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钝角网

首页 外交 大国 周边 新兴国家 安全 经济 七洲志 读书 国际周评


日本铁道:移动的人间天堂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7-06-20 09:31:38

日本铁道:移动的人间天堂

作者:姜建强

如果地铁能带你回到过去,你是否有勇气穿梭时空,改变命运?

  《朝日新闻》日前报道的一条社会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北海道JR道南铁道木古内车站边上有一家叫做“站前饭店急行”的炒面店,88岁的店主桓内5月份在厨房里突然大动脉瘤出血倒下死去。笔者感到纳闷的是:《朝日新闻》为什么要特地报一条料理店店主病死的消息呢?这条新闻的看点在哪里?

  原来,这家店在木古内站前已经有60年了。而木古内正好是海底青函隧道在函馆露头的第一站。这也就是说这家店见证了日本旧国铁时代,新国铁时代和去年北海道新干线的开通。这家店与铁道与列车有关。

  88岁,开店60年。随着店主死去,小店也就无声地关闭了。旧国铁时代有松前线和江差线在这里交叉,后来是特急北斗号的英姿,再后来是新干线的强势。一个人的青春,一个人的一生都与这条铁道相连,都与这个木古内站相连。北海道的风雪夜,这家小店亮着灯火,炒面的好吃与札幌生啤的鲜美,给了下车乘客一个好心情。原先隧道的漆黑在这里变得亮堂。原来这条新闻的看点就是讲日本铁道文化有着人文性的一面。日本铁道与乡土的连带,令人印象深刻。

  这就想起日本著名的已故铁道纪行作家宫胁俊三的一个命题:隧道的命运就是漆黑。进入了迫不及待的青函隧道,却发现除了荧光灯机械地按一定间隔快速地在眼前闪现之外,其他什么也看不到。这时倒反有想马上穿过黑暗重见光明的渴望。

  他说“这就是隧道的命运吧。”青函隧道段的海底最深处为140米,而隧道又在海底下的100米。当隧道内荧光灯的颜色从原来的白色变成青绿色的瞬间,表明列车正在海拔负240米处行驶。而有在木古内下车的乘客,在幻觉上可能已经闻到炒面的香味了。就是这位宫胁俊三,利用闲暇时间东奔西走,国铁266线区,2万多公里全线乘过的,全日本就属他为第一人。他写下了令人流泪的物语《时刻表2万公里》。他更有34天的北海道·广尾——鹿儿岛·枕崎之旅,乘车里程13319,4公里。他又写下《最长单程车票之旅》,当属日本铁道纪行文学的金字塔。

  而浅田次郎的短篇小说《铁道员》,更是将日本人尽忠守职的“一根筋“精神注入了铁道文化中。寒冷与风雪。北海道根室本线的幌舞站,小的不能再小的站,无名的不能再无名的站。几十年如一日的乙松站长,习惯了在风雪交加的严寒中,在站台上等上六分钟,挥舞着小旗引领19点的末班车进站。然后在工作日志里认真地写上“今日无异常”几个字。抬头望去,大雪渐收,一轮银色的满月升起,高挂在幌舞的矿渣山头。KIHA12的老旧汽笛声响彻整座山谷。女儿死去的日子,妻子死去的日子,这位男人还是站在站台上不动。电影化后,乙松是高仓健扮演的第202个角色。只有立领的黑大衣和端正的制服帽,才是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

  酒井顺子10年前出版《女子与铁道》,说自己有一种被列车时刻表束缚住的快感。她曾一天之内搭遍东京所有地下铁,从日本桥转乘五十三次到京都,停靠四国各个旧国铁的车站,寻找北海道的废铁道。列车的摇晃,带动身子,更带动大脑。大脑洞开之际就是乘坐列车摇晃之时。她说自己独自一人铁道旅游是在高中毕业,方向是金泽。说是受了五木宽之的小说里经常写金泽的影响。

