  1901年,马可尼在纽芬兰将接收天线安放在风筝上

  怎么确定呢?其实很简单,谁厉害谁说了算。

  英国是航海大国,无线电又是英国人发明的。因此,马可尼无线电公司提出的“CQD”就在英国的支持下成为国际通用的遇难信号。

  什么是“CQD”呢?

  “CQ”即CalltoQuarters(AllStationsAttend)是“全部台站皆应答”的意思,是当时欧洲铁路通讯的续,后面加上一个“D”表示Distress是遇难的意思。

  不过在海员那里,有着一个直接的解释:“ComeQuick,Danger”,也就是“速来,遇难”。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隐患:“CQD”与一般呼叫“CQ”太像了,它俩只有一字之差,很容易引起混淆。

  这怎么行?人命关天,必须尽快解决!

  于是,又开会了。

  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召开,要为“CQD”找一个替代品。这回,轮到德国人了。

  会上,一位德国专家建议采用德国的经验使用“SOE”作为统一遇难信号。但有人提出:字母“E”在摩尔斯电码中表示为一个“短音”,在拍发或者接受时很容易被误解或错过。

  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用第一个字母S代替E。于是,“SOS”就代替“CQD”成为了国际统一无线电遇难求救信号。

  要说这“SOS”,还真是天生当国际统一无线电遇难求救信号的命:

  它在摩尔斯电码中由“三个短音”加“三个长音”加“三个短音”构成,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在电报中最易发送也最容易辨识。

  就这样,1908年7月1日,“SOS”成功上位,取代“CQD”成为新的国际统一求救信号。

责任编辑:

为什么求救信号要用“SOS”?

关键词:

来源:看历史 2017-12-11 11:27:21

为什么求救信号要用“SOS”?

作者:宋方方

它在摩尔斯电码中由“三个短音”加“三个长音”加“三个短音”构成,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在电报中最易发送也最容易辨识。

  1912年4月14号23时45分,“泰坦尼克号”在加拿大纽芬兰岛以南的大西洋海域与冰山相撞。

  紧急情况下,报务员菲利普斯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新的国际通用救援信号。

  “泰坦尼克号”发布的信号,最终被远在纽约的一位叫萨洛夫的人接收到,一夜之后,705名船员和旅客得以生还。

  为何是“SOS”

  什么是“SOS”:

  “saveoursouls”(救救我们的生命)?“saveourship”(救救我们的船)?“sendoursuccor”(发布求救信息)?

  都不是。

  事实上,“SOS”只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英文单词的缩写,这三个字母在任何国家的语言里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SOS的诞生与海上救援有着直接联系。

  大家都知道,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螺旋桨相继发明并应用在航海上。

  与之前的帆船相比,机器动力的船不但越来越快而且越跑越远。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船舶在大海上仍然无法避免风暴、浓雾、暗礁,甚至机械事故对航行造成的威胁。

  由于那时候的通讯技术落后,如果船只在海上遇难,那只能不停地在胸前画十字,或者是祈求妈祖显灵。

  就在这时候,英国人马可尼与波波夫站了出来,说我们不能听天由命,要自救。

640 (1).webp.jpg

  马可尼在接听电报

  于是,他们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机,并开始使用摩尔斯电码传递信息。

  这是航海的福音。在马可尼向英国邮政局官员演示无线电报后不久,在1896年实现了海岸与船舶之间的第一次通讯。

  两年之后,英格兰海岸附近的遇难船舶成功通过无线电发送求救信号,并获救。这是最早的无线电救援记录。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问题:由于无线电在当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船员有着各自的习惯与语言,因此求救信号五花八门;

  此外,“未经规范”的各种无线电设备可能相互之间也不兼容,造成电报发送不成功。

  这怎么能行?必须要开个会统一一下!于是,1903年,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召开,提出确定规范的船舶遇难无线电信号。

640 (2).webp.jpg

  1901年,马可尼在纽芬兰将接收天线安放在风筝上

  怎么确定呢?其实很简单,谁厉害谁说了算。

  英国是航海大国,无线电又是英国人发明的。因此,马可尼无线电公司提出的“CQD”就在英国的支持下成为国际通用的遇难信号。

  什么是“CQD”呢?

