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京都人怎么过七月半?

关键词: 日本文化

来源:一览扶桑 2017-08-10 09:50:22

京都人怎么过七月半?

作者:苏枕书

中元节是夏秋之间的重要转折,自此而后,秋夜渐长,凉风亦渐有金石之声。

  前日夜里,在家附近新开的小酒馆吃饭,席间店主在柜台内道歉说:“小店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休息,实在对不起。”我喝酒正当愉快,随口问:“是回去过盆节么?”对方怅然:“今年是新盆,因而要早点回去。”话到这里,我也很抱歉,轻轻点头,低头饮酒,一时沉默。

  所谓新盆,即亡人故去、断七后的第一个中元节,亦曰“初盆”,需要请僧人到家中做法事,准备种种祭典。时期比寻常盂兰盆节更早数日,颇似故乡所云“烧新经”者。《清嘉录》“七月半”条所载亦颇同:“中元,俗称七月半,官府亦祭郡厉坛。游人集山塘,看无祀会,一如清明。人无贫富,皆祭其先。新亡者之家,或倩释氏、羽流诵经超度,至亲亦往拜灵座,谓之新七月半。”

  时光迅疾,一年已过大半,日常散步附近寺中,见墓前所供花束已有鸡冠花、龙胆、百日红。《东京梦华录》中讲到盂兰盆节,说七夕之后,就要搬演杂剧“目连救母”,直至十五日止。到中元前一日,市上要卖楝叶、鸡冠花。

  中元节是夏秋之间的重要转折,自此而后,秋夜渐长,凉风亦渐有金石之声。在我家乡,年中最重节令,除春节之外,则为清明、中元、冬至。逢此四节,都要祭祀先祖,方言叫做“烧经”。清人李懿曾《望江南》一百阕中有咏盂兰盆节者:“通州好,胜会数盂兰。施鬼饭沾花雨湿,照冥灯闪水波寒。馺沓夜深看。”清人李琪《崇川竹枝词》有咏其事云:“照冥灯事最繁华,水面浮来五色瓜。不数巧工丁缓手,年年金绮送包家。”注云:“中元节地藏殿瓜灯最奇巧,相传明郡人包水部壮行所制。”地藏殿的瓜灯,我当然不曾见过。但对“照冥灯闪水波寒”、“照冥灯事最繁华”的遗俗,却还有一些邈远的记忆。

  过去乡里有人亡故,要请僧道两班来做法事,诵经超度。道士的节目很复杂,为首的大道士换一件玄色刺绣纹样的大道袍,头戴黑帽,当中一块明镜,手执拂尘、串铃等物,高高的站在临时搭建的台上念着什么。他手下的弟子有穿黑道袍,有穿红道袍。乐班的几位敲鼓、吹笛、摇钟磬、打铙钹,尽作哀声。有几位负责帮大道士张贴榜文。当门贴的黄纸上写着亡者姓名、生辰、故去时辰、由某某神灵接引等等文字。院中有各种复杂的纸人纸马纸楼台,用苇篾、花纸、金银箔扎成。扎糊匠与吹打的乐工,乡里统称“阴匠”。小时候对此并无很多兴趣,觉得阴森而吵闹,总是远远避开。

  这些彩纸金银箔制成的种种物件,在葬礼结束后要被抬送至旷野的某处,一路仍是道士做法事。此后七七、清明、中元、冬至等日均有法事。其中清明要上坟扫墓,中元、冬至则在家中祭祀。而中元节的名目更复杂一些,会有放夜灯的风俗。

  夏末秋初的夜里,常看到某处星星点点迤逦的灯火,幽光明灭,倒映在清波的河水中,像漫长的叹息,不知可曾照亮幽冥的路途。我似乎只参加过一次,已不记得那是哪一家亲眷。而那夜所提的六角灯也不是常见的、放在水上的莲花形灯。那是将芦苇杆中间一段劈开四股,当中固定篾条扎成的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固定四条苇杆,由此乃成八面六角。将此八面中的七面糊以棉纸,独留的一面须再用篾条扎一个相匹配的三角形状,一边固定在六角灯上,形成一个可以开阖的小门。其上糊以同色棉纸。内中绞缠铁丝一段,插蜡烛。行走时手提芦苇杆的上端,点燃蜡烛。棉纸有红、绿、黄、紫、玫瑰诸色,罩着跳跃的烛火,是小小一团清光。秋初月色照拂的小路,一行人提着小灯,跟随道士漫长的诵经声缓缓行走。一路珍护的六角灯最后要聚集在水边烧掉——连同纸扎的辉煌精致的楼台殿阁,在越窜越高的火光里发出窸窸窣窣爆裂的响声。它们烧得很快,火舌一卷,就轰然倒塌。淡蓝的烟气四下弥漫。深碧的水色也照得明亮。火焰渐渐低下去,最终止剩星星点点的余烬。有人拿竹竿拨弄,确认东西已经烧干净。乐班又开始吹笛、打铙钹,一众人原路返回。大家渐渐开始聊天,仪式已经结束了。而今市上有更精致辉煌的莲灯售卖,我却已有十多年不曾在故乡度过七月半。

