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2017-11-08 09:49:29
作者:唐思
1938年6月,希姆莱成功地让武装党卫军垄断了生产这些迷彩装备的权力。这样,国防军就无权使用这种独特的装备了。1939年1月,尽管防水棉质帆布已经十分短缺,而涂绘迷彩色还需要手工,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还是得到了生产出来的8400件铺地防潮布和6800件钢盔伪装套。同时,迷彩罩头衫也开始装备党卫队部队。此时武装党卫军指挥官保罗·豪塞尔还下令每个营至少要装备20件这样的罩头衫,专门配发给那些突击部队。
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迷彩服并不常见。不过,这种革命性的迷彩装备得到了武装党卫军指挥官的一致好评,并吸引了陆军的注意。陆军将一些样品送到柏林的统帅部,希望能做一些评估。1940年6月,手涂迷彩色的方式被更为迅速的机器生产替代,使得大规模生产罩头衫成为可能。这一时期一共有3.3万件罩头衫被下发到武装党卫军各个部队。同时,出现了一些迷彩服的变形,它们也被任意分配到武装党卫军的所有部队中。武装党卫军的迷彩服都是用防水棉质帆布制造的,两面都有迷彩,这样便可以正反穿着,其中一面是绿色,另一面则是褐色。士兵可以根据季节或者地域不同来更换外表。铺地防潮布是迷彩服中功能最为多样的。它呈三角形,可以当作斗篷和雨衣穿戴,或者将三张铺地防潮布扣在一起,搭成一顶四人帐篷。1943年,出于经济原因,德军决定不再为东线的部队配发铺地防潮布。到1944年5月,铺地防潮布的生产彻底结束。
钢盔伪装套是用生产铺地防潮布剩余的布料制作的,所以很少能找到两顶完全一样的伪装套。这种钢盔套最初根据M35式钢盔的形状设计,由用光滑铝铆钉固定的三个弹簧别针系在钢盔上。这种伪装套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迷彩罩头衫是一种可以反穿的套头衫,在颈部、手腕和腰部有可以调节松紧的绳子或橡皮拉索。它没有衣领,最初式样甚至还没有口袋,只是在前部有两个垂直的开口,以便于野战时迅速穿戴。整个战争期间,德军对罩头衫进行了不少改进,其中包括加上更长的下摆,以及添加两个可以扣起来的口袋等等。不过,所有的迷彩罩头衫都必须通过铺地防潮布的标准制造工序。因此到了1944年1月,罩头衫也停止了生产。
1942年4月,一种迷彩面罩开始出现在武装党卫军中,这种迷彩面罩与钢盔伪装套和罩头衫搭配使用。它由一组细线缝成一条松紧带,像一道帘子一样垂在面前,在布满荆棘的地带活动时,能够有效地保护面部而不被割伤,所以很受狙击手的欢迎。
1943年秋,武装党卫军没收了大量被遗弃的意大利士兵补给品,其中就包括为数可观的意大利陆军迷彩布料。这些缴获的迷彩材料很快就用来生产制服,产品随后被用来装备在东线作战的警卫旗队师以及在法国的希特勒青年师。
1944年3月1日,一种迷彩作训服被正式使用。其式样与当时使用的野战服相同,不过使用的是轻质无衬里人字形斜纹布。这种迷彩服可以在夏天单穿,或者在冬天罩在野战服外。制作这种迷彩服,就是为了替代那些成本昂贵的罩头衫和此前的普通野战服。但从1944年11月开始,这种迷彩作训服的生产也逐渐停止,并在后来再也没有被配发过。
德国陆军在使用迷彩服方面虽落后于武装党卫军,但是仍然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系列,并且还与武装党卫军大不相同。德国陆军的迷彩服包括了五大系列:
双面冬季作战服:这种作战服于1942年冬天开始使用,非常舒适,便于移动和使用武器,同时还能抗寒和防止行动中消耗过多的热量。双面冬季作战服为一件厚重的双面双排扣上衣和长裤。上衣和裤子尺寸足够大,以便能套在普通的野战服外面。为了保暖,上衣采用了双排扣,而前襟采用两颗纽扣的搭门防风。在上衣的腰部还有一条“隐藏”的腰带,可以将腰部收紧,下摆及袖口同样有拉绳。上衣为长袖,双面都有可调整的头罩。与上衣搭配的裤子的质量、颜色完全一样。其裤腿比一般的裤子要稍短,可以塞进行军靴中或者靴子的上端,裤子的末端用拉绳系在小腿处。裤子和上衣一样厚,也是双面。裤子还有白色的吊带,吊带缝制在后背腰带上,然后越过肩膀通过纽扣系在前面的腰带上。裤子有两个双面口袋。背后的腰带处缝有两条布带,用来调整腰带的松紧。裤子的两个裤腿末端分别有一条拉绳。在这种服装上没有肩章、领章,也不能佩戴任何勋奖章。