  从东京到米原是新干线,然后是北陆本线。她乘过有“奔走的酒店”之称的“晨风号”卧铺特快,车厢内弥漫着一股男人味。她发出“唉--,尽是男人呵”的叹息。她说她喜欢上铁道的原因在于看中了所谓的移动是一种精神冒险。

  阪急今津线,从兵库县宝塚站至西宫市今津站,沿途八个站,单程运行时间只有15分钟。当属关西地方小站。但小站出物语。日本轻小说女作家有川浩将自己在大学时代乘坐这条线的思绪与情绪,注入于胭脂色的车体内,写出了畅销百万册的《阪急电车》。

  单程15分钟与偶遇乘客之间究竟能发生什么?电车上看似无表情的他/她,但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真命天子。车厢内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段不同的人生物语。没有比这更治愈系的了。春有樱花冬有细雪。咣当咣当的列车,况味着属于他/她的小确幸。“更重要的是——被幸福背叛的时候,全力反击了回去。无悔无憾”。小说里的翔子如是说。拍成电影,票房11,4亿日元。看来,列车真是联结回忆的时间机器。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我们会再次相遇。带着我们过往的残存记忆,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

日本铁道:移动的人间天堂

关键词:

来源:一览扶桑 2017-06-20 09:31:38

日本铁道:移动的人间天堂

作者:姜建强

如果地铁能带你回到过去,你是否有勇气穿梭时空,改变命运?

  《朝日新闻》日前报道的一条社会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北海道JR道南铁道木古内车站边上有一家叫做“站前饭店急行”的炒面店,88岁的店主桓内5月份在厨房里突然大动脉瘤出血倒下死去。笔者感到纳闷的是:《朝日新闻》为什么要特地报一条料理店店主病死的消息呢?这条新闻的看点在哪里?

  原来,这家店在木古内站前已经有60年了。而木古内正好是海底青函隧道在函馆露头的第一站。这也就是说这家店见证了日本旧国铁时代,新国铁时代和去年北海道新干线的开通。这家店与铁道与列车有关。

  88岁,开店60年。随着店主死去,小店也就无声地关闭了。旧国铁时代有松前线和江差线在这里交叉,后来是特急北斗号的英姿,再后来是新干线的强势。一个人的青春,一个人的一生都与这条铁道相连,都与这个木古内站相连。北海道的风雪夜,这家小店亮着灯火,炒面的好吃与札幌生啤的鲜美,给了下车乘客一个好心情。原先隧道的漆黑在这里变得亮堂。原来这条新闻的看点就是讲日本铁道文化有着人文性的一面。日本铁道与乡土的连带,令人印象深刻。

  这就想起日本著名的已故铁道纪行作家宫胁俊三的一个命题:隧道的命运就是漆黑。进入了迫不及待的青函隧道,却发现除了荧光灯机械地按一定间隔快速地在眼前闪现之外,其他什么也看不到。这时倒反有想马上穿过黑暗重见光明的渴望。

  他说“这就是隧道的命运吧。”青函隧道段的海底最深处为140米,而隧道又在海底下的100米。当隧道内荧光灯的颜色从原来的白色变成青绿色的瞬间,表明列车正在海拔负240米处行驶。而有在木古内下车的乘客,在幻觉上可能已经闻到炒面的香味了。就是这位宫胁俊三,利用闲暇时间东奔西走,国铁266线区,2万多公里全线乘过的,全日本就属他为第一人。他写下了令人流泪的物语《时刻表2万公里》。他更有34天的北海道·广尾——鹿儿岛·枕崎之旅,乘车里程13319,4公里。他又写下《最长单程车票之旅》,当属日本铁道纪行文学的金字塔。

