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2017-10-19 10:05:07
作者:
1705年,英国爱丁堡刊登的一则广告显示:“绿茶每磅售价16先令,红茶每磅30先令”。
这个广告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绿茶比红茶便宜将近一半;二是当时的英国人,并不像现在普遍认为的那样,不能接受绿茶清淡干涩的口味,而是红茶绿茶并行。
事实上,对于每天只挣3-4便士(1先令=12便士)的普通人来说,这个价格都太昂贵。曾几何时,欧洲人进口中国茶之初,不论红绿,都是奢侈品级别的存在,被藏在家中隐密之所。即便是贵妇人招待客人,也只舍得放一小指甲盖大小的茶叶。
在当时的文献里,没有区分红茶和绿茶哪个更受青睐。英属东印度公司和荷属东印度公司在购买华茶时,都是既有松萝、贡茶、熙春等绿茶,也有武夷、工夫、白毫、小种、安红等红茶(早期欧洲把乌龙也归红茶)。甚至后来有段时间,绿茶的风头更劲。英国诗人拜伦(1788-1824年)曾写过一首诗来赞美绿茶,题目就叫《为中国之泪水——绿茶女神所感动》。
那么,红茶是如何压倒绿茶,成为占当今世界消费80%的茶呢?
千奇百怪的掺假茶
茶叶最初被当做药物,仅在药房出售,价格高达6-10英镑。随着饮茶习俗的传播,到18世纪初,茶价有所降低,且绿茶红茶的价格差异渐显。1719年英国茶价是绿茶每磅10-19先令,武夷茶每磅13-19先令。
人们于是开始更倾向喝绿茶,最明显的印证就是进口量,绿茶远超红茶。比如1702年英属东印度公司指令购买一船茶,其中的三分之二为松萝茶、六分之一为珠茶,六分之一为武夷茶。
到1730年贸易季度,东印度公司令大班“垄断今年广州所有的绿茶”,“如果可能,阻止奥斯坦德(今比利时西北部城市)人、法国人及荷兰人取得任何绿茶,因为走私运入英伦的绿茶特别多”。所以,这年他们订购了松萝9000担,武夷2300担。
随着英国人对茶叶的欲望日益增强,18世纪开始,茶叶的掺假制作活动也开始活跃,并且由于价格的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
掺假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中国进口的,加工过程中给茶叶涂过颜色。另一种是英国本土的大规模生产加工假茶,方法也是千奇百怪。有的商人们将干草或者杨柳叶等其他植物的叶子冒充茶叶。1785年,茶叶商人里查德·托宁就提到市场上“用白蜡树叶与红茶混合制造掺假茶的方法”:采摘树叶后首先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烘焙。之后将它们摊放在地板上,把叶子踩成小片,然后,收起来浸泡在羊粪喝绿矾混合的液体中,最后,再拿出来在地板上晾干,就制成了。
还有的则回收饮用过后的茶渣,当时的茶叶非常昂贵以至于女仆们会把主人喝剩下的茶渣留着,既可以重新冲泡喝了,也可以积攒起来卖给黑心商人。这样的茶渣一磅都能卖1先令呢。
掺假茶是如此泛滥,以至于为了彰显自己的品质,随后的茶叶广告中都会提到加工材料等,同时提醒消费者辨别真伪。比如:用与国外相同材料加工的武夷茶每磅16先令,只有在格雷斯教会街贝尔港,药店店主R.法利处有售。注,天然的白毫茶冲泡后是浅灰色的,所有其他的武夷茶略白,如果颜色发生变化就证明是假的。
天然优势使红茶受人追捧
尽管英国政府接连颁布取缔掺假茶的相关法律,但是到了1843年,英国内地税务局仍有检举再干燥茶叶的案件,1851年伦敦《泰晤士报》有一名爱伍德?索斯与他的妻子共同犯有制造大量伪茶的罪行。
在茶叶加工时涂颜色的造假方法也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后期。著名的“茶叶大盗”、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在其著作《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中,记述了他在中国亲眼目睹的给茶叶上颜料的制作方法:将普鲁士蓝色(一种古老的蓝色染料)和经火烤后软化了的石膏分别研磨成细细的粉末,然后按照3:4的比例混合成淡蓝色的颜料粉。在制茶过程中,大概在茶叶出锅前5分钟,将颜料粉撒入锅中,炒茶工人则用双手迅速地翻转茶叶,给茶叶均匀上色。
罗伯特·福琼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2017-10-19 10:05:07
作者:
1705年,英国爱丁堡刊登的一则广告显示:“绿茶每磅售价16先令,红茶每磅30先令”。
这个广告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绿茶比红茶便宜将近一半;二是当时的英国人,并不像现在普遍认为的那样,不能接受绿茶清淡干涩的口味,而是红茶绿茶并行。
事实上,对于每天只挣3-4便士(1先令=12便士)的普通人来说,这个价格都太昂贵。曾几何时,欧洲人进口中国茶之初,不论红绿,都是奢侈品级别的存在,被藏在家中隐密之所。即便是贵妇人招待客人,也只舍得放一小指甲盖大小的茶叶。
在当时的文献里,没有区分红茶和绿茶哪个更受青睐。英属东印度公司和荷属东印度公司在购买华茶时,都是既有松萝、贡茶、熙春等绿茶,也有武夷、工夫、白毫、小种、安红等红茶(早期欧洲把乌龙也归红茶)。甚至后来有段时间,绿茶的风头更劲。英国诗人拜伦(1788-1824年)曾写过一首诗来赞美绿茶,题目就叫《为中国之泪水——绿茶女神所感动》。
那么,红茶是如何压倒绿茶,成为占当今世界消费80%的茶呢?