  京都的盂兰盆节,历史颇为悠久,各种历书、类书、岁时记上均有记载。譬如江户前期的京都儒医黑川道祐仿明人冯应京所撰《月令广义》,编过十二卷《日次纪事》,讲解年中重要节令的来历、现状及操作办法。卷七有“盂兰盆会”条,云:“自今日至十六日,人家设棚,安各位之牌,修盂兰盆会。其式载饭器于公卿台、破子、加牟奈加计,并供茶果香华而祭之。又以鼠尾草灌水而拜之,是谓向水。其家之宗门僧徒来而诵经于牌前,是称棚经也。”此处“破子”又称“破笼”,是一种薄木所制的食盒。“加牟奈加计”是京都方言,亦为食器之一种。

责任编辑:

京都人怎么过七月半?

关键词: 日本文化

来源:一览扶桑 2017-08-10 09:50:22

京都人怎么过七月半?

作者:苏枕书

中元节是夏秋之间的重要转折,自此而后,秋夜渐长,凉风亦渐有金石之声。

  前日夜里,在家附近新开的小酒馆吃饭,席间店主在柜台内道歉说:“小店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休息,实在对不起。”我喝酒正当愉快,随口问:“是回去过盆节么?”对方怅然:“今年是新盆,因而要早点回去。”话到这里,我也很抱歉,轻轻点头,低头饮酒,一时沉默。

  所谓新盆,即亡人故去、断七后的第一个中元节,亦曰“初盆”,需要请僧人到家中做法事,准备种种祭典。时期比寻常盂兰盆节更早数日,颇似故乡所云“烧新经”者。《清嘉录》“七月半”条所载亦颇同:“中元,俗称七月半,官府亦祭郡厉坛。游人集山塘,看无祀会,一如清明。人无贫富,皆祭其先。新亡者之家,或倩释氏、羽流诵经超度,至亲亦往拜灵座,谓之新七月半。”

  时光迅疾,一年已过大半,日常散步附近寺中,见墓前所供花束已有鸡冠花、龙胆、百日红。《东京梦华录》中讲到盂兰盆节,说七夕之后,就要搬演杂剧“目连救母”,直至十五日止。到中元前一日,市上要卖楝叶、鸡冠花。

  中元节是夏秋之间的重要转折,自此而后,秋夜渐长,凉风亦渐有金石之声。在我家乡,年中最重节令,除春节之外,则为清明、中元、冬至。逢此四节,都要祭祀先祖,方言叫做“烧经”。清人李懿曾《望江南》一百阕中有咏盂兰盆节者:“通州好,胜会数盂兰。施鬼饭沾花雨湿,照冥灯闪水波寒。馺沓夜深看。”清人李琪《崇川竹枝词》有咏其事云:“照冥灯事最繁华,水面浮来五色瓜。不数巧工丁缓手,年年金绮送包家。”注云:“中元节地藏殿瓜灯最奇巧,相传明郡人包水部壮行所制。”地藏殿的瓜灯,我当然不曾见过。但对“照冥灯闪水波寒”、“照冥灯事最繁华”的遗俗,却还有一些邈远的记忆。

  过去乡里有人亡故,要请僧道两班来做法事,诵经超度。道士的节目很复杂,为首的大道士换一件玄色刺绣纹样的大道袍,头戴黑帽,当中一块明镜,手执拂尘、串铃等物,高高的站在临时搭建的台上念着什么。他手下的弟子有穿黑道袍,有穿红道袍。乐班的几位敲鼓、吹笛、摇钟磬、打铙钹,尽作哀声。有几位负责帮大道士张贴榜文。当门贴的黄纸上写着亡者姓名、生辰、故去时辰、由某某神灵接引等等文字。院中有各种复杂的纸人纸马纸楼台,用苇篾、花纸、金银箔扎成。扎糊匠与吹打的乐工,乡里统称“阴匠”。小时候对此并无很多兴趣,觉得阴森而吵闹,总是远远避开。