关键词: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2017-11-08 09:49:29
作者:唐思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战场之一,东线战场长久以来一直获得历史学家的青睐。无论从战史还是装备的角度,苏联和德国这两个欧洲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撞从来都是一个极易引发关注的话题。不过,有一点可能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苏德战场上,近现代意义上迷彩服正式接受实战的考验,成为人类在战争艺术中融入战场环境保护己方作战力量的一次伟大尝试。
1936年9月10日,在东波美拉尼亚(现波兰的一部分)的演习中,德军用迷彩防潮布将自己伪装起来,这种迷彩防潮布可以充当披风,也可以组合成帐篷
从猎户伪装服发展而来
苏格兰地区猎人使用的“吉利服”(GhillieSuit)可以说是迷彩服的祖宗。这原本是一种由猎户使用的伪装装具,相传为一位名叫吉利(Ghillie)的猎人发明。最初的吉利服就是一件装饰着许多绳索和布条的外套,主要用在隐身于丛林中,麻痹鸟儿以实施猎杀。由于其在植被茂密的环境中隐蔽效果很好,即使警觉敏锐的鸟儿也难以发现。
根据一些广为流传的说法,近现代迷彩服的前身是英国军队19世纪下半叶使用的一种带有伪装性颜色的军服。1864年12月,英军上尉哈里·巴纳特·拉姆斯汀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组织了一支非正规的“英国陆军侦察队”。当地黄土地裸露多、风沙大,为了侦察时便于伪装保护自身,拉姆斯汀发现使用土黄色军服效果极佳。在后来的侦察行动中,这种军服起到了比较好的伪装效果。
但是,这种适应作战环境进行的探索并未被英国人坚持下去,反倒是其对手学习过去并加以改进。1899年,英军入侵南非,与当地的荷兰人后裔“布尔人”进行持续三年的“布尔战争”。布尔人与英国人的兵力虽对比悬殊,但聪明的布尔人发现,英军穿红色军服,在南非的森林和热带草原的绿色中格外醒目,极易暴露。布尔人立即将自己的服装和枪炮改为草绿色,便于在密草丛林中隐藏,然后常常身着这种服装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英军,突然发动袭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而英军想反击却难以发现目标。虽然这场战争最终是英军取得了胜利,但英军伤亡达9万多人,远远超过了布尔人军队的伤亡人数。
这场战争使欧洲各国认识到战场上人员伪装的重要性,纷纷将从拿破仑时期开始的鲜艳军服改为适应战场地理环境的绿色或黄色,以达到隐蔽的目的。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光学侦察器材的出现,使穿着单一颜色军服的士兵很难适应多种颜色的背景环境。1929年,意大利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迷彩服,它有棕、黄、绿和黄褐4种颜色,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根据一些广为流传的说法,近现代迷彩服的前身是英国军队19世纪下半叶使用的一种伪装性颜色军服。图为1941年3月13日,身着各类迷彩服的英国士兵们
德国开创迷彩服装的高峰
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以其恢宏如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苏德战场的特殊地理环境,无论是丛林还是雪地作战,都更需要对人员和装备进行伪装,所以交战双方将迷彩服的发展共同推向了一个高峰。
1931年,德国研制出著名的裂片式迷彩样式。当时,作为希特勒亲自打造的精英部队,武装党卫军也大量被投入东线战场,由于其特殊地位,在迷彩服上引领风气之先,在希姆莱的领导下,武装党卫军先后研制了7种不同样式及多种颜色的迷彩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迷彩服的大规模使用,是武装党卫军对人类战争史的“贡献”,使得迷彩服成为单兵野外作战最可靠的伙伴之一。