千奇百怪的掺假茶
茶叶最初被当做药物,仅在药房出售,价格高达6-10英镑。随着饮茶习俗的传播,到18世纪初,茶价有所降低,且绿茶红茶的价格差异渐显。1719年英国茶价是绿茶每磅10-19先令,武夷茶每磅13-19先令。
人们于是开始更倾向喝绿茶,最明显的印证就是进口量,绿茶远超红茶。比如1702年英属东印度公司指令购买一船茶,其中的三分之二为松萝茶、六分之一为珠茶,六分之一为武夷茶。
到1730年贸易季度,东印度公司令大班“垄断今年广州所有的绿茶”,“如果可能,阻止奥斯坦德(今比利时西北部城市)人、法国人及荷兰人取得任何绿茶,因为走私运入英伦的绿茶特别多”。所以,这年他们订购了松萝9000担,武夷2300担。
随着英国人对茶叶的欲望日益增强,18世纪开始,茶叶的掺假制作活动也开始活跃,并且由于价格的优势,占据了一定市场。
掺假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从中国进口的,加工过程中给茶叶涂过颜色。另一种是英国本土的大规模生产加工假茶,方法也是千奇百怪。有的商人们将干草或者杨柳叶等其他植物的叶子冒充茶叶。1785年,茶叶商人里查德·托宁就提到市场上“用白蜡树叶与红茶混合制造掺假茶的方法”:采摘树叶后首先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烘焙。之后将它们摊放在地板上,把叶子踩成小片,然后,收起来浸泡在羊粪喝绿矾混合的液体中,最后,再拿出来在地板上晾干,就制成了。
还有的则回收饮用过后的茶渣,当时的茶叶非常昂贵以至于女仆们会把主人喝剩下的茶渣留着,既可以重新冲泡喝了,也可以积攒起来卖给黑心商人。这样的茶渣一磅都能卖1先令呢。
掺假茶是如此泛滥,以至于为了彰显自己的品质,随后的茶叶广告中都会提到加工材料等,同时提醒消费者辨别真伪。比如:用与国外相同材料加工的武夷茶每磅16先令,只有在格雷斯教会街贝尔港,药店店主R.法利处有售。注,天然的白毫茶冲泡后是浅灰色的,所有其他的武夷茶略白,如果颜色发生变化就证明是假的。
天然优势使红茶受人追捧
尽管英国政府接连颁布取缔掺假茶的相关法律,但是到了1843年,英国内地税务局仍有检举再干燥茶叶的案件,1851年伦敦《泰晤士报》有一名爱伍德?索斯与他的妻子共同犯有制造大量伪茶的罪行。
在茶叶加工时涂颜色的造假方法也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后期。著名的“茶叶大盗”、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在其著作《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中,记述了他在中国亲眼目睹的给茶叶上颜料的制作方法:将普鲁士蓝色(一种古老的蓝色染料)和经火烤后软化了的石膏分别研磨成细细的粉末,然后按照3:4的比例混合成淡蓝色的颜料粉。在制茶过程中,大概在茶叶出锅前5分钟,将颜料粉撒入锅中,炒茶工人则用双手迅速地翻转茶叶,给茶叶均匀上色。
罗伯特·福琼
伦敦一家报纸《家庭论坛》对此这样评论:“我们英国人睡觉前还大口地喝茶,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然后起床后抱怨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最后来看病,医生摇摇头说‘茶的问题’”。事实上,他们喝的多半就是掺假茶,因为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金属颜料”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事实上,中国是当时世界茶叶的原产地,种类丰富,产量富足,制茶技术也成熟,给茶染色,反而是把加工工序弄得更复杂。为何要这样呢?