  这些彩纸金银箔制成的种种物件,在葬礼结束后要被抬送至旷野的某处,一路仍是道士做法事。此后七七、清明、中元、冬至等日均有法事。其中清明要上坟扫墓,中元、冬至则在家中祭祀。而中元节的名目更复杂一些,会有放夜灯的风俗。

  夏末秋初的夜里,常看到某处星星点点迤逦的灯火,幽光明灭,倒映在清波的河水中,像漫长的叹息,不知可曾照亮幽冥的路途。我似乎只参加过一次,已不记得那是哪一家亲眷。而那夜所提的六角灯也不是常见的、放在水上的莲花形灯。那是将芦苇杆中间一段劈开四股,当中固定篾条扎成的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固定四条苇杆,由此乃成八面六角。将此八面中的七面糊以棉纸,独留的一面须再用篾条扎一个相匹配的三角形状,一边固定在六角灯上,形成一个可以开阖的小门。其上糊以同色棉纸。内中绞缠铁丝一段,插蜡烛。行走时手提芦苇杆的上端,点燃蜡烛。棉纸有红、绿、黄、紫、玫瑰诸色,罩着跳跃的烛火,是小小一团清光。秋初月色照拂的小路,一行人提着小灯,跟随道士漫长的诵经声缓缓行走。一路珍护的六角灯最后要聚集在水边烧掉——连同纸扎的辉煌精致的楼台殿阁,在越窜越高的火光里发出窸窸窣窣爆裂的响声。它们烧得很快,火舌一卷,就轰然倒塌。淡蓝的烟气四下弥漫。深碧的水色也照得明亮。火焰渐渐低下去,最终止剩星星点点的余烬。有人拿竹竿拨弄,确认东西已经烧干净。乐班又开始吹笛、打铙钹,一众人原路返回。大家渐渐开始聊天,仪式已经结束了。而今市上有更精致辉煌的莲灯售卖,我却已有十多年不曾在故乡度过七月半。

  京都的盂兰盆节,历史颇为悠久,各种历书、类书、岁时记上均有记载。譬如江户前期的京都儒医黑川道祐仿明人冯应京所撰《月令广义》,编过十二卷《日次纪事》,讲解年中重要节令的来历、现状及操作办法。卷七有“盂兰盆会”条,云:“自今日至十六日,人家设棚,安各位之牌,修盂兰盆会。其式载饭器于公卿台、破子、加牟奈加计,并供茶果香华而祭之。又以鼠尾草灌水而拜之,是谓向水。其家之宗门僧徒来而诵经于牌前,是称棚经也。”此处“破子”又称“破笼”,是一种薄木所制的食盒。“加牟奈加计”是京都方言,亦为食器之一种。

  “大文字”条记载了京都八月十六日五山送火的盛况:“今夜东山净土寺山上以薪点大字。此字画非凡笔之所及也,传言室町家繁荣日,为远望之观,使点之,故一条通谓当面,依之言,相国寺横川景三之所笔也。又言弘法大师之所画也。斯说近是。凡此月六日自伐薪墓,至点火预其事者,有数十家。今日申刻,各担所伐干之薪木,互携火登山。凡大文字,一画长百五十间,余其中间隔五尺许,鸡薪木一堆,其数四百八十余所,各积薪终后,待日没,同时点火,是亦洛阳之壮观也。此外北山松崎点妙法二字,或船形,处处山岳并原野,诸人竞集,烧枯麻条并樒枝,破子,公卿台,是谓圣灵送火,又称施火。”

  是说室町幕府时期,足利将军为方便看送火,就选了正对一条通的如意岳。而如意岳就在银阁寺背后,等于是在自家门前观赏,自然极便利。一种说法称这个“大”字是室町时代临济宗禅僧横川景三所写,另一说法称是弘法大师所书。无论如何,大文字山的送火,总是近处左京区住民最觉亲切的仪式。

  五山送火是京都夏末的盛会,也是夏季的尾声。狂欢的人们聚集在鸭川三角洲、船冈山公园、吉田山等地,等待入夜后三面山头次第点燃的薪火。校内有本市难得的教学高楼,聚集了许多学生。大家很有默契地关掉楼道里的灯,迎接东山如意岳的第一个“大”字缓缓亮起,引起一阵欢呼。也有学生在窗边默默合掌祈祷,提醒我送火的真正含义,远方燃起的火焰,原本是为送返盂兰盆节归来的亡魂,是为纪念远去的故人。

  近日,母亲与我商量回乡度假的日程,建议说,不如你九月初回来,恰好在家过七月半,十多年没有祭拜过祖先了。我说极好,年岁渐长,仿佛也格外留意起这些有关“怀念”的节令。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