1937年2月,党卫队二级突击大队长、威廉·布兰特博士开始着手设计武装党卫军专用迷彩服。他设计出的迷彩铺地防潮布(Zeltbahn)以及钢盔伪装套并且成功地在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德意志”旗队的野战演习中经受住了考验。这次演习证明,使用这种迷彩装备能够使伤亡率降低15%。
1938年6月,希姆莱成功地让武装党卫军垄断了生产这些迷彩装备的权力。这样,国防军就无权使用这种独特的装备了。1939年1月,尽管防水棉质帆布已经十分短缺,而涂绘迷彩色还需要手工,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还是得到了生产出来的8400件铺地防潮布和6800件钢盔伪装套。同时,迷彩罩头衫也开始装备党卫队部队。此时武装党卫军指挥官保罗·豪塞尔还下令每个营至少要装备20件这样的罩头衫,专门配发给那些突击部队。
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迷彩服并不常见。不过,这种革命性的迷彩装备得到了武装党卫军指挥官的一致好评,并吸引了陆军的注意。陆军将一些样品送到柏林的统帅部,希望能做一些评估。1940年6月,手涂迷彩色的方式被更为迅速的机器生产替代,使得大规模生产罩头衫成为可能。这一时期一共有3.3万件罩头衫被下发到武装党卫军各个部队。同时,出现了一些迷彩服的变形,它们也被任意分配到武装党卫军的所有部队中。武装党卫军的迷彩服都是用防水棉质帆布制造的,两面都有迷彩,这样便可以正反穿着,其中一面是绿色,另一面则是褐色。士兵可以根据季节或者地域不同来更换外表。铺地防潮布是迷彩服中功能最为多样的。它呈三角形,可以当作斗篷和雨衣穿戴,或者将三张铺地防潮布扣在一起,搭成一顶四人帐篷。1943年,出于经济原因,德军决定不再为东线的部队配发铺地防潮布。到1944年5月,铺地防潮布的生产彻底结束。
钢盔伪装套是用生产铺地防潮布剩余的布料制作的,所以很少能找到两顶完全一样的伪装套。这种钢盔套最初根据M35式钢盔的形状设计,由用光滑铝铆钉固定的三个弹簧别针系在钢盔上。这种伪装套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迷彩罩头衫是一种可以反穿的套头衫,在颈部、手腕和腰部有可以调节松紧的绳子或橡皮拉索。它没有衣领,最初式样甚至还没有口袋,只是在前部有两个垂直的开口,以便于野战时迅速穿戴。整个战争期间,德军对罩头衫进行了不少改进,其中包括加上更长的下摆,以及添加两个可以扣起来的口袋等等。不过,所有的迷彩罩头衫都必须通过铺地防潮布的标准制造工序。因此到了1944年1月,罩头衫也停止了生产。
1942年4月,一种迷彩面罩开始出现在武装党卫军中,这种迷彩面罩与钢盔伪装套和罩头衫搭配使用。它由一组细线缝成一条松紧带,像一道帘子一样垂在面前,在布满荆棘的地带活动时,能够有效地保护面部而不被割伤,所以很受狙击手的欢迎。
1943年秋,武装党卫军没收了大量被遗弃的意大利士兵补给品,其中就包括为数可观的意大利陆军迷彩布料。这些缴获的迷彩材料很快就用来生产制服,产品随后被用来装备在东线作战的警卫旗队师以及在法国的希特勒青年师。
1944年3月1日,一种迷彩作训服被正式使用。其式样与当时使用的野战服相同,不过使用的是轻质无衬里人字形斜纹布。这种迷彩服可以在夏天单穿,或者在冬天罩在野战服外。制作这种迷彩服,就是为了替代那些成本昂贵的罩头衫和此前的普通野战服。但从1944年11月开始,这种迷彩作训服的生产也逐渐停止,并在后来再也没有被配发过。
德国陆军在使用迷彩服方面虽落后于武装党卫军,但是仍然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系列,并且还与武装党卫军大不相同。德国陆军的迷彩服包括了五大系列:
双面冬季作战服:这种作战服于1942年冬天开始使用,非常舒适,便于移动和使用武器,同时还能抗寒和防止行动中消耗过多的热量。双面冬季作战服为一件厚重的双面双排扣上衣和长裤。上衣和裤子尺寸足够大,以便能套在普通的野战服外面。为了保暖,上衣采用了双排扣,而前襟采用两颗纽扣的搭门防风。在上衣的腰部还有一条“隐藏”的腰带,可以将腰部收紧,下摆及袖口同样有拉绳。上衣为长袖,双面都有可调整的头罩。与上衣搭配的裤子的质量、颜色完全一样。其裤腿比一般的裤子要稍短,可以塞进行军靴中或者靴子的上端,裤子的末端用拉绳系在小腿处。裤子和上衣一样厚,也是双面。裤子还有白色的吊带,吊带缝制在后背腰带上,然后越过肩膀通过纽扣系在前面的腰带上。裤子有两个双面口袋。背后的腰带处缝有两条布带,用来调整腰带的松紧。裤子的两个裤腿末端分别有一条拉绳。在这种服装上没有肩章、领章,也不能佩戴任何勋奖章。