  而浅田次郎的短篇小说《铁道员》,更是将日本人尽忠守职的“一根筋“精神注入了铁道文化中。寒冷与风雪。北海道根室本线的幌舞站,小的不能再小的站,无名的不能再无名的站。几十年如一日的乙松站长,习惯了在风雪交加的严寒中,在站台上等上六分钟,挥舞着小旗引领19点的末班车进站。然后在工作日志里认真地写上“今日无异常”几个字。抬头望去,大雪渐收,一轮银色的满月升起,高挂在幌舞的矿渣山头。KIHA12的老旧汽笛声响彻整座山谷。女儿死去的日子,妻子死去的日子,这位男人还是站在站台上不动。电影化后,乙松是高仓健扮演的第202个角色。只有立领的黑大衣和端正的制服帽,才是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

  酒井顺子10年前出版《女子与铁道》,说自己有一种被列车时刻表束缚住的快感。她曾一天之内搭遍东京所有地下铁,从日本桥转乘五十三次到京都,停靠四国各个旧国铁的车站,寻找北海道的废铁道。列车的摇晃,带动身子,更带动大脑。大脑洞开之际就是乘坐列车摇晃之时。她说自己独自一人铁道旅游是在高中毕业,方向是金泽。说是受了五木宽之的小说里经常写金泽的影响。

  从东京到米原是新干线,然后是北陆本线。她乘过有“奔走的酒店”之称的“晨风号”卧铺特快,车厢内弥漫着一股男人味。她发出“唉--,尽是男人呵”的叹息。她说她喜欢上铁道的原因在于看中了所谓的移动是一种精神冒险。

  阪急今津线,从兵库县宝塚站至西宫市今津站,沿途八个站,单程运行时间只有15分钟。当属关西地方小站。但小站出物语。日本轻小说女作家有川浩将自己在大学时代乘坐这条线的思绪与情绪,注入于胭脂色的车体内,写出了畅销百万册的《阪急电车》。

  单程15分钟与偶遇乘客之间究竟能发生什么?电车上看似无表情的他/她,但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真命天子。车厢内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段不同的人生物语。没有比这更治愈系的了。春有樱花冬有细雪。咣当咣当的列车,况味着属于他/她的小确幸。“更重要的是——被幸福背叛的时候,全力反击了回去。无悔无憾”。小说里的翔子如是说。拍成电影,票房11,4亿日元。看来,列车真是联结回忆的时间机器。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我们会再次相遇。带着我们过往的残存记忆,继续前行。

  写到这里,笔者联想到中国人喜欢在火车里(现在是动车或高铁)嗑瓜子或打牌。车厢里飘逸着最浓烈的味是方便面特有的醇香。这无疑是去远方的概念。一个新的生活,一个新的人生,就在嗑完这包瓜子或打完这副牌或吃完这碗方便面的时候出现。

  远行,一个抽象的集合。而日本的支线列车,本身就是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本身就是每天必吃的饭团或寿司的一部分。车轮不紧不慢的滚动,带来的是乘客间交错的不期而遇,改变的是心绪。日常,一个感性的具象。或许由此故,日本是世界上拥有铁道杂志最多的国家,也是时刻表更新出版最快的国家。而每个小男孩的第一个梦,可能就是一位铁道员,站在寒风中目睹列车呼啸而过。

  但呼啸而过又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央线会成为东京所有铁道自杀的名道呢?一种说法认为,中央线列车车体是橘红色,这种色感在空气中穿透或呼啸而过时,会给人一种温暖的幻觉,让人产生扑向这种颜色也不会痛的错觉。当然,推理小说家岛田庄司的《寝台特急1-60秒障碍》里,则是另一种思路。一个叫安田的人喜欢在天色苍茫之际,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拿着双筒望远镜看着斜对面的长长的站台。这天,冷寂站台的长椅上,则有一男一女在调情,抚摸对方的身体。女人穿得比较裸露,姿态撩人。这时正好有一辆急行列车在他们面前呼啸而过。