主要还是运输的问题。绿茶没有经过发酵,保留了茶叶原本具有的天然颜色。因此喝绿茶的人比较偏好追逐鲜嫩的绿颜色。然而茶叶从采摘、制作,到包装运输,再漂洋过海到欧洲市场,运气好的话也要一年时间。再鲜嫩的颜色,也要变暗沉。遇上挑剔的客人,势必卖不出好价了。因此,只是对出口的茶叶中国人才会染上颜色。
学者马晓俐认为,正是由于掺假茶的影响,奠定了英国红茶文化基础。因为相比红茶,绿茶更容易掺假,所以越来越多的英国消费者不再信任绿茶。
此外包装也是个大问题。1984年,瑞典打捞出1745年9月12日触礁沉没的“哥德堡号”商船,从船中清理出被泥淖封埋了240多年的一批瓷器和366吨乾隆时期的茶叶,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松萝茶。
“哥德堡号”沉船茶样,瑞典驻上海领事馆赠送,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
且看“哥德堡号”沉船古茶叶是如何包装的:“用木茶箱包装,板厚一厘米以上,箱内先铺上一层铅片(锡片),再铺盖一层外涂桐油的桑皮纸,内软外硬,双层间隔,目的是把茶叶紧紧包裹住减缓氧化。”
这样层层包裹下,这批茶叶还基本完好,少数茶叶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水浸变质。然而更多的时候,在大海上漂流的过程中,受到潮气、海风的侵蚀,茶叶很难保持这么好的状态。比如1785年,众多零售商推举出精明干练的代表约瑟夫·特拉弗、阿伯拉罕·纽曼等人,来到东印度公司的总经理室,提出强硬的抗议,指明当年3月出售的1087箱茶叶中有360箱完全不适于销售,应由公司收回。
红茶的优势便体现出来。红茶在中国的实际诞生年代与过程已不可考,“红茶”一词则最早见于十五、十六世纪。红茶经过完全发酵,汤色深红,且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就经过发酵被取出水分,具有保存更久的优势。
故而抛弃了绿茶的人们开始转而购买红茶。红茶在18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又成为了茶叶贸易的主要部分。据《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记载,1736年“诺曼顿号”回程投资货品中的茶叶,红茶包括武夷、白毫、色种、瓜片共计1823担,平均价格每担16.9两白银,绿茶有贡熙、松萝共1484担,平均每担31.1两。
1778年,在东印度公司签订的船舱货物合约中,武夷红茶进口达12000担,绿茶8000担600箱。红茶的比重约占55.05%。显然红茶以更多的进口量开始逐渐成为中英茶叶贸易中的主要部分。
红茶的品性和祁红诞生
英国人选择红茶,还与地理环境以及红茶的品性有关。英国地处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东岸,属中高纬度地域,四序寒暑转变不大,最高气温一般不高于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从全年来看,气温较低,且雨量较多,湿气雾气较重。天气状态极不稳定,原本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日子,转瞬间便可能会狂风大作、暴雨滂沱。这种气候下,喝红茶是较好的选择。
红茶属全发酵茶,用较高的水温才能冲出茶香,一般来说95℃左右的高温最适合冲泡红茶,且红茶也较耐泡,续水两三次后仍会有持续的茶香味。而绿茶较鲜嫩,不宜用太热的水,温度以80℃左右为宜,水温太高会减少绿茶的清香和鲜爽味,鲜嫩的绿茶经过一两次冲泡后,茶味、茶香几乎全失。相比之下,高温冲泡出的红茶香味、茶味持久,带来的热量高于绿茶,且性温暖胃。在湿冷的天气中,能喝到一杯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透着玫瑰汤色的红茶汤,是相当惬意的享受。
参考资料:
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H.B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组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卫宁,19世纪中美茶叶贸易中的假茶问题研究,山西大学2015
张廷茂,17-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5
角山荣、玉美、云翔,红茶西传英国始末,农业考古199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