雪地迷彩衣:因为能抗寒防风并且能在雪地里面伪装,所以双面冬季作战服受到了东线将士的广泛欢迎。但是制服的白色面非常容易脏,要在冬天清洗厚重制服非常困难,因此需要为前线的将士设计出一套罩在冬季制服外的棉质制服。该制服也是白色,非常薄,易于清洗。
白色和迷彩面罩:面罩的材料就是一块布,简单地切割出了两个眼洞和一个出气孔,使用范围并不广泛。通常佩戴在钢盔的下面。狙击手和观测员的面罩使用白色还是迷彩色依据季节来决定。
迷彩罩衣、迷彩罩衫:这是德国陆军迷彩服中最简单的样式之一,由一大块薄棉质材料制成。一边为陆军的黄褐色“茶水”迷彩,另一边为普通的白色。罩衣没有衣领,前面为V形的开领,在开领处有两条灰色的布带可以将领口系紧。罩衣的两侧、肩缝的下方是敞开的。罩衣的前后两片各有两条迷彩材质的布带,一条在手臂的下面,另外一条在腰部或腰部以下。罩衫和罩衣足够大,佩戴者能够携带个人武器,也可以携带野战武器。迷彩罩衫的样式和武装党卫军使用的迷彩夹克样式相似,也算是迷彩制服的一种。罩衫采用防水材料,一边为德国陆军“碎片”样式的绿色迷彩,另外一边为普通的白色。罩衫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用带系紧的颈口。罩衫没有衣领,在颈口处简单地开了一个洞。罩衫的正面为V形开口。在罩衫前胸各有一个开口,这样穿着者能把手伸进罩衫里面常服的胸袋里。开口非常简单,还有一个迷彩或者白色的袋舌;为了防止淤泥进入衣服,袋舌可以塞进开口中。迷彩罩衫的两个腋窝下各有一个大的通气孔,其边缘为白色的饰边。罩衫腰部中的一条灰色的绳子用来收腰。内部还有一块作加固和支撑用的衬料。罩衫的袖子不长,所以在其前端缝制了一条加长的袖子。
迷彩野战夹克:这种夹克实际上就是陆军军官野战服的迷彩版,它重量更轻,质量更好,易于伪装。该夹克虽然使用较为广泛,但是流传下来的穿着照片却很少见到。
苏联:从向先进学习到独成一派
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联人就极其注重对国外先进军事技术的学习。1919年,苏联成立了一家专门研究军事伪装和隐蔽的研究所。1927年,该所研制出3种迷彩样式,分别是白色冬季两件式套装、带有粘合式海绵夏季两件式套装和夏季绿色雨布。30年代初,苏联研制的两件式套装采用了类似于“变形虫”的分解式迷彩样式。这种样式与套装本身的宽松外形相匹配,能够非常有效地分解人体的背景轮廓,但却没有考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问题。穿着这种套装需要根据季节和地点选择相应的颜色,例如在草绿色背景上配上黑点的样式以适用于夏季,而在杂褐黄色背景上配上深褐色“变形虫”的样式则适用于秋季。这种两件式套装穿着于军服之外,可通过特制的窄缝穿入,巨大的头罩可套入钢盔或尖顶帽,从而能有效地改变人体肩部和头部的背景轮廓。
1943年冬,白俄罗斯前线的苏联女狙击手与军官留影。苏联红军无法为所有士兵提供足够数量的迷彩服,只有侦察部队、狙击手和执行突击任务的工兵能够配发迷彩服
当然,苏联红军无法为所有士兵提供足够数量的迷彩服,只有侦察部队、狙击手和执行突击任务的工兵能够配发迷彩服。不过,苏军基于作战经验也在不断改进自己迷彩服的设计。
1944年,苏军在借鉴被俘德军官兵迷彩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基于所获取的信息,苏军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三色迷彩样式。它有点类似民间的刺绣样式,采用混乱图像形成幻觉,并且很难引起注意。后来,苏军又对该样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采用浅色“变形虫”样式。这一改进是因为小面积迷彩样式虽在近距离范围内伪装成效极强,但在更长距离内则会混为一色。而这种大型斑点迷彩样式在远距离范围内会开始发挥伪装作用,因此这两种迷彩样式加以混合就成了苏军最理想的伪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