  “CQ”即CalltoQuarters(AllStationsAttend)是“全部台站皆应答”的意思,是当时欧洲铁路通讯的续,后面加上一个“D”表示Distress是遇难的意思。

  不过在海员那里,有着一个直接的解释:“ComeQuick,Danger”,也就是“速来,遇难”。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隐患:“CQD”与一般呼叫“CQ”太像了,它俩只有一字之差,很容易引起混淆。

  这怎么行?人命关天,必须尽快解决!

  于是,又开会了。

  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召开,要为“CQD”找一个替代品。这回,轮到德国人了。

  会上,一位德国专家建议采用德国的经验使用“SOE”作为统一遇难信号。但有人提出:字母“E”在摩尔斯电码中表示为一个“短音”,在拍发或者接受时很容易被误解或错过。

  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用第一个字母S代替E。于是,“SOS”就代替“CQD”成为了国际统一无线电遇难求救信号。

  要说这“SOS”,还真是天生当国际统一无线电遇难求救信号的命:

  它在摩尔斯电码中由“三个短音”加“三个长音”加“三个短音”构成,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在电报中最易发送也最容易辨识。

  就这样,1908年7月1日,“SOS”成功上位,取代“CQD”成为新的国际统一求救信号。

  泰坦尼克让SOS迅速普及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的求救信号也一样:你不“发威”,人们咋能记住你呢?

  这第一把火是在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舶拍发了SOS信号,SOS信号第一次使用!

  同一年,第二把火也开始“烧”。

  邮轮“斯拉沃尼亚”号在葡萄牙亚速尔群岛附近受到撞击,船员在慌乱中发送SOS信号,被周围的船舶接收到,并迅速赶往救援,这是利用SOS信号成功求援的早期实例。

640 (3).webp.jpg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发报员

  “烧”了两把火,似乎还是不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船员还是习惯使用原有的信号“CQD”。

  这时候,第三把火直接“烧”在了举世闻名的泰坦尼克号上。

  1912年4月14日,在“泰坦尼克号”上,杰克和露丝情意绵绵,而报务员菲利普斯与助手布兰德却十分的忙。

  那天,“泰坦尼克号”行驶的海域冰山与流冰非常活跃,船舶之间经常通过无线电报交流险情。

  可就在这个时候,船上装置的马可尼公司制造的无线电报设备偏偏出了故障,菲利普斯与助手布兰德整整维修了7个多小时。

  当晚23时45分,“泰坦尼克号”在加拿大纽芬兰岛以南约200千米的大西洋海域与冰山相撞。十分钟后船长无奈下达发送求救信号的命令。

640 (3).webp (1).jpg

  茉莉女士代表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向卡帕西亚号船长罗斯顿赠送奖杯

  菲利普斯最先发布之前公认的求救信号“CQD”,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而此时距离泰坦尼克号只有几海里远的加利福尼亚号上没有报务员值班,错过了泰坦尼克号发布的求救信息,也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

  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报务员菲利普斯对另外一人说道:“发送SOS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新的国际通用救援信号,它可能是最后的获救机会了!”

  菲利普斯的决定是正确的。

  “泰坦尼克号”发布的SOS信号,幸运的被远在纽约的一位叫萨洛夫的人接收到,意识到事态严重的他果断地用无线电向全世界播报了这一消息。

  漫长的一夜,直到黎明,“卡帕蒂阿号”才赶到出事地点,救出705名幸存者。

  “泰坦尼克号”的悲剧让人们认识到了通讯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船舶装备了无线电报设备,而且还实行全天候24小时无线电信号监听。

  于是,“SOS”救援信号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飘荡在大洋上空的“滴滴滴-哒哒哒-滴滴滴”的无线电波意味着生的希望。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