  有趣吧,日本的铁道文化。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和风下的观光列车》(译者:宝锁,赵斌玮),更是为我们展示了日本铁道文化的另一面——打造一个移动的人间天堂。2013年10月15日开始运行的“七星号in九州”,被誉为“从来没有过的,将来也不会再出现的列车”。总花费超过30亿日元的超豪华观光列车,是日本传统工艺与尖端技术高度融合的结晶。

(《和风下的观光列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jpg

  《和风下的观光列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

  外装漆采用古代漆的深红色,并模仿丰田公司雷克萨斯进行多层涂漆。洗手间的洗脸池是柿右卫门的瓷器。车内使用木条格窗,其图案每个房间都不同。高级客房还有泡澡的浴缸。流动的旅馆,它的悄然变身必然是流动的情人旅馆。

  不难想象,在七星号的包房内,男女双双完成情事的高潮,然后享用带冰块的威士忌。这时,整节列车正在夕阳下行驶,晚霞非常强烈地照射在包厢的车窗上,厢内一片橘色。此刻,你如写诗,你的身体就是诗;此刻,你如写小说,你高潮的绝妙体验就是最棒的官能;此刻,你如畅写心灵鸡汤,那点击率就一定非常的高。

七星号in九州,日本史上最高价观光列车.jpg

  七星号in九州,日本史上最高价观光列车

  人有时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将生活已久的“日常”加以清理和估算。这个特定的空间也可理解为“非日常”或“异界”。这就想起尼采的一个发明:灵魂是精神的对立面。他认为,灵魂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原理,而精神则属于被人类理性合理规范后的人为的原理。这个原理反对灵魂并限制和破坏灵魂的自由。如此而言,一切伟大的心灵之作均是灵魂上升于精神的产物。这就需要精神生产的主体——创造者,只有在心灵的绝对自由,神经的绝对放松,情绪的绝对恒定的状态下才得以完成。

  所以,村上春树总是在海外写作,他就是想逃避日本这个“日常”,换位美国或欧洲的“非日常”。所以,渡边淳一的情事描写一般都放置于南国的温泉地,放置于北国的雪花飞舞地,也就是对非日常的一种寻求。

  其实,奢侈与豪华的非日常,就是将人性中隐存的那么一种野蛮与粗鲁,加以暂时的过滤。有时,享受一下宫廷生活的糜烂,恰恰是对在有限的世界里寻求无限实现的一种意志强行。当然,女人在这个奢侈,豪华和糜烂的非日常中,总是扮演着获胜者的角色。因此,女人在这里既有文化意义也有经济意义。

  日本人天生感性发达所以能感悟到这里面的不寻常。七星号的设计者水户冈锐治的一句名言是:“长年得到众人关爱的,基本都是古典的东西”。这个“古典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触及到了人性中“夕阳与柑橘”的下意识,是永远挥之不去的。于是日本人非常喜欢打造各种氛围的观光列车。如JR四国的“伊予滩物语”,JR东日本的“水果福岛”,JR西日本的“新娘帘子”,能登铁道的“能登里山里海号”,JR东日本的“温泉足浴列车”,京都丹后铁道的“丹后之海”等。这些观光列车本质上都是唤醒和调教人的各种官能,体验没有体验过的东西,然后完成对自己记忆的一次刷新。

JR西日本,新娘帘子号.jpg

  JR西日本,新娘帘子号

  这就如同浅田次郎在《乘地铁》的小说里,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地铁能带你回到过去,你是否有勇气穿梭时空,改变命运?

  这个问题的潜在意义在于:如果可能回到过去,你想回去吗?

  JR东日本五能线有一个距离日本海只有10米的绝景木造站——驫木站。大荒天的时候,海浪的飞沫能飞溅到站台上。而当黄昏时分,夕阳在日本海下沉的瞬间,车站则一片晚霞红。看日入海,日本人说这里是最好的地方。即便这样,你还想回到过去吗?这有趣的“夕阳与柑橘”的和风铁道文化。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原标题《夕阳与柑橘的和风铁道文化》,文中使用图片均由海交大出版社提供。)

收藏